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

隱形眼鏡也能測血糖!估五年後上市

隱形眼鏡也能測血糖!估五年後上市#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罹患糖尿病的民眾,每天最麻煩的事情,就是要每天挨針量血糖,但在未來,糖尿病友可能只要夠過「隱形眼鏡」,就可以知道每時每刻的血糖值!美國科技巨擘「谷歌」,近期正在實驗一款能夠透過眼淚測量血糖值的隱形眼鏡,預計五年後能夠量產,可望造福全球三億八千兩百萬名的糖尿病友。目前已進入臨床實驗階段你沒有聽錯,隱形眼鏡也可成為量血糖的工具。谷歌這款名為「測血糖隱形眼鏡」的秘密武器,將可望搶攻糖尿病血糖測試機高達一百六十億美元的龐大商機,研發負責人奧提斯指出,測量血糖的偵測器與無線晶片,能夾在隱形眼鏡之間,再利用比頭髮還細的天線,每秒把血糖值傳送出去。目前此項技術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並同時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洽談合法,估計能量產的時間還要五年。也許民眾在等五到十年後,就可以捨棄掉針扎式的血糖測試機了。 

胖弟狂喝狂吃 僅十八歲心肌梗塞險死!

胖弟狂喝狂吃 僅十八歲心肌梗塞險死!#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阿明阿!你要多吃,才會長大阿,不要怕胖拉!」相信老一輩的長輩,都會認為,孩子多吃才是福,會吃才能一眠大一寸,但在這樣的錯誤觀念之下,台中就有一名十八歲青年,因為平常油炸、含糖飲料,來者不拒,使他170公分的身高,體重就破百,某日,因糖尿病症狀,導致體重突然驟降,出現嘔吐、噁心,到醫院進行檢查,竟驚見青年還併發心肌梗塞現象,若再久拖,恐真的喪命!少年血糖破表 嚇壞父母台中慈濟醫院表示,青年不喜運動,三餐在外,最愛吃油炸物、肥肉及含糖飲料,從小身材就胖嘟嘟,身高170公分、體重103公斤,就診前2個月體重急速下降6公斤,伴隨多尿、口渴,家人一開始誤以為自然減重,還替孩子高興,且認為口渴灌飲料是天氣熱,當然要多補充水分。某日,青年突然發生噁心、嘔吐症狀時,母親想到可用自己的血糖機替兒子驗驗看血糖,未料,血糖竟出了血糖機的極限,就醫之後,現高達580mg/dl,父母都大吃一驚。臺中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安排青年住院檢查治療,發現病患屬肥胖體型、BMI高達34,雖然還是青少年,但心電圖及心肌灌注掃描顯示,已出現心肌缺氧及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變現象。家族有糖尿病史、孩子過胖 十歲起都該定期量血糖而新陳代謝科醫師黃怡瓔推算,病患的糖尿病極可能早在10歲出頭就開始發病,可怕的是初期或輕微糖尿病幾乎沒有症狀,倘若沒控制飲食,更不知道要運動與控制體重,因為大眾不會警覺糖尿病可能年紀很輕就發病,加上兒童與青少年通常都不會做糖尿病相關檢查,等發生併發症才確認罹患糖尿病就為時已晚。黃怡瓔醫師提醒,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家族有糖尿病,體重過重的小胖弟、小胖妹,即使沒有糖尿病的任何症狀,都要從10歲起,每3年篩檢一次血糖,才不會讓糖尿病隱藏多年卻仍不自知。另外,除了家族史、體重過重之外,高血壓、高血脂病患也是高危險群。為進一步確認有無前期糖尿病,建議除空腹血糖外,應做葡萄糖耐受檢查及驗糖化血色素。父母務必牢記,要協助孩童早期發現糖尿病、早期預防與治療,才不會讓下一代,還沒20歲就因為糖尿病慢性併發症而進入黑暗的人生。

