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

深呼吸幫助減壓 解除緊張性頭痛

深呼吸幫助減壓 解除緊張性頭痛#癲癇

50歲陳先生(化名)抱怨近兩個星期頭痛的很厲害,有時痛一邊,有時兩邊都痛,以前類似的頭痛休息一下就改善,這次卻連續好幾天都如此。陳先生很擔心,是不是二十年前頭撞過後舊傷復發,或是腦袋長什麼東西?還是中風的前兆?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神經科周秉箴醫師表示,患者經過檢查後發現,除了兩邊後枕部有壓痛點外,四肢運動及感覺神經都正常。而頭痛的位置大多是兩側太陽穴及後枕部,有時痛的厲害連眼框周圍都感覺疼痛。不過,陳先生除了頭痛外,還有失眠的問題,仔細問起來才發現陳先生經營一家小公司,這陣子不景氣,公司業績不好,股票基金又賠了上千萬,所以晚上很難睡好。失眠的隔日,頭痛的更厲害。周秉箴醫師指出,根據患者的症狀及檢查結果,他的問題是緊張性頭痛,不是長了腦瘤,也和多年前的外傷無關,更不是中風的前兆。除了開立止痛肌肉放鬆的藥物之外,還提醒患者要注意生活的壓力,適當的減壓,例如運動、深呼吸等放輕鬆的小技巧,一個星期之後頭痛就得到改善。周秉箴醫師表示,頭頸部的肌肉持續收縮會導致緊張性頭痛,而導致頭頸部肌肉收縮的原因如下:1.情緒長時期過度焦慮、擔心及緊張。2.腦力長期勞動、沒有足夠的休息及睡眠。3.因長時間坐或站立,令頭、頸、肩產生不良的姿勢 4.肌肉因長期收縮,導致減少血流,致使腦局部循環不良。周秉箴醫師指出,很多人頭痛時便會服用止痛藥,但藥物往往只能治標不治本,可以嘗試下列的方法,以減輕緊張性頭痛:1.輕輕按摩頭兩側至後頸的肌肉。2.熱敷患處,有助減輕頭痛,放鬆肌肉。3.放下手上的工作,進行深呼吸,可幫助舒緩緊張情緒及壓力。4.多做有氧運動,可放鬆心情、增進睡眠品質,促進血液循環。如果服用止痛藥及嘗試以上減壓方法後,疼痛仍未改善,或頭痛頻率越來越高,周秉箴醫師則建議儘早就醫。

癲癇研究成果勇奪國際論文首獎

癲癇研究成果勇奪國際論文首獎#癲癇

花蓮慈濟醫院神經醫學中心癲癇醫療團隊在今年的台灣癲癇醫學會年會中獲頒國際會議壁報論文獎,其中神經外科哈鐵木爾醫師以「癲癇病患的自主神經調控心律差異分析」研究成果勇奪首獎。 台灣癲癇醫學會在三月廿八日舉辦年會及癲癇專題學術研討會,花蓮慈院癲癇團隊哈鐵木爾醫師、辛裕隆醫師與慈濟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助理教授沈祖望博士跨院校合作,藉由現代資訊科技的資料分析,更了解癲癇病人的病情轉變,三人的合作成果在去年的台灣癲癇醫學會年會即已囊括國際會議壁報論文獎前三名。 對於花蓮慈院癲癇醫療團隊而言,連續兩年壁報論文獲得台灣癲癇醫學會國際會議肯定,是很大的榮譽,特別是醫療團隊中的神經外科醫師哈鐵木爾以外科身分做研究在眾多且實力堅強的神經內科研究者中脫穎而出,殊為難得。神經內科主任辛裕隆並當選台灣癲癇醫學會新任理事、曹汶龍醫師連任監事。 花蓮慈院神經醫學中心癲癇醫療團隊自二OO二年成立至今近七年,哈鐵木爾表示研究初期,辛裕隆醫師和他在分析癲癇疾病相關資料的過程,發現需要借助現代資訊科技的分析能量、力量,或者說是需要資訊分析程式幫助醫療團隊系統分析資料,以進一步還原病人的實際情況,更了解病人的病情。 因此,花蓮慈院醫療團隊在早期即與慈濟大學的醫學資訊系、所的教師及學生在相關研究領域多有合作、配合,希望導入現代醫學科技的力量,幫助醫療團隊更能還原病人病情的實際情況。這就是說目前對於腦部神經科學研究領域來說,需要非常好的資訊工程師。 哈鐵木爾說,因為藉由沈祖望教授的提供的程式跟資訊分析的能力,醫療團隊能夠把病患的病症資料,例如經由核子醫學、磁振造影檢查出的訊號等,可以把這些訊號放大,或者說把訊號的反差加大;也就是說在現有的科技儀器當中,可能看起來是屬於灰色地帶的訊號,可以藉由資訊程式分析的後處理,把這反差加大,然後使醫療團隊可以看得更細微,所謂的更能見微知著。 哈鐵木爾醫師多年研究的「癲癇病患的自主神經調控心律差異分析」是研究癲癇病人的內臟功能隨病情知改變。他說,自主神經是目前醫學界無法從外在觀察到的神經功能,躲在身體內臟裡面,沒辦法以肉眼看到的,癲癇醫療團隊藉由一些儀器的偵測,來顯現出大人跟小孩在自主神經功能上表現的不同,這個研究至今已累積一些科學化的數據。 花蓮慈院癲癇醫療團隊今年在台灣癲癇醫學會國際會議壁報論文獲得首獎等肯定,並獲贈獎金獎勵,這對沈祖望教授、辛裕隆醫師、哈鐵醫師與癲癇團隊所有成員是榮譽也是鼓舞,但最令團隊感動的是他們實現 證嚴法師對院校醫學合一的期許,也就是說慈大的教師能夠支援醫院服務病患的工作,醫院的醫師也能幫助慈大的老師更落實學術研究的方向,所以他們很榮幸連續兩年獲得這項國際大獎肯定,更立志在癲癇醫學領域不斷前進,以不負證嚴法師創建醫院與學校的期盼與使命。

