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吐

流感病毒年年變異 施打疫苗謹慎預防

流感病毒年年變異 施打疫苗謹慎預防#嘔吐

冬天是流行性感冒經常發生的季節。流行性感冒為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常引起發燒、頭痛、肌肉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以及咳嗽等症狀,但通常均在二至七天內會康復。臨床上所謂的感冒、喉炎、支氣管炎、病毒性肺炎以及無法區分之急性呼吸道疾患均有可能為感染流感病毒所引起。而在爆發流行時,約有百分之廿五受感染的學童會有噁心、嘔吐以及腹瀉等腸胃道症狀伴隨呼吸道症狀而來。流行性感冒之重要性在於其爆發流行快速、散播範圍廣泛以及併發症嚴重,尤其是細菌性及病毒性肺炎。爆發流行時,重症及死亡者多見於老年人,以及患有心、肺、腎臟及代謝性疾病,貧血或免疫功能不全者。 奇美醫院感染科 - 蘇柏安醫師表示,得了流感後,大約半天到三天會出現症狀,症狀發生突然,一開始會有高燒、寒顫、頭痛、肌肉酸痛、關節痛、倦怠、食慾不振、眼睛發紅等現象,接著有流鼻水、鼻塞、咳嗽、喉嚨痛與聲音沙啞等呼吸道症狀。發燒和全身酸痛通常會持續3~5天,但咳嗽及倦怠則可能會持續二週或更久。大部份的人在一、二週以內會痊癒;然而,有些人則會出現併發症,以肺炎為最常見。流感疫苗是一種不活化疫苗,僅含有抗原成份而沒有病毒殘餘的活性,係依世界衛生組織(WHO)每年建議更新的病毒株組成。流感疫苗之選用,具有全球一致性,係世界衛生組織 (WHO)依據每年於全球83個國家地區;超過110個監測點所偵側之流感病毒,每年2月中召集會議研商選定病毒株,公開宣佈推介,由製造廠商據以生產供應給各國使用,全世界完全相同,台灣亦涵蓋其中,多年以來,一向如此。蘇柏安醫師說,根據國外研究報告顯示:流感疫苗對健康的年輕人有70~90%的保護效果。對老年人則可減少50~60%罹患流感之嚴重性及其併發症,並可減少80%之死亡率。接種後最常見的副作用反應是接種部位局部疼痛、紅腫,另有極少數出現全身性反應,例如發燒、肌肉痛、倦怠感等。過敏及神經系統等反應則罕見發生。疫苗之保護力約可持續1年,且由於流感病毒的變異性極大,幾乎每年均會發生變異,原施打疫苗對不同抗原型之病毒並不具免疫力,致保護效果減低,即使病毒未發生變異,疫苗成分相同,其保護效果亦約只能維持1年,因此建議每年均須接種1次。 在下列情況不能接種流感疫苗:1.已知對蛋之蛋白質(Egg-protein)或疫苗其他成份過敏者,不予接種。2.年齡六個月以下者,不予接種。3.其他經醫師評估不適合接種者,不予接種。4.過去注射曾經發生不良反應者。5.發燒或急性疾病,宜予延後接種。6.懷孕者是否接種由醫師評估。 如何預防流感,蘇柏安醫師指出,首先應考慮接受流感疫苗的接種。尤其是高危險群(老年人慢性心肺疾病及糖尿病等)或居住於安養機構及長期處於易快速傳染流感地方的人。其次是「服用藥物預防」:在感染前可服用Amantadine或Rimantadine預防。唯其僅對A型流感有效。此外,流感患者的口鼻分泌物具感染力,應勤洗手,並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場所,減少病毒感染的機會;平時注重保健、均衡營養、適度運動,均可提升身體之抵抗力。

