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直性脊椎炎

醫訊/台南市類風濕性關節炎衛教講座

醫訊/台南市類風濕性關節炎衛教講座#僵直性脊椎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類風濕性關節炎究竟該怎麼治療?僵直性脊椎炎可以控制嗎?這些風濕科患者非常關心的問題,即便是老病患也未必全盤了解,門診時,醫師也忙得沒空回答每個人不同的問題,更別提給個完整的答案。現在機會來了,在成大名醫劉明煇教授努力撮合下,包括葉宏明醫師、陳宏安醫師、翁孟玉醫師,將在9月22日齊聚一堂,為病友們仔細剖析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僵直性脊椎炎兩大病症,並現場解答病友們的疑慮。時    間:2012年9月22日(六) 下午1:40~5:00地    點:成大醫學院第三講堂(由醫學院門口進入)洽    詢:(02)22827495(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

僵直性脊椎炎病人去推拿 頸椎骨折

僵直性脊椎炎病人去推拿 頸椎骨折#僵直性脊椎炎

一名貨車司機不知自己罹患僵直性脊椎炎,多年飽受脖子酸痛、轉動不易的困擾。去年六月因酸痛情況加遽到國術館推拿,不料竟造成頸椎骨折,不到三天就近乎四肢癱瘓。還好經過緊急手術治療後加上努力復健,去年底到今年初就重返工作賺了二十多萬,通常需要一年的復原卻縮短不到半年,讓主治醫師也感到驚喜。今年不滿六十歲的許啟聰已有三十多年開貨車的資歷,從二十年前開始就有脖子酸痛的情況,但診所醫師總是幫他打通血路的針,或是給幾帖涼膏,根本不知道自己得的是僵直性脊椎炎,也錯過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控制的時機,一放二十年,頸部早已僵硬到連簡單的左右轉都不行。脊椎外科醫師簡瑞騰表示,長期的僵直性脊椎炎已讓頸椎嚴重僵硬但脆弱,幾下推拿就造成頸椎第四、五節骨折,重創神經。先趕快給予高劑量的類固醇來消腫、搶救神經,然後分兩階段進行手術。首先做頸椎第四、五節前方固定減壓融合術,十天後再進行後方固定減壓融合,一來能讓骨折處固定,並能讓受損的神經復原。簡瑞騰說,僵直性脊椎炎長期下來會造成頸椎硬化,骨質疏鬆則會讓頸椎變得脆弱,而脖子管的是手腳的活動,一旦受傷延遲治療,甚至可能不能行走。其實,只要提早發現,僵直性脊椎炎雖然不能治癒,但仍可獲得好的控制。

