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

成人1天該睡幾小時才夠?美國心臟學會揭睡不飽「5大風險」

成人1天該睡幾小時才夠?美國心臟學會揭睡不飽「5大風險」#血壓

美國心臟學會(AHA)先前曾經提出「生活簡單7件事(Life’s Simple 7,LS7)」,希望藉由這個指引,幫助人們過著對心臟健康有益的生活;今年,2022年,AHA為LS7做了更新,增加1一個項目,也調整一部分的內容與指標,為人們的健康給出更多的指引。因為多了1個項目,名字也跟著改為「Life’s Essential 8,簡稱 LE8」,在這篇文章裡,我們翻譯為「健康生活必需8件事」。

血壓標準下修了!醫:最新指引更重視「居家血壓」

血壓標準下修了!醫:最新指引更重視「居家血壓」#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高血壓盛行率居高不下,且有年輕化趨勢,依據國民健康署統計,20歲以上罹患高血患者盛行率達3成,顯示高血壓相關疾病問題已不是中老年人才需注意,各年齡層都可能面臨高血壓威脅。而堪稱隱形殺手的高血壓,多數民眾血壓偏高時都不會有明顯感受,導致病識感不高因而忽略血壓穩定的重要性,當高血壓患者無好好控制血壓時,沒事就沒事,一有事就是大事,最後引發嚴重併發症,使終端器官損傷,造成不可挽回的災難。居家血壓量測標準動作,搭配722血壓量測更精準台大北護分院家醫科醫師曹玉婷表示,高血壓對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平時是感受不到的,血壓數值量測已與傳統不同,不再單單只仰賴診間量測,研究發現,病患在家中放鬆環境下,量出的數據會更精準。但如何確保病患居家量測血壓正確性與習慣養成?以正確居家血壓量測標準姿勢來說,量測坐姿應舒適靠著椅背不翹腳,保持壓脈帶與心臟同高,量測前至少休息5分鐘,且在舒適平穩狀況下量測,量測位置為手臂並非手腕。此外在習慣養成上也可以利用722量測,來確保頻率及數值正確性,722原則就是連續量7天、一天量2回,早晚各一回、每回量2次,2次量測之間相隔1分鐘,再將量測值取平均值。高血壓控不好恐傷害大腦患失智台大北護分院神經科醫師蔡欣熹表示,民眾對高血壓察覺性並不高,正確血壓值通常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狀態,但倘若本身就是高風險族群或患有其他疾病,血壓標準值則會不同,若已有血管粥狀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血壓值標準則降低到120/80毫米汞柱,若控制狀況不見改善,對於大腦的傷害也會非常嚴重,最常見有腦部血管塞住或是破裂,引起腦中風、腦出血、腦梗塞等疾病,但其實高血壓對腦部傷害不僅僅只有上述這些疾病,也有可能因為腦部血管逐漸退化,造成腦部長期慢性疾病,中老年後罹患失智症風險會高出許多。生活型態改變與控制血壓標準的重要性台灣高血壓學會教育主委鄭浩民表示,在高血壓防治正確概念上,民眾在生活型態上可依循SABCDE原則,飲食低納、注意酒精攝取量、體重BMI控制25以下、戒菸、得舒飲食、多做有氧及阻力運動。而在血壓量測上則依新版「高血壓治療指引」,其中有兩項與現行指引不同的重要改變,其一是將門診量測血壓值改以「居家量測血壓值」為主,數值更為精確。其二是將高血壓標準,由現行數值140/90毫米汞柱,下修為130/80毫米汞柱,且不論任何共病症包含冠心病或是腎衰竭,血壓控制標準的數值皆相同,適用於所有病人。血壓穩定降風險!提高配合度切勿自行停藥 生活型態有準則血壓高低是身體健康與否的重要訊息,想降低高血壓風險,民眾平常除應養成良好居家血壓量測習慣與正確性外,已是高血壓患者應配合遵循醫師指示服藥,不隨便自行停止藥物以利控制血壓,倘若本身有家族病史者,更應及早注意血壓值,調整生活型態,除飲食習慣調整外,在運動量上也應養成每週5天每次30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而體重控制則在理想BMI以20~24.9 kg/m2,才能幫助控管血壓,降低死亡率。(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原文為:高血壓新指引下修標準!更重視居家血壓!)

