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吐

少見「後顱窩動脈瘤」 頭昏、劇烈頭痛

少見「後顱窩動脈瘤」 頭昏、劇烈頭痛#嘔吐

光田綜合醫院最近三個月連續接獲三例少見的「後顱窩動脈瘤」個案,發生率約只有千分之五,治療上也比一般的顱內動脈瘤更加困難危險,所幸透過該院施以精密的「血管內線圈栓塞手術」後,三位婦人都沒留下後遺症,健康出院。  上個月一名陳姓婦人坐在家中小憩,突然覺得莫名頭昏、劇烈頭疼,一旁的家人見狀況緊急將她送往沙鹿光田綜合醫院。經檢查赫然在她的後顱發現僅5mm的動脈瘤,這顆動脈瘤看似微小,但爆裂後造成顱內大出血,整個蜘蛛膜下腔都被血液給填滿。而另一位57歲李姓婦人則是兩個月前昏倒在菜園中被發現,由119送到急診室。還有一名59歲女性也是突然頭痛嘔吐直至失去意識,兩人送醫檢查時都滿腦子血,狀況危急。巧合的是,她們的血管瘤都位在十分棘手的「後顱窩」內,這種動脈瘤所在位置空間狹窄,外科開刀太困難且風險很高,好在該院是中部3家可施行腦部「血管內線圈栓塞手術」的醫療院所之一,醫療團隊以此技術取代開腦治療,成功完成這項腦內拆彈作業,讓患者們迅速恢復健康,沒有留下腦出血的常見後遺症。  延伸閱讀「後顱窩動脈瘤」: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784

手腳掌心出現小水泡又嘔吐嗜睡 當心得了腸病毒

手腳掌心出現小水泡又嘔吐嗜睡 當心得了腸病毒#嘔吐

疾管局日前發布今年首例腸病毒重症合併死亡個案,一名1歲10個月女童確認感染腸病毒71型致死,疾管局預估今年9月開學後,可能會是腸病毒流行的高風險期。衛生署台東醫院小兒科20日表示,家長必須注意小孩的日常衛生,當孩童出現手腳掌心起小水泡、持續嘔吐、嗜睡等症狀,就要特別當心,要送醫觀察。衛生署指出,該名女童於5日發病就醫,經醫生診斷為疱疹性咽峽炎,出現發燒且食慾下降,8日住院時明顯出現活動力降低、嗜睡等症狀,9日凌晨多次咳嗽合併嘔吐,之後還四肢冰冷、呼吸、心跳停止,經搶救後仍宣告不治。因為已經連續2年沒有明確的流行,以致於相當多的小朋友身上沒有71型的抗體,疾管局擔心今年9月可能會是腸病毒71型流行的危險期,提醒家長當心。衛生署台東醫院小兒科指出,腸病毒是經由口沫、或吃下含有遭病毒所污染的食物而傳染,因此家長要提醒小朋友在飯前飯後都要洗手,因為小朋友可能沒有洗手而抓食物吃,連帶將病毒吃下肚。台東醫院小兒科表示,當孩童出現手腳掌心起小水泡、持續性嘔吐、嗜睡、喉嚨痛吃不下東西、晚上睡覺時手腳會抽筋,甚至發燒等症狀,就要特別當心,必須送醫觀察。疾管局也開始進行相關的管制措施,並提醒家中有5歲以下幼兒的家長,要注意勤洗手、清潔以及各種玩具的消毒,盡量不要讓小朋友去公共場所玩耍,以免感染腸病毒。馬偕醫院提供資料顯示,腸病毒感染症目前並沒有特效藥,只能採取支持療法(如退燒、止咳、打點滴等),絕大數患者會在發病後7到10天內自行痊癒,僅有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併發症。民眾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維持居家環境的清潔與通風,尤其是家有準媽媽或新生兒、幼兒的民眾更要特別注意防範。˙酒精對腸病毒無效!洗手才是避免感染的王道˙醫師呼籲:腸病毒變身了,請小心!˙腸病毒好發期 手腳出現紅疹應注意