不尋常背痛、晨僵 當心僵直性脊椎炎

不尋常背痛、晨僵 當心僵直性脊椎炎#僵直性脊椎炎

長年與疼痛為伍的蕭先生,回想國中剛發病時,膝蓋、關節等處經常疼痛,既不能跑步,投籃也只能站著,花了許多冤枉錢與時間找國術館看病,仍未見起色、生不如死;高中是最痛的時候,每天一早下床時就開始抽筋,痛到趴在地上,半拖半爬去刷牙,常常全身僵硬,都要慢慢活動後才會舒服,所以必須比一般人早起,才能趕上校車。男子與家人跑遍了各大中西醫院診治,直到18歲經檢查判定為僵直性脊椎炎後,才開始認識它、面對它;19歲時開始吃類固醇控制病情,只見虛胖,卻無法擺脫疼痛,最後只有靠工作暫時忘卻疼痛,但也幾乎把身體搞壞了。發病迄今已20幾年了,每天飽受疼痛折磨的蕭先生仍然相信醫師、相信自己,兩年前在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生活品質終獲改善、重拾歡顏。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魏正宗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初期症狀為早起時會腰痠背痛,由下背部開始出現症狀,慢慢往上蔓延至胸椎、頸椎,漸漸形成錐體垂直骨刺,嚴重者會黏合形成竹子型脊椎,早年稱為「竹竿病」。好發於20至40歲之年輕人,推估國內盛行率千分之二,約四萬名患者,男女比約為三比一。發病原因來自遺傳,若父親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小孩有B27基因機率為50%,但經統計指出,帶基因者實際僅約20~60%發病,顯示後天因素佔大多數比例。魏正宗主任指出,僵直性脊椎炎並非少見,卻常被忽略,就醫率偏低,原因不外乎是發病時多為青壯之年,加上誤以為腰酸背痛、運動傷害、跌打損傷所致,因而忽視或延誤就醫。主要症狀尤以早晨剛起床時最為嚴重,常須花一個小時以上才能起床,病情嚴重者甚至會在半夜因痠痛及僵硬而醒過來,影響睡眠品質,但是這些「背痛」及「晨僵」現象通常在活動後會減輕症狀。魏正宗主任表示,這種疾病好發於年輕男性,只要有不尋常的「背痛」及「晨僵」現象,就要特別留意。一般而言,僵直性脊椎炎並非絕症,不至影響壽命,只要早期診斷、積極治療、規律作息、適度運動、維持正確身體姿勢、定期追蹤、遵從醫囑、長期服藥,以及日常保健等,仍然可以擁有良好生活品質,像亞洲小天王周杰倫、立委余天等知名人士,就是罹患此一疾病。根據研究顯示,僵直性脊椎炎為高度家族遺傳疾病,如經確診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最好鼓勵家人也就醫受檢,以免錯失治療黃金時期。此外,千萬不要認為不疼痛了就自行停藥,因為疾病仍有可能產生惡化情形,唯有配合醫師的正確診斷與持續治療,病情才能控制得當。至於該如何治療僵直性脊椎炎?魏正宗主任說明,必須根據病人的表現症狀、嚴重程度以及期待做適當決定,並且從病人治療後的反應,包括病史、臨床表現及實驗數據等做適當調整。治療方式包括非藥物治療(nonpharmacologic) 和藥物治療(pharmacologic)兩方面。若內科治療效果不佳,則可考慮外科手術,分別是髖關節置換術及脊椎駝背(kyphosis) 矯正術,以減緩疼痛與改善行動不便。

牙齒美白治療後 該怎麼吃效果才持久?

牙齒美白治療後 該怎麼吃效果才持久?#僵直性脊椎炎

現代人對外貌要求增加,牙齒除了要整齊更要白皙閃亮,因此有許多人可能會到醫美診所接受牙齒美白療程,像是最近很流行的雷射美白、冷光美白等等,不過根據網路媒體指出,美國威克森林浸信會醫學中心牙醫系主任雷蒙德‧蓋瑞森表示,使用牙齒美白產品,或接受牙齒美白療程後,吃些口感較紮實的蔬菜、水果,像花椰菜、綠色豆子、胡蘿蔔、芹菜、蘋果等,都可讓牙齒美白效果更持久。雷蒙德‧蓋瑞森主任提醒,牙齒剛做過美白,飲食格外重要,吃對食物,可維持牙齒美白效果,另外,像一些高鈣乳製品、起司也可幫助維持牙齒白皙,乳製品中的乳酸有助預防蛀牙,質地較硬的起司則可幫助移除牙齒中的食物殘渣,但如果吃錯食物,像是抽菸或食用過多醬油、軟性飲料、紅酒、白酒、藍莓等,都會讓牙齒染色,可能讓齒色很快就變難看,影響牙齒白皙程度。台南市立醫院牙科總醫師陳俐珊在秀傳季刊上表示,牙冠表面為琺瑯質,其下為象牙質,琺瑯質本身的顏色略帶透明,而象牙質則略帶黃色,因此正常的牙齒本身即略帶黃色,但隨牙齒鈣化程度的不同,即使正常的牙齒也可能呈現較黃色的外觀,有時大家常抱怨的黃牙,很多都是正常的顏色,因此盲目要求牙齒美白是不對的,牙齒美白也不是想做就可以做,消費者應該先瞭解牙齒變色的成因、美白療程的適應症,以及其可能帶來的後遺症,通常美白的速度越快,相對的牙齒越容易受傷,陳俐珊醫師呼籲,民眾在做牙齒美白前,務必請牙醫師幫忙診斷,同時經過謹慎的考量之後才做,而不是一味追求潔白的牙齒,這樣是沒有意義的。牙齒美白大解密http://w3.uho.com.tw/mouth.asp?aid=1305市售牙齒美白產品效果有限 使用不慎恐傷牙齦http://www.uho.com.tw/mouth.asp?aid=7777塗大蒜可治敏感性牙齒? 醫師:沒有效果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44

