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

偶像劇錯誤示範 癲癇患者不會「咬舌自盡」

偶像劇錯誤示範 癲癇患者不會「咬舌自盡」#癲癇

錯誤醫療示範又一樁!有一部偶像劇演出男配角突然發生癲癇,結果旁邊的人緊急將手伸進男配角的嘴裡,怕他咬到舌頭,然後其他人將男配角全身壓制,看起來好像是在幫他急救,但是這卻是大錯特錯。根據中華民國癲癇之友協會的理事長曾元孚醫師表示,很多人對於癲癇患者急救的觀念都大錯特錯,其實癲癇患者並不會咬到舌頭,把手指伸進患者嘴巴當中,反而會造成患者的傷害。(圖片翻攝自英國紅十字會的宣導短片。)曾元孚醫師表示,很多癲癇患者就醫時,受傷最重的不是因為咬舌,而是因為旁邊的人為了要塞東西到患者嘴中,扳開患者的牙齒,造成牙齒斷裂、口腔黏膜受損等問題。還有,在急救的時候不要壓住病患,因為病患只要過了發作時間就可以恢復,如果外力強行介入,反而會造成淤青、肌肉拉傷,嚴重的話甚至會骨折;最後就是在還沒有清醒的時候,不要給患者水、藥物,因為這時候患者意識不清,吃藥喝水可能會造成呼吸道阻塞,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英國紅十字會為了導正這些不正確的觀念,特地錄製了一段影片,教導民眾如何對癲癇病患進行急救。首先要確保患者的安全,將任何會傷害到患者的東西移開,不要塞東西到病患口中,並且在頭部墊上柔軟物品,以免撞到地板受傷。並且不要任意移動病患,也不要強迫他停止顫抖。等到當發作期過後,將患者側躺,並且將頭部也挪向同一側,此時觀察一下患者的呼吸狀況。如果癲癇情況太過嚴重的話,包括發作超過5分鐘、遲遲未清醒、呼吸困難、或是連續發作等情況,就要撥打119,緊急送醫治療。

媒體錯誤報導 癲癇發作不會咬舌 別再塞東西進嘴裡

媒體錯誤報導 癲癇發作不會咬舌 別再塞東西進嘴裡#癲癇

癲癇患者發作的時候,要防止他咬舌,所以要塞東西到病人的嘴巴當中,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但是都一直將錯就錯,所有的電視、報紙都將這些錯誤的方式重複報導,讓觀眾有了錯誤的印象,結果真的要急救的時候,反而害慘了病患。但是為什麼這樣的方法是錯的、如果癲癇患者發作時,我們該怎樣幫助他們?想要知道更詳細的內容,請看這次的優活解密。優活大解密(http://www.uho.com.tw/rorw.asp?year=2011&mon=12&id=462)

醫訊/探索腦部醫學祕境 認識癲癇

醫訊/探索腦部醫學祕境 認識癲癇#癲癇

癲癇長期是一個不能被公開討論的隱諱疾病,但它的發生率卻比癌症來的高,全世界約有7千萬名癲癇朋友,每年也以12萬人的速度增加中。多數人以為癲癇是遺傳疾病,其實不然。醫師表示,癲癇症狀主要來自於「腦部傷害」,例如細菌或病毒性腦膜炎、頭部遭受外力撞擊等,都有可能造成癲癇症狀的發生。因此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會是下一位癲癇朋友。有鑒於多數民眾不了解「癲癇疾病」,因而衍生出許許多多錯誤的處置方式與認知,台北癲癇之友協會與高雄超越巔峰協會共同發起「探索腦部醫學祕境-認識癲癇」系列講座,活動中除由知名神經內科醫師藉由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大家一同前來揭開癲癇疾病的神秘面紗外,更將邀請癲癇大使現身說法,分享自己因為罹患癲癇疾病面臨人生重大挑戰及如何藉由專業醫療協助、親友的支持力量,得以超越障礙的真情故事。※活動時間及地點如下:●高雄場:高雄市前鎮區 中山二路91號15F-7(高雄捷運三多商圈站)時間: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下午2點至4點講師: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賴向榮醫師講題:探索腦部醫學祕境-認識癲癇癲癇大使 巫紹瑜 小姐講題:擁抱癲癇 人生不受限●台北場: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39號B1(近南京松江捷運站)時間:2011年11月25日 星期五 晚上7點至9點講師:台灣癲癇之友協會理事長  曾元孚 醫師講題:探索腦部醫學祕境-認識癲癇癲癇大使  羅姿雯 小姐講題:擁抱癲癇 勇敢做自己

