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

有社交尷尬症,怎麼辦?用「6招溝通術」順利與人連結

有社交尷尬症,怎麼辦?用「6招溝通術」順利與人連結#人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從小就被教導「不能跟陌生人說話」、「要小心和提防陌生人」,大眾早已習慣恐懼和懷疑陌生人,進而演變成不敢問路、不敢打電話訂披薩、不想出門社交。這使我們的社交能力退步,很難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然而,透過改變心態,開始與世界連結,或許是緩解個人和社會孤獨、孤立,加深歸屬感最好的方式。以下舉出「6大溝通術」與實戰案例故事:用「6大溝通術」傾聽自己與他人1. 第一次和對象說話,別再只會「安安、幾歲、住哪裡」先陳述自己,再向對方提問,不要一開始就丟問題給對方。2. 在聚會上認識新朋友,別起頭就問工作先問別人喜歡做些什麼、或不做什麼,讓對方自在分享自己。3. 一直想不到好話題,尬聊讓氣氛乾掉時從普通的陳述句中聯想幾個好問題,讓無聊的對話變有趣。4. 通勤遇到陌生人的問候、早餐店阿姨的招呼時當別人問你今天好不好,我們要說出真實答案,打破「還好、普普」的既定劇本。5. 如何建立優質和有意義的對話,讓雙方都能互惠一段優質的對話,必須放下控制欲,任憑對話自然開展。互惠的對話關鍵在於,分享你的生命經歷或個人觀點,你越是自在分享,對方越會回饋更多。6. 和敵對、政治理念不同的陌生人交談承認對方在兩黨政治以外,也有他自己的人生故事,也有從實際經歷出發的個人信念。唯有如此,才能進入爭議性的議題。討論的過程中,並不是要爭輸贏,也不要試圖改變對方的想法。亞里斯多德說:「驚奇是哲學的源頭。」與陌生人交流,經常會帶給我們驚奇,帶來有力量的知識,一同以好奇、尊重、同理和傾聽,享受不期而遇的快樂、關注與關懷。何不現在就開始和不認識的人開啟實體對話框,跟陌生人交流、展示你的善意,也是最棒的生存能力!與陌生人在現實生活中相遇想像自己是親外人士,你會如何度過這一天呢?一大早出門,隨即踏入陌生人的世界。你要去哪裡呢?你是走路,還是搭火車,或者搭公車呢?看一看身邊的人,試著理解和關注他們,記得先把手機留在口袋裡、耳機暫時拔下來。你身邊有其他人嗎?看一看他們,提醒你自己,這些人絕非器具,也不是障礙物,更不是次級心靈。對別人展示好奇心吧!他們正在做什麼呢?他們要去哪裡呢?不要嚇到人家,只是展示你的好奇心,大概相距4、5公尺,就可以開始注視對方的眼睛。注意看囉,對方有沒有在看你?有嗎?太好了,對他微笑,跟他說一聲早安。有些人可能沒注意到你,但是那些回應你,回報你微笑,以及對你說早安的人,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多。覺察你內心的感受,繼續往前走。打破劇本吧!創造社交機會接下來呢?買杯咖啡?當然囉!該提些什麼問題呢?還記得買咖啡的時候,社會規範和效率至上都會妨礙人與人的連結,唯有社會摩擦可以創造社交機會。現在終於輪到你了,咖啡師和你打招呼,他說「你好嗎?」這表示他在照著劇本走。那你就要打破劇本,花一點腦筋,忠於自己的感受。你聳聳肩說:「如果總分是10分,我會給6分半。」然後反問他,注意看,他一定會順著你,可能回你7分半,你就順著他的話,「我也想要7分半,可以給我一點建議嗎?」你從他給的建議,可以看出他的為人,以及他給人什麼感覺,更何況你還徵求他的建議,這本身就是恭維,可見在你的心目中,他不只是沖煮咖啡的機器而已。此時,如果後面還有人排隊,你就感謝他的建議,拿了咖啡就走,但如果你後面沒有人,那就盡情的聊吧!