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

血壓正常走路卻喘吁吁 當心主動脈瓣膜狹窄

血壓正常走路卻喘吁吁 當心主動脈瓣膜狹窄#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血壓愈來愈正常,但卻愈來愈喘,就要當心否是主動脈瓣膜狹窄問題!如疏忽沒治療,演變成重度狹窄,可能導致猝死!一名85歲老太太有高血壓長達20年,血壓曾高達160-170 mmHg,規律用藥穩定控制,但近半年來,走路不到50公尺就很喘,甚至出現胸悶痛、呼吸困難,所以幾乎足不出戶,不過由於血壓已逐漸降至110-120 mmHg,她認為血壓控制正常,只是老化體力變差的現象,直到日前突然昏倒,就醫檢查確診為「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須進一步治療以避免猝死風險。主動脈瓣膜隨年齡增長鈣化 心臟能輸出的血液愈來愈少由於老太太年事高,又合併有多重內科疾病,接受傳統開胸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風險較高,經醫療團隊與和者及家屬討論後,決定採用免開心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TAVI)」,手術順利,一周後即出院,術後大幅改善喘、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不適症狀,也可輕鬆步行200-300公尺、外出曬太陽等活動。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部副主任黃啟宏指出,主動脈瓣膜由三個瓣葉所組成,在人體循環系統中扮演心臟血流通往全身的大門。除先天結構異常(如先天瓣膜只有兩個瓣葉易在中年就出現狹窄),主動脈瓣膜會隨年齡增長鈣化,進而狹窄,就像年久失修的厚重門板,開口愈來愈小,心臟能輸出的血液愈來愈少,許多症狀也伴隨而來。多數患者在輕度狹窄時沒有症狀,隨著狹窄程度愈來愈厲害,就會出現呼吸困難、頭昏、暈厥、心絞痛等不適症狀,嚴重甚至導致心臟衰竭。當出現這些症狀出現時,患者平均存活時間往往剩不到兩年,可見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不僅大大影響生活品質,更可能威脅生命,宛如隨身帶著不定時炸彈,隨時有猝死風險。 以往外科開心手術是解決此疾病的唯一方法,但傳統開心手術須將心臟打開置換主動脈瓣膜,無奈的是,這類患者往往是年紀很大或合併有多重器官系統疾病,有時不只無法承受鋸開胸骨、讓心臟停止跳動的大手術,甚至連全身麻醉的風險都很高,因而喪失治療機會。體力變差未必是老化 可能是心血管疾病警訊幸賴現今醫療技術發達,現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藉由心導管方式將新的主動脈瓣膜經由周邊動脈沿血管擺至定位而植入心臟,其優點是手術過程心臟不須停止跳動、不須切開胸骨、大幅縮短手術時間、傷口小至1公分、患者復原較快、住院時間縮短,且大幅降低手術及麻醉風險。所以對於有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年紀大,且手術風險高的患者,「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提供另一種有效且相對安全的治療方式。 黃啟宏提醒,若發現家中有高血壓患者血壓雖逐漸正常,但卻出現很喘、胸悶痛、呼吸困難、頭昏、暈厥等症狀時,請家人特別留意並諮詢醫師。