臨終病患的心聲 都在悔恨為別人活

臨終病患的心聲 都在悔恨為別人活#僵直性脊椎炎

最近FACEBOOK流傳一篇名為「讓護士告訴你:臨終病人最後悔的五件事情」(Nurse reveals the top 5 regrets people make on their deathbed.)的文章,短時間內就被瘋狂被轉載,點閱率驚人。這篇文章是一名專門照顧臨終病患的護士所寫的,因為工作的關係常能聽到許多臨終病患的心聲,她發現這些已到生命盡頭的病患都會後悔五件事情。這五件事情包括:沒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後悔花太多時間在工作上、後悔沒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感受、與好朋友沒有保持聯繫及後悔當初沒過得開心點。作者指出,最常聽到病患後悔的事,就是後悔當初盲目的為別人而活,作者發現,病患似乎察覺到,自己原來是過著別人期望下的生活,當疾病纏身時,才發現其實自己應該去追求想要的生活;此外,作者照顧的每位男性患者,幾乎都在臨終前會說出一段話,就是都因為花太多時間在工作上,因而忽略了家人及朋友感到愧疚,漸漸的與親友們都斷了訊息;再者,作者覺得這些病患臨終前,都太壓抑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只是為了不與別人產生衝突或矛盾。這篇文章在短短時間被瘋狂轉貼,許多網友都認為說得很對,讓大家都有很多啟示,有位網友就很驚訝表示,「快樂是自己選擇的,活了一輩子才希望能讓自己活得開心點,會不會太可悲了啊?」也有網友很正面的看待,認為「了解死亡,才明白生活。」

40歲以下壯年 長時間出現下背痛要注意

40歲以下壯年 長時間出現下背痛要注意#僵直性脊椎炎

彰化社頭鄉一名50歲蕭先生,長達五年以上的下背痛,嚴重到導致走路出現跛行,影響正常生活,一直以為是脊椎神經壓迫,多年都以藥物治療,但疼痛現象不見好轉,經轉介署立彰化醫院免疫風濕科檢查,發現原來是「僵直性脊椎炎」,使用調節免疫功能藥物三個月後,多年的下背痛明顯改善。署立彰化醫院免疫風濕科高堅凱主任說,蕭先生5年前就出現下背痛,疼痛反覆,由一開始的腰痛,轉移到腰側肌肉及臀部,走路也出現跛行,晚上睡覺時候及早上起床後背部最痛,多年來以脊柱狹窄、椎間盤退化疾病吃藥治療,但症狀不見改善,安排檢查,X光片發現有薦腸骨關節炎及脊椎骨方正化,抽血檢驗確定有特殊遺傳體質,加上發炎指數上升,顯示為發炎性疾病,因此符合僵直性脊椎炎診斷。此病需要使用調整免疫功能藥物,並鼓勵在疼痛感減輕後能規律運動,其中以散步和游泳最適合,不僅可增強心血管的機能,調節整個血液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功能,更可以防止肌肉萎縮,保持關節的靈活性。 。 高堅凱主任指出,僵直性脊椎炎大多影響40歲以下年青人,會出現下背部的骨盆腔內薦腸骨關節及脊椎發炎,嚴重會造成脊椎僵直變形。症狀一開始會有腰酸背痛或者臀部痛,尤其以夜晚或清晨最嚴重,但因為是隱隱作痛,所以易被忽略,如果直到脊椎變形,或出現其他併發症,才到醫院來求醫,往往延誤了治療時機。高堅凱主任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自體免疫疾病之一,發生機率男女之比為5:1。發病原因與「遺傳體質」及「環境因素」有關,是一種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典型的症狀有慢性下背疼痛,特別在早晨起床時最明顯,而且合併有僵硬現象,下背疼痛會在運動後得到改善。另外,部分患者也會有下肢關節發炎、肌腱、韌帶與骨骼交接處發炎及關節外症狀等。高堅凱主任呼籲,40歲以下年青人,如果有連續三個月以上之腰酸背痛或臀部疼痛,就應該要懷疑「僵直性脊椎炎」,可以就近洽詢免疫風濕科診斷治療。

