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直性脊椎炎

「關關」難過!關節炎恐致眼疾

「關關」難過!關節炎恐致眼疾#僵直性脊椎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常見的關節炎包括類風濕關節炎、幼年型多發關節炎、脊椎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萊特氏症、貝氏症)、結晶性關節炎(痛風)及退化關節炎等,關節炎症狀,有時會合併身體其他部位的症狀,例如僵直性脊椎炎常會合併虹彩炎、貝氏症會有視網膜病變等,在治療時,不止治療關節問題,而是要治療全身。局部腫痛、關節畸形、晨間僵硬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表示,關節炎的特性包括局部腫痛、關節畸形、晨間僵硬、氣象台、病情反覆、持續變化,時常合併周邊軟組織痛等,關節炎形成的原因,包括退化磨損、發炎反應、飲食因素、體質基因、病毒感染、壓力、內分泌調控異常等,賴寧生提醒,罹患關節炎後並不是少做事、多進補就可改善,還是要接受治療。關節炎的整合治療包括NSAID抗發炎止痛藥、類固醇、關節炎特殊用藥(DMARDS、DMAODS)、外科矯治、復健及病人自我學習,如病友會、專題知識演講等,對於一般人常心存疑慮的類固醇治療,賴寧生院長指出,關節炎治療若沒有類固醇,一定會失敗,只要精準調配使用劑量,即可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有氧運動、肌力訓練 可改善疼痛大林慈濟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蔡明倫表示,根據觀察,有氧運動、肌力訓練、水療及太極拳等,對於退化性關節炎患者疼痛、身體功能的改善有所幫助,運動前應該先決定適量的運動劑量,並評估個人損傷情形、運動偏好、合併症、運動可以性,來做為開立個人運動處方的依據。簡單的伸展、肌力等運動,利用隨手可得的羽球拍、彈力繩等工具,也可以進行肌力訓練,循序漸進,強化肌肉、關節,蔡明倫物理治療師指出,雖然目前沒有醫學實證認為運動能改變疾病,但運動對於患有髖、膝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在症狀處理上仍扮演重要角色,持之以恆練習,可以獲得症狀及功能的改善。

骨鬆、駝背 變身「傑尼龜」

骨鬆、駝背 變身「傑尼龜」#僵直性脊椎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你運動時總是比別人更常受傷、關節處容易腫脹?民眾若有找不出原因、反覆發生或長達數月無法完全緩解的慢性下背痛、關節腫痛,甚或是運動傷害頻率太高,應懷疑有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等脊椎關節炎作祟,建議就醫確診。關節變形、壽命減短、脊椎沾黏常與乾癬合併發生的乾癬性關節炎、及僵直性脊椎炎等皆是自體免疫疾病,使關節處於長期持續的發炎狀態,嚴重將導致關節永久的破壞及變形,造成生活上的失能、壽命減短,一旦延誤治療,造成脊椎沾黏,不僅身體行動受限,睡覺難以躺平、開車困難、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外,最終還可能嚴重駝背、到連頭都抬不起來。發炎致破骨細胞活化 吃掉骨質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說,僵直性脊椎炎若經年累月不治療,最終體態會如小說裡的「鐘樓怪人」、或是寶可夢裡的「傑尼龜」一般,嚴重駝背、抬不起頭,這是因為當身體在發炎的時候,骨頭裡的破骨細胞就會被活化,吃掉骨質。當發炎持續進行,就造成嚴重骨質疏鬆,加上患者韌帶接點鈣化硬化,骨頭撐不住身體重量,背就越來越駝,一旦X光看到脊椎因發炎破壞時,再介入治療也無法逆轉先前已經造成的傷害。下背痛、香腸手、腳跟痛、皮膚乾癬若有找不到原因的持續性下背疼痛,合併身體出現如感冒疲倦症狀,起床時脊椎特別僵硬、僵硬狀況維持30分鐘~1個小時,直到身體活動後才好轉,晚上痛到睡不好,或是合併有腫得像香腸一般的手指、腳跟痛、周邊關節腫痛、肌腱炎、足底筋膜炎、眼睛葡萄膜炎、皮膚乾癬等,建議應尋求免疫風濕科治療。 

跌倒竟骨折 僵直性脊椎炎作怪!