如果你不知道該如何收尾,那就實話實說:「我該走了,真開心可以和你聊天。」這句話準沒錯。有恐懼很正常,但別阻礙你的好奇心你怎麼去公司?如果你開車,很抱歉,你的選擇有限。如果你搭公車或火車,你真是幸運!只不過,你想到要和別人聊天就嚇得半死。你擔心別人拒絕你,或者你不太會聊天,又或者你沒什麼好聊的。你也怕觸犯社會規範。這些恐懼再自然不過,完全可以理解。你搭上公車或火車後,看一看兩旁,有位子坐嗎?還是要站著呢?無論如何,請試著與你視線高度相同的人聊天。如果你站著,硬要和坐著的乘客聊天,對方會感覺籠罩在你的陰影之下,或者有一種被你困住的感覺。當然也是可以,但小心可能會有一點尷尬。最好還是找坐在你身旁或站在你身旁的人聊天。誰在你身邊呢?這時候要追隨你的好奇心了。有什麼東西吸引你的注意嗎?你喜歡他穿的外套嗎?你聽過或看過他正在閱讀的書嗎?這些都是你的開場白。提防人眾無知(大家對別人都有錯誤認知),別因為他們看起來不想聊天,就覺得他們不想聊。同時,你也要注意一些小跡象,如果對方戴著降噪耳機,正在閉目養神,那就放過他吧!如果你感覺對方有意願聊天(多練習幾次,你就會有敏銳的雷達),那就來設立開場白框架,也就是招呼儀式,證明你是沉著冷靜的人,心理健康,不是來搗亂的。你可能跟對方說:「不好意思,我知道在火車上不方便聊天,但我真的很喜歡你的外套。」對方聽了說不定還在狀況外,你可能需要重複再講一次。與人連結,世界就會變得更容易理解如果此時對方有反應,你就繼續說下去。「我一直在物色新的外套,你可以告訴我在哪裡買的嗎?」說不定你們就聊起了外套。很好,你們建立了一點點連結。現在感覺如何?安心嗎?放鬆嗎?開心一點了嗎?有感覺到連結嗎?是不是比你想像的更順利?你們可能還會多聊一點,別忘了寒暄只是入場券,讓你熟悉對方的存在,順便摸索該如何融入,你會找到彼此的共通性,或者發現「微乎其微的歸屬」,也許你們有共同的興趣,或者在你們聊外套的過程中,不經意知道對方的為人,那就乘勝追擊吧!微微笑、點點頭、把對方說的話換個方式說一遍,或者複述一遍,然後再提出幾個開放性問題:「為什麼會那樣?」、「你什麼時候發現的?」記住了,從一個人對待小事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一個人面對大事時的態度,小細節隱含了不少大學問。你可能從中汲取經驗,也可能獲得自己苦思不得的洞見讓你一輩子都記得那個片段,可能是某個畫面、某段話或某個觀點。你的自我擴張了一點,你覺得這個世界更容易理解、更容易駕馭,不再大得嚇人了。當然,對方也有可能不想聊,那也沒關係,應該是累了、心煩或心存偏見,或者想要自己靜一靜。無妨,你就再接再厲。給自己喘息空間,不用預設立場待會中午用餐的時候,你不妨挑一個有座位、樹蔭或噴水池的小公園,這種公共間聚集了形形色色想放鬆的人,不像街道川流不息,倒像是人群聚集的小水池。這時候,你不用再設立開場白框架,因為這種放鬆的空間,並沒有禁止你和陌生人交談。你與大家共享這個空間,彼此平起平坐。你身旁的人可能來自與你不同的群體,例如膚色不同、年紀比較大,或者身體有殘缺等。無論是什麼樣的差異,都可能讓你有點焦慮。你會擔心對話不順利,深怕自己說錯話,或對方會拒絕你。這些恐懼都是正常的,但是放下吧,才能繼續前行。還記得三角關係嗎?如果你和對方看著同一件物品,或經歷同一件事情,就會形成小小的我們,產生小小的連結。比如你看著小孩正在打籃球,轉頭對旁邊的人說:「我以前也喜歡打籃球。」你們可能就會開始聊童年或運動之類的話題。再不然,學學英國人聊天氣,反正盡量具體一點,說一段完整的話,例如不要只說「天氣真好」,改口說「天氣真好,已經秋天了,真是謝天謝地啊!」這樣的說法並不科學,但是你提到自己對天氣的偏好,你們很快就會聊到出生地,甚至開啟其他有趣的話題。