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指壓、按摩是不少人忙碌之後消除疲憊的好方法,但醫師提醒,如果按摩後發現脊椎異常痠麻,要留意可能是傷到脊椎了!一名年僅21歲的搬家工人林男,某次在按摩師按壓下背時,突感右腳痠麻,過幾天竟軟腳,連油門也踩不了,就醫才發現椎間盤突出已嚴重壓迫神經,所幸經神經外科醫師開刀治療後改善,恢復健康。
推拿、指壓、按摩是不少人忙碌之後消除疲憊的好方法,但醫師提醒,如果按摩後發現脊椎異常痠麻,要留意可能是傷到脊椎了!一名年僅21歲的搬家工人林男,某次在按摩師按壓下背時,突感右腳痠麻,過幾天竟軟腳,連油門也踩不了,就醫才發現椎間盤突出已嚴重壓迫神經,所幸經神經外科醫師開刀治療後改善,恢復健康。
90歲邢奶奶患心臟病、三高、慢性貧血、耳朵重聽,去年跌倒造成右下肢疼痛酸麻,逐漸難以行走,前往2家醫學中心看診,醫師都考量她年事已高,請她復健,不要手術,但幾個月下來復健無效,只能坐輪椅,她和兒子商量後仍決心開刀,最後由衛福部彰化醫院脊椎神經外科主任賴肇康聯合多科醫師會診後,進行微創脊椎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25歲簡先生5年前因為一場車禍,造成胸椎第5、6節脊髓損傷,胸部以下癱瘓,沒有知覺,也不會痛,上廁所得靠自己導尿來排泄。甚至,因當時撞擊而造成的腦部創傷,造成他感受不到飢餓,也產生短暫失去味覺和嗅覺等後遺症。經過復健2年,目前簡先生部分生活已可自理,近期再度接受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回輸手術,期望能順利重新長出神經,努力爭取復原的一線契機。撞擊致脊椎神經損傷 一生復健也恐無效花蓮慈濟醫院神經醫學科學中心主任邱琮朗表示,此病患符合脊髓損傷診斷後6個月或以上,且神經學檢查顯示至少持續1個月無進展的穩定結果、神經損傷水平爲第7頸椎至第2腰椎之間、ASIA神經學分級爲A級(下肢全癱及肛門無感覺)等標準,可施行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回輸手術。「脊髓損傷如果進展到慢性期(6個月之後),其實傳統治療方式就只剩復健。」邱琮朗表示,受傷超過半年的脊髓損傷患者,從復健得到的進展是非常少的。而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回輸手術,是透過骨髓中含有間質幹細胞有免疫調節與細胞分化的能力,同時誘導神經細胞再生,有機會使斷裂的神經傳導恢復。自體骨髓幹細胞回輸 促運動神經傳導恢復邱琮朗進一步解說,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方式,是由醫師從病患體內抽取骨髓後,至細胞製備場進行分離萃取及培養,4週後,再由他回輸到脊髓損傷的病灶處即完成。為了讓治療更精準有效,回輸間質幹細胞前,需先將病患受傷部位的纖維化及疤痕化組織清除,再打開硬脊膜,接著針對受損部位上、中、下共6個點分別回輸間質幹細胞。除了能幫助修復周邊神經組織外,也能吸引生長因子促進神經再生,藉此將脊髓損傷部位的神經串聯起來,讓細胞有機會修復後,再把這些脊髓的訊息往下傳導.可望能恢復運動神經。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回輸手術在治療應用的方向上,著重於運動功能的恢復,以重建病患的部分感覺神經及運動功能、膀胱甚至是排便功能為主;再搭配復健、脊髓刺激術或肌肉鬆弛劑等多種治療方式,藉以提升幹細胞功能。邱琮朗也分享,國外已執行相關細胞術式之治療文獻指出,病患下半身能成功恢復到有知覺,或是膀胱功能復原到能感受到想上廁所等的感覺,這些都對病患在日常生活上帶來非常大的改善,為他們帶來復原希望。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脊椎手術的精準定位是手術中最大的成敗關鍵,但也因此項技術的困難,常使得病患害怕猶豫,進而錯失了黃金治療時期。臨床上,脊椎手術被視為最精細的手術之一,醫師需在錯綜複雜的神經血管中間舞刀弄劍,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許多後遺症。