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疾病

他癢到像「萬隻螞蟻」爬上身!醫揭異膚新藥:3大症狀幾乎「清零」

他癢到像「萬隻螞蟻」爬上身!醫揭異膚新藥:3大症狀幾乎「清零」#免疫疾病

26歲的賴同學出生就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全身病灶有8~9成皮膚紅疹、脫皮屑,屬重度異位性皮膚病患,甚至曾誤信偏方「喝蛇湯」反致症狀加重,皮膚到骨頭像是有上萬隻以上螞蟻在爬!醫師指出,以往傳統治療僅3~4成症狀可改善,患者使用新藥更面臨自費挑戰,所幸今年4月起新藥納入健保,嘉惠12歲以上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患。

連打蛋都痛!20歲的她以為肌腱發炎⋯確診才知「類風濕性關節炎」

連打蛋都痛!20歲的她以為肌腱發炎⋯確診才知「類風濕性關節炎」#免疫疾病

42歲陳小姐,20年前以為是車禍後遺症導致肌腱炎,服用消炎藥半年未痊癒,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後才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當年正處於夢想拼搏的年紀,人生猶如被按下暫停鍵;原先喜好烘焙的她,因手部關節腫痛而無法打蛋、揉麵團,然而這樣的疾病症狀,旁人從外表上卻看不出來。