表露一點自我,關注非語言訊號你還記得嗎?如果你表露一點自我,對方可能會跟進,說一些自己的事,這樣一來一往(前提是你拿捏好分寸,沒有說什麼不正經或奇怪的話),彼此的好感度和信任感會提升。務必用心傾聽,不要打斷對方說話,也不要分神玩手邊的東西。和對方保持眼神接觸,關注非言語的訊息,注意看對方的肢體語言,看他有沒有認可你或樂在其中,否則一不注意,就會誤以為自己表現得不好,或者誤以為對方聊得不開心。想一想待客之道的傳統,如果雙方都覺得自在,那就是進展得不錯,不妨讓對話自然而然開展,敞開心胸來迎接驚喜。如果雙方建立特別良好的關係,不妨主動提一些問題,徵求對方的意見,不僅會更理解對方,還可以趁機解決你的煩惱。無論如何,徵求對方意見雖是一種示弱,但你非得冒這個險,因為對方通常會回應你。你跟對方道別:「我該走了,很高興可以和你聊天。」事後回想你原本的期待,再對照這次互動的結果,你會逐漸上修你的預期,以後再遇到不同族群的人,可能就不會那麼緊張了,因為這種交流早已在你的掌握之中。這個影響說不定還會更深遠,從此你對其他族群的觀感會更正面(至少能夠和他們聊天),將對方視為活生生的人,甚至視為自己人,這就是你和整個社會的勝利!雙方因此更理解彼此的人生,你的人生也因此豐富起來。你有什麼感覺呢?疲憊嗎?如釋重負?吃了定心丸?還是3者皆是?無論如何都是正常的反應。先休息一下,恢復精神,畢竟和陌生人交談挺傷神的,如果太疲憊,對話也不會順暢。如果你想要獨自靜一靜,那就儘管去吧!有情緒很正常,但不妨去了解背後的原因?人累了,就聊不下去了。我再給你新的挑戰。去酒吧、市民大會或朋友舉辦的雞尾酒會,反正就是你覺得舒適的場合,如果現場有陌生人發表言論,你聽了火冒三丈,你可以充耳不聞,也可以選擇反駁回去,但選擇反駁回去之前,先給自己一個深呼吸。你心裡很清楚,如果硬要槓上對方,八成會引起雙方的互相叫囂,不僅沒意義,又精疲力竭,結果雙方的怒氣不減反增,還越發堅信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逞一時之快,到頭來也無法解心頭之恨。這一次,你決定冒險,忍住自己想發飆的衝動,我知道這很難,因為發飆是人之常情。深呼吸,做好準備。你先開宗明義,坦白自己的立場,不妨套用對方對我方的負面刻板印象,緩和一下氣氛,例如「沒錯,我們就是功能性很低的共產黨,但是關於這件事,我覺得還有待商榷......」。不直接攻擊對方的論點、不質疑對方的動機,也不做任何假設,只是陳述自己的信念,而且並沒有說成無庸置疑的事實(彷彿是上天、大自然或超自然力量所命定的)。你把一切包裝成個人論述,例如「我發現......」,然後摻雜一點點你個人的故事,比如你為何會有這樣的信念。你還記得嗎?如果硬要說一些論據,對方反而會反感,但故事可以吸引目光,因為故事會透露你更多的細節,對方就不會覺得你腦筋不好。向對方證明,雖然你不知道每一個答案,但你會試著理解,而且你已經盡力了;向對方證明,你對己方也是有異議的。當你這麼做,就是在為這次的交流定調。現在把麥克風交給對方。為何對方會有現在的信念呢?對方平常是什麼樣的人?對方說的話有可能驚動你,讓你不禁想抓住對方的小辮子,但是千萬要忍住,保持好奇心,提出開放性的問題,但不要一副拷問犯人的樣子,比如:「有這種想法的人,連個學步車都騎不好,竟然還想要投票?」反之,不妨試著問:「為什麼你會如此在意呢?」、「你父母親的政治立場呢?」這些問題是為了更理解對方,更貼近他們真正的立場,盡力展現你的待客之道,給對方充分表達的空間。他們曾經有過哪些經歷?有哪些新鮮事呢?探險家精神,為你建立勇氣隨著對話無限延伸,你的心情有沒有平靜一點?你不妨注意一下,當你感到自在時,想法會不會改變呢?立場會不會調整呢?