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

鼓勵減重、健康檢查 社區照護不可少

鼓勵減重、健康檢查 社區照護不可少#血糖

「奶奶~您今天的血壓比較高喔!我們再休息一下,待會再幫您量看看。」、「伯伯~您的體脂肪過高,飲食要儘量以少油、少鹽、低脂、多蔬菜為主。」嘉義市東區12處健康小站人聲鼎沸,里民們莫不乘興而來,因為這裡有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的醫療團隊為大家量測血壓、血糖、體脂肪及腰圍等,對於里民在健康上的問題,也一一耐心回答。就算回到醫院,健康管理師也會針對超過標準值的民眾不定時打電話追蹤、關心。就是這種視病猶親的服務,聖馬爾定醫院獲得國民健康局「社區健康營造績優單位及績優志工」之表揚,為嘉義市地區唯一獲選的醫療院所。此外,志工是社區健康營造中心最重要的靈魂人物。本次獲獎的張慧琳大姐,其於民國93年即加入聖馬愛心志工隊的行列,平時除了在院內大廳服務組服務外,也積極參與社區健康服務及獨居老人照護。天氣涼了,就趕緊協助院方發放毛毯給獨居長輩,平時也會定期訪視長輩,關心他們的健康狀況,即使只是閒話家常、逗逗長輩開心,也能為他們的生活增添樂趣。對於獲得「社區健康營造績優志工獎」一事,張大姐只是謙虛地表示:「可以服務他人,內心著實充滿著感謝與感動,服務時自己抱持著腳踏實地、盡心盡力的態度,如有人知道自己是認真的小志工就很心滿意足了。」聖馬爾定醫院長久來積極投入社區健康照護工作,本年度更配合國健局於社區推動「四大癌症篩檢宣導」、「老人健康促進」、「青少年菸害防制」、「安全促進」及「健康體重管理」等議題。除了針對各議題舉辦宣導講座,在四大癌症篩檢宣導部份,累計辦理7場社區整合性成人健康篩檢活動,並計有2600人次的社區民眾參與篩檢。在老人健康促進部份,本院更創新舉辦「社區健康大使選拔」,期待藉由地方頭臉人物的宣示及以身作則,鼓勵里民及長輩自發性地愛惜自己的身體,也積極走出戶外,多一點社會參與。在社區健康體重管理計畫中,本院鼓勵民眾要活就要動,接受民眾報名體重控制,並結合社區內運動團體、機關學校等,目標要達到3000公斤的減重數。聖馬爾定醫院陳美惠院長表示,醫院與民眾不應僅限於傳統的醫病關係,且醫院對於社區健康照護原本就有其社會責任,所以我們長久來不斷努力投入山區醫療及社區健康營造工作,為民眾健康把關。這次能獲得國民健康局的表揚,讓我們更加肯定原本的初衷,也期望民眾能培養更正確的保健觀念,一同響應健康的生活哲學。

