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檢

亞東醫院助弱勢族群 篩檢巡迴車開跑

亞東醫院助弱勢族群 篩檢巡迴車開跑#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為使疫情能有效控制,不讓弱勢族群成為防疫破口,昨起亞東醫院的篩檢巡迴車正式開跑!亞東醫療團隊看到弱勢族群的需求,在新北市政府超前部署的理念下,於樹林進駐篩檢巡迴車,上午9時開放民眾進行快篩,預計一日篩檢量能為200人,未來也將巡迴服務新北市的各鄉區,希望徹底落實防疫工作。癌症巡迴巴士改裝成篩檢車 5G行動訊號台確保資料上傳順暢政府忙於國人的防疫工作,如今傳出大量移工確診,為使人人皆能受到醫療照顧,基於人道關懷原則,亞東醫院提供快篩巡迴車,穿梭在鄉鎮市裡為醫療知識接收不易的族群,像是外籍移工、街友及弱勢族群提供快篩服務,讓這些可能被遺忘的族群不被遺忘,善盡社會醫療責任。新北市長侯友宜昨一早特別至新北市樹林區猐寮市民活動中心,參與篩檢站開啟儀式,大力呼籲民眾不要害怕篩檢,盡快到快篩站進行普篩,除了保護自己,也照顧別人的健康。此外,因應疫情的變化,快篩站會不斷的增加,尤其是移動式的快篩巡迴車,機動性高,為的就是便民與控制疫情。亞東醫院位於板橋疫情熱區,承擔新北市防疫重任,除了醫護人員站在第一線防守以外,也將專業觸角跨出院外,規劃社區篩檢站及大型接種站。此次更將社區癌症巡迴巴士改裝成「巡迴COVID-19篩檢車」並獲遠傳捐贈5G行動訊號台,以保障資料上傳及篩檢流程順暢。亞東醫院全力配合中央以及新北市政府的防疫政策,即時提供防疫相關協助,期盼台灣的疫情能早日獲得控制。移工、街友甚至沒有身分證明的民眾 都能進行篩檢在疫情嚴峻的新北市,顧及社會上每一個小角落更是至關重要。為使溝通管道受限的移工、流浪街頭的街友甚至是沒有任何身分證明的民眾,都能進行篩檢,在第一時間確認是否感染新冠肺炎,亞東醫院呼籲民眾勇於進行篩檢,「巡迴COVID-19篩檢車」就在社區附近,讓我們一起為有效控制疫情而努力。

不忍屏東78歲醫高溫採檢 彰基快遞涼爽移動式篩檢站

不忍屏東78歲醫高溫採檢 彰基快遞涼爽移動式篩檢站#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國內疫情自5月爆發以來,每天都好幾百位民眾確診,報載78歲屏東耳鼻喉科醫師在38℃高溫下,穿著全套防護衣支援篩檢站作業,為此,彰化基督教醫院特別打造正壓空調移動式篩檢站捐贈屏東縣政府,讓社區採檢醫護在舒適安全的環境為病患服務。 號召耳鼻喉科醫師加入篩檢行列 320人響應彰基院長暨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陳穆寬教授日前號召全台耳鼻喉科醫師加入篩檢行列,迅速獲得320名以上醫師響應。在近日有報載屏東78歲耳鼻喉科醫師衝前線支援社區篩檢,全台連日高溫,尤其屏東白天溫度達38℃以上,社區採檢醫護人員必須穿著全套防護衣進行採檢,往往一段時間就汗流浹背非常辛苦,甚至有中暑、熱衰竭等風險。 為體恤南台灣社區採檢醫護,陳穆寬表示,為發揮「同島一命、團結抗疫」的精神,彰基立即擴充急診戶外篩檢站,經基礎設施組兩天日夜趕工後完成,隨即增加三倍篩檢服務量能提供全天服務,讓等候篩檢民眾不致久候,也可盡早知道篩檢報告,紓緩民眾等候壓力。打造貨櫃型移動式篩檢站 接洽有需求的縣市陳穆寬推展「同島一命,同心抗疫」的使命感,交辦彰基基礎設施組將設置經驗與團隊組織起來,打造貨櫃型移動式篩檢站,並積極接洽協助各縣市政府有需要的地方,於5月30日捐助運送至屏東縣政府,以減緩醫療院所急性醫療服務負載。 此貨櫃型移動式篩檢站,可搭配車輛移動至需要的地方(如同體檢車)且安裝容易,具備三個採檢線,工作人員區有足夠空調設備並建立正壓環境,工作時不需穿戴全副式隔離衣(兔寶寶裝),工作區進氣經FFU(Fan Filter Unit)過濾可以產生乾淨空氣,讓醫護人員有安心、安全、舒適的採檢環境。

