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

血糖偏高不在意 當心併發症找上身

血糖偏高不在意 當心併發症找上身#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經濟環境不景氣,許多人東省西省,也把健康照顧省掉了,其實經濟越是不景氣,更要注意健康照顧,因為早期預防、治療疾病的支出相對是小錢,若是拖成大病,影響體力、與後續的醫藥費用、住院及長期復健,才是沉重的經濟負擔。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指出,門診常有三十多歲的年輕人,就診時發現血糖偏高,但因為之後要前往大陸工作,因此僅說會自行飲食控制便離開。之後趁返台時再次就醫時,發現血糖嚴重失控,甚至有人已經引起心血管併發症。哪些人是血糖偏高的高風險族群?洪建德醫師說,BMI值>23,患有高血壓、高三酸甘油酯血症、黑棘皮症、多卵性卵巢、父母親有糖尿病、有過姙娠糖尿病史、沒有規則運動習慣、有特殊內分泌疾病(如巨人症、末端肥大症、甲亢、庫辛氏症等)、使用類固醇者、更年期後女性等,都是血糖偏高的高風險族群。洪建德提醒,血糖控制不易理想的人,長期持續數十年的血糖過高,即使只是偏高(糖化血紅素7.0%至8%),也可能引發糖尿病的併發症,像是微血管病變(視網膜病變、腎病變)、大血管病變(心血管病、腦血管病)、神經病變、骨質密度、免疫力降低等全身性的影響,同時老人癡呆症的機率也會上升。甚至造成急性感染症、結核病、或急性併發症(高滲透壓高血糖症或酮酸血症等)而病危。在預防血糖失控方面,洪建德醫師指出,上班族年輕人,特別是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平時應多加強體能活動,注重均衡營養,保持理想體重,預防糖尿病於未然。沒有健康食品能夠取代藥品達到適當控制血糖的效果,或是讓人免除醫師診治。平時多把握健康檢查的機會,儘早發現血糖異常的現象,早期發現並立即治療。若已經罹患糖尿病時,要面對它,不要忌病求醫或是長期否認,找專科醫師長期監控與諮詢,並且指導飲食藥物運動的配合,達成正常血糖,以避免併發症。當血糖不理想或糖化血紅素高於7.0%,持續3個月以上,應使用胰島素治療。胰島素不會傷肝腎,反而會有治療與預防肝功能不好、腎臟衰竭、老人失智症的優點。在早期花小錢,僅早治療,可以避免往後發生併發症時,需要更多的金錢、時間與精神來治療。

破解糖尿病五大迷思 胰島素能控血糖

破解糖尿病五大迷思 胰島素能控血糖#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台灣糖尿病的人口超過130萬,有的病友血糖長期無法控制穩定,又對胰島素治療強烈抗拒。5日彰化縣縣長卓伯源、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及彰化縣醫師公會蔡明忠理事長、彰化縣診所協會連哲震理事長、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周賢彰副院長、秀傳醫療體系林浤裕副院長、秀傳醫療社團法人秀傳紀念醫院孫嘉成副院長,共同帶領民眾破除胰島素的五大迷思。孫嘉成指的五大迷思分別是:注射胰島素不是糖尿病人的世界末日;使用「蚊子針」克服針頭恐懼症;胰島素是糖尿病人的維他命,不夠時就要適時補充,不會成癮;適時胰島素治療,血糖儘快控制好,才不會產生失明、截肢、甚至洗腎等嚴重併發症;多操作、多練習,監測血糖不麻煩。卓伯源縣長指出,彰化縣糖尿病人約有8萬多人,但接受胰島素注射者不到二成,當糖尿病友聽到醫師建議用胰島素治療,直接的反應是擔心接受胰島素治療後會變成要終生使用擔心自己「回不去了!」或「是不是沒救了?」醫師才會建議要用胰島素。卓伯源說,胰臟就像是一個工廠,生產胰島素可以幫助我們控制血糖,但是當工廠老舊或是生產線故障,就會減少甚至無法生產胰島素,這時補充胰島素代替工廠的生產力,就可以控制好血糖。胰島素治療的同時,血糖自我監測就可以很快地知道血糖的高低,以作為飲食的調整和醫師調整胰島素劑量的依據,使糖尿病得到良好的控制。彰化縣糖尿病共同照護網基層醫療院所合作「血糖達標計畫」外,縣府也特別提供100台免費血糖機贈與設籍於本縣之第2型糖尿病患者,數量有限請速申請。卓縣長鼓勵糖尿病友透過定時血糖自我監測、飲食控制、規律運動及藥物使用等四大要素,有效控制血糖,迎向健康、美好的人生。