睡到一半吸不到氣?你可能被這病纏身

睡到一半吸不到氣?你可能被這病纏身#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是否有睡眠中吸不到氣而驚醒的經驗?你很可能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了。一名52歲牙醫診所負責人王醫師,身材不胖但長期有打鼾問題,鼾聲大到太太長期睡不好,自己也常常半夜睡到一半突然吸不到氣而驚醒坐起,因睡眠品質差白天精神不濟,診療患者時常常要靠灌咖啡來提神,血壓也長期偏高,降血壓藥越調越重仍控制不理想,因此在心臟血管內科醫師的建議下至耳鼻喉科就診。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眠品質差白天精神不濟在耳鼻喉科門診理學檢查發現,王醫師有雙側扁桃腺第四級的肥大,並有懸壅垂過長問題,安排睡眠多項生理檢查後,診斷有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王醫師一開始接受正壓呼吸器治療,但嘗試幾個月仍然戴不住而決定放棄,最後選擇接受「低溫電漿刀」懸雍垂顎咽成型術。王醫師在術後的第二天即出院,在術後一周便感覺睡眠品質明顯進步,睡到一半吸不到氣驚醒的情形已不再發生,鼾聲大幅減小,每天測量收縮壓及舒張壓都降低10毫米汞柱左右。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耳鼻喉科主任朱峻緯表示,低溫電漿刀相較於傳統電燒刀,能在較低的溫度下進行手術,對組織的傷害小,術後傷口疼痛感較低,可縮短住院天數也能更快恢復正常飲食;另一方面因電漿刀刀頭設計尖、細,刀柄可彎曲調整角度,能更精準快速的進行手術。治療方法依症狀包括配戴正壓呼吸器、口內矯正器及手術朱峻緯指出,懷疑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需接受睡眠多項生理檢查來檢測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pnea/hypopnea index; AHI)是否超過標準。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之標準,AHI低於5為正常,5~15為輕度睡眠呼吸中止症,15~30為中度睡眠呼吸中止症,30以上則為重度之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方法則包括配戴正壓呼吸器、口內矯正器與手術治療等,需針對病患症狀、嚴重程度、上呼吸道阻塞的部位,選擇個別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忽冷忽熱血壓狂飆190 導管治療來解圍

忽冷忽熱血壓狂飆190 導管治療來解圍#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69歲曾先生約有10年高血壓病史,隨著年齡增長,血壓越來難控制,尤其這陣子氣溫忽高忽低,更是讓他的血壓像搭雲霄飛車一樣劇烈起伏,更出現頭痛、脖子痛等症狀,某日,曾先生在家自行測量血壓時,發現血壓高達170mHg左右,嚇得他以為自己要中風了,趕緊就醫檢查。服用5種短期強效藥物 血壓仍壓不住萬芳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葉仲軒表示,曾先生已有多年的高血壓問題,這些年都是配合用藥控制,但最近這一、二年即使按時服藥,血壓控制狀況仍然不佳,除了長期使用的高血壓藥物外,血壓攀升時,曾先生需要另外服用短期強效藥物,多達四、五種的血壓藥,仍然無法有效控制血壓,因此建議曾先生接受「高血壓導管治療」。在高血壓導管治療前,先為曾先生進行24小時血壓監測,並做腎動脈電腦斷層,確認腎上腺沒有長腫瘤,也無腎動脈狹窄等情況,結果發現曾先生的血壓曾飆升至190 mHg,相當危險,所幸在經過治療後,曾先生的血壓已降低至130 mHg,未來僅需服用高血壓藥物穩定控制即可,不會再有忽高忽低的情況。葉仲軒指出,曾先生的高血壓屬於腎動脈交感神經過度活化,因此相當適合高血壓導管治療,若是此類型較年輕的高血壓早期患者,透過此治療,將有可能平穩血壓,完全不用再服用藥物。高血壓導管治療也稱為「腎臟交感神經阻斷術治療系統」,是透過微創導管手術,調控交感神經活性,達到控制血壓目的,類似心導管手術,從患者的鼠蹊部動脈打針置入導管後,將導管放到腎動脈,在兩邊腎動脈給予低電量射頻,以降低兩側腎交感神經活性,手術時間約一個半小時,傷口小,隔天即可出院。掌握血壓值及波動 一天至少測量兩次近來日夜溫差大,容易造成血管急速收縮,使得血壓上升,葉仲軒也提醒,有高血壓史的民眾應注意保暖,避免心血管疾病發生。另外他也建議,高血壓患者可諮詢醫師,進行24小時血壓監測,或至少一天居家測量兩次血壓,精準掌握個人的整體血壓值及波動的情形,因為日常生活中,血壓會有不同的起伏波動,且時間不同,血壓也會不一樣,若一天只量一次血壓,恐怕還是不夠。

