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

醫訊/高血壓用藥指導

醫訊/高血壓用藥指導#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高血壓用藥有哪些注意事項呢?餐後的藥物要隔多久服用較好呢?如果平時有不舒服狀況也可以隨時服藥嗎?用藥安全你我都需提高警覺!某些有高血壓慢性病的病人,常以為血壓數值正常就可以不用吃藥,而自行調整甚至停用藥品,這樣做正確嗎?課程中藥師洪啟洋藥師會教大家如何正確量血壓,介紹各類降血壓藥物與生活保健之道。名稱:高血壓用藥指導時間:106年2月8日 星期(三) 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亞東醫院藥學部 (02)89667000轉分機2123

上班容易累?恐為環境噪音作怪

上班容易累?恐為環境噪音作怪#血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你是工廠作業員、建築工人、軍人、消防隊員或DJ,你身處的工作場所屬於危險級的噪音環境。工作時,過量的聲音會引起疲勞、壓力和聽力障礙,不但血壓飆高,連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的濃度也跟著提高,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死亡。雜音會使生產力降低、破壞健康長期暴露在60分貝以上的場合,已證實會提高心臟病好發的機會(編按:員工如果待在超過85分貝的工作場所8小時,根據我國勞工安全衛生設施規則,雇主必須有保護員工聽力的作業程序)。就算你不是以上列舉的行業,雜音依然會使你的生產力降低、破壞你的健康。曾經有一名客戶對我說,她以前辦公室的噪音促使她離職、讓她在家創業。「你知道日光燈的聲音,聽起來像什麼嗎?」她問我:「像高聲的哀鳴!再加上電腦的運作聲,和沒幾分鐘就喀嗒喀嗒響起的印表機列印聲,就足以讓我想拍拍屁股走人。以前我常覺得筋疲力竭,因為我總得拉高講電話的嗓音,才能壓過3公尺外咖啡機旁聊天的嘻笑聲。到了下班,我的嗓子不但啞了,還帶著一肚子的怨氣回家。雖然我現在還是得忍受,屋外的雜音和狗叫的騷擾,但至少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能掌控噪音的程度。」使用隔間、聲音檔板降低喧嘩聲不是所有人都能和我的客戶一樣幸運,能離開我們不喜歡的地方、回歸到在家辦公的寧靜。所以,我們必須採取行動,主動改善職場的聲音環境。把印表機和影印機放在另一個房間,關起門就能降低許多聲響。降噪的辦公室隔間、聲音擋板,或是電子式的聲音遮蔽技術,都可以大幅降低擾人的喧譁聲。和老闆聊一聊,看看有沒有辦法能降低設備或機械雜音,和其他的刺激因素。如果你是雇主或公司主管,就問問員工有沒有被哪些噪音所干擾,想法子讓環境變得更沒有壓力,才能富有生產力。(本文摘自/音樂怎麼聽,最有療效?/大是文化出版)

降血壓、改善骨鬆 吃這些就對了

降血壓、改善骨鬆 吃這些就對了#血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菇」就是香菇等菇類食材。菇類的營養成分與蔬菜、水果類似,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維生素D,維生素B、礦物質,尤其維生素D的含量特別高,屬於低卡路里的食品。香菇讓牙齒變得堅固、防止腦部老化維生素D能讓肌肉與骨骼變得強壯,香菇中有大量合成維生素D的原料麥角酯醇,能提升鈣質的吸收率,有效預防與改善骨質疏鬆症,另外還有大量的榖胺酸能讓牙齒變得堅固、防止腦部老化,β-葡聚糖則能抵抗病毒。香菇的麥角酯醇會在受到日晒後轉換成維生素D,所已請盡量攝取乾燥香菇,β-葡聚糖友回復免疫功能、易致癌細胞增生的效果,而且與膳食纖維一樣,能常保腸道乾淨。松茸可促進酵素分泌、有防癌效果金針菇與滑菇則富含γ胺基丁酸,可讓腎臟與肝臟發揮正常功能,也能問錠血壓、安定神經。「松茸」堪稱秋季美食的王牌食材,擁有松茸油與桂皮酸甲酯,會散發特殊香氣,松茸可促進消化酵素的分泌,也有預防癌症的效果。「芋」指的是「芋薯類」食材,也就是根莖類:馬鈴薯、地瓜、芋艿、山芋都是這類食材,芋薯類含有ㄥ附的維生素與膳食纖維,有各種有益健康的效果。紅酒、巧克力、可可都可防動脈硬化把皮剝掉等於丟掉了地瓜特有的營養,地瓜皮含有花青素、綠原酸,這些成分都是多酚的一種,近年來,紅酒以及巧克力含料的可可都因為含有多酚大受歡迎,多酚在每種食材中的效果雖然略有不同,但總括來說都有預防動脈硬化、消滅自由基、舒張血管、讓血壓下降的效果。地瓜皮的花青素與綠原酸一樣有防止細胞老化、超強抗氧化的效果,此外,芋薯類食材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蔬菜的維生素C蔬菜的維生素C不太耐熱,但是芋薯類的維生素C則具有耐熱的特性。芋艿、山芋、納豆 可提升肝臟功能馬鈴薯含有大量的鉀,鉀能將鹽分帶出體外,地瓜的特徵則是擁有大量的膳食纖維與維生素E,據說能改善便秘與預防大腸癌,此外,芋艿與山芋同樣都有黏液,這黏液就是在介紹納豆時提到的納豆激脢與半乳聚糖,這些成分可保護強化胃腸的黏膜,也能提升肝臟功能。其他還有預防脂肪肝、提升記憶力以及預防失智的效果,可說是一種吃到賺到的食材。(本文摘自/打造不老體質,從肌耐力訓練做起/世茂出版)

