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

國內成人每10位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 你是其中一位嗎?

國內成人每10位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 你是其中一位嗎?#血糖

民眾可能知道一旦罹患慢性腎臟病後,若病情控制不良,將來可能需要洗腎!可是您可能不知道慢性腎臟病也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的機率!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調查顯示,國內20歲以上成人每10位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惟,值得欣慰得是依據腎臟醫學會透析登錄資料:國內洗腎發生率於2006年起已逐年下降, 2008年與2007年比較,下降高達8.8%。另,洗腎盛行率之年增加率,亦從2005年的5.1%下降至2008年的1.2%,顯示透過發生率的降低,洗腎人數之成長已經趨緩。行政院衛生署邱文達署長在世界腎臟日前夕特別呼籲全國民眾重視慢性腎臟病防治,並提醒慢性腎臟病患,應做好三高之控制,以及減少鹽分攝取、維持理想體重及規律運動,以避免後續心臟疾病及洗腎之發生,才能「護腎安心」過一生,持續降低洗腎發生率!依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0年完成之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15歲以上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合併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心臟疾病的比率,分別是36.6%、32.3%、17.3%%及12.9%,比一般民眾罹患高血壓(15.0%)、高血脂(15.6%)、糖尿病(5.8%)、心臟疾病(4.6%)之比率高出2~3倍。依據99年健康局委託之研究分析發現:慢性腎臟病患合併高血壓之醫療費用,為單純慢性腎臟病患之1.45倍;合併高血脂、糖尿病之醫療費用分別為單純慢性腎臟病患之1.28倍及1.15倍,顯見已經罹患慢性腎臟病之民眾平日更需要注意自己三高之控制。但是,這群患有慢性腎臟病之民眾,是否會因此而做好自我健康照護呢?前述健康局調查顯示近6成的腎臟病患者沒有注意量血壓,近7成的患者沒有注意測血糖,6成5的患者沒有注意測膽固醇,而飲食上有採行低鹽飲食比例的不到一半。另外在吸菸方面,仍有2成的慢性腎臟病患者每天在吸菸,與一般民眾之吸菸率(21.4%)無異。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指出,上述數據顯示腎臟病患者忽略了高血壓、高血糖與吸菸對腎臟的傷害,其採取自我保健的情況,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今天(3/10)為2011年的世界腎臟日,今年宣導主題為「護腎保心(Protect Your Kidneys and Save Your Heart)」,提醒民眾重視慢性腎臟病預防及慢性腎臟病患者注意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指出,為配合今年的「世界腎臟日(World Kidney Day)」,健康局結合台灣腎臟醫學會與各縣市衛生局,以及長期關心腎臟健康議題的民間團體與醫療院所,將於3月份辦理23場「愛腎護腎」宣導講座,並假台北市、新竹市、彰化縣、台中市、嘉義市、臺南市、高雄縣、花蓮縣等8個縣市,同步舉辦10場「愛腎護腎 腎利人生」園遊會,規劃健康檢測區、衛教海報區及健康美食區,提供腎臟保健知識及免費腎臟健檢服務,還有機會參加有獎徵答、摸彩、園遊會闖關遊戲,歡迎民眾共襄盛舉,踴躍參加。延伸閱讀「慢性腎臟病盛行率」: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034

六旬農民糖尿病纏身兩年 險失明!

