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便秘或者是罹患痔瘡的民眾,都認為自己明明吃很多纖維質,也喝了很多水,但為何還是會便秘?事實上纖維也有不同的類別,醫師解釋,當中有可能缺乏了關鍵性的「膠質」,才會導致腸子不順暢。
很多便秘或者是罹患痔瘡的民眾,都認為自己明明吃很多纖維質,也喝了很多水,但為何還是會便秘?事實上纖維也有不同的類別,醫師解釋,當中有可能缺乏了關鍵性的「膠質」,才會導致腸子不順暢。
莫名其妙就覺得屁屁在發癢?是沒洗乾淨還是長痔瘡了呢?想看醫生又覺得好像不是太大的事。外科醫師說明,屁股發癢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腹瀉、性傳播感染或寄生蟲,甚至是痔瘡,都可能讓肛門口內外感覺搔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呢?
腸癌是現代人因飲食與生活習慣不良常見癌變之一,每當新聞報導腸癌逝世的名人消息,也讓民眾感到恐慌,擔心自己有血便會不會也有腸癌。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醫師提醒,血便的問題相當複雜,除了定期健檢,透過觀察糞便特徵也是一種日常自我檢查。
台劇《媽,別鬧了!》中飾演中年婦女的媽媽比莉,因在如廁所時昏厥,被女兒發現馬桶充滿鮮血,誤以為罹患絕症,沒想到就醫檢查才發現是內外痔瘡破裂。雖然痔瘡不比癌症來的急迫治療,但疼痛起來也讓人坐立難安,無法忽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43歲陳小姐在6年前生完小孩後,就一直有痔瘡腫大的問題,一開始只覺得如廁後肛門有腫脹感,通常在上完廁所半個小時之後會慢慢無感。但在1、2年之後,腫脹的情形愈來愈久也愈來愈大,常伴隨著疼痛感與灼熱感,有時甚至需要用手將突出的部位推回去才能緩解。由於害怕痔瘡手術的術後疼痛,陳小姐選擇默默忍受、拖延至醫院治療,然而最近如廁後竟開始出現出血情況,一開始只是衛生紙上沾有血絲,後來多次發現整個馬桶的水都被染成淡紅色,甚至發生外褲被血染溼的情形,才驚覺不該再拖延,鼓起勇氣到醫院就診。痔瘡手術後到底有多痛?痛多久?郭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吳俊賢表示,「痔瘡術後疼痛」一直是讓許多人擔心害怕的問題,有些患者甚至因此不敢前來就診,讓本來可以輕鬆處理的症狀嚴重惡化。根據醫療期刊統計,若以傳統痔瘡手術的術後疼痛,拿來與生小孩時的疼痛比較,生小孩的疼痛是滿分10分,則剛開完痔瘡手術時的疼痛感,最嚴重可能會達到7~8分。而痔瘡手術後最痛的時間,約在術後24小時內,之後就會慢慢趨緩,在正常情況下,術後約10~14天疼痛會變得較無感。痔瘡腫脹就像水球!先消腫才能減痛吳俊賢說明,痔瘡就像是長在肛門上面腫起來裝水的水球,手術可以想像成拿剪刀剪水球。如果水太滿痔瘡太腫,在開刀切除的時候容易造成水球破裂,會使得手術中流血較多、傷口較大、術後也較疼痛。若在開刀的時候,痔瘡本身就已消腫,水球裡面都沒有水,只剩薄薄扁扁的汽球皮,那再拿剪刀去剪了之後,流血很少、傷口很小,術後的疼痛也較小。所以開刀前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先將痔瘡消腫,如此可以有效將術後的疼痛感降低。吳俊賢分享,由於該患者最擔心的就是術後疼痛,因此在手術時選擇了「多模式止痛」方法:先用藥物與改變生活習慣將腫脹的痔瘡縮小,另外在術前施打長效減痛針,術中選擇改良式傳統切除手術,術後再加上延長性止痛麻醉,並配合短效性止痛藥與軟便藥服用。患者在手術完2個星期後排便時就已幾乎沒有不適感,術後疼痛的預期嚴重程度,也比起傳統痔瘡手術減少很多。肛門排便易拉扯傷口,多模式止痛效果更佳吳俊賢補充,肛門本身就是一個比較敏感的部位,又因術後仍需每日排便,因此造成傷口會一直處於「剛長好,但在排便後被拉開,又長好,又被拉開」的循環之中,恢復的時間更久,疼痛感也持續更久。若僅靠單一種止痛方式,在止痛效果上有其極限,建議以多模式止痛方式合併使用,可同時將單一種藥物的劑量降低,避免因過量造成副作用;也能產生協同效果,讓止痛所涵蓋的時間更長、效果更好。除了維持良好的日常作息,養成健康的排便、飲食與運動習慣,好好保養讓痔瘡不要處於腫脹的狀態之外,吳俊賢也建議,患者應在術前與醫師進行充分溝通,先確立自己的症狀與需求,才能夠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開刀方式,達到最好的療效與最低的疼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9歲傅小姐為痔瘡所苦多年,這個月以來,症狀益形惡化,幾乎每次排出稍微堅硬的大便,鮮血即會染紅整個馬桶,而且脫出的痔瘡必須用手推回才能恢復原位,直到推不回去,因脫出的痔瘡而感到疼痛且坐立難安,進而至醫院求診,經診斷為第四度混合痔。