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檢

防腸癌3步驟 少吃加工肉品、定期篩檢

防腸癌3步驟 少吃加工肉品、定期篩檢#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加工肉品對人體危害大,曾有報導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可能宣布將加工肉品烈為與菸、酒、石綿同等級之致癌物;國健署表示,大腸癌自民國95年起就是台灣民眾最常見的癌症,諸多研究指出,加工肉品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而紅肉也會增加罹癌風險,為了健康,建議民眾少吃加工食品及紅肉,並且定期做腸癌篩檢。少吃培根、火腿 改吃魚肉或瘦鷄肉加工肉品是指以煙燻、鹽漬或加入防腐劑或化學物質處理的肉製品,如培根、香腸、火腿等,在加工過程中加入的添加物恐使致癌物質產生。國健署邱淑媞署長提醒,儘量減少含有培根、香腸及漢堡等加工肉品的餐點,以魚肉、瘦鷄肉取代。大腸癌蟬聯國人癌症發生率首位多年,且居癌症死因第3位。因此,國健署提醒民眾防癌3撇步:1) 聰明吃/遠離加工肉品,如煙燻、鹽漬或以亞硝酸鹽加工食品,及少吃紅肉,如豬、羊、牛等;飲食以當令、新鮮食物為原則,多挑選2至3道蔬食或半蔬食菜色;烹煮時盡量少油、少鹽、少糖,避免高溫燒烤肉類,以減少致癌物質雜環胺的產生。2) 快樂動/研究指出,肥胖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高出1~2倍,約有1~2成的乳癌及大腸癌可歸因於肥胖及運動不足。國健署表示,運動可從日常生活中時時執行、處處落實,建議每週做到15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包括快走、做健康操、跳韻律舞、整理庭院及家務等。運動也可以分段累積,如每週5次、每天 30 分鐘,也可以每次15分鐘分2次,或是每次10分鐘分3次完成。多動多流汗,有益身體健康,並可降低罹癌的風險。3) 定期篩/為維護民眾健康,國健署補助50歲以上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惜的是,這麼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卻因民眾常自以為很健康、沒時間為藉口,未參與篩檢。目前全國二年篩檢率為40.7%,顯示還有近6成民眾未接受篩檢服務。邱淑媞署長表示,此種新型檢查是安全、簡單又準確的篩檢工具,沒有侵入性、不會疼痛,不須限制飲食或灌腸,在家就可以採檢,民眾別漠視自己的權益。

腸癌無感!出現症狀25%已是末期

腸癌無感!出現症狀25%已是末期#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整理)大腸癌發生的原因,除了遺傳和基因有關外,與飲食的西化、蔬果比的例低、過多肉類及油脂的攝取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戰勝癌症的不二法門。但是,大腸癌初期的症狀並不明顯,難有警覺,臨床上一旦出現症狀,往往都比較嚴重,初診斷的大腸癌患者中,高達25%的病患已經是第四期。 早一步切除瘜肉  斷絕腸癌從媒體報導上知道,許多名人、演藝人員都罹患大腸癌,如果是第三、四期,將會在短期內過逝。彰基醫院胃腸肝膽科孫茂勝醫師表示,大腸癌並非無法治療之症,一開始是小小一顆瘜肉,經發現後並切除下來,不會疼痛、流血、破損,大約一、二個小時就好了,癌症也不會發生。大腸癌大約95%以上,都是從瘜肉成長的,所以應把握時機,將瘜肉切除,即可與癌症斷絕; 糞便潛血篩檢  降低3成腸癌死亡率孫茂勝補充,因此我們提倡大腸癌篩檢,大腸癌篩檢非常簡單,首先是糞便檢查,發現潛血狀況,再進行大腸癌檢查,如有發現瘜肉,則立即切除。彰基醫院在過去進行此種檢查中,約有上百個早期的癌症被發現;因此,及早發現治療,癌症並非絕症,它是可以痊癒的疾病。 加上政府補助50到75歲民眾,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據研究證實每1至2年進行1次糞便潛血篩檢,可降低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糞便潛血檢查為陽性者,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若是發現息肉,需立即切除,並持續追蹤。

連環call成功救援 助婦人檢出大腸癌

連環call成功救援 助婦人檢出大腸癌#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擔任會計的50多歲張姓婦人,去年10月中參加亞東醫院四癌篩檢,驗出大便有潛血陽性反應,她自認只是痔瘡引起,也無任何不適,沒有回診。亞東醫院鍥而不捨連環打電話,幾個月後,將此個案交棒給土城區衛生所繼續追蹤。整整被電話追了四個月後,張婦終於在今年回診做大腸鏡檢查。醫院發現瘜肉裡面已有惡性細胞,確認罹患大腸癌第一期,而後住院開刀,切除僅0.8公分瘜肉。瘜肉初長難察覺   有症狀恐中後期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陳志道醫師表示,大腸癌初期是無任何症狀,等到有症狀時,如糞便中有血、體重減輕、排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小、貧血等,已經為第二或三期,而大腸癌大部分都是由瘜肉發展而成,瘜肉剛長出來時不到1公分,因此我們不可能會有任何感覺也無任何症狀。我國篩檢率仍較美、加低據國健署統計,大腸癌為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每年約有1萬多人發現罹癌,約5千人死於大腸癌,已成為聞之色變的癌症之一。但是大腸癌還是可以預防及早期發現的,除了多吃蔬果及規律運動外,更重要的是要「定期做大腸癌篩檢」及「糞便潛血檢查」,才能及早期發現治療。但陳醫師也表示,目前國內實際檢查人數約為4成1,相對美國7成、加拿大5成5是偏低的,因此呼籲50歲以上民眾最好每2年做一次檢查,以免延誤黃金治療期。  