就怕血壓突飆升!天冷保暖醫籲「抗寒5要訣」

就怕血壓突飆升!天冷保暖醫籲「抗寒5要訣」#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進入嚴寒冬季,對於長輩或慢性病患者等高風險族群,可別輕忽低溫對健康造成的危害!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說明,特別是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患者,或長期抽菸、肥胖、曾有中風、心絞痛病史者等,一定要做好保暖防護,以免造成血壓突然升高、增加心臟病及急性中風發作機會。醫籲抗寒5要訣「慢、熱、起、穿、行」吳昭軍呼籲,天氣漸寒,日夜溫差大,長者們應避開在一天的低溫時段進行活動、提高血液阻塞風險。可熟知以下「抗寒5要訣」:1. 慢:因夜間或清晨溫度較低,身體對溫度變化反應較不敏銳,四肢活動與行動應避免急促。2. 熱:建議晚上睡覺前要先備妥保暖衣物或溫熱開水,放在床邊隨手可拿到的地方。3. 起:不管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要記得先在床上活動一下四肢或進行伸展暖身運動,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4. 穿:起身後先坐在床邊,並記得添加衣物或外套禦寒保暖,也避免瞬間起床的頭暈現象,再慢慢地下床。5. 行:起床後的活動不要過於急促,先補充溫開水暖暖身體,再以溫和方式進行相關的日常活動。溫度適宜再出門 運動暖身保健康雖然運動可以保暖身體、維持肌肉活力與健康,但在冬季時仍應避開早晚溫度偏低,建議有運動習慣的民眾,不用太早急著出門運動,可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暖和了再出門,或也可改在室內運動;運動前一定要充分暖身,且結伴運動,相互扶持與照應。對於心血管或慢性病高危險族群,出門需穿著保暖衣物及戴帽子,採多層次穿著,儘可能選擇易於穿脫與合適肢體活動之衣物,方便隨著溫度變化時,可隨時穿脫。另外,最好避免單獨去爬山或從事離開人群的運動,亦不宜單獨泡湯。規律服藥量血壓 留意心臟病、中風徵兆吳昭軍提醒,面臨溫度變化起伏,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除規律服藥、定期回診,最重要的是要定期量血壓,並做好血壓監測,千萬不可自行停藥。家屬及一般民眾也應隨時注意身體徵兆,如出現小中風、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典型症狀;更年期女性則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極可能是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危及生命之緊急狀況。建議隨身攜帶健保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切勿因症狀緩解而輕忽嚴重性,儘速撥打119就醫,才能減少死亡及病後失能風險,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

