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

鹹死人不償命!6秘訣避免鹽分攝取過量

鹹死人不償命!6秘訣避免鹽分攝取過量#血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過量的鈉、氯化物或鹽會使血壓升高,進而和心血管疾病、中風、關節炎和胃癌等病症,產生重要聯結。吃得太鹹會讓人體持續對水份產生渴求,所以水腫或頻尿的毛病也就接二連三的出現。其實「鹽」促進新陳代謝、維持電解質平衡,是正面又不可或缺的成分,少了鹽我們也活不下去;事實上我們一日只需要六克左右的鹽,但大部分的人都攝取了雙倍以上的份量。我們所吃進去的鹽,大部分都隱藏在食物如加工過的、餐廳外食、罐頭食品當中。得知含鹽量如果每一份量以100公克為單位,標示含鹽量為5克,這會讓人很清楚;但若是產品標示的是鈉而非鹽,就請乘以2.5──讓數字告訴你真正的含鹽量,那可能會讓你十分震驚。研究鹽和特定心臟疾病關聯的先驅──倫敦聖喬治醫院的葛拉罕.麥葛雷哥(Graham MacGregor)教授說:「自每日攝取的鹽份10到1克中減少一半,一年至少可以拯救七萬人,免於中風或產生心臟病,其中更有一半以上的人,其病情達到了致命的程度。對於食物中隱藏的鹹味我們更要格外注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鹹口味的玉米片。在這些美味的玉米片當中,鹽份幾乎跟海水中的比例一樣多,比洋芋片還要鹹。英國人飲食中的麵包也大多過鹹了。」對於這些隱藏的鹽危機,我們要如何加以辨別呢?建議您在將這些食物吃下肚之前,詳細看看其產品標籤上的成分表。抗老化飲食計劃裡,每日鹽份的攝取量會自動調整減少到八成五左右;這代表你仍舊會吃到一些鹽,只是這樣的調整會讓鹽變成更有機、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尤其某些蔬菜本身已經富含鈉,那麼你就沒有必要再添加過多的鹽。假使你覺得沒鹹味的食物讓你味如嚼蠟、難以下嚥。鄭重的奉勸大家,要盡可能的吃的清淡。你的味蕾很快就會適應清淡飲食,而且很快就會察覺哪些食物的口味真的太重了些。6招降低鹽份攝取小秘訣1)自己餐盤的菜餚不另外多加鹽。2)在未嚐口味之前不加鹽。3)戒掉罐頭食品、醃漬物和煙燻製成的菜餚。4)仔細檢查標籤的鹽或鈉含量。5)謹記在心:每日的鹽份建議攝取量只有 6 公克,只等於一茶匙的量。6)不出二到六星期,你就完全不會想念重鹹的食物了。(本文摘自/吃出年輕的健康筆記/九韵文化)

高血壓控制不佳 當心腎臟病跟著來!

高血壓控制不佳 當心腎臟病跟著來!#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高血壓與腎臟病兩者息息相關!醫師指出,血壓控制不好,容易得腎臟病,腎臟病患者也容易罹患高血壓;患者除了依照醫師指示按時服藥外,平時更要留意健康飲食及規律運動,才能有助身體健康。肥胖、抽菸 為高血壓危險因子大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黃振森醫師表示,高血壓的危險因子包括肥胖、抽菸、高血糖、家族史及腎臟病,而高血壓若是控制不好,也容易得腎臟病,兩者互相影響,不可不慎。他提醒,腎臟病患者要注意定期門診追蹤檢查、正確使用藥物針劑、飲食節制多喝開水、適量運動減輕體重,不要聽信偏方花錢傷身,若是服藥後出現不適,要記得回門診向醫師反映,不要自行調整服藥。飲食清淡少油鹽 咖啡泡淡一些大林慈濟醫院營養治療科張雅芳營養師提醒高血壓患者,鈉鹽量攝食過多,也是高血壓的危險因子之一,建議每日食鹽攝取量是6克,每公克食鹽的含鈉量為400毫克;此外,除了煮菜所加的鹽,許多食物中也都含有鹽份,如醋、味精、醬油、蕃茄醬、沙茶醬等調味料,加工食品、醃漬食品、罐頭、甜餅乾、泡麵、穀類脆片等,在食用前要留意營養標示,以免鈉鹽量攝食過多。除了留意鹽份攝取外,烹調也要減少油鹽糖,清淡飲食為主,少喝含咖啡、濃茶等含咖啡因飲料,以免影響血壓控制,若無法避免,可以泡淡一些,並且不要加糖及奶精;腎臟不好的患者,更應少喝飲料,白開水是最好的選擇。健康飲食 搭配適度運動張雅芳表示,除了健康的飲食之外,規律的運動也十分重要,建議每週5次,每次30分鐘以上的運動,讓心跳達到130下,才有助改善血糖、血壓、血脂。近來天氣逐漸變冷,若是要早起出門運動,要注意身體保暖,以免血壓升高,影響健康。

