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暖

天冷溫度變化大 心血管患者當心中風

天冷溫度變化大 心血管患者當心中風#保暖

冷氣團來襲,台灣各地在過年後氣溫又逐漸下降,氣溫變化如此迅速,新北市立聯合醫院發現,每當冬季氣溫漸低,就會多3成引發中風的患者,新北聯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詹益優表示,由於氣溫下降快速,會使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腎上腺素分泌等生理反應,因此造成中風的機會大增。(圖片翻攝自衛生署網站衛教影片)新北市立聯合醫院表示,進入秋冬11月~3月期間,氣溫會不斷回升或驟降,高血壓的患者在這時容易產生血液循環不佳、肌肉抽筋、血壓飆高的跡象;心臟病患者則要注意溫度變化引發的胸痛、心悸、頭暈等情形,有可能是因為天冷致血流量減少、讓心臟缺氧,有些病患會誤以為是運動後的不適,若不適感在休息後仍未改善,應就醫診斷,避免中風發生的可能。腦中風一直以來都是國人十大死因的前三名,病情發生十分快速,心血管疾病患者或家屬應對中風症狀有所了解,如暈眩、嗜睡,等不易查覺的症狀或突發地劇烈頭痛、嘔吐、單邊四肢失去知覺等,延誤就醫會讓中風症狀更加嚴重。醫師提醒老人及心血管病患,注意氣溫變化,清晨及深夜溫度最冷,出外須做好保暖;高血壓患者須按醫師指示用藥,不可任意調整劑量,才不會讓中風找上門。

除了打疫苗 還有何方法防流感纏身?

除了打疫苗 還有何方法防流感纏身?#保暖

最近隨著天氣變化,寒流強烈來襲,從100年年底開始至今年初,罹患感冒、流行性感冒的人數持續增多,開始進入高峰期。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小兒科劉淩玉醫生呼籲民眾要多加注意保暖、均衡飲食、維持良好運動習慣,以避免感冒、流行性感冒纏身。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感染科李佳雯醫師表示,一般感冒的致病源是由多種病毒引起,感染後短期可復原,臨床症狀為少見發燒或微燒、偶爾有輕微頭痛,較少出現併發症;而流行性感冒則分為A、B、C三型,其中A型容易變異而引起世界大流行,而今年目前流行病毒株則以B型為主。感染後復原時間約需要一至兩週,症狀為持續高燒、肌肉酸痛、頭痛、呼吸道症狀如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常見的併發症有肺炎、支氣管炎、中耳炎、心肌炎、腦病變等,因此需要多加注意。李佳雯醫師並建議,65歲以上長者及9歲以下兒童因抵抗力較青壯年人弱,可施打流感疫苗,以降低感染流行性感冒的機會。小兒科劉淩玉醫師指出,病患到院診療時,醫師除了從病症判斷為感冒或是流行性感冒之外,也應詢問病患周圍的人是否有類似症狀或是已確定罹患流行性感冒。民眾若出現類流感症狀,如忽然發病、發燒、呼吸道症狀、肌肉酸痛、疲倦感等情形,應盡速至專業醫院診療,避免病情加重及傳染他人。但若出現持續高燒、呼吸急促或困難、發紺、意識改變、血痰、胸痛、低血壓等危險癥兆時,應即時送醫治療,以避免憾事發生。

寒冬預防保養做得好 防範氣喘

寒冬預防保養做得好 防範氣喘#保暖

兒童氣喘的發作高峰期是在冬季,冬季及季節交替時是氣喘的好發季節,氣喘發作沒有預警,很多氣喘孩童忽然發病,呼吸困難,送醫不及就喪失寶貴性命,若再加上流行性感冒流行,對氣喘孩童是更大的威脅。氣喘發作時常見的情況有喘、咳嗽、呼吸不順、胸悶,嚴重時會有嘔心、想吐的情況發生。根據臺北市衛生局連續2年的氣喘防治過敏篩檢報告發現:北市國小新生學童超過二成為氣喘高危險群中,完成抽血檢查者過敏體質陽性反應比率高達77.8%。誘發氣喘的原因很多因人而異,根據97年委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吳維峯主任針對國小新生研究調查發現,誘發氣喘因子最明顯依序為:感冒(64.5%),氣候改變(41.90%),吸入引起過敏的物質(24.30%),冷飲(14.80%),劇烈運動(11.60%),情緒激動(6.60%),藥物(0.70%)等。因此,除了平日吃藥控制、定期的回診外、身邊需備有氣喘藥品,在天氣狀況不穩定時外出,也因記得做好保暖的工作。近日天氣變化,持續寒冷低溫,可能引發急、慢性疾病,臺北市衛生局提醒有氣喘或過敏體質之民眾應注意保暖,做好保健措施,維護健康。為預防氣喘疾病突然發生,衛生局提醒市民注意以下事項: ●注意保暖:外出時要注意身體的保暖,除了禦寒衣物外,對於有呼吸道過敏問題的民眾,可以再加上口罩讓呼吸的空氣濕潤及溫暖。 ●早上醒來先動動手腳再掀開棉被起床,運動過後則要注意頭頸部的保暖,維持頭、手、腳全身血液循環順暢。●空氣品質差時,最好減少外出,減少戶外活動。若一定得出門時,外出建議戴口罩、眼鏡、護目鏡,穿著長袖衣服遮蔽皮膚,並隨身攜帶急性支氣管擴張劑等急救用藥。●隨時注意臺灣氣喘衛教學會「過敏指數預報」工具(網址: http://www.asthma-edu.org.tw/),掌握生活環境變化及遠離引發氣喘發作因子。●若出門旅遊,住進旅館前,不妨先將窗戶、房門打開半小時後再進入,以避免直接接觸空氣中瀰漫的細菌。平日服用的藥物應帶足,定期服藥,勿任意中斷。衛生局再次提醒家中有過敏、氣喘的民眾,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過敏原,並預防上呼吸道的感染,一旦有氣喘症狀,在服藥後,仍然覺得不舒服,或一開始就出現比較厲害的發作,例如呼吸困難、嘴唇發紫,請務必立即就醫,以免造成遺憾。