福建省傳近200童染腦炎 當局稱已有效控制病情

福建省傳近200童染腦炎 當局稱已有效控制病情#嘔吐

編輯中心報導從5月初至今,大陸福建省廈門市等地陸續傳出12歲以下的兒童感染病毒性腦炎,截至2日為止已有近200名孩童確定染病,其中已有87人出院返家休養,廈門官方表示,目前已受到有效控制,不過民眾近期如果有要前往上述地區,仍然要提高警覺。近月來福建省多地紛紛傳出孩童感染病毒性腦炎,一度令外界擔心會嚴重蔓延,但福建省安溪縣衛生局局長吳爭新回應,經過近期積極檢測與調查後,情況已逐漸受到控制。安溪縣衛生局表示,目前確定有117名兒童感染病毒性腦炎,其中87名已返家休養,其餘雖然仍住院治療但狀況穩定。吳爭新說,這次染病的孩童全在12歲以下,其中3至7歲占有近80%,呼籲家長隨時注意孩童的衛生習慣。據悉,本次福建省的腦炎屬於ECHO30型腸道病毒,患者普遍會出現發燒、頭痛、抽搐與嘔吐等等症狀;由於初期症狀與感冒相當類似難辨認,若未及時就醫隨著病情發展,會有嗜睡、抽搐等狀況,嚴重會導致昏迷甚至致命。

日本核電廠爆炸事故 衛生署對輻射健康疑慮之因應

日本核電廠爆炸事故 衛生署對輻射健康疑慮之因應#嘔吐

近日日本遭受強烈地震襲擊,引發海嘯破壞核電廠設施,導致輻射塵外洩事件,衛生署為避免因日本輻射影響而造成民眾恐慌,已請各衛生局協調所轄醫院,指定門診或職業醫學科門診,提供民眾輻傷健康諮詢與服務,並將開辦情形公布於該衛生局及衛生署網站。行政院衛生署為提供民眾有關輻射衛生健康知識,特製作輻射相關之食品衛生與健康醫療之客問答備註一,公布於本署網頁專區,衛生署署長邱文達呼籲民眾勿過度擔心,依據日本官方報告與我國原能會之評估,台灣地區之輻射量仍在安全範圍,切勿自行服用碘劑,如有健康疑慮之民眾,可以就近前往該縣市之指定醫院門診就診,尋求專業醫師諮詢與協助。備註一■ 醫療輻射小常識Q:常見之輻射危害形式為何?A:常見之輻射危害可分為 污染(contamination)和 曝露(exposure) 兩種。輻射曝露則指身體直接受到外在輻射線之照射,如劑量過當則可能造成人體健康之傷害,但不致影響到其他人。輻射污染是指身體內外留有放射線物質,不僅可能造成自身健康之危害(輻射曝露傷害),同時也可能導致接觸者也被輻射污染而造成輻射傷害。如日本此次核電廠輻射塵外洩所造成的輻射污染,可藉由輻射偵測器測得。Q:如遭受到輻射曝露會出現哪些症狀?A:游離輻射對於人體之影響會因為輻射之種類、強度、劑量、時間、曝露身體面積等因素而有不同,依據美國國家輻射防護與測量委員會之報告,當一次身體大面積接受到1戈雷(約略相當1西弗,即100萬微西弗)以上之輻射量才有可能出現症狀。一般以皮膚、骨髓、消化系統、血管及中樞神經系統之影響較為明顯。皮膚之傷害類似局部燙傷,出現癢、刺痛、發紅等現象,而其他器官以骨髓最為敏感,出現血球數下降,其次則為消化系統之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Q:近日剛自日本災區返國之民眾,應該注意哪些自身健康問題?A:依據近日日本官方發布有關福島核電廠意外之資訊,其輻射外洩劑量應不致造成赴日旅客之健康危害,民眾如仍有疑慮,可觀察是否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如仍不放心則可至設有職業病醫學科門診或特別門診之醫院諮詢專科醫師。Q:何時服用碘片?使用時須特別注意什麼?A:於輻射外洩緊急事故時,國內核電廠緊急應變計畫區域(半徑5公里)內之民眾可服用,碘片可阻止游離碘集入甲狀腺以保護其功能,只要有足夠的量就可以阻止放射性碘進入甲狀腺。服用碘片三十分鐘後,就可以發生功能。服用之注意事項包括:對碘過敏者、甲狀腺患者,孕婦及新生兒如有服藥需要,請諮詢專科醫師。Q:如果自行服用碘片是否可預防輻射傷害?A:所謂碘片,僅對於遭受游離碘輻射暴露時,於4小時內服用即可有效減少甲狀腺吸收游離碘達到保護效果,如於8小時以後服用則只有40%的效果,但是對於其他輻射線並無效果,且服用碘片可能產生過敏、腸胃道不適、唾液腺腫大等副作用,民眾切勿自行購買服用,如有必要會由政府統一發放。Q:如果懷疑自己遭受輻射污染需要看哪一科的醫生?要吃藥嗎?治得好嗎?會遺傳嗎?A:依目前日本核災之官方報告,對健康應不會有影響,一般而言均不需吃藥都會康復,也不會遺傳,如仍不放心則可至設有職業病醫學科門診或特別門診之醫院諮詢專科醫師。Q:此次日本核電廠事故,對我們的飲水、食物會不會有影響?A:目前為止,不會;若日後原能會公布輻射塵因風向改變而影響台灣,則有可能污染飲水,但民眾不需太恐懼,污染情況嚴重度可以即時監測,即使飲水受微量污染,也不會對健康產生影響,會隨尿液排出。食物亦同。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