改善骨鬆、血壓 銀髮族運動注意7要點

改善骨鬆、血壓 銀髮族運動注意7要點#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所謂要活就要動,然而年紀較大的銀髮族常常因為身體功能退化,肌力、耐力不如從前,而忽略運動的重要性;草屯療養院職能治療師林美儀表示,自從開始接觸社區關懷訪視後,發現長輩們常因生理肢體部分受限而萌生退意,同時卻也看見更多阿公阿嬤,因為運動而改善了健康,因此提出銀髮族運動7注意事項,讓長輩們動得安心。 增加耐力、肌力 還可助控制血糖職能治療師林美儀指出,藉由規律的運動,不僅有助治療憂鬱症,還能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此外,對於身體的立即效果也很顯著,好處如下:  延緩骨質疏鬆的情況,減少骨折的發生。 增加肌力、耐力、柔軟度及維持關節的活動度。 改善感覺整合及肌肉協調,增進平衡反應和減少跌倒的機率。 可降低血壓、減輕心臟負荷量,增加心輸出量以及最大攝氣量,體能因而獲得改善。 因運動可消耗熱量,進而產生控制體重的功效,對輕度糖尿的病人亦可幫助血糖的控制。銀髮族運動計畫,必須用漸進、多變化且愉快的方式,訓練到肌力、耐力、柔軟度及動作技巧。應該包括骨質密度的訓練、姿勢的訓練、骨盆肌肉強度的訓練、日常功能性活動的訓練,並提供社交的功能。林美儀也1) 地點/選擇平整且陰涼的運動場地。2) 時間/避免在吃飯前、後一小時內運動,以免造成身體不適。3) 穿著/選擇合適的運動鞋,鞋底以富彈性、具止滑效果為佳。4) 暖身/運動前要有5~10分鐘的暖身運動,運動後也要有數分鐘的緩和運動。5) 休息/運動前或運動中有有頭暈、胸痛、心悸、臉色蒼白、盜汗等情形時,應立即停止運動。6) 漸進式/運動的強度及時間要依個人的體能慢慢增加,不要做到喘得說不出話來的地步,每週維持至少3~5次,每次20~30分鐘。7) 注意事項/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關節置換、腰肩頸酸痛、手腳關節急性扭傷等個別健康問題者,應請專業醫師診查,找出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

