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檢

愛滋≠同志,社會需「疾病平權」觀念

愛滋≠同志,社會需「疾病平權」觀念#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2019年5月18日將舉辦「世紀平權婚禮」,5月24日正式開放同性伴侶登記結婚!然而多數民眾對於愛滋病仍存有誤解與歧視,導致異性戀缺少防護意識,造成延遲就醫狀況頻頻發生,其中又以女性患者居多。以世紀平權婚禮為號召,盼大眾視愛滋為一般疾病昆明防治中心與台灣愛滋病學會受邀於5月18日出席響應「世紀平權婚禮」,與婚禮上男同志、女同志與異性戀3對不同性傾向的伴侶、和近300位親友一同見證歷史性的一刻!愛滋防疫專家們積極強調:民眾應視愛滋篩檢為健康檢查的一環,視愛滋病為一般疾病。愛滋­=同志?社會缺乏「疾病平權」觀念對於「愛滋等於同志」之迷思,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理事長暨昆明防治中心公衛護理組 莊苹主任表示,根據疾管署統計數據可見,2018年確診1993位愛滋感染者,其中1950例為男性,43例為女性,而延遲診斷的患者以女性居多,佔所有女性患者的46.5%。顯示大眾對兩者間的錯誤連結,易導致異性戀以為自身與愛滋毫無關係,進而忽略檢查與預防的重要性,這也是目前阻礙防疫的主因之一。異性戀延誤治療,恐傳染伴侶台灣愛滋病學會洪健清理事長進一步表示,異性戀患者經常在急遽減輕、腹瀉、持續發燒等症狀出現後,才發現已感染愛滋病毒。忽視自身感染風險的情況,錯失預防及治療時間,甚至傳染他人。全民重篩檢,是終結愛滋第一步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制定之2020年達「90-90-90」目標─即90%感染者知道自己感染狀況、90%知情感染者有服藥、90%服藥者病毒量受到抑制。台灣目前已達「84-88-94」,顯示在感染者服藥與穩定治療的階段,我國防疫成效佳。洪健清理事長與莊苹主任鼓勵民眾,不分性別及性傾向,接受愛滋篩檢絕非做錯什麼事的補救方案,而是保護自己和伴侶的積極作法!

終結乳房篩檢迷思,存活率達90%

終結乳房篩檢迷思,存活率達90%#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報告指出,國人每4分58秒就有一人罹癌,其中乳癌高居女性癌症發生首位,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內科教授賴基銘醫師表示:每天有近35位婦女受到乳癌侵襲!關於乳癌的6大恐怖事實!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女性前10大癌依序為:乳癌、大腸癌、肺癌、甲狀腺癌、肝癌、子宮體癌、卵巢癌、子宮頸癌、皮膚癌、胃癌。賴基銘教授提醒女性6項關於乳癌的恐怖事實 : 最威脅女性的癌症:乳癌已連續13年位居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 每2小時就有3人罹患乳癌。 每3人就有1人 發生在30~49歲年輕女性,為青年女性罹癌最大宗。 45-49歲是乳癌發生人數最多的年齡層。 北部縣市罹癌風險高,台北市與新北市為乳癌發生率最高之縣市。 南部縣市死亡率偏高,屏東縣與台南市是乳癌死亡率最高縣市。乳房篩檢迷思多,害羞逃避恐留乳癌禍根賴基銘醫師針對常見的乳房篩檢迷思,進一步說明如下: 迷思一:我都有在家自我檢查 !專家說明:自我觸診檢查是無法找到早期的病灶,更無助於降低癌症死亡率。 迷思二:我有照過胸部X光了專家說明:胸部X光不是用來檢測乳房的!胸部X光能檢查到的是肺臟、肋骨鎖骨等處,而不是最表層的乳房。 迷思三:我沒有家族史不需要擔心專家說明:有乳癌家族史的乳癌病患僅佔所有乳癌病患的10-20%,換言之,大部分的乳癌病患是沒有乳癌家族史的。太晚生育、高油脂飲食、肥胖者、抽菸酗酒者、有熬夜習慣、壓力大的人,乳癌風險都會增高。勤練「護乳5招」:乳癌是可以預防的,只要勤練「護乳5招」,包括: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適齡生育、適時放鬆、定期篩檢。統計顯示乳癌因篩檢而發現之個案,高達8成5以上屬於早期乳癌(0-2期)。賴教授強調,『乳房攝影檢查』可降低40%死亡率 及30%晚期乳癌發生,是最有效的篩檢工具,篩檢是針對沒症狀的人做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異常鈣化點和摸不到的乳癌,在沒有任何症狀或擴散之前找到病灶,此時及早接受治療,乳癌五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