血壓控制不佳?「隱形性腦衰塞」無症狀更要留意

血壓控制不佳?「隱形性腦衰塞」無症狀更要留意#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腦出血不是年長者才會發生。一名60歲的企業家長期有高血壓問題,平時工作繁忙血壓並沒有控制很好。一次寒流來襲出現出現右側肢體無力、癱瘓狀況,家人緊急送醫檢查為腦出血。台北榮總新竹分院神經內科主任尹居浩表示,該名案例後來以降血壓等藥物治療保住性命,並必須長期進行復健。 「年輕型中風」 腦出血比例3成5近期天氣開始轉涼,更要注意心腦血管問題。尹居浩醫師表示,腦出血除了與高血壓有關,腦血管瘤破裂也會導致。近年來「年輕型中風」比例升高,所謂年輕型中風是指45歲以下的腦中風,腦出血的比率相對較高,這樣的狀況就佔了年輕患者的3成5。尹居浩醫師說明,年輕型中風多與高血關有關,這是非常重要的隱形殺手,如果血壓控制不佳,長期會導致血管壁硬化,到了臨界點就會導致腦出血。值得一提的,不是運動就不會發生,控制血壓還是最重要的事。因此,如果本來就有高血壓、慢性病史的民眾,當出現劇烈的頭痛或者是發現臉歪、手腳麻就要趕緊就醫,把握黃金時間治療。 控制鹽分攝取、多吃含Omega3食物日本腦神經外科醫師眞田祥一醫師也提醒,60歲以上更要注意「隱性腦栓塞」問題,有些腦栓塞只有小部分的腦細胞壞死,並沒有明顯症狀,甚至要做腦部健康檢查時才發現。但隱性腦栓塞若沒注意就會一直發展到腦部萎縮、老化,更要提早預防。眞田祥一醫師建議,除了定期健康檢查,飲食上平時要控制鹽分攝取,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另外每天也多走走路,或者做輕度有氧都,能夠預防腦栓塞。

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提醒疫情危險高 糖友測數值勿停藥

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提醒疫情危險高 糖友測數值勿停藥#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再度爆發,值得注意的是,根據這波案例觀察,慢性病患者是死亡率相當高的族群。國外研究數據顯示,感染新冠肺炎患者當中,約有2至5成本身就是糖尿病患者,中央指揮中心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就曾提及,近期重症率提高除了是因為變種病毒的兇猛,與慢性病高齡患者多也有關係。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李洮俊醫師特別提醒,這段期間少了醫囑叮嚀,有些慢性病患可能自行停藥或是因擔憂而睡不著,都會影響血壓與血糖控制,家屬更要密切關注病患服藥狀況與生理數值,以免讓病情控制不佳。台灣每10人就1人糖尿病,血糖控制差腎臟壞掉風險高依照國民健康署資料,台灣20歲以上成人糖尿病罹患率大約為10~11%,佔220~240萬人口;當中65歲以上為大宗,佔了20%。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李洮俊醫師說明,糖尿病罹患率與高油高鹽飲食、運動量不足、生活壓力大等生活習性很有關係。