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檢

老翁逃避篩檢 確診後竟罹大腸癌

老翁逃避篩檢 確診後竟罹大腸癌#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70歲的李姓老翁,在家人多次的建議他參與大腸癌篩檢的情況下,都以沒病做什麼檢查為由拒絕,但日前卻因腹痛、糞便大不出來就醫檢查,結果發現他罹患了大腸癌引發腸阻塞併發症。對此,台北慈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呂宗儒表示,近幾年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所以,建議民眾應踴躍參與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沒病、沒時間 是民眾常作為拒絕篩檢的理由根據台北慈院篩檢的統計資料發現,民眾參與大腸癌篩檢個數明顯高於另外3種癌篩,但篩檢出癌前,出現病變數及癌症數者也是四癌中最高的,而陽性者後續追蹤完成進一步篩檢的比率卻僅約六成,明顯低於口腔癌及乳癌達9成以上的完追率。而癌症中心個管師表示,雖持續進行勸說及電話追蹤,但民眾常以「沒病」、「沒時間」、「怕麻煩」、「怕痛」為理由,拒絕做進一步的檢查。大腸直腸癌年輕化 現在罹癌年齡降至50歲以下呂宗儒醫師表示,大腸癌連續六年蟬聯癌症發生第一名,且最近年來罹患大腸直腸癌的人年齡從60~70歲,下降至50歲以下,且病程發展也較快。其中又以直腸癌年輕化的趨勢最為明顯,主要跟國人生活、飲食習慣逐漸西化有關。且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所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法。由於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所以,在進行大腸鏡檢查時,若發現病兆或瘜肉,可直接取樣做切片或是進行預防性切除,避免癌前病變的威脅。另0~1期大腸癌治療五年存活率也高達8成以上,第三期大腸癌五年存活率則下降到不到6成。定期篩檢、養成規律排便習慣 才是預防的最佳辦法要預防大腸癌的發生,呂宗儒醫師建議,平日除要多攝食蔬果等高纖維飲食,並養成規律排便及運動的習慣,目前衛福部補助50歲以上的民眾,2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篩檢,未滿50歲的民眾,若有家族史者也應及早檢查。

大腸癌早期沒症狀 有血便才就醫恐為時已晚

大腸癌早期沒症狀 有血便才就醫恐為時已晚#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國民健康署表示,隨著高齡化、不健康飲食、遺傳等因素,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愈來愈高,且有年輕化的趨勢,民眾都以為大腸直腸癌應該要有血便、便秘、腹脹等症狀,其實大腸直腸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等到解血便才就醫,往往為時已晚。發生率攀升 50至75歲好發台南市衛生局也表示,大腸癌發生率雖高,但若能及早發現處理、治療,存活率都可達8成以上。糞便潛血檢查是安全、簡單又準確的篩檢工具,研究證實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可以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2至3成。目前國內針對好發高危險群50至75歲民眾,提供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糞便潛血陽性 應速接受大腸鏡檢查此外,當糞便潛血檢查為陽性時,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確診檢查。因為大腸剛開始癌變時只是小小顆的瘜肉,這些小瘜肉幾乎都可以經由大腸鏡檢查時一併切除,幾乎不需要住院。但若置之不理,讓腫瘤越來越大轉為晚期癌,治療就越複雜預後也不佳。而奇美醫院一般及消化系外科陳漢坤醫師也呼籲民眾,要打破「有症狀再檢查」的舊思維,尤其是好發的50至75歲的群眾及具有遺傳家族史的民眾,雖然目前沒有症狀,仍要及早篩檢。除定期接受篩檢,更最重要的是民眾要落實健康的生活型態,多運動、不菸酒檳榔、少吃肉、天天攝取五蔬果等,才能減少罹患大腸癌的機率。

骨質疏鬆暗藏危機 定期篩檢降低骨折致死率

骨質疏鬆暗藏危機 定期篩檢降低骨折致死率#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性的骨骼疾病,根據2013發表的研究指出,台灣超過50歲的低骨量者,女性佔47.5%,男性佔57.1%,若以高雄市50歲以上人口數換算,低骨密者恐高達38.1萬人,換句話說,在高雄每3人中就有超過1人,即將面臨骨質疏鬆所導致的骨折風險。定期篩檢骨密度 預防骨鬆發生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學會陳芳萍醫師表示,骨密度過低問題對年長者影響重大,據研究顯示45~64歲停經後婦女中,每3人有近1人曾脊椎骨折,而65歲以上更是每2人就超過1人。雖然民眾對於骨鬆疾病已不陌生,但台灣成年國人骨折率卻仍然高居不下,甚至拿到亞洲第一、全球第七,除了日常飲食鈣質攝取、適量負重運動、良好的生活型態之外,定期的篩檢非常重要卻被民眾所忽視,為有效預防骨鬆,提醒民眾應每年定期篩檢骨密度,以預防骨鬆發生。篩檢率提高 可降低近4成髖骨骨折率從過去研究中已發現骨鬆教育搭配骨密篩檢,在骨密度表現能有顯著改善,不僅如此,有做骨密度檢測者,未來髖骨骨折率更能大幅降近4成。骨鬆是困擾許多中老年婦女的疾病,但等到骨折才就醫往往都太晚,一旦老年骨折臥床,更容易導致活動力快速下滑,老年生活品質大受影響,有鑑於此,檢率應該盡速提高,以因應老齡化社會。補充鈣質搭配維生素D 可提升鈣吸收隨著全球人口老化,骨質疏鬆症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的重要流行病,一但沒有妥善控制、照護,出現髖骨骨折症狀,致死率恐提升,因此,想要避免骨鬆問題,骨折風險評估與骨密度篩檢是預防骨鬆的重要步驟。最後陳芳萍醫師提醒,要預防骨鬆「補鈣、運動、日曬、篩檢」4大項目缺一不可,除此之外,平常也透過日常飲食或營養補充品來攝取鈣質,只是在攝取鈣質的同時,有效的鈣質吸收是需要維生素D協助,根據近年的國民營養健康調查指出,國人鈣質攝取量普遍不足,可考慮搭配有添加維生素D3 和鎂鋅銅錳鈣片,來加強每日的鈣質攝取量。