便利在家篩檢愛滋 預定試劑超商可取

便利在家篩檢愛滋 預定試劑超商可取#篩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即日起起辦理「在家愛滋自我篩檢計畫」,同時疾管署全球資訊網設置在家自我愛滋篩檢專區(https://otc.cdc.gov.tw/buy),提供民眾預訂索取唾液自我篩檢試劑、至超商即可取貨等資訊。呼籲有性行為者,建議至少進行1次篩檢;持續有無套性行為者,建議每年至少進行1次篩檢。疾管署與便利商店合作  方便民眾預定自我篩檢試劑疾管署去(106)年辦理「在家愛滋自我篩檢計畫」執行期間共發出近2萬支試劑,民眾上網登錄篩檢結果陽性率為1%,並有3成民眾表示為第一次接受愛滋篩檢,計畫受到廣大迴響。疾管署今年持續與便利達康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民眾只要上網預訂,就能選擇至鄰近所在地的全家、OK或萊爾富3大連鎖便利超商,支付200元試劑費及45元物流費取得試劑。此外,民眾也能透過21個縣市衛生局(除嘉義市衛生局外)及5家民間團體(大台北同學會、彩虹酷兒健康文化中心、風城部屋、台中基地及陽光酷兒中心)所設的401個定點及19台自動服務機(https://hiva.cdc.gov.tw/oraltest/Service_Machine.aspx),支付200元取得試劑。持續無套性行為者 建議每年進行1次篩檢衛生福利部愛滋病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會對於愛滋篩檢頻率提出具體建議,包括:有性行為者,建議至少進行1次篩檢;持續有無套性行為者,建議每年至少進行1次篩檢;持續有感染風險行為(與人共用針具、多重性伴侶、合併使用成癮性藥物、感染性病等),建議每3至6個月篩檢1次。臺灣持續努力達成聯合國愛滋規劃署訂定的90-90-90目標,今年估計第1個90目標將達84%感染者知道自己感染。疾管署提醒,民眾可至官網觀看試劑使用方式的操作影片,本計畫合作的民間團體及衛生局亦提供諮詢、轉介或陪伴就醫服務,歡迎尋求協助。若篩檢結果呈陽性反應別擔心,務必前往「愛滋病指定醫事機構」進一步確認檢驗;篩檢結果為陰性,代表目前尚未被感染,但仍建議持續定期篩檢,並做好全面防護措施(包括落實安全性行為及避免風險行為),才能有效預防愛滋感染。本服務將提供至試劑使用完畢為止,請民眾把握機會。

嬰兒黃疸難辨識 病理性黃疸恐傷腦

嬰兒黃疸難辨識 病理性黃疸恐傷腦#篩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追劇風潮」吹入台灣,一名新手媽媽在看到《延禧攻略》戲劇中,新生的五阿哥因為眼睛發黃,被認為是「金瞳」,差點被活埋的劇情後,發覺自己的女兒也有類似的病徵,送院後確診為「病理性黃疸」,媽媽驚喜地表示,沒料到自己「追劇」也能幫助自己的女兒。事實上,許多新手爸媽常被新生兒黃疸症狀的嚴重與否感到困惑,不確認是否應該就診。黃疸現象難分辨 延遲就醫影響發展嘉義基督教醫院兒童醫學部周信旭醫師與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特別合作研發出APP,讓新生兒父母能藉由手機輕鬆篩檢家中寶貝黃疸指數,降低黃疸併發症的風險。周信旭醫師指出,接近八成的新生兒在出生後2星期內會出現黃疸現象;其中,又分為「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兩種。前者會在嬰兒出生第2至3天開始出現,不需要治療經1至2星期後就會逐漸消退;而「病理性黃疸」不僅需要治療,若是黃疸值過高,很可能演變為核黃疸,穿過血腦障蔽進入腦部傷害腦神經功能,造成腦性麻痺、神經性耳聾、智能障礙等嚴重後果。周信旭醫師表示,新生兒黃疸的病症在出院後僅能依照護者的肉眼觀察,甚至是有經驗的醫護人員也不容易準確判斷黃疸值的高低,因此可能造成延遲治療或接受過多不必要血液檢查等情形,導致大多數新生兒父母照顧上的困難與壓力;此外,但目前巿面上較常見的檢測工具只有黃疸計,價格昂貴不易購買,難以普及於一般新生兒家庭。黃疸篩檢APP 改善新生兒照護品質由嘉義基督教醫院與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特別合作研發出的黃疸篩檢APP,周信旭醫師說明,其能夠協助新手父母運用智慧型手機隨時自行檢測,同時針對不同黃疸風險提出警訊,提醒家長適時求醫與相關建議,進而減少新生兒因黃疸過高造成後遺症。目前這個服務項目已經通過台灣、中國大陸與日本發明專利,希望能藉由高度普及的智慧型手機,幫助新手父母,改善新生兒照護品質,避免延誤送醫情形發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大腸癌發生率居冠!定期篩檢是關鍵