然而隨著「雷納生機械手臂」的問世,藉由3D電腦導航定位,使骨釘置入變得更加精確,過去無解的難題得以突破,為脊椎手術開啟嶄新的篇章,包含脊椎畸形矯正、退化性脊椎手術、脊椎爆裂型粉碎骨折、脊椎滑脫手術、脊椎腫瘤手術、脊椎感染手術等。雷納生機械手臂搭配3D電腦導航定位 減少誤植與降低輻射暴露臺中榮民總醫院骨科部李政鴻主任表示,傳統的脊椎手術是由醫生徒手將骨釘打入,憑據的是個人臨床經驗及術中反覆的X光照相,但即便如此,骨釘誤植之情形仍無法完全避免。尤其遇到大角度的脊椎側彎及嚴重的脊椎變形等困難案例,傷害到神經血管的風險可能更高。此外,傳統手術需藉由術中X光照相來定位,使得輻射暴露機會增加,對病人及醫療人員都是種傷害。然而,託先進醫療之福,雷納生機械手臂藉由3D電腦導航定位,不僅使骨釘誤植機率降到1%以下,也使輻射暴露降低至傳統手術之50%以下,讓病患的併發症及住院時間都大幅減少,針對那些困難疾病的患者更是一大福音。13歲就讀國中的少年,自9歲起被診斷為「原發性脊椎側彎」,經過幾年的保守治療及背架矯正,其側彎角度依然持續惡化至48度,背痛等不適症狀愈發嚴重,甚至開始出現呼吸不順等問題,除了生理上的病痛,身形外觀的扭曲不對稱也讓少年在學校逐漸失去了原有的自信。經接受脊椎矯正手術,術後將原本的側彎矯正至17度,一夕之間長高了,原先背痛等不適症也獲得改善,少年再次重拾笑容與自信回到校園生活。雷納生機械手臂其詳盡的術前3D規劃及術中精準的定位,大幅降低了傷害神經血管等併發症,也減少了輻射暴露機會,為脊椎手術開創新紀元。脊椎神經血管分布全身、錯綜複雜,相關手術一定有其風險,全球脊椎手術技術朝向以更精準、安全、傷口小恢復快的方向發展。因為脊椎手術比較複雜,所以必須由專業的醫療中心提供評估以及醫療服務,手術成功率及風險則因病患嚴重程度及手術醫師的經驗而異,故是否適合接受雷納生機械手臂手術,仍須由骨科專科醫師與病患充份溝通後決定。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0歲的陳先生因發燒、腰痛至醫院急診就醫,醫師檢查發現其背部有傷口,並有流膿的狀況,詢問病史後發現病人之前在其他醫院剛開完脊椎手術,且血糖控制不良,導致免疫下降,確診為化膿性脊椎炎合併硬腦膜膿瘍。腰痛、全身不適 化膿性脊椎炎初期病徵大千綜合醫院骨科醫師容志雄表示,化膿性脊椎炎是屬於罕見疾病,當免疫力下降時很容易發生。通常一開始有腰痛、全身不適情形,接著出現發燒、下肢無力、小便困難等症狀,嚴重時會導致癱瘓。由於症狀與其他疾病類似,診斷較困難。曾遇過一名40歲的病人,誤以為腰痛是因職業傷害影響,找民俗療法治療,沒想到狀況反而加重,到醫院接受檢查才發現是罹患化膿性脊椎炎。現行手術清創、固定脊椎 皆可由身體背面進行過去治療化膿性脊椎炎的手術,需先進行身體正面手術清創,再以身體背面手術固定脊椎,進行前位手術時因會經過大動脈、輸尿管等處,風險高且失血量大,因此手術後病人需進到加護病房密切觀察。容志雄醫師表示,現行技術進步,清創與固定脊椎都可以身體背面手術進行,大大降低風險,且恢復狀況也較過去良好許多。由於化膿性脊椎炎的症狀判斷不易,建議民眾若有出現症狀時務必盡快就醫,才能及早治療降低嚴重性。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提及脊椎要開刀,8成以上的病人都會驚恐害怕,部份病人不再回診,寧可花錢到處尋求偏方。即使願意接受手術治療,大多心中還是會焦慮緊張、忐忑不安。病人及家屬在等待的過程甚至術後心中總會有許多疑問,不曉得要接受的是怎樣的手術?微創脊椎手術 傷口破壞少、恢復時間較短佳里奇美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林思維表示,「微創脊椎手術」和傳統脊椎手術比較,術中出血及組織破壞顯著少很多,可以提早下床活動,住院時間也較短。然而即使手術順利,術後的照護如果不夠完善,仍影響脊椎治療成效。有些病人擔心手術副作用遲遲不願接受手術,導致神經長期壓迫,造成行動不便,手術後復原較慢,必須加強下床及活動上的復健指導。