酒精對腸病毒無效!洗手才是避免感染的王道

酒精對腸病毒無效!洗手才是避免感染的王道#嘔吐

台灣今年隨地球暖化效應氣候的丕變,一些體質較弱的如老人、小孩、孕婦等較容易因天氣的變化而感染疾病。天主教聖功醫院皮膚科張賴妙珣醫師表示,今年除了流感疫情嚴重,另外腸病毒病情更顯得不一樣!醫師特別提醒民眾多留意,以免延誤診斷。張賴妙珣解釋,腸病毒這個名詞經由大眾傳媒長期的報導,一般社會大眾並不陌生,只是認識不深而已。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臨床上可以引起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無症狀,有些則只有發燒、喉嚨腫痛或輕微嘔吐等類似一般感冒症狀,一般腸病毒感染主要常見症狀為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峽炎,少數重症併發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等,甚至多年前在台灣曾有造成人心惶惶的致死案例。典型的手足口病由A族克沙奇病毒及腸病毒71型引起,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具特色的橢圓形灰白色小水泡(旁邊合併一圈紅色外圍),主要分布於口腔內部及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常因口腔潰瘍疼痛而無法進食,病程為7~10天。張賴妙珣說明,人類是腸病毒唯一的傳染來源,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腸病毒潛伏期為2~10天,平均約3~5天。夏季、初秋是腸病毒大流行時期,通常9月開學後為高峰,之後疫情會漸緩,但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表示,今年10月疫情持續上升,未見趨緩。以年齡層分析,患者以6歲以下幼童居多,但今年出現較多青少年及成人患者。根據報導,香港今年的腸病毒破十年紀錄,成年人感染腸病毒的案例也明顯增加。腸病毒是常見疾病,即使症狀不嚴重,也要就醫檢查,如果罹病,最好能停止上班、上課,居家隔離1周在家多休息,並消毒接觸過物品及環境,避免傳染他人。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目前並沒有特效藥,只能採取支持療法(如退燒、止咳、打點滴等,喉嚨破、喉嚨痛難以進食時,可多吃涼的食物,例如布丁、牛奶、豆漿或果汁)。絕大多數患者會在發病後7~10天內自行痊癒,僅有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併發症。若孩子高燒三天不退、不能吃、不能睡,且睡覺有抽搐現象,即是腸病毒重症的初期症狀,應立即送孩子赴大醫院救治。張賴妙珣提醒民眾,腸病毒不怕酒精,不怕含抗菌成分的消毒液,因此吃飯前後、如廁後、幫小孩換尿布後,一定要用清水及肥皂將手洗乾淨,且洗手後,盡量不要用手接觸眼、口、鼻等黏膜處,避免感染。腸病毒的預防包含出門要戴口罩,少去密閉、人多的空間,避免被感染。咳嗽時,要記得掩口,減少口沫散布。孕婦、新生兒及幼童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當然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是預防保健的不二法門。延伸閱讀「腸病毒案例」: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517

懷孕期間嘔吐腹痛?小心橫膈破了一個大洞!