害羞、怕痛!4成5女性不願意乳癌篩檢

害羞、怕痛!4成5女性不願意乳癌篩檢#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乳癌可經由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其5年存活率將近9成。但乳癌防治基金會針對全台近1000位20到70歲女性進行調查,發現9成以上的受訪者,雖然知道有免費乳癌篩檢,但卻有高達4成5的女性不願意做,原因大多是怕痛、嫌麻煩、害羞、忙碌等。篩檢率不高 導致早期發現比例低國健署統計資料顯示,乳癌是女性癌症排行第一位,且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但我國乳癌五年存活率是85%,比美國的89%低,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我國早期發現的比例較低。乳癌防治基金會也指出,台灣乳癌篩檢率僅3成8,比起韓國5成8,美國8成相較偏低。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分析,可能原因與缺乏正確的乳癌篩檢觀念有關,據調查,婦女不願意做乳癌篩檢的前四大原因可為:怕痛29%、太麻煩21%、害羞20%、太忙18% 。對此,他也再次呼籲,早期發現治療,5年存活率都有八成以上。所以,應及早建立起正確的觀念是非常重要的,突破心「防」讓女性朋友了解到乳癌篩檢,並沒有想像中可怕,像是怕痛的婦女,檢查前可先透過溝通,讓放射師在檢查時可細心操作、按壓輕緩。而忙碌、怕麻煩的人,也可透過在各地巡迴服務的乳房攝影篩檢篩檢車,避免來回奔波。

抹片篩檢有功!子宮頸癌死亡名次下降

抹片篩檢有功!子宮頸癌死亡名次下降#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整理)根據衛福部公布之103年國人十大死因,惡性腫瘤仍蟬聯第一,而其中子宮頸癌為女性好發的癌症,在十大癌症死因排行中,從10年前的排命第3名,到現在第10名,基隆市衛生局表示,除因多年來推廣抹片篩檢外,加上女性踴躍受檢,使得子宮頸癌在十大死因排名逐漸退燒。子宮頸癌發生率掉6成 多為癌前病變根據衛生統計資料顯示,自國內推廣抹片檢查以來,子宮頸癌的發生率、死亡率下降皆達6成,驗證子宮頸抹片檢查是早期發現子宮頸癌最簡便且有效的篩檢工具。台灣30歲以上接受抹片的婦女,每1千名中約有14名結果異常,其中大部份為癌前病變。暖暖區逾3千婦女超過2年未檢查基隆市衛生局指出,在暖暖區30歲~69歲女性共計9455人,截至8月底為止共計2514位女性接受檢查,但仍有3592位女性超過2年以上未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原因為部分婦女因為緊張害怕,不敢接受檢查,但其實透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子宮頸癌治癒率其實相當高。暖暖區衛生所呼籲,6分鐘護一生,請婦女民眾踴躍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

大腸癌人數激增!高纖飲食、定期篩檢降風險

大腸癌人數激增!高纖飲食、定期篩檢降風險#篩檢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大腸癌在歐洲及美洲已成為最常見之惡性腫瘤之一,過去十年間,在臺灣罹患大腸直腸癌的病人,快速的增加,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民國101年大腸直腸癌位居臺灣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三位,且在民國98年之癌症登記資料中顯示,大腸直腸癌是人數增加最多之癌症。因此如何預防大腸直腸癌,漸漸變成全民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許多國內外的文獻明確指出飲食與大腸直腸癌的相關性,飲食中紅肉、高脂肪、低纖維、低葉酸及維生素D和鈣缺乏等,都會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近來熱烈討論紅肉攝取與大腸直腸癌直接相關,許多民眾可能因過量攝取紅肉,造成減少蔬菜、水果和纖維質攝取,間接增加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性,究竟應該如何降低大腸直腸癌的風險?讓我們從飲食出發。1)充足的纖維/蔬果五(三份蔬菜+兩份水果)、七(四份蔬菜+三份水果)、九(五份蔬菜+四份水果),主食以全穀類根莖類取代精緻主食。2)避免高油脂食物/舉凡糕餅類、冰淇淋、零食點心類都為高油脂食物,淺嚐即止,另外油炸和肥肉也應儘量避免。3)避免過量紅肉攝取(含加工肉品)/紅肉有豐富的鐵質,也是人體最好吸收的形式,不需完全避免,但也不應過量攝取,每天建議最佳蛋白質攝取量為4~5份,紅肉可佔1~2份。(1份約3根手指=1盎司)4)養成每天運動習慣/幫助控制體重,研究指出太過靜態的生活模式和肥胖都會增加大腸癌的風險,且運動有助於舒緩緊繃的情緒。5)足夠的鈣質、維生素D及鎂的攝取/牛奶、起司、小魚乾等食物有大量的鈣質可每天適量攝取(例:1~2杯低脂奶、1~2匙小魚乾);另堅果類有豐富的鎂,可每日攝取1~2湯匙;而維生素D可經由照射太陽獲得活化。6)養成良好排便習慣。7)避免過多刺激性食物(辛辣)和抽菸酗酒。8)早期發現/醫院有提供免費糞便篩檢,民眾應養成定期篩檢習慣。(本文摘自/貳拾醫典:家庭健康營養照護全書/二魚文化出版)

