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肢

健康要做”足” 重視下肢血管疾病

健康要做”足” 重視下肢血管疾病#截肢

下肢血管疾病是相當常見,但又最容易讓人忽略,以致延誤就醫時間,導致後來需截肢的噩運。下肢血管疾病可分成動脈及靜脈造成的問題。在動脈方面,一般皆與動脈硬化有關。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外科 - 許傳智醫師指出,曾經有冠狀動脈心臟病或腦中風的患者皆是高危險群,其疾病發生率約為一般人的三倍。據統計,超過六十歲者約有5%的男性及2.5%的女性會有間歇性跛行(行走約100公尺感到下肢疼痛無力而必須休息才能再走),即下肢動脈血管狹窄阻塞的症狀。其他合併的危險因子有:抽煙、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老年人及男性等。在臨床表現方面,剛開始症狀可能不明顯,接著可能會有因下肢血流及帶氧不夠造成間歇性跛行,因為休息一下症狀就緩解了,所以許多患者常輕忽它的嚴重性。到了休息也無法緩解疼痛的程度,將來必須截肢的比率高了好多倍。及早就醫是避免截肢的不二法門。許傳智醫師表示,一般只要有下肢(含臀部)不舒服像:疼痛、冰冷、麻木感、顏色發白發紫或間歇性跛行,均應儘快至血管外科就醫。在門診醫師可經由理學檢查,分段血壓及超音波來評估是否為血管問題,若檢查為輕度阻塞可以藥物控制,若為中度以上阻塞,則需住院接受血管攝影檢查,再評估治療的方式。目前外科手術以血管繞道為主,成功率達99%以上;之後再輔以藥物控制及改變生活習慣例如戒煙、血糖及血脂等。根據文獻報告,血管繞道手術是緩解症狀避免截肢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在靜脈方面,最常見的是靜脈曲張,這也是大家常輕忽的問題,一般認為較不美觀而已。許傳智醫師說,其實它隱藏著許多嚴重的併發症,例如:深部靜脈栓、肺栓塞等。在臨床表現上,除了難看的靜脈瘤外,患者也會感到頭暈、下肢脹痛抽筋、皮膚會癢、顏色變深、傷口不易癒合等。若是深部靜脈栓塞,造成肺栓塞則有生命危險。靜脈曲張因形成機轉不同,所以治療方法也不盡相同,有些只需穿著彈性襪或注射硬化劑治療即可;有些則需接受外科手術治療。故儘早就醫治療可避免一些併發症的產生。另外,深部靜脈栓塞也是常發生於下肢深部靜脈的疾病。若發生於膝膕近心端,約有一半會合併肺栓塞。在臨床上,有些病患會呈現下肢腫痛、發燒等症狀,但有三分之二患者無明顯症狀。下肢深部靜脈栓塞的危險因子有癌症、大手術後、年過四十歲、敗血症、中風、肥胖、妊娠、充血性心衰竭、外傷、心肌梗塞、藥物濫用者、靜脈曲張等。其治療方式有注射血栓溶解劑及抗凝血劑或以外科手術將血栓清除。許傳智醫師說,以上所談下肢血管疾病,目的在於提醒社會大眾,要多注意下肢及足部的健康。我們常注意手,卻忽略了足部的健康。若嚴重到需截肢以保生命,就後悔莫及了。不僅個人身心受創,家庭及社會醫療成本亦提高許多,所以多關心腳的不舒服,儘早就醫治療,才是全方位身心保健之道。

搶救糖尿病患的足部病變

搶救糖尿病患的足部病變#截肢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 北醫內科醫師群指出,糖尿病足病變的治療:依據不同的病因,要有不同的治療計劃。 《神經性足病變》特徵是暖足,足部有脈搏,溼的化膿性傷口。如果只是淺部潰瘍可以用較保守的方法,如休息、打石膏8~10個禮拜。改成矯正用軟墊的鞋子,如果是深部潰瘍要注意骨髓炎、骨折等問題。等傷口乾淨以後再作重建的手術。《缺氧性足病變》特徵是足部冰冷,乾燥性壞疸及缺氧性疼痛,一般應先作血流檢查,如果血液循環不足及皮膚含氧量不足則傷口不易癒合,在治療若沒有發炎情形則應先清創,等發炎控制以後再做血管重建。整體來說,糖尿病足病變的治療要先把所有壞死的組織切除以及控制發炎,並且確定足部有足夠的血液循環再做重建手術。重建的方法由簡單到複雜,先從補皮,局部皮瓣到顯微手術的自由皮瓣,重建的目的在於保留行動的能力。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 北醫內科醫師群表示,手術後之照顧也是相當重要的,一般在術後六個禮拜,最好不要負重,並且因為感覺神經異常,所以要常常檢查腳部有沒有發炎、傷口及皮膚缺損。並且要定期回到門診複檢傷口有沒有再發,一般的再發率到達40%,其再發的原因通常是外傷,或者進一步的血管病變,不適當的鞋子或是因為骨骼變形。總之,糖尿病足病變跟所有疾病一樣,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就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一旦延誤就醫,造成廣泛性的壞死或危及生命的感染,治療的結果就不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