對方有讓步嗎?你們不需要改變彼此的想法,畢竟只是短暫的相遇,根本不可能改變對方。你只能期待互相理解,把看似對立的派系拉近一點距離,找到彼此都認同的最大公約數,再小也沒關係,再離題也沒關係,甚至如果找不到也無妨,至少你親自見證了,透過練習和自律,理性對話是有可能的,現在的你有信心了。你凝視過對方有意義的人生,雖然過程驚險,但你毫不退縮。你是探險家,不預設目的地的旅人,勇於和陌生人接觸,光是這一點就足夠了。(本文摘自/社交進化:從突破陌生焦慮到擴展交友圈,打造更高的人際連結力/商周出版)

如果說什麼都是多餘 那就留給自己不解釋的權利

如果說什麼都是多餘 那就留給自己不解釋的權利#人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位曾經在工作上合作一段時間的夥伴,某天清晨突然像吃了炸藥般,憤怒地透過通訊軟體,傳送過來極不友善的訊息。當下我知道對方因為某件事情有很大的誤會,但看到他留言裡的字句十分武斷、語意非常決絕,我明白此刻多說無益,只能回覆:「無論如何,謝謝你這段期間的關照,祝福。」句點之後,彼此就各自天涯了。瞬間的驚濤駭浪,隨著捷運車廂輕微搖晃,因為震驚而撼動的心情,漸漸歸於平靜。並非不在意這份因為共事而建立的人際關係,而是成為大人以後的我,愈來愈相信因緣有自,強求不來。若說熄滅手機螢幕的剎那,我還有所牽掛的話,多半是對方的性格造成的命運,讓他在工作上常有委屈;而不是我在他心目中的形象,是否因為這個誤會而毀於一旦。在放手時,保持沉默。此刻的無聲,是一種友善的回應。任對方因為誤解的憤怒,有釋放的機會。他氣憤像孩童時;你更要穩健如大人。這無關自我的謙遜、或強大,只是多年修持而來的隨順與接納,不再對自己苦苦相逼。當某一個人、或全世界都誤解的時候,至少還可以擁有自己。如果此刻說什麼都是多餘,那就留給自己不解釋的權利。或許,是自己對朋友的要求很高、期望甚深,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朋友,是可以互相理解與諒解的。無論任何大大小小的事情,根本不需要過多的解釋、說明,彼此連互望一眼都不必,就能選擇信任。如果欠缺這樣的基礎,再多解釋、再多說明,其實對方頂多得到一種你很尊重他的假象,他對之前的誤解,最終還是會有點存疑。甚至,將來有人在你們之間隨意搬弄挑撥,或有其他不可意料的狀況,而造成第二次的誤會,對方就會在心中撩起:「看吧,果然沒猜錯,他就是這樣的人啊,枉費當初我還原諒他。」這樣反反覆覆的人際關係,是非常疲累的;在愛情上,也有很多類似的感情模式,讓兩個人因此而不斷分分合合。從年少至今,我從未刻意交朋友。雖然對為了維持人際關係,而討好別人的努力,感覺十分陌生;但只要不與人爭,要做到表面上的和諧,其實也並不困難。//真正的朋友,是可以互相理解與諒解的。無論任何大大小小的事情,根本不需要過多的解釋、說明, 彼此連互望一眼都不必, 就能選擇信任。//遇有初識的年輕朋友,聊到這個話題,都把這種性格,推給星座去承擔。他們說:「水瓶座,愛好自由,擁有一般人無法理解的邏輯。」所以,容許我繼續當個外星人。久而久之,自認為個性確實是有點孤僻,所幸想到可以免去許多與人交往的繁文縟節,卻有幾分慶幸。寧願在不妨礙別人的前提下,儘量我行我素,活得輕鬆容易。不過,回想起來,年少時候的自己,其實是會在意的。尤其,在朋友數量已經如此精挑細選而所剩無幾的狀況下,偶爾如果有溝通不良而造成誤會的時候,總是特別耿耿於懷,想要趕快解釋澄清,不想讓彼此心裡有疙瘩。即使,費盡所有心力說明,對方還是不肯諒解,至少要讓自己內心的遺憾少一些。//直到經歷過很多痛苦的離別,尤其是至親的病老衰亡之後,漸漸明白自己所渴望的關係,是怎樣的一種清楚明白,又是怎樣的簡單篤定。//那些猜疑的、忌妒的、見不得對方好的、無法彼此成全的......都是超過能力所及的負累。所以,因緣已盡時,對方不念舊情,不再信任,就不用解釋,不必說明,盡所有可能,把遺憾化為祝福,獻給對方,這已經是我們所能付出的,最大的成全。(本文摘自/愈成熟,愈天真:與自己的內在小孩重逢/悅知文化)

