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痛

骨骼不斷被侵蝕…恐怖的多發性骨髓癌

骨骼不斷被侵蝕…恐怖的多發性骨髓癌#背痛

一位50多歲的男性背痛好久,以為是工作導致肌肉酸痛,並不以為意,沒想到有天上班突然下半身癱瘓,緊急送到成大醫院,醫師替他做X光檢查,才發現他的骨盆與脊椎骨已經被嚴重侵蝕,進一步抽血、骨髓檢驗,才確定這名病患罹患的是多發性骨髓癌。成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陳雅萍醫師解釋,多發性骨髓癌是一種由漿細胞異常增生所產生的癌症,這種癌症會刺激蝕骨細胞增加,成骨細胞功能下降,骨骼不斷被侵蝕掉而引起疼痛,最後甚至會導致骨折。好發族群為50~60歲以上患者,亞洲發生率約10萬分之2至3之間。陳雅萍醫師說,多發性骨髓癌的診斷,會先安排X光及抽血檢查,如出現高血鈣、貧血、腎功能不全的情形,則再進一步抽骨髓檢驗是否有漿細胞異常增生。65歲以下較年輕患者的治療方式,以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為主;年長者則因為移植風險高,多採化學藥物治療。

腰酸背痛推拿無效 竟然是癌症轉移!

腰酸背痛推拿無效 竟然是癌症轉移!#背痛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日前收治一名67歲男子陳先生,最近幾個月來因為食慾不振、容易疲倦及不明原因的腰痠背痛,先後到桃園某教學醫院自費接受全身健康檢查,檢查結果被告知正常無問題,並預約回該院的腸胃科進行追蹤治療。之後該院腸胃科僅以一般胃炎處理,並開一些症狀治療的藥物,沒有再為陳先生安排深入檢查。但後來症狀一直沒有改善,到聯合醫院檢查後才發現這些症狀竟是起因於腎臟癌!某日陳先生因疼痛難耐,被家人送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急診室,急診科醫師診視後,照會骨科醫師前往診察。中興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郭忠和先幫陳先生安排X光攝影檢查,檢查結果發現骨頭並無明顯異常,但他第一眼見到病患時,直覺他非常虛弱,再詳細詢問病史得知,陳先生最近幾個月持續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及不明原因腰痠背痛,而且疼痛是錐心刺骨,疼痛難耐。郭忠和當時猜測病患可能是因惡性腫瘤導致食慾不振,並且惡性腫瘤骨骼轉移,導致錐心刺骨、疼痛難耐,於是安排病患住院接受檢查,結果發現,病患確實是罹患腎臟惡性腫瘤,並已轉移至全身多處骨骼。郭忠和指出,大部分民眾腰痠背痛時,習慣尋求中醫推拿治療,但是當疼痛無法緩解,就應該到大醫院尋求專業醫師診治。郭忠和表示,陳姓病患食慾不振、體重減輕,這些都是惡性腫瘤常見症狀,而且當惡性腫瘤轉移到骨骼時,常常會引發不明原因的腰痠背痛,而這種骨頭疼痛靠一般消炎止痛藥是無法緩解的。醫師提醒,若是出現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及無法忍受的腰痠背痛,可能是惡性腫瘤合併骨骼轉移的徵兆,需要到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才能早期發現病灶,早期治療。

