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

孕婦染流感 恐提高早產風險

孕婦染流感 恐提高早產風險#早產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依據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歷年流感重症及死亡個案中,約有7至9成具慢性病史,財團法人肺病防治基金會醫師盤松青特別呼籲,慢性病患者如感染流感,可能使原本慢性疾病惡化,更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需要住院治療,甚至可能危害性命,因此慢性病患者應儘快接種流感疫苗,才能降低因流感引發重症或死亡的風險。接種疫苗對孕婦及胎兒無危險性臺灣婦產科醫學會陳治平主任指出,女性懷孕期間因體內賀爾蒙變化,心肺功能受到影響,免疫系統對流感病毒的抵抗力較差,感染流感後易引發嚴重併發症及死亡風險,同時也提高胎兒流產、早產或死產的機率,依據相關研究資料顯示,接種流感疫苗對孕婦本身及胎兒均無特殊危險性,建議準媽媽們可以與醫師討論,儘早接種流感疫苗保護自身及胎兒健康。產後6個月內婦女應接種疫苗臺大家醫科醫師曹玉婷表示,由於出生6個月以內的嬰兒還不適合接種流感疫苗,媽媽是與寶寶有最多親密接觸的人,因此呼籲產後6個月內婦女應接種疫苗,也建議家中其他成員以及照顧者,可以自費接種流感疫苗,保護家中嬰幼兒健康。病毒傳染力強 接種後4周才有保護力疾管署表示,歷年流感疫情約在11月下旬開始升溫,目前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已逾500萬劑,流感病毒傳播力強,接種流感疫苗需2至4周才會產生足夠保護力,呼籲50歲以上民眾、嬰幼兒、高風險慢性病患及孕婦等流感後併發重症的高危險群,為保護自己與家人,請把握疫苗接種機會,儘快接種疫苗,做好最佳防護措施。

孕婦有牙周病 早產機率高7倍

孕婦有牙周病 早產機率高7倍#早產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相較於沒有牙周病的孕婦,罹患牙周病的孕婦較容易早產,而且容易生出低體重嬰兒。分娩一般發生在懷孕第40週前後(最後一次月經的首日加280天)。若提早在22到36週之間生產,則視為早產。早產兒的出生體重若低於1000克,會較難存活。此外,早產兒容易罹患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等疾病。若有早產或者是出生體重偏低的情形時,必須安置在保溫箱或NICU(新生兒加護病房)內,並限制和母親接觸,也無法直接哺餵母乳。雖然早產是迫於無奈,但還是儘可能避免。根據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沒有牙周病的孕婦早產率是6%,相較於此,在懷孕期間牙周病惡化的孕婦,有43%的人早產。也就是說,有牙周病的孕婦比沒有牙周病的孕婦,發生早產的可能性高了7倍。據說,飲酒會導致早產的機率增加三倍,相比之下,牙周病帶來的風險何其高。此外,根據其他研究,在早產孕婦的羊水中,發現了和口腔牙垢裡相同的細菌。另有研究指出,牙周病愈嚴重的人,愈有可能生下低體重嬰兒。牙周病菌不只影響母體,可能會影響到胎兒。日本國內也有相關研究,研究結果和國外的研究結果相同。岡山大學研究所醫齒藥學總合研究科預防齒科學的研究團隊,花了三年的時間,針對203位孕婦進行調查。孕婦們在懷孕期間接受牙周病的治療,牙周病有好轉的群組,生下的嬰兒體重平均是3997.3克,很接近平均體重;而牙周病未見改善的群組,嬰兒的體重平均是2776.5克,足足少了約兩百克。在懷孕第38週出生的嬰兒,大腿骨的長度較短,也就是有發育較慢的傾向。懷孕中的女性容易罹患牙周病或是牙周病容易惡化,這在牙科的臨床現場是早就知道的事情。原因是女性一旦懷孕,荷爾蒙會開始急劇變化,黃體素會減少。再來,因為孕吐等身體狀況的改變,唾液的酸度會變高,這樣的口腔環境容易引起蛀牙或牙周病。很多女性在懷孕期間發生牙齦腫脹的牙齦炎,也和女性荷爾蒙有關。孕婦在產檢時常被建議做口腔檢查,也是這個緣故。據推測,牙周病菌會隨著血液運行到子宮和胎盤,進而引起炎症,引發陣痛。另外,隨羊水而來的牙周病菌或許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並妨礙胎兒發育。這也和生下低體重嬰兒有關。幾乎每個女性都知道,懷孕時要遠離菸酒,並注意飲食。同時,懷孕時也要治療蛀牙和牙周病,希望更多女性可以知道這項懷孕時的常識。(本文摘自/0~100歲都需要的咀嚼力/天下生活出版)

