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燥症

乾燥症亂免疫致不孕?中年婦「這5點」調理順利生子

乾燥症亂免疫致不孕?中年婦「這5點」調理順利生子#乾燥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一名40歲婦人8年前有2次流產,做過多次婦產科檢查,懷疑是免疫系統出問題,1年後於醫院免疫科檢查,確診罹患乾燥症,後續多年以奎寧控制病情,並在婦產科建議下做了人工受孕和試管嬰兒,配合使用阿斯匹靈、肝素,卻一直沒有成功懷孕。乾燥症全球1%盛行 女性發病機率為男性9倍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乾燥症是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之一,正式學名是休葛蘭氏症候群(Sjögren's syndrome)。全世界約有1%的盛行率,女性較易發病,機率大約是男性的9倍,好發於40~50歲的女性,也容易與其他的自體免疫疾病同時出現,像是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硬皮症等等。乾燥症雖然是以攻擊腺體及黏膜為主的疾病,所以像眼乾、嘴乾是最常見的症狀,嚴重的會進一步變成牙齦炎、蛀牙、角膜潰瘍,甚至攻擊其他器官,像是胃食道逆流、慢性咳嗽、咽喉痛、鼻竇炎、流鼻血、反覆的支氣管炎、肺炎、肺纖維化、胰臟炎、關節炎、血管炎、陰道乾澀、肢體末梢麻痛、皮膚乾燥、肝功能異常、膽管硬化、淋巴瘤等。備孕媽媽擔心用藥副作用影響受孕由於乾燥症是自體免疫疾病,其免疫混亂情形也會影響到懷孕,造成不易受孕或是反覆流產,通常都是用奎寧、阿斯匹靈為主要治療,病情嚴重的則可能另外加肝素、免疫抑制劑。但是,許多準媽媽會害怕奎寧的副作用,而心生疑慮或不敢使用。2021年4月份的美國婦產科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有一項研究發現,奎寧會增加胎兒畸形的風險,若懷孕中每天服用奎寧超過400毫克,有可能會增加26%新生兒畸形機率。尤其是脣顎裂、呼吸和泌尿系統的缺陷,這更容易讓正服用奎寧又在備孕的媽媽們不知該如何是好。以中醫躁症5點調理 活血化瘀清熱解毒以中醫角度來說,乾燥症屬於「燥症」、「臟毒」、「燥毒」範疇,若乾燥症合併關節症狀者,則稱為「燥痺」、「燥毒痺」。由於先天稟賦不足(遺傳性),陰陽失調(自體免疫失調)為發病的基礎,和肺、脾、腎3個臟腑失調有關,臟腑積熱,內蘊燥毒,臟腑失潤,復外感毒邪,致熱毒灼津煉液,化燥阻絡,燥瘀互結,臟腑失潤所致。中醫古籍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像大論》中所說的「燥勝則乾」,是對燥邪致病的概括。但是,治療上並不是簡單的只用「燥者潤之」能處理。中醫「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名醫李東垣,則在「六氣皆從火化」的基礎上,創立脾胃內傷學說並自成補土一派,認為氣可生津,津可載氣,津液內注五臟六腑,能保持脾臟的功能,氣亦為陽,慢可溫熙脾臟,鼓動津液。治療上除了基本的滋陰潤燥之外,另外也要考量不同疾病演進、不同病機變化、不同體質加以個別調理:因火致燥,治以甘寒:燥是其現象,本質是內火,選用甘寒藥物,養其陰、潤其燥、清其熱。這類藥物能促進唾液腺、淚腺、腸胃腺體分泌加強,達到生津、養胃、潤燥的功效。因虛致燥,治以甘溫:甘溫藥物能益氣生津,津液充足陰精自能濡潤諸竅,達到陰液豐、諸竅通的功效。因燥致瘀,治以活血:燥則血澀而氣液為之凝滯,潤則血旺而氣液為之流通。養血活血化瘀,散結通絡,瘀化痰散,津液自復,諸病自除。因瘀致燥,治以活絡通竅:氣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因不得隨氣上升。此類藥物既能活血化瘀又能化毒解毒,達到散瘀毒、通諸竅的效果。因毒致痺,治以清熱解毒:本病痺痛非風寒濕三氣之痺症,而是燥盛陰傷,筋骨不榮則痛,痰瘀毒阻致不通則痛,此類藥物能清熱解毒,通絡止痛。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婦人的乾燥症病情穩定,卵巢老化的情形也逐漸改善,婦產科醫師同意把奎寧藥物的劑量降低。不久後婦人也順利懷孕,整體孕程順利都沒有出現問題,生下了可愛的小男孩。(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惱人的眼睛及嘴巴乾燥不是火氣大 重大傷病上身