按時吃藥血壓還飆高?喝酒、變胖所害

按時吃藥血壓還飆高?喝酒、變胖所害#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57歲的王先生,已持續服用高血壓藥二年多,日前因身體不適就醫,醫師為他量測血壓結果是收縮壓160 mm Hg、舒張壓105 mm Hg,明顯高於正常血壓值許多,他疑惑地詢問醫師:「我都有按時吃藥,為什麼血壓還會高呢?」,經醫師診察發現,王先生近幾個月,停止運動且晚上應酬變多,啤酒喝了不少,體重竟也不知不覺增加了近7公斤。苗栗醫院心臟內科蔡貴嶔醫師指出,臨床上病患常有血壓控制不佳的問題,事實上,大部分的高血壓,可在服藥一段時間後,獲得適當控制,真正抗藥性的頑固高血壓,並不多見。血壓難控制   飲食運動、生活習慣皆是原因但是為什麼還是有許多高血壓患者控制不好呢?首先,最常見的就是未按時服藥,因為每種藥物作用時效不同,有4~6小時到16~24小時的都有,而超過這時間,藥物就會被代謝掉,所以患者如果未按時服藥,血壓自然會控制不好,甚至民眾常有錯誤觀念,認為只要在量到血壓高、或覺得身體不舒服時才需服藥。其次,是飲食的控制,像有些患者喜歡吃鹹、味道重的食物,由於其鈉離子含量相當高,會造成一些高血壓藥物失效,或喝酒抽煙、體重上升、停止運動等,也都可能造成原本控制良好的血壓又起了變化。不同科別藥物相互作用   也會影響第二類要考慮的原因就是用藥問題。蔡醫師表示,如果處方的藥物不適當,就會造成血壓控制不好情況。其次常見情形,就是病人同時有多種疾病,服用不同科別藥物,結果造成藥物相互作用,使高血壓藥物的藥效減少或消失,其中最常見的是消炎止痛藥的使用。總而言之,真正藥物無法控制的高血壓是少之又少,所以患者若血壓控制不佳的話,可以先就前述常見原因先行自我檢討,然後找專科醫師詳細討論研究,做進一步的檢查或生活、藥物的調整。

血壓血糖長期異常飆升不受控制 小心病情不單純!

血壓血糖長期異常飆升不受控制 小心病情不單純!#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中一名52歲男性患者,1年多來常感頭暈目眩、頭痛及視力模糊,至家醫科診所就醫,檢查後發現有高血壓及高血糖問題,期間曾使用多種降血壓及血糖藥物控制,但仍然無法控制,經轉診至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後,醫師問診發現,患者手指末梢經常感到腫脹麻木且容易疲累,進一步接受腦部核磁共振及抽血檢驗內分泌生化數值後,才發現原來是腦下垂體長了腫瘤,罹患罕見的肢端肥大症。肢端肥大症難診斷 手腳變大或長期無法控制糖尿病、高血壓腦下垂體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腺體中樞,可調節合成與釋放人體荷爾蒙。當腦下垂體長腫瘤時,有時會異常分泌大量的荷爾蒙,導致荷爾蒙分泌調節失常,引發各種疾病產生,如肢端肥大症、庫欣氏病、泌乳激素瘤等。彰化基督教醫院糖尿病健康e院謝明家副院長表示,以肢端肥大症來說的話,常見症狀有手腳變大、聲音變粗、頭痛及呼吸中止症等。由於疾病症狀不易發現,患者常遊走各醫院平均3-6年才可確診,因此錯失治療黃金時機。從門診經驗中發現,許多患者不一定是因上述症狀前來求診,反倒是產生相關的併發症,如糖尿病、高血壓及關節炎等而就醫。由於肢端肥大症常合併有多種內外科疾病的症狀,因此,整合跨領域的醫療團隊(如神經外科、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及個管師)有其必要性,能提升疾病診斷率,提供完整治療計畫及追蹤。為此,彰化基督教醫院建立整合性治療團隊,包含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及神經外科醫師,希望幫助潛在肢端肥大症患者,更快被診斷並提供完善照護。每月施打針劑 避免外觀不可逆之永久破壞肢端肥大症目前的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術後患者大多需以藥物持續控制,來減少其他相關併發症產生。目前在藥物的治療上,可藉由「長效型體抑素針劑」每個月定期施打一針,幫助抑制生長激素(GH)過度分泌,更能使腦下垂體腫瘤逐漸萎縮。最重要的是,對於患者來說,外觀的變化是最難以忍受的,施打針劑也有助於避免外觀不可逆之變形。謝明家副院長提醒,除了醫療團隊的努力外,肢端肥大症的患者也應配合術後每3個月定期做抽血檢查,監測生長激素(GH)及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I)數值,並定期追蹤及治療併發症,即可與肢端肥大症和平共處!

