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疾病

少年得老人病 類天皰瘡爬全身痛又癢

少年得老人病 類天皰瘡爬全身痛又癢#免疫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小池前年高中畢業後,下嘴唇開始長0.5到1公分不等的水泡,之後擴散到全身,加上過敏體質,全身癢痛,影響睡眠及生活品質,經皮膚科確診為好發於50歲以上患者的類天皰瘡,醫師表示,患者這麼年輕就罹病非常少見,恐與壓力、遺傳及環境等因素有關。抗體誤把皮膚當入侵者攻擊小池剛開始下嘴唇長出水泡,之後從臉上、四肢蔓延全身,經當地皮膚科切片確診為類天皰瘡,雖持續使用類固醇治療和免疫調節劑,療效不佳,前年11月到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就醫,診斷為重度類天皰瘡,安排住院治療,去年2月復學,藥物已逐漸減量。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許寶寶表示,類天皰瘡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體內不正常的抗體誤把人體正常的皮膚當成是外來的入侵者,攻擊表皮與真皮之間的結構,而產生水泡,會又癢又痛、破皮結痂,再長出新的水泡,好發於身體與四肢甚至全身,患者多為60~80歲以上的年長族群。壓力大易復發 耐心調整用藥許寶寶醫師指出,類天皰瘡患者女性較多,水泡大約1~4公分,類天皰瘡不易照顧,傷口護理師每天用心照顧小池的傷口,先戳破水泡,塗抹抗生素藥膏,再用紗布包紮,因傷口疼痛難受,患者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會去抓,容易合併感染,院方輔以免疫制劑口服藥等治療。小池的症狀自前年12月底至今,已沒有再長新的水泡,傷口逐漸癒合,許寶寶醫師建議,患者照顧好生活品質,尤其睡眠要充足,拔牙、感染、壓力大容易復發,病情可能會起起伏伏,需家人支持與耐心地調整用藥和長期的照護才能根治。

臉上白斑引注目 免疫療法找回原貌

臉上白斑引注目 免疫療法找回原貌#免疫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伍先生4年多前臉上、身上突然出現大片白斑,尤其嘴巴四周有一大圈明顯白斑,常引來他人異樣眼光,十分困擾,至多家大醫院就醫都未獲改善。1年後多位朋友介紹醫師,治療一年後白斑逐漸消失,嘴巴四周的白斑已完全看不見,如今伍先生持續回診,還熱心介紹其他朋友前來就醫。免疫療法控制白斑症狀 95%病人治療後3個月不再擴散大林慈濟醫院院長暨過敏免疫風濕中心醫師賴寧生說明,白斑症屬於免疫疾病的一種,雖然不會危害生命,但因影響外觀,常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困擾。經過長時間的臨床治療經驗,發現使用免疫療法針對病理機轉對症下藥,治療改善率很高,95%病人治療後3個月白斑得到控制不再擴散,多數病人於治療半年後呈現皮膚色素再生的現象,治療5至7年後色素再生達穩定狀況,希望病人不要放棄希望。體內免疫調控異常破壞黑色素細胞 皮膚色素喪失、形成白斑賴寧生院長指出,白斑症屬於器官侷限型免疫病。由於體內免疫調控異常破壞黑色素細胞,造成皮膚色素喪失,形成一塊塊白斑,雖然有部份病灶會自動有些許改善,但若未針對體內免疫異常病變進行治療,無法避免白斑在身體其它部位逐漸擴散,除了皮膚問題外,也可能會出現甲狀腺功能過高過低或全身性的免疫病變等問題。白斑症雖不會危害生命 但對病人、家庭造成壓力賴寧生表示,白斑症常被認為是沒藥醫,擦類固醇藥膏及照光治療也不見效,過去醫界沒有免疫治療經驗,病人只能放棄治療,或是採傳統民俗醫療、南北奔波就醫。白斑症雖然不會危害生命,但往往對病人及家庭造成很大的壓力,建議民眾發現身上出現異常的白色斑點且持續增生,應盡速尋求風免科醫師的協助,早期治療與觀察,有效擺脫白斑困擾。