開水烹煮有技術 輕鬆去除火鍋料的防腐物質

開水烹煮有技術 輕鬆去除火鍋料的防腐物質#嘔吐

在寒冬季節享用熱騰騰的火鍋是ㄧ大享受,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維護消費者之食品衛生與安全,專案執行市售火鍋料及沾醬檢驗,本專案抽驗主要對象為本市大賣場、超市、火鍋店、餐廳、餐飲連鎖店、傳統市場…等,抽驗種類及檢驗項目分別為魚肉煉製品 (防腐劑、著色劑、硼砂、過氧化氫)、沾醬 (防腐劑、著色劑)、米血糕 (防腐劑)、蔬菜 (農藥殘留),共計抽驗 76 件,共有4件分別檢出過氧化氫、及包裝標示不符合規定。衛生局表示,本次抽驗不合格之 4 件火鍋料產品,除通知北市販售業者將違規產品下架不得販售外,並已移請所轄臺北縣、高雄市及彰化縣衛生局分別依據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 12 條及第17條之規定,處分製造業者新臺幣 3 萬元以上 15 萬元以下之罰鍰,檢驗不符規定產品並令其沒入銷毀。同時更呼籲本市進貨商應慎選合格來源廠商,以確保產品品質安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過氧化氫 (H2O2),俗稱雙氧水,可做為食品殺菌劑,具有漂白、防腐效果、使食品有Q感等用途,一般常使用於魚肉煉製品 (魚丸、魚板、甜不辣及花枝丸),依據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規定,食品中不得殘留。食用了可能會引起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另外過氧化氫具有強氧化力,可造成皮膚、眼睛及腸胃道的腐蝕性傷害。建議消費者可藉由開水烹煮並將鍋蓋打開揮發水蒸氣後再以多量水浸泡,並經常換水,就能將殘留之過氧化氫轉移至水中,達到去除過氧化氫的效果。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於選購火鍋料產品時,應多花一點時間注意魚肉煉製品或其他需冷藏的食品是否於低溫保存販售,購買後亦應置於低溫下保存,以避免產品因貯存不良而變質、儘量選用包裝及標示完整之產品或選購自然原色食材並適量食用。消費者在購買時勿以產品之色澤為取向,對於異常白皙或偏離傳統色澤太多的食品,在選購時要提高警覺。此外,食品製造業者製造食品販售時應依本國法律規定辦理,且就該產品內容應負保證責任,販售業者應向來源清楚且製程合法之廠商進貨,以確保消費者之食品安全與本身商譽。民眾如有相關問題可撥打市民熱線 1999 (1999熱線以撥打市話費率計費,外縣市民眾請撥 02-27208889) 轉 7077 將有專人為您服務、民眾亦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相關訊息。

輪狀病毒肆虐 小兒腸胃遭殃!

輪狀病毒肆虐 小兒腸胃遭殃!#嘔吐

好發於秋冬季節的輪狀病毒近來仍持續發燒,光田綜合醫院大甲分院小兒科彭圭城醫師指出,近來醫院門診中因輪狀病毒引起的腸胃炎而前來求診的病童就佔了三分之一左右,有的甚至已出現脫水現象,若不加以治療嚴重者可能導致休克甚至死亡。醫師表示,近來仍是輪狀病毒腸胃炎高峰期,再加上氣候不穩定,家長仍應避免帶小朋友出入公共場所,平時多洗手並注意個人衛生,飲食勿過油膩,將可減少被傳染的機會。「輪狀病毒」顧名思義,是病毒的形狀環形如車輪狀而得名。彭圭城醫師表示,台灣地區一年四季皆有輪狀病毒感染的病例,但以秋冬季節最嚴重。大致上為每年十一月起病例逐漸增加,至隔年的一、二月達高峰。受感染者以幼兒居多,其中有半數以上年齡層在一歲以下,因此屬於幼兒急性胃腸炎中最常見的病原體。主要症狀是嚴重水瀉、嘔吐、腹痛、發燒,部份病例會合併出現咳嗽、流鼻水等感冒症狀。大部分在三至五天可自行痊癒,但若處理不當可能會發生脫水、電解質不平衡、酸中毒及休克的危險,甚至危及生命。幼兒輪狀病毒可藉由糞便特殊檢查來證實,但並無特殊抗病毒藥物可用以治療,因此只能針對症狀加以緩解,醫師將給予適當的止吐及止瀉藥劑,如出現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需再補充口服電解質水或靜脈輸液來改善。由於輪狀病毒常造成小腸黏膜受損,引起乳糖吸收不良,原本吃嬰兒配方奶粉的幼兒也需要暫時換成不含乳糖的特殊配方奶粉為佳;或將牛奶濃度降低、少量多餐等等。幼兒亦可能有痙攣發生的可能,但一般而言預後良好,不必長期服用抗痙攣藥物。醫師建議各位父母親,幼兒平時飲食以清淡為佳,在疾病高峰期少出入公共場所,最重要的是大人及幼兒都應多洗手,以避免帶有病毒的糞便經由口或呼吸道造成感染;若有上吐下瀉、腹痛發燒等症狀儘速至醫療院所就診,以免造成傷害。