僵直性脊椎炎 嚴重可致大小便失禁

僵直性脊椎炎 嚴重可致大小便失禁#僵直性脊椎炎

自從人類開始站立以來,下背痛便成為最常見的病痛之一。下背痛是最複雜且最常見的肌肉骨骼疼痛,但我們對它的了解卻少得可憐。雖然醫界長期認為椎間盤凸出是下背痛主要的病變原因,但下背痛實非單純椎間盤凸出可解釋,例如俗稱的「僵直性脊椎炎」就是薦腸關節發炎所引發的下背痛。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 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 陳孝雙說明,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種免疫異常造成的慢性發炎性疾病,常會侵犯脊椎及關節,典型的主要症狀為下背痛、晨間脊椎僵硬及運動範圍受限。台灣僵直性脊椎炎病人總數約佔全人口的0.1-0.4%(約四萬人),好發於20至40歲,男女比例約為3:1。95%的僵直性脊椎炎病人具有HLA-B27基因(即HLA-B27陽性)。陳孝雙解釋,HLA-B27是一種與免疫反應有關的組織抗原,台灣全人口中約有百分之五的人帶有HLA-B27基因,其中有2%~10%會發病成僵直性脊椎炎,如果父親或母親是僵直性脊椎炎,則其小孩得到僵直性脊椎炎的機率是百分之二十。對於僵直性脊椎炎病人的家族成員,特別是HLA-B27陽性的人,只要有45歲以前發生的腰背痛、晨間僵硬或、反覆性無法解釋的胸痛或僵硬、葡萄膜炎、肌腱韌帶與骨骼交接處的發炎或週邊關節炎任一情況者,都應懷疑是僵直性脊椎炎。 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的病人通常一開始的症狀是下背部以及臀部的酸痛,尤其是在薦腸關節的地方,有時疼痛的感覺可向下延伸到大腿後側,或是向上延伸到上背部。這種疼痛的感覺通常在早晨睡醒的時候最厲害。一個明顯的特徵是,通常運動以後症狀可以減輕,長久的休息和不動反而會讓症狀加劇,嚴重時病人在半夜因酸痛及僵硬感而影響睡眠;有時病人會有胸椎及頸椎的疼痛與僵硬,胸骨-肋骨交接處有時亦有壓痛。除了上述脊椎症狀外,陳孝雙強調,部份病人同時會有週邊關節炎,以侵犯髖關節(大腿與骨盆交接處)最多。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僵直性脊椎炎病人髖關節會發炎甚至破壞,造成鼠蹊部的疼痛,彎曲困難或跛行。約百分之十的僵直性脊椎炎病人,尤其是十六歲以前就發病的幼年型,會有膝、踝及肩關節的發炎,幼年型僵直性脊椎炎預後較差,需要積極的治療。至於女性僵直性脊椎炎病人的下背痛症狀通常較輕微,薦腸關節炎亦不明顯,也較少侵犯內臟器官;不過,頸椎的侵犯造成頸部酸痛僵硬較男性多,但女性病人通常預後較好。肌腱、韌帶與骨胳交接處的發炎,稱為附著點病變,是僵直性脊椎炎的重要特徵,好發處為腳後跟及足底。症狀是局部的腫痛,有時會影響到走路,有時病人的手指和腳趾會莫名其妙的發炎腫脹,稱為香腸指(趾)。 僵直性脊椎炎病人如為病程嚴重及控制不良者,末期因脊椎黏合,形成竹竿狀,會造成畸型、駝背,而且脊椎黏合之後,因喪失柔軟度,變得較易骨折,或因而壓迫神經,導致下肢麻木的感覺,甚至大小便失禁。  陳孝雙提醒民眾,目前在治療僵直性脊椎炎方面,係透過運動及物理治療,以及風濕免疫專科醫師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包括傳統的免疫調節劑及生物製劑(TNF-blocker),如果是脊椎嚴重變形或髖關節受損時,則必須考慮手術。