橘子渾身都是寶 助通便、降血壓

橘子渾身都是寶 助通便、降血壓#血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橘子營養豐富,從裡到外都是寶,是水果中的佼佼者,皮、核、絡、葉都可以入藥。• 橘皮/可刺激消化道、增加胃酸分泌、促進胃腸蠕動,有健胃、袪風、化痰之效,可治食慾不振及咳嗽,也可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及增強微血管韌性,並有消炎、抗潰瘍、抑菌及利疸的作用。• 橘絡/有化痰、通經的功效,可治高血壓、咳嗽、胸脅疼痛、狹心症、兒童食慾不振等症。• 橘核/能理氣、散結、止痛,可治小腸疝氣、睪丸腫痛、乳腺發炎等症。• 橘紅/可治療喉癢咳嗽、痰多不利等症。• 橘白/可治痰多咳嗽、胸悶、胸痛等症。• 橘葉/煎湯飲用,可以調整女性生理不順現象。台灣的橘子產量豐富,盛產時尤其便宜,建議大家不妨多吃橘子,吃的時候不要把白色橘絡剝得一乾二淨,因為橘子果肉很軟、纖維很細緻,不會難消化,若能通通吃下肚,就能攝取到更多的纖維素。橘子的纖維素,除了可幫助通便外,其果膠還有軟化血管的效果。橘子的果膠能於腸中吸收膽汁酸、阻擾膽汁酸被腸道吸收,所以當果膠與膽汁酸一起被排出體外後,膽汁酸就會不足,所以人體就會重新製作膽汁酸,也就會消耗膽固醇(膽固醇是製作膽汁酸的必需品),以致體內膽固醇自然而然地降下來。此外,飯後多吃橘子,或在用餐時飲用橘子汁,可以增加鐵質的吸收。食慾不振時,用經過乾燥一年以上的橘皮5克沖泡熱水飲用也有效。• 宜/感冒病人、有便秘問題的人、乳腺炎患者、疝氣病人、高血壓病人、高膽固醇患者、狹心症病人。• 忌/橘子的果膠含量很高,主要存在於果皮、果絡及果肉中。市售的橘子為了保鮮及外表美觀,採收時多半會順便打蠟(噴蠟),因此可能有農藥殘留,所以果皮不要食用較好,盡量從果肉、橘絡中攝取纖維及果膠,只要經常食用,份量也就足夠了。不過,如果能克服外皮上蠟及農藥殘留的問題,橘子皮實在是很好的食物,可以仿效宜蘭的金棗做成金棗糕、金棗果醬,做成帶皮的橘子果醬等。台灣盛產橘子、柳橙與金棗(金桔),加上又進口很多香桔士,所以一年四季都吃得到新鮮的柑橘類水果,不妨多吃。但口舌生瘡時,暫時不要吃,以免會感覺更疼痛。為什麼橘子汁能防治便秘呢?• 橘子含有檸檬酸,能促進腸子蠕動/空腹吃含有檸檬酸的東西,會促進胃腸迅速運動,隨即就會感覺到便意。為達速效,在肚子最空的早餐前來杯橘子汁,效果最好。• 橘子汁一定要冰過,趁冰涼時飲用/空肚喝下充分又冰冷的水分時,身體受到刺激,隨即對腦部發出訊號,橘子汁的酸、冷雙重刺激會更強烈刺激腸道,產生肚子受涼、想腹瀉的感覺,就會很暢快地排出穢物了。(本文摘自/穀物蔬果養生宜忌/原水文化)