六旬農民糖尿病纏身兩年 險失明!#血糖

一名六十多歲的農民張先生長期糖尿病纏身,最近兩年竟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關係,視力從右眼0.9、左眼0.7的正常範圍急速下滑到右眼0.1、左眼只剩0.01,幾乎完全失明,惡化的速度相當驚人。光田醫院表示,過去中部海線地區缺乏專業優質的視網膜醫療技術,患者常得長途跋涉到醫學中心就診,擔誤就醫時間。患者張先生表示,兩年來因糖尿病未積極控制,導致視力逐漸下滑,期間也曾先到別家醫院做過多次雷射(左眼7次,右眼3次),卻不見好轉。今年1月經光田眼科主任金正詔檢查,發現右眼出血,視網膜表面有疤痕組織,而左眼玻璃體內更出血嚴重,阻擋視線。光田眼科醫療團隊立即安排左眼視網膜手術,將玻璃體及血塊清除,施打眼底雷射灌入眼內氣體,改善患者視力,如今張先生左眼視力已回到0.4,免除失明危機。金正詔說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常因血糖控制不佳導致視網膜病變,因為視網膜血管變化造成被破壞的血管滲出液體或血液,逐漸產生脆而易碎的毛刷狀血管分枝與疤痕組織,因此患者影像會變的模糊、扭曲或部分阻斷。根據統計,糖尿病病史15年以上的患者中,約有80%的患者都有視網膜血管損傷情形。像張先生是新生血管出血,初期還可以口服Transamine抑制出血,如果效果不彰,再考慮施打眼底雷射,或是自費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劑,嚴重的話就必須進行視網膜手術。光田醫院院長王乃弘進一步強調,院方有感於海線缺乏專業完整的糖尿病照護網及先進的視網膜手術技術,患者過去多半只能轉介到醫學中心,就醫不便使患者錯失治療良機。為此,院方斥資三千多萬打造海線第一座「視網膜照護中心」,除自動驗光機、眼底鏡、視野機等配備,更重金引進眼球斷層掃描機、眼底雷射、高解析手術顯微鏡等設備,提供完善眼科醫療服務。並在中心啟用當日和沙鹿農會與台中區漁會共同簽下「視力關懷健檢」合約,將在往後每個月免費為濃漁民提供視力篩檢及衛教講座,守護海線民眾的「靈魂之窗」。

我國腎臟透析病患 發生率及盛行率世界最高

我國腎臟透析病患 發生率及盛行率世界最高#血糖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臺灣腎臟醫學會於2011年3月13日(星期日)下午2時~5時假臺北市信義區香堤大道舉辦2011世界腎臟病日「愛腎護腎 腎利人生」園遊會。今年活動主題為「齊保腎 同護心」,衛生局希望市民能夠從活動中建立正確腎臟病防治觀念,預防三高三檢不漏,以及控制血壓、血糖可以預防腎臟病,建立七大法寶以做好自身腎臟保健。活動現場有腎臟保健、闖關拿獎品、有獎問答及摸彩活動,歡迎大家共襄盛舉。在台灣,腎炎、腎症候群及腎性病變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根據國民健康局調查顯示,國人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是11.3%,推估全國約有2百多萬名患者。近年來慢性腎衰竭病患在醫療照護上,因透析治療水準與照護品質的進步,降低透析死亡率,延長病患存活率,卻使得近年來台灣地區接受透析治療的患者人數逐年提高,致醫療支出大幅增加。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透析病患登錄資料庫顯示,至民國97年12月31日止台灣地區共有53,242名末期腎衰竭病患(ESRD)正接受長期透析治療,盛行率為每百萬人口2,311人。97年全年新進入長期透析患者有8,838人,發生率為每百萬人口384人。每年新增透析病患成長率約為6%,導致臺灣透析病患將突破6萬人,消耗健保預算3百多億。依據美國腎臟登錄系統(USRDS) 2009年報,我國之2007年透析病患發生率及盛行率上升仍為世界第一。根據國民健康局「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顯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者(簡稱三高)罹患腎臟病之發生率及危險性均顯著增加,分別為非三高患者的1.66倍、2.35倍及1.58倍,顯示高血壓、糖尿病人,若血壓、血糖沒有控制好,容易引起腎臟病。因此,中老年人除控制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病情之外,應避免不當藥物對腎臟的傷害,共同迎接腎利人生。國民健康局提出「護腎33-預防3高、3檢不漏」口號,呼籲三高族群應定期進行3項檢查-驗血、驗尿、量血壓,作好慢性疾病保健,可預防腎臟病的發生或疾病病情的惡化;及用藥的「五不原則」口號:不聽別人推薦的藥。不信神奇療效的藥。不買地攤、夜市、遊覽車上所販賣的藥。不吃別人贈送的藥。不推薦藥給別人。提醒大家安全用藥!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提升民眾對腎臟病之認知以及有效預防腎臟病之發生,在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皆有辦理社區尿液篩檢篩檢及腎臟病相關講座,歡迎民眾踴躍參加,相關活動詳情請至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02-2720-8889)轉1804洽詢或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查詢。延伸閱讀「七大法寶」: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024

懷孕出現高血糖 孕婦該如何吃?