肥胖又抽菸 小心產後大出血

肥胖又抽菸 小心產後大出血#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產婦一旦出現產後大出血,嚴重甚至可能致命。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產房主任陳震宇指出,產後大出血與惡露最大差別在於,產後大出血時,出血量往往很多,呈鮮紅色,如果出血量「超過平常月經的最大量」,或合併心跳、血壓的變化,必須立刻就醫,以免情況持續惡化。產後出血 發生機率約4-6%​陳震宇醫師指出,一般而言,胎兒出生後陰道出血量在500毫升以上,剖腹生產出血量在1000毫升以上,便稱為「產後大出血」。胎兒出生後24小時內出血為「立即性」產後大出血;生產24小時後、6星期內出血則稱為「延遲性」產後大出血。產後大出血發生機率約4-6%,陳震宇醫師表示,產後大出血發生率與生活、飲食習慣關係不大,常見危險因子包括產程較久、急產、患有子癲前症、接受產鉗或真空吸引等器械輔助生產、絨毛膜羊膜炎患者等,若巨嬰、雙胞胎、羊水過多等,造成子宮擴張過大,也會增加產後大出血風險。產後大出血 不影響流產風險雖然產後大出血可能對產婦健康帶來威脅,不過英國一項研究發現,這一胎出現產後大出血的女性,下一胎出現懷孕併發症風險並不會特別升高。這項英國亞伯丁婦產醫院團隊所進行的研究,分析1986年至2005年間3萬4千多名產婦數據,結果發現,無論產婦有無產後大出血,懷孕併發症、流產風險都一樣,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英國婦產科醫學期刊〉(BJOG)。年齡大、體重重、抽菸容易大出血研究作者蓋爾‧佛勒頓醫師研究團隊也發現,年齡較大、體重較重的新手媽媽,以及抽菸的人,較容易出現產後大出血。佛勒頓接受外電媒體訪問時表示,對於女性與其伴侶而言,產後大出血常帶來很大壓力,有些女性也許憂心到不願再次懷孕,這項研究報告可讓女性較為放心。美國麻州綜合醫院產科醫師勞拉‧李蕾接受路透社訪問時建議,女性若要避免產後出血,懷孕時最好維持健康、合理體重,避免體重增加過多、降低產生巨嬰機率。另外,由於生產會失血,建議飲食要多補充鐵質,提升體內鐵質儲存量,以應付生產所需。(2016亞大周產期醫學會年會特別報導)(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蘋果連皮吃 可殺菌、降血壓

