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

天涼將入秋 4護心招式報你知

天涼將入秋 4護心招式報你知#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盛暑已過,秋老虎來了!季節更替中,這段時間預估早晚溫差可高達10℃,當溫差過大時,血管會跟著收縮,容易造成血壓升高,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世界心臟聯盟呼籲大家由周遭的家人朋友開始,互相提醒,千萬別輕忽季節更替時心血管疾病的威脅。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指出,心血管疾病每年都造成全球約1,710萬人死亡,占全球總死亡人數31%。另根據衛生福利部105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7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除三高外,另不良飲食習慣、身體活動不足、吸菸、酗酒等亦為重要的危險因子。近年來受氣候變遷的影響,極熱極冷的氣候型態也是誘發因子。國民健康署提供了「護心4招」,幫忙民眾及家人一起來護心。 1) 健康飲食/三餐定時、少吃零嘴的好習慣,多喝白開水。飲食上可多選用蔬菜、糙米、全穀雜糧、少油、少鹽,並減少高飽和脂肪食物。烹調則建議以蒸、煮、川燙代替油炸。2) 4規律運動/每週累積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例如快走、慢走、騎自行車及伸展操等運動。站著比坐著消耗卡路里高達2倍。所有運動不嫌晚,可以從每天運動 15 分鐘開始,再逐漸延長運動時間。秋天早晚溫差大,提醒有心血管高風險族群,要注意保暖可以多加外套穿著,運動前一定要充分暖身,且儘量攜伴運動,相互照應。3) 向菸說不/不管是直接吸菸或被動吸入二手菸,都會增加罹患中風的風險,為了維護自己及家人健康有抽菸民眾應立即戒菸,國民健康署提供二代戒菸服務,戒菸不再是難事。4) 相招健檢/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了解自己的血糖、膽固醇、血壓及體重指標(BMI),國民健康署提供40到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民眾可善加利用,服務內容包括BMI、腰圍、血壓、血糖、血脂等心臟病重要危險因子的檢查,40歲以上的家人可以相招一起做檢查。