懷孕出現高血糖 孕婦該如何吃?#血糖

文/媽咪窩雜誌採訪/陳姵樺諮詢/台中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黃斯哲光田綜合醫院大甲分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何文光平時沒有糖尿病,孕期為何出現高血糖?該如何控制血糖值?以及真有妊娠糖尿病該怎麼辦呢?飲食控制將是治療的第一步。要孕育一個新生命,媽咪的身體在懷孕十個月當中,會因不同階段而產生不同的變化。主要是因為媽咪的體內多了一個胎兒以及胎兒從母體吸收養分的管道~胎盤,當寶寶逐漸長大,一些懷孕後才會產生的症狀便會陸續出現。這些症狀在懷孕初期並不顯現,會在懷孕一段時間後才出現,就像這篇文章所要談到的妊娠糖尿病,一般約在懷孕7個月前後才會發生,例行性產檢的尿液檢查並無法篩檢出妊娠糖尿病,在這個階段必須配合自費的血糖檢查,才能進一步確認孕媽咪到底有沒有得到妊娠糖尿病,也才能做進一步的飲食控制與治療。台中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斯哲指出,尿液檢查是例行性產檢會施行的項目,因為檢查方式方便快速,每一次產檢都會做,但是尿液檢查只能初步篩檢出孕婦是否有異常狀況,光田綜合醫院大甲分院婦產科主治醫師何文光也表示,尿液檢查可以檢測出孕婦有無泌尿道感染、發炎細胞、異常細胞、蛋白尿等等症狀,但兩位醫師都表示,光靠尿液檢查是測不出孕婦是否已經患有妊娠糖尿病。黃斯哲醫師表示,要檢查是否患有糖尿病,都是以血中糖分濃度當指標,血糖正常的數值要在140mg/dl以下,未懷孕時尿液中的糖分經過腎臟的吸收過程,較不容易測量出來,通常血糖要高過180mg/dl尿液中才會測得到。尿液檢查的報告會以一個「+」至四個「+」的符號來呈現檢查結果,「+」愈多代表異常指數愈高,但並無法得知身體內糖分含量的真正數據;但是懷孕時,因為孕媽咪血液量為未懷孕時的一倍半,所以每天腎絲球過濾及重新吸收的工作量加大,有時會在沒有血糖異常的情形下,因為回收糖份不完全,而在尿液檢驗時呈現有尿糖的情形。但妊娠糖尿病無法在懷孕早期檢測出,若是孕婦懷孕前沒有得糖尿病,大約在懷孕24~28周左右可以自費進行妊娠糖尿病篩檢,以測量血糖的方式,進一步得知自己是否患有妊娠糖尿病。延伸閱讀「血糖值不合格」:http://www.uho.com.tw/sex.asp?aid=9615