跌倒竟骨折 僵直性脊椎炎作怪!#僵直性脊椎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日前一名61歲男性,半夜與朋友喝了小酒後返家,在家門口跌倒,後背疼痛難耐,緊急就醫,手腳有擦傷,後背非常疼痛,經X光檢查,看到腰椎關節已黏合,形成竹竿型的脊椎,在第1腰椎的椎體上,有一條細細的裂縫,是所謂的橫斷型脊椎骨折 (又稱Chance骨折)。臀部兩側發炎 蔓延胸、頸椎人類是直立的動物,一節一節的脊椎,是為了保障身體的柔軟度和碰撞時的緩衝,竹竿型的脊椎是僵直性脊椎炎造成的,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它與類風濕性關節炎類似,患者體內會產生抗體來對抗自體的組織,並造成關節與結締組織的破壞。一開始是位於臀部兩側的關節開始發炎,隨之由腰椎往上蔓延到胸椎、頸椎,漸漸形成錐體垂直方向的骨刺,嚴重者整個黏合,形成竹子型脊椎,因此輕微的跌倒,就會造成橫斷型骨折,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醫學部醫師李世光表示,在骨科來說,這是非常難治療的骨折。發炎、骨質疏鬆、椎間板炎僵直性脊椎炎的臨床表現很多,在骨骼系統上主要是侵犯脊椎、肩、膝、足踝及髖關節,另外肌腱與骨頭連接處會出現發炎、骨質疏鬆、椎間板炎、關節固著等情形,在骨骼外的表現,則有眼睛虹膜炎、葡萄膜炎,心臟方面則有心瓣膜炎、心傳導系統障礙、大動脈瓣膜炎,另有肺上部間質性肺炎、脊髓馬尾部炎、全身性疲倦無力。多做伸展運動 不長時間彎腰治療僵直性脊椎炎,可鼓勵病人多做伸展脊椎運動,如游泳、柔軟體操、跳舞等,儘量避免後期進入竹竿型脊椎,注意背部保健,充分休息、睡硬床墊、熱敷、多深呼吸,避免長時間的彎腰動作,例如坐車、種田、從事園藝工作等,僵直性脊椎炎患者需要定期就醫治療,不要等到像整個脊椎變成一根竹竿,要再來治療就來不及了。

腰酸背痛 恐不是3C搞的鬼!

腰酸背痛 恐不是3C搞的鬼!#僵直性脊椎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平常上班就是連續使用電腦8小時,只有中午吃飯時間才會休息,長久下來開始出現下背痛的情形,剛開始還以為是姿勢不良,所導致的腰酸背痛,不料,下背痛的狀況是越來越嚴重。長期使用3C產品的人,多半會有肩頸酸痛的問題,使得很多患者將下背痛誤認為是3C使用過頭,但下背痛若越趨嚴重,且長達3個月以上,就要警覺是否為僵直性脊椎炎,並盡快至免疫風濕科做檢查。下背痛、脊椎僵硬及運動範圍受限典型的僵直性脊椎炎症狀為慢性下背痛、晨間脊椎僵硬及運動範圍受限,背痛通常以兩側薦腸關節處為最,嚴重時於胸骨與肋骨交接處亦有壓痛,部份病人同時有週邊關節炎,將近四分之一的僵直性關節炎病人侵犯髖關節,其次為膝及肩關節,僵直性脊椎炎末期,脊椎黏合,形成竹竿狀,因此造成畸型、駝背,脊椎黏合之後,柔軟度喪失較易骨折,神經壓迫,胸部受壓迫,心肺功能受影響,嚴重時,甚至可導致死亡。長期發炎 恐導致骨骼關節病變 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免疫風濕科醫師林泓科說明,目前僵直性脊椎炎雖無根治之道,但可透過物理治療、手術、藥物等控制,協助患者控制良好、延緩疾病的病程,僵直性脊椎炎的第一線治療,會以非類固醇抗炎類藥物(NSAIDs)為主,若是併發週邊關節炎病人,除了非類固醇抗炎類藥物以外,通常還需要免疫調節劑(DMARD)治療,或是採局部性的類固醇注射。僵直性脊椎炎應該追求及早正確治療,還有及早控制疾病,病人應該相信醫師的處方,治療持續不中斷,既可及時控制疾病,又可避免自行用藥帶來的健康風險,若有長時間的晨僵背痛、眼睛紅腫發炎或腳跟痛等症狀,應該趕快到免疫風濕科就診,以免耽誤病情造成疾病惡化。