研究:孕婦注射流感疫苗 早產率狂降7成

研究:孕婦注射流感疫苗 早產率狂降7成#早產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天氣漸冷,流感的高峰期即將到來,公費疫苗從去年開始將孕婦納入施打對象,希望能用準媽媽們的抗體,來保護即將出生的小寶貝。美國最新公布的幾項研究證實,孕婦接種流感疫苗,不但能保護自己,還有助於降低7成的早産率。參與這項研究的流行病學專家表示,當時以6410名新生兒為對象,其中15%的媽媽在懷孕期間注射了流感疫苗,結果顯示,在流感季節的傳染高峰期,那些有接種疫苗的孕婦,比沒有的早産風險低7成,而且新生兒體重過輕機率也降了7成。研究:新生兒出生後住院率可降9成在另一項研究中發現,孕婦接種流感疫苗還可以降低嬰兒出生後的住院率,嬰兒在6個月和1歲時的住院率可分別降低將近9成和8成。除此之外,美国俄亥俄州的醫療中心提到,孕婦接種流感疫苗,除了可降低呼吸道疾病的風險,同時孩子出生後感冒的機率也較低。盡快注射疫苗!  2~4週才夠罩儘管如此,目前孕婦接種疫苗的比率並不高,為此,衛生局曾表示,由於流感常於11月底開始流行,且其可怕之處在於爆發流行快速且流行範圍廣泛,加上疫苗接種後需2至4週才能形成最佳的防護效果,為降低疾病威脅,請符合條件的民眾,儘速攜帶身份證、孕婦健康手冊或兒童健康手冊及健保卡,至衛生所或合約醫院診所接種。

孕媽咪搭機恐早產!行前3大原則必知

孕媽咪搭機恐早產!行前3大原則必知#早產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近日為了拿取美國籍,而冒險搭機在空中產子的報導鬧得沸沸揚揚,到底懷孕期間能不能搭機出遊呢?國民健康署提醒,坐飛機對懷孕的影響主要是壓力與濕度的變化,由於飛機上的濕度較低,容易使人體血液濃縮,增加靜脈栓塞及早產的風險。隨著飛機爬升高度的變化,在低艙壓的狀態,會使母親體內壓力產生變化,產生短暫的心跳增加、血壓升高、貧血傾向加重等心肺功能調適症狀,這對於正常懷孕的孕婦來說,尚能調適,但對於有心臟病、嚴重貧血、糖尿病控制不佳、胎盤異常或是有其他高危險妊娠的孕婦,可能帶來風險!搭機久坐 增加流產、早產機率妊娠期間由於生理性靜脈擴張,加上黃體素作用,發生血栓症的機會較高,搭機久坐也會對原本有下肢水腫、腹腔靜脈受到胎兒壓迫的孕婦,產生靜脈栓塞的危險,故長途飛行時,不宜靜坐不動。過度勞累也可能導致流產與早產的可能。停!看!聽!孕期搭機安全指南由於飛機上無法提供最好的生產醫療環境,一旦發生破水、急產等,沒有醫師相當危險,因此醫療臨床建議第三孕期不要搭飛機。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提醒,懷孕婦女,要注意搭機及旅遊風險,行前3大招,停、看、聽可以保護自己及胎兒。●停1)有中重度以上地中海型、缺鐵性或鐮狀細胞貧血的孕婦,胎兒可能發生嚴重缺氧,甚至導致死產、流產,或較容易發生血尿及腎小管血栓症狀,醫師建議絕對禁止於妊娠中期之後搭機。2)懷孕早期有異常出血或下腹悶痛等流產症狀;過度勞累或長途奔波及航程較長的旅行,可能造成胎兒流產及早產的危險,不建議長途飛機旅遊。3)旅行時也要注意適時休息,建議每2個小時停下來走一走及排空膀胱。●看1)懷孕期間規劃旅遊前,儘可能先瞭解目的地、過境地區的醫療照護服務。2)孕期旅遊注意相關事項,可參考孕婦健康手冊。●聽1)計劃旅遊時,請告知您的醫師,事先取得醫師開立的預產期或適航證明書。聽從建議注意行程不要太過緊湊,避免前往衛生條件不佳的地方。2)最好有親友相伴,假使身體不適或需要提些重物,應有人幫忙協助。3)搭機時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造成血液循環不良,應經常移動及走動,維持適當周邊循環。