值得警惕的是,以往最多人罹患的第二期糖尿病多為40歲以上成人,近幾年竟發現連國小學生都有案例,主因就是含糖飲料喝太多、運動量不足,因此更必須重視從小飲食習慣偏差的問題。李洮俊醫師表示,大多人都知道糖尿病如果沒控制好,可能要導致截肢、眼睛失明(小血管病變)或者是洗腎,但卻忽略致死率最大的原因,其實是心腦血管病變。糖尿病對內臟破壞性相當大,李洮俊醫師解釋,血糖高就等於臟器泡在糖水中,這樣對內臟的化學變化造成病理反應,使得動脈硬化機制被誘發,所以造成病變。「血糖是最重要的源頭。」但有些年長者觀念不正確,因為擔心洗腎,所以認為是「吃藥」造成腎臟負擔,常常不遵照醫囑,結果反而影響了治療狀況。基層診所更能監控數據 就近解決病情李洮俊醫師強調,類似糖尿病等慢性病在國外都是以基層診所照護為主,但台灣60%是在醫院,這樣的照護差異會是如何?舉例來說,如果長輩到醫院拿三個月的慢性病處方箋,這中間是否有按時吃藥,或者是有無其他因素造成疾病變化,都無從得知,更別說即時提供正確訊息。但若在基層診所進行照護,因為可近性高,也隨時監控病情變化,中間病患有不舒服狀況,也可以隨時回診所詢問。此外,診所也能透過檢視病患的生理醫療數據變化與用藥觀察,提早部署治療作法,降低併發症發生率。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慢性病是更需要注意的族群。李洮俊醫師提醒,根據國際與台灣發生案例的數據均顯示,慢性病人罹患新冠肺炎不僅死亡風險高、康復狀況也較差。他特別疾呼,慢性病人這段時間更不能亂停藥,也要嚴僅監控血糖、血壓等數據,基層診所也要在這時間,透過線上密切關注慢性病人狀況。「有些老人家因為擔心疫情睡不著血壓又高,一定要更注意。」疫情期間要避免跑醫院,李洮俊醫師也提醒,健保雲端系統都已相當完整,家裡有長輩者可告知不見得要回醫院複診,只要到家裡附近診所就能掌握病歷與檢驗結果,診所都會給予適當藥物處置,不用擔心。加強宣導衛教照護 幫助病患維持生活品質李洮俊醫師強調,台灣的健保機制很好、醫療品質也很棒,但根據國外醫學期刊所發表數據,我們在慢性病照護上排名卻落後亞洲鄰近國家。他認為可以有些作法,比如對醫事人員的慢性病衛教知識能夠再補強,當病患就診時,除了提醒按照服藥,也能提供更多生活照護宣導,對病人與家屬都有實際助益。面對台灣洗腎病人居高不下,李洮俊醫師表示,未來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將持續推動「及時篩、腎心安」計畫與推廣糖尿病保腎護心卓越機構,透過強化醫事人員的衛教與照護知識,以及宣導糖友合併蛋白尿等危險群對象的提早篩查,來落實疾病預防。另一方面,糖尿病目前有相當好的藥物個別化治療,這些藥物都能做到控制血糖也能同時治療腎臟病,以糖尿病合併腎臟病的患者來說,若能在初期提早介入治療,相信也能延緩腎病變惡化的速度,幫助病患維持生活品質。關鍵字: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糖尿病、新冠疫情、新冠肺炎、肺炎、疫情、遠距醫療、視訊醫療、診所、糖尿病保腎護心卓越機構、居家防疫完整的參考資訊及網址可透過以下網址:糖尿病保腎護心卓越機構-快找你的控糖好厝邊 https://actonmrf.com/

