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疾病

驚!78%自體免疫疾病是女性受影響

驚!78%自體免疫疾病是女性受影響#免疫疾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女人比男人容易罹患自體免疾病,要留心荷爾蒙變化對妳的影響。女性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情形較男性更為常見,保守估計顯示,78%受自體免疫疾病影響的人是女性,這反映了某些特定激素(荷爾蒙)的影響力,尤其是性激素──對免疫系統所的組成成分幾乎都有影響。超過50種激素在體內循環激素是一種會與體內所有類型細胞都有實質接觸的化學信使,它們會在細胞有所需求及妳體內化學環境發生改變時做出回應,確保妳體內的細胞獲得保持健康所需的一切。已知有超過50種激素由內分泌系統中的各種腺體製造並在體內循環,每種激素負責傳遞不同訊息。以下激素大都會對免疫系統造成影響:‧ 性激素:包括雌激素、黃體素及睪固酮。‧ 代謝及飢餓激素:包括胰島素和昇糖素。‧ 脂肪與飢餓激素:瘦體素。‧ 飢餓激素:飢餓肽。‧ 壓力激素:皮質醇。‧ 睡眠激素:褪黑激素。‧ 愛情激素:催產素。女人比男人更容易受到激素的影響雌激素、黃體素和睪固酮等激素不僅在調節生殖功能上扮演重要角色,對代謝和免疫功能同樣不可或缺。雖然男性及女性體內都具有這些激素,但做為要角的雌激素在女性體內的含量較高。此外,女性更有可能刻意調整自身的激素含量(藉由口服避孕藥、生育治療或激素補充療法等方式),但女性同時也對出現在飲食和環境中的類雌激素等激素的改變更為敏感。免疫系統受性激素影響的方式十分複雜,舉例來說:‧ 雌激素會在刺激免疫系統中的某些物質同時,又抑制其他物質的作用‧ 雄性激素和黃體素,會中和雌激素的某些作用。‧ 激素濃度會隨著女性生理期和正常的日夜週期節律產生高低變化,這讓整個狀況更為變化多端──激素濃度變化的時機與激素的濃度高低同樣要留意。異常的激素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的症狀這也是激素在某些自體免疫疾病中扮演了誘發因子的角色,卻對另一些自體免疫疾病採用激素療法時有顯著效用的原因。因此,這不是單純的讓激素濃度維持在中庸程度這麼單純。此外,在某些病例中,異常的激素也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的症狀。發炎性細胞激素,像是在自體免疫疾病中會出現的那些,也會對雌激素、雄性激素和黃體素造成影響。甚至用來治療某些自體免疫疾病的皮質類固醇藥物對雌激素的濃度也會有很大的影響。(本文摘自/恐怖的自體免疫疾病療癒聖經/柿子文化)

健康關鍵 把身體當朋友就對了

健康關鍵 把身體當朋友就對了#免疫疾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領)在汙染的大雜燴中,正是體內的英雄──免疫系統保護著我們!令人驚奇的是,這個無名的保安團隊每分每秒運作著,在幕後察覺危險,並且冷靜的抵抗威脅,默默消滅攻擊者。自體免疫疾病,就是因為免疫系統失去耐受力,而開始對自我組織攻擊。只要免疫系統失去控制,就會導致無法治癒的自體免疫疾病。自體免疫系統生病 疾病把力量都帶走自體免疫疾病讓人顫抖、疼痛、恐慌、虛弱、發炎、難以入睡,而且無法聚精會神,更別提排山倒海而來的疲勞、腦霧和肌肉無力,彷彿被外星人或一種神秘的力量所佔據。除了葛瑞夫氏症(Graves' disease)的糾纏之外,我從來沒有面臨過如此失控的情況。許多病人第一次前來就診,也同樣陷入恐慌與混亂,感覺到虛弱、頭暈、疲憊。這麼說吧,當你感冒,大概可以預估何時會康復,並重返正常生活。但是對於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來說,當醫師只能給予傳統觀點的治療時,疾病就等於已經把所有力量給奪走,你無法決定自己的未來。疾病頂多被監控住患有這種神秘疾病,等於全盤交出身心靈的自主權。如果服用這些藥物對你有效,可能會感到最近一兩個月狀態不錯,也可能感覺現在情況良好,但前提是:沒有發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龐大的壓力沒有使免疫系統脫軌、沒有發生感染等。不過,這一切還是要問問你的疾病!即使只是一種較溫和的疾病,例如牛皮癬(psoriasis)、橋本氏甲狀腺炎(Hashimoto's)或乾燥症(Sjögren's),但一想到身體正在自我破壞,還是令人隱隱不安。免疫系統像是個流氓,會攻擊皮膚、甲狀腺、黏膜,或身體其他重要部份。或許你可以繼續與疾病共同生活、旅行、就讀研究所,或在工作上獲得晉升,也能繼續和孫子玩耍,或與配偶進行二次蜜月,但內心深處仍不免然想著,生活從來沒有真正被扭轉,疾病頂多只能算是被監控住。健康關鍵 自己將身體視為朋友和盟友正因為傳統觀點告訴你這是基因導致失序,無法阻止它,意思是無法預防下一次更糟的狀況再次襲擊而來。這種情況即便症狀輕微,實際上仍感覺自己喪失了自我管控的權力。處於自體免疫光譜上的人,需要克服許多問題。首先,必須面對傳統醫學上無法解釋,卻又令人感到不安的失控症狀。但如果根本不知道將發生什麼事,又為何會發生,那要如何對自己的健康及生活負責?更不用說要如何採取行動,防止症狀變得更糟!如果你問傳統醫學醫師:「有沒有藥物能治療我的症狀?」「必需服藥多久時間?」或是「如果藥效失去作用,還有其它辦法嗎?」總是無法得到滿意的答案。或許你會問:「有什麼是我可以做,然後讓一切變好的嗎?」仍然得不到好的答覆。生病確實令人難受,更糟的是那種無以名狀的恐懼,已經奪走一個人的所有活力。認識體內的免疫系統如何運作。自體免疫病症解方,一旦了解本章內容,就能知道為什麼遵循建議將有助扭轉症狀,避免變得更糟,並引領你得到前所未有的健康和活力。其中關鍵就在於自己將身體視為朋友和盟友,而非敵人和破壞者。(本文摘自/自體免疫自救解方/博思智庫)