血管腔內腹膜支架手術 治療腹主動脈瘤效果佳

血管腔內腹膜支架手術 治療腹主動脈瘤效果佳#背痛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心臟外科陳詠瑋醫師表示,主動脈瘤是主動脈永久性異常擴大,當主動脈直徑超過正常的1.5倍以上就叫主動脈瘤,如腎動脈下方的腹主動脈正常直徑約2公分,若超過3公分以上就叫做腹主動脈瘤。隨著動脈瘤直徑越大,破裂出血的危險性也升高。陳詠瑋醫師表示,主動脈瘤需要以手術治療的情況有三種,(1)腹主動脈瘤直徑5公分以上,胸主動脈瘤直徑6公分以上。 (2)腹主動脈瘤直徑4公分以上且半年增加0.5公分以上;胸主動脈瘤直徑5公分以上且半年增加0.5公分以上。 (3)主動脈瘤合併典型症狀有破裂之虞。 (4)破裂時需緊急手術,高死亡率。 傳統的開腹或開胸手術動輒需要20~30公分的傷口,而現今的技術在血管腔內覆膜支架手術的好處是僅需在雙側鼠蹊部劃開約3~5公分的傷口,在X光機透視之下將覆膜支架放到動脈瘤內,讓動脈血在此腹膜支架內流動而不再流到動脈瘤內讓動脈瘤不會繼續增大,以達到治療目的。這種手術大大減少術後傷口疼痛、病人住院時間與恢復期。衛生署在民國94年與95年已分別通過血管腔內腹膜支架手術為治療腹主動脈瘤及胸主動脈瘤的常規手術,但由於每個覆膜支架的價格約需花費新台幣數十萬元,很多病人仍負擔不起這樣龐大的醫療費用。所幸民國99年2月開始腹主動脈瘤覆膜支架已通過健保給付,今年6月開始又通過了胸主動脈瘤覆膜支架的健保給付,使越來越多的病人不必擔心龐大的醫療費用負擔而能受惠。

婦人骨質疏鬆 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

婦人骨質疏鬆 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背痛

一位八十四歲的婦人長期服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藥物治療,近日因一個簡單的彎腰動作,導致明顯的背痛無法久坐及站立,甚至必須臥床休息。患者到本院接受檢查與治療,診斷為骨質疏鬆症造成的脊椎壓迫性骨折,醫師安排經皮椎體成型手術,術後恢復良好目前已出院回家。苗栗大千醫院骨科劉少政醫師說,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因骨質漸漸流失而增加骨折機會的疾病,其發生主要是由於骨吸收與骨形成不平衡,骨質中鈣的流失,使骨量快速流失,骨密度降低,骨小樑的質量減少,骨質結構因而佈滿了孔隙,骨骼的支撐力相對減低,因此即使是很小的外力,也足以使它斷裂,造成骨折。劉少政醫師表示,預防骨質疏鬆症可由飲食、運動及生活三方面著手。在飲食方面,足夠的鈣質攝取有助於強化骨質密度,而維生素D與維生素C則有助於鈣質的吸收。運動方面,適當的負重運動(如:慢跑、騎單車、步行等)能增加骨質;運動量不足的人骨質流失較快。生活方面,消瘦者較易罹患骨質疏鬆症,要避免為了維持苗條身材而過度減重,因此日常生活中應避免吸菸、過量飲酒、及喝含咖啡因的飲料,以免干擾鈣質的吸收造成骨質流失。

女練瑜珈後椎間盤嚴重突出 「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治癒

女練瑜珈後椎間盤嚴重突出 「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治癒#背痛

一名26歲的小姐做完瑜珈後,隔天出現下背痛得很厲害,下肢無力無法下床,由家人推著輪椅來童綜合醫院微創中心就醫,發現為「脊椎第四、第五節椎間盤嚴重突出」,使用「脊椎微創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術後恢復情形良好。該院微創中心骨科主任徐少克表示,這名小姐平時沒有運動習慣,就醫前幾天做瑜珈,隔天下背疼痛,下肢無力無法下床,由家人帶來就醫,安排核磁共振造影檢查發現她的「脊椎第四、第五節椎間盤嚴重突出」,神經被壓迫60%~70%,她的脊椎間盤突出幅度很巨大,使用「脊椎微創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也較困難。由於徐少克主任在臨床上已使用「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成功治療1500多名的病患,靠著他的專業與熟練度,幫該小姐進行「脊椎微創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手術完幾小時後,她的疼痛感與下肢無力隨即消逝,隔天出院回家。延伸閱讀「女做完瑜珈無法下床」: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788