爆炸性頭痛 當心腦動脈瘤破裂

爆炸性頭痛 當心腦動脈瘤破裂#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正值壯年的林先生身體狀況大致良好,有天在公司用餐的時候,突然感到劇烈頭痛,隨後便失去意識。大吃一驚的同事們連忙叫了救護車,將林先生送到急診室。「抵達急診室時,患者處於昏迷狀態,而且還有心律不整。」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蘇亦昌醫師回憶,「這是因為身體承受極大壓力,進而誘發心律不整。」檢查發現,患者的腦出血可能源自於腦動脈瘤破裂,蘇亦昌醫師指出,腦出血是非常危險的狀況,可能破壞腦部功能,導致失能、甚至死亡。與家屬討論後,神經外科醫師先動手術引流腦部血水,以降低腦壓。患者的腦動脈瘤比較大,約1.2公分,蘇亦昌醫師解釋,為避免破裂的腦動脈瘤繼續出血,所以後續進行了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醫師先在腦動脈瘤裡填滿白金線圈,接著在腦動脈瘤開口處置放血管支架。在細心照顧下,患者終於度過了危險期,漸漸恢復意識,也能開始進行復健。蘇亦昌醫師說,「經過一年多,患者復原得相當不錯,已經可以走路、騎腳踏車。」爆炸性頭痛、頸部僵硬,腦動脈瘤破裂極為致命!「腦動脈瘤不是『腫瘤』」,蘇亦昌醫師指出,腦動脈瘤是因為動脈某處的血管壁較脆弱,在經過血流衝擊下,像氣球一般漸漸膨大。動脈瘤形成的時候,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是隨著動脈瘤越脹越大,便可能破裂出血。人體動脈的血壓較高,當動脈瘤破裂時將造成嚴重腦出血,患者會感到爆炸性頭痛、接著是噁心嘔吐,頸部會變得很僵硬。蘇亦昌醫師說,「患者的脖子只要稍微向前彎就會痛得很厲害,所以頸部非常僵硬,一動都不敢動。」腦部構造非常精密,腦動脈瘤破裂出血,可能讓患者失去意識、陷入昏迷,是性命垂危、非常緊急的狀況,即使經過搶救,仍可能導致失能、癱瘓、死亡。腦動脈瘤的形成與動脈血管壁的健康有關,蘇亦昌醫師分析,危險因子包括老年人、高血壓、抽菸、飲酒過量、多囊腎、結締組織疾病等。若具有腦動脈瘤家族史,例如直系血親有一個患者,或旁系血親有兩個以上患者,便要特別留意。另外,假使身體其他部位有發現動脈瘤,代表患者患者的動脈血管可能因為某些狀況而比較脆弱,在腦部形成動脈瘤的機會也比較高。較小顆的腦動脈瘤通常沒有症狀,至於較大顆的腦動脈瘤可能對周圍的神經、腦組織造成壓迫,而出現頭痛、複視等症狀。想要確認腦動脈瘤的存在,需要藉助影像檢查,蘇亦昌醫師說,腦血管磁振造影檢查能夠偵測到腦動脈瘤,且沒有輻射線。部分沒有症狀的患者是在健康檢查時,才意外發現自己有腦動脈瘤。狀況緊急的時候,大多會使用腦部電腦斷層檢查,因為電腦斷層的速度較快,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影像,幫助醫師擬定治療計畫。確定診斷腦動脈瘤之後,會進一步評估其破裂風險,蘇亦昌醫師說,因為治療腦動脈瘤本身也有風險,所以需要綜合考量腦動脈瘤大小、患者年紀、身體狀況等各項因素,並與患者仔細討論。一般而言,如果腦動脈瘤破裂風險小於1%,可能會建議患者密切追蹤,假使腦動脈瘤破裂風險較高,便會建議介入治療。在腦動脈瘤未破裂的狀態下進行治療,病況相對較好掌控,醫師、患者都能做較好的準備;倘若等到動脈瘤破裂,狀況將非常緊急,出血會對腦部造成傷害,發生各種併發症的機會也比較高。善用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拆彈解危腦動脈瘤的治療,包括手術治療與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手術治療是由神經外科醫師打開頭顱,經由腦組織的間隙找到動脈瘤後,用血管夾將腦動脈瘤夾起來,蘇亦昌醫師說明,隨著醫學的進步,現在還可以採用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狀況來決定治療方式,必要時也可以兩者合併使用。進行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時,醫師會由鼠蹊處穿刺股動脈,然後送入細細長長的導管,在X光輔助下,小心翼翼的讓導管通過蜿蜒的動脈延伸到腦動脈瘤的位置。「為了不要讓血液繼續衝擊動脈瘤,我們可以使用白金線圈栓塞,」蘇亦昌醫師說,「也就是利用白金線圈填滿動脈瘤,形成栓塞,讓血液無法進入。」每顆腦動脈瘤的型態皆不太一樣,開口較小的稱為「窄頸動脈瘤」,開口較大的稱為「寬頸動脈瘤」,兩者的處理方式略有不同。窄頸動脈瘤只需填入白金線圈即可,蘇亦昌醫師說,寬頸動脈瘤則須在填入白金線圈後,放置血管支架,避免白金線圈掉出來。除了白金線圈栓塞治療,現在還可使用「密網導流支架栓塞治療」,蘇亦昌醫師解釋,這是使用網孔很密的血管支架,可以有效阻擋血流進入腦動脈瘤,不會再對腦動脈瘤造成衝擊。醫師會根據腦動脈瘤的型態、大小、位置來決定適合的栓塞方式。筆記重點記起來腦動脈瘤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隨著腦動脈瘤日漸膨大,破裂的風險也越來越高。蘇亦昌醫師提醒,腦動脈瘤危險因子包括老年人、高血壓、抽菸、飲酒過量、家族史、多囊腎等,利用腦血管磁振造影檢查能夠偵測到無症狀的腦動脈瘤。倘若評估起來,腦動脈瘤破裂的風險較高,會建議介入治療。目前是以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為主,可使用白金線圈栓塞治療、密網導流支架栓塞治療。腦動脈瘤破裂會引發爆炸性頭痛、頸部僵硬,可能在短時間內昏迷、甚至奪命。若能提早發現、提早治療,有助於改善預後,降低失能的風險。(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心血管患者如何安心吃粽 血壓不飆高?