孩童睡眠型態紊亂 原來是罹患癲癇

孩童睡眠型態紊亂 原來是罹患癲癇#癲癇

家中有睡眠型態紊亂的孩童要多注意了!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神經科主任葉伯壽醫師表示,一位十一歲男童因入睡二小時後會自行起床上廁所、洗臉、漱口,之後又回床繼續睡覺;有時有夜驚情形,冒冷汗、表現出害怕的樣子、發出叫聲,甚至說些聽不懂的話,隔天醒來顯現出疲憊感,且對昨晚發生的事毫無印象。經腦波檢查後發現是小兒癲癇患者。葉伯壽主任呼籲家長如發現此情況可至神經科做進一步的檢查,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葉伯壽主任表示,根據統計,癲癇罹患率約1/250,即約0.4%左右,可見痙攣病患不在少數。小孩痙攣往往是種種疾病過程的最終狀態,一般發作源始於腦神經細胞異常放電所致。其發作特徵則依據開始放電之腦灰質部位及其被傳播的部位所決定,而當整個腦皮質視丘及中腦之網狀體被波及時意識會喪失。大部份的癲癇,只要得到適當治療,都不會影響孩子的智力及未來。葉伯壽醫師指出,癲癇發作時可能的症狀包括:雙目直視、失神、發呆、身體局部抽搐或麻木、眨眼、咂嘴、咀嚼、全身僵直、抽搐、雙目上吊、牙關緊閉、口吐白沫…等。此病的遺傳比例不高,目前有藥物及手術兩種治療方法。葉主任說,癲癇並不可怕,痊癒機會也大,需要患者本身及家屬,並與醫師密切配合。藉由長期服用抗抽搐藥物,讓癲癇得以控制,減少發作次數及減輕發作程度,甚至痊癒不再發作,當異常放電的病灶消失,即是疾病痊癒的時候了。