惱人的眼睛及嘴巴乾燥不是火氣大 重大傷病上身#乾燥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0多歲的鄭女士,多年來一直有眼睛乾澀、異物感、嘴巴乾燥等困擾,需要很常喝水、半夜也必須起床喝水,雖然在眼科診所治療,眼睛症狀獲得改善,但嘴巴乾燥問題一直沒有緩解,而且越來越嚴重。直到她至風濕免疫科求診,經檢查確診為俗稱乾燥症的「修格蘭氏症候群」,並得以使用健保藥物治療,大幅改善口乾症狀,白天不再需要一直喝水,夜晚醒來頻率也降低了。乾燥症第二常見自體免疫疾病奇美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陳昭宇指出,乾燥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好發在40至60歲的族群,以女性居多,女性跟男性比率為10:1,大約佔總人口0.5%。分為原發性跟次發性的,端看有沒有合併其他的自體免疫疾病而定;次發性的乾燥症最常合併的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性紅斑狼瘡、硬皮症等。乾燥症亦是除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外,第二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乾燥症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會攻擊自己的外分泌腺體,造成包含淚腺、唾液腺、汗腺、呼吸道黏膜下腺體、生殖道黏膜下腺體的分泌減少,進而造成長期型(至少大於三個月)的症狀。眼睛的部分包含眼睛乾燥、眼睛有異物感、灼熱感、怕光、容易眼睛疲勞,甚至出現角膜潰瘍;嘴巴的部分則會出現嘴巴乾燥、唾液腺體腫脹、較乾燥的食物難以下嚥,嚴重的會出現味覺變化、蛀牙、口腔內念珠菌感染、牙齦萎縮等狀況。身體其他部位也可能有症狀,包括皮膚乾癢、鼻腔乾燥、喉嚨沙啞、咳嗽、性交疼痛等。此外,乾燥症也可能出現其他併發症,包含疲倦、胃食道逆流症狀、雷諾氏現象、多發性關節疼痛、神經感覺異常、肺部纖維化、第一型腎小管酸血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等。吃微酸食物幫助唾液分泌 避免太乾太硬食物乾燥症的診斷通常由風濕免疫科確診,或是由其他科醫師懷疑轉診。診斷的流程大都需要眼科的幫忙、安排核子醫學科相關檢查,甚至可能需要做唾液腺切片以幫助確診。眼睛症狀主要使用藥物治療,嚴重則需要做鼻淚管阻塞手術來改善;嘴巴症狀有口服藥能改善症狀,除了藥物治療外,需配合調整生活習慣,例如吃些微酸的食物或嚼口香糖幫助唾液分泌、避免太乾或太硬的食物、保持口腔內清潔、室內空氣保持一定程度的濕潤、使用潤膚產品或潤滑劑等。陳昭宇表示,乾燥症是重大傷病之一,無法被根治,但是症狀可以被控制。若能夠早期診斷,早期接受治療,配合生活習慣的改變,對於生活品質會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角膜神經密度低易乾眼症 宜加強保濕

