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甩開肥肉 2件事情要注意!

甩開肥肉 2件事情要注意!#健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以下2個關鍵能輕鬆達到運動的效果:第一,讓運動變成一件愉快的事。對大多數的人來說,運動最好能夠有同伴相隨,例如,兩人同行散步就比一人獨行來得有趣。若計畫上健身房,那參加一些課程會比單獨運動讓你更有動力,像有氧運動或瑜伽等課程都不錯。如果有同伴一起參加課程,那你就更有動力每天準時去健身房報到。保持運動新鮮感、找同伴相隨你可以把健身視作一個特別的活動,並事先規劃運動完要享用什麼健康的餐點。如果運動計畫是跳舞或打網球,你可能壓根不覺得你是要去運動,因為跳舞或打網球太好玩了,實在和運動扯不上什麼關係。記得保持運動的新鮮趣味感,否則你就不會想1週運動2次,更別提3次了。大部分人對快樂的定義就是要有朋友,所以你需要有同伴相隨才會覺得運動好玩。第二,規律運動比偶爾為之來得有效。套用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靜者恆靜,動者恆動」。假設你是那個靜止物,也就是說,若你緊緊的黏在沙發上,那可能會一直窩在裡面不想起來。相反的,如果和朋友每2天就在晚餐後出去散步1次,這樣的習慣很容易保持。增進健康 將運動變成生活的一部分我強調規律運動還有一項重要的原因:單節運動的效果不大。如果常去健身房,那你會發現的確是如此。請跳上離你最近的跑步機,跑個1.6公里,然後喘口氣,按下控制鍵,看看你燃燒了多少卡路里。很意外吧?沒錯,你大概只消耗了100卡的熱量,那還不到一份麥當勞薯條或一罐汽水熱量的一半。偶爾才做一次運動就像偶爾吃一頓健康餐一樣,對健康沒什麼太大的幫助。想要增進健康,一定要將運動變成生活的一部分。要規律運動的另一個原因是:運動的效果不能持續很久,這有好有壞。好處暫且不提,壞處在於:若有天你受傷必須長時間臥床,血糖或體重就會逐漸回到運動前的水準。要能固定每天或每2天就快走或騎單車1次,才能持續得到運動的好處。結論是:讓運動變有趣並持之以恆,才能達到運動效果。(本文摘自/糖尿病有救了:完全逆轉!這樣做效果驚人/柿子文化出版)

運動健身3原則 以防心臟危機

運動健身3原則 以防心臟危機#健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許多人在享受高熱量大餐後,會用激烈運動來消除自己的飲食罪惡感,殊不知過度的劇烈運動也存有風險,北市一名年近50歲朱先生,到健身中心自行使用跑步機快跑10公里,及重量訓練等極高強度運動後,感覺呼吸急促、胸悶及全身無力,當時未緊急就醫僅於家人陪同下返家休息,夜間情況加劇還來不及到醫院就在家中過世。全球總死亡人數3成 逾癌症死亡人數世界心臟聯盟(World Heart Federation)指出,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佔全球總死亡人數3成,已超過因癌症、愛滋病及瘧疾的死亡人數,如不採取控制措施,估計到2030年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將攀升至每年2,300萬人。平日久坐 劇烈運動易有心肌梗塞風險美國心臟學院期刊(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104年發表之文章指出,對於平日久坐且無規律運動習慣的中老年族群,劇烈運動有誘發心肌梗塞及心臟猝死的風險,反之,若能建立每周至少3次中等強度規律的運動習慣,則能大大降低心血管及全死因的死亡率,國民健康署提供民眾運動健身3原則:1)建立規律的運動習慣/運動頻率優於運動強度,尤其是長時間久坐或過重的人,可從短時間的身體活動開始,包括走路、做健康操、有氧運動、慢跑、騎自行車等並漸漸增加活動時間、頻率及強度。2)維持每週五次(或至少3次)、每次30分鐘的身體活動/運動前後需有5~10分鐘的暖身及緩和伸展運動,由低強度的活動開始(心跳次數達最大心律的40~50%),每階段維持6~8周或視個人身體狀況延長,再漸次增加至中等強度(心跳次數達最大心律的50~70%)及高強度運動(心跳次數達最大心律的70~85%)。3)建立適合自己的運動模式/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與疾病史都不一樣,應視個人狀況安排活動,切勿執行過度劇烈運動而造成身體傷害,有心臟血管疾病之民眾在執行運動計畫前,需要和醫師討論是否適合,並避免閉氣用力的運動如:舉重、提重物。 