大腸癌發生率居冠!定期篩檢是關鍵#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去年2017年男性十大死因排名前5名分別依序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可見得癌症、慢性病與心血管疾病對於男性的健康影響甚大!其中癌症可以透過定期篩檢來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就能降低死亡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主因是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引起。心血管疾病風險 男高於女烏日林新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古育瑄表示,男性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高於女性,且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有近半數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如果長期血糖超標,會引起心血管併發症、中風、失明、截肢、洗腎,不僅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大幅增加死亡風險。癌症連續36年蟬聯十大死因第一名,身為家中支柱的男性,有些人對於癌症篩檢會因忙碌工作怕麻煩或逃避的心態,而拒絕接受檢查,直到有其他明顯症狀出現才就醫,癌症病程可能已經第二期以上,臨床證實癌症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癌症或癌前病變,提高治癒率與預後。大腸癌篩檢簡單 快速、非侵入性、無痛安全古育瑄醫師強調,大腸癌是癌症發生率第一名,許多民眾以為只要沒有症狀,肉眼沒看見出血,就不需要做大腸癌篩檢,但早期並無明顯症狀不易察覺。可透過糞便潛血檢查來提早發現大腸癌及瘜肉,再加上大腸癌篩檢與其他癌症篩檢相比更簡單,只要將採便管帶回家自行取樣微量糞便樣本,帶回醫院或健保特約的醫療院所,3週後就能知道結果,屬於快速、非侵入性且無痛安全的篩檢工具。呼籲男性族群培養正確的生活型態、定期接受篩檢,可以有效預防癌症,更要均衡飲食、作息規律、適當運動,遠離三高疾病才是健康關鍵!如果發現身體出現異狀時,建議提早就醫檢查,接受專業醫師的諮詢與評估,才能真正找出問題並及早改善。30歲以上嚼檳榔、吸菸者 每2年可接受1次口腔黏膜檢查男性朋友可透過八月關懷男性健康月活動,配合國健署推動的免費四癌篩檢。男性朋友有大腸癌、口腔癌篩檢可選擇,50歲至74歲的民眾每2年一次可接受糞便潛血篩檢,早期揪出大腸癌;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者或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的原住民,每2年一次可接受口腔黏膜檢查,遠離口腔癌風險。有癌症相關家族史的民眾,更不能輕忽癌症篩檢的重要性!八月起凡男性朋友於上午8時30分至11時30分至烏日林新醫院接受口腔癌、大腸癌篩檢,加碼提供免費的尿糖與尿蛋白檢查,更能參加抽禮券活動,以及限額一百名的血脂肪(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高密度、低密度膽固醇)、糖尿病檢查(飯前血糖、糖化血色素)。