先天性心臟病作祟 男童一出生就全身發黑

先天性心臟病作祟 男童一出生就全身發黑#早產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一出生全身黑漆漆,他心臟病上身險丟小命!這名楊小弟弟產前就被診斷出「法洛氏四重症」,原先計畫出生後替他進行手術,不料,在31週時卻早產,不僅體重只有1390克,還因血氧過低,導致全身發黑,出現呼吸喘、心臟擴大等問題,就連藥物治療、呼吸器也無法獲得改善,因此,在他一個月大時,決定冒險開刀,所幸術後恢復良好,體重也逐漸增加,目前是個活潑好動的小男孩。血氧過低 易使人發黑陷入危機台大醫院外科部黃書健醫師表示,法洛氏四重症是先天性心臟病的其中一種,有主動脈跨位、右心室肥大、肺動脈狹窄、心室中膈缺損四大問題,像楊小弟就是屬於肺動脈狹窄較為嚴重,所以,才會使他血氧降至30、40,一天比一天黑,甚至出現呼吸喘、心臟擴大等問題,就連藥物治療、呼吸器也無法獲得改善的情形,不過,只要及時接受治療,大部分都可以緩解不適。早產兒心臟開刀 風險、死亡率皆高雖然說接受治療大部分的患者都可以解決問題,但兒童先天性心臟手術的複雜、困難度高,特別是早產兒,因器官發育尚未成熟,不管是不跳、亂跳都會增加危險性,可堪稱是心臟疾病手術最具有高風險、死亡的族群。不過,台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張重義醫師表示,當兒童體重超過2公斤時,基本先天性開刀的成功率高達85~90%,反之,若低於2公斤時就要特小心,因為患者心臟發育不全又小,加上手術需藉由體外循環來進行,傷害性高,所以,對於此類的患者都建議分段來進行,以降低風險。

未滿20歲懷孕 易生出早產、低體重寶寶

未滿20歲懷孕 易生出早產、低體重寶寶#早產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七夕是浪漫的節日,許多小情侶們為感受甜蜜的氣氛,精心安排約會;國健署提醒青少年朋友們,要健康快樂度過情人佳節,務必要注意約會安全,遠離可能發生危險性行為的場所;根據資料顯示,未滿20歲產子,易生出早產、體重較低的寶寶。未成年少女產子 一年竟超過3千人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我國15~19歲未成年青少女生育率已由92年千分之10.89,降至103年千分之4.13。然依據出生統計顯示,103年未滿20歲青少女所生之新生兒仍有3109人,其中早產、低體重及死產比率,均高於全國平均值。由於未成年青少女懷孕不僅會對個人及新生兒的健康有負面影響,也有多數青少女因懷孕生子而中斷教育,間接影響到人生規劃發展。邱淑媞署長呼籲年輕朋友,避免在沒有避孕及保護措施的情況下進行性行為。國中生逾3成未避孕 國健署訂約會3撇步依據100年及102年高中職及五專學生健康行為調查結果顯示,15~17歲青少男女曾有性行為百分比從11%下降至10.2%,但有近15%最近一次性行為沒有避孕;另依據101年與103年國中學生健康行為調查結果顯示,13~15歲青少男女曾有性行為百分比,從5.6%下降至4.9%,而高達35%沒有進行避孕措施。國健署提醒,約會A、B、C三撇步,A是Abstain「戒急用忍」,避免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發生性行為。B是Be-responsible,要能負責才做,別心存僥倖,或存心落跑,兩性關係須建立在互相尊重及愛護對方的基礎上。C是Condom,使用保險套等避孕措施,避免未預期懷孕及性病感染。校園講座及親善門診 培養青少年健康價值觀為促進青少年健康,國健署也已建置及提供多元的服務措施及管道,如辦理校園宣導講座及親職講座,以宣導正確、健康的兩性關係、性價值觀,並去除對性的負面態度,教導安全性行為。全國各縣市65家醫療院所也設置青少年親善醫師或門診,提供兩性交往、人際關係、情緒問題及生育健康、避孕方法等議題之服務及諮詢,使青少年獲得更友善及全方位的保健服務。