心疼醫護烈日下篩檢 營造商捐百萬檢疫組合屋

心疼醫護烈日下篩檢 營造商捐百萬檢疫組合屋#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因承接臺北醫院急重症大樓工程,特別關心醫護人員的狀況,瑞助營造捐贈院方價值百餘萬的檢疫組合屋,並於今天啟用,該公司董事長張正岳表示,「隨著疫情發展,看到每天至醫院篩檢的人流不斷增加,很心疼醫護人員在豔陽高照的天氣下,穿著全套防護衣汗流浹背忙碌著,決定要為防疫盡一份心力,以自己的專業結合醫護實際需求,規劃設計檢疫組合屋,讓醫護不用再日曬雨淋、大汗淋漓,更避免中暑與熱衰竭的風險,也能讓民眾快速安全的完成採檢。」檢驗科分三班夜以繼日作業 及時揪陽性個案臺北醫院每天採檢完畢後,檢驗科同仁分三班作業高速運轉,夜以繼日,承擔即時檢驗的壓力,在全院共同努力下,包含行政同仁協助文書,確實將每日檢測報告上傳疾管署,陽性個案的即時回報也讓確診者能及早隔離防護,全力圍堵疫情擴散。臺北醫院鄭舜平院長表示,每日至醫院篩檢的人數多達五、六百人,在戶外進行篩檢工作的人員非常辛苦,特別感謝瑞助營造的慷慨捐贈,臺北醫院會堅守崗位、專注防疫,和大家一起守護臺灣、守護民眾的健康。組合屋各室設獨立空調 動線分流讓採檢更安心鄭舜平院長進一步說明,檢疫組合屋設在急診室後方,設置掛號區、檢傷問診區、採檢區、批價區、X光室與更衣室,共6間獨立區隔的空間,在檢傷問診、採檢及批掛區皆安置分隔板,且為了醫護安全,在各室內裝設獨立空調系統,並將受檢動線與醫護人員動線以完全分流的兩道走道區隔,讓採檢作業更加安心。

揪隱藏社區感染者 萬華今起展開快篩

揪隱藏社區感染者 萬華今起展開快篩#篩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兩名住院患者確診新冠肺炎,引發封院危機,衛福部長陳時中今早與台北市長柯文哲開會商討因應方案,兩人一致表示和平醫院目前沒有封院問題。陳時中強調,封院有封院的標準,中央和地方會共同努力,讓和平醫院逐步恢復醫療量能。柯文哲:封院是14世紀因應黑死病方法柯文哲說,封院是14世紀因應黑死病方法,「圍起來全部燒掉」,現在科技不會這樣,上次部立桃園醫院也沒有封院,以此為基礎,這次運作會更順利,將全力做好並恢復量能滿載。柯文哲表示,和平急診將先暫停消毒,門診只接受已預約者,讓院區卸載、壓力下降,讓內部充分整理,期望最短時間內重新滿載,未來會成立專責小組因應;此外,為找出可能散布在社區的確診者,萬華今起起開設四個篩檢站,包括市立聯醫和平、中興兩個院區,以及西園醫院和剝皮寮,每天上午8點起到深夜12點,開放4月15日起有萬華活動史而且有發燒、上呼吸道症狀的民眾前往採檢,採檢方式同時有核酸檢驗及快篩兩種。非法外勞給予特赦 不會因來採檢就遣返柯文哲強調,全國有5萬名沒有居留證的外籍移工,若符合採檢條件,會給予特赦,不會因為來採檢就遣返回國。此外,和平院區已經關閉急診,只保留提供採檢的服務,門診只接受預約掛號看診,不開放現場掛號,出院病患要執行14天居家隔離。