醫訊/腎臟病篩檢、音樂饗宴

醫訊/腎臟病篩檢、音樂饗宴#篩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慢性腎臟病已成為世界流行的疾病之一,但是慢性腎臟病通常症狀不明顯,將近8至9成的病人未受診斷。民眾疲倦時,尤其是長期異常的疲倦,伴隨有高血壓、水腫、泡沫尿或腰痛,一定要到醫院接受檢查。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5/12(六)舉辦腎臟病篩檢及講座活動,提供500名免費篩檢名額,篩檢項目包括尿素氮、肌酐酸(腎功能)、血糖、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尿酸、尿液一般篩檢及尿蛋白定量檢測。並且於5/17(四)舉辦院慶音樂會活動,歡迎踴躍參加!【第一場:腎臟病篩檢】名稱:2018慢性腎臟病代謝性疾病教育預防計畫時間:107年5月12日星期(六)上午08:00至12:00地點:雙和醫院13樓國際會議廳洽詢:02-2249-0088活動內容:腎臟病篩檢(限500名免費篩檢)、腎利人生健康講座。(全程參與者可憑闖關單參加抽獎)篩檢對象:年滿20歲以上,參與篩檢請攜帶身份證件或健保卡篩檢條件:檢查前空腹6至8小時【第二場:島嶼之音-音樂饗宴】名稱:雙和醫院10週年院慶系列活動:島嶼之音-音樂饗宴時間:107年5月17日(四)下午 12:00至13: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一樓大廳活動內容:由沖繩歌手世持櫻,透過沖繩三線琴音帶來心靈的療癒。

台北市民注意!95場免費健檢將開跑

台北市民注意!95場免費健檢將開跑#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06年共有1萬1,200人參與社區整合式篩檢,符合資格的市民朋友篩檢了嗎?根據105年臺北市10大死因統計資料顯示,惡性腫瘤仍為死因冠軍,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28.9%,而10大死因中所有慢性疾病(包括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63.8%。台北市民 符合成人健檢、4大癌症篩檢資格可參加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維護市民朋友健康,所屬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結合16家特約醫院診所,於學校、區(里)民活動中心等社區服務據點,自107年1月27日起提供95場免費整合性健康篩檢,包括「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及「四大癌症篩檢」(子宮頸癌、大腸癌、口腔癌、乳癌)。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表示,許多民眾三餐皆外食,蔬果攝取少,多脂、高鹽、低纖維的飲食,若再加上壓力大、缺乏規律運動及菸檳習慣,罹患癌症或慢性病的民眾越來越多。符合成人健檢(40至64歲每3年1次及65歲以上每年1次)及4大癌症篩檢資格的市民,可攜帶健保卡就近於社區或醫院參加。篩檢有助降低癌症、慢性病死亡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吳岱穎主任表示,慢性病或癌症前期症狀可能不明顯,容易忽略定期健康篩檢,有徵狀時已錯過黃金治療期。相關研究證實,大規模篩檢對於降低部分癌症、慢性病的發生率及死亡率非常有效。民眾為了自身健康,無症狀時就應該定期進行健康檢查,預防癌症及慢行病發生。臺北市衛生局提醒,台北市民凡符合成人健檢及四大癌症篩檢資格民眾,應把握社區健康篩檢場次及鄰近醫療院所的整合性篩檢場次。相關活動訊息可電洽北市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或參閱衛生局網頁https://health.gov.taipei/Default.aspx?tabid=655,或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轉分機1844洽詢。

血癌入侵無症狀!長者應每年抽血檢查

血癌入侵無症狀!長者應每年抽血檢查#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自民國70年以來,癌症已連續35年蟬聯國人10大死因之首,死亡比例也逐年增加,顯然是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癌症早期皆無明顯症狀,當出現症狀後就醫,可能已進展為晚期甚至是轉移。乳癌是女性癌症死因冠軍 篩檢人數卻不多民眾主動篩檢的意識不高,第一線與病患接觸的醫護人員肩負提醒的任務,讓病患有機會搶得治療先機。根據亞東醫院院內統計,105年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子宮頸癌4個癌症的篩檢,平均每100位接受篩檢個案,就有8位為陽性,比率非常高。亞東醫院腫瘤科暨血液科主任林世強表示,4個癌症篩檢中就以乳癌的篩檢人數最低,主要原因是女性怕痛或是對乳癌篩檢沒有正確認知。103年台灣共有11,769位乳癌患者,更是女性10大死因之首。血癌無特別症狀 應定期抽血檢查除上述4個癌症篩檢外,令人聞之喪膽的血癌,因沒有特別症狀,容易被忽略。鼓勵40歲至64歲成人,每3年健檢一次,65歲以上則呼籲應每年健檢一次。健檢項目中的抽血檢查能發現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等血癌關鍵。林世強主任提醒,血癌需要各科醫師提高警覺,協助患者進行轉診,才能及早治療。近代癌症醫藥科技發展迅速,治療也不再局限單一方案,醫師會為每位患者評估,提出最佳的建議,若患者有任何疑慮,應諮詢專科醫生,切勿聽信偏方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