遠離腎臟病 血糖、血壓要控制好

遠離腎臟病 血糖、血壓要控制好#血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民國100年「健康行為危險因子監測系統」電話訪問調查16,985名18歲以上成人顯示,國內18歲以上民眾約七成正確答對「有糖尿病的人,若血糖沒有控制好,後來會容易引起腎臟病」,其中糖尿病患者答對率可高達83.1%;但是在「有高血壓的人,若血壓沒有控制好,後來會容易引起腎臟病」認知方面,國內18歲以上民眾正確答對的比例則不到四成,因此有3成民眾不知「血糖未控制好易引起腎臟病」、6成民眾不知「血壓未控制好易引起腎臟病」。 腎臟是由許多腎絲球與腎元所組成,含豐富的微血管,如果血壓、血糖或血脂控制不好,會造成血管壁傷害及病變。血壓若未控制好,身體處在高血壓狀態時,腎臟無法有效過濾身體的廢物,將導致腎臟病發生,而身體處在高血糖狀態時,也將導致腎絲球硬化及腎元破壞。所以呼籲民眾要重視慢性腎臟病防治,患有三高(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的民眾,應做好三高控制,定期抽血檢驗腎功能,降低病情控制不良對腎臟之危害。 中央健保局在100年8月1日起成人預防保健檢查,除維持肌酸酐與蛋白尿篩檢項目外,另新增腎絲球過濾率(eGFR)之計算,期能早期發現腎功能異常之民眾,而馬公市第二衛生所也提醒民眾,中央健保局所提供40歲以上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40至64歲每3年檢查1次,65歲以上每年1次,民眾可利用星期一至星期五早上空腹來做檢查,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男一氧化碳中毒昏倒 誤以為血糖過低

男一氧化碳中毒昏倒 誤以為血糖過低#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和謙/綜合報導)一名44歲的陳姓男子在家昏倒二次,趕緊由老婆送至童綜合醫院急診室就醫,原以為是血糖過低造成昏倒,沒想到竟是一氧化碳中毒,所幸就醫才查出他與老婆都是一氧化碳中毒,緊急安排高壓氧治療。急診室余宣宏醫師說,這名患者患有糖尿病須打胰島素,5日早上在家昏倒二次,以為是血糖過低致使,所以來醫院就醫,幫患者檢查發現他並無心臟及腦部問題,於是抽血檢查一氧化碳,發現一氧化碳濃度達23.6%,為一氧化碳中毒,趕緊詢問家中還有沒有其他的人,所幸只有他與老婆。他的老婆陪同他就醫,問她有何不舒服,她陳述有頭暈及頭痛的情形,檢查發現她的一氧化碳濃度達13.3%,給予兩名患者100%純氧治療,並安排高壓氧治療。余宣宏醫師強調,近二天就有多起一氧化碳中毒的事件,光週日本院的急診室就有三名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就醫,加上5日這二名就有五例患者,民眾要特別注意。經余醫師詢問才知道這對夫婦最近回舊家居住,熱水器裝在陽台卻屬密閉室,可能是4日晚洗澡時就發生一氧化碳中毒,但患者不知道。他們舊家的熱水器雖然裝在戶外,卻是密閉式的陽台有裝窗戶,卻不見得真正通風。余宣宏醫師強調,由於一氧化碳中毒常讓人無法查覺,由於它的無色、無味讓人措手不及,等到發現時往往悲劇已發生。這名患者昏倒以為是血糖過低造成,還好就醫查出原因救了他與老婆的性命,算是不幸中的大幸。臨床上也常發現集體中毒或一家人全部發生中毒的情事,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狀大多為頭暈、噁心、想吐,有些患者會出現腸胃炎的症狀,嚴重者會意識不清,可能成為植物人,甚至危及生命。在急性中毒的病患中,有3%會產生永久的後遺症,如智力減退、大小便失禁等,大多在2至3週後出現這些症狀。提醒民眾,為了居家安全,一定要記得開窗保持通風,熱水器務必安裝在戶外,避免意外的發生。