把握假日狂運動 女子健身後頭暈想吐

把握假日狂運動 女子健身後頭暈想吐#健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年運動風氣盛行,民眾重視養生,也在意自己的體態,開始慢跑、瑜珈、上健身房,一名28歲的女性,平時忙於上班,因此把握假日的時間上健身房,並卯起來運動,結果出現頭暈目眩、想吐、冒冷汗等症狀,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提醒民眾,如果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突然激烈的運動反而會造成身體上的負擔,建議運動應循序漸進,慢慢的增加運動強度,運動前也應做好充足的熱身,以達到真正運動的效果。健身後頭暈想吐?醫:內分泌系統反應南投醫院急診室洪世昌主任表示,女子在劇烈運動後的不適,主要是因為突然間的激烈運動,內分泌系統反應,可能造成體內電解質、水分、糖份等急速變化、再加上心跳急速上升、或者血管擴張所致。如果空腹過久或者吃太少就直接運動也很容易會出現臉色蒼白、冒冷汗、頭暈、心悸、呼吸急促、顫抖等狀況。尤其是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病患更應注意。運動採逐步增加強度、頻率因此洪世昌提醒,如果運動中感覺不適,應馬上停止運動、稍作休息、補充水分與食物;如有計畫運動健身,也可以徵詢醫師意見,開立運動處方,逐步增加運動強度、頻率,與運動時間長度等,以避免健身不成,反而傷了身體。洪弘昌院長建議上班族工作忙碌,但仍可以進行一些簡單、可行的運動,像是以走樓梯取代搭電梯、走路回家,甚至做一些伸展運動,除了可以維持健康還能夠抒發壓力。

客製化健身夯!8成民眾愛找私人教練

客製化健身夯!8成民眾愛找私人教練#健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只要有關健身運動話題,就會在搜尋排行榜中搶下席次,從重量訓練到最近超夯的空中瑜珈,都是不少人茶餘飯後的聊天內容;不過,「懶惰」一直是國人弊病,儘管吵著要鍛鍊身體、雕塑體態者滿街跑,但實際做到且達成目標的人仍不多。因此,到底該怎麼動才能達到瘦身、減脂或增加肌肉量的目標,即為多數人心中疑問。對此健身房教練說,最近幾年有不少民眾為確保自己運動方式正確並有良好效果,都會選擇安排一對一個人教練,藉由飲食、熱量控制及鍛鍊,循序漸進達成目標。先衡量身體負荷 鍛鍊效果更好由於教練安排課程中,都會評估民眾身體狀態與健身目標後,採取客製化設計以確保學生在安全、不超過身體負荷狀態下,有效率的進行運動;根據統計,國內將近有8成在健身的人,都會選擇教練課程;不論體態雕塑、肌肉加強、減重瘦身或運動復健等都有不少愛好者。其實,想變成肌肉人、身線美女,除了適當運動及鍛鍊外,自我要求與毅力才是成功關鍵;運動過程中也要評估身體狀況,做好事前暖身、結束拉筋舒緩等。一旦感覺不適、難以負荷就要立即停止,待隔天或休息過後再進行,避免造成脊椎及身體其他部位的傷害。

吃蛋白質長肌肉!專家:至少攝取30公克才有效

吃蛋白質長肌肉!專家:至少攝取30公克才有效#健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編譯)想要擁有肌肉,可不是光靠大量跑步、重訓就可達成;一般人都知道,想擁有完美體態,不只需要「跟著老師動吃動」,還要加上蛋白質來幫忙;不過美國研究顯示,除了利用蛋白質輔助,也要攝取到真正能增長肌肉的「亮胺酸」,否則恐怕只是「白吃」一頓!攝取亮胺酸 邁向「小鮮肉」雖然瘦子的身材人人稱羨,但近年來追求完美體態的人士越來越多,沒有肌肉彷彿像考了99分一樣飲恨;因此不管男女,都會希望身上有那麼一點線條。不過美國研究指出,想擁有肌肉還必須攝取適當蛋白質中的亮胺酸,才有機會朝「小鮮肉」邁進。蛋白質+重訓 快速合成大肌肉由於在身體消化蛋白質的過程中,會將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而最重要的胺基酸就是「亮胺酸」。研究人員表示,由於消耗25公克的蛋白質,同時能排出3.5克的亮胺酸,若接著進行重量訓練,更能快速消化、和成較大的肌肉蛋白。而這是因為消費大量的亮胺酸,能產生更多的肌肉蛋白質來進行合成、重組及修復,使肌肉增長。此外,為了讓亮胺酸能將蛋白質轉成肌肉,身體必須要達到一定的蛋白質含量;而科學家將這「蛋白質門檻」估計為30公克,才能達到基本效果。 