小心致命!單純疹腦炎經常被誤為感冒

小心致命!單純疹腦炎經常被誤為感冒#癲癇

一位二十六歲年輕女性,過去健康狀況良好,平常生活規律,也沒有不良嗜好。某天她開始感到容易疲倦及輕微頭痛,以為是感冒就自己到藥房購買成藥服用。三天後,卻被家人發現半夜意識不清及抽搐,緊急送急診,在使用抗癲癇藥物治療後住院觀察,不久病人開始發燒和逐漸意識不清,經過腦脊髓液檢查,確定是單純疱疹腦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神經內科醫師陳威志指出,單純疱疹腦炎是由單純疱疹病毒引起的致命性疾病,死亡率可以高達百分之五十到七十。病毒會先感染到非神經組織,例如上呼吸道、黏膜、皮膚等,再經由血液或神經等途徑到達中樞神經系統。陳威志說,單純疱疹腦炎表現,剛開始可能沒有異狀,頭痛、發燒、全身無力、嘔吐是最常見症狀,病情可以在幾天內快速惡化到意識不清程度。此外,抽搐、半身輕癱、言語障礙或人格改變等也常常發生。他還說,一旦懷疑是單純疱疹腦炎,必須儘快安排檢查及治療,腦部影像檢查(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能夠顯示局部病灶或是腦水腫、出血等。還有腰椎穿刺也是必要檢查,因為將取得的腦脊髓液化驗可以偵測到疱疹病毒的存在。他表示,在患病初期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可以降低病人死亡率並改善預後,然而許多存活下來病人,可能遺留嚴重神經學後遺症。陳威志提醒,因為單純疱疹腦炎是一種嚴重疾病,如果發現家人或朋友有上述現象,一定要儘早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離奇鬼壓床!?其實是睡眠麻痺

離奇鬼壓床!?其實是睡眠麻痺#癲癇

很多人都曾有過俗稱「鬼壓床」的經驗,也就是在睡眠中突然意識清醒,卻發現全身肌肉無法動彈,有時眼睛還可略為張開,但身體就是不聽使喚,短則幾秒,長可達數分鐘,是一種非常恐怖的經驗,常被人聯想與靈異現象有關。根據過來人的描述,在此過程中,他們可以完全察覺周遭環境,但想叫卻叫不出聲來,甚至有人會有窒息的感覺,也有些人會聽到一些聲音或感到有人觸碰;由於這種感覺非常恐怖,而且十分強烈,往往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久久難忘。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神經內科 - 王志弘醫師表示,其實這種現象並無關靈異,在醫學上稱為「睡眠麻痺」(Sleep paralysis),根據統計,約三到四成的民眾都曾有此經歷,有人還因此被誤診為心臟病、癲癇或是一些精神疾病。睡眠麻痺發生的原因,簡單說就是在睡眠的週期轉換中,出現短暫的片刻意識突然醒轉,隨後又很快進入睡眠,此時人已經有了意識,但全身肌肉仍處於抑制狀態,兩者沒有同時恢復,因此便產生意識清楚卻全身不能動的現象。「睡眠麻痺」經常發生於長期熬夜、很久沒有睡覺、或是睡眠習慣被突然打亂之後,而喝酒之後,猝睡症及憂鬱症患者也較易發生。單純的「睡眠麻痺」對身體並無不良影響,王志弘醫師說,也不必特別在意;而且不是每種鬼壓床的感覺都是睡眠麻痺,有些人其實只是作噩夢而已。須注意的是,王志弘醫師指出,有些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也會產生類似睡到一半突然醒過來無法動彈、喘不過氣的情形,這些人常有嚴重打呼、白天容易打瞌睡等症狀,必須要進一步詳細檢查,及早治療。另外,有一種較罕見的疾病「猝睡症(Narcolepsy)」,患者異常嗜睡,可能在用餐、走路或說話的瞬間,倒頭就睡,但約半小時後自然醒來,卻對自己睡倒一事毫無印象;他們在剛入睡時神智尚清的狀態下,有時也會發生無法翻動、說話的睡眠麻痺,或合併幻聽、幻覺等情緒障礙,身心大受其擾,也應儘速就醫。

你是偏頭痛?還是壓力性頭痛?