避免飯後血糖迅速竄高!17種血糖易飆高常見食物報你知

避免飯後血糖迅速竄高!17種血糖易飆高常見食物報你知#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糖尿病患,為了保持健康,每天最重要的功課之一就是控糖,但由於許多糖尿病友的衛教知識的不足,時常造成血糖高高低低不穩定的情況,尤其是在吃飯時吃下不該吃的東西,造成飯後血糖瞬間竄高,恐怕會導致日後心血管疾病的產生。因此,防止飯後血糖竄高的主要秘訣,就是選擇「低GI食物飲食法」。低GI食物飲食法 血糖顧好好新北市聯合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林桓生解釋,營養學上有所謂的「昇糖指數(GI)」,把葡糖糖當作基準100,而低GI食物也就是「緩釋型醣類」,高GI食物就是「速釋型醣類」,GI質越高,就表示食物吃下肚後,越容易造成血糖的迅速飆高,因此糖尿病患應避免攝取過多的高GI食物。而低GI食物飲食法,則是挑選GI質在六十以下的食物,當然,食物的熱量也要同時考量進去。林桓生醫師就列出了幾樣高GI的食物,希望糖尿病友能夠注意。糖尿病患者 盡量避免以下食物 五穀根莖類高GI食物,法國麵包(93)、吐司(91)、麻糬(85)、白米飯(84)、烏龍麵(80)、貝果(75)、牛角麵包(68)、麵線(68)、義大利麵(65)。另外,五穀根莖類的食物,蕎麥麵、黑麥麵包、糙米飯、燕麥、全麥麵,以及全麥的麵包或是義大利麵,都是屬於低GI食物,民眾可以利用這些食物代替高GI食物當主食,不僅可以防止血糖竄高,還富含豐富的纖維,可增加飽足感及腸胃蠕動。蛋豆魚肉類的部分,大多屬於低GI食物,民眾可用雞肉或是魚肉來取代牛肉或豬肉等紅肉。乳類則要盡量避免掉煉乳(82)、冰淇淋(65)等食物,這些GI質都很高。蔬菜類也大多都屬低GI食物,但值得注意的是,馬鈴薯(90)、胡蘿蔔(80)、山藥(75)、玉米(70),GI質都超過六十, 應適量食用。最後的水果類,西瓜(80)、鳳梨(65),除了這兩種要注意之外,其餘的水果則是不用太過擔心!

誤信網購保健食品 老翁血糖不降反升

誤信網購保健食品 老翁血糖不降反升#血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5歲的老王患有糖尿病,醫師囑咐少吃甜食,然而熱愛甜食的他,總是無法抵擋誘惑,因此血糖總是忽高忽低。兩個星期前,老王偶然發現網路銷售一款號稱可快速降低血糖的保健食品,斗大標題寫著:「您還在為糖尿病煩惱嗎?只要每天服用ooo,一個月後保證讓您擺脫糖尿病……」。老王看了很心動,當天立刻訂購隨即開始食用,同時還停用醫師開立的降血糖藥。兩星期後,老王的血糖不降反升,全身還遍布紅腫、癢疹。就醫發現老王所食用保健食品,非但沒有降血糖效果,且已經過期兩年。老王氣急敗壞想向商家求償,沒想到卻查無此公司,網站也已經下架,有了這次經驗老王再也不敢上網亂買保健食品。保健食品只可保健不可治病 很多民眾缺乏食用保健食品正確觀念,常常誤認保健食品具有治療疾病效果,甚至可以取代藥物。其實不論是衛生福利部核可的「健康食品」或一般保健食品,皆無法取代藥品治療疾病效果。網路購物具有簡單方便,又可以同時多家比價等優點,因此很多人選擇網購保健食品。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有許多銷售話術,例如「使用者見證」、「什麼都能治」、「純天然絕對安全」都可能是陷阱所在,不肖廠商常會以不實資訊和誇大療效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和信任。網購保健食品 注意四要點此外,如果要透過網路購買保健食品則必須注意「四要點」,分別是「查、看、留、報」。購買保健食品之前可以到食藥署網站「查」詢該產品有沒有違規紀錄;食用之前要「看」清楚產品食用方法與效期等資訊;最好要保「留」訂購紀錄與產品介紹網頁,萬一出問題可作為求償依據;若食用後出現不適症狀,也要通「報」食品不良反應。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有病需就醫,不能以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取代該服用的藥物或醫療,且應多注意健康食品外包裝所載明的警語與限制,並和專業醫護人員討論後再食用。食用健康食品或一般保健食品後出現任何不適症狀,除立即停用並就醫外,也要向全國健康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通報。 