甚麼!原來是注意力讓我們生病了

甚麼!原來是注意力讓我們生病了#血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前陣子我聽了一位中醫老師的課,他說了些關於疾病的觀點,使我深受啟發,感觸良多。他提到,是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生了病。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回想一下,周圍很多人是不是先在健康檢查中被確診有「三高」,然後回去後才有症狀的?老師說,以血壓來講,人的血壓每天可能出現幾十種數值,究竟哪一個才是你真正的血壓值呢?為什麼要認定在醫院時測量的血壓,代表了你所有的血壓狀態?檢查出高血壓前很多人無症狀所謂的血壓值正常範圍自從公布以來,已經被西方醫學界更改了好幾次,這個數值的定義是以蒐集的大數據做為基礎,沒有任何「個性」意義。打個比方,如果以全中國人吃辣的水準,統計吃辣的人體感受正常值,那麼所有的四川人都是超過正常值的病人,都該吃「降辣藥」以維持身體正常指標。高血壓其實也是一樣。很多人被檢查出高血壓之前,並沒有任何不適症狀,可是某次公司健檢「意外」被查出高血壓後,身上果然就開始出現一系列相應症狀:頭暈、頭痛,不吃降血壓藥就心跳得很厲害,簡直沒辦法出門。他們也會特別感慨:幸虧做了健檢,否則血壓這麼高,自己又不知道,多危險!這個,就是老師講的「注意力讓我們生了病」。把注意力集中更容易犯錯你聽過「注意力法則」嗎?就是當你的注意力放在哪兒,那裡就會出現你腦海中一直設想的結果。比如說,你在路上騎車,遇到一個人橫穿而過,雖然很緊張地一邊大叫「讓開!讓開!」一邊盡量閃避,可是不管對方讓到左邊,還是讓到右邊,你一定會撞上他!再比如,你今天買了一把很鋒利的菜刀,切菜時特別提醒自己一定要注意別切到手,好吧……那基本可以斷定,最後你就是會切到手。這個,就叫作注意力法則—你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個地方,其實是把自己所有的能量、意願都集中到了那裡,那個地方就很容易出現你想像的結果。我想起大學時有一次參加籃球比賽,我在場上被抓得傷痕累累,但當時我完全無知無覺。因為我的注意力都在球上,根本沒有注意到自己。可是比賽結束後,我痛得要命,休養了好幾個禮拜。同樣的道理,被醫院確診為「高血壓」後,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這個問題上,身體的負能量也隨之匯聚到那裡。這樣一來,我們會立刻開始聯想:啊,怪不得早上起床時感覺頭昏昏沉沉的(其實大多數人早上起來都沒精神,因為愛睏嘛)!哦,下午有時候好像確實會頭痛(那次只是碰巧在開一個討厭的業務研討會而已)!飯後臉紅?可能是高血壓症狀呀,還真的有飯後臉紅的情況呢(拜託,大多數人吃飯時熱了臉都會紅好嗎)!這下好了,經過如此縝密的反推斷,我們會驚訝地發現,我們確實是、早已是高血壓患者!從此以後,擔心爆血管的我們開始天天按時吃降血壓藥,天天量血壓,如果有一天急著出門忘了吃藥,所有的注意力都會集中在「馬上要出現高血壓症狀了」這件事情上。注意力法則就立刻顯靈了……我們把所有氣血都供給了這些「症狀」的培養,這些症狀怎麼可能不準時出現呢?這也讓我們忘了在檢查之前,其實我們大多是非常輕鬆快樂、不用吃藥就能出門的健康人!身體最有智慧了,遠比我們以為的有智慧千倍—如果肝血虛,我們會有灰指甲;如果氣虛,我們會渾身無力;如果身體有溼熱,我們會有腳氣;如果有瘀血,我們生理期會痛;如果腸胃不好,我們吃完飯會很難受……身體會用症狀及時提醒我們,要是我們懂點中醫,就會知道引起這些症狀的病根是什麼。這也讓我們忘了在檢查之前,其實我們大多是非常輕鬆快樂、不用吃藥就能出門的健康人!身體最有智慧了,遠比我們以為的有智慧千倍—如果肝血虛,我們會有灰指甲;如果氣虛,我們會渾身無力;如果身體有溼熱,我們會有腳氣;如果有瘀血,我們生理期會痛;如果腸胃不好,我們吃完飯會很難受……身體會用症狀及時提醒我們,要是我們懂點中醫,就會知道引起這些症狀的病根是什麼。所以,如果身體沒有異常的感受,請相信它是正常的,即使在某些時刻,某些指標「不合格」,那也是身體可以接納的正常波動,不要立刻給自己扣上「生病」的帽子,從此藥不離口。老師還說,大陸的糖尿病患者已經從十年前的一千萬人,發展到現在將近一億人……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麼多人得病?該相信智慧的、有強大自癒能力的身體,還是相信人為制定的指標?是時候思考這些問題了。血糖、血壓、血脂,皆如此。(本文摘自/醫本正經:漫畫秒懂中醫/時報出版) 

