#勵志

突破自我設限 學會用「加分」過日子

突破自我設限 學會用「加分」過日子#勵志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這個世界上,有些東西運用得宜與否,既可以成為良藥,也會變成毒藥。「欲望」就是其中之一。金錢、朋友、地位和頭銜。想要大量擁有的欲望,會帶來名為「不安」的副作用。因為一旦擁有,不僅想要擁有更多,更會擔心失去已經擁有的東西。即使因為擁有某些東西而得到了幸福,這種幸福也無法長久持續。不要「向上」,而是以「向前」為目標相反地,有些人「上了年紀之後,就沒有任何欲望」。這種無欲有時候會讓一個人變得無精打采,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這些無欲引起的併發症,會加速身體的衰老。人生路上,持續擁有熱情很重要。所謂熱情,也可以說是目標、夢想,或者說是生命的意義。日本的文化認為淡泊的境界是一種美德,但熱情不能淡泊。阿德勒曾經說,「人生就是邁向目標」,生命就是「進化」。無論活到幾歲,都可以進化,但必須注意一件事,那就是必須明確要向哪個方向進化。阿德勒所說的進化,不是指向上進化,而是「向前」進化。也就是說,不是和他人比較,用「上或下」的標準來衡量,而是為了改變現狀,向前踏出一步。除了挑戰新事物,默默地持續做之前一直做的事,努力發揮小創意,為日常生活增色,也是重要的「一步」。不以「向上」為目標,而是「向前進」。這也許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容易,尤其年輕的時候,為了和他人競爭,很容易陷入「自己必須更優秀」的想法。希望比現在的自己更優秀,並為此努力不懈,這種努力很健全,但不需要和他人競爭,或是和別人比輸贏。不必為了輸贏或是在意他人的評價而汲汲營營,而是要充分體會今天做到了昨天還無法做到的事。和昨天的自己相比,或許無法感受到太大的變化。不妨回想一下半年前,或是一年前的自己。無論選擇任何事,無論從幾歲開始,只要腳踏實地持續,一定可以感受到明確的變化。借用阿德勒的話,這就是「追求健全的優越性」。在自己身上發現這樣的變化令人欣慰,也能夠為人生帶來年輕的活力。但是,在我們周遭,充斥著和他人比較,一較上下的標準。如果不是有意識地擺脫這種標準,就會陷入「輸了」或是「贏了」之類的自我診斷。首先,要意識到自己會不自覺地和他人比較,只要不再和他人比較,心情就會變得比較輕鬆。不要「扣分」,而是用「加分」過日子有時候,雖然感受到自己有明確的變化,感受到自己在前進,卻無法感到欣慰,反而放棄了夢想和目標。「扣分」思考就是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會讓人覺得現在的自己和理想的自己相去甚遠,不斷給自己扣分。「扣分」思考會大大影響動力。我學韓文已經兩年,如果我把「不需要透過翻譯,就可以用韓文演講」視為理想狀態,用扣分法評價自己目前的實力,每天快樂的學習就立刻變成一種折磨。因此,除了不要和他人比較,避免和理想中的自己比較也很重要。以前我只能在演講開始時用韓文打招呼,最多只能自我介紹一下,現在可以用韓文和別人稍微聊幾句。雖然離不需要借助翻譯,自己用韓文演講的程度還差得很遠,但即使只有微小的進步,也要將焦點集中在進步的部分。要做到阿德勒提出的「追求健全的優秀性」,就不能著眼於和理想的差距,用扣分的方式評價自己,而是要用加分的方式評價自己的進步。從這個角度有意識地尋找,就會發現自己有很多值得加分的地方。當然,也有很多做不到的事。尤其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機能的衰退越來越明顯,就很容易注意到這些不如意的地方,就會為自己的價值扣分。以前健步如飛,最近只要稍微走一小段路,就很容易疲累。膝蓋很痛,沒辦法走路。膝蓋和腰都很痛,自己越來越不中用。這些都是「扣分」思考。這是將曾經年輕、精力旺盛、充滿活力的「以前的自己」視為理想狀態,然後用扣分的方式看待現在的自己。但是,即使無法像以前那樣健步如飛,無法走很長的距離,持續散步的習慣,或許可以結交到一起散步的朋友;即使走路的速度變慢了,放慢腳步,反而能夠敏感地感受到以前不曾發現的路旁花草,嗅聞到一年四季不同的氣味。只要稍微改變看問題的角度,就一定會發現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我在五十歲時因為心肌梗塞病倒,不得不住院一個月。一年後,又接受了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但最近即使接受這種需要全身麻醉,讓心臟停止跳動,使用人工心肺機的手術,回到病房之後,就會立刻開始復健。首先坐在病床上,走到床邊的椅子,確認脈搏和血壓等生命徵象。因為剛動完手術,光做這件簡單的事就很吃力。但是,在手術第三天走去護理站時,發現腳步穩健得出乎意料。之後,就會逐漸增加走路的距離,當可以走較長的距離後,就開始走樓梯。復健期間,就是不斷累積「今天完成了昨天做不到的事」。這並不是和其他動相同手術的病人競爭,復健不需要和別人比較,可以用加分法追求「健全的優越性」。即使不和別人比較,每天的一小步成為巨大的喜悅,也可以感受到這種喜悅成為鼓勵,激發了生命的熱情。(本文摘自/變老的勇氣:《被討厭的勇氣》作者教你如何擁有更精采的人生下半場!/平安文化)