人工生殖易有多胞胎 子癇前症、早產率大增

人工生殖易有多胞胎 子癇前症、早產率大增#早產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近年來台灣晚婚率高,使得晚生、不孕、需透過人工生殖的人數也相對增加,根據統計指出,人工生殖出生子女數已由87年的2,317位嬰兒增加到101年的5,825位,成長近3倍。但國健署表示,雖然生殖科技能協助許多生育有困難之夫婦完成生兒育女的願望,但人工生殖造成的多胞胎現象,卻會讓母親與嬰兒風險大增,因此呼籲想生要趁早,以免錯過適合生育年齡,增加風險。努力一年無法懷孕 應盡速就醫檢查我國102年男女性平均初婚年齡為32.0歲、29.7歲;分析102年之生育情形,其中生母初胎年齡為30~34歲者高達40.4%,35~39歲為13.5%,遲育趨勢相當明顯,且人工生殖統計資料顯示,102年接受人工生殖治療者中,35歲以上者佔57.8%。據國健署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101年的人工生殖治療週期數為16,041個週期,不孕因素為輸卵管因素13.4%、其它女性因素40.8%、男性因素20.0%、多種因素(男女雙方皆有一些問題)21.9%、不明原因3.9%。所以,國健署邱淑媞署長呼籲已婚夫妻,若發現在未避孕情況下,超過一年仍無法自然懷孕,最好及早就醫,瞭解原因,尤其是年過30的已婚夫妻,更是要把握生育時鐘。我國胚胎植入數偏高 恐卵巢過度反應症候群雖然我國人工生殖植入週期活產率,己超過先進國家水準,但胚胎植入數卻也相對的偏高,約有31.9%,因此,降低婦女發生卵巢過度反應症候群的併發症,在103年2月18日時修正人工生殖機構許可辦法,新增35歲以下一次植入2個以下胚胎達55%之規定,以減少一次胚胎植入數,避免多胞胎之發生。母親產後出血、胎兒早產 多胞胎風險多懷孕早期如有多胞胎,可能須進行減胎,其風險包括有3~7%流產機率、早產、出生胎兒體重較輕、早期破水、母體凝血功能不良、感染、敗血症、死亡等;而多胞胎生產的風險,則是產婦較可能發生貧血、高血壓、產後出血、敗血症、子癇前症、妊娠糖尿病等併發症的機率較單胎生產高。另外,多胞胎新生兒的早產、低體重及新生兒缺陷或死亡方面機率亦較單胞胎高。因此,邱淑媞署長提醒,在施行人工生殖時,應與醫師充分溝通,瞭解實施人工生殖的必要性、方式、成功率、風險及併發症等,並選擇較合適的胚胎植入數,降低多胞胎風險,對於提升婦幼健康。

致命危機!有牙周病罹心臟血管疾病機會高一倍

致命危機!有牙周病罹心臟血管疾病機會高一倍#早產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牙周病是全身性的健康殺手!因為當外來細菌侵入口腔時,會誘導病人的自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身體在殺菌的同時,也破壞了牙肉及牙床骨頭,最終導致牙齒脫落。而這些自身產生的抗菌物質,甚至會藉由血液擴散到其他部位,造成連串的全身性病變,例如:有牙周病的人得到心臟血管疾病的機會,比一般人高一倍。值得注意的是,相同的機轉若發生在腦血管將導致中風。有時甚至會危及生命,不可不慎。牙周病危害多  不限口腔!阮綜合醫院牙科部賴彥成醫師說,牙周病細菌可能順著血液,在冠狀動脈腔形成菌斑,隨著動脈管壁增厚產生血栓。即使是口腔牙周組織發炎所產生的物質,也會循著血液引發類似的心血管反應;而一旦冠狀動脈的阻塞,心臟缺氧,也將導致心肌梗塞。孕前預防牙周病  可促進母嬰健康此外,懷孕時由於賀爾蒙變化,很多孕婦都有牙齦流血或腫痛的現象。根據研究,孕婦罹患牙周病可能不利懷孕,因為牙周病病菌引發釋放發炎物質,可能造成羊膜提早破裂而早產、嬰兒出生體重的過低。早產及體重過低嬰兒的母親,通常比正常的母親有嚴重牙周病的比例更高。牙周病治療  有助血糖控制而賴彥成醫師也說,在糖尿病病人的身上經常會發現罹患牙周病,因為牙周病和糖尿病都會促進慢性發炎細胞產生。若針對牙周病進行深度牙根整平去毒,同時結合短期的抗生素治療,會發現對糖尿病患的血糖控制有很大的幫助。從兩者的致病機轉,可推論任何可以降低牙周致病菌的治療,對於糖尿病的控制也會有幫助。牙周病是一種感染性疾病,會引發身體的低度發炎反應,導致系統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早產或胎兒體重不足、糖尿病的發生或進展。千萬不要以為口腔的感染只限於口腔,而不予理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