驚!93歲肌肉型男 重訓當養生之道

驚!93歲肌肉型男 重訓當養生之道#健身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運動也能成為一種流行?除了年輕男女,爺爺奶奶也應該動起來。在台灣,幾年前開始燃燒的不老騎士精神,曾經激勵許多人,近日中國出現了一名滿身肌肉的爺爺,93歲的他從20年前開始接觸健身,每天至少訓練1個小時,以高強度的運動對抗衰老。如今,年過九旬的他做起單雙槓依然不在話下,不過他曾表示健身不是為了競爭,更不求追逐極限,只是希望可以強身健體,運動是他晚年生活中最重要的養生之道。不過,爺爺的事件仍屬特例,運動還是要量力而為。根據南投衛生局衛教文章中表示,老年人因身體機能逐漸退化,運動前應慎選自己身體所能負載的運動類型、運動量並依照個人喜好、環境因素、身體健康狀況等,對於剛開始運動的長者,可採「短暫運動、休息、再運動」的方式,不用太有壓力,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運動項目持之以恆。運動5大好處 降低負面情緒、提升自信心要活就要動,運動除了民眾所要求的維持身材,到底還能帶來什麼魅力跟附加價值呢?基隆市衛生局曾表示,除可透過運動,養成良好習慣外,也可以為自己尋求一個身心舒適的生活,在此也提出5點運動好處,讓大家可透過運動養成好習慣:1)增進身體肌肉力量/增加耐力,發展體能時,會感覺身心舒適。2)提升個人自我概念/有了自信心,便能抵擋生活的憂慮。3)減低神經緊張/放鬆心情,得到壓力的紓解。4)增進整體協調/引導個人活躍的生活方式。5)開拓人際關係/集體運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社交機會,讓志趣相投的朋友相聚一堂,透過運動班之類的活動,擴大自己的生活圈。

為了健身而跑步 他卻跑出足底筋膜炎

為了健身而跑步 他卻跑出足底筋膜炎#健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為了健身開始跑步,卻因足底筋膜反覆受傷及過度拉扯,導致足底筋膜炎上身!日前,一名35歲的上班族,為了想讓身體變得更健康,加入了夜跑行列,孰不知跑了一段時間後,足跟卻開始疼痛,特別是早晨下床第一步更是劇烈疼痛到難以行走,經過就醫確診為足底筋膜炎,但不管是接受口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局部類固醇針劑注射、物理治療等,都只能獲得短暫的緩解,結果在醫師的建議下,他使用體外震波治療,經三次療程後症狀明顯改善,也逐漸恢復跑步了。利用高能量聲波 修復受傷組織新竹馬偕醫院復健科陳建鵬醫師表示,體外震波治療是利用高能量的聲波,幫助改善組織的微循環,加速新陳代謝,促進生長因子,移除代謝廢物和毒素,利於組織修復的環境下修復受傷組織。一般來說,體外震波治療儀器可分為聚焦式或擴散式,聚焦式震波可藉著高能量的聚集,對局部較深層組織、頑固型疼痛或慢性疼痛進行治療;擴散式震波則是透過能量的擴散,對受傷組織與附近產生向外擴散的壓力波。但據臨床經驗卻發現,複合式震波的療效優於單一震波治療,對此,新竹馬偕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江佳慧表示,複合式震波治療儀對於肩關節鈣化或非鈣化性肌腱炎、高爾夫球肘、網球肘、股骨肌腱炎、髕骨肌腱炎、阿基氏腱疼痛、足底筋膜炎等軟組織疾病均有不錯的效果,民眾可依自己需求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想養六塊肌?研究:情侶一同健身 成功率激增七成

想養六塊肌?研究:情侶一同健身 成功率激增七成#健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我要努力運動!」不少人為了能好好養成運動習慣,第一步驟則是搜刮各種運動用品,甚至是購買健身房課程,彷彿信教,期許能向天立下誓言,從今以後要脫胎換骨,養出六塊肌、馬甲線,然而,這一把把烈火,往往過沒多久就被完全撲滅,過去所購花的大把鈔票,也一同付諸流水,但事實上,下定決心之前,不妨可以把自己的另一半找來一起運動,成功率可望加倍!花大錢找健身教練 不如找另一半一起運動一份來自以色列台拉維夫大學,針對一萬五千餘人,追蹤長達二十年的報告指出,情侶或夫妻之間,只要其中一人能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另一半也會受其「感化」,跟著離開沙發,努力的動起來。研究發現,夫妻之間,只要妻子平日養成運動習慣,先生達到每周建議運動量的機率比常人高出了七成以上。反之,若先生養成運動習慣,妻子達到每周建議運動量的機率,也提升了四成左右。研究人員建議,培養運動習慣,與其找健身教練,不如找另一半來運動,成功率反而較高。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