蘋果連皮吃 可殺菌、降血壓#血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蘋果所含有的多酚,特別稱為「蘋果多酚」屬於植化素的一種,其中一個成分「表兒茶素(epicatechin)」與花青素同樣受到矚目,綠茶裡面含有大量的兒茶素,具有殺菌、降低膽固醇指數、抑制血壓上升的作用,表兒茶素則是兒茶素的一種,屬於蘋果多酚家族。蘋果表兒茶素會產生比綠茶更強的效果切開蘋果,放置一陣子,切面就會轉變為褐色,這是因為蘋果所含有的表兒茶素接觸到空氣而氧化,將蘋果切面浸泡一下鹽水,即可防止氧化,蘋果切開,裡面含有的多酚氧化酵素,會將多酚類氧化,我們就看見蘋果變褐色了,鹽水可使多酚氧化酵素失效,因此不會使多酚類氧化。含有表兒茶素的食物,最有名的就綠茶,但是我們發現,蘋果的表兒茶素會產生比綠茶更強大的效果,因為綠茶中所含有的表兒茶素是以「單醣體」(無法再加水分解的醣類)形式存在,因此綠茶的表兒茶素需單獨應付自由基,無法發揮強大的力量。果皮的表兒茶素含量超過果肉的4倍另一方面,蘋果的表兒茶素則是以「多醣體(結合兩個以上單醣的醣類)形式存在,應付自由基得以發揮更強大的力量,也就是說蘋果所含的表兒茶素是以團隊合作力量,贏得勝利。根據日本信州大學農學研究所濱渦康範博士的研究,蘋果的果皮含有比果肉更多的表兒茶素,果皮的表兒茶素含量超過果肉的4倍,吃蘋果,果然還是不要削皮,連皮一起吃!「蘋果多酚」 具有以下7種效果:1) 可以抑制「甲硫醇」,這是造成口臭或排氣(放屁)的主要成分。「甲硫醇(methanethiol)」又稱「硫氫甲烷(methyl mercaptan)」,是一種無色氣體,存在於人類的血液、腦部等身體組織,會釋放類似洋蔥腐壞的氣味。2) 蘋果多酚可以抑制組織胺等化合物產生,避免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症狀。3) 蘋果多酚可以抑制體內產生自由基。4) 蘋果多酚可以抑制小腸吸收氧化的膽固醇,並預防高血壓。5) 蘋果多酚可以阻礙蛀牙菌等運作,預防琺瑯質受到破壞。6) 蘋果多酚可以抑制體內所產生的麥拉寧黑色素,具有美白作用。7) 蘋果多酚可以防止亞油酸(Linoleic acid)氧化,防止天然色素變質、褪色。(本文摘自/蘋果膠生食療法:斷糖.整腸.排毒.防癌/世茂出版)

血壓不控制 呼吸困難恐昏迷

血壓不控制 呼吸困難恐昏迷#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南投一名年約50歲的陳姓男子,患有高血壓但沒有規律服藥,晚間在家看電視的時候,胸口突然感到劇痛,而且疼痛還轉移到後背去,家人緊急將他送至急診治療,經檢查之後發現是A型主動脈剝離,立刻轉至醫學中心安排緊急手術,陳男在加護病房住院好幾十天才度過危險,現已出院返家。突發性胸痛 可能轉移到後背、下腹部衛福部南投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黃祺耀表示,「主動脈剝離」是一種致死率很高的疾病,約9成的患者會出現胸痛的症狀,此胸痛常是突發性、劇烈疼痛的(會痛到冒冷汗),而疼痛的位置也可能會轉移到後背、下腹部、肩頸等的位置。此外,約有6成的患者常合併有高血壓的症狀,其他症狀如心跳增加、注意力不集中、活動力減少、呼吸困難等等均可能出現,嚴重的情況下,主動脈剝離還會造成血管流動受阻而致使器官缺血塞),產生休克、昏迷、周邊缺血、中風、心肌缺氧、腸壞死等嚴重併發症。主動脈剝離易破裂出血、心包填塞死亡急性主動脈剝離的治療,依據不同分類的主動脈剝離,選擇內科藥物和外科手術治療,若剝離的區域有包含升主動脈及主動脈弓時,主動脈剝離容易破裂出血及心包填塞死亡,建議以手術治療為優先,若是剝離區域僅為降主動脈,且暫時無其他併發症時,則以內科方式治療就能有良好效果,不需要於急性期進行手術,建議持續用藥物和密切追蹤治療為主。黃祺耀醫師表示,對於急性主動脈剝離,緊急且積極的治療是搶救生命的唯一方式,依據統計急性主動脈剝離若是不處理,48小時內會死亡率高達50%,洪弘昌院長提醒民眾,平時應注意生活作息和身體的保養,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需定期回診且規律服用藥物,達成良好控制,才是最佳的保身之道。

顧好血壓 減少48%中風率!