角膜神經密度低易乾眼症 宜加強保濕#乾燥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乾眼症幾乎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根據統計台灣罹患乾眼症者每年以10%的速度成長。乾眼症的症狀非常多樣性,除了眼睛紅、視力模糊、眼睛乾澀、有異物感、眼睛發脹、癢甚至痛以外,也會對眼睛表面的刺激有較大反應而反射性溢淚,因此流眼淚也可能是乾眼症症狀之一。淚液分泌與角膜神經有關 眨眼頻率成關鍵淚液品質是否良好對視力影響相當大,因此乾眼的患者也會因淚液不足而導致視力模糊。台北榮總眼科部許志堅醫師表示,淚液分泌跟角膜神經的感知有關係,人的眼瞼在眨眼時,除讓淚液均勻分布在角膜表面外,眼瞼也會刺激角膜,進而促進淚液的分泌。然而專注於看東西時,自動眨眼的頻率會減少,淚液分泌量也會隨之減少,淚液也比較難均勻分布在眼睛表面上,就易形成乾眼症的發生。年輕人雖然角膜神經密度正常,卻有乾眼症,就可能和眼睛常看3C產品和書等而減少眨眼頻率有關,因此常有東西越看越模糊的現象產生。許志堅醫師進一步提到,一般認為乾眼症是因老化、女性停經、眼睛感染,手術,或用藥等因素所造成的淚液分泌不足或淚液容易蒸發所導致。但研究也認為,角膜神經在以上的因素當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另外,角膜神經密度比較低,本身就可能造成乾眼發生的機率變高,像糖尿病患者,因角膜神經密度較低或反應較差,乾眼症的發生比率就比較高。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淚腺萎縮 乾眼恐更嚴重而自體免疫疾病如乾燥症(修格蘭氏症候群)的病患,除淚腺萎縮不易分泌淚水滋潤眼球表面,淚液也因充滿發炎物質,易造成角膜發炎和點狀破皮,甚至形成角膜潰瘍。其角膜神經在眼表長期發炎的狀況下,角膜神經密度也可能減少,導致乾眼更加嚴重。臨床上乾燥症患者需接受白內障手術,改善視力模糊的狀態,卻因長期乾眼、角膜點狀破皮,而無法開刀治療白內障,這樣的案例在眼科並不少見。許志堅醫師呼籲,乾燥症患者除必須遵循內科治療,若有必要應及早尋求其他科別的幫助,疾病才能達到有效控制。乾眼症初期可從改善生活習慣,搭配點人工淚液減緩不適。許志堅醫師表示,針對角膜已經破得嚴重的患者,使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能減少對角膜的再次傷害。若乾眼持續地造成發炎,應就醫檢查確定病因,早期治療以免造成角膜神經的受損。有些乾眼症後期的患者甚至沒有明顯的痛覺,視力也受到較大的影響。許醫師建議乾眼症患者,平時應保持心情愉快、多運動、睡眠也要充足,減少看3C產品的頻率率、多到戶外才是對眼睛最好的保健。(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女性常反覆尿道感染 竟因黏膜抗體

女性常反覆尿道感染 竟因黏膜抗體#乾燥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類風濕性關節炎最主要病變以關節炎為主,但會併發乾燥症、間直性肺炎、腎病變、類風濕結節、血管炎等。類風濕性關節炎對關節的破壞,從發病的3-6個月內就開始,而這樣的破壞是不可逆的;所以及早治療,對緩解、療效、預後都是可期待的。30歲的周小姐一直在陰道炎、泌尿道感染,婦產科建議她來看免疫科,以確診免疫系統是不是有問題?到了風濕科,風濕科醫師一聽描述,再看周小姐病歷也沒得過什麼嚴重的感染,風濕科醫師覺得她有乾燥症的風險是存在的。經過各種檢查,發現她有黏膜抗體,再進一步檢查,發現周小姐的唾液腺功能、淚腺功能相對不足。很多病人,會把乾燥症只侷限在眼睛乾、嘴巴乾,其實乾燥症與外分泌腺體有關,對全身的皮膚黏膜都有影響。所以也會有腸胃道、食道、陰道……問題。像周小姐因為乾燥症,受影響的位置在陰道,造成保護性的腺體分泌功能不足,以至於導致她反覆感染。經過乾燥症與調整抗體的治療後,發作的頻率就明顯減少,周小姐不再像以前,每個月都得向醫生報到。但她也沒完全好,因為疾病已經進展了一陣子,即使經過治療還是有留下功能不足的地方。乾燥症,是相當需要去重視的疾病,因為在臨床上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症狀輕微進展慢,很容易被忽略。尤其是初期,大家幾乎都不自覺的藉由調整生活習慣或模式代償那些潛在的身體不舒服,所以也就不太會主動去看醫生。(本文摘自/謝松洲談免疫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與乾燥症/大塊文化)

口臭眼乾 恐為婦女乾燥症!