研究指出天天吃全榖 可降低罹患大腸直腸癌機率

研究指出天天吃全榖 可降低罹患大腸直腸癌機率#血糖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人類壽命延長,飲食走向精緻的現代,伴隨而來是慢性病病患增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結果指出,國人維生素B1、B2攝食不足,飲食型態明顯顯示蔬果類、全榖類、奶類攝取不足,而空熱量食物、總脂肪攝取增加、肉魚豆蛋類攝取過量等問題,飲食型態又在在影響身體外在及內在表現。因此,培養好的飲食型態是國人刻不容緩的一大課題。很多研究指出,攝取富含鉀、鎂、鈣、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有助於血壓控制,另外,膳食纖維也有利於血糖穩定、調整血脂肪及促進腸道健康,進而降低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而全榖類則含有這些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質,更含有對人體有益的植化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營養師林詠霈表示,以每100公克為例,一般糙米含膳食纖維(約3.3克)約為白米10倍(約0.3~0.4克),維生素B1約為白米4~5倍。行政院衛生署新版國民飲食指南草案建議「全榖雜糧當主食,營養升級質更優」,即是三餐以全榖為主食,至少應有1/3為糙米、胚芽米或雜糧等,而美國農業部更建議主食類有一半來源要來自於全榖類。林詠霈解釋,全榖類是指未加工精製的穀物。一般白米是稻米去除外殼、麩皮、胚芽後,只剩下胚乳部分,加工過程若保存麩皮、胚芽及胚乳,就稱為全穀類,如:糙米、紫米、大麥。麩皮含有豐富纖維質、維生素B群、礦物質及植化素。胚芽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及E、鐵、鎂、銅、鋅礦物質。胚乳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及少量蛋白質外,其他營養素含量很少。因此,林詠霈建議民眾,平時可以多選擇全榖類及其製品代替精緻澱粉類。為了方便民眾平時就可以攝取到全榖類,中興院區營養科提供2種簡易全榖食譜供民眾參考。其一為:「十榖漿」,有別於一般五榖漿,食材選用上更豐富多元,糙米、燕麥粒、黑糯米、大薏仁、小薏仁、蕎麥、紅豆、麥角、小米、玉米粒,富含維生素B群、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也可以依各人口味加入核桃、腰果等堅果類。堅果類含豐富的維生素E、不飽脂肪酸、鎂離子等礦物質。其二為:「養生雜糧餅乾」,全榖雜糧粉佔麵粉比例約60%,減少砂糖並以芥花油取代無鹽奶油,提供優質油脂,降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吃起來更多了一股淡淡榖香,更可隨個人喜好添加蔓越莓乾、葡萄乾、堅果類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提醒您,如果心有餘而力不足,沒有時間DIY時,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將平日攝取的主食,如:白飯、白麵條、白吐司等,換成纖維質、維生素較高的全榖類及其製品,並搭配天天五蔬果及均衡飲食,更有利於身體健康。延伸閱讀「雜糧食譜」: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439

月餅、柚子、烤肉,該怎麼吃最健康?

月餅、柚子、烤肉,該怎麼吃最健康?#血糖

每年的中秋節前後,都是糖尿病患就診量暴增的時間。不僅月餅、烤肉紛紛出籠,使血糖飆升,部分用藥與飲食過量都會讓糖尿病患體重增加,並且提高併發症機率。彰化基督教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謝明家醫師提供糖尿病患一些實用的參考資訊,讓糖尿病患也能開心健康的渡過中秋節。謝醫師表示,中秋節應景食物中最容易造成血糖飆高的食物就是月餅。由於月餅含有高脂肪、高糖分、高熱量、高蛋白質,因此糖尿病患應該控制每次只吃半個月餅,並且要同時減少半碗飯量。或是將月餅與家人分享,來減少月餅的攝取。目前市面上有許多宣稱針對糖尿病患特別製作的月餅,如冰皮月餅或是蔓越莓月餅等,甚至是無糖月餅等。這類月餅陷阱多,即使油脂較少,或是使用代糖來減少含糖量,但是其中澱粉含量仍然很高,糖尿病患若是受誤導,吃多血糖一樣會飆高,應該要別注意。中秋節烤肉對於糖尿病患來說是另一個造成控糖不穩的時機。謝醫師建議,烤肉時要避免攝取過量的肉類,大概二塊肉片或一隻雞腿左右的份量就足夠,肉類的選擇以白肉或是豆腐較佳。而許多加工食品如香腸等,常容易添加過多的調味料,因此糖尿病患更應該要盡量避免。建議糖尿病患可以多增加蔬菜類(如香菇、青椒)來代替肉類。而烤澱粉類食物如玉米、甜不辣時,則應和主食代換。烤肉時光是烤肉醬,平均每人一餐就會吃進約4.5公克的鹽。所以一般市面上的烤肉醬都要經過稀釋,以減少鹽分的攝取。或是選擇自製烤肉醬,以檸檬、胡椒、少許醬油加上迷迭香取代烤肉醬,利用簡單的香料,也可以創造出另一種健康風味。體重上升是糖尿病患在中秋期間的一大健康危機,而除了大魚大肉以及過量飲食外,許多糖尿病的用藥也會讓體重增加,因此糖尿病患若是合併有體重問題,應該諮詢醫師,調整用藥劑量,或是請醫師調整較不會引發體重上升,或增加副作用的藥物。延伸閱讀「中秋應景食物換算」: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224