懷孕期間嘔吐腹痛?小心橫膈破了一個大洞!#嘔吐

一個二十二歲懷孕三十週之年輕女性偶爾噁心、腹脹、腹痛、消化不良,曾接受胃鏡檢查但無異樣。但因症狀斷斷續續,時好時壞,後來甚至出現發燒、呼吸喘、心跳加遽等症狀,緊急至醫院求診。經過胸腹部電腦斷層等一系列詳細檢查後,確診為左側橫膈破洞及疝氣,胃、大腸、胃網膜都已經由此洞跑到左側胸腔,並且因為腸胃內壓力過大,造成胃大彎處破了一個二公分的洞,胃液及食糜皆漏至肋膜腔,造成嚴重膿胸及敗血症。照會婦產科醫師後,病患緊急接受剖腹產及胸腔手術。術後母子均安,無任何後遺症,病患順利於幾週後出院。  三軍總醫院胸腔外科 謝志明醫師表示,聽到上述情況,一般社會大眾可能匪夷所思,婦女懷孕期間偶爾會腹漲、噁心感覺、嘔吐是很常見的,沒有什麼大不了,為何麼會造成這麼嚴重又複雜的情況呢?謝志明醫師指出,橫膈疝氣,簡單講就是橫膈破了洞導致腹腔內器官跑到胸腔。一般而言可分為先天性及後天性,所謂先天性指的就是橫膈在胚胎發育融合過程中出現了缺陷,導致橫膈有孔洞,以後外側類型最常見,發生率約4000至5000個活產嬰兒中會有一例,左側為主,大部份嬰兒出生時即可容易診斷;而後天性,指的就是因為外傷(穿刺傷、頓挫傷)或其他引起腹壓上升原因(如懷孕)而造成橫膈破裂,也是左側常見。臨床上會有哪些症狀呢?謝志明醫師表示,橫膈疝氣發生後上下兩側器官都會受到影響,包括胸腔及腹腔的器官。一開始可能會腹脹、腹痛、消化不良、胃酸逆流、噁心、嘔吐、食慾變差,嚴重一點可能會造成心肺功能的壓迫及障礙,如心悸、胸悶、胸痛、呼吸喘,最嚴重甚至可能因腸胃器官破裂造成胸腔感染及敗血症,危及生命。診斷方面,除了配合臨床症狀表現、理學檢查,還需輔以影像學檢查(如X光、超音波、電腦斷層)應可診斷。治療上以手術治療為主。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毛病都會造成腹痛等症狀,一開始症狀可能很輕微,時好時壞,絕對不能等閒視之,一定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尤其懷孕婦女的生理結構有變化,有腹部不適情形常會被輕忽而延誤診治時機。橫隔破裂併疝氣臨床上並非罕見,尤以懷孕婦女或過去曾有胸腹創傷病史的人更需注意。唯有早期就醫診斷,才是治療的上上策。