別中計!快看免疫疾病8大迷思

別中計!快看免疫疾病8大迷思#免疫疾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因此,讓我想起現今的傳統醫學醫師拒絕接受飲食、腸道健康、毒素、感染和壓力,在治療自體免疫疾病上的關鍵作用,而且實際上,所有類型的疾病都有相關聯。相信在未來,這些醫生看起來就像十九世紀時的同事們一樣都是怪咖。藥物並非唯一選擇傳統醫學的醫生總是告訴患者和飲食無關,其實不然。我已看到無數病人僅僅透過飲食的力量,就能扭轉狀況。常規的醫生告訴你:「藥物是唯一的選擇。」我不想為此爭辯,但有實際的病例來證明。有時事實勝於雄辯(黑是黑,白是白),傳統醫學醫師總是如皇帝般高高在上,卻束手無策,這時會需要功能醫學醫生幫忙找出解決之道。我了解這對你來說,可能是個相當大的進展。當你坐在家中看電視,在一個小時的演出過程中,可能會看到多達三種商業廣告介紹各種自體免疫藥物,且每一種都伴隨著漂亮的鮮花和音樂作為背景,結束時還有一位帶著微笑、用誘人口吻說:「詳情請詢問醫師!」感到欣慰的你,或許是因為已經服用這種物,而且都照著廣告所說的做了,感覺同步在「治療」的軌道上。事實上,你只是追隨著「大家都知道」的商業消息罷了!自體免疫疾病的8大迷思1) 自體免疫疾病無法逆轉。2) 若沒有嚴格的服用藥物,症狀不會消失。3) 採用藥物治療自體免疫疾病,副作用不會帶來太大影響。4) 改善消化及腸道功能,不能延緩自體免疫疾病的進展。5) 無麩質飲食,不會讓自體免疫疾病有所改變。6) 自體免疫疾病是個厄運,生活品質必然變糟。7) 自體免疫疾病完全與基因有關,與環境沒有關聯。8) 免疫系統是天生的,沒有任何方法能夠支持或改變它。勇於提出問題挑戰治療方式假使詢問醫師是否要放棄麩質,甚至遠離米飯、藜麥和豆類,醫師可能會帶著憐憫的眼神對著你搖搖頭!或許還會警告遠離這些「荒謬理論」,或是迴避討論其他替代方法。我有幾位病人被醫師列為拒絕往來戶,只因為他們敢於討論治療方針並且不想服藥。醫生堅持「標準治療」(standard of care)是目前醫學界認可的最佳方法,因此拒絕繼續治療這群「叛逆」患者。有位年輕女性後來成為我的患者,因為原先的醫師對她說:「如果妳不能相信我,我就不能治療妳!」她住在只有一位專科醫師的德州農村小鎮,只因敢於提出問題、挑戰常規,最後落得無法接受任何治療。我不想讓任何人困在這樣的窘境。於是,我閱讀科學證據,審視研究文獻,治療了數千名患者。身兼一名醫生和病人,我對Myers Way 深具信心,希望你也是,讓我們用智慧,消除各種誤解,並用真理替代它。(本文摘自/自體免疫自救解方/博思智庫)