睡眠品質差 糖尿病患者血糖易增高

睡眠品質差 糖尿病患者血糖易增高#血糖

研究顯示,糖尿病患有較高的比例有睡眠障礙,而睡眠障礙會使得血糖增高,兩者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危害糖尿病病患的生活品質並造成併發症。根據國外研究,第2型糖尿病病患有高達38%以上的比例有睡眠障礙,此外,使用安眠藥的比例亦是正常族群的4倍多。糖尿病患睡不好乃多重因子導致:包括:血糖的不穩、睡眠呼吸中止症、神經病變造成的肢體麻痛、不寧腿徵候群(restless leg syndrome)與夜間盜汗等等都會造成睡眠問題。此外由於糖尿病患患有憂鬱症的比例亦較一般人高也可能是睡眠障礙的原因之一。 睡眠為何會影響血糖的代謝呢?睡眠經由調節飢餓激素(ghrelin)、瘦素(leptin)、胰島素與可體松(cortisol)等賀爾蒙而影響血糖代謝與交感神經,而睡眠障礙會刺激交感神經活化與壓力性荷爾蒙造成身體的發炎反應,睡得不好的人傾向吃得比較多、白天容易疲累、懶洋洋而活動少,造成肥胖與胰島素阻抗,使得發炎更厲害,惡性循環使得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率增多或使糖尿病病患血糖控制不良。此外,糖尿病患相關症狀與併發症干擾正常的睡眠,又再加重此惡性循環。要打斷這個惡性循環要由根本的原因下手,應包含完整的評估與多專科的治療:增加血糖的穩定性避免夜間低血糖,治療不寧腿徵候群與使用藥物改善神經疼痛,如果有憂鬱的傾向,應諮詢精神科醫師。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糖尿病患有極高的比例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而睡眠呼吸中止症易造成心血管疾病,可能患加重糖尿病本身易得到心血管疾病的狀態,因此,更應該積極發現並給予治療。    血糖與睡眠是健康狀況的一體兩面不容我們忽視,糖尿病患的失眠問題不容忽視。

壓力大精神緊張 當心血糖升罹糖尿病

壓力大精神緊張 當心血糖升罹糖尿病#血糖

「多吃、多喝、多尿」的三多徵兆,糖尿病患者典型症狀,已為大家耳熟能詳,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現代人因為工作忙碌、精神緊張,加上容易暴飲暴食,也可能導致糖尿病。阮綜合醫院糖尿病內分泌科簡誌銘醫師說,造成糖尿病的危險因素有很多,以遺傳來說,如果近親家族曾有人罹患糖尿病,那家人也容易引發糖尿病,但即便父母都是患者,只要時時自我提醒不要飲食過量,並培養健康生活習慣,保持理想體重,透過人為預防仍可以克服先天體質。除此之外,包括飲食過量、肥胖、運動不足等也都是造成糖尿病的元兇之一,簡誌銘醫師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已經有研究報告指出,精神緊張以致壓力過大,會使血糖值升高,而過勞、不規律的生活也是壓力的累積來源。但到底精神緊張是如何引發糖尿病,或成為準糖尿病患者呢?首先要注意的是,長期承受極度精神緊張,會使自主神經系統或內分泌系統失調,自主神經的作用在於調節體內器官功能,從呼吸、脈搏、血壓、體溫到流汗、排尿等,一旦精神緊張就會擾亂運作步調,同樣內分泌也會受到影響,無法照常運作。當因精神緊張造成身體機能失靈,在體內血糖值上升時,原本身體會下達指令,增加胰島素分泌以處理多餘的血糖,或是讓血糖上升的物質減量分泌,但在身體機能失靈狀態下,神經系統或內分泌便無法有效發揮作用,血糖控制開始處於不穩定,血糖就會持續攀升。