「你7了沒!」 Janet化身血糖特務

「你7了沒!」 Janet化身血糖特務#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衛生福利部民國101年的統計,糖尿病為我國十大死因的第五位,將近每56分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且國外多項臨床實證研究顯示,積極的控制血糖、糖化血色素(HbA1C)、血壓可降低或延緩併發症發生,若能提升糖尿病患的自我照護能力,對於控制與改善亦有相當大的幫助。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游能俊表示,台灣60歲以上人口有1/5罹糖尿病,目前將近有150萬人正在治療糖尿病,其中有一半病患是中老年人,最擔心低血糖昏倒或血糖失控住院,甚至還會導致失明、洗腎、截肢、冠狀動脈硬化、冠心病等併發症。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連續五年舉辦「你7了沒!」活動 (www.areyou7.tw),就是為了讓更多民眾能夠了解更多糖尿病相關資訊,透過活動徵選各種形式作品,如影片、多媒體動畫及照片等,來分享心路歷程,或是正確的控糖觀念,宣導糖尿病患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為目標,且活動最高獎金有十萬元。今年特別提出「血糖特務7」主題,滿陽光健康形象的金鐘主持人Janet,連續四年響應公益,也特別化身血糖特務7,為本次活動拍攝宣導影片;而特務7的概念,就是希望糖尿病患周遭的親朋好友,一同協助糖友們克服糖尿病所遇到的問題,也能從中獲得正確認知,及早預防及控制糖尿病。 

嬰兒一出生就過重 恐是罕見疾病!

嬰兒一出生就過重 恐是罕見疾病!#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新竹一位女嬰,一出生體重就高達四千多公克,出生五個月後,體重就達十公斤,雖女嬰五個月大如同一般嬰兒一樣,開始學會翻身且奶量也正常,但因為體重太重,媽媽開始餵食低糖配方奶餵食,沒想到改換牛奶之後,女嬰開始出現抽搐、眼睛上吊的現象,嚇得父母趕快送至醫院就醫,而醫生研判女嬰罹患了幼兒型胰島素過度分泌低血糖症。父母加強餵奶後 症狀才改善新竹馬偕醫院小兒科醫師林昭旭表示,女嬰到院後經過各項檢查,發現腦波及腦部超音波正常,但血糖偏低,於喝完奶驗血糖只有48mg/dl,住院期間空腹血糖常介於20-40mg/dl,合併其胰島素值以及昇糖素測驗等相關報告,確認診斷是持續性幼兒型胰島素過度分泌低血糖症。確診過後,在父母強加餵食牛奶之後,血糖恢復女嬰抽搐現象都不再發生。此病危罕見疾病 反覆發作恐損腦部林昭旭解釋,持續性幼兒型胰島素過度分泌低血糖症已被國民健康局列為罕見疾病,發生機率約為5萬分之一。罹患此病的新生兒,由於在胎兒時期就有胰島素過度分泌,導致出生體重較重。若是持續性且反覆的低血糖發作,會使得腦部血流缺氧和缺血,將造成永久性的腦部損傷以及智能發展遲緩。 他進一步說明,治療方面由於此病所引起的低血糖大多在1 歲之後就逐漸改善。為避免反覆的低血糖發作損傷腦部,日常生活需預防低血糖的發生,建議以少量多餐的方式,並選擇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飲食方式,以維持正常血糖值。並且小心留意低血糖的症狀,隨身攜帶葡萄糖水、果汁等糖份高的食物,一有狀況就隨時補充。對此,林昭旭提醒家長,照顧新生兒或嬰幼兒時,要留意是否有低血糖症狀,若出生體重過重且有持續低血糖的情形,要小心是否罹患此病,及早就醫治療,以免對腦部造成永久傷害。