藥太多阿嬤「混亂」 藥師幫助血糖降

藥太多阿嬤「混亂」 藥師幫助血糖降#血糖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20日在南屯區楓樹里兒童青少年活動中心舉辦「100年度社區居家藥事照護成果發表會」,現場安排用藥諮詢站、血壓、體脂肪測量、藥物總檢查、戲劇表演及用藥安全有獎徵答等活動,邀請社區民眾、及醫藥界相關人員一起來了解患者的用藥安全。79歲的楊柯翠瓊阿嬤現身說法分享心得,她表示,20年前發現自己患有高血壓、狹心症、及糖尿病等症狀,每天必須靠著施打胰島素來降低血糖、服用高血壓及狹心症的藥物約15顆,但是自己一個人住,記性不好的她,常常忘記藥吃了沒、胰島素打了沒,一到晚上血糖總是飆高不下。直到3個多月前,社區家庭藥師李淑玲的出現,發現楊阿嬤常忘記吃藥的習慣,就先幫楊阿嬤把診所帶回的藥,從一大袋分裝成一小包,分早、晚各吃1次,但是楊阿嬤還是會忘記,甚至有時候還會重複吃。後來,藥師李淑玲就和楊阿嬤的醫師討論,把阿嬤一天2次的的藥量,降為一天只服用1次9顆藥量,先防止阿嬤忘記吃藥的習慣,並且將藥放到藥盒裡貼上日期、只要楊阿嬤有吃藥,就把藥盒上的日期貼紙撕掉,這樣一來楊阿嬤天天記得吃藥、也不用在自己挨針打胰島素、血糖也從原本的300mg/dl多降到160mg/dl。現在楊阿嬤除了開心自己的血糖降下來,甚至還關心左鄰右舍老人,要求藥師去關心社區其他老人用藥狀況,教他們吃藥的撇步。台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現今有許多長者患有多重慢性疾病,如果沒有子女提醒他們用藥注意事項,長者常會忘記服藥導致病情無法有效控制,衛生局特別培訓302位「社區家庭藥師」,就是希望藥事照護服務團隊的宣導下,能夠建立患者、醫師及藥師之間的用藥照護模式,確保長者用藥安全。 

恐怖的慢性殺手! 初期糖尿病無明顯症狀

恐怖的慢性殺手! 初期糖尿病無明顯症狀#血糖

嘉義基督教醫院新陳代謝科暨糖尿病中心主任游慧宜醫師表示,糖尿病雖然屬於非傳染性疾病,但卻年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前五名,遺憾的是,初期糖尿病並沒有明顯的症狀,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因為已經出現三多症狀-多吃、多喝、多尿但體重下降才警覺就醫,但此時,幾乎都已確診為糖尿病。糖尿病屬於慢性疾病,提高罹患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心血管疾病風險,很多民眾會將糖尿病與眼角膜病變、腎臟病變、截肢甚至死亡等併發症畫上等號。游慧宜醫師指出,其實,糖尿病是可以預防的,只要從生活飲食與運動習慣做起,並定期接受檢查,就能遠離糖尿病。現今針對糖尿病治療,是「越早積極治療,成效越好」為原則。臨床研究發現,每下降1%的糖化血色素,就可減少37%洗腎及視力受損、減少43%截肢機會、減少15%心臟病及中風發生。隨著醫療科技進步,針對糖尿病治療包含藥物與胰島素注射等方式,游慧宜醫師重申,要擺脫糖尿病併發症的夢靨,除了積極遵從醫囑按時服藥並回診追蹤外,平日血壓與血糖測量、健康的飲食與規律運動習慣,才能與糖尿病和平共處同時擁抱健康人生。

預防糖尿病發生 從打擊肥胖開始!

預防糖尿病發生 從打擊肥胖開始!#血糖

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險因子,依據國民健康局98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18歲以上民眾過重及肥胖比率為42.0%(男性:50.9%,女性:32.8%);而18歲以上之糖尿病患者,將近7成有過重及肥胖情形,男性糖尿病患者有54.2%有過重及肥胖情形,較女性糖尿病患者(45.8%)高。另對於已經患有糖尿病且為過重及肥胖者之個案,是否會因此而進行體重控制呢?前項調查結果顯示,有過重及肥胖情形之糖尿病民眾,採取減輕體重者不到3成,仍有進步的空間。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呼籲,為從源頭幫助國人預防糖尿病發生,應從打擊肥胖開始,健康局今年推動之「健康100 臺灣動起來」健康體重管理計畫,截至10月21日已成功號召全國66萬人參與,累積減重公斤數達938噸,遠遠超過原訂600噸目標。未來健康局將持續與22縣市及各部會合作,共同打擊肥胖,訂定健康的公共政策,推動「健康城市」、「健康促進醫院、職場、學校、社區」,改善致胖環境,營造健康的支持性環境,強化社區行動力,民眾透過學習「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健康體重管理技巧,達到遠離糖尿病,全民健康的目標。依據國民健康局94年及98年進行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自述經醫師診斷有糖尿病之民眾,在98年已有9成以上表示自己有透過飲食控制來控制血糖;但94及98年皆有近一半的糖尿病患者過去兩週沒有運動,顯示患者在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上仍需加強。另外糖尿病者在自我驗血糖及注意自己足部保養等自我疾病照護行為上,雖然已分別從94年的22.4%、39.0%增加到98年的37.9%、46.1%,但仍不夠積極。●步態不穩、尿失禁、失智 當心是「水腦症」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3398●幼兒過度內向家長應注意 早期發現「語言發展」問題http://www.uho.com.tw/sex.asp?aid=13400