如何做新冠肺炎篩檢?醫檢師報你知

如何做新冠肺炎篩檢?醫檢師報你知#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每天有數十名民眾致電醫院詢問,「新冠肺炎要怎麼檢測?收費多少?多久可以知道檢測結果?」諸多問題讓護理師、醫檢師接電話接到手軟、忙得不可開交,這些都是近期醫院可見的熱門現象。一站式篩檢 急件24小時有結果衛福部台北醫院檢驗科主任洪忠志表示,激增的檢測量讓醫檢師備感壓力,如何在最短的時間提供最準確的檢測報告,減少民眾奔波及維護防疫動線,都是各大醫院的課題,面對更嚴峻的疫情,愈來愈高的檢驗量能與急迫性使醫檢師的工作負荷及責任相對變多,因此台北醫院建立一站式篩檢新冠肺炎流程,希望幫助民眾快速完成篩檢、取得報告、統整諮詢窗口,並希望減少溝通耗損、確保第一線採檢及檢測人員均能在安全防疫的狀態下,執行篩檢任務、維護社區安全。洪忠志說明,一站式篩檢流程的第一優點是可透過電話掛號或網路預約檢測,第二優點是報到、檢查、繳費、發報告皆在急診指定地點,第三優點是民眾可透過急診掛號櫃檯取得最完整的資訊,第四優點則是提供24小時急件與48小時一般件的選擇方案,民眾可依急迫需求選擇,急件為篩檢後24小時可取報告,一般件則是篩檢後48小時可取報告,費用分別為7000元及5000元。除可節省民眾原需在批掛櫃檯、診間、檢驗科各地點奔波及等待的時間,也能讓有急迫需求的民眾能在最短時間內取得報告。醫檢師揭密 全程操作嚴格防護目前檢測方式有病毒核酸檢測、病毒分離培養、病毒抗體檢測等,為避免操作感染,皆由醫檢師在具有負壓設備的安全操作櫃中,配戴包含護目鏡、防護衣、口罩、雙層手套等完整的防護裝備下進行檢驗,目前各大醫院都採用病毒核酸檢測,因為此種檢測方式病毒的特異性及敏感度均相當高,因此在檢體採檢之後,醫檢師必須經過特定的核酸萃取步驟,才能進行RT-PCR核酸放大的程序,將病毒核酸片段複製、放大,並隨時以高敏感度的螢光偵測反應,監測反應時間約需2至2.5小時,相當迅速、便利、準確。

大腸癌地圖首曝光 這地區盛行率最高

大腸癌地圖首曝光 這地區盛行率最高#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四寶媽王太太無糖不歡,每天都要喝上數杯手搖飲料才能解饞,甚至以手搖飲料取代開水。兩年前她連續數天便秘,肚子也因為產生腹水,大腹便便如懷胎八個月,連續轉診幾家大型醫院,最後確診是大腸直腸癌第四期。「我還想要當阿嬤!」面對噩耗王太太選擇正面迎擊,開始接受化療合併健保抗血管標靶藥物治療,便秘和腹水很快獲得改善,手術也順利切除息肉。目前她病況已穩定控制,也持續接受口服化學治療藥物維持,無惡化存活期高達27個月。雲嘉南每200人有1人罹患 每6人有1人確診時已第四期據最新癌登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已蟬聯12年國內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之冠。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暨高醫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王照元教授表示,大腸直腸癌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多數患者僅有輕微腹痛、腹脹,有時會有經常腹瀉、排便習慣明顯改變、體重減輕、貧血等現象陸續發生,容易輕忽,以致部分病患確診時已進入晚期。為提升民眾對大腸直腸癌早期篩檢與治療的重視,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分析健保資料庫數據,首度發布「大腸直腸癌治療地圖」,發現2014至2018年台灣大腸直腸癌以南區(雲嘉南)、台北區(北北基宜金馬)及高屏區(高屏澎)盛行率高。南區平均每200人就有1人為大腸直腸癌病患,為東區(花東)的1.4倍;且南區每6人就有1人確診時已是第四期。相較於2014年全台大腸直腸癌患者人數約9.5萬人,2018年已突破10萬人,顯示大腸直腸癌盛行率有持續上升趨勢。王照元表示,大腸直腸癌的成因除家族遺傳病史外,飲食習慣亦是關鍵因素,高油炸、高脂肪、高糖及過多的肉食,纖維攝取不夠等都是容易導致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因子。地區資料的差異可能因日常重鹹重甜飲食習慣,加上未能及早篩檢,以致許多患者確診時已是第四期。化療+標靶接力治療 可有效延長存活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為降低死亡率關鍵。所幸目前已有多款健保標靶藥物,大幅延長存活期、降低副作用,維持晚期患者生活品質。高醫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張琮琨表示,依照目前健保規範,第四期患者若於第一線治療使用抗血管生長因子標靶藥物,至第三線治療仍可接力使用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藥物,患者持續有健保標靶藥物使用,可延續最長存活期。據健保資料庫數據顯示,相較於僅接受化療,大腸直腸癌第四期患者接受標靶治療的整體存活期中位數,可從10.3個月提升至19.4個月,增加近2倍;若接續使用第一線至第四線健保標靶藥物,整體存活期中位數更可高達28.9個月。惟目前第二線標靶藥物尚未通過健保給付,政府若能放寬健保條件於第二線治療,可望嘉惠更多患者與家庭。大便中有血或黏液、大便變細小或便秘  盡快就醫檢查張琮琨呼籲,大腸直腸癌是可以預防的癌症,民眾應多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維持穩定作息,以降低大腸直腸癌發生機率。50歲以上民眾按時接受兩年一次的免費大腸直腸癌篩檢,高風險族群應主動接受健康檢查、積極追蹤,若有腸道相關症狀,如大便中有血或黏液、大便變細小、經常腹瀉或便秘等,務必盡快就醫檢查。