你是偏頭痛?還是壓力性頭痛?#癲癇

頭痛是人們常見的病痛之一,但大部分的人就醫態度並不正確。民眾常見的迷思之一是:我最近這麼常頭痛,是不是長了腦瘤?事實上,絕大多數的神經科醫師都會告訴你,腦瘤以頭痛來表現的反而是在少數(科學統計證明,腦瘤的常見症狀應該是癲癇發作及局部神經學症狀如肢體無力或意識變化)。迷思二是:我數年前曾出過一次車禍也有撞到頭,跟目前的頭痛有沒有關係?事實上,腦傷造成的頭痛絕大多數會在兩星期內發生,延遲到數月甚至數年之久的頭痛多半跟腦傷無直接關係(但老人家有時因為腦傷造成硬腦膜外出血倒是有可能在一段時間後才發生症狀)。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神經內科-劉議謙醫師,特別針對兩種神經科門診常見的頭痛加以說明。希望提高大家對頭痛的認識與了解,學會如何自我診斷並照顧自己的頭痛。一、壓力性頭痛(緊張性頭痛)此類型的頭痛與緊張的日常生活與隨之而來的壓力可謂息息相關,疼痛的強度多在輕度與中度之間,雙側性、非搏動性的緊繃性鈍痛是它最常見的出現形式,對止痛藥的反應良好,但解鈴還需繫鈴人,這類頭痛的發生其實就是提醒自己,是不是最近的生活給自己太大壓力了。二、偏頭痛近年來醫學界對於偏頭痛的了解可說是突飛猛進,雖然對於它的病理機轉還有些許爭議,但對於治療及診斷可說是十拿九穩,劉議謙醫師指出,幾年前有臨床醫師做過研究,頭痛病患只要符合三要件:(1)頭痛起來必須中斷工作休息一下(2)頭痛會伴隨噁心嘔吐感(3)頭痛起來的時會怕光,如果符合這三項,偏頭痛的診斷正確率高達七成以上,除了上述三種症狀外,搏動性的頭痛、前兆症狀、中到嚴重程度的疼痛也都是它的臨床特徵之一。目前對於偏頭痛的治療傾向於慢性預防及急性治療雙管齊下,尤其是預防頭痛發作的治療,幾乎已經成為大多數醫師的共識,但良好的治療效果仍然需要很好的醫病互信及病人的配合。

癲癇的中醫照護-針灸治代謝紊亂

癲癇的中醫照護-針灸治代謝紊亂#癲癇

癲癇是一種因腦部神經細胞不正常放電,而在臨床上可以看到一連串無法抑制的發作所造成的疾病,症狀包括意識、運動、感覺等瞬間功能變化(障礙),有20種左右不同的發作表現。根據統計,癲癇的盛行率大約是千分之5至25之間,20歲以下的年輕人或小孩,每一百個人中大約有1人患有癲癇。奇美醫院中醫部游榮聖醫師表示,目前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口約有14萬至20萬人患有癲癇。大部份的病人(40%)都找不到發生的原因,找得到的主要原因是"腦部傷害",包括產傷、熱痙攣、頭部外傷、腦膜炎、中風、先天腦部發育異常、腦血管畸形、腦瘤等,以及一些引起大腦退化的疾病或全身性代謝障礙(低血糖、內分泌失調、缺氧等)等。遺傳的因素並不是那麼明顯,大部分的患者也都找不到遺傳的家族史,有一部分癲癇被認為和基因有關。而癲癇患者下一代得到的機率確實比一般人略高,而在10歲前得到癲癇者也比10歲以後得到者較容易和遺傳的因素有關。癲癇的臨床表現很複雜,在此先簡單的區分為局部發作與全面發作兩種。游醫師指出,局部發作一般出現感覺異常與動作異常,如皮膚感覺、嗅覺或視覺異常、血壓、心跳改變、情緒失落、空虛感、恐懼感、陌生感或有局部肌肉或肢體抽搐。全面發作是癲癇較嚴重症狀,包括失神發作(即小發作),肌肉強直性發作(即大發作)等,也因為大腦不正常的放電,所以癲癇發 發作也常伴有幻想、幻聽或一些不自主的行為。癲癇一再發作也可能會造成腦組織損傷而影響智能,在兒童常常造成學習障礙。大部分的癲癇可以有效的用抗癲癇藥物來控制,但是仍有將近四成的癲癇病人藥物控制並不理想,大部分的藥物機轉在於(1)阻斷細胞鈣離子通道、或鈉離子通道來抑制腦細胞活化(2)提高GABA(神經抑制介質)在神經末稍的濃度(可抑制減少癲癇發作)。外科手術在近年來也有相當的進步,但普遍性較低。游榮聖醫師解釋,中醫所謂的“癲癇”定義應該是發病時間歇性的肢體抽搐伴有精神疾病的表現,是一種反覆發作的神志異常疾病。中醫從病因認識和辨証分型上大多還是將癲癇發作時的特徵分為痰、瘀、驚、風等幾種類型。其中,心、肝、脾、腎功能不足,代謝紊亂是引起痰、瘀、驚、風的主要原因。痰、瘀、驚、風等中醫証型用現代簡單醫學認識來解釋大略相當於內分泌代謝異常、血液循環異常、精神異常與腦神經功能異常等等,這四種証型都有相對應的中藥與針灸治療方法。針灸是中醫治療癲癇的首選,現代動物實驗證明,針刺癲癇大白鼠雖然無法升高腦中GABA的含量,但是可以降低腦中興奮性胺基酸Glutamate的含量進而降低癲癇的發作頻率。臨床上常用的穴道在頭部以百會、四神聰、額三針、率谷、風池為主;雙手以曲池、神門、合谷、外關、後溪為主;足部以足三里、三陰交、太衝、申脈、照海為主。針刺百會、四神聰可醒腦開竅、額三針安神定志;針刺率谷,風池平肝息風,神門瀉心火,合谷配合太衝可開四關通調氣血,緩急止痛,足三里補中理氣,三陰交可通經活絡,調和氣血;癲癇白天發作配申脈,夜間發作配照海(癲癇晝發取陽蹻,夜發取陰蹻)等等。游醫師強調,針灸治療仍然遵守中醫辨証論治的原則,由專業醫師根據患者病症的不同來做針刺穴道的選取與配伍,並非每位患者皆用相同的穴位與針刺數量。再者,若無法接受針灸治療或者對針充滿恐懼的患者也可以服用中藥治療。近年來中藥在抗癲癇的研究上也相當有成果,現代藥理證明,石菖蒲主要成分細辛醚,具有抗驚厥,以及鎮靜中樞的作用;天麻可以通過利用影響腦部不同區域兒茶酚胺類的神經傳遞物質的代謝來協調腦部興奮以及抑制的平衡。其它如鉤藤、遠志、酸棗仁也有鎮定安神的作用。游榮聖醫師提醒,平時已在服用抗癲癇西藥的患者其實不可以貿然停藥,以免產生危險,中醫對癲癇的照護是可以輔助西藥來協同控制癲癇的症狀。所以中醫治療並非著重在病症的發作期,而是在緩解期利用針灸或者中藥來調整大腦與各內臟的功能,來減少癲癇發作的次數以及減緩症狀發作時的強度,如此一來才可以降低癲癇對大腦的傷害,增進患者的健康並讓患者保有質量較佳的生活品質。