破除迷思 「糖尿病看圖對話」教病友中秋吃得巧

破除迷思 「糖尿病看圖對話」教病友中秋吃得巧#血糖

中秋佳節將至,當闔家享用月餅、烤肉美食時,台灣卻有120萬糖尿病患在美食與血糖值間拉扯,承受無比的心理壓力!過去調查發現,每年中秋節後,因血糖控制不佳而就醫的人數增加約2成 ,為此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淡水馬偕醫院、中華民國糖尿病病友全國協會與臺灣禮來公司特於在淡水鎮舉辦「糖尿病看圖對話」公益講座,用創新如大富翁遊戲般的衛教課程,教育病患如何兼顧美食與血糖,吃得巧又健康,不放棄過中秋的權利!根據民國97年全民健保統計數據 ,台北縣的糖尿病患病人數位居全國之冠,面對需積極管理的糖尿病,病患常因飲食控制的錯誤觀念而飽受併發症威脅,在台灣約每1小時即有1人死於糖尿病!尤其每年中秋節後,在難以抵擋美食誘惑的情況下,因血糖控制不佳而就醫的患者人數,更比平日增加約2成。淡水馬偕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簡銘男醫師表示,飲食控制是治療糖尿病最困難的一環,患者常因錯誤觀念或是抱怨無法享受美食,影響控制成效。面對飲食控制的不易與迷思,淡水馬偕醫院張美珍衛教師表示:「很多糖尿病病友覺得飲食控制困難又複雜,面對美食誘惑甚至採用「不看、不聞、不吃」的消極作法,但如此作法卻可能引發低血糖的危險。如何幫助病友培養正確的飲食觀念,正是衛教工作中的重要課題!」而淡水馬偕醫院為解決病友困境,不僅加入「糖尿病看圖對話」推廣計畫,更與糖尿病衛教學會合作,首度將「糖尿病看圖對話」衛教課程帶入淡水鎮,盼幫助更多病友破除飲食迷思。張美珍衛教師指出,「糖尿病看圖對話」課程創新的三個概念在於,互動討論、視覺化學習、病友小團體。透過病友的互動討論與視覺化的圖像設計,「糖尿病看圖對話」課程能提供病友記憶力、應用力及同儕影響力三大助力。張美珍衛教師發現,病友主動參與討論所獲得的知識,不僅能提高記憶度,加上受同儕督促、鼓舞的影響,更讓他們有動力改變行為。如此「以病人為中心」、「為自身健康負責」的衛教理念,透過討論過程能激盪出更貼近個人生活的「控糖」方案,面對即將到來的中秋節,病友也更能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在菜色安排。為關懷更多糖尿病病友,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蘇秀悅秘書長表示,「糖尿病看圖對話 請你來」公益衛教系列講座接著將在嘉義與台東地區各舉辦一場,屆時全台將有更多糖尿病病友,同步加入「糖尿病看圖對話」之列。此外,目前也有45家醫療院所共同推廣「糖尿病看圖對話」,想參與課程之病友可上網查詢:http://www.conversationmaptw.com/。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再次呼籲病友,建立為健康負責的態度,採取行動參與「糖尿病看圖對話」,開啟自主管理、邁向控糖達人之路!延伸閱讀「糖尿病看圖對話」三概念:http://www.uho.com.tw/beauty.asp?aid=9209