長期背痛竟是轉移性骨癌 多元化全方位整合治療改善

長期背痛竟是轉移性骨癌 多元化全方位整合治療改善#背痛

一名76歲男性,因長期背部疼痛,在多處院所治療反應不佳,經轉介至臺大醫院新竹分院骨科門診求診,臺大醫院新竹分院骨科林蔚鑫醫師表示,經X光發現有骨骼病灶,進一步檢查後發現為前列腺癌症伴隨脊椎骨骼轉移,經放射線及化學藥物治療後,疼痛已大幅改善。  林蔚鑫醫師表示,衛生署多年來都公告癌症是國人死因魁首,目前診斷影像技術進步,得以早期診斷癌症,並及早施予治療,治療方式進步亦多,使癌症病患的存活率及存活時間提高。其中肺癌,前列腺癌,乳癌,肝癌,甲狀腺癌,子宮頸癌,結腸癌,腎癌,鼻咽癌,肝癌等常常轉移到骨骼,是目前臨床上的另一新難題。  癌症合併骨骼轉移的常見症狀與徵候包括患部疼痛(尤其是與活動無關或是夜間休息時的疼痛)、運動功能障礙、局部腫塊、病理性骨折和其他非特異性症狀(如:體重減輕、貧血、食慾不振、輕度發燒或腰酸背痛等)。有時症狀不容易與一般骨骼疾病區別,因此偶而會延誤診斷,必須提高警覺,要求病患定期接受追蹤為宜。但民眾亦不需過度恐慌,任何身體病痛就聯想到癌症,到處求醫,要求許多檢查,如此反而是過猶不及。  林蔚鑫醫師指出,對於醫師懷疑轉移性骨骼病灶部位的病患,除了一般生化血液檢查,腫瘤標誌物檢查分析外,通常會安排X光片檢查,骨骼同位素掃瞄,電腦斷層掃瞄,甚至核磁共振掃瞄等影像檢查,以初步評估原發癌之位置及侵犯範圍。原發癌可依位置進行肺部或內臟超音波檢查,內視鏡檢查(上消化道,下消化道,膀胱鏡),耳鼻喉系統檢查,泌尿系統檢查,婦科腫瘤檢查,骨髓穿刺檢查等檢查。轉移性骨病灶必要時應施行骨骼切片,取出部分骨腫瘤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才可確定診斷,並作為治療方針的選擇參考。  林蔚鑫醫師表示,現今轉移性骨癌的治療乃是多元化全方位的整合治療,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尤其是可能或是已經發生病理性骨折病患,或是脊椎壓迫性骨折致使肢體無力的病患),輻射治療(適當使用輻射治療可更有效控制病情,抑制腫瘤生長,減輕轉移部位的疼痛,並預防發生病理性骨折),荷爾蒙治療(如前列腺癌、甲狀腺癌及乳癌等),以及化學治療。早期發現時,適當治療可有效控制腫瘤快速惡化,減輕疼痛和預防病理性骨折,且降低併發症發生的機率。

慢性下背痛 小心可能是憂鬱症作祟!

慢性下背痛 小心可能是憂鬱症作祟!#背痛

下背疼痛該去醫院哪一科就醫檢查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蔡盧浚說,一般情況下,選擇至骨科、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復健科等科別就診都是可以。但是有些下背痛的患者所遇到問題,卻是去過許多家醫院、看過許多科,做過種種檢查與治療,還是沒有改善,持續因下背痛所苦,最後竟發現是憂鬱症作祟。蔡盧浚表示,依醫學研究估計,一生當中,至少八成的人會遇到下背痛問題。用於治療下背痛的藥物、手術、復健等相關醫療費用亦十分驚人。單以健保醫療支出來說,依據中央健保局統計,國人每年因背痛問題所消耗的健保支出約為30億元!其它非健保花費以及勞動損失更是難以估算。他說,大部份下背痛多是突然產生,稱為急性下背痛,其中約有5~10%的病患可能疼痛持續三個月以上,成為慢性下背痛。慢性下背痛對患者的日常活動、生活品質、工作、情緒各方面帶來極大衝擊,有些患者也可能因而發生憂鬱症。中興院區精神科門診最近注意到有些憂鬱症患者,造成他們憂鬱的最大原因是慢性下背痛。其中有位年輕上班族,因為長期背痛難當,只好捨棄不錯的工作在家休養,但背痛一直未好轉,尋找新工作也久無著落,因而心情憂鬱、出現輕生念頭。另一位老伯伯,在家企圖上吊,幸好家人發現帶至門診治療,細問後發現老伯伯是職業軍人退休,因下背痛數年,行走要用助行器,起、坐需家人攙扶,他過去一向堅強獨立,覺得這背痛讓他依賴家人、失去尊嚴,所以尋死。還有一位獨居老人住在五樓,背痛到連下樓買飯吃都極困難,終日哀嘆、哭泣,還好有熱心社區志工發現他的困境,設法幫忙買日用品、送食物。值得注意的是,醫學研究發現,慢性下背痛患者出現憂鬱、焦慮、成癮物質依賴情況,都比起一般人高出許多。蔡盧浚指出,在精神科門診除了治療憂鬱症,有些研究發現,抗憂鬱藥物也有改善疼痛效果。假如慢性下背痛病患出現壓力調適不良、高度焦慮,或是對止痛治療過度期待等情形,可以進行認知行為治療。