機智豆讓健康秀逗 當心中毒嘔吐、下痢

機智豆讓健康秀逗 當心中毒嘔吐、下痢#嘔吐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接獲行政院衛生署通知英聯食品飲料股份有限公司出產的「阿華田機智豆」檢出仙人掌桿菌,於第一時間掌握到疑遭汙染的產品進口數量共有304,128包,該局除責成代理商欣臨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回收下架同批號產品,並抽樣不同批號產品檢驗,以確保消費者權益。衛生局指出,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 為有芽胞桿菌,最適生長溫度為30℃,但於l0-45℃亦可繁殖,其芽胞呈卵圓形,可耐熱 (於100℃下經1-7.5分鐘僅可殺滅90%)。本菌引起之食品中毒症狀可分為嘔吐型及下痢型兩類,分布於自然界,大量煮熟米飯置室溫貯放為最常見之傳染途徑,主要中毒原因食品為受污染之米飯等穀類食品、香腸、肉汁等肉類製品、蔬菜及布丁。預防方法包括避免食物受到污染、烹調後儘速食用,避免長期保存,尤其不可於室溫下貯存,食品如不立即供食,應冷藏保存。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食品如檢出病因性微生物,係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1條第4款,將依同法第31條第1款處分責任業者6至30萬元整,然仙人掌桿菌廣泛分布於自然界中,依行政院衛生署公告食品中最大容許量為每公克應在100個以下。針對本案,衛生局除責成廠商下架回收涉案產品外,更要求業者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0條及食品衛生管理法第24條,在確保提供之食品安全無虞前,應即刻回收該批食品,直至事件釐清為止。民眾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 (撥打1999熱線以市話費率計算,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7077。以上訊息,可上食品資訊網http://food.doh.gov.tw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查詢。

《呷健康》金針產品烹調前 最好浸泡30 分鐘以上

《呷健康》金針產品烹調前 最好浸泡30 分鐘以上#嘔吐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長期攝食過量食品添加物,人體因不易排出,容易導致肝腎傷害,防腐劑苯甲酸俗稱安息香酸,容易與水蒸氣一起蒸發難溶於水,苯甲酸進入人體後,在 9~15 小時內可從尿中排出,過量食入苯甲酸會對肝腎產生影響。己二烯酸可抑制黴菌、酵母菌及好氧性細菌且具廣效性,為一般食品常用的防腐劑,食入後會代謝成二氧化碳及水,雖屬於毒性較低的防腐劑,但亦不可隨意添加於食物中或過量使用。去水醋酸在人體由肝臟、腎臟代謝,為防腐劑中毒性較強的一種,大量食入時會有腎功能損傷、噁心、嘔吐、抽搐等症狀。二氧化硫遇水後會轉變為亞硫酸鹽,一般人食入亞硫酸鹽後,在體內可轉變為硫酸鹽而隨尿液排出體外,但對氣喘患者則可能誘發氣喘等不適的症狀,因此不宜接觸。人工調味劑 「糖精」 食用過量,常引起口乾、腸胃道不舒服,甚至會產生噁心嘔吐情況,而環己基 (代) 磺醯銨酸鹽長期食用可能導致膀胱癌,故不宜過量食用。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於選購金針產品時,應避免選擇顏色太鮮豔。此外,金針經浸泡處理後可去除大部份之二氧化硫殘留量,建議消費者在金針產品烹調前,最好先以清水或溫水浸泡 30 分鐘以上 (如 45℃ 溫水中至少 20 分鐘,或在 25℃ 冷水中至少 60 分鐘),取出沖洗後再下鍋,可溶出七、八成的二氧化硫,若烹調時,加入金針開蓋煮沸約 3 分鐘,使二氧化硫揮發,即可去除 90% 以上二氧化硫殘留量。於選購年節產品時,除了到信譽良好的商店購買外,不要以外觀漂亮為判定標準,儘量選擇接近食物原色及包裝之產品,購買新鮮食材,避免過多加工食品,並注意包裝食品是否完整標示 (品名、內容物名稱、食品添加物名稱、製造廠商名稱、地址及電話、有效日期等)。此外,並應注意販售場所環境是否清潔、衛生,產品販售時有無依標示適當冷凍或冷藏等。並善用眼、耳、鼻、口檢查,如注意顏色是否過於鮮豔、注意食品是否濕黏、注意是否有刺鼻味或霉味、注意脆度,是否已濕軟等。民眾如有相關問題可撥打市民熱線 1999 (1999熱線以撥打市話費率計費,外縣市民眾請撥 02-27208889) 轉 7077 將有專人為您服務、民眾亦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相關訊息 http://www.health.gov.tw/。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