吃麵包會腹瀉 天生免疫疾病作祟

吃麵包會腹瀉 天生免疫疾病作祟#免疫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我們所吃的食物必須多樣化,才能得到所有需要的營養素。不過,這些營養素最好是從食物裡取得,而且最好就是你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餐桌上常見的食物。人體是好幾十億年演化的結果。過去這一千年來,演化已經過濾掉那些不適合某個特定環境的人,也過濾掉那些不適合某個特定基因型的食物。乳糖不耐症 是南歐、亞洲人常見的症狀舉例來說,在許多大量攝取牛奶的北歐國家,幾乎很少有人有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lactose為牛奶所含的糖分),但是在南歐和亞洲等不習慣攝取牛奶的國家,則是普遍常見。所以,如果你是住在美國的日本人想要開始喝牛奶,但牛奶卻是你的父母和祖父母餐桌上很少出現的東西,那麼你可能會開始生病。不論你是要吃乳糖、羽衣甘藍、藜麥或薑黃(薑黃素),都必須先瞭解這些食物是否在你自己、你的父母或祖父母所生長的環境中是常見的食物。攝取錯誤食物 可能引起自體免疫失調如果不是,最好不要吃或者偶而吃吃就好。可能出現的問題是不耐受,例如因為無法碎解牛奶裡的乳糖而引起的乳糖不耐症,或者是像有些人因為攝取了含有麩質的麵包和義大利麵等由穀類製作的食物,而引起的乳糜瀉(celiac disease)的自體免疫疾病。雖然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明確的關聯,但是攝取到錯誤的食物的確可能引起許多自體免疫失調的疾病,包括克隆氏症和結腸炎、第一型糖尿病以及其他眾多疾病。(本文摘自/長壽健康飲食法/遠流出版)

鼻子呼吸防過敏 口罩要選這一種

鼻子呼吸防過敏 口罩要選這一種#免疫疾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已故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教授堀口申作教授指出,當鼻子最深處,和喉頭交界的地方發炎時,就會引發頭痛、氣喘,以及和自律神經相關的免疫疾病。而鼻子最深處,指的就是咽頭扁桃這個淋巴組織的集合體所在的部位。我們可以推測,當這個地方的發炎症狀緩和,自律神經的中樞──下視丘就會間接地受到良性刺激,讓腦下垂體能夠正常分泌荷爾蒙,讓人們可以感覺舒服一點。從胚胎學來看,腦下垂體是由咽頭扁桃體的細胞移動後形成的。咽頭扁桃這個淋巴組織的集合體,就是感冒時會覺得喉嚨痛的主要部位。這個部位有時候會有空氣聚集,而當氧氣無法流通的時候,淋巴組織反而會更加活化,同時造成黏膜肥厚,淋巴球也就會過度運作。因此,只要戴上濕口罩,讓氧氣送進鼻腔裡,就能刺激到局部的交感神經。所以,由副交感神經活化而起作用的前列腺素變弱,頭痛也就會好轉了。另外一個重點是:用鼻子呼吸,可以讓空氣通過副鼻竇的蝶竇,讓那個部位冷卻下來。這麼一來,附近的腦下垂體也會獲得冷卻,防止過熱。如此,腦下垂體就能充分發揮機能,自律神經也會運作順暢。發現這一點的是大阪的牙醫中谷紀之醫師。另外,用鼻子呼吸也可以刺激鼻黏膜表面的自律神經和知覺神經。接下來,就讓我來說明一些比較困難的東西吧。下視丘位於間腦的位置,其中存在著許多神經。下視丘除了是自律神經的中樞所在,也會分泌下視丘激素以及生理活性物質。另一方面,腦下垂體是連接著腦部,從底部突起的內分泌器官。腦下垂體大致分為三類,負責分泌和調節腎上腺皮質激素、成長激素等多種重要的激素。用鼻子呼吸即能在和各式各樣的器官攜手合作的狀況下,調整自律神經的平衡。所以,促進鼻子呼吸的濕口罩不僅對感冒有效,對遺傳性過敏症、過敏等各種免疫疾病,也都有效用。最近,為了應付花粉症,形狀、材質五花八門的口罩紛紛問世,可是最好的口罩還是紗布口罩。紙口罩不能弄濕,合成纖維口罩的吸水性又很差。濕口罩使用一個晚上之後,隔天早上洗臉的時候就要順便用肥皂清洗一下。依照季節不同,有時候口罩會曬不乾,因此預先準備二至三個就很方便了。反正都要弄濕,半乾難道不能用嗎?這種想法可要不得。潮濕會讓黴菌和細菌繁殖。要是戴著沾滿細菌的口罩睡覺,才真的會生病呢。(本文摘自/口罩博士的免疫力革命/平安文化)

