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檢

如何觀察寶寶的聽力障礙?快用「聽力量表」3指標:嚴重恐發展遲緩

如何觀察寶寶的聽力障礙?快用「聽力量表」3指標:嚴重恐發展遲緩#篩檢

你知道嗎?台灣每1000個新生兒就有3~4人為先天性聽損兒,聽力受損的孩子可能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與學習障礙。若能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並提供適當的介入,就能改善聽損孩童的語言學習及說話溝通能力,也能幫助孩子適應學校生活,提升孩子的學習力。因此聽力篩檢很重要,家長千萬別輕忽。

7旬翁腹瀉不止、腸絞痛⋯腸癌篩檢竟「偽陰性」!醫:維他命C吃太兇

7旬翁腹瀉不止、腸絞痛⋯腸癌篩檢竟「偽陰性」!醫:維他命C吃太兇#篩檢

一位75歲長輩平時身體健康硬朗,唯一困擾他的就是退休後這10年間,時常會有輕微腹瀉情形,曾就醫診斷為大腸激躁症,此後固定回診追蹤,但腹瀉症狀仍一直持續,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有大腸癌。醫師進一步詢問得知,病患平時有服用各類維他命的習慣,尤其是每天使用維他命C發泡錠,當成開水喝,判斷可能是因此導致腫瘤未被早期發現的原因。

新冠肺炎》入境居檢縮短為7+7!調降匡列看「這關鍵」

新冠肺炎》入境居檢縮短為7+7!調降匡列看「這關鍵」#篩檢

台灣本土疫情急速攀升,單日確診人數突破2萬大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宣布,「入境居家檢疫」天數自5月9日起放寬,從原本的10天居檢+4天自主管理,縮短為7天居檢+7天自主管理。未來更可能降低匡列強度與限制,走上「與病毒共存」道路。

懷孕一定要篩檢妊娠糖尿病?醫揭2篩檢法:沒篩恐難產

懷孕一定要篩檢妊娠糖尿病?醫揭2篩檢法:沒篩恐難產#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楊小姐初次懷孕,對於當媽媽這件事情極為開心,最期待的就是每次產檢時,聽醫師跟她解說寶寶目前的發育狀況與相關產檢數據正常與否。但近日產檢時,醫師表示要做妊娠糖尿病篩檢,俗稱「喝糖水」,對於身受害喜之苦的她,一想到甜膩的糖水就感到懼怕,不禁問醫師一定要做妊娠糖尿病篩檢嗎?醫師也回應,其實篩檢有無妊娠糖尿病,是有其必要性的。新竹台大分院婦產部醫師黃冠穎表示,妊娠糖尿病是懷孕常見的併發症之一,根據統計約有6~25%的孕婦受其影響。妊娠糖尿病可能增加孕婦以下罹症風險: 子癲前症 妊娠高血壓 第二型糖尿病此外,有妊娠糖尿病可能在生產時因為胎兒過大,發生肩難產或產傷的機會比較多,時常必須改以剖腹生產;也容易造成產後胎兒發生低血糖、黃疸,入住新生兒加護病房的比例也比較高。因此看診時醫師都會建議,所有孕婦於懷孕第24~28週之間應進行妊娠糖尿病篩檢。妊娠糖尿病篩檢方法有2種黃冠穎說明,傳統的妊娠糖尿病篩檢方法採取2階段的方式:第1階段:孕婦不用空腹直接喝下50公克的糖水,若1小時後的抽血結果血糖≧200mg/dL,直接診斷為妊娠糖尿病;若130mg/dL≦1小時後血糖<140mg/dL,則需要進行第2階段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做進一步確認。第2階段:孕婦要先空腹8小時以上後先抽一次血,再喝下100公克的糖水,分別於1、2、3小時後再各抽一次血,檢查結果當中只要有2項以上超標(空腹血糖≧95mg/dL,1小時後血糖≧180mg/dL,2小時後血糖≧155mg/dL,3小時後血糖≧140mg/dL),就診斷為妊娠糖尿病。黃冠穎也提供有另一種相對比較新穎的篩檢方法,則是採取1階段的方式:孕婦先空腹8小時以上後抽一次血,再喝下75公克的糖水,分別於1、2小時後再各抽一次血,檢查結果當中只要有1項以上超標(空腹血糖≧92mg/dL,1小時後血糖≧180mg/dL,2小時後血糖≧153mg/dL),就診斷為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篩檢方法比較表。圖片提供:新竹台大分院婦產部)相較於2階段篩檢方式,第2種僅1階段的妊娠糖尿病診斷標準較為寬鬆。根據最新刊登在醫學權威《新英格蘭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美國臨床試驗研究結果,1階段篩檢診斷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比率為16.5%,約為2階段8.5%的2倍。選擇1階段篩檢,更易發現妊娠糖尿病風險1階段篩檢目的,是希望找出更多「及格邊緣」妊娠糖尿病高風險的孕婦,積極做衛教飲食控制和治療,以減少孕婦孕期中和胎兒出生時的併發症。2階段篩檢過程雖然相對繁瑣複雜,不過第1階段孕婦不用空腹抽血,意即若孕婦忘記空腹回診產檢亦可以照常執行,且根據國外研究,僅約不到20%的孕婦需要再接受第2階段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目前國際上並沒有共識哪一種妊娠糖尿病的篩檢方法比較好,台灣作法目前較偏好1階段篩檢,可篩出較多的妊娠糖尿病孕婦,並積極進行飲食控制和治療,減少孕期後續出現的產中併發症。黃冠穎呼籲,孕婦除了需進行妊娠糖尿病篩檢,如果確診為妊娠糖尿病,一定要調整飲食控制血糖,若醫師評估需要口服降血糖藥物或施打胰島素治療,請務必確實遵照醫囑執行。寶寶和孕婦的安全應由媽媽本人和婦產科醫師一同守護。