喝酒問題不少,想戒酒自己行嗎

喝酒問題不少,想戒酒自己行嗎#癲癇

長期喝酒的人,除了腸胃系統及全身各個器官都可能受到損害以外,也容易出現精神心理方面的問題。長期喝酒對腦部的影響,早已經被醫學界發現,包含學習及記憶等大腦功能都會因喝酒而受損,所幸的是,有一研究比較戒酒四週後的酒癮患者,及已戒酒四個月患者的評估報告,發現剛戒酒的酒癮患者有較差的學習力和問題處理能力,研究者認為神經心理缺損,可能會在停止酒精使用之後逐漸恢復。以精神科的觀點而言,與喝酒相關的精神疾病,一般可分為三大類,第一種是酒精依賴及酒精濫用,常被統稱為酒精上癮,在美國的數個大型研究中,發現有超過十分之一的人會有酒精上癮問題;第二種是在長期飲酒者身上同時出現的精神疾病,以憂鬱症和焦慮症等情緒障礙最為常見;最後一類則為喝酒所引發之精神疾患,表現出來可以是酒精中毒,酒精引發之癡呆症,精神病,性功能障礙,睡眠障礙等等。新店耕莘醫院 劉宜釗醫師建議酒癮的治療上,必須考慮生理,心理,以及環境等層面。同時在戒酒的初期,中期,後期等均有不同的考量。一般而言,經長時間喝酒後決定戒酒而停止喝酒,個案身體可能出現焦躁不安,心跳加速,流汗,手抖,噁心嘔吐,失眠等自律神經亢奮情形,這時候需在戒酒時配合藥物處理上述症狀,否則較嚴重時會有癲癇發作,或甚至有生命危險。當身體恢復正常,不再有生理上依賴時,接下來必須針對個案心裏想飲酒的渴望,給予藥物治療,或投予藥物使再度飲酒時產生身體不舒適的感覺及反應,以阻止後續的飲酒行為。其中當併發其他精神疾病時,解焦慮劑或抗憂鬱劑這類藥物的使用是必須的,因為若不治療其他相關的精神疾病,將會讓戒酒的努力事倍功半,甚至在過程中不斷地加深病患及家屬朋友的挫敗感。在治療的後期,身體心理對酒精的依賴均已解決之後,個案上需要在環境及生活上作進一步的調整,例如遠離喝酒的朋友及場合,良好的生活習慣及休閒活動等。還有工作及生活的穩定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另外家人朋友的支持,更可以在挫折發生時,給予個案最大的幫忙,避免再度想到以酒精來逃避,而再次陷入酒癮的泥淖中。總之,當不幸酒精上癮時,求助於精神醫療的專業,一定能帶來一線生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