驚!78%自體免疫疾病是女性受影響

驚!78%自體免疫疾病是女性受影響#免疫疾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女人比男人容易罹患自體免疾病,要留心荷爾蒙變化對妳的影響。女性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情形較男性更為常見,保守估計顯示,78%受自體免疫疾病影響的人是女性,這反映了某些特定激素(荷爾蒙)的影響力,尤其是性激素──對免疫系統所的組成成分幾乎都有影響。超過50種激素在體內循環激素是一種會與體內所有類型細胞都有實質接觸的化學信使,它們會在細胞有所需求及妳體內化學環境發生改變時做出回應,確保妳體內的細胞獲得保持健康所需的一切。已知有超過50種激素由內分泌系統中的各種腺體製造並在體內循環,每種激素負責傳遞不同訊息。以下激素大都會對免疫系統造成影響:‧ 性激素:包括雌激素、黃體素及睪固酮。‧ 代謝及飢餓激素:包括胰島素和昇糖素。‧ 脂肪與飢餓激素:瘦體素。‧ 飢餓激素:飢餓肽。‧ 壓力激素:皮質醇。‧ 睡眠激素:褪黑激素。‧ 愛情激素:催產素。女人比男人更容易受到激素的影響雌激素、黃體素和睪固酮等激素不僅在調節生殖功能上扮演重要角色,對代謝和免疫功能同樣不可或缺。雖然男性及女性體內都具有這些激素,但做為要角的雌激素在女性體內的含量較高。此外,女性更有可能刻意調整自身的激素含量(藉由口服避孕藥、生育治療或激素補充療法等方式),但女性同時也對出現在飲食和環境中的類雌激素等激素的改變更為敏感。免疫系統受性激素影響的方式十分複雜,舉例來說:‧ 雌激素會在刺激免疫系統中的某些物質同時,又抑制其他物質的作用‧ 雄性激素和黃體素,會中和雌激素的某些作用。‧ 激素濃度會隨著女性生理期和正常的日夜週期節律產生高低變化,這讓整個狀況更為變化多端──激素濃度變化的時機與激素的濃度高低同樣要留意。異常的激素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的症狀這也是激素在某些自體免疫疾病中扮演了誘發因子的角色,卻對另一些自體免疫疾病採用激素療法時有顯著效用的原因。因此,這不是單純的讓激素濃度維持在中庸程度這麼單純。此外,在某些病例中,異常的激素也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的症狀。發炎性細胞激素,像是在自體免疫疾病中會出現的那些,也會對雌激素、雄性激素和黃體素造成影響。甚至用來治療某些自體免疫疾病的皮質類固醇藥物對雌激素的濃度也會有很大的影響。(本文摘自/恐怖的自體免疫疾病療癒聖經/柿子文化)