手脫臼順便做篩檢 竟驗出罕見雙腸癌

手脫臼順便做篩檢 竟驗出罕見雙腸癌#篩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2歲楊老先生因跌倒右手脫臼送醫,骨科醫師在協助骨頭復位後,傷勢已無大礙。隔周楊老先生回門診追蹤時,醫師提醒他可以免費進行大腸癌篩檢,沒想到順便做個篩檢,卻真的篩出兩個初期大腸癌,所幸接受治療後,病灶已切除,讓他深感幸運。 早期大腸癌治癒率85~100% 可免化療或放療羅東博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余盈輝主任表示,一次篩出兩個大腸癌,其實是非常罕見的狀況,楊老先生的腫瘤分別位於大腸的20公分與40公分處,一個2公分,一個3公分,幸運的是都剛好位於大腸的左邊中下段,即乙狀結腸處,所以手術切除範圍還能控制在30公分內,否則若一顆腫瘤位於頂端、一顆腫瘤位於末端,就比較棘手,可能需要切除更多大腸,使剩餘的大腸功能受到影響。 楊老先生的兩顆腫瘤,透過3D腹腔鏡手術切除,傷口小、疼痛減少、恢復較快,對老年人的身體負擔比較少。大腸癌若能早期發現,其實是目前較容易治癒的癌症,平均來說,第0期到第2期都有85~100%的治癒率,第3期和第4期則分別有65%與20%的治癒率。楊老先生的大腸癌因為發現得早,因此只需接受手術治療,連預防性化療或放射治療都不需要,術後也只需定期回診追蹤即可。 50歲以上民眾 每兩年可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大腸癌初期通常沒有症狀,必須仰賴定期篩檢才能找到病灶,楊老先生在未接受篩檢前,沒有任何不適症狀,若非右手受傷讓他到醫院就醫,順道接受腸癌篩檢,他可能會因此錯失早期治療的時間,直到病情惡化才發現。目前國建署提供50~74歲的民眾,每兩年接受一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可以透過特定容器簡單採集糞便檢體,再交回醫院,即完成檢查,建議民眾多加利用。

年輕人陷聽損風險 聽力66護耳原則

年輕人陷聽損風險 聽力66護耳原則#篩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從小由阿嬤扶養長大的庭羽,在八個月大時發現聽力受損,沒辦法像正常的小孩對於聲音做出反應,在3歲時植入人工電子耳後,雖然聽力不足,卻對音樂產生興趣,在國中時遇到願意幫助她的老師,加入了樂團選擇挑戰大提琴,在不懈的練習後,庭羽成功多次參與樂團公演,未來更希望自組巡演團體到處表演,華科基金會特頒發獎學金助庭羽圓夢。華科慈善基金會長期關注聽覺健康與照護,於上周六(9/19)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舉辦『66麥噪』愛耳嘉年華。除頒頒發超過20萬元獎助學金扶持弱勢聽障學子外,華科事業群董事長焦佑衡當天邀請民眾現場檢測聽力,活動由專業聽力師免費幫超過200位民眾進行聽力篩檢,發現每三位就有一位可能有聽力些微損害的狀況。世界衛生組織(WHO)近年提出警訊,因未妥善使用耳機與控制聆聽環境的習慣,導致全球近五成、相當於11億年輕族群(12-35歲)的聽損風險提升1, 華科慈善基金會執行長林龍森表示,新冠疫情讓宅經濟升溫,個人化娛樂活動飆高,根據華科基金會「2020年耳機使用習慣」調查發現三成民眾超時用耳,更有五成會因處於吵雜環境下,自動調高耳機音量,希望透過活動讓民眾認識『66麥噪』護耳原則,提倡用耳時應遵從耳機音量小於60%、聆聽時間小於60分鐘的使用方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