醫療資源不足!偏鄉地區C肝異常比率高

醫療資源不足!偏鄉地區C肝異常比率高#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肝癌的發生率雖然在醫師努力衛教宣導及治療下,發生人數排名已由第2退居至第3位,但因為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又加上偏鄉地區交通不便、醫療資源不足,使得肝癌這個無形的殺手,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掠奪健康。對此,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胰內科莊萬龍醫師表示,為了幫助偏鄉地區的民眾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醫院特地設立一個護肝計劃,盡可能找出南部地區肝炎帶原者並進行治療,結果發現,梓官區的民眾有超過15%的C肝異常比率,比起一般異常比高出1倍之多,但梓官區只是南台灣的一個縮影,恐怕仍有許多偏鄉C肝比例恐怕更高。偏鄉C肝發生率高 恐有30%帶原率高醫附設醫院肝膽胰內科余明隆醫師表示,肝炎是台灣的國病,B肝與C肝更是國人最大的生命威脅之一,自從全國實施B型肝炎疫苗預防注射計畫後,B肝帶原率已大幅度降低,但因不易治癒,只好在肝炎控制上繼續努力;至於C肝,帶原率約4~5%,但因偏鄉地區發生率高,所以,可能有10~30%帶原率。雖然C肝可治癒,但健保給付之長效干擾素合併雷巴威林的使用,容易產生副作用,讓多部分患者無法接受,但根據以往所看過的研究論文顯示,治癒率依病毒基因型不同,可高達8~9成以上。另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治療C肝的藥物也日新月異,因此,民眾可依自己的需求來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定期接受檢查 C型肝炎不上身最後余明隆醫師表示,目前最重要問題是有一定比例的肝炎患者未接受篩檢而不自知,所以,為讓肝炎的預防治療有大幅度進展,提醒民眾一旦出現異狀時,都應立即接受檢查、治療,讓「肝炎」將成為過去式的名詞。

乳癌發生率上升近6成 卻不到半數婦女篩檢

乳癌發生率上升近6成 卻不到半數婦女篩檢#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一說到癌症,人人都是聞之色變,其中乳癌更是台灣婦女發生最多的癌症,然而國健署表示,其實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超過9成。像是家住台北市58歲位家庭主婦江太太,三年前藉由篩檢被發現罹患1期乳癌,她勇敢面對乳癌,積極接受治療,並開始養成健康生活型態,現在看來反較生病前更顯得神采奕奕。晚育、肥胖 都是乳癌危險因子國健署指出,101年有10525名婦女罹病,相當於每10萬人有將近66人得到乳癌,近10年間發生率更上升了56.9%。目前已知的乳癌危險因子包括初經早、停經晚、未曾生育或30歲後才生第1胎,以及未曾哺乳、有乳癌家族史者等。另外,曾有根據研究指出,約有2成5到4成的乳癌導因,是因為過度肥胖及運動不足,癌症防治最重要的就是「預防勝於治療」,女性們除了多加注意自己是否有上述所提及的乳癌風險外,更應該飲食均衡、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並適時釋放身心壓力。忙碌、怕痛篩檢率低  錯失早療機會國民健康署針對發生率高峰的45-69歲婦女,提供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此項檢查是當今國際上最具科學實證的篩檢工具,甚至可降低2到3成的乳癌死亡率。以103年為例,篩檢逾80萬名婦女,結果發現近4千名乳癌個案,相當於約每篩檢175名女性即可找到1名首發案例,且有高達85.3%是早期,然而,台灣婦女常常因為忙或怕痛等藉口而拒絕接受檢查,以致近2年接受乳癌篩檢的比率僅約3成8,代表仍有許多婦女錯失早期發現的機會,機器更新 痛感不如從前癌症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乳房攝影可偵測出乳房鈣化點或微小腫瘤,提早發現無症狀的0期乳癌,至於痛覺是個人感受,每個人敏感程度不同,甚至有人完全沒有感覺,且隨著機器更新,不適感也會跟著降低,唯不要選在生理期前、脹奶時做檢查。他也強調,乳癌一旦到了第四期,存活率會由早期的9成以上,驟降至2成多,民眾千萬不要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而錯失了早期診斷的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