說不如做 別讓「但是」成為口頭禪

說不如做 別讓「但是」成為口頭禪#勵志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可以跑馬拉松嗎?」即將出院的某一天,我問我的主治醫生。「你可以試試啊。」主治醫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令我意外的是,我原本以為自己剛接受完繞道手術,根本不可能跑馬拉松。所以,千萬不要認定自己「應該」不行,「一定」做不到。主治醫生用實際行動告訴我,試著認為「也許可以做到」的想法很重要。「但是」是否成為你的口頭禪?很多人即使沒有生病,是否因為覺得自己老了,所以放棄了很多事?阿德勒說,「任何人都可以完成任何事」。雖然也會有做不到的事,但任何事都值得挑戰,不要還沒做就放棄。「也許我可以做到」,不妨相信自己的可能性,首先踏出第一步,也許就能夠出乎意料地完成。那些總是把「以後再說」、「改天再試試」掛在嘴上的人,其實和那些說「不不不,我做不到」的人沒什麼兩樣,這兩種人都缺乏勇氣、畏首畏尾。有些人聽到別人提議「要不要試試看?」時,會回答「好啊,但是……」(Yes…but),這並不是在猶豫該不該做,而是在宣布「我不要」。無法跨越「但是」的障礙,就無法前進。我曾經在心理諮商時,計算過對方在談話過程中說了幾次「但是」。雖然在「但是」之後說的話──十之八九都是辯解,但我並沒有因為這樣就否定對方,而是提醒對方:「這是你今天第三次說『但是』。」必須讓當事人瞭解,「但是」已經變成他的口頭禪。不妨計算一下今天自己說了幾次「但是」,同時確認一下,自己針對哪些事說「但是」。當發現自己常常把「但是」掛在嘴上後,在「但是」即將脫口而出時,試著把話吞下去。然後,試著付諸行動。於是你會發現,自己竟然能夠做到。不以生產力決定一個人的價值回到復健的話題。雖然在復健後,認為自己走路已經沒問題,但出院後,就會發現和現實之間的落差。走在路上,到處都有階梯,人行道也都有坡度。而且無法像醫院一樣,利用空調將氣溫和濕度控制在一定的水準,所以沒走幾步路,就感到疲累。有時候,在醫院內認真復健的人在出院之後,發現自己無法再像住院前,或是生病前那樣,就很受打擊,陷入沮喪,放棄繼續復健。醫院的環境很舒適,不光是因為在物理上創造了無障礙空間,更因為在住院期間,暫時擺脫了競爭,能夠專心面對自己的課題,只「追求優越性」,不必思考勝負成敗。這是住院期間的幸福。既然這樣,就有一個解決之道。出院之後,讓自己仍然維持和住院時相同的狀態,下定決心,從此不再和別人競爭。用加分法,將焦點集中在自己「能夠做到」的事上,就可以在出院後,也持續感受到在住院期間體會的那種喜悅和幸福。當今的時代,很多場合都會被問及生產力的大小,經常聽到以「生產力」衡量一個人價值的言論。在工作的場合,生產力的確很重要,但不能用生產力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有些人生了病,或是上了年紀,無法再像以前一樣工作;也有人為無法再像以前那樣俐落、完美地做家事感到沮喪。但是,只要不把自我的價值建立在生產力上,無論到了幾歲,無論遇到任何狀況,都能夠認為自己具有價值。我以前曾經每週一次,去精神科診所擔任日間護理工作。那一天的活動內容是和參加的人一起下廚做菜。首先,由工作人員決定當天的菜單,然後要求「先去買食材」。在總共六十名參加者中,只有大約五個人會站起來。買完食材後,當工作人員要求「大家一起動手吧」,也只有大約十五個人參加,但完成之後,到了「可以開動了」的階段,所有人都圍了上來。那個診所絕對不會責備不動手幫忙的人。有的人今天身體狀況不錯,所以能夠一起參與,但下週也許就沒辦法幫忙了;也有的人這個星期和下個星期都沒辦法幫忙。無論是否幫忙,都沒有關係。除了購買食材、下廚做菜的人以外,什麼都沒做的人,吃得津津有味,也是對下廚的人有所貢獻。參與下廚做菜的人,也對沒有做任何事的人能夠享受一頓美食有所貢獻。在那裡,並非要求「不勞動者不得食」,而是有能力工作的人,在有能力的時候工作;即使無法幫上任何忙,也不需要感到抱歉,這才是健全的社會。那家診所不責備沒有幫忙的人,而是讓有能力付出的人付出,正是健全社會的縮影。充分運用目前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無論身處任何狀態,只要出現在那裡,只要好好活著,就是對他人的貢獻。一旦瞭解這一點,就不會再害怕年華老去,或是生病。感受到對他人有所貢獻,可以帶來人生的幸福,成為生命的動力,幸福的基礎。(本文摘自/變老的勇氣:《被討厭的勇氣》作者教你如何擁有更精采的人生下半場!/平安文化)