糖尿病患勿慌亂 血糖認知不可少

糖尿病患勿慌亂 血糖認知不可少#血糖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統計2010年國人十大死因,糖尿病已位居第5大死因,為加強民眾認識糖尿病,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響應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擴大舉辦「血糖認知大挑戰」活動,包括「標準血糖值」、「食物連連看」、「豆豆強強滾」等好玩又有趣的闖關活動,希望病友們藉由遊戲方式讓標準血糖值以及對食物的認識輕鬆記憶。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糖尿病衛教團隊表示,許多患者初次面對糖尿病時手足無措,大多需經歷一段時間自我調適,很可能導致在過程中耗時而延誤治療時機,因此血糖前期的認知成為重要的一環。 糖尿病衛教團隊在2011年針對3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患者進行個別飲食與運動衛教,多數患者在建立新的健康生活型態後,偏高的血糖、血壓值已經明顯下降。此次活動獲得醫護人員、病友家屬、學生的熱情響應,由林志弘醫師介紹世界糖尿病日的由來,陳瑩憓衛教師與李怡珊衛教師帶領病友們一起「健康有氧動一動」,把健康態度融入生活中,並藉由此活動獲得豐富的健康知識,讓大家帶著愉悅的心情「滿載而歸」。

視力模糊、水腫甚至陽痿 糖尿病併發症多

視力模糊、水腫甚至陽痿 糖尿病併發症多#血糖

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許博期說,隨著飲食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及人民平均餘命的增加,再加上現代預防醫學的興起,使國人更重視自己的健康。但是現在所謂的文明病,如糖尿病,病患日漸增多,據統計資料顯示國人盛行率約4%,每年的新發生糖尿病比例約1.5%。糖尿病與腦中風、心臟病和高血壓也有密切的關係。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的統計,全球有2億8千多萬糖尿病人口,台灣約有120萬人,占總人口數5%。台灣的糖尿病人口中,1%因為周邊血管疾病需要截肢,4%得過心肌梗塞,更高達6%發生過腦中風。近年來治療糖尿病併發症所耗費的醫療支出更是日益龐大。因此對於糖尿病的積極防治是刻不容緩的。在中醫糖尿病是屬於「消渴證」範圍,臟腑病變主要在肺、脾(胃)和腎,分為上消、中消、下消。上消症狀有口大渴,飲水多,口乾舌燥,咽中發熱,大便正常、小便清等;中消症狀有口渴易饑餓,飲食多,卻形體反瘦,易汗出,小便頻數等;下消病狀有煩躁口渴、面目黑、小便多,小便渾濁或清長。其病程也主要可分成三個階段,早期病機為陰虛燥熱,症狀為吃多、喝多、尿多(三多)及體重減輕;中期發展成氣陰兩虛,以倦怠、乏力、口乾為主要表現,並可出現視力模糊、手腳麻木或尿中會出現微量白蛋白;末期演變為陰陽兩虛,併發症加劇,會出現腰酸、手腳冰冷、水腫、陽痿等症。在糖尿病的中醫藥膳食療方面,中醫觀點以清熱生津,養陰益氣為主要方向,如、山藥、薏仁、南瓜、燕麥、牛蒡、芹菜、芥菜、菠菜、蓮藕、荸薺、豆芽、苦瓜、冬瓜、香菇、金針、黑木耳、白木耳、玉米等,在顧及總熱量攝取之下應可考慮選用。