美好生活提案 來自寧靜紓壓綠色空間

美好生活提案 來自寧靜紓壓綠色空間#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整個春天全球壟罩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人們心情好憂鬱,有研究顯示,望向綠意盎然的空間40秒,就能大幅提升專注力,不僅如此,沐浴在大自然中也有益身心健康,能夠降低血壓、紓解肌肉緊繃,以及抑制壓力荷爾蒙生成。無怪乎近來暴紅的宜蘭抹茶山,即便日頭赤炎炎,登山客仍絡繹不絕,渴望親近山林一掃陰霾。隨著6/7全台解封在即,由於國際疫情尚未和緩,民眾還是要勤洗手,搭乘大眾運輸或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綠色植物 可減輕病痛改善憂鬱早在古埃及文獻就曾記載醫師鼓勵患者在庭園中散步,以減輕病痛;現代美國景觀學者研究發現,醫院病房窗戶如果可以看到自然景觀,手術後病患使用止痛劑較少、住院時間較短,而且較少抱怨、對醫護人員也比較友善。壓力是引發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參與園藝活動可遠離日常生活壓力,獲得平靜、愉快的感覺;此外,為居家或社區進行綠美化,可以改善社區環境、淨化空氣,更是愛地球的表現。找尋離你最近的公園,甚或在綠葉成蔭的樹下長椅,只要安坐10分鐘就足以令你心情平靜、好好呼吸,如果進行的時間越長,效果就越好。倘若生活周遭沒有花園綠地,不妨在住家或公司擺株植物,或在出入口擺放盆栽,如果屋頂有空間,還可以打造綠化屋頂,例如植草皮或各式花朵,這麼做有助於抵銷碳足跡。微型花園 室內釋放3棵樹造氧能力若將綠色植栽搬進居住空間最是療癒了,也可以栽種香草時蘿,下廚時香料隨手可得,增添料理風味。如果懶得自己DIY,今年敦樸農場推出兩款心綠境產品,分別為多肉檯燈及苔蘚檯燈,植栽結合檯燈,可自由切換閱讀燈及種植燈模式,同時採用深水耕和氣霧耕的雙水培技術,不需土壤,預設澆水及照明時間控制,搭配獨家專利之氧氣迴圈、智能循環扇、加濕器設計等,讓植物一鍵式自動生長,人人都可以是花草達人。高造氧植物的造氧量等同30倍的葉面面積,種在心綠境檯燈上,等於三棵樹的造氧能力,多肉在夜間吐氧,適合放置於臥室,苔蘚、香草在白天吐氧,適合放在客廳、辦公室等明亮區間。同時還有微景觀配件可設計屬於自己的秘密花園,讓檯燈不只是檯燈,在室內就可擁抱綠意,一切都會因此而美好。

大陸冷氣團來襲 避免血壓急飆這樣做

大陸冷氣團來襲 避免血壓急飆這樣做#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中央氣象局預報資料顯示,氣溫一路溜滑梯,受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各地天氣逐漸轉冷,且日夜溫差大。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醒,低溫與早晚溫差大均會造成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進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呼籲民眾面對氣溫下降,一定要加強保暖。抗低溫做好保暖工作 泡湯需留意促發心血管疾病尤其是長者、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冬天從起床到外出,保暖是最基本的自我保護行為,適時增添衣服,外出要戴上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務必做好禦寒防護措施,以嚴防因低溫及溫差過大促發心血管疾病之發生。除了注意保暖外,如果選擇泡湯驅寒,特別提醒心血管疾病與年長者,天冷泡湯時易因溫差過大而可能促發心血管疾病,因此,建議泡湯時要結伴同行,勿單獨泡個人池,泡湯勿超過15分鐘、泡湯後勿太快起身、溫度勿超過40℃、避免冷熱水交替,泡湯前後都應喝足水份、以及飲酒或吃大餐後隔1.5小時以上再泡。避免天冷大吃大喝 胸悶、單手無力等徵兆應就醫此外,在寒流期間,也要避免因天冷而大吃大喝,或是情緒起伏太大,三高患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除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定期量血壓,並做好血壓監測。對於有心臟病史的民眾,任何時間都要隨身攜帶病歷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如有出現心臟病的徵兆,像是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很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立即就醫;另要注意中風症狀,記住FAST口訣:臉部(Face)表情不對稱、雙手力氣(Arm)不一樣、或講話(Speech)變得不清楚,有任一症狀,記下時間點(Time)並快快就醫,爭取黃金搶救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血壓忽高忽低 中醫以調理肝腎來控壓