巴金森病友會 從食衣住行改善生活品質

巴金森病友會 從食衣住行改善生活品質#嘔吐

花蓮慈濟綜合醫院舉辦巴金森病友會,包括其他腦部退化引起的運動障礙疾病病友,透過經驗分享改善病友在食衣住行上所遇到的困擾。巴金森病是一種慢性腦部退化性疾病。西元1817年,英國的詹姆士‧巴金森醫師 (Dr. James Parkinson) 對一種運動障礙疾病做了以下的描述:「不自主的顫抖併有肌力的減退,顫抖發生在非運動期;軀幹彎曲,站姿前傾;步態會由走路的樣子變成小跑步;但理性與智力並沒有受到影響」。這個發現,使後來的人不斷的研究並了解病因與治療的方法,因此後人就以其名來命名這種疾病。臨床上有顫抖、僵硬、運動遲緩與步履不穩等四種主要症狀之兩種以上。花蓮慈濟神經醫學科學中心設有巴金森治療與研究中心,主任陳新源領得的醫護團隊照護的病友遍及台灣各地,並在去年成立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關懷罹患巴金森病等運動障礙疾病的病友,透過網站、期刊、病友會,方便病友及家屬及取新知、分享經驗,改善生活。活動由陳新源主任主持,院長室主任秘書梁忠詔、社會服務室主任潘國揚也到會場祝福病友。開場的藥劑師黄欣怡以理財的觀念介紹巴金森病的藥物與服用注意事項,把腦部的多巴胺比喻成金錢,腦部多巴胺減少引發巴金森病,服用左旋多巴胺補充多巴胺等藥控制病情,另外還要補充一些會使腦部多巴胺減少等能對抗「偷、盜取多巴胺的小偷、強盜」的藥,進而使病情控制在最好的狀況,因此,如何不讓這「錢」減少的理財觀,也是巴金森病人認真服藥對抗疾病的方法。黄欣怡也強調,每種藥物會有頭暈、嘔吐、排尿顏色不同等多種副作用,病人除需要有正確的用藥知識,避免自己受驚嚇之外,更應該在每次回診中將用藥的不適感反映給醫師知道,由醫師進一步調整用藥或藥量,改善生活品質。護理師李芝緯的護理照護及陳新源主任分享「彼得的家」互動影片,則在生活起居中建議巴金森病友應如何在坐臥行、洗澡中使有運動障礙的行動更方便。例如應穿寬鬆好解穿的衣褲,家中的軟沙發最好外加硬式坐墊、背墊,使病友坐的舒服且起身容易;加強室內照明度,觸控式開關、暢通無阻的走路動線都將使病友生活得更輕鬆。在上午、下午各一場的分組座談中,更由神經科醫師林聖皇、神經外科醫師周育誠與蔡昇宗、復健師陳家慶與連芳誼、藥劑師黄欣怡、營養師童麗霞、社工師黃靖玲等人參與,負責食衣住行等各種領域的諮詢服務,讓病友及家屬透過彼此的經驗分享,以及與醫護團隊近距離的面對面諮詢,暢談生活中的苦與樂。中醫師林郁甯三十分鐘的課程更全程開放給病友發問,爲病友釐清中西醫合併治療的疑問。此次巴金森病友會在下午三點多結束,病友「玩」得很歡喜,神經醫學科學中心爲病友準備的專業課程、分享課程、甚至可口素食餐點等,都很受病友肯定,期待下一次病友會再相聚。另外在午休後,播放由知名舞蹈老師曾馨瑩在婚前爲巴金森病病友錄製的有氧伸展操,病友、家屬、醫護團隊一起做;從臉部、頸肩、腰、手到腳,病友做操後反映佳,並開心地帶著有氧伸展操光碟回家。