心血管患者如何安心吃粽 血壓不飆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將來臨,應節食品當然少不了香氣四溢、料多味美的粽子,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有時忍不住多吃兩口,血壓血脂又會飆高,倘若嚴格忌口,又少了共度佳節的氛圍,該怎麼吃才能安心品嘗粽子的美味?傳統粽子大都由糯米烹煮而成,且含有肥肉、蛋黃等脂肪含量較高的食材,因此熱量高、缺乏纖維質,加上各地的烹調手法各異,當過多的油脂和調味料加入,往往讓粽子成為高鈉、高脂不易消化的食品。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郭志東指出,以常見的鹹味肉粽為例,當中油脂和額外添加調味料含量較高,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吃多了,血液的黏稠度會隨之上升,除了讓血壓飆升、加重心臟負擔外,更容易增加心肌的缺血程度,誘發心絞痛、腦中風和心肌梗塞。得舒飲食融入節日 雜糧取代糯米、增加蔬菜比例偏甜口味的粽子的內餡以豆沙或棗泥為主,熱量也不低,而且甜餡當中糖、油脂比例偏高,不僅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不穩定,高血糖本身就是冠狀動脈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所謂得舒飲食就是有助控制血壓的建議的飲食之一,當中的原則包括:低鈉、高鉀、高鎂、高鈣、高纖維及減少油脂、飽和脂肪酸與膽固醇的攝取和增加不飽和脂肪酸攝取。首先,糯米纖維較少,可以用五穀雜糧類如五穀米、糙米、燕麥、山藥、紫米、地瓜等取代,以提高纖維的攝取。而油脂較多的肥豬肉、鹹蛋黃則以瘦肉、雞里肌或雞胸肉、黃豆等豆製品代替,可減少油脂及熱量攝取。在製作粽子時加入菇類或牛蒡等食料,可以增加蔬菜的比例,而加入腰果、松子等堅果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膽固醇的代謝,同時增加粽子的營養素。不沾醬減少鹽份攝取 北部粽以油飯包粽油脂含量高選購市售粽子時,可挑選雜糧粽,其次是南部粽,因為北部粽通常都先把糯米製成油飯包入粽葉中蒸煮,油脂攝取量會較高。而雜糧粽則可以增加鉀、鎂離子及纖維的攝取量。其次是吃粽子時盡量避免吃到太多可見的肥肉、鹹蛋黃,讓鹽份、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的攝取降低。外購的粽子其實大多味道足夠,不需沾醬就可以品嘗到粽葉清香和米飯的軟糯原味,最重要的是不使用沾醬可以減少許多鹽份的攝取。一般大小的粽子相當於8分滿的飯量,一餐食用一個就足夠,且應減少其他主食的份量。吃粽子時搭配燙青菜、蔬菜湯及新鮮水果,便能夠攝取更多的鉀、鎂離子及纖維素,讓健康均衡飲食融入佳節當中。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好好把熱量消耗一番,每次40分鐘,每周3、4次的中等強度的運動如慢跑、游泳、踩腳踏車,有益於心血管系統的健康。雄黃多含硫、砷 加熱後飲用恐傷神經、肝腎及心肌傳統習俗上會在端午節喝雄黃酒做為辟邪除蟲之用,但雄黃多為含硫和砷的礦石,經過加熱之後轉化為三氧化二砷,這種化合物是對人體有害的劇毒,食用後可能會對人體造成損害。除了腸胃不適,上吐下瀉之外,嚴重時可以損害神經、肝臟、腎臟及心肌等器官的損傷,建議大家在端午節時不要飲用雄黃酒。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