女子人際學 面對衝突的五個方法

女子人際學 面對衝突的五個方法#人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究竟什麼是「不與別人衝突的人際關係」? 重申一次,就是不會因衝突而讓自己吃虧。這裡必須思考的是,你最後究竟想怎麼解決?即使不發生衝突之下卻仍感受到壓力,或是使得彼此之間的鴻溝加深的話,都是得不償失。目標先設定在不傷害彼此的情形下,讓人際關係變得輕鬆,並達成自己的目的。就結果而言,人際關係順遂的人都是這麼做。只不過,與別人相處融洽或是勝過對方,都不是最終目的。真正的目的應該是「讓人生路走得更愉快」。在這個前提下,因應人際關係上的衝突可採取的策略有五項:1爭執。2不放在心上。3保持距離。4逃避。5巧妙閃過。 首先,最好避免1「爭執」。就像前面說過的,和別人發生爭執,不僅會讓彼此受傷,而且還很麻煩。不過,如果要讓對方見識自己有多認真,或是即使和對方吵架也想做出可接受的結論時,有時候也會將爭執當作最終手段。至於2~5,都是「不戰策略」。 所謂「不戰」,是放棄「精神上」的人際關係衝突。面對麻煩的人,千萬別想太多。根據對方的個性、當下的狀況,採取2~5柔性的「不戰策略」,讓心情盡快恢復平靜愉悅。想要多少改善些狀況的話,可以藉由與對方交談或合作,尋求和平的解決方式。女人不是靠「強悍」決勝負,靠的是「韌性」。接下來將針對2~5的策略,一一說明。1- 面對愛找藉口的人, 先釐清各自的責任範圍如何應對動不動就怪罪別人、滿嘴藉口的女性打死不承認自己有錯的女性,自尊心很強,但多半又並沒有與之相符的實力。總之,她們會隨便找個藉口,扯東扯西,設法蒙混過去。我曾經參加過一個旅行團,負責帶隊的就是個典型的「找藉口女子」。錯過時間沒搭上電車說是「車站的時刻表有問題」,到了預計要去的景點休館,就把矛頭指向其他人,「是副領隊沒事先確認」,讓當場氣氛變得很僵。甚至她把向大家收取的費用弄丟時,還說謊「是在旅館被偷了」,搞得大家雞飛狗跳。這種「找藉口女子」在犯錯、失誤、情非得已的評價下,要是自己成了惡人,不僅會失望,當事態嚴重時,甚至還不惜說謊,從頭到尾全都是藉口。就像小孩子被媽媽大罵「亂尿尿」時,會找藉口一樣:「不是我!是小狗啦!」大人的藉口乍聽之下似乎有理,但也更糟糕。那麼【如何面對找藉口女子】?1 清楚畫分責任範圍。藉口通常在有狀況發生時出現,因此事先防範很重要。尤其在工作場合,能夠釐清具體的任務分配,就可以避免推卸責任。為了避免事後爭執到底有說過還是沒說過,要留下便條或e-mail的紀錄。2「不是只有你會這樣」給對方台階下。要是把找藉口女子罵得狗血淋頭、狠狠斥責,雙方絕對會爆發衝突。對於自己被當成惡人想必心有不甘,心生怨恨。由於這類人個性敏感,容易受傷,千萬別窮追猛打。讓對方認為不是只有一個人的錯,讓她稍微減輕罪惡感。「每個人都難免搞砸」、「我也出過這種錯」,安慰對方後再提醒她:「我們互相再多留意。」3 與其責備「為什麼這樣?」不如放眼未來「該怎麼做?」。對於找藉口女子的禁忌關鍵詢問字是「為什麼?」「怎麼會這樣?」然而這些只會引來更多讓人不想聽的藉口。不如用「那麼,該怎麼做才好呢?」讓對方放眼未來,想想之後的發展。4 太誇張的藉口不必理會。如果對於藉口總是寬容相待,對方會認為這招式有效,有時候反而助長對方氣燄。因此,偶爾必須表達自己的不高興。「那麼,下次就拜託你了。」像這樣直接結束話題,不必多加理會。 