血壓忽高忽低 中醫以調理肝腎來控壓#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某銀行高階主管,常常因為總行一個通知下來,就要立刻提出可行方案,導致他突然有一天頭痛快痛死了,只好去醫院掛急診,血壓高達170。急診醫師說檢查沒有甚麼大礙,用藥降壓之後,觀察沒事就回家了。但回家後,有時血壓偏高有時卻低於100,回心臟科調整藥物好幾次依然不穩定,除了頭暈之外,有時還有水腫、性功能障礙的問題。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在我國的十大死因當中,高血壓雖然位居第8,但死亡率卻是上升最明顯的,根據統計,在超過20歲以上成年人當中,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但將近500萬高血壓病患中,卻有三分之一患者不自覺,這是非常危險的,有可能隨時會出現中風、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等等重大疾病的風險。收縮130、舒張80以上 即為高血壓高血壓,過去認定的高血壓是140/90,但許多患者在血壓低於這些數值時,也是會出現高血壓併發症。因此,美國心臟協會已經調整了高血壓的最新治療指引,重新定義血壓達130/80毫米汞柱(收縮壓130毫米汞柱、舒張壓80毫米汞柱)以上就是高血壓,正常血壓的定義則維持120/80毫米汞柱以下,希望讓大家對於高血壓可以有更多的警覺性。沒有症狀並非不用治療 恐增加動脈硬化風險根據研究,未經治療的高血壓患者,因動脈硬化帶來的風險,平均壽命可縮短20年。未服藥的高血壓患者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是有服藥控制者的21倍、發生腎臟病變的風險是健康者的2倍、發生心臟衰竭的機率是一般人的6倍,另外也比一般人容易發生心肌梗塞、心律不整、眼部病變、腦部病變等。因此高血壓治療的目的,是透過維持血壓正常穩定,預防及降低併發症的發生。中醫對於高血壓的治療,並不是著重在於『用藥降血壓』,而是在於『讓身體自己可以調控血壓』。高血壓在古時候,多稱為「眩暈」、「頭痛」、「中風」,大多屬於肝、脾、腎功能的失調。《素問·至真要大論》:「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靈樞·海論》:「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元《丹溪心法》:「無痰不作眩」明《景岳全書》:「眩運一證,虛者居其八九……」,「當以治虛」。調理肝腎陰陽 為中醫治療高血壓的重點中醫認為高血壓主要是為肝腎陰陽失調,陰虛為本、陽亢為標,所以,透過中醫調理,讓這個陰陽失調的情形重新調整回來,就是中醫治療的重點。像是肝火亢盛、陰虛陽亢、肝腎陰虛、陰陽兩虛、痰濕阻逆、氣虛血瘀…等等,都是臨床上常見的體質分型,依照每個人不同加以不同調理,就可以讓我們身體逐漸找回調控血壓的能力,就能讓血壓更穩定。(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小心別讓隱形殺手 默默殺了你!