研究:篩檢幽門桿菌 可有效預防胃癌

研究:篩檢幽門桿菌 可有效預防胃癌#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在台灣平均每2位中就有1個人的胃裡有幽門螺旋桿菌,而這些人中又有15%~20%的人可能會進一步變成胃潰瘍,甚至更有1%~3%會發展成胃癌、胃淋巴瘤。且根據台大醫院內科部李宜家醫師,從2004年起針對馬祖民眾試辦幽門螺旋桿菌篩檢計畫,並幫助他們進行治療,結果發現與根除治療前五年相比,胃萎縮發生率顯著下降,且胃癌發生率也隨之同步下,而此研究於去年時刊登於《GUT》國際醫療期刊。胃癌高風險群 篩檢並治療桿菌是有效預防方式胃癌在台灣十大癌症名列第七,過去二十年來,每年都有將近四千人罹患胃癌、超過兩千兩百人死於胃癌,就如同肝炎有三部曲,胃癌也有發展史,一般是從慢性胃炎、胃萎縮、腸化生、異生到胃癌。而這份刊登於《GUT》的研究發現,化學預防能夠顯著降低胃萎縮發生率77.2%,也就是為幽門桿菌根除治療,與化學預防前五年相較,進行化學預防期間胃癌發生率降低了25%,消化性潰瘍降低67.4%。而從馬祖經驗顯示,對於胃癌高風險族群進行篩檢並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確實是個有效方法。少吃高鹽、空腹不喝茶 可防止胃部癌變最後李宜家醫師表示,除了除菌對抗胃癌外,幽門桿菌是經口傳染,要預防感染一定要公筷母匙、注意飲食衛生,若要避免胃部癌變,應少吃高鹽、醃漬物,空腹時也盡量不要喝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飲料。如果想知道自己胃裡有無細菌,可透過胃鏡、糞檢、吹氣三種方式檢查,目前健保有給付有潰瘍者7~14天除菌治療,民眾無須過於擔心。

癌末婦人代言 呼籲篩檢防癌要及早

癌末婦人代言 呼籲篩檢防癌要及早#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新北市六十七歲婦人楊鄭秀理去年做癌症篩檢,被診斷出罹患大腸癌第四期,醫生宣告生命活不過一年,半年內共開了3次刀,迄今已做了18次的化療,目前病情穩定,樂觀開朗的她,笑稱往後的人生都是賺到的。楊女士也化身癌篩擔任代言人,呼籲大家踴躍響應,讓遺憾降到最低。新北市衛生局邀集轄內460家醫療院所共襄盛舉,辦理「篩檢防癌保健康、十萬禮劵到你家」活動,即日起凡民眾接受大腸癌或乳癌篩檢,就有冷氣毯、背包、垃圾袋等實用精緻見面好禮,同時每檢查一項就送一張通通都有獎的刮刮卡。為了不讓類似的遺憾再度發生,楊女士在獲知衛生局備有大手筆的多項好禮,擴大鼓勵民眾接受大腸癌及乳癌篩檢,遂主動站出來擔任代言人,以自身篩檢經歷及罹癌人生的經歷呼籲民眾,千萬不要忽視健康檢查的重要性。

大腸癌篩檢明信片 竟救了他一命

大腸癌篩檢明信片 竟救了他一命#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癌症篩檢中心,為了提醒民眾每兩年做一次大腸癌篩檢,辦理「明信片篩檢活動」。一位55歲的林先生,20多年前曾大腸瘜肉切除術,未再追蹤,在年初收到醫院寄發的明信片,隨即放在抽屜內,過了一陣子,接到癌症篩檢中心的電話訪問,他想到半年前曾血便、最近也因為腰痛不適,在醫院持續復健中,就順便檢查一下!於是到了癌症篩檢中心索取糞便潛血的檢查盒,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反應,個管師電話聯繫,他才想起20多年前曾接受大腸瘜肉切除術,但是未再追蹤了。個管師依照此次檢查結果建議須接受大腸鏡確診,一週後確診為直腸癌。 過了一段時間,林先生與太太回到癌症篩檢中心,表示已經完成手術了,確定是大腸癌第3期,須接受化療,林先生也很感謝癌症篩檢中心這一路的鼓勵與協助。早期發現治療  存活率高接受篩檢之後,接到報告通知為異常結果時,常會覺得自己並沒有什麼異樣的地方,認為不需要再複檢,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大腸癌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且呈現每年快速增加的趨勢,每年約有1萬多人得到大腸癌,並有超過4千人因大腸癌死亡。但其實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