保護自己,保護家人!成人該打的疫苗別遺漏

保護自己,保護家人!成人該打的疫苗別遺漏#免疫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已經打過流感疫苗,為何還是會感冒?」「車禍受傷,需要施打破傷風疫苗嗎?」「小時候得過水痘,需要接種帶狀疱疹疫苗嗎?」「B型肝炎抗體消失了怎麼辦?」「最近剛生產,適不適合接種HPV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或許你也曾經有過這些疑問,究竟成年人該接種哪些疫苗?又要在什麼時候施打疫苗呢?自然界中有各式各樣的細菌、病毒,如果感染之後就有可能導致疾病造成傷害。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陳宏麟指出,預防成人傳染性疾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方式就是施打疫苗,透過疫苗可以讓我們的免疫系統事先認識各種病原體,並產生免疫力,未來有病原體入侵時,便能發動攻擊消滅病原體。然而,40歲開始人體的免疫力會快速下降,罹患疾病的風險也隨之升高,陳宏麟建議可以透過接種疫苗保護自己。除了以年齡分類應接種的疫苗,也可透過自身所處環境、人生階段如懷孕、出國,選擇適合之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肺炎鏈球菌存在人類鼻腔內,主要透過飛沫傳染,陳宏麟說,肺炎鏈球菌會造成肺炎,造成發燒、呼吸急促、胸痛等症狀,更麻煩的是肺炎鏈球菌還可能侵入腦部、血液,導致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嚴重可能昏迷、甚至死亡。肺炎鏈球菌對嬰幼兒、老年人、慢性病患皆是不容輕忽的威脅。「糖尿病、腎病、肝病、肺病等患者,在感染肺炎鏈球菌之後,可能兵敗如山倒,迅速從肺炎進展為多重器官衰竭。」陳宏麟說,「高危險群或65歲以上民眾,要記得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讓身體獲得保護力。」帶狀疱疹疫苗水痘與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所引起,陳宏麟說,小時候得過水痘後,病毒會躲在神經根裡面,等到成年之後,如果壓力大或是罹患一些慢性疾病,身體抵抗力比較差的時候,病毒就可能活化跑出來,形成帶狀疱疹。帶狀疱疹的發作與年紀有關,中老年人免疫力下降,發作的機率較高,陳宏麟說,帶狀疱疹就是所謂「皮蛇」,患者身上會出現群聚的小水泡,有時候會痛不欲生,甚至在復原後神經痛還可能持續好幾年,非常煎熬。50歲以上的民眾,無論是否有水痘或帶狀疱疹的病史,可以接種帶狀疱疹疫苗,以降低罹患的機率。季節性流感疫苗季節性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造成的傳染病,主要在每年11月至隔年3月間流行,與一般感冒相比,流感的症狀會較為嚴重,常會發高燒、全身痠痛,部分患者甚至會併發肺炎、腦炎、心肌炎等重症。陳宏麟解釋,流感病毒很容易發生變異,每年流行的病毒株不盡相同,所以需要每年施打才能獲得保護力。施打流感疫苗能夠對流行性感冒病毒產生保護力,避免造成嚴重併發症,然而生活環境中還有很多種可能導致感冒的病毒,所以注射流感疫苗後,還是可能出現感冒喔。破傷風、白喉、百日咳相關疫苗(Tdap/Td)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桿菌所引起,主要經由飛沫傳染。小朋友遭到感染時,會引起陣發性的咳嗽、影響呼吸道,可能演變為肺炎、腦部缺氧等問題。「大約75%以上百日咳死亡案例都是在一歲以下,尤其是6個月內的小朋友,」陳宏麟說,「大多是因為父母、兄弟姐妹把百日咳桿菌帶回家中,而造成的感染。也就是說,雖然百日咳主要是影響小朋友的疾病,但是成年人也需要接種疫苗,目的就是為了保護身邊的小朋友。」土壤中的破傷風桿菌(Clostridium tetani)會造成破傷風,致死率很高。接種破傷風疫苗能夠有效預防破傷風,為維持足夠保護力,每隔10年應追加1劑破傷風疫苗。無論是車禍、跌倒、踩到鐵釘,只要不確定破傷風疫苗的接種狀況,都建議接種破傷風疫苗,如果最後一劑破傷風疫苗接種時間已超過5年以上,也建議追加施打。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主要是透過性接觸傳染,感染時大多沒有明顯症狀,但是人類乳突病毒可能會導致子宮頸細胞病變,根據研究,高達99%以上的子宮頸癌與人類乳突病毒有關。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有助預防遭到病毒感染,進而降低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目前已有不少國家開始進行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的接種,在台灣目前是針對國一青少女,提供兩劑疫苗接種。已有性經驗、或是產後的婦女,只要未感染也可以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除了施打疫苗之外,維持單一性伴侶、使用保險套亦有助預防遭到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A型肝炎疫苗A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主要經由食物傳染,如果因為工作、旅行必須前往流行地區,例如中國、東南亞、南美洲、非洲等,建議接種2劑A型肝炎疫苗,兩劑接種時間間隔6至12個月。一般而言,完成A型肝炎疫苗接種後,保護力可維持20年以上。B型肝炎疫苗B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主要經由血液傳染,遭到感染後可能成為慢性肝炎,並漸漸進展為肝硬化、肝癌,稱為「肝病3部曲」,接種B型肝炎疫苗能夠有效預防B型肝炎。台灣自1986年起全面替嬰幼兒接種B型肝炎疫苗,有效降低兒童的B型肝炎帶原率。長大後我們體內的抗體可能會漸漸消失,陳宏麟說,若屬於B型肝炎感染的高危險群,如醫護人員、血液透析患者、免疫不全患者、多重性伴侶等,可追加接種B型肝炎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的傳染性很強,經由空氣、飛沫傳染。婦女若於懷孕期間感染麻疹,可能導致胎兒早產、畸形或胎死腹中。未曾接種過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MMR混合疫苗,或是抽血檢驗沒有麻疹或德國麻疹抗體的民眾,都建議要接種疫苗。日本腦炎疫苗日本腦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是透過三斑家蚊、環紋家蚊等病媒蚊傳播,遭到感染後可能出現發燒、頭痛、上吐下瀉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出現神經障礙、意識狀態改變,甚至昏迷、死亡,致死率高達20至30%。陳宏麟提醒,若住家或工作場所有病媒蚊孳生,建議要接種日本腦炎疫苗。貼心小提醒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都會影響身體的免疫力,陳宏麟叮嚀,請盡量保持飲食均衡、充足睡眠、規律運動、心情愉快,如果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務必好好控制,也要記得依照時程接種疫苗喔!*接種疫苗、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為預防疾病的措施之一!若有醫療及疫苗接種相關問題,請務必諮詢醫護人員。(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惱人的眼睛及嘴巴乾燥不是火氣大 重大傷病上身