小心別讓隱形殺手 默默殺了你!#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由於現代飲食與生活習慣、壓力的改變,重新定義血壓達收縮壓130毫米汞柱、舒張壓80毫米汞柱以上即為高血壓。高血壓是身體的一種警訊,也表示健康亮起黃燈,且有快速攀升的趨勢。故高血壓有「隱形殺手」之稱。致命的緣由在於其症狀不明顯,或甚至根本沒有症狀而被忽視。衛福部統計近十年來,因高血壓相關疾病造成的死亡一直在前十名內,若再加入併發症,包含: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腎臟疾病等,死亡率甚至可能超越第一名的癌症。什麼是收縮壓與舒張壓?血壓是指心臟將血液經過血管運送到身體各部分,血液對血管壁所產生的壓力稱為血壓。一般所謂的血壓值,量的是動脈血壓。當心臟收縮時血管收縮,血管內壓力會升高,此時所測得的血壓稱為收縮壓,也就是量血壓時稱高壓,心臟舒張時血管擴張,壓力較血壓會下降,此時所得的血壓稱為舒張壓,也就是量血壓時稱低壓。收縮壓,正常值應小於130mmHg。舒張壓,正常值應小於80mmHg。高血壓依病因分二種: 原發性高血壓:主要是因基因和體質造成的高血壓,占90%以上。 次發性高血壓:是因內分泌不正常、慢性腎病、腎動脈狹窄、藥物、呼吸睡眠中止症候群等原因造成,常在20歲前或50歲後才發病,占10%以內。林新醫院心臟內科王克帆醫師指出,高血壓若不控制,會產生致命的併發症,包括:動脈硬化阻塞導致缺血性心臟病、動脈硬化斑塊破裂造成心肌梗塞,或是其他併發症如中風、主動脈剝離及腎衰竭等。甚至具有豐富微血管的視網膜也會病變,而這些病變的過程是長期且緩慢的,初期時不一定會有症狀。高血壓的症狀:頭痛(尤其是後腦勺痛及早上頭痛),並有頭暈、眩暈、耳鳴(耳中嗡嗡聲)、視覺改變或暈倒發作,頭痛、頭暈、視力模糊或心臟衰竭。想讓血壓維持穩定 必須改變生活習慣與飲食型態王克帆主任有下列幾點建議:1)血壓異常者每日自行監測1~3次,血壓穩定者至少每週2~3次。2)採低鈉鹽飲食,每日食鹽量以2至4公克為宜(大約為1茶匙)。3)多吃蔬果,宜低油飲食、避免肥胖,適度的運動, 每天至少40分鐘, 每週至少3-4天。4)戒菸、飲酒不宜過量。5)依照醫師指示,按時服用「降血壓藥物」 6)測量血壓若發現收縮壓高於135mmHg,或舒張壓高於85mmHg,建議及早就醫以減低高血壓併發症。7)維持士當體重,肥胖是心臟血管病的基本原因,體重超過理想體重1公斤,就必須多出2公里長的血管來供給氧氣及營養,負擔增加血壓自然就會昇高,應控制體重的BMI值界於22.5~25之間。王克帆主任提醒高血壓患者,即使沒症狀的高血壓仍應就醫治療,以減少高血壓的併發症。不但要控制好表面的血壓數字,也要積極找出真正的病因,以免病情在不知不覺中惡化。

晨起血壓最危險!躺著做健康操來防範

晨起血壓最危險!躺著做健康操來防範#血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天當中,血壓最容易在早晨上升。此健康操能在醒來後,直接躺在床上進行,藉此緩和血壓上升狀況。躺著做的體側健康操,改善體內循環,從體內徹底覺醒。1) 仰躺伸展/睡醒後,採仰躺姿,伸展雙手、雙腳。想像身體被往上下兩端拉開,慢慢地、舒服地伸展。重點:伸展整個腹部。2) 從身體中心彎曲/想像自己是一把弓,以腹部為中心,將手腳往側邊倒下,伸展體側。在伸展得最舒服的地方數10秒。另一側進行相同動作。重點:從腋下到腹部、腰部,伸展整個體側。左右側都要出聲數10秒。慢慢地、仔細地伸展。若身體感到任何不適,請立即停止。提高健康操效果的兩大訣竅為使健康操發揮最大效果,以下將介紹本書所有健康操皆適用的兩大訣竅:1) 出聲計數/每個健康操都設定了進行的時間,如果看到寫著「數十秒」,就要實際發出聲音數「一、二、三……」。進行健康操時,必須讓持續呼吸、不憋氣,發出聲音時,自然就會持續呼吸。所以,即使很小聲也沒關係,只要在計數時發出聲音就好。2) 不中斷動作/不要讓身體受限於姿勢,而是讓動作(伸展)更往前或更深一點,然後持續下去。例如「雙肩往前伸展」的動作,不是只做出動作就好,而是要往前伸展,直到有點吃力的地步,然後維持十秒鐘。如此一來,便能徹底伸展到特定的深層肌肉。(本文摘自/免吃藥!5分鐘降血壓健康操:患者實證!鍛鍊深層肌,強化心肺,有效降血壓、重返年輕/三采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