健康關鍵 把身體當朋友就對了

健康關鍵 把身體當朋友就對了#免疫疾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領)在汙染的大雜燴中,正是體內的英雄──免疫系統保護著我們!令人驚奇的是,這個無名的保安團隊每分每秒運作著,在幕後察覺危險,並且冷靜的抵抗威脅,默默消滅攻擊者。自體免疫疾病,就是因為免疫系統失去耐受力,而開始對自我組織攻擊。只要免疫系統失去控制,就會導致無法治癒的自體免疫疾病。自體免疫系統生病 疾病把力量都帶走自體免疫疾病讓人顫抖、疼痛、恐慌、虛弱、發炎、難以入睡,而且無法聚精會神,更別提排山倒海而來的疲勞、腦霧和肌肉無力,彷彿被外星人或一種神秘的力量所佔據。除了葛瑞夫氏症(Graves' disease)的糾纏之外,我從來沒有面臨過如此失控的情況。許多病人第一次前來就診,也同樣陷入恐慌與混亂,感覺到虛弱、頭暈、疲憊。這麼說吧,當你感冒,大概可以預估何時會康復,並重返正常生活。但是對於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來說,當醫師只能給予傳統觀點的治療時,疾病就等於已經把所有力量給奪走,你無法決定自己的未來。疾病頂多被監控住患有這種神秘疾病,等於全盤交出身心靈的自主權。如果服用這些藥物對你有效,可能會感到最近一兩個月狀態不錯,也可能感覺現在情況良好,但前提是:沒有發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龐大的壓力沒有使免疫系統脫軌、沒有發生感染等。不過,這一切還是要問問你的疾病!即使只是一種較溫和的疾病,例如牛皮癬(psoriasis)、橋本氏甲狀腺炎(Hashimoto's)或乾燥症(Sjögren's),但一想到身體正在自我破壞,還是令人隱隱不安。免疫系統像是個流氓,會攻擊皮膚、甲狀腺、黏膜,或身體其他重要部份。或許你可以繼續與疾病共同生活、旅行、就讀研究所,或在工作上獲得晉升,也能繼續和孫子玩耍,或與配偶進行二次蜜月,但內心深處仍不免然想著,生活從來沒有真正被扭轉,疾病頂多只能算是被監控住。健康關鍵 自己將身體視為朋友和盟友正因為傳統觀點告訴你這是基因導致失序,無法阻止它,意思是無法預防下一次更糟的狀況再次襲擊而來。這種情況即便症狀輕微,實際上仍感覺自己喪失了自我管控的權力。處於自體免疫光譜上的人,需要克服許多問題。首先,必須面對傳統醫學上無法解釋,卻又令人感到不安的失控症狀。但如果根本不知道將發生什麼事,又為何會發生,那要如何對自己的健康及生活負責?更不用說要如何採取行動,防止症狀變得更糟!如果你問傳統醫學醫師:「有沒有藥物能治療我的症狀?」「必需服藥多久時間?」或是「如果藥效失去作用,還有其它辦法嗎?」總是無法得到滿意的答案。或許你會問:「有什麼是我可以做,然後讓一切變好的嗎?」仍然得不到好的答覆。生病確實令人難受,更糟的是那種無以名狀的恐懼,已經奪走一個人的所有活力。認識體內的免疫系統如何運作。自體免疫病症解方,一旦了解本章內容,就能知道為什麼遵循建議將有助扭轉症狀,避免變得更糟,並引領你得到前所未有的健康和活力。其中關鍵就在於自己將身體視為朋友和盟友,而非敵人和破壞者。(本文摘自/自體免疫自救解方/博思智庫)