3-主管與部屬的差別不在「地位高低」,而是「職務差異」如何與年輕主管、 年長部屬的相處由於社會上轉職者與派遣員工增加,以及能力主義逐漸受到重視,愈來愈多年輕女性成為主管,反過來說,也有年長女性成為部屬,這類異於以往的現象早已司空見慣。 這兩種狀況我都面對過,非常耗費心力。尤其身為主管,部屬是較自己年長的女性時,要提醒對方時很傷腦筋。比方說,年輕部屬如果遲到,只要很明確告訴對方要守時就可以了,但換做年紀比自己大的人,還要考量不傷及對方自尊的委婉說詞。面對年長與年輕的人有不同因應方式,這也是理所當然。 基本上該先了解的,就是主管與部屬的差異不在「地位高低」,而是「職務差異」。若是離開辦公室到其他地方,或許彼此立場就會反轉。如果有「自己身為主管就是『地位高』」或是「因為年紀大所以在『上位』」, 就會擺出目中無人的態度,很容易會引起風波。在心裡最好做個切割,想著「一切都是為了要做好工作,沒辦法」就好。那麼,要如何與年長部屬,或年輕主管相處呢?【與年長部屬的相處方式】面對年長的女性部屬,不要擺出主管的架子,乾脆以「我有思慮不周的地方,請幫助我」的方式來請託。當然,別忘了使用敬語。若是對方犯錯,「可以麻煩再確認一次嗎?」讓對方能自己察覺到;要提醒或指責對方時,「因為希望你可以當其他人的示範」表現對對方抱有期待、拉抬對方,這一點很重要。平常也不忘隨時感謝,「多虧有你的幫助」。當自己出錯時就乾脆地道歉。在工作之外,展現對年長人士的尊敬,「我很敬佩你會∼」、「下次請教我∼」 讓對方保持自尊。【與年輕主管的相處方式】如果同為女性,通常發現年輕主管的缺點,很容易不留情面,但既然自己比較「年長」,就採取寬容的態度吧。不要立刻批評,而與對方保持一定的距離,「有任何問題可以找我討論」當作一名可靠的部屬。偶爾也可以說些「不要太勉強」、「不如這麼做∼?」,像媽媽一樣給予關懷、建議。(本文摘自/女子人際學/時報出版)

抱怨有撇步 時間「7比3」不嫌煩

抱怨有撇步 時間「7比3」不嫌煩#人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別忘了向對方表達貼心與感謝,「真抱歉,我要找人抱怨一下,你願意聽一聽嗎?」開始發牢騷之前,先開門見山地試探一下對方的反應。結束之後再向對方致謝:「多謝你願意聽我這些無聊的怨言。現在說完了,心裡覺得好痛快。」重要的是,千萬不要忘記向對方表達歉意,因為你占用了對方的寶貴時間,同時也要感謝對方願意傾聽的體貼。很多人自認在閒聊 沒發現抱怨過多但也有很多人以為自己只是在閒聊,完全沒注意到自己正在沒完沒了地發洩不滿。日子久了,這種人就會被周圍敬而遠之,但他們卻不了解為什麼,反而會沮喪地想:「為什麼沒人願意聽我說話?」另外還有一種人,總是片面地重複相同的牢騷,而且總認為:「我沒錯,都是別人的錯。」聽這種人抱怨時,就連聽眾都會跟著一起煩躁,恨不得開口問一聲:「你自己也有錯吧?」假設你跟子女、兄弟或親戚朋友打電話時,對方突然嚷著:「啊!我有點事⋯⋯。」說完就掛斷電話,而且這種狀況越來越頻繁出現,你最好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在不知不覺中做了令人厭煩的事。「煲電話粥」、「我絕對沒錯」「同樣的話連說好幾遍」⋯⋯之類的行為,在你身上出現過嗎?還有一種可能,或許是因為你一直反覆抱怨,卻從來不肯傾聽對方的牢騷。以7:3時間分配 傾聽對方抱怨朋友之間的交往應該禮尚往來,不能只顧著自己說話,而不聽對方傾訴,這才是長久交往的祕訣。大約以「七比三」的時間分配,來傾聽對方抱怨,這才算適當的比例。而且就算如此,或許對方還會覺得你們是以「五比五」的比例在互相傾聽呢。當你親切聆聽對方發牢騷的時候,應該不斷應和對方:「是嗎?我理解。你辛苦了。」基本態度就是盡量不用無謂的閒話或自己的意見打斷對方的傾訴。應該讓對方盡量把心中所有的不快一吐為淨。人上了年紀之後,越來越容易因為日常瑣事而產生焦慮。但我們可以採用上述這類節制的方式,巧妙地發洩不滿,互相幫助對方轉換心情,然後就能再度湧起活力期待明天吧。(本文摘自/老後快適生活術/健行文化)