優雅老化的關鍵:保持健康最重要

優雅老化的關鍵:保持健康最重要#血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擁抱老年,如何才能優雅?眾說紛紜。根據紐約時報醫藥記者溫特勞伯(Karen Weintraub)訪問多位醫生後的報導指出,優雅老化的秘訣包括定期運動、地中海型的飲食、少菸酒、適度睡眠、遠離情緒、控制血壓、注意維他命和礦物質的攝取、結交知己、保持學習、避免糖尿病。身體、心理都處於某種洽當的狀態暢銷作家,《天才種子》(Seed of Genius)的作者古普塔( Ankur Gupta)認為優雅老化的關鍵,在於持續工作、獨立居住、保住老本、不要相信孩子的照顧承諾、擴大交友圈、不要邋遢、不干涉孩子的生活、不要倚老賣老、傾聽他人所說,以及崇敬神,相信生命的永恆不滅。無疑的,保持健康是老年優雅的最大任務和挑戰。但健康指的並非身強體壯、無疾不衰,或日行千里、肩挑百斤。國際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某種恰當的狀態。」對老年人而言,健康指的是「當前處境中,最佳的運作能力和狀況。」經濟獨立、能自主行動也是條件之一換言之,年老力衰並非健康不良,只要具有存活所不可或缺的執行能力,包括體力活動、體能自主、日常工作、社會結合和經濟自足,都可說是一位健康的老人。健康的努力並非旨在防止老化,而是維持老年生活的自主性。如何調配飲食、定期運動、接近醫療,老年都應具有充分的知識和訊息。在經濟上,維持獨立、自主的行動,也是優雅老化的主要條件之一。老年可以降低物質的慾望,但仍需維持足夠的基本開銷。在「新自由主義」的浪潮下,不久的將來,老年人要純靠政府年金過活的夢想,越來越遠了。即使美夢成真,也不再那麼漂亮,退休後可以無憂無慮的過日子。因此,退休或老年的「儲蓄規劃」是必須面對的生活任務。找到生命新的意義也是老年生活的重點之一在高齡化社會中,延後退休或老年繼續工作,將是未來的趨勢。除了退休年金和儲蓄之外,老年人也必須有心理準備,工作也是收入的來源之一。在法文的原意中,工作(travail)本是一種折磨(torture)。古時貴族階級皆藐視工作,外出工作既不高尚也不光彩。在現代社會中,工作是身分地位的表徵,也是成就感的來源。因此,老年還能工作是件好事。如果,幸運的,老年不必為生計打拼,改變工作的意義,更是人生的幸福。在刻板印象中,老年生活總是跟休閒連結在一起。辛苦一輩子,退休後難得清閒。然而,這種觀念已經被有活力退休的概念所取代。對於成天無所事事的人而言,如何找到生命的新意義,讓生活有所憑靠,是現今老年人的一大挑戰。在新的老年生命概念中,生活並非僅是休閒,休閒是站在工作的對立面;沒有工作,就沒有休閒。無疾而終 擺脫悔恨、焦慮與恐懼在強調創造性和生產性的老年生活中,教育和學習是人生中不能停止的活動。對老年人而言,教育不是打發時間的閒散活動,而是繼續知識生產和自我實現的過程。年輕人的教育大部分是為了工作需要,很多老年的學習是完成未了的心願。法國教授韋拉(P. Vellas)1973年在土魯斯(Toulouse)創立「老人大學」的用意即在於此。最後,不應避諱的,老年必須面對死亡問題。「無疾而終」是年老的夢想,但多數人病死醫院。臨終時,撐眼所見常常不是家人親友,而是醫生護士,經常在生死關頭自我獨行。如何在死亡階段,擺脫悔恨、焦慮、恐懼和憤怒,讓生命仍然擁有發揮餘地,為自己爭取「得體的死亡權」,維持生命最後的尊嚴與自主,也是優雅老化的目標。(本文摘自/老,自在/大喜文化)

近半數子女 不知老爸的三高指數!

近半數子女 不知老爸的三高指數!#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父親節即將到來,由於台灣社會氛圍通常較重視母親節甚於父親節,為喚起國人對父親付出更多的關心,SNQ推廣中心上月舉辦「老爸的身體密碼,你知道多少?」問卷調查活動。根據調查顯示,45%的人不知道爸爸的三高指數,只有22.5%的人知道爸爸的腰圍,且有近30%受訪者不知道爸爸最近一次健檢的時間!顯示國人對於父親健康的瞭解仍有待加強。近20%的父親幾乎沒運動當問到父親的身高、體重、腰圍時,僅有2成受訪者表示都不知道,但知道身高、體重者超過半數,知道腰圍的最少。此外,在父親的健康生活習慣調查中,88%的人知道爸爸運動習慣,30%的父親每天都運動、近30%每週運動至少1次、20%幾乎沒運動。在選擇父親節禮物時,有別於母親節禮物的浪漫氛圍,網友選擇父親節禮物的前三名為一同用餐、現金、保健食品等實際的表現方式。而其中保健食品的選擇又以護肝、關節保養等產品為主力。協助父母養成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習慣SNQ推廣中心營養師呂侃霓表示,飲食失衡及缺乏運動是讓三高情況加劇的主因,因此為人子女可以多協助父母養成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的生活習性,並控制體重、鍛鍊腦力,而在挑選保健食品時,最重要的是選擇有認證、專家把關的產品,才能給父母最安心的照顧,SNQ國家品質標章就是一個參考的依據。此外,為鼓勵全民共同關心爸爸健康,SNQ推廣中心與健康優購網邀請大家到粉絲專頁留下你對爸爸的尊崇、思念或不捨等文字,活動詳情請至https://www.snq.com.tw/查詢。

手腳無力常跌倒?5公分腦瘤作祟!