眼乾、嘴破 治免疫病中醫效果佳

眼乾、嘴破 治免疫病中醫效果佳#免疫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免疫系統疾病在台灣一直是相當盛行的疾病,影響範圍從年輕人到老人皆有,輕者口乾、眼乾,重者心、腎皆有疾病,恐危及生命,大多數病人發病之後,以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控制的狀況下,症狀皆維持在輕到中程度,大部分可見乾燥、疼痛、眩暈等不一的症狀。關節腫痛、血小板過低、肝炎目前科學積極研究,許多的生物製劑對乾燥症症狀有良好改善,但仍有部分人症狀無法順利緩解尤其是疼痛,如紅斑性狼瘡的皮損(紅斑)、關節腫痛、腹瀉、便祕,貝塞氏症的反覆口破、關節痛等等,甚至如血小板過低、腎臟機能下降、肝炎等。類固醇致白血球減少、腎機能變差科學研究的確帶給臨床治療相當大的突破進展,過去使用類固醇治療常見的水牛肩、月亮臉,秋水仙素造成的白血球減少、腎臟機能變差等也一一的消失,仍有許多病人苦於免疫系統疾病帶來的症狀,以及長期必須服用藥物的困擾,中醫藥的調理,為病人帶來改變的契機。中醫調理 緩解免疫系統過度動作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張仁旭表示,中醫調理免疫疾病,是站在逐步緩解免疫系統過度動作,而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的角度來協助病人,治療過程中強調調理而非補身,當然藥物使用上,依病人身體虛弱的狀況,如類固醇的使用,也要控制在不傷害身體的範圍內。並且在治療過程,不斷發現相關新的可能中醫處理角度,張仁旭醫師強調,免疫系統疾病是相當多端複雜,牽涉的病理仍待積極的研究發現,中醫藥的介入處理,一定可以為病人帶來福音。

醫訊/「從免疫,看乾癬」講座活動

醫訊/「從免疫,看乾癬」講座活動#免疫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舉凡走過或坐過之處都飄下像雪花般的層層皮屑,乾癬患者不僅要忍受生理上的紅腫裂痛,及承受心理的負擔,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魏正宗主任表示,乾癬是一種全身性發炎的慢性疾病,大約有30%的乾癬患者會合併出現乾癬關節炎的問題,若不積極治療,恐會導致關節的破壞與變形,嚴重影響生活能力。生物製劑治療乾癬性關節炎顯著療效可到7成魏正宗醫師主任說明,乾癬性關節炎屬於慢性的免疫系統疾病,目前無法根治,必須長期追蹤治療。目前針對乾癬性關節炎的治療,可分為傳統口服治療及生物製劑,其中,生物製劑針對特殊細胞進行作用,以長效型生物製劑為例,臨床施打大約1~2個月,75%以上的患者會有顯著的療效,比起過去單用外用藥膏或口服藥物的3~5成,生物製劑有效率達到8、9成。值得注意的是,生物製劑已有健保給付,只要病友們符合規範條件就可以申請使用,著實為乾癬患者帶來一項治療福音。為提升全民對於乾癬更完整的衛教概念,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將於103年11月1日上午舉辦「從免疫,看乾癬」講座,邀請乾癬病患及家屬共同參與。名稱:「從免疫,看乾癬」講座時間:103年11月01日星期六,上午09:30~12:00地點: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杏樓1樓「杏一教室」(台中市南區建國北路一段110號)報名專線:04-24739595 轉34305 /34308 /34309 /34310 魏主任助理

國衛院發現關鍵蛋白酶 可望研發免疫疾病標靶藥

國衛院發現關鍵蛋白酶 可望研發免疫疾病標靶藥#免疫疾病

在本月初公佈的諾貝爾生物醫學獎由三位免疫學家獲得後,國家衛生研究院由特聘研究員譚澤華主任帶領的免疫醫學研究中心,也在本月10日於國際頂尖、免疫學第一名的期刊:自然雜誌,免疫學期刊(Nature Immunology;Impact Factor:26)發表突破性研究成果。自體免疫疾病與癌症皆為目前可能致死的重大傷病,是一種人體內自己的免疫系統攻擊自己身體正常細胞的疾病。原本應扮演防禦角色的T淋巴細胞在轉錄因子過度活化刺激下,產生大量發炎相關之細胞激素或促進B淋巴細胞產生自體抗體,因而攻擊自體的健康組織及器官,造成發炎性多重系統慢性疾病,且至今尚未能獲得確實治療或控制。國衛院研究團隊所研究的一百餘位接受現行醫療的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病人中,超過八成的病人仍受病痛所苦,需要更進一步發展治療的方式。國衛院研究團隊與台中榮總合作歷經兩年研究發現,酵素蛋白激酶MAP4K3/GLK扮演承上啟下的角色,可促進T淋巴細胞之活化,並控制自體免疫反應。而這項研究成果,在國衛院技轉及育成中心的協助下,已獲得美國暫時性專利(Provisional Patent),目前台灣及美國的正式專利已進入申請階段,並將與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合作開發治療用之標靶藥物。(本新聞由 國家衛生研究院 提供)亂吃不動肥肉多多 醫師努力減重成功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86&HN_Yr=0&HN_Mon=0天冷致血液循環變差 飲食清淡、多運動可改善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88&HN_Yr=0&HN_Mon=0吸菸恐讓聽力受損 長時間用耳機也不例外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85&HN_Yr=0&HN_Mon=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