溫控灸-古老與現代的結合

溫控灸-古老與現代的結合#血糖

文/為恭紀念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鍾世豐「艾灸療法」是將艾草點燃後,放在皮膚的穴道上燒灼的一種治療方式。將艾草放在皮膚上燃燒,會灼熱刺痛,容易燙傷起水泡,甚至造成永久的疤痕,並不是人人都能夠接受。因此自近代以來,艾灸逐漸退居於針刺之下,愈來愈少醫師使用艾灸。尤其現代人注重外表儀態,更不能接受在身體上燒灼留疤的治療方式。為了避免醫療糾紛,現在的中醫師也很少使用艾灸。關於艾灸治病,為恭紀念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鍾世豐舉例,正常人體與生俱來,就有將血糖波動精確調節在微小範圍的能力,不管飲食如何變化都不會發生血糖太高或太低的情形。但是有代謝異常問題的人,例如糖尿病病人卻失去了這種能力。現代醫學採用外加干擾的方式,利用降血糖藥及胰島素,試圖幫助病人將血糖波動調節在微小範圍,但是經過多年觀察,這種方式對一部分人效果很好,可是對另一部分人卻不太有效,血糖調節依舊無法像健康人體一樣精確。中國傳統醫學認為,第2型糖尿病的致病原因,是隨著年紀增長,人體會有自然老化的現象;或是因為年輕時生活飲食不節制,房事過度,煙酒葷腥不忌,而發生提早老化的現象;因為老化導致人體整體機能下降,無法像年輕時即使大吃大喝血糖也能自我精確調控,逐漸發展成為“脾腎兩虛”的情形,因此暫時喪失了自我精確調節血糖的能力,根本解決之道就是補脾腎,待脾氣、腎氣充足了以後,自然可以慢慢恢復精確調節血糖的能力。這是一位用降血糖藥治療效果不好的病人:性別:女,年齡:57歲。病名:第2型糖尿病。診斷:因為自然老化,身體正常功能退化,導致脾腎兩虛所致。處方:艾灸“脾俞穴”“腎俞穴”溫補脾氣與腎氣,不吃中藥,繼續服原有降血糖西藥。  經鍾世豐建議下,此病人在家裡由女兒幫她施灸。從97年7月開始接受艾灸治療後,隨著脾氣、腎氣逐漸恢復過程當中,可以見到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有關代謝異常的數值逐漸往下降。請注意,是所有代謝異常的數值都往復原方向發展,不是只有血糖下降而已。可是從98年8月份以後的檢驗數據看來,血糖似乎又有不穩定的情形。在鍾醫師詢問後得知,原來這位病人的女兒在98年7月搬出家裡後,就再也沒有幫母親施灸了。有艾灸血糖就穩定下降,沒有艾灸血糖就不穩定,那艾灸療法是不是也是治標不治本呢?當然不是的!老化是一種自然現象,當年秦始皇追求不到的”長生不老”,現在的我們一樣也辦不到。一個人活到五六十歲,不可避免地都會面臨各種組織器官功能下降的問題,也就是中醫講的"虛"證。我們無法阻止老化,卻可以藉由艾灸療法延緩它發生的速度。所以在古代艾灸療法就被發展成為一種保健的方式,即使沒有生病的人,每一季或每一年都要施灸一次,叫做"保健灸"。去年筆者曾經發表一篇"保健灸"的文章,可惜船過水無痕,希望這篇文章能讓大家重新認識"保健灸"。一種有效的療法,只因為沒有好的施作工具,使得醫師與病人同時卻步,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有鑑於此,鍾世豐經過多年研發,結合現代科技,製造出「溫控艾灸器」。不但能夠準確控制艾灸溫度,避免造成灼傷;還能夠依照每個人所能忍受的溫度範圍,調整個別適合的治療溫度。可以讓醫師安全的使用艾灸。直接燒灼皮膚也許療效出現較快,但是間接溫灸顯得更安全、更不會發生不良反應。雖然療效出現較慢,卻是個值得推薦的療法。為什麼說值得推薦呢?因為艾灸療法不需吃內服藥,沒有以藥物干擾人體內部運作,同時也可能產生副作用的問題;也沒有內服藥必須經過肝臟代謝、腎臟排除的問題。基本上,它是依循我們祖先發展了2千多年的經絡理論來治療疾病。這不是一種全新的療法,而是我們祖先使用了2千多年,直接經過無數人體實作的有效療法。已經在施打胰島素的人,鍾世豐建議暫時不要參與艾灸治療,因為以醫師過往的經驗,有施打胰島素再作艾灸,常常會出現低血糖症狀,甚至發生過剛做完艾灸就昏倒的案例,最好等有安全的配套措施出來之後再作比較好。如果一定要作,必須嚴格監測血糖,隨時與你的醫師討論胰島素施打劑量,否則可能發生危險。溫控艾灸器實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