手腳無力常跌倒?5公分腦瘤作祟!#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上個月名嘴陳立宏不敵腦癌病逝,喚起社會大眾對腦瘤的重視,烏日林新醫院至神經外科主任王有智呼籲,如果有出現無緣無故跌倒、手腳無力、血壓易常飆高等症狀,就要小心有可能是腦瘤在作怪!大多數人出現上述症狀,往往還是不會聯想到腦瘤,許多人都先以為是頭部外傷或中風,卻沒想到腦中長瘤可能引起巨大災禍。走路不穩、騎車常自摔 原來是腦瘤作祟62歲的林媽媽從事飲料批發事業,自今年年初開始,家人發現她常常會莫名其妙地跌倒,她在家中先感到一陣暈眩,步態不穩撞到頭部,就連騎車騎到一半突然無故自摔,之後更發現手腳怎麼抬不太起來。一開始患者去檢查,以為是退化性關節炎,也曾在其他醫院照X光、抽血檢查跟進行身體評估,醫師也說檢查都正常,但令人困惑的是林媽媽依舊常常走路無力、頻頻跌倒。王有智主任安排後腦部核磁共振掃瞄後,確認是腦部長了直徑5公分大的腫瘤。保持警覺心 別延誤治療罹患腦瘤的病人輕者可能出現頭暈、走路不穩等症狀,日常生活中若有出現上述類似症狀,切勿輕忽疾病帶來的傷害,也不要自行診斷而認為是頭暈而不加以治療,盡早就醫才能早期治療及預防疾病,如果一直延誤治療,後果不堪設想。王有智主任也表示,面對非典型的腦瘤患者,常常會因為初期不易檢查出真正的診斷,提醒民眾保持警覺心、提早發現腦瘤才是關鍵。

胸悶容易喘 「它」比心肌梗塞危險!

胸悶容易喘 「它」比心肌梗塞危險!#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主動脈瓣膜是心臟血流重要門戶,長輩主動脈瓣膜若失去功能、狹窄,很容易出現狹心症,患者可能胸悶、胸痛,也很容易喘,症狀和心肌梗塞很類似。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啟宏表示,當出現主動脈瓣膜狹窄,心臟血流打不出去,患者可能短時間致命,有時危險性更甚於心肌梗塞。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 血壓不一定高主動脈瓣膜狹窄是一種老化疾病,年齡越大,發生機率越高。黃啟宏醫師分析,一般人多半認為,心血管疾病與高血壓息息相關,但主動脈瓣膜狹窄並非如此,由於心臟血流打不出去,多數患者血壓不高,並不會意識其嚴重性,出現症狀時,有時也會與冠心症、心肌梗塞等疾病混淆,等到中風、猝死,往往為時已晚。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就醫時,心臟會有明顯雜音,醫師多聽得出來。如果血管狹窄程度小於1平方公分,便一定要動手術,將主動脈撐開,並恢復瓣膜功能。TAVI手術 侵襲性較低、復原較快傳統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就得進行傳統開心手術。黃啟宏醫師指出,年長患者、高風險患者由於體力、身體狀況等因素,不一定可以接受傳統開心手術,目前科技越來越進步,針對80歲以上年長患者,可考慮以「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TAVI)進行治療。黃啟宏醫師表示,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時,由於導管管徑較小、較柔軟,對血管、周邊組織較不會產生傷害。導管從腹股溝股動脈進入,植入人工瓣膜,傷口只有約一公分,手術侵襲性比傳統開心手術低。國外患者住院三天即可出院,但在台灣,多住院五到七天,與傳統開心手術相比,復原也比較快。需經醫師專業評估 擬定適合治療策略黃啟宏醫師也提醒,「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成功率雖然高,但少部分患者可能在手術中產生心臟突然不跳、中風等風險。治療時,需要專業內、外科醫師共同合作、執行,治療才會精準。另外,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這種手術,必須經醫師專業評估,以擬訂適合治療策略。(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降低死亡威脅 理想血壓標準大公開