口臭眼乾 恐為婦女乾燥症!#乾燥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上了年紀後,若是有口乾舌燥、眼睛乾的現象,可別以為只是火氣大,很可能是乾燥症引起,耳鼻喉科醫師指出,乾燥症好發於50歲左右婦女,因為正值更年期,經常被忽略、混淆及認錯,致使疾病纏身且有四處逛醫院的情形發生。 好發於50歲左右婦女 男女比是1:9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譚媛云醫師表示,乾燥症好發於50歲左右婦女,但與更年期並不相關,且致病機轉不同,只是發病時間與更年期症狀時間很接近,其實,乾燥症是自體免疫疾病,主要是自體免疫抗體去攻擊黏膜,導致淚液變少、唾液變少的症狀,而且男性也會發病,男女比是1:9。 常與更年期症狀混淆 會到處逛醫院乾燥症病人會有喉嚨卡卡症狀,所以常以為是咽喉長腫瘤,因而到耳鼻喉科就醫,譚媛云醫師指出,這些病人的心理壓力很大,而且又與更年期症狀混淆在一起,所以都會很焦慮,且會到處逛醫院,但卻找不到原因,也有人吃止痛藥吃到胃痛,又會因為眼睛乾而看眼科,又被診斷為乾眼症。 口臭且味覺差 眼睛乾澀流眼油易疲勞譚媛云醫師進一步指出,乾燥症會出現口乾舌燥,因為口水少,細菌就會多,並且會口臭、味覺功能差、舌頭容易破,病況嚴重時會難吞嚥,並且往往是喝水也沒有用、還會有乾眼症,眼睛易乾澀及容易流眼油及眼睛疲勞,一連串問題會更焦慮。 抽血檢查 自體免疫抗體過多對於乾燥症的診斷,譚媛云醫師說,乾燥症是因腺體退化使得黏膜乾燥,所以並不是癌症,與生命威脅無關,只是和生活品質有關,所以對於病人出現的所有症狀要了解,並安排抽血檢查,確診是否有自體免疫抗體過多的現象。 唾液腺核醫掃瞄切片檢查、檢查淚腺分泌但是,譚媛云醫師指出,有時自體免疫抗體也會不明顯,這時也可做唾液腺核醫掃瞄,看唾液腺分泌量是否足夠,也會安排眼科檢查看淚腺分泌是否足夠,健保給付用藥則會要有免疫學診斷,或是口腔黏膜下唾液腺切片檢查診斷,其中一個確立診斷,才可以開立重大傷病卡。 使用漱口水、均衡飲食有助黏膜修復治療乾燥症的藥物可以有生口水與生淚水用藥,而除了用藥治療之外,保健也很重要,譚媛云醫師建議,首先要做好口腔保健,喝水要小口喝,平常可使用漱口水,而且均衡飲食很重要,對黏膜修復才好。(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口乾舌燥非火氣大 當心是乾燥症作怪

口乾舌燥非火氣大 當心是乾燥症作怪#乾燥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許多人都會覺得有口乾舌燥及眼睛乾澀等問題,常會誤認為是「火氣大」,但若是猛喝水、補充人工淚液都沒怎麼改善,甚至出現吞嚥困難等症狀,就要當心可能是罹患乾燥症。乾燥症又稱為修格蘭氏症候群,表現出來是全身性的乾燥問題,疾病開始時,常常會被當作一般非特異性的問題而被忽略,但症狀常會惡化下去而影響日常作息,同時可能有嚴重的併發症產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許敬暉醫師表示,乾燥症是種自體免疫疾病,常見於40至50歲的中年女性。而某些自體免疫疾病如: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或紅斑性狼瘡患者,也有併發乾燥症的風險。別小看乾燥症  嚴重者牽連關節、內臟乾燥症的病理生理機轉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但主因是淋巴細胞攻擊外分泌腺所致。而因為乾燥症為一種自體免疫的疾病,除了眼睛、嘴巴、皮膚會乾燥外,其他如肺部、腎臟以及腸胃道可能出現病變,甚至關節也會受到影響。很重要的一點是淋巴瘤的可能,原發性乾燥症大約有4%~10%的患者會出現淋巴增生疾病,為正常族群的六倍以上。口乾、眼澀超過3個月是警訊而要如何辨別自身是否有乾燥症?許敬暉醫師說,目前臨床上診斷標準,包括:超過3個月口乾、眼乾的臨床表現以及相關檢查,只要符合其中幾項條件即可診斷為乾燥症。治療包括一般性治療以及藥物治療。以口乾症為例,可以嚼食無糖口香糖,眼乾症則是避免過度使用眼睛、減少處於冷氣房或風大環境。藥物方面,目前有口服藥物可以促進腺體分泌來將症狀予以緩解。許敬暉醫師也提醒,因此,若有這些臨床症狀時,應儘早尋求專科醫師協助,不但可以有效緩解不適,更可以及早診斷出可能合併症,對於有這些困擾的患者是相當重要的。 