怕痛不敢排便 又造成便祕奇美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亘毅說明,雖然目前沒有確切的病因來解釋痔瘡的產生,但推測可能是長時間痔瘡組織腫脹或壓力改變,導致充血血管及肌肉纖維破裂等因素,或壓力可能造成靜脈血管回流受阻並異常擴張。痔瘡惡化到用手都推不回肛門內,表示痔瘡情況嚴重,且患者一方面因排便而出血,另一方面因害怕疼痛不敢排便,又造成便祕,更難受的是,肛門口腫脹疼痛、坐立難安,這些情況已符合需要手術治療的要件。痔瘡是十分常見的疾病之一,「十人九痔」之說並不誇張,根據統計,罹患痔瘡機率接近9成。痔瘡症狀千變萬化,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解便時出血或肛門口有疼痛感,大部分的人在察覺到自己可能有痔瘡時,第一個發現的症狀通常是排便出血或疼痛,不過除了這兩個症狀,還有其他可能的症狀要注意,如肛門處有腫大異物感、肛門處有搔癢感和灼熱感、直腸或肛門會觸痛或持續性疼痛、可能有塊狀物從肛門脫出、排便時出現鮮紅色的血。別因害羞忌就醫 亂擦偏方延誤治療黃亘毅呼籲,痔瘡的症狀多樣,且嚴重程度不一,尤其痔瘡年輕化已出現明顯趨勢,且大腸癌發生率快速增加,若一旦發現痔瘡症狀,且持續未改善,切勿聽信偏方亂投藥,也千萬別因為害羞而諱疾忌醫,務必由醫師檢查後排除重大疾病可能,避免延誤治療時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阿明是貨車司機,每次上廁所後出血的狀況反反覆覆已長達15年,使用藥物治療也不見好轉,讓他十分困擾,最近終於接受新式微創痔瘡環切手術,沒想到術後傷口沒有傳說中那麼痛,當日也可以下床、恢復日常活動,讓他直呼太晚決定動手術,白困擾了好多年。微創痔瘡環切手術恢復快 併發症也較少羅東博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李明璋表示,阿明是因為近期加班頻率增加,久坐駕車讓他解便後出血的狀況更嚴重,甚至可以在肛門口摸到一小粒痔瘡,才終於讓他下定決心尋求手術幫忙,事實上,比起傳統痔瘡手術術後惡名昭彰的疼痛,現行微創痔瘡環切手術不但傷口小、出血少、手術時間短、恢復快,且副作用與併發症也比較少,已經漸漸為痔瘡手術洗刷惡名,大大提高患者對手術的接受度。痔瘡從輕到重可分為四期,第一期,痔瘡位於肛門內,只有解便時才會出血;第二期排便時痔瘡會脫出,解便後會自動復位;第三期排便時痔瘡脫出,必須靠手自行復位,到了第四期則是痔瘡脫出,無法再自行復位。臨床上,患者經常會拖到第四期才就醫接受手術,其實在第二期與第三期間就會影響生活,若用藥仍無法改善,經醫師評估後,就可以考慮進行微創痔瘡環切手術。目前羅東博愛醫院手術中使用的的痔瘡環切吻合器,已經進展到第二代,根據研究顯示,第二代的環切吻合器在術後48~72小時內,可降低60%出血率,術後肛門狹窄的後遺症也降低約15%,且切除效果更好、復發率更低。工作需久坐者 每隔一段時間起身活動喝水痔瘡雖然體積不大,但卻能讓患者因為坐立難安而影響生活品質,加上許多人因為工作因素,痔瘡的發生率始終居高不下,院內平均每個月多達30例的痔瘡手術,著實為數不少。李明璋提醒,除了均衡與清淡的飲食和規律運動之外,避免久坐與久站也是預防痔瘡與術後保養的準則,若因工作需要經常久坐或久站,建議每隔一段時間就起來走動,就算是起身上廁所或喝水,都好過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不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私密處不適時,切記要就醫,不要因為害羞抗拒檢查而延誤了治療時機,南投一名婦女誤以為下體疼痛是痔瘡,所幸就醫後確認是皮蛇,在獲得適當治療下康復。帶狀疱疹長臉部可能損視力 在生殖器周邊恐造成失禁南投75歲廖姓婦人,肛門處疼痛難耐,坐立難安,覺得自己罹患痔瘡,一踏入外科診間就要求醫師開立痔瘡藥膏,醫師聽聞症狀描述後,建議進行肛門指診檢查,廖婦起初說NO,相當排斥,在醫師詳細說明下才同意檢查,結果發現肛門右邊長紅色一顆顆小水泡延伸至會陰部,確診為帶狀疱診,安排住院經藥物治療後順利恢復,幸好即早接受治療,未留下併發症。衛福部南投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醫師廖師賢表示,當免疫力較低時,曾感染過水痘者就可能會引發帶狀疱疹。帶狀疱疹就是俗稱的皮蛇,身體單側可能會出現紅疹、水泡或潰瘍,呈現擴散蔓延的樣態,是由帶狀疱疹病毒(VZV)所引起,多沿著活化的神經分枝分布的皮節長水痘。長在不同的部位,若不即時治療,可能會引發不同的併發症,例如長在顏面時,可能會視力受損、顏面神經麻痺;長在耳朵附近可能影響聽力;長在生殖器或肛門周邊恐造成大小便失禁。不要自行購買藥物擦 延誤治療恐導致器官不可逆受損 廖師賢提醒,並不是只有痔瘡才會引發肛門疼痛症狀,肛裂、直腸腫瘤、帶狀皰疹、皮膚疾病及感染等皆有可能出現此症狀。因此及時就診並且配合診療相當重要,千萬不要因為害羞或而抗拒就醫,也不要自己當醫師下診斷自行購買藥物,延誤治療可能會導致不可逆的器官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