降低死亡威脅 理想血壓標準大公開#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高血壓是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疾病,定期量測血壓、減少鹽分攝取雖然可以及早預防、控制血壓,但過高或過低的血壓都會增加老年人死亡風險,老年人的理想血壓隨著不同族群而有所差異,建立正確的血壓標準才能預防未知的死亡風險。收縮壓超過140毫米汞柱會增加25%死亡風險依據歷年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高血壓性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8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腎臟科主治醫師陳永泰與台北榮民總醫院腎臟科主任唐德成研究團隊,針對台北市65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研究分析,追蹤128,765位65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現65歲以上的老年人理想血壓為收縮壓介於110至139毫米汞柱,舒張壓介於40至79毫米汞柱。收縮壓超過140毫米汞柱會增加7-25%的死亡風險及10-33%的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風險。收縮壓如果低於110毫米汞柱亦會增加12%的死亡風險。高血壓患者會因不同病症有差異陳永泰醫師指出,高血壓在臨床上是老年人常見疾病,血壓控制不良會導致腎功能受損及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目前國際研究顯示理想的血壓標準在不同族群病患上有所差異。該研究是第一個針對台灣老年人理想血壓標準的大規模觀察性研究,過高或過低的血壓均會增加老年人的死亡風險。陳永泰醫師提醒,高血壓的控制標準會因為不同族群、不同共病症而有所差異。高血壓病患應諮詢醫師,定時服用藥物,每日定期量血壓、飲食減鹽、減重、戒菸、規律運動及節制飲酒,以減少高血壓的威脅。

體力差血壓亂 全台每年2萬人死於菸害

體力差血壓亂 全台每年2萬人死於菸害#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43歲的大卡車司機陳先生的心聲,體型微胖的他常常靠抽菸、嚼檳榔來提神,近幾年血壓失控、體力明顯變差,前往戒菸門診向醫師諮詢,醫師為陳先生打造個別化的戒菸方式,數周後,減緩戒菸初期的不舒服,更發現不抽菸後呼吸更舒暢、口氣更清新,味覺變得更敏銳,血壓也控制良好,而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危機。台灣每年有2萬多人死於菸害每年全球有超過600 萬人死於菸害,而每年台灣有2萬多名國人死於菸害。統計指出吸菸者會比一般人少活13至14年的壽命,更會提高罹患肺癌、肝癌、口腔癌、子宮頸癌、膀胱癌、心臟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壓、中風、性功能障礙的機率。戒菸藥品最多只需付200元烏日林新醫院家醫科醫師蔡瑞仁表示,戒菸門診整合胸腔內科、家醫科醫師的專業,提供戒菸門診服務,會依據個人菸癮狀況,打造出量身訂做的戒菸計畫,再由戒菸個案管理師貼心撥打電話關心戒菸民眾,定期追蹤戒菸成效,並提供豐富戒菸衛教資訊,學習如何降低菸癮、改善飲食及正確戒菸觀念。只要尼古丁成癮度評估達4分以上或一天抽10根菸以上,由國健屬補助一年兩次療程,一次療程為8週,每次只須負擔20%的藥品費用,等於戒菸藥品最多只須付200元,不僅可減輕經濟負擔,更能提高戒菸的便利性。戒菸需疏緩心理壓力才能有效減少依賴戒菸失敗除了環境因素、缺乏計劃、同儕的煽動以外,最常見的就是戒菸初期所產生的強烈菸癮、焦慮、煩躁不安、疲倦、失眠、便秘等戒斷症狀。烏日林新醫院胸腔內科醫師曾瑞壯表示,戒菸者最重要的就是信念跟意志力,一旦下定決心遠離菸害,醫師會在戒菸初期開立藥物,舒緩心理壓力及減少戒菸產生的癮症,減少對香菸的依賴,也能隨時調整藥物,有效掌握戒菸者的用藥情形,更能有效擺脫菸癮,大幅提升戒菸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