新生兒篩檢該做都做了⋯母嘆:疏忽「這項」竟發生憾事

新生兒篩檢該做都做了⋯母嘆:疏忽「這項」竟發生憾事#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在台灣,盛行率低於萬分之1的疾病被定義為罕見疾病,雖每種罕病之於社會只是少數族群,但根據資料顯示,目前世界上約有7,000種罕見疾病,總人數更突破3億人;而台灣截至2020年1月,已通報的罕見疾病患數已達1萬6千多人,因此罕病並非少數族群,多家台灣罕病協會也呼籲社會大眾,希望給予罕見疾病更多關注。龐貝寶寶延誤治療,緊急氣切挽回性命偉偉(化名)在父母的期待下順利誕生,也在愛與呵護中逐漸成長,但就在9個月大時出現四肢無力、呼吸困難,媽媽緊急將偉偉送醫進行氣切手術,幸好挽回一命,但卻被告知孩子患有龐貝氏症。「政府讓我們該做的篩檢我們都做了,但卻疏忽了額外勾選自費的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偉偉媽媽吐露自責心聲。台灣龐貝氏症協會理事長鄧慧娟表示,在台灣仍有許多父母不曉得這項篩檢,嬰兒型龐貝氏症病患剛出生時症狀通常很輕微,如:肌肉偏軟,因此不易被察覺,一旦等到呼吸異常等明顯症狀出現後,病患可能已心臟肥大或肌肉發炎指數過高,此時也已錯過了黃金治療時機。鄧慧娟補充說明,也有部分的龐貝氏症病患屬於晚發型,從1歲以上至成人都可能發病,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呼吸容易喘 早晨頭痛 肌肉無力,例如無法完成仰臥起坐或原地立定跳遠等動作鄧慧娟希望能透過不斷衛教宣導,讓更多人認識罕病、理解罕病,也期盼未來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能列入公費檢查,避免類似的遺憾再發生。兒患黏多醣受國外幫助,促使她回台創立協會「在兒子道道(化名)4歲時,我開始發現他的發育情況緩慢,而且語言和肢體開始出現障礙,長相也和其他孩子不同,當時帶著他看了很多醫生卻找不出病因,直到孩子5歲半才被證實罹患了黏多醣症。」台灣黏多醣協會創會創辦人蔡瓊瑋分享孩子罹患罕病的心路歷程。然而在道道9歲時,疾病已進入末期,並歷經了12次大小手術,蔡瓊瑋選擇從英國將道道帶回台灣持續接受治療,並創立協會希望能幫助更多這類的病患,讓更多人更了解黏多醣症。目前黏多醣症已可以透過新生兒篩檢發現,治療方式也從過去骨髓移植到現在的替代酵素療法,有更多選擇可幫助更多病患。自認心臟不好,多年後竟診斷出法布瑞氏症法布瑞氏症也是一種罕見疾病,常見症狀包括: 胸悶 胸痛 腎衰竭但由於對此疾病不夠了解,病患易經常被誤診。台灣法布瑞氏症病友協會理事長鄭淑美也分享,當初以為自己是心律不整,沒想到多年後竟被診斷出罹患法布瑞氏症。她表示:「自己從沒想過這些症狀是罕病造成的,部分病患末梢神經也會出現疼痛與燒灼感,有時更嚴重到難以承受,甚至影響生活品質,在尚未被確認是罕病時,常常被旁人誤解以為是裝病,不但要承受身體疼痛,還要背負極大的心理壓力。」鄭淑美呼籲民眾如果有疑似疾病症狀,且一直找不出病因,就應該聯想到有罹患罕病的可能性,也鼓勵病患要積極配合醫囑治療,即便罕病無法治癒,也能與它和平共存。