不掩蓋失足留下的疤痕 反而照耀他人

不掩蓋失足留下的疤痕 反而照耀他人#勵志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你聽過金佛寺的故事嗎?據說,七百年前有人用佛陀的形象塑造了一個巨大的黃金雕像。這座雕像將近十英尺高,重達一萬一千磅,是全世界最大的黃金雕像。它被放在一個簡樸的寺廟裡,數百年來啟發世人並受尊崇。然而,在十八世紀中葉,緬甸人入侵,廟裡的和尚想了個辦法搶救他們珍貴的黃金佛像。為保全珍貴雕像 隱藏真正光輝和尚知道倘若侵略者發現雕像,就會將它奪走,所以他們很快地在整座雕像上塗上厚厚的灰泥,然後再嵌上彩色玻璃碎片,原本金碧輝煌的雕像馬上就變成了普通的雕像。雕像真正的價值就順利地隱藏起來,侵略者怎麼也想不到灰泥底下是什麼。侵略者看不見雕像內藏的璀璨,全世界也看不到,就這樣過了兩百年!自有記載以來,這座雕像一直放在原本的寺廟裡。但在一九五四年,這座巨大、古老、覆蓋著灰泥,而且一點也不起眼的雕像將移置新的地點。當一組人手慢慢地把雕像抬離地面時,因為太重,繩子斷裂,雕像掉落在地面上,露出一小條裂縫。這組人從裂縫中看到一道閃光,他們先將裂縫鑿開一些,然後又再鑿開一些。漸漸地,黃金佛被掩蓋兩世紀,令人驚歎的莊嚴與輝煌顯露了出來。這座雕像曾置於一座乏人問津的寺廟,放在漏水的錫屋頂下,如今被運到曼谷最著名且遊客最多的地方。雕像曾遭掩蓋的光輝再現,得以再度供世人欣賞。這個令人驚嘆的故事訴說著我們每個人自身故事的真相。那就是,我們不僅都有驚人的價值和內在美,而且世人也都迫切希望受啟發。疤痕不該被掩蓋 堅強應該被慶賀該是鑿開灰泥,卸下面具,解開繃帶,讓你的生命奇蹟光芒閃耀的時刻了。如果你想要過著充滿烈焰的生活,現在正是擁抱你的故事,慶賀你驚人的生命奇蹟的時候。我不知道你個人獨特的故事,但我知道我們都曾燒傷過、掙扎過、忍受過人生的風暴,或是失去父母、子女和朋友。我們在生意、婚姻和夢想上遭遇過挫折;我們在精神生活、身體健康、經濟狀況上曾經失足。然而,倘若我們能從這些經驗的疤痕學到教訓,我們知道這些疤痕不表示脆弱該被掩蓋,而代表堅強該被慶賀。當這些疤痕被掩蓋時,它們黯淡無用,一旦顯露出來,它們就能照亮、啟發別人。(本文摘自/你的人生,不能就這樣算了/時報出版)