不僅生長遲緩、智能障礙 唐氏症老化問題也嚴重

不僅生長遲緩、智能障礙 唐氏症老化問題也嚴重#血糖

對罹患唐氏症的唐寶寶來說,大約45歲就已進入老年,造成「老人照護老人」情形,為了因應雙重老化的社會問題。唐氏症基金會舉辦「雙老無憂」全省巡迴論壇,在花蓮慈院小兒科醫師朱紹盈的積極爭取下,東區唯一一場論壇在花蓮慈濟醫院舉行,除了花蓮慈院醫護團隊之外,更邀請了台大醫院、台東馬偕醫院、慈濟大學的專家學者共同分享。唐氏症(Down Syndrome)是一種常見的染色體異常疾病,發生率大約是1/800到1/1000,正常人體細胞有23對染色體,唐氏兒是因第21對染色體突變,導致成長遲緩、智能障礙等症狀。雖然很多人會用異樣的眼光去看待唐寶寶(唐氏症患者);但是朱紹盈醫師表示,唐寶寶是一份天下掉下來的禮物,讓我們有機會跳出一般世俗的框架去看待事情。雖然唐寶患有遺傳病,但若知道他們的特殊與優點,例如友善、節奏感好等,唐寶寶還是一樣可以成為傑出的人,有名的指揮家胡舟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除了生長遲緩、智能障礙等症狀,另一項令家人擔心的就是提早老化的問題,唐氏症基金會執行長林美智最近也發現,就讀國三的兒子出現了白頭髮與白斑。唐氏症患者因年齡的成長,老化、退化的問題也日益嚴重;家長年紀日益增長,可提供的照顧相對降低,雙重老化凸顯出唐氏症患者家庭需要多重照護服務的課題。因此,林美智表示,希望整合醫療、家庭與社會資源規劃而成「雙老無憂」健康論壇,能讓大家從中得到更多正確的照護知識,也希望當更多人透過論壇了解唐氏症後,能讓整個社會環境進步的速度加快,讓唐寶寶與家屬不再因為雙重老化造成困擾。

糖尿病患享受美食 把握三低一高原則

糖尿病患享受美食 把握三低一高原則#血糖

65歲的吳先生患有第2型糖尿病,約五年卻從未接受過任何降血糖藥物治療;因為他認為「少吃澱粉類、大量運動可以提高胰島素敏感度」就可以有效性控制血糖。但是偏高的血糖數據卻不斷告訴他-這是錯誤的;直到有一天,吳先生與太太到署立台中醫院做健檢時經過營養師門診門口,吳先生說,「我進去問一下營養師,為什麼我已經如此注意飲食和大量運動了,血糖還是降不下來?」沒想到這一走進去,吳先生的人生從此變成彩色的。台中醫院陳姿宇營養師說,在營養師門診經常會接觸到一些民眾,尤其是糖尿病病友,他們會抱怨在飲食上自己已經相當忌口了,如太甜的點心或米飯已經吃的很少,但是血糖卻仍「高居不下」,不但覺得挫折甚至認為人生已經變黑白,毫無樂趣;如同吳先生,主餐以減少澱粉類食物的攝取,並且少量多餐再配合大量運動,肚子餓了以水果取代點心,卻仍舊無法有效控制血糖。其實,糖尿病飲食並非是只要含醣類食物不吃就可以將血糖控制好的,每份水果中的含醣量和主食類的含醣量是一樣多,所以要控制血糖應該是要三餐定時定量,避免點心的攝取及均衡攝取各類新鮮食物,並把握三低一高低油、低鹽、低糖加上高纖維飲食為原則,將每天的熱量攝取控制在適當的範圍內,如此就能「吃的飽、吃的好又健康」。自從吳先生開始吃台中醫院的「健美餐」後血糖值均維持在100-110 mg/dl(飯前)。延伸閱讀「糖尿病飲食」: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2299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