季節轉換期間 注意幼兒急性腸胃炎

季節轉換期間 注意幼兒急性腸胃炎#嘔吐

近日早晚溫差大,且適逢學校開學期間小朋友的接觸增加,急性腸胃炎的病例也在增加中,最近有數位急性腸胃炎合併抽筋的小朋友住院,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小兒科張寶玲醫師提醒,父母親要多注意家中孩童的飲食。張寶玲醫師指出,其中一位三歲大女孩因發燒、嘔吐、腹瀉、無法進食、精神疲憊等情況。到醫院急診時反覆出現全身性抽筋,在醫師給予藥物後才結束抽筋;因有脫水情況,故予以葡萄糖及電解質點滴補充水分合併藥物治療,經過住院治療後病癒出院。急性腸胃炎分為病毒型及細菌型。張醫師表示,病毒型急性腸胃炎常有嘔吐、腹瀉及發燒等症狀,傳染力很強,家人容易受到傳染;細菌型急性腸胃炎包括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及志賀氏菌等,常有高燒、解黏液便或血絲便等症狀,對抵抗力較弱的嬰幼兒而言,嚴重時會更造成全身性的感染。小朋友罹患急性腸胃炎時,因上吐下瀉,易流失體內的水分與電解質,因此最重要的就是要補充水分與電解質,以免脫水、電解質不平衡及低血糖。急性腸胃炎合併抽筋時,應注意有否發燒、嚴重脫水、低血糖、電解質不平衡等情形;如有以上之情形,應儘快退燒、適時矯正血糖與電解質及儘早結束抽筋。抽筋持續時間過長或反覆抽筋可引起腦部損害等後遺症。在有抽筋之病患,應同時注意病患有否腦炎、腦膜炎或敗血症等情況。張醫師提醒家長與孩童,應養成隨時正確勤洗手的習慣、避免生食生飲、注意居家環境衛生與食物之清潔;勤洗手及正確衛生習慣不但可預防急性腸胃炎,也可預防腸病毒。當發生急性腸胃炎時,應注意補充水分與電解質,維持清淡飲食,注意有否脫水、腸麻痺、腸套疊、腸穿孔等腸道併發症以及觀察大便的次數、形狀及顏色;如有活動力減低、手腳冰冷、昏睡或抽筋等情況應儘早就醫。

小兒瀉不停!原來是腸胃沙門氏菌作祟

小兒瀉不停!原來是腸胃沙門氏菌作祟#嘔吐

您曾有過家中的小寶貝沒亂吃東西,卻狂瀉不止的“驚”驗嗎?光田綜合醫院大甲分院小兒科門診曾遇到一名一個月大的小嬰兒,每日腹瀉竟多達十餘次,並已出現脫水及發燒的症狀。後來經該院小兒科許峻銘副主任診斷,確定為感染了『非傷寒沙門氏菌腸胃炎』,入院給予輸液及抗生素治療後已痊癒出院。醫師呼籲爸媽照顧家中幼兒時,除了注意飲食清潔衛生外,餵食前也要將手洗乾淨,以免把病菌傳給無辜寶貝。許峻銘副主任指出,「非傷寒沙門氏菌」感染是兒童夏天最常見的腸胃道傳染病之一,大多以急性腸炎表現。當人體接觸沙門氏菌污染的食物經過六至七十二小時的潛伏期後,可能會突然出現噁心、嘔吐及腹絞痛、輕度至嚴重的水瀉等,有時伴有黏液或血絲,並常合併出現頭痛、倦怠、發燒等症狀;每次瀉量雖不是很多,但次數可能多達每天十數次。只要發現得早,病童施以水分及電解質的補充等支持性療法,大部份於二至七天內即可緩解。由於「非傷寒沙門氏菌」主要是透過受污染的雞、鴨肉及蛋為感染源,只吃奶不吃肉的嬰兒會受到感染,最可能是因照顧者的手被污染後沒有確實洗手,使細菌經由奶瓶、奶嘴或污染的奶水有機可乘間接傳染給小寶寶。許峻銘副主任建議,只要注意公共衛生,平日多注意食物的保存與生、熟食分開調理避免受污染,餵食寶寶前務必遵守「濕、搓、沖、捧、擦」的洗手要訣,均可達到預防效果。如果仍發生疑似「沙門氏菌腸炎」的症狀,請立即交由小兒科醫師做正確診斷與治療。 