糞便潛血未回診 拖超過「這時間」罹癌機率增2倍

糞便潛血未回診 拖超過「這時間」罹癌機率增2倍#篩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健署公布最新數字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為止,國內四癌篩檢(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及口腔癌)人數雖超過240萬人次,但相較去年同期篩檢數量卻減少約1成。原因為疫情影響及醫院醫療量能降載,加上民眾前往醫療院所就醫意願降低。大腸癌連13年發生人數居冠 男性發生率為女性1.5倍定期癌症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異常,早期接受治療,阻斷癌症的發生或惡化。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指出,以大腸癌為例,已連續13年發生人數高居第一位,是國人癌症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每年有超過1萬5千名新增病例,男性的發生率又比女性多約1.5倍。大腸癌是男性發生率第一位癌症,女性第三位,國健署分析篩檢資料庫發現,去年男性的大腸癌篩檢人數約52.5萬人,低於女性的71.8萬人,因為男性篩檢人數少,故早期發現息肉人數也較少,罹患大腸癌風險會相對增加。吳昭軍強調,根據過去篩檢資料,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每20人就有1人為大腸癌。今年受疫情影響,造成大腸癌篩檢結果陽性個案,不敢進一步到醫療院所做大腸鏡檢查,截至7月底,尚有約2萬名篩檢陽性個案未接受大腸鏡檢查,也就是可能會有1萬名大腸息肉及1千名大腸癌個案待檢查發現,呼籲這些民眾儘速至醫療院所檢查,如發現息肉,可同時進行切除,就可以阻斷癌前病變的發展,避免惡化為大腸癌。1萬名大腸息肉個案待檢查 恐有千名大腸癌未揪出若糞便潛血篩檢為陽性,是否可以再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而不做大腸鏡確診呢?國健署強調,根據國內研究資料,超過6個月以上做大腸鏡,得到進行性大腸癌的風險增加2倍;而若超過1年才做大腸鏡檢查者,風險更達2.8倍。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表示,目前本土疫情趨緩,醫院也都有良好的感染防護措施,呼籲糞便檢查潛血陽性者,越早進行大腸鏡檢查,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越低。國健署補助50歲以上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一次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國健署強調,糞便潛血檢查沒有侵入性,也不會造成疼痛,且檢查前不必限制飲食,安全又簡單,且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及降低二期以上大腸癌29%發生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