癲癇正名「伊比力斯症」 醫界盼除去歧視

癲癇正名「伊比力斯症」 醫界盼除去歧視#癲癇

患有伊比力斯症的小愛和小齊,在爸媽的細心照顧之下,定時服藥,就和正常小朋友沒甚麼兩樣,不過伊比力斯症容易合併過動等症狀,像是念小學的小齊,在學校有時候就會伸手碰同學,最後老師只好把他的位置、安排在教室的最旁邊。伊比力斯症就是醫學上的「癲癇症」,由腦部疾病所引起,病因可能是遺傳或是後天。目前全台灣有大約四萬多名病童,醫界這幾年努力推動,把癲癇症正名為英文病名直譯的伊比力斯症,就是希望外界不要對這種疾病有歧視,因為只要按時服藥,其實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都是可以完全被控制的。門診上就曾經出現,有小學五年級的病童,因為害怕被同學笑,在學校都不吃藥的案例。醫師表示,希望社會對伊比力斯症有多一點認識,不要用異樣的眼光對待病童,而當身邊病患萬一發作時,也要記得不要慌張,可以協助病患把頭偏向一邊,不要讓口水嗆到,再送往醫院治療。(新聞來源:公視晚間新聞提供)癲癇、躁鬱症患者吃藥前必看 先讀用藥須知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341醫師開抗癲癇藥治背疼 引爆副作用奪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347男子突癲癇發作 幸熱心員警急送醫http://www.uho.com.tw/hotmsg.asp?aid=11183

無法分辨對錯 該如何判別犯罪還是癲癇發作?

無法分辨對錯 該如何判別犯罪還是癲癇發作?#癲癇

早期的學者多數認為癲癇與犯罪有密切關係,龍布隆索(Lombroso)是最早強調犯罪與癲癇有密切關係的學者。但後來的一些研究並不支持這樣的論點。在各國的監獄、醫院住院的病人等樣本資料研究結果顯示,癲癇患者與暴力犯罪並無特別密切關係。高雄凱旋醫院成人精神科醫師王富強表示,其結果似乎是癲癇病人的犯罪率較一般人高,然其實可能並非如此,癲癇與監獄的關係是相當複雜的,有多個原因可以解釋為何受刑人的癲癇比率增高:腦功能異常可能會引發癲癇,但本身可能也會導致行為疾患。 雖然很多人已經不相信「癲癇病人較有反社會的行為方式」,但態度上卻非如此。 癲癇病人總是較一般人更可能會被安置於相同的機構中。 癲癇患者的低自尊,與遭社會排拒有關,也許是反社會行為的預兆。 行為疾患也許會導致發生腦傷的意外,而引發癲癇發作。 癲癇病人罹患精神病的危險較高,這些精神異常有時可能會導致反社會行為,尤其是小竊盜罪或損害財物的犯罪。 不良的環境可能導致癲癇和反社會行為。有研究顯示,癲癇於監獄與低社經社區的盛行率相同。另有研究發現,母親的照顧、與兒時的生活環境品質、及產生癲癇發作的可能性,三者之間存有關係。此外,癲癇本身的定義在不同的研究者因所研究的群體不同而有不同的定義,也可能是其原因之一。王富強說明,1986年,Treiman廣泛地回顧癲癇與暴力關係的研究而獲得的結論認為,癲癇患者也許較一般人有暴力發生,此可能由於相關的腦傷或不利的社會因素,並非直接因癲癇本身。事實上,癲癇在某些個案很有可能是引致反社會行為的原因,但是此關係在癲癇病人並不普遍,而且在癲癇發作時犯罪也是很少見的。王富強解釋,癲癇引發的意識障礙有多種狀況,其中可能會發生犯罪行為的有癲癇性自動症、微明狀態、癲癇後狀態三種情狀。癲癇患者發生暴力行為時,在醫學及法學上必須考慮其犯行是否與癲癇的發作有關係。如果有關係,就得進一步探討犯罪是癲癇發作的一部份,或是發作前後特殊狀態的行為。若犯罪行為並非癲癇本身直接誘發,則須考慮是否伴有精神病、憂鬱狀態、或其他精神異常狀態。需要考慮這麼多的原因,是因為和刑責能力有關。王富強強調,癲癇發作中或發作後,呈現明顯意識障礙的混亂狀態下而使認知及現實判斷能力極度受損而發生的犯罪行為;或癲癇合併精神病者,若其犯罪行為直接受精神病症狀控制而發生者,上述情形應認為無刑責能力,亦即法律上所謂之「心神喪失」的程度。與癲癇有關或因癲癇常發作,導致意識障礙使得認知及現實判斷能力明顯受損;或癲癇合併精神病者,其犯罪行為受精神病症狀影響而發生者,上述情形應視為只有部份刑責能力,亦即法律上所謂之「精神耗弱」的程度。延伸閱讀「癲癇引發的意識障礙多種狀況說明」: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283