跨年保暖要做好 以免血壓飆高真掃興

跨年保暖要做好 以免血壓飆高真掃興#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寒流一波波來襲,近日有許多患者因天冷血管收縮,造成血壓突然飆高,連血壓計都爆表,且出現胸悶、頭痛等併發症。對此,台北慈濟醫院家醫科許瀞分醫師表示,元旦假期許多民眾都會計劃跨年、出遊及慶祝等活動,不過,氣象局持續發布低溫特報,所以,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外出參加跨年活動,一定要做好保暖,出門前最好先動一動,讓身體暖和了再出門。 天冷血管易收縮 高血壓患者須多加留意天氣變冷血管收縮,血壓會比平時高出10~20毫米,對於高血衣患者而言,容易出現血壓失控的狀況,因此,民眾除了要多注意保暖外,也要多加留意身體變化,建議早晚各量一次血壓、脈博,若身體不舒服或不規律,就要提高警覺並盡速就醫。 連續假期聚會多 當心血糖、腸胃炎找上門元旦假期也是民眾聚會的大好時機,許瀞分醫師表示,在門診上經常出現,民眾因聚餐暴飲暴食、飲酒過量,導致血壓及血糖失控的情況,亦或者在飲食上,吃進太多燒烤炸辣的食物,造成急性腸胃炎,引起腹痛、嘔吐、腹瀉等情形。所以,建議民眾飲食還是要定量,並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生食、過度油膩及暴飲暴食,尤其糖尿病患者更要避免飲酒減少心血管負擔。 流感疫情升溫中 外出遊玩要當心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流感疫情逐漸上升,加上北半球整體流感活動呈上升趨勢,各國陸續進入流感流行期,且從目前門診患者來觀察,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以腺病毒為主。但流感病毒的個案逐漸增加中,對此,小兒科吳秉昇醫師表示,流感跟腺病毒的傳染途徑是以飛沫及接觸傳染為主,元旦假期親友團聚或到各地遊玩,可能會出現病毒遷徙傳染的情況,再加上進入到比較密閉的環境,都會加速病毒擴散的機會。預防流感 快打疫苗助防範在預防方面,醫師建議民眾若出現呼吸道症狀,還是要戴上口罩,加強洗手,做好個人衛生,不過,腺病毒目前沒有預防針也沒有特效藥,僅能作症狀治療,但若是預防流感則可施打疫苗。目前,疾管署為了鼓勵民眾施打流感疫苗,從明年元旦開始,擴大免費施打對象,增加了50歲以下的高風險慢性病患,像是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都建議施打疫苗,2後就可產生抗體。

別誤會!馬鈴薯非高熱量食物 反而能舒緩血壓

別誤會!馬鈴薯非高熱量食物 反而能舒緩血壓#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聽到馬鈴薯,不難把這三個字與「高熱量」聯想在一起,探究背後原因,無非是台灣常見的馬鈴薯烹調方式,大多都難逃油炸、沙拉涼拌,導致大眾普遍誤會,馬鈴薯熱量極高,且營養價值頗低,但事實上,馬鈴薯若用對的方式來烹調,不僅美味,而且營養密度將出乎你預料的來的高!馬鈴薯熱量低 整顆不到白飯一半馬鈴薯鹹魚也能大翻身!這一顆顆長相不起眼,從土裡挖出來的土灰色食材,還真有出乎你預料的營養。首先,應先洗清馬鈴薯的高熱量莫須有罪名,只要不與油炸「瞎混」,馬鈴薯熱量其實並不高,以半顆馬鈴薯為例,雖主要成分與白飯相同,都為碳水化合物,不過熱量卻僅僅只有70大卡,相當於四分之一碗白飯左右。鉀離子含量高 有助控制血壓除了熱量比白飯來得低上許多,同樣為主食類的馬鈴薯,營養成分卻比白飯來的高,馬鈴薯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且維生素C、維生素B、鉀、鈣、磷、鋅、鐵等礦物質含量也多。而一個中等大小的帶皮馬鈴薯不僅可以提供45%每人每日所需維生素C份量,還能補充人體每日建議攝取量18%的鉀元素。國泰健康管理營養師李宜芳也說,根莖類食物,鉀離子含量高,沒有腎臟疾病的患者,平日若以部分馬鈴薯取代白米飯為主食,有助降低血壓,改善心血管疾病。至於馬鈴薯該怎麼煮?怎麼吃?李宜芳說,馬鈴薯可以取代部分澱粉類主食,在歐美國家,馬鈴薯本來就是主要澱粉攝取來源,但她建議,可以在熱量的計算下,將馬鈴薯取代白飯,再搭配全穀類食物,例如糙米飯,可達較全面性的營養攝取,而烹調方式,則可以直接用不沾鍋乾煎,煎得金黃薄脆,簡單烹調,就可上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