飯局文化大公開!4成5上班族 每週至少一天飯局

飯局文化大公開!4成5上班族 每週至少一天飯局#人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飯局」當中的應對進退、拿捏分寸十分重要,許多檯面上開不了口、談不成的事情,只要到了飯局場合,在熱絡的氣氛和酒精的催化之下,酒酣耳熱之際便很容易達成檯面下的交易。台灣人喜歡「搏感情」,有時候感覺對了,什麼都好談,使得「飯局」成為不得不參與的職場文化。只是,一樣是跟客戶飯局,有些人樂在其中,有些人卻痛苦萬分。根據1111人力銀行所做的調查,有四成七的上班族必須參加飯局,而高達七成的上班族認為飯局可以增加人脈,但卻認為自己的飯局技巧平均只有67.1分,只比及格好一點點,可見「飯局達人」是人人想當,卻往往不得其門而入。這項調查結果也顯示,46.6%的受訪者,也就是大約一半的上班族,在職場上必須面對各種層面的「飯局文化」,只是這種事在學校學不到,老師上課沒有教,卻又是極為重要的一門課。我曾經有一位女同事,身為公共事務部的公關,和媒體記者、企業主聊天吃飯應該是件稀鬆平常的事,然而每次只要到了飯局場合,她完全不知道應該跟陌生聊什麼話題,甚至不清楚該怎麼把場子炒熱。經過我當面傳授一些飯局技巧,加上她自己摸索的訣竅,很快就進入狀況,漸漸地在飯局中愈來愈得心應手。四成五上班族,每週最少飯局一天調查發現,上班族每週飯局以一天或更少居多,占了45.92%,每週飯局兩天者占了30.90%,每週飯局三天者占了12.88%,以此類推,一般人一個月大約有四到八次的飯局機會,其實頻率還算蠻高的。我有一位相交多年的好友,人稱「飯局王子」,幾乎每天晚上都安排飯局,除了事業做很大、朋友交很多之外,自己也喜歡人多的熱鬧氣氛,每天晚上一攤接一攤「跑攤」,好不忙碌。不過也因為飯局太頻繁,酒喝得太多,導致腸胃出了點問題,只好暫時休兵在家休養。像他這樣飯局頻繁過高的人,就該多注意身體狀況,免得賺了人脈,賠了健康。交朋友,是飯局最大收穫上班族最常飯局的對象是什麼人呢?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其中客戶占了50.21%,同事或部屬占了49.79%,朋友則占了39.48%。為了要取得客戶的信任,下了班之後的飯局相對重要,不論是吃飯、喝酒、甚至喝咖啡、上夜店,都是和客戶建立交情的方式。至於和同事及朋友維繫感情,由於上班時間忙於工作,頂多也只能上上Facebook 互傳訊息聊聊八卦,或者下了班之後約好一起去吃飯、唱歌,增進同事情誼。上班時若有工作上的交集時,辦起事來也會比較有默契。另外,當被問到參加飯局的原因時,有69.96%的受訪者認為可以增加人脈,認為可增進情誼者占53.22%,增加業績或表現者占38.20%,顯示「交朋友」是飯局的收穫之一。許多人認為飯局場合都只能交到酒肉朋友,我卻不以為然,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有時在飯局場合中,也能結交到知心好友。像我自己認識的許多企業主好友,都是在喝酒場合中認識,彼此相談甚歡、惺惺相惜,最後這些「酒肉朋友」也成為我在職場上的貴人。(本文摘自/飯局學/好優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