一彎腰就骨折! 婦女五成以上有骨質疏鬆

一彎腰就骨折! 婦女五成以上有骨質疏鬆#背痛

72歲的張阿嬤彎下腰欲提起一個水桶洗澡,只聽她「啊!」叫了一聲,僵住身子,久久不能挺直。張阿嬤的媳婦見狀趕緊送阿嬤到台中醫院急診求診;經影像學檢查發現,張阿嬤的第12胸椎骨折。經骨科陳振輝醫師解釋後,張阿嬤住院接受治療。陳振輝醫師說:「隨著高齡化的社會,因骨質疏鬆症所造成的脊椎壓迫性骨折也有越來越多的趨勢。根據統計,在六十五歲以上,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位因骨質疏鬆症而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八十五歲以後,則上升到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尤其都會婦女,六十五歲以上約50%在X光可看出骨質疏鬆。在台灣大約三分之一的婦女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脊椎、髖部或手腕之骨折。」脊椎壓迫性骨折最常見的臨床症狀是背痛與駝背。也有少數病患沒有明顯的疼痛,只覺得自己漸漸變矮小了。背痛的程度因人而異,輕者不影響日常之活動,嚴重者劇痛致不能坐或站,必須臥床休息。但有些病患即使躺著,症狀依然不能緩解。駝背是脊椎壓迫性骨折所造成的一個結果。骨折最好發的部位是胸腰椎交界處,胸椎的骨折常見多節連續性。腰椎的骨折會造成腰駝,它的疼痛比胸椎更為明顯。脊椎壓迫性骨折的治療分為保守療法及手術療法。當壓迫性骨折發生時,急性期應多臥床休息,使用對抗骨質疏鬆的藥物加上非類固醇止痛藥來緩解疼痛。使用特製的背架,可固定脊椎降低關節的活動度以達到止痛的目的。至少需穿上三個月以確保骨折癒合。但長期的藥物治療容易造成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腎臟疾病等,因疼痛而臥床時間太長會加速骨質流失而導致更嚴重的骨質疏鬆性骨折。因此有些患者保守治療無法達到滿意的效果。外科治療分為:傳統手術:神經減壓手術或合併椎骨融合手術,手術時間長、癒合時間也長,病人若合併有嚴重的內科疾病不適合此種手術。新型的椎體成型術:包括灌骨水泥(骨漿)及植入鈦合金支架兩種。「灌漿」是局部麻醉,過程只要半個小時,是目前老年人脊椎壓迫性骨折最安全的手術。要防止脊椎壓迫性骨折的發生,要有均衡的飲食,尤其鈣、維生素D、蛋白質的攝取,盡量避免喝酒及咖啡,負重運動可預防骨質疏鬆,如走路、游泳等,但要預防跌倒。有明顯骨質疏鬆的患者應避免搬重物,建議當物品超過3~5公斤時,老人家最好不要提,同時更要防止跌倒。如需舉物,先將雙腿分開,膝蓋彎曲,然後再蹲下,盡量將身體靠近物品。一旦發生了骨折,應找專業的醫師診治,以免病情惡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