別中計!快看免疫疾病8大迷思

別中計!快看免疫疾病8大迷思#免疫疾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因此,讓我想起現今的傳統醫學醫師拒絕接受飲食、腸道健康、毒素、感染和壓力,在治療自體免疫疾病上的關鍵作用,而且實際上,所有類型的疾病都有相關聯。相信在未來,這些醫生看起來就像十九世紀時的同事們一樣都是怪咖。藥物並非唯一選擇傳統醫學的醫生總是告訴患者和飲食無關,其實不然。我已看到無數病人僅僅透過飲食的力量,就能扭轉狀況。常規的醫生告訴你:「藥物是唯一的選擇。」我不想為此爭辯,但有實際的病例來證明。有時事實勝於雄辯(黑是黑,白是白),傳統醫學醫師總是如皇帝般高高在上,卻束手無策,這時會需要功能醫學醫生幫忙找出解決之道。我了解這對你來說,可能是個相當大的進展。當你坐在家中看電視,在一個小時的演出過程中,可能會看到多達三種商業廣告介紹各種自體免疫藥物,且每一種都伴隨著漂亮的鮮花和音樂作為背景,結束時還有一位帶著微笑、用誘人口吻說:「詳情請詢問醫師!」感到欣慰的你,或許是因為已經服用這種物,而且都照著廣告所說的做了,感覺同步在「治療」的軌道上。事實上,你只是追隨著「大家都知道」的商業消息罷了!自體免疫疾病的8大迷思1) 自體免疫疾病無法逆轉。2) 若沒有嚴格的服用藥物,症狀不會消失。3) 採用藥物治療自體免疫疾病,副作用不會帶來太大影響。4) 改善消化及腸道功能,不能延緩自體免疫疾病的進展。5) 無麩質飲食,不會讓自體免疫疾病有所改變。6) 自體免疫疾病是個厄運,生活品質必然變糟。7) 自體免疫疾病完全與基因有關,與環境沒有關聯。8) 免疫系統是天生的,沒有任何方法能夠支持或改變它。勇於提出問題挑戰治療方式假使詢問醫師是否要放棄麩質,甚至遠離米飯、藜麥和豆類,醫師可能會帶著憐憫的眼神對著你搖搖頭!或許還會警告遠離這些「荒謬理論」,或是迴避討論其他替代方法。我有幾位病人被醫師列為拒絕往來戶,只因為他們敢於討論治療方針並且不想服藥。醫生堅持「標準治療」(standard of care)是目前醫學界認可的最佳方法,因此拒絕繼續治療這群「叛逆」患者。有位年輕女性後來成為我的患者,因為原先的醫師對她說:「如果妳不能相信我,我就不能治療妳!」她住在只有一位專科醫師的德州農村小鎮,只因敢於提出問題、挑戰常規,最後落得無法接受任何治療。我不想讓任何人困在這樣的窘境。於是,我閱讀科學證據,審視研究文獻,治療了數千名患者。身兼一名醫生和病人,我對Myers Way 深具信心,希望你也是,讓我們用智慧,消除各種誤解,並用真理替代它。(本文摘自/自體免疫自救解方/博思智庫)

眼乾、嘴破 治免疫病中醫效果佳

眼乾、嘴破 治免疫病中醫效果佳#免疫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免疫系統疾病在台灣一直是相當盛行的疾病,影響範圍從年輕人到老人皆有,輕者口乾、眼乾,重者心、腎皆有疾病,恐危及生命,大多數病人發病之後,以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控制的狀況下,症狀皆維持在輕到中程度,大部分可見乾燥、疼痛、眩暈等不一的症狀。關節腫痛、血小板過低、肝炎目前科學積極研究,許多的生物製劑對乾燥症症狀有良好改善,但仍有部分人症狀無法順利緩解尤其是疼痛,如紅斑性狼瘡的皮損(紅斑)、關節腫痛、腹瀉、便祕,貝塞氏症的反覆口破、關節痛等等,甚至如血小板過低、腎臟機能下降、肝炎等。類固醇致白血球減少、腎機能變差科學研究的確帶給臨床治療相當大的突破進展,過去使用類固醇治療常見的水牛肩、月亮臉,秋水仙素造成的白血球減少、腎臟機能變差等也一一的消失,仍有許多病人苦於免疫系統疾病帶來的症狀,以及長期必須服用藥物的困擾,中醫藥的調理,為病人帶來改變的契機。中醫調理 緩解免疫系統過度動作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張仁旭表示,中醫調理免疫疾病,是站在逐步緩解免疫系統過度動作,而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的角度來協助病人,治療過程中強調調理而非補身,當然藥物使用上,依病人身體虛弱的狀況,如類固醇的使用,也要控制在不傷害身體的範圍內。並且在治療過程,不斷發現相關新的可能中醫處理角度,張仁旭醫師強調,免疫系統疾病是相當多端複雜,牽涉的病理仍待積極的研究發現,中醫藥的介入處理,一定可以為病人帶來福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