見不得人好 反而捨棄自己的幸福

見不得人好 反而捨棄自己的幸福#勵志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在猶太民族裡有這麼一個笑話。二間比鄰營業的肉舖的其中一間被神明光臨,並說:「你有什麼願望我幫你實現吧。」老闆很高興的準備說出自己的心願,神明在他要開口時叮嚀:「等一等,我答應要給你的東西,會給隔壁肉舖二倍喔!如果你說你想要一億日圓,我就會馬上給你一億日圓。但同時,隔壁肉舖就會得到二億日圓。」過度在意他人獲益 反而招來自己不幸老闆好困擾,所以他問了神明:「如果我希望變得不幸,隔壁的就會是我的雙倍不幸嗎?」「如果你的心願是這個,那就會這樣囉!」「那麼請神明把我的一隻眼睛弄瞎吧!」當他的一隻眼睛被神明弄瞎了,隔壁肉舖的老闆就會雙眼失明。難得有個讓他變得幸福的機會找上門,他卻反而選擇不幸。若是在意其他人的事,最後就只能變成這樣。那該怎麼做才好?很簡單,只要不在意他人即可。先來想想,為什麼只要在意他人的事情就會招致自己的不幸。首先,一隻眼瞎了和兩隻眼睛都看不到,你一定會認為「當然是兩隻眼睛都看不到的比較慘啊!」但真的是這樣嗎?神明不會用自己的手把人類的眼睛弄瞎,祂會安排個偶然或意外來讓人類的眼睛看不見。幸福與不幸福 不能夠簡單量化假設那個男人劈腿,而小三要求他買個三千萬日圓的鑽戒。男人無情的拒絕,「那種東西買來幹嘛?」此時小三拿個刀刺傷男人一隻眼睛。這樣一來,男人的老婆就會看不起他。說他少了一隻眼睛是自做自受,一輩子瞧不起她老公,於是這個男人不幸。而那個會雙目失明的男人,則是因為妻子端著熱湯時絆到,把熱湯灑了丈夫一身。丈夫因此失去雙眼,妻子對丈夫只會更好。那麼兩隻眼睛都看不到的男人應該比較幸福吧!也許,原本還擁有一隻眼睛的人比較幸福。但是雙眼失明比失去一隻眼睛更加不幸這種單純的計算是不成立的。不必為了爭多 捨棄自己的幸福還有,得到二億日圓比一億日圓更幸福─這種簡易的算數也不成立。得到一億日圓的男子,可以因此過著有閒的生活,悠閒自在又快樂的生活。得到二億日圓的肉舖老闆可能因此開始沉迷賽車、賽艇、打柏青哥,最後債台高築,被逼到不得不自殺。所以到底哪邊比較幸福,我們根本不知道。所以我們根本不需要在意隔壁的人怎麼樣,如果神明說:「說出你的願望,我幫你實現。但是,你隔壁鄰居會得到我給與你恩惠的二倍。你要好好想想,再告訴我你的願望。」你只要這麼回答就好了:「神明要給隔壁鄰居什麼,那是您和他的事情,和我沒有關係。而我的願望是……。」這樣一來,你就會許下自己心中的真正願望。如果做到這樣,你一定會得到幸福。(本文摘自/別在為難自己/商周出版)

累積正能量 自我感覺良好是好事!

累積正能量 自我感覺良好是好事!#勵志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自戀的習慣」或「期待自己成功的想像訓練」,並不會對任何人造成困擾。在現實世界中,幾乎沒有被別人稱讚過,這樣的人,請在心中張開幻想的羽翼,將自己設定為英雄或主角,試著稍微提高自己的評價吧!當然,就算是像哆啦A夢的小夫一樣,憑藉著毫無根據的自信也沒關係。一同討論夢想 累積正能量在得到他人的期待之前,首先請自己相信自己、自己期待自己吧!這就是小夫獨門的夢想實現術哦。除此之外,如果你身邊也有自我感覺良好的自戀狂或是愛做夢的追夢人,請不要冷淡以對,不妨以祝福的眼光守護他們。有時候,加入他們的話題、相互讚美、熱烈討論彼此的夢想等,也是個不錯的方法。比起說別人的壞話來炒熱氣氛,這種和平且具建設性的話題,至少強過一百倍以上。在話語之中也有所謂的「語言之靈」,比起負面消沉的發言,從口中說出積極開朗的話語,絕對是益處多多。提高自己的評價 更有努力的動力長茂雄先生(現為讀賣巨人隊終身名譽監督)還在第一線奮鬥時代、站上擊球區之前,也總是在心中想像自己成功的畫面。例如,第三位打者王選手進入擊球區,此時兩人出局、一二壘有人。如果王選手擊出安打,身為第四位打者的自己接著擊出滿壘全壘打曾多次在心中反覆想像那些情景。從這樣的片段,我們更能了解到抱持自我期待的重要性。從今天起,至少在一個人獨處時,別再貶低自己「像我這種人⋯⋯」,不如試著全力施展「喜歡自己魔法」、自誇力、自戀力看看,看輕自己、低估自己的評價,實在是世界上最可惜的事情啊!那麼,就像小夫一樣,拿起鏡子仔細端詳,沉溺於鏡中自己的笑容中吧!(本文摘自/小夫的生存之術/尖端出版)

「比馬龍效應」 自戀也有正面效果!