顧好血壓 減少48%中風率!#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季節遞嬗之際,立冬即將來臨,正是腦中風好發季節,中風容易造成死亡或留下不可逆的後遺症,為多數人非常擔憂的疾病,根據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絡針(The Lancet)今年最新中風研究報告(INTERSTROKE STUDY)歸納出10大中風危險因子,其中血壓為其首,但若能控管好血壓,就能減少48%的中風機率。1/4以上沒有量測血壓高達1年的時間根據衛福部統計,18~39歲民眾,有28.8%沒有量測血壓高達1年的時間,52.4%對正常血壓的觀念也不足,高血壓自知率僅33%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表示,血壓是中風的危險因子,代謝症候群指標對中風預防至關重要,定期量測血壓與腰圍,透過改善運動與飲食習慣就能遠離中風等代謝症候群衍生疾病。年輕時就養成定期量測與管理血壓習慣一名50歲男性工程師,過去因為工作繁忙完全沒有時間運動,每天三餐外食,假日更無限制地攝取高熱量美食,直到發生中風後才知道自己除了肥胖外,還有高血壓、糖尿病等代謝症候群等衍生疾病,由於高血壓產生併發症需要10年左右時間,因此從年輕時就應養成定期量測與管理血壓習慣。台灣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台灣45歲以下年輕中風病人從10年前占整體患者的10%,近年來已上升到15%~18%,有鑑於台灣中風年輕化的趨勢,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提醒民眾應及早培養定期量測與管理血壓的習慣,並加強正常血壓值的觀念,不可輕忽其嚴重性。養成良好運動習慣可降低36%    依據國際知名期刊刺絡針(The Lancet Journal)最新的中風風險因子研究顯示,其中有9成中風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高血壓,若控制好血壓可減少48%的中風機率,養成良好運動習慣可降低36%,控制好血脂則可減少27%。                        

每天快走30分鐘 有效降低血壓

每天快走30分鐘 有效降低血壓#血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的非藥物療法中,最強大的就是運動。規律運動,可以顯著降低收縮壓和舒張壓,不過毋須擔心,運動並不等於要進健身房,只要中等強度的體力活動,就可以有效降低血壓,比如每天快走三十至四十五分鐘,一週好幾次。運動後 血壓降低可維持好幾個小時綜合其他十三項的研究結果,發現規律的有氧運動可平均降低收縮壓11.3毫米汞柱,以及舒張壓7.5毫米汞柱。聽起來可能有點奇怪:畢竟運動會使心臟跳動更快、更辛苦,一定會使血壓不降反升!這倒也沒錯:運動時,收縮壓的確會上升,舒張壓則沒有,然而一旦運動結束後,血壓往往降得比以前低,並可能維持好幾個小時。有項關於運動對中度高血壓男性的短期研究,發現運動後,血壓持續下降八至十二小時,而且有運動那天的血壓,比不運動時的血壓還低。規律運動 降低三酸甘油酯、血糖如果發明一種藥丸,可顯著降低血壓、減少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並能有效對抗骨質疏鬆和第Ⅱ型糖尿病、減肥、緩和憂鬱症,讓人看起來更加動人,減少死亡機率,你會要嗎?當然會!不幸的是,我沒有這樣的藥丸,但只要透過規律運動,你仍然可以獲得以上這些效果。規律運動還可以:‧降低血壓:顯著降低高血壓的罹患風險。‧減少LDL(壞膽固醇)和總膽固醇:兩者偏高會導致動脈堵塞,易造成冠心症、心臟病發作和中風。運動和久坐不動相比,總膽固醇可望降低24%,LDL則降低10%。‧提高HDL(好膽固醇): HDL攜帶膽固醇遠離動脈壁,運動可以提高HDL水平平均6%。‧降低三酸甘油酯:三酸甘油酯濃度太高,增加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降低血糖:血糖過高(糖尿病)會損害重要器官,包括腎臟、心臟、血管和眼睛。運動有助於改善胰島素阻抗,幫助身體有效率地利用葡萄糖。‧改善內皮功能:當血管內皮有問題,血管收縮導致血壓上升。運動有助於血管生成一氧化氮,使血管更有彈性地收縮放鬆,改善血流並降血壓。‧減少血栓形成:經常運動有助於降低血小板形成危險的血栓,避免心臟病發作和中風。‧消耗熱量,減少體脂,有助控制體重:肥胖對心臟造成額外負擔,容易引發高血壓。‧改善冠狀動脈的血流量:運動有助於心肌本身。‧有助壓力管理:運動有助於釋放壓力荷爾蒙,緩解緊張、減輕焦慮和憂鬱,那些都會提高血壓,並增加心臟額外負擔。 (本文摘自/關於高血壓 醫生可能不會說的事/博思智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