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脊椎手術風險較高。脊椎術後照護 對病情影響甚鉅林思維醫師表示,基於脊椎手術後照護的衛教指導,對病情的復原影響甚鉅,佳里奇美醫院護理部和神經外科共同成立脊椎照護團隊,提升脊椎手術後的照護品質、增加病人和家屬對脊椎治療的安心程度。脊椎照護團隊為病人量身訂做「脊椎術後安心照護計畫」,手術照護及衛教內容分為術前、住院和出院後三個時期,每個時期皆有不同照護重點,由團隊醫師和護理師以一對一的方式親自提供指導,更延續至出院後的關懷追蹤服務。病人及家屬出院前可先了解術後照護的重點,出院後如遇突發狀況,能儘早發現處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2歲的高女士,因長期姿勢不良、搬運重物,出現腰酸背痛。後來麻痛加劇,從臀部延伸到大腿外側甚至腳背,無法久坐,走不到30公尺就必須休息。雙腳痠麻、刺痛感一來,就像是腳穿上厚襪子,幾乎沒有感覺,有次鞋子掉了也沒感覺,症狀長達10多年。近1年來,高女士不僅無法正常走路,甚至大小便失禁。擔心手術癱瘓求偏方 反而延誤病情高女士擔心脊椎手術後癱瘓,遲遲不願接受手術治療,到處尋求食療偏方、推拿整脊,沒想到疼痛惡化。就診檢查後發現腰椎第3、4節椎間盤突出、滑脫,合併嚴重椎管狹窄。高女士的神經壓迫情況很嚴重,細細的神經柱就像被掐住一樣,加上腎功能差,增加手術的困難度。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吳聖文表示,由於神經缺損症狀嚴重,只能開刀減壓神經並固定。進行「經皮微創骨釘腰椎減壓融合術」,復原時間短,隔天就能下床。脊椎微創手術的優點就是傷口小失血量少,不必破壞大量的肌肉和骨頭,就能做到神經完全減壓,儘量保有脊椎本身的骨性結構。下背、下肢痠麻 恐坐骨神經受壓迫吳聖文醫師表示,神經受壓迫,腳麻痛是警訊。很多老人家隨著年紀老化、工作搬重物磨損、運動傷害或車禍意外,導致脊椎關節退化形成骨刺,加上脊椎韌帶肥厚增生甚至鬆脫,以及椎間盤磨損突出破裂等,造成椎管狹窄滑脫合併神經壓迫,進而導致下肢出現疼痛麻的症狀。隨著醫療進步,脊椎手術從傳統大傷口進化為小傷口的微創手術,但因技術難度較高,需有經驗的醫師來執行。如果發現有下背部痠痛合併下肢麻痛,甚至有走不遠的情況,可能有「椎管狹窄」情形,造成坐骨神經壓迫,需要找專業醫師諮詢診斷並治療,千萬不可以亂服成藥,以免延誤病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80歲的陳先生患有坐骨神經痛,痛到坐立難安,甚至歪著腰走路。陳先生決定使用新式微創脊椎內視鏡的神經減壓術,來解決長久的痛。透過此治療方法,不破壞脊椎正常功能,單純夾除病灶,傷口小。不但迅速改善症狀,縮短復原時間,也避免不必要的植入物,避免脊椎退化。傳統手術時間長、全身麻醉 風險較高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骨科醫師魏敏雄表示,陳先生是腰椎右側第3、第4節椎間盤突出,神經孔狹窄,神經壓迫,嚴重坐骨神經痛,走路跛行。雖然腎功能不佳,加上年事已高,但因手術是局部麻醉,避免傳統手術需全身麻醉、手術時間長、傷口大、復原久的高風險。傳統脊椎手術傷口大、對組織破壞大,且將骨刺或椎間盤取出後,為維持脊椎穩定度,因此需打上骨釘及放入人工植入物,術後往往有感染風險較高、周圍軟組織纖維化、脊椎僵硬、活動度變差的問題。微創脊椎手術 神經減壓效果好新式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的神經減壓術是精準新治療方法,透過專為微創脊椎手術設計的內視鏡,藉由神經孔自然開口,以內視鏡單純夾除病灶。由於對神經減壓效果良好,術後馬上感覺不痛,且不會造成脊椎不穩定,不須植入骨釘及人工植入物,相對不會造成脊椎因開刀退化,可延長脊椎的使用年限。魏敏雄醫師表示,就像是要將樹幹裡的蟲子抓出來。傳統手術需要將樹幹劈開、掏空,但是新式微創內視鏡手術只要在樹幹上挖個小洞,就輕易除蟲。解痛的效果立竿見影,讓病患迅速重拾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