癲癇發作,竟是腦瘤發作?

癲癇發作,竟是腦瘤發作?#癲癇

痙攣或是癲癇,不但會造成腦部傷害,更可能有其他隱藏性原因造成,若有意識喪失,眼珠上吊,牙齒緊咬,嘴溢白沫,四肢用力伸直或是用力抽動…等發作情形,應及早尋求小兒神經科醫師做診斷及治療。病童甲是一位15歲學童,因在學校有意識喪失及四肢抽動情形,緊急送至急診室。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簡穎瑄診察,懷疑有腦部構造異常,經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後,懷疑是動靜脈畸形或是血管瘤,之後再經血管攝影進一步確診為血管瘤,目前血管栓塞後狀況穩定。病童乙是一位3歲女童,經常性的失神、發呆,口部像是有嚼口香糖的動作,經腦波確定為失神性發作且給抗癲癇藥,給藥後狀況改善許多,但家屬卻隨意停藥改服中藥,發現癲癇惡化之後,又隨意增加抗癲癇藥劑量到處拿藥。簡穎瑄表示,癲癇是一種腦部細胞瞬間活動異常所引發的現象,臨床上有各種不同表徵,包括意識障礙、肢體抽搐、自動症、皮膚感覺異樣…等,在發作時,電器生理學檢查(如腦波記錄圖,或腦電圖)顯現一大群腦神經細胞有異常性的齊發放電狀況。簡穎瑄指出,造成癲癇發作病因:在腦部有某種病變或傷害存在,如疤痕(頭部外傷、腦膜炎)、腦膿腫(細菌感染化膿)、腦瘤(原因不明)、先天性畸形(動靜脈畸形、腦部先天發育障礙)、腦中風(腦血管阻塞或出血後皆可)、全身代謝障礙(低血糖、內分泌失調、缺氧等)。她說,若是確定病因,應就醫師囑咐追蹤治療,以避免藥物不當治療的副作用發生。

尿毒症病患注意! 小心吃楊桃引起神經中毒

尿毒症病患注意! 小心吃楊桃引起神經中毒#癲癇

台中縣光田醫院指出,近一個月來接獲兩例尿毒症病患因吃楊桃造成楊桃中毒的病例,其中一例已痊癒出院,另一例則因癲癇發作而有生命危險,目前仍在加護病房;由於近來正值楊桃產季,院方特別呼籲本身為洗腎或腎衰竭患者,楊桃還是少碰為妙。光田醫院腎臟內科王家良醫師指出,近來連續接獲兩例食用楊桃引起神經中毒個案,其中一名四十歲女子,在陸續食用二、三顆楊桃後即出現打嗝不止,經診斷發現女子有神經中毒現象,由於該名女子有慢性腎衰竭病史,但尚未洗腎,因此可能由於腎功能較佳而症狀較輕,在接受治療後已返家;另一例六十歲長期洗腎的陳姓女子則沒那麼幸運了,食用楊桃後因神智不清而由家屬緊急送醫,由於神經中毒引起重症癲癇,目前仍在醫院加護病房,有生命危險。楊桃到底可不可以吃?王家良醫師表示,楊桃具有生津解渴及降火氣的功效,廣受民眾喜愛,然而實際上所含各種營養成分,亦可補充身體所需的維生素及抗氧化物,食用楊桃是有益無害的,但尿毒症患者,則是其中的例外,症狀輕者會出現打嗝不止,嚴重者則會因癲癇發作而喪命。為何尿毒病患食用楊桃會產生神經毒性,王家良醫師指出,之前醫界也多所懷疑,但往往無直接的證據,直到一九九八年巴西的一位專家發表論文提到當地有六名尿毒症洗腎患者在吃了楊桃,出現意識障礙,甚至致死個案後,大家才逐漸確定尿毒病患是不宜食用楊桃的。王家良醫師進一步指出,楊桃到底含有什麼物質而讓尿毒症病人產生神經毒性,造成神經系統障礙、出現意識不清及肢體麻木等症狀,目前醫界仍無定見,部份研究指出可能是其中的草酸所引起的,不過這仍須更進一步證實。目前正值楊桃產季,一般民眾可趁機品嚐當季楊桃的美味。然而臨床上尿毒症病人約食用半顆楊桃即可能出現神經毒性,因此慢性腎衰竭、尿毒症等民眾,為了健康著想,還是建議不要食用楊桃及相關飲品為宜。