惱人的眼睛及嘴巴乾燥不是火氣大 重大傷病上身#免疫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0多歲的鄭女士,多年來一直有眼睛乾澀、異物感、嘴巴乾燥等困擾,需要很常喝水、半夜也必須起床喝水,雖然在眼科診所治療,眼睛症狀獲得改善,但嘴巴乾燥問題一直沒有緩解,而且越來越嚴重。直到她至風濕免疫科求診,經檢查確診為俗稱乾燥症的「修格蘭氏症候群」,並得以使用健保藥物治療,大幅改善口乾症狀,白天不再需要一直喝水,夜晚醒來頻率也降低了。乾燥症第二常見自體免疫疾病奇美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陳昭宇指出,乾燥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好發在40至60歲的族群,以女性居多,女性跟男性比率為10:1,大約佔總人口0.5%。分為原發性跟次發性的,端看有沒有合併其他的自體免疫疾病而定;次發性的乾燥症最常合併的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性紅斑狼瘡、硬皮症等。乾燥症亦是除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外,第二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乾燥症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會攻擊自己的外分泌腺體,造成包含淚腺、唾液腺、汗腺、呼吸道黏膜下腺體、生殖道黏膜下腺體的分泌減少,進而造成長期型(至少大於三個月)的症狀。眼睛的部分包含眼睛乾燥、眼睛有異物感、灼熱感、怕光、容易眼睛疲勞,甚至出現角膜潰瘍;嘴巴的部分則會出現嘴巴乾燥、唾液腺體腫脹、較乾燥的食物難以下嚥,嚴重的會出現味覺變化、蛀牙、口腔內念珠菌感染、牙齦萎縮等狀況。身體其他部位也可能有症狀,包括皮膚乾癢、鼻腔乾燥、喉嚨沙啞、咳嗽、性交疼痛等。此外,乾燥症也可能出現其他併發症,包含疲倦、胃食道逆流症狀、雷諾氏現象、多發性關節疼痛、神經感覺異常、肺部纖維化、第一型腎小管酸血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等。吃微酸食物幫助唾液分泌 避免太乾太硬食物乾燥症的診斷通常由風濕免疫科確診,或是由其他科醫師懷疑轉診。診斷的流程大都需要眼科的幫忙、安排核子醫學科相關檢查,甚至可能需要做唾液腺切片以幫助確診。眼睛症狀主要使用藥物治療,嚴重則需要做鼻淚管阻塞手術來改善;嘴巴症狀有口服藥能改善症狀,除了藥物治療外,需配合調整生活習慣,例如吃些微酸的食物或嚼口香糖幫助唾液分泌、避免太乾或太硬的食物、保持口腔內清潔、室內空氣保持一定程度的濕潤、使用潤膚產品或潤滑劑等。陳昭宇表示,乾燥症是重大傷病之一,無法被根治,但是症狀可以被控制。若能夠早期診斷,早期接受治療,配合生活習慣的改變,對於生活品質會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手指隨氣溫白一節紫一節 恐壞死脫落

手指隨氣溫白一節紫一節 恐壞死脫落#免疫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手腳冰冷別輕忽!近日天氣寒冷多雨,一名30多歲的OL常覺得手腳冰冷,指節末端更有輕微麻痛的感覺,且手指會因為溫度高低的不同而改變顏色,有時甚至會出現「白一節、紫一節」,十分恐怖,嚇得她趕緊就醫,經過檢查發現,原來是罹患「雷諾氏症」,所幸接受藥物治療後,已獲得控制。雷諾氏症血管發炎管徑變窄 血流不易通過萬芳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沈佑銓表示,雷諾氏症指的是血管發炎管徑變窄,或血管攣縮之後,導致血流不易通過的一種現象,它會讓手指呈現三個顏色,也就是在缺血時變成白色、缺氧時則為紫色,而充血時是紅色。且因為得不到足夠的血流供應,手指或腳趾末端的循環會變得不好,輕微則手指有麻痛或灼熱感,嚴重者組織會因為缺氧受損,礙於血液循環不良,傷口不易癒合,因此也不能進行截肢手術,只能等患部自行壞死脫落。沈佑銓指出,要診斷是否有雷諾氏症,除了臨床的觀察,還可以進行甲摺鏡檢查。操作的方式是在指甲與手指的交界處,塗抹一點油,然後用高倍數的甲摺鏡去看手指末端微血管的變化。正常的末梢血管,應該呈現髮夾狀,微血管的分布規則且平行。然而雷諾氏症的患者,血管會攣縮、扭曲,甚至有肉眼不可見的輕微出血,最後組織受損,變成沒有微血管存在的缺血區。也因此,雷諾氏症太晚才開始治療,能夠改善的幅度就相對有限。常合併紅斑性狼瘡、硬皮症等免疫疾病發生沈佑銓解釋,雷諾氏症可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所謂原發性雷諾氏症,是指沒有其他免疫疾病,單純以雷諾氏症做為疾病表現,但它可能是將來發生其他免疫疾病的預兆,須追蹤觀察;而次發性雷諾氏症的患者,則常合併如紅斑性狼瘡、硬皮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肌炎、多發性肌炎和乾燥症等免疫疾病發生,另外,也有可能是因為情緒和藥物等因素而引起。雷諾氏症的治療,以藥物為主,可使用改善血液循環的藥物,減少末端組織的缺氧受損,另外也須注重手腳的保暖,沈佑銓也呼籲,免疫疾病聽起來很複雜,其實並不困難,只要信任醫師,藉由醫療恢復身體的免疫平衡,就能與疾病共存,找回生活品質。