運動、生活與壓力管理 控血糖又減重

運動、生活與壓力管理 控血糖又減重#血糖

為能有效提供糖尿病患者正確對抗糖尿病作戰方式,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成立「唭哩岸甜蜜俱樂部」糖尿病友支持團體,藉由一系列完整有組織的課程介入,主動出擊使不穩定的血糖值能得到穩定控制。(圖片來源:國健局)參加糖尿病友團體前體重過重及肥胖者有56人,經過3~6個月的課程,48人體重減輕,減輕2公斤以上者有37人,其中3人減重達6公斤,並獲得個人組減重競賽獎;另有一位獲得模範糖友獎的成員,原來糖化血色素值為8.4%,活動結束後測糖化血色素值為6.9%(正常值≦7%)成效顯著。北投區糖尿病友支持團體,又名「唭哩岸甜蜜俱樂部」,已成立9年,目前該俱樂部設有會長、總幹事及小組長,小組成員為社區中糖尿病病人或高危險群。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提供營養與飲食控制、規律運動與體重控制、壓力與健康生活管理等系列課程,協助改善飲食及運動習慣,進而控制血糖;組長與組員平日就近關心、互相激勵、鼓勵邀約參加健康促進活動,利用團體的力量互相督促運動、血糖、體重及腰圍自我監測,提升成員自我控制能力。針對仍有困難落實健康行為之糖尿病病人及高危險群,由公衛護士轉介至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癒心鄉心理諮商中心,給予6次個別諮商會談,建立健康管理目標,助其克服難題。   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朱玉如表示,在每一次的團體介入活動之後,成員都會彼此分享學習心得,透過不同生活經驗的分享、知識的補給及身心靈的體驗活動,確實有效提升自我照護能力與控制疾病的信心程度,進而減少發生影響自身健康的行為。唭哩岸甜蜜俱樂部的成員,透過每週至少運動5次、每次30分鐘以上的規律運動,以及吃麵包不塗奶油、少吃焗烤、湯去掉油、沙拉醬用沾的、少吃豬、牛肉及澱粉、食用火鍋少用醬料等飲食習慣的改變,將疾病控制的自我管理照護系統簡單又輕鬆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健康小常識:糖化血色素(HbA1c)測定血中糖化血色素的百分比,可反映出2~3個月平均血糖值及血糖控制狀況,因此定期檢查糖化血色素是每個糖尿病病人的權利也是義務。●糖化血色素正常值:4~6%●糖尿病病人宜控制在7%以下●>8%為警戒值:應立即調整飲食運動、生活習慣或藥物劑量

身體質量指數超標 你的心受得了嗎?

身體質量指數超標 你的心受得了嗎?#血糖

針對國民健康局於2002年完成的「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盛行率調查」6,600名15歲以上個案,於5年後(2007年)追蹤發現,體重過重及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24)但無心臟病之民眾,每1千人會有68.4人發生心臟病!但如果這群體重過重及肥胖的民眾能夠減輕體重,將BMI下降至正常範圍,就可以減少23.3%的人發生心臟病。上述追蹤調查顯示,體重過重及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24)造成心臟病發生的可歸因危險達3成,亦即表示15歲以上體重過重及肥胖的國人發生心臟病的原因有3成是因過重及肥胖所造成的。肥胖是一個世界性的議題,依據國民健康局98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20歲以上成人過重及肥胖比率為42.7%(男性:51.8%,女性:33.5%);其中20~64歲過重及肥胖者中,只有將近3成(27.9%)執行減重,近半數 (44.5%)沒有做任何體重控制,尤以男性較為明顯,而沒有做任何體重控制的百分比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另對於已經患有心臟病之民眾,是否會因此而進行體重控制呢?根據前項調查結果顯示,20~64歲有過重及肥胖情形之心臟病民眾,採取控制體重者僅有6成多,仍有進步的空間。健康飲食及規律運動已被證實是控制體重的有效方式,98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有四分之三民眾以飲食自我控制為主要方法,半數以上民眾透過多運動來控制體重。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