「比馬龍效應」 自戀也有正面效果!#勵志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在哆啦A夢短篇中,經常可以看到小夫陶醉於自己臉龐的畫面。然而在現實中,他根本沒有被人讚美過外貌啊!但是,他卻一心認定自己是帥哥,並且深深陶醉於自己的帥氣,我真心認為這是一種非常厲害的能力。心理實驗證實 老師褒獎後成績表現更好原因就在於,「自戀=自我感覺良好」和「對自己有所期待」正是實現夢想的重要第一步。證據就在於,一心認為自己是美男子的小夫,在電視廣告上被寫實化時,竟然變成大帥哥傑尼斯偶像藝人山下智久。就算退一百步來說,在廣告中小夫變成山下智久的例子,只能說是偶然中的偶然。不過,在此容我談一些心理學的話題。關於「人一旦受到稱讚或期待時,就會表現得更好」的理論,其實在心理學上已經有相關的實驗。就算是不正確的評價,只要被老師褒獎資質優秀的學生,通常成績表現會更好;而被老師貶低為表現劣等的學生,成績也會下滑變差。心理實驗竟獲得如此令人驚愕的結論。比馬龍效應 受稱讚、期待時表現更好「老師的期待與否,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成績」,在心理學上稱為「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比起不受期待,在被他人期待的情況下會更有幹勁,成績也因而提升。稍微思考一下,不覺得這點相當符合人之常情嗎?不妨透過想像力訓練,多練習如何運用「比馬龍效應」,試著自己對自己有所期待、巧妙地自戀(讚美自己)吧。也就是說,只要像小夫一樣自賣自誇,毫無疑問地,你也會更接近自己的夢想一大步!(本文摘自/小夫的生存之術/尖端出版)

沒空不想運動?8秘招趕跑懶惰藉口

沒空不想運動?8秘招趕跑懶惰藉口#勵志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運動何其難!從零開始建立運動習慣,總是會有許多抱怨,更多的是心理上的阻礙。高強度訓練超級省時,但不可思議的是我們永遠找得到不去做的理由。在此奉上幾項祕訣:1)寫一份宣言「我要開始用健身腳踏車做十分鐘的高強度訓練,一週三次,從我明天下班回家後的晚上開始做。」釘在牆上,記到你的行事曆上,在電話上貼紙條提醒自己。任何你方便的作法都行,但你得愈透徹,愈可能實際執行。2)昭告天下你打算做些什麼以及幾時做公開聲明一個目標,可提高你貫徹始終的機率。3)呼朋引伴做運動如果你打算去慢跑順便做高強度訓練,或你想做速效健走,找人和你一起做。很多人雇用健身教練的主因是確保自己不想運動時,仍會出門運動。4)參加運動小組或俱樂部召集人馬,組成一個在地的運動小組,按時在公園裡集合做運動。但野心不要太大,否則又形成另一個阻撓你持續下去的障礙。5)寫一份潛在的藉口清單找不到鞋子、洗衣機在洗衣服、我累了、天氣好冷、我明天再運動、狗狗剛生病……現在針對每一個理由,一一寫下對策。如果你預見潛在的障礙,就可以降低退縮的機率。6)創造視覺提示一如大剌剌放在你眼前的餅乾比較可能被你吃掉,如果運動的視覺提示近在眼前,你也比較可能去運動。把跑鞋放在前門旁邊,將健身腳踏車放在你家的休閒室,待洗的衣服別再披在交叉訓練機上了,改放其他地方。7)提醒自己目標你的內在聲音會告訴你「這是浪費時間」。提醒自己等運動結束後就會舒服一些,或乾脆想別的事情。那個聲音說的話你不見得要聽。8)重新評估狀況你的障礙不會跟我的一樣,但全都需要你的考量,在你展開運動計畫之後,也要重新評估狀況。審視你的體驗,會比較容易養成按時運動的習慣。(本文摘自/速效運動/三采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