不可不知!僵直性脊椎炎3大迷思

不可不知!僵直性脊椎炎3大迷思#僵直性脊椎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名21歲的洪同學,國中時期曾經是校園風雲人物,不料,之後僵直性脊椎炎發病,一開始以為只是脊椎側彎,中醫拔罐、整骨延誤半年,好不容易確診後治療卻又斷斷續續,疾病持續的發炎讓脊椎沾黏,外觀受影響加上無法規律運動,陽光型男變宅男一度暴肥30公斤。嚴重駝背、疼痛 影響生活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免疫風濕科醫師林泓科指出,僵直性脊椎炎為自體免疫疾病,台灣約有七、八萬名患者,主要是在脊椎關節慢性發炎,造成脊椎附近肌肉、韌帶等軟組織因發炎而鈣化僵硬,長期下來,脊椎失去柔軟度,有些患者嚴重駝背、疼痛,影響生活功能甚劇。骨盆與脊椎交接處 發炎機率近百分之百但是除了脊椎關節之外,僵直性脊椎炎還可能會造成全身不同部位發炎,最常見的部位還有如骨盆與脊椎交接處,發炎機率近百分之百,這會導致下背部疼痛情況,其他像是頸部發炎機率約7成5,背骨、肋骨交接處約7成,眼睛虹彩炎約4成,腳跟約3成2。延誤治療 可能導致不可逆的傷害林泓科醫師指出,在診間常遇到病人的幾個狀況,往往病人都會對僵直性脊椎炎存有迷思,一旦延誤治療,可能會導致不可逆的傷害,必須要特別注意:1)未正確就醫/由於僵直性脊椎炎病徵多樣,病人一開始未求診風濕免疫科而延誤診斷。2)自己當醫師/當疼痛發作時,不痛不吃,痛了病人有時還自行服用成藥。3)醫病不溝通/當對治療有疑慮時,病人不敢與醫師溝通,治療斷斷續,等到病情嚴重才正視治療。

每到冬天眼睛就腫 竟是僵直性脊椎炎惹禍

每到冬天眼睛就腫 竟是僵直性脊椎炎惹禍#僵直性脊椎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43歲的王女士,從二十多歲開始幾乎每年冬天固定嚴重眼睛紅腫,且日夜伴隨背痛,讓她無法好好入睡,甚至連女生最重視的結婚當天,都因眼睛紅腫只好戴著眼鏡披戴婚紗。陰錯陽差下在免疫風濕科檢查,才發現是僵直性椎炎作祟,而長期眼睛發炎其實是僵直性脊椎炎常見的併發症虹彩炎。骨盆脊椎交接觸最易發炎 為下背痛主因台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陳信華醫師指出,僵直性脊椎炎為自體免疫疾病,可能會造成全身不同部位的發炎,最常見的發炎部位如骨盆與脊椎交接處,發炎機率近百分之百,也是導致下背部疼痛的原因,其他如頸部、肋骨交接處、虹彩炎、腳跟處也是常見發炎部位,像王女士這樣眼睛紅腫伴隨背痛的病人,也不算少數。而少部分患者,也會出現手指頭或腳趾頭關節發炎。僵直性脊椎炎顧名思義,就有脊椎發炎僵直的意思,若不好好治療,除了會造成疼痛與僵硬,長期發炎更會導骨骼破壞沾黏及關節病變,僵直性脊椎炎需要長期的控制發炎,短暫、斷斷續續的止痛控制,絕非是治療策略。然王女士擔心害怕長期用藥會傷身,而對用藥產生遲疑。陳信華醫師說明,醫師處方藥會在安全的劑量範圍內開立,但是有些病人不痛不吃,痛起來才自行加碼成藥、或是止痛偏方,長期下來,不僅腸胃出問題,還可能傷腎、影響心血管功能。只要遵從醫師的醫囑用藥,不要自行添加其他止痛藥物或是來路不明的止痛針,就無須擔心藥物的副作用。無法根治 及早控制病情是治療之道陳信華醫師補充,目前僵直性脊椎炎雖無根治之道,但可透過物理治療、手術、藥物等控制,協助患者控制良好、延緩疾病的病程。僵直性脊椎炎的第一線治療會以非類固醇抗炎類藥物(NSAIDs)為主,若是併發週邊關節炎病人,除了非類固醇抗炎類藥物以外,通常還需要免疫調節劑(DMARD)治療,或是採局部性的類固醇注射。陳信華醫師呼籲,「及早正確治療」還有「及早控制疾病」是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之道,以助控制疾病,避免自行用藥帶來的風險;他也提醒,若有長時間的眼睛紅腫發炎,晨僵背痛、腳跟痛等症狀,應該趕快到免疫風濕科就診,以免耽誤病情造成疾病惡化。