壓力緊筘咒!想減輕頭痛不能靠止痛藥

壓力緊筘咒!想減輕頭痛不能靠止痛藥#癲癇

經濟不景氣,企業頻傳裁員減薪、或是要求員工休無薪假,許多人飯碗不保,生活壓力沉重,連帶影響生理健康,陳先生(化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外商工作十多年的他,生平第一次經歷如此嚴重的裁員潮,鄰座的同事白天還在一起聊是非、談過年出遊計畫,傍晚卻已被通知裁員;公司也由去年10月開始放無薪假,每個月只拿到比基本薪資高一點的薪水,荷包緊縮,再加上不知道裁員何時輪到自己的莫名壓力,讓他最近開始頭痛、失眠,甚至有時還會手抖、呼吸急促。在門診中,陳先生自述頭痛形式屬於中度疼痛、兩側都會發生,有時血管好像在搏動一般,感覺就像是戴了一頂過緊的帽子,而自行購買的止痛藥偶爾有效,但大多數時候他幾乎整天都處在頭痛的煎熬之下。天主教耕莘醫院神經內科 - 劉議謙醫師表示,前述情形是典型的壓力性頭痛,大多發生在從無頭痛病史的人身上,常伴隨失眠、且有明顯的壓力源(例如公司裁員),有時甚至出現焦慮的相關症狀。這種頭痛其實只是身體眾多壓力症狀的其中之一,如果只服用止痛藥物,緩解效果通常不顯著。針對這類型的頭痛,必須連失眠、焦慮等情況也一併治療,才能讓頭痛暫時減輕。最重要的是,要能找到一個確實抒解壓力的方法(如運動或嗜好),才不致於一直依賴藥物;最怕的是,患者習慣靠藥物止痛,最後反可能變成藥物成癮型頭痛,讓治療更為棘手。如果本來就有頭痛的情形,只是最近變得更嚴重,甚至痛起來會讓人噁心想吐、怕光怕吵,則很可能是偏頭痛。劉議謙醫師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偏頭痛未必只痛一邊,也可能與壓力有關,但多半找不到特定原因,國內病人較少如國外民眾會出現視力模糊等前兆現象,但與特定食物(起司、橘子、巧克力等)可能相關,女性生理期的前後也會讓疼痛加劇。上述兩種常見的頭痛,治療方式大異其趣,前者重視壓力源的解除、以及症狀的治療,後者則著重在預防,應仔細觀察自己的症狀(如何種情況頭痛會加劇、何種情況會減輕、每天大概痛多久),加上專業醫師的診斷治療,才可望早日脫離頭痛的地獄。此外,頭痛也可能是危險疾病的徵兆。劉議謙醫師說,如果頭痛伴隨頸部僵硬、發燒、手腳無力、手腳麻木、意識不清、走路不穩、眩暈、複視、顏面神經麻痺或口齒不清,就必須懷疑可能是腦膜炎、腦炎、急性出血性中風、顱內動脈瘤破裂、腦瘤、頸動脈剝離等危險疾病。總之,頭痛是一般人常見的身體不適,但也容易被大家忽視,多數人總將頭痛當成一種「體質」,卻不知其背後可能藏著複雜的病因,必須及早正確的診斷與治療,如此脫離頭痛的魔掌並非不可能的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