心臟破洞難發現 多虧篩檢救他一命

心臟破洞難發現 多虧篩檢救他一命#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有位13歲的謝同學,從小就是個體育健將,國小時曾參與網球校隊,每天跟著校隊接受體能訓練,都不曾出現身體異樣,直到去年五月接受心臟病篩檢後,才意外發現他患有先天性心房中膈缺損,但經過治療後恢復良好,不僅考上國中體育班,更參與網球比賽獲得佳績。 早期無症狀 心房中膈缺損不易察覺花蓮慈濟醫院小兒部鄭敬楓醫師表示,心房中膈缺損是最常見的成人先天性心臟病之一,儘管是先天性,但絕大部分的病童在早期是沒有任何症狀,且心雜音也不明顯,經常被忽略,往往到了成年後才會被發現。 天性心房中膈缺損,指的是左右心房之間的中膈,沒有按照發育的時間閉合完整,有些小孩已經到了十幾歲,才因肺動脈相對狹窄的心雜音,而被診斷出有心房中膈缺損,有些則是四、五十歲的成年人,因肺高壓導致會喘,才初次診斷出患有心房中膈缺損。 隨著年紀增長若無治療 恐像顆不定時炸彈因此,臺灣兒童心臟學會與花蓮慈濟醫院、門諾醫院醫師合作共同舉辦「花蓮縣學童心臟病篩檢」,從去年開始起,開始為花蓮縣國中小學童進行心音、心電圖全面篩檢。鄭敬楓醫師表示,今年度針對國高中學童心臟病篩檢從11057位學童中,發現有390名學生心音圖或心電圖有異常,其中有83名學生疑似患有心臟病,而要被診斷出罹患心房中膈缺損的孩子其實相當少見,因為心房中膈缺損無法光靠心電圖完全診斷出來,有些小的缺損可能不會有症狀,只有在聽診時可能會被聽到心雜音。但隨著年齡增長,若沒有治療補洞,會造成右心肥大,心衰竭、肺動脈高壓、心律不等問題,就像是心臟的不定時炸彈。 透過手術將缺損關閉 降低疾病的潛在風險在治療方面,醫師表示主要是利用心導管閉合術治療,透過透過兩片傘狀結構,放置於左右心房,將心房中膈缺損夾起而關閉,不僅傷口小,可避免面臨胸前長長的疤痕外,體力也恢復得很快,效果跟開心手術一樣好,對病患來說是一大福音。

愛滋篩檢不害羞 在家檢測方便又快速

愛滋篩檢不害羞 在家檢測方便又快速#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有位化名為小君的一個女生,在網路認識阿良,並在沒有安全措施的情狀下發生一夜情,而阿良卻在事後,像小君坦承其實他有愛滋病。從那之後,小君每天都向朋友哭訴,且活在愛滋的恐懼中,又不敢到醫院檢查,經朋友介紹愛滋病毒唾液篩檢試劑,可在家篩檢愛滋病毒,20分鐘後篩檢結果為陰性,經歷這件事後,小君深深了解保護自己的重要性。疾管署與7個機構合作 免費索取篩檢試劑為了協助像小君這樣的案例,疾管署自2013年起與大台北同學會、風城部屋、台中基地、陽光酷兒中心、南方彩虹街6號、彩虹酷兒健康活動中心及露德協會等7家機構合作,免費提供愛滋病毒唾液篩檢試劑給無法或不願至醫療院所篩檢愛滋病毒的民眾,自行在家篩檢。另外,也可透過匿名諮詢網進行感染風險評估後,經由諮詢單位免費提供「愛滋病唾液篩檢試劑」使用。愛滋病毒唾液篩檢試劑 簡單快速又可自行檢測疾管署表示,至2014年6月止,已發放1,577劑,其中1,533人回復結果,發現34名陽性個案,扣除未回覆結果陽性率為2.2%。愛滋病毒唾液篩檢試劑的準確率高達99%,透過採檢刮板在口腔牙齦輕刮的方式取得檢體,約20至30分鐘即可判讀結果,既簡便又快速。但唾液檢驗試劑仍有空窗期的限制,這段期間無法檢測到愛滋抗體,檢驗結果僅能代表3個月前有無感染的情形。最後,疾管署提醒各位民眾,應重視愛滋感染風險,並主動進行愛滋病毒篩檢,無論至匿名篩檢場所或上網申請者,皆無需留下任何身分資料,篩檢結果也不會紀錄在病歷,充分保護受檢者的隱私,希望民眾能破除心理障礙,主動進行愛滋病毒檢測。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