遺傳就一定發病?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小孩發病率僅10%

遺傳就一定發病?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小孩發病率僅10%#僵直性脊椎炎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醫師,僵直性脊椎炎會不會遺傳給小孩?我可以生小孩嗎?」這是許多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不願意結婚生子的原因之一。對此,耕莘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陳孝雙表示,父母親任一方患有僵直性脊椎炎,而小孩有HLB-27基因的機率為50%,其中僅有20%會發病,換言之,小孩遺傳到僵直性脊椎炎並發病的機率僅為10%,不必過分擔心。若子女帶有遺傳基因父母應該如何協助小孩?事實上,父母親平時可從小孩關節處是否出現「僵」、「痛」,同時伴隨「腫脹」等狀況觀察,若出現類似情況,則須立即至風濕免疫科就診。根據臨床研究發現,若患者的生活作息正常、保持固定運動習慣,這類患者發病的機率比較不高;因此建議,在小孩還小時就要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及定期運動的習慣,以減少未來發病的機會。不過患者不需過度擔心子女遺傳問題,應更專注在個人疾病治療,保持活動力,也才能夠養育小孩。生物製劑有助控制僵直性脊椎炎病況針對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通常先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來減輕疼痛;中、重度患者則採用生物製劑,以抑制體內發炎反應物質,達到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目標,包括減緩疼痛、恢復行動力。生物製劑目前已有健保給付,但使用前仍需洽詢專業醫師。陳醫師分享,診間曾碰過一位年輕的男性病患,前來就診時被家人攙扶進診間,一經檢查才發現是僵直性脊椎炎侵犯到患者的腳踝,導致他無法行走,好像木頭人般動不了,經過評估後開始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生物製劑5問助選擇、掌握用藥安全目前市面上有多種生物製劑,陳孝雙醫師表示,生物製劑療效都差不多,端看病患的需求而定。不過也有患者好奇,到底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生物製劑?醫師建議,可針對「生物製劑的療效、副作用、施打頻率、長期效果,以及是否有健保給付」等5面向與醫師討論。「其中,副作用這一部分的問題要特別注意!」陳醫師提醒,根據研究發現,施打生物製劑後會讓患者的抵抗力下降;像是近日正逢流感高峰期,患者感冒發生的機率就會提升,所以當患者處於感冒期,或是曾經患有肺結核、B肝等問題時,在選擇藥物時要特別注意藥物停留在體內的時間長短,及其影響,以確保用藥安全。

青壯年也動作卡卡?小心職場陷入「僵」局

青壯年也動作卡卡?小心職場陷入「僵」局#僵直性脊椎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上班坐太久,站起身活動兩下,卻發現動作卡卡,甚至出現下背部位疼痛?你很可能被「僵直性脊椎炎」上了身!僵直性脊椎炎常見症狀有「一僵、二痛、三不動」,好發於正值青壯年的男性,不僅行動力受限,就連職場也可能跟著陷入「僵」局。榮總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蔡長祐醫師表示,病友們可透過「生物製劑看診五問」與相關科醫師討論,提早並積極進行治療。上班、升遷都輪不到我?僵直性脊椎炎病友職場拉警報!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免疫疾病,好發於20-40歲青壯年男性。研究統計,有16%僵直性脊椎炎病友曾因病曠職;更有20%成病友工作權益因此受影響。病友若未能穩定控制病情,可能導致脊椎沾粘、影響行動力;且因病友正值青壯年,疾病狀況也可能連帶影響職場表現。「生物製劑看診五問」 助病友更了解安全用藥選擇蔡醫師指出,僵直性脊椎炎初期會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及免疫調節藥物,但若是中、重度的病友,則建議可使用生物製劑來治療,可以抑制體內發炎物質,延緩關節損害,避免活動受限。他也建議病友可依以下「生物製劑看診五問」與醫師討論、選擇合適的生物製劑,並呼籲病友考量施打頻率與藥物代謝速度的一體兩面性,且應注重用藥的副作用及長期使用率,才能兼顧安全性與治療效果。1)問療效:生物製劑的治療效果如何?2)問選擇:有哪些生物製劑可以選擇?3)問副作用:生物製劑治療有哪些副作用?4)問長期效果:長期使用生物製劑依舊可以維持療效嗎?5)問健保: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健保有給付嗎?可以給付多久?培養面對疾病正確心態 積極治療不卡關蔡醫師說,觀察到許多病友因為年紀輕,有時不能接受疾病或想避免承認疾病,就逃避就診、不參加衛教活動。日前有基金會打破傳統的衛教講座形式,舉辦時下風靡年輕人的「密室逃脫遊戲」,將衛教資訊融入於遊戲關卡中,寓教於樂、深受病友好評。本月12日為世界關節炎日,基金會也推出形式創新的「僵直性脊椎炎抗痛大作戰」漫畫與動畫,讓僵直性脊椎炎病友化身為漫畫中的超級英雄,一步步克服難關,也鼓勵病友積極治療不放棄,找回自己的生活品質,免於陷入職場僵局。「僵直性脊椎炎抗痛大作戰」: http://asfighting.tw/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