中年嘔吐、呼吸喘,可能罹患糖尿病酮酸中毒

中年嘔吐、呼吸喘,可能罹患糖尿病酮酸中毒#嘔吐

一位五十幾歲男性,因嘔吐、呼吸喘而急診就醫,病患除稍胖之外,身體狀況大致良好,也沒有糖尿病的病史,但在急診檢驗的血糖高達四百,進一步的檢查發現有酮酸中毒,醫師診斷為「糖尿病酮酸中毒」。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楊宏智醫師表示,典型糖尿病酮酸中毒好發於年輕的第一型糖尿病患者,酮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嚴重的急性併發症,發生酮酸中毒的原因有可能是患者自己停止胰島素注射、或是糖尿病合併有其他感染,也有可能是糖尿病初次發病的表現。糖尿病酮酸中毒除了發生於年輕的第一型糖尿病外,也可能發生於中年以後,一部份是有感染等明顯誘發因素,另一部份也可如此病例並無明顯誘發因素,但一發病就是糖尿病酮酸中毒。糖尿病酮酸中毒的症狀有虛弱、腹痛、嘔吐、呼吸喘等,嚴重時會發生意識改變及休克。楊宏智醫師指出,糖尿病酮酸中毒在胰島素治療發明以前,幾乎是一個立即致命的狀況,但以目前的治療,大部份是可以迅速醫治。典型糖尿病酮酸中毒患者需終身接受胰島素治療,但若此病例發生於肥胖而無糖尿病病史的中年患者,是有相當的機會可以改糖尿病口服藥物治療。楊醫師呼籲,糖尿病酮酸中毒是糖尿病嚴重的急性併發症,可以發生在各年齡層,若無糖尿病史的中年人發生高血糖合併腸胃症狀及呼吸喘,仍需要考慮到是否有糖尿病酮酸中毒,此時如未適當處理,可能會有嚴重後果,不可輕忽。

肉毒桿菌素注射改善食道弛緩不能症

肉毒桿菌素注射改善食道弛緩不能症#嘔吐

食道弛緩不能症病患主要的症狀為吞嚥困難、胸痛、嘔吐及胃酸逆流。導因是下食道括約肌處的抑制性神經元功能喪失,造成下食道括約肌持續收縮無法放鬆,進而造成食物堆積在下食道而導致嘔吐逆流等症狀。診斷的工具包括胸部X光、鋇劑食道攝影、內視鏡、食道括約肌壓力檢查等。雖然此疾病相當少見,但食道弛緩不能症卻是所有食道運動功能異常疾病中治療成績最好的一種。治療的方式包括藥物治療、肉毒桿菌注射、氣球擴張術以及手術治療,這些治療的原理皆在於降低括約肌的張力。除了手術治療外,其他的治療的效果皆為短期有效,因此病患必須反覆接受治療。肉毒桿菌素注射是利用胃鏡操作將之注射在下食道括約肌,藉以麻痺括約肌而使原本緊縮的肌肉鬆弛,使食道通暢。這個治療的缺點在於肉素桿菌素的葯效會隨時間降低,因此,每三個月到半年就須注射,否則又會回復原本狀態。氣球擴張術是利用氣球壓力將下食道括約肌處的肌肉強行撐裂,效果個別差異較大。但有造成食道破裂的可能。外科治療方式是治療食道弛緩不能症最有效的方式,賁門肌肉切開術在1913年發表,將食道下括約肌縱向切開至黏膜層,往下延伸至胃部約一公分,往上則至下食道括約肌以上數公分左右,傳統手術可以開胸或是開腹的方式進行。賁門肌肉切開術成功治療食道弛緩不能症狀的圯例約為80%至90%。第一篇以腹腔鏡進行賁門肌肉切開術的報告於1991問世,自此之後使用胸腔鏡或是腹腔鏡進行食道手術便成為一種新的治療趨勢。由於傷口變小、復原變快,住院日數變短、手術安全變高,病患較願意接受手術治療。相關報告指出自從使用腹腔鏡手術來治療食道弛緩不能症以來,氣球擴張術或是肉毒桿菌注射的使用率已相對減少。此外,數篇前瞻性研究比較傳統開腹與腹腔鏡賁門肌肉切開手術的優劣,結果顯示儘管腹腔鏡手術所須時間較長,但疾病治療之整體結果上與傳統開腹並無差異,但病患卻不必受到大傷口的痛楚及較長的住院時間,因此仍建議使用腹腔鏡手術方式進行治療。然而不管是胸腔鏡、腹腔鏡或是開腹手術,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就是發生胃食道逆流,改良式的術式減少延伸到胃部的切開範圍,可以有效地減少術後胃食道逆流症狀,發生率可降到10%。目前為止,腹腔鏡賁門肌肉切開術已被認定成為食道弛緩不能的標準手術方式,不過是否需加上抗逆流手術來預防胃酸逆流,目前醫界仍然沒有共識。不過研究証實增加胃折疊抗逆流術並不會降低解除食道弛緩不能症狀的成功率,但卻可預防可能的胃酸逆流。接受治療成功的病患,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作息,但因為食道弛緩不能的病患得到食道癌的比率仍高於正常人,所以胃鏡定期檢查仍是必須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