糖尿病患不能吃甜的?營養師:適量水果可以

糖尿病患不能吃甜的?營養師:適量水果可以#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患因血糖代謝問題,不可吃含糖過高食品,以免血糖飆高造成危險!因此不少病患視甜味水果為禁忌食品,但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組長殷秀妙表示,糖尿病患其實一天可食用兩份水果,約為女生兩個拳頭份量。殷秀妙指出,均衡飲食是健康關鍵,口感越甜的水果,份量就要減少,但並非完全禁止,此外糖尿病患除了均衡飲食外,定時定量是非常重要的觀念,不可以因忙碌而延誤用餐時間,也不可隨血糖高低隨意調整份量,尤其有服用藥物或施打胰島素之病患,在食量減少、不按時吃飯的情況下很容易發生低血糖危險。糖尿病併發症多 飲食、控制血糖需注意「能吃能喝不是病」是一種錯誤觀念,糖尿病患者在生活與飲食方面更應該比一般人謹慎小心,儘管糖尿病患者三、五年間很少立即致殘或危及生命,但糖尿病可引發高達80多種併發症,包括心、腦、肝、肺、腎、眼、肢體、皮膚、神經等急性或慢性併發症,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飲食以及控制血糖、血壓方面,必定要做好萬全準備。殷秀妙說,醣類食物,是影響飯後血糖的最主要因素,單醣類食物如精緻米飯、砂糖、蜂蜜所製作的甜點、飲品,這些食物消化吸收較快,血糖升高也快,因此建議攝取全穀類、全麥類食品,這類食物消化吸收較慢、飯後血糖上升也慢、也不易產生飢餓感。

定期追蹤照護 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發生

定期追蹤照護 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發生#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喬慧/採訪報導)糖尿病是成人中非常盛行的慢性疾病之一,依健保局資料顯示,2012年因糖尿病而就醫的民眾高達96萬人,糖尿病患者如果未及早就醫,或自我照護衛教知識不足,導致血糖控制不好,就會引發各項併發症。健保局為讓糖尿病患得到良好的照護,提供了以病人為中心的糖尿病照護方案,定期追蹤可讓病患的疾病控制持續進步,有位糖尿病患就是參加了這個方案,病情維持控制良好,且沒有任何併發症發生。國外多項臨床實證研究顯示,積極的血糖、血壓控制可降低或延緩併發症發生,提升病患的自我照護能力,對糖尿病症的控制與改善也有相當大的助益。健保局為讓糖尿病患得到良好的照護,在支付制度中設計以病人為中心的糖尿病照護方案,2012年受益病患已達32.5萬人。這個方案規定醫療院所要提供完整血糖、血壓、膽固醇、腎功能、眼睛定期檢查的追蹤監測及衛教知識,並另外提供管理照護費,來鼓勵院所追蹤照護病患病情,對患者血糖、血脂控制良好的醫師,還會再額外給予品質獎勵。經健保局統計,有定期追蹤的病患,疾病控制持續進步,維持在良好狀態,且也減少後續併發症的發生。有位王伯伯在確診為糖尿病患後,醫師就將他轉介參加健保局辦理的糖尿病方案,要求王伯伯得定期回門診追蹤,並依據糖尿病方案的照護指引,提供包含診察、檢驗、衛教及追蹤等完整的服務,在醫護人員的固定追蹤照護及王伯伯的配合下,參加方案後的一年,王伯伯的醣化血色素已經小於7.0,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小於130mg/dl,維持控制良好,且沒有任何併發症發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