雷諾氏症雙手冷吱吱 中醫還她健康

雷諾氏症雙手冷吱吱 中醫還她健康#免疫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對夫妻一起來看診,先生表示,太太的手時常很冰冷,手指又紅又白又紫,做了很多檢查,結果是雷諾氏症。太太伸出微腫脹的雙手,接著說:「當時根本不懂這是什麼疾病,反正免疫科開藥就乖乖吃,但病況時好時壞。各種檢查也一直做,都查不到其他可能的免疫疾病,所以醫師就只能症狀處理。後來我想到,是不是可以找中醫調理,讓免疫系統恢復正常,會不會讓我的病情好一點……」甚麼是雷諾氏症?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雷諾氏現象(Raynaud Phenomenon)是一種動脈血管痙攣的疾病,在1862年時,由第一個發現此現象的法國雷諾醫師(Maurice Raynaud)命名,病人暴露在冷的環境或情緒受到刺激時,末梢會先變蒼白、再轉成青紫、最後變成鮮紅色,這個現象就稱為雷諾氏現象,或是稱為雷諾氏症(候群)。患有雷諾氏症的患者,他們的動脈非常敏感,這些顏色和感覺的變化是組織缺血的結果,若缺血時間更長,接下來組織就可能壞死而導致潰瘍、壞疽,最終則會造成截肢。另外,除了手指、腳趾外,病情嚴重的患者也可能會有心臟、肺臟、腎臟等的小動脈疾病,而影響各器官之機能。什麼疾病會出現雷諾氏現象?雷諾氏現象可能原因不明,或者是尚未查出來,這時候會歸類在原發性雷諾氏現象,簡單講就是查不出原因,此症以女性居多;通常比較常見的是合併其他疾病發生,所以稱為次發性雷諾氏現象,大部分是和自體免疫疾病有關,例如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混合型結締組織疾病、硬皮症、乾燥症、皮肌炎及動脈血栓的患者,另外有些糖尿病及高血壓的患者,也有可能會造成次發性雷諾氏現象。中醫方面,雷諾氏症是歸屬於「痹症」、「伯仲厥寒」的範疇,主要病機是寒凝脈絡、肝鬱氣滯、心腎陽虛、血脈痹阻。在中醫經典古籍《內經.素問.舉痛論》提到「寒氣客於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蜷,縮蜷則脈絀急,絀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另外在《素問‧厥論》提到「氣因於中,陽氣衰,不能滲營其經絡,陽氣日損,陰氣獨在,故手足為之寒也。」清楚描寫了疾病的病恩病機及症狀變化,而在《諸病源候論.虛勞四肢逆冷侯》所說「經脈所行,皆起于伯仲,虛勞則氣血衰損,不得溫其四肢,故四肢逆冷也。」更是直接描寫了整個過程。在中醫的理論中,肝藏血,主疏泄,調節血流的運行,肝主筋,其華在爪。肝血充裕則內可灌溉臟腑,外注經絡,四肢經脈皆得充盈溫養,故四肢溫和;若肝血虧虛,脈行不利,氣血無以溫養四肢,則可出現四肢末梢皮色蒼白髮紺、寒冷疼痛等症狀。所以,治療上就是以此為基礎,參酌情志失調、肝氣不暢、氣滯血瘀、寒凝脈阻、心腎陽虛、陽鬱四逆等來治療。中醫採氣血調養、免疫穩定療法另外會加上每個人不同的體質變化、合併的疾病來一起調理,中醫特有的氣血調養、免疫穩定療法,都會比鈣離子阻斷劑、血管擴張劑、免疫抑制劑、前列腺環素、第五型磷酸二酯酵素抑制劑、肝素或阿司匹靈的效果要更好。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回診時她特地拉起袖子露出雙手來,說「蔡醫師!我已經很久都沒有發作了,皮膚也慢慢變滑順了,原來我還能找回原來健康的雙手啊!真是感謝您!」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