乾燥症最愛中年婦女 口乾舌燥、眼睛乾澀勿輕忽

乾燥症最愛中年婦女 口乾舌燥、眼睛乾澀勿輕忽#乾燥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在多數人的觀念裡,總是以為出現口乾舌燥,就表示火氣太大;出現眼睛乾澀,則表示3C產品過度使用所致,但其實並不然,這種生活上常見的小問題,也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乾燥症」在作祟。免疫系統攻擊腺體 各部位乾燥問題就會隨之而來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中心黃光永醫師表示,乾燥症(修格蘭式症候群)是一種全身性的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40~50歲的中年女性,免疫系統會攻擊產生潤滑效果的腺體,如唾液腺、淚腺、消化腺等,導致患者出現口乾舌燥、眼睛乾澀、皮膚乾癢、慢性咳嗽、身體酸痛、疲倦等症狀。抽血檢查免疫抗體 即可得知自己有無罹病到底怎麼做才能知道自己有無罹患乾燥症?醫師表示,眼睛乾可藉由淚液測試;嘴巴乾可由核子醫學科唾液腺閃爍攝影,或嘴唇小唾液腺切片,來進行確認,但最重要的是藉由抽血檢查是否有免疫抗體,因為大部分的患者,在還沒接受抽血仔細檢查前,就如同瞎子摸象,找不出真正病因,往往都等到發病多年,甚至延誤診療時間才被檢查出來。乾燥症雖不會影響壽命 但也可能會攻擊關節雖然乾燥症是自體免疫疾病中較輕微的一種,一般而言不會影響正常壽命,但有可能合併其他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也有極少數患者會產生嚴重併發症,所以,黃光永醫師提醒民眾,不要輕忽乾燥症的嚴重性,以免疾病攻擊關節、甲狀腺、內臟等,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日飲3000c.c仍口渴 恐是乾燥症作祟

日飲3000c.c仍口渴 恐是乾燥症作祟#乾燥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60歲的張女士,自去年五月起,便感到口乾舌燥、眼睛乾澀,一直以為是得了老花眼,孰不知,後來更出現嚴重咳嗽的症狀,且每天大量喝水至少3000c.c.、服用感冒藥都無法改善,直到就醫後,才發現她罹患了「乾燥症」,所幸在接受唾液刺激藥物和免疫調節劑後,目前症狀已獲得控制。乾燥症是種免疫疾病 好發於40~60歲中年婦女台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陳政宏醫師表示,乾燥症是一種慢性免疫疾病,全世界的發生率約為0.1~0.4%,台灣大約有9萬多名患者,多發生於40~60歲中年婦女的身上,且具有遺傳性,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或硬皮症等自體免疫疾病的病人也容易合併乾燥症。由於免疫系統失調,患者的淚腺、唾液腺功能受損,容易有眼睛乾澀、異物感、結膜發紅類似角膜炎、吞嚥困難等症狀,另患者因頻繁喝水、上廁所、長期睡眠不足、服用安眠藥或抗過敏藥都會有口乾舌燥的副作用,如此一來,也會形成惡性循環。眼澀口乾超過3個月 應盡速就醫檢查乾燥症患者不易自我察覺,許多患者都是轉診而來的,所以,陳政宏醫師建議民眾,一旦眼澀口乾的症狀超過3個月時,就要盡快就醫檢查,以免逐漸影響其他器官,造成肺纖維化、血管炎、腎小管酸血症及神經病變等,或合併甲狀腺瘤、淋巴瘤或其他器官的腫瘤。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