惱人僵直性脊椎炎,中醫治療有法寶

惱人僵直性脊椎炎,中醫治療有法寶#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Seronegative spondyloarthropathies)的一種,也是最典型的代表。所謂『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是一群疾病的總稱,主要包含五種疾病: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萊特氏症候群 (Reiter's syndrome)、乾癬性關節炎(Psoriatic arthritis )、發炎性大腸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及未分化型脊椎關節病變(Undifferentiated spondyloarthropathy)。因為血中的類風濕性因子(rheumatoid factor)的是陰性的,所以稱為血清陰性(seronegative)。又因為這一群疾病主要造成脊椎及週邊關節的發炎,所以成為脊椎關節病變,也可以簡稱為脊椎炎。杏儒中醫 蔡易昌表示僵直性脊椎炎,以前被認為是男性獨有的疾病,但最新研究證實,女性也有不少的患者,只是其臨床症狀較男性輕微很多。因此,有相當多的女性患者,終身沒有診斷出來。僵直性脊椎炎好發在廿至卅歲的年輕男性,遺傳基因「人類白血球抗原HLA-B27」扮演著重要的角色,95%以上的患者皆可發現。最常見典型的主訴是:慢性的下背晨間僵硬及酸痛。其特色是這些不舒服,可藉由活動腰部獲得改善。而症狀的輕重度,在不同病患之間的差異極大,最嚴重的便是有所謂的「竹竿背」。整條脊椎從腰椎往上至頸椎全部因慢性發炎而鈣化,脊椎間黏著硬化,脊柱活動範圍嚴重受限,頸部或身軀不能迴轉,甚至有時因侵犯胸椎,而造成呼吸困難。幸好,大部分的患者主要的病變只侷限薦腸關節及下背腰椎處,雖有反反覆覆的下背痛,但僅有輕度的脊椎彎曲受限,並不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蔡院長建議在中醫的治療方面,可依據臨床症狀辨證來治療:一、早期,多以實症為主,以祛風、散寒、逐濕、溫通經絡為主。常用處方如:蠲痺湯;常用藥物如:獨活、桂枝、蓁艽、當歸、川穹、海風藤、桑枝、乳香、防己、麻黃、牛膝、木瓜、威靈仙、薑黃等。二、中期,多為虛實夾雜,以通絡蠲痺、溫陽益腎為主。常用處方如:烏頭桂枝湯、溫腎逐淤湯。常用藥物如:桂枝、人參、草烏、生姜、乾姜、肉桂、淫羊藿、補骨脂、鹿銜草、熟地等。三、晚期,多為陰陽氣血俱虛。常用處方如:黃耆桂枝五物湯、腎氣丸加減。常用藥物如:附子、黨參、白朮、細辛、獨活、桑寄生、杜仲、續斷、防風、巴戢天、山茱萸、何首烏等。臨床治療上,中醫藥對於僵直性脊椎炎,以湯藥配合針灸推拿,不論是在急性疼痛期,或是緩解期,其治療效果皆不錯,若您已經受此病困擾許久,建議儘速接受治療以避免病情惡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