冬天運動不暖身 當心傷害找上門

冬天運動不暖身 當心傷害找上門#保暖

國民健康局指出,冬天氣溫較低,人體為避免過度散失熱能,會自然的收縮週邊血管來保暖,令肌肉血流不佳,所以在運動前的暖身運動就顯得十分重要,應適度拉長暖身運動的時間,以提昇肌肉溫度並促進血液循環,像是在跑步前,就可以採用走路作為暖身,除了讓身體熟悉接下來主要活動的型態,又可以使關節的活動度以及肌肉的延展性增加,因而達到預防運動傷害的目的。運動中,除了穿著較貼身保暖的衣物或加件風衣,更要補充足夠的水分,幫助調節體溫且有益身體健康。於運動開始時,稍微降低運動的強度,隨時注意自己的狀態,隨時調整身體活動的方式,在適應環境後,再循序漸進的增加強度,避免運動過程出現生理上的不適應。若從事完運動後汗濕衣服,應迅速擦乾身體,更換乾暖衣物,若無法立刻更換衣服,也一定要立刻穿上外套,避免著涼並防止體溫下降。其實,只要注意補充能量及衣著保暖,在冷颼颼的天氣中,一樣可以盡情享受運動所帶來的樂趣。

寒流襲!老人及心血管病患確實保暖

寒流襲!老人及心血管病患確實保暖#保暖

寒流一波波到來!尤其這幾天全台籠罩在攝氏9到12度的寒風刺骨中。國民健康局特別呼籲民眾,注意低溫對健康造成的危害,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及老年長輩,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以免造成血壓升高,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或中風的發生。國民健康局更提醒全國251萬位65歲以上長輩,由於長輩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變遲鈍,在寒流來襲時,更需要確實保暖,及攝取足夠的熱食與水分,以維持熱量,避免過多的熱散失;如發生低體溫時,要設法取暖,迅速送醫。此外,寒冷或酷寒的天氣應儘量減少外出,以免因地面結冰,或因老人周邊循環及神經肌肉系統反應遲緩,而增加跌倒、前臂骨折及髖骨骨折的風險。建議早晨有出門運動習慣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及老年長輩,寒流來襲期間,避免太早出門,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出門運動;並建議結伴運動,國民健康局提醒運動時之注意事項,包括:1.運動前要有暖身運動,慢慢開始,逐漸增加強度;運動後也要有數分鐘的緩和運動。2.選擇合適的運動鞋,鞋子以富彈性具止滑效果為佳;選擇平整陰涼的運動場地。3.吃飯前後一小時內不宜運動。4.運動中有任何不舒適現象,例如頭暈、胸痛、心悸、盜汗等情形時,應立即停止運動。5.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腰肩頸酸痛、手腳關節急性扭傷等個別健康問題者,應請專業醫師診察,接受醫師的評估,再選擇適合的運動種類與強度。

面對死亡 態度可以更從容

面對死亡 態度可以更從容#保暖

「其實,面對死亡的態度可以更從容,更有尊嚴。」為了讓患者人生最後一程不致過於痛苦,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主任王英偉表示,心蓮團隊可以說是用「不擇手段」的方法,陪伴患者與家屬在患者最後的生命里程中,完成他們心中的夢想,這樣的用心心蓮病房已經堅持了十五年。花蓮慈濟醫院安寧病房自1996年成立迄今歷時十五周年,從尊重生命為出發點,落實安寧療護照護方式,至今已服務超過4500人,為了讓更多人能了解安寧療護的觀念,並推動「預立醫療自主計劃」(Advance Care Planning),讓末期病人有機會選擇善終及疾病末期期望的照護方式,日前花蓮慈院舉辦「珍愛生命心蓮馨」心蓮病房十五周年感恩會,現場除了有醫護團隊獻唱對病友及家屬的祝福,還有病友家屬現身說法,為病人的自主權的維持盡一分心力。「我真的很感恩心蓮病房的醫護團隊,用心地陪伴爸爸,走完豐富的人生。」花蓮慈院護理師也是心蓮病患家屬的盧秀英,藉著一張張的照片分享了父親生命最後的一段的過程,過程中雖然充滿不捨,但在家屬、醫護團隊與志工的陪伴下,心蓮病房帶給他們「家」一樣的感覺。這份家的感覺到底有多溫暖?一邊緊緊牽著母親的手,一邊擦拭著眼淚的盧秀英說:「最後的時候我們問爸爸說要不要回家,爸爸跟我們搖搖頭,他說他想留在心蓮。」花蓮慈院院長高瑞和表示,1996年8月花蓮慈濟醫院開辦了安寧病房,由證嚴上人特別命名為「心蓮病房」,取意「心如蓮花綻放」,希望病人在這裡能尊嚴的面對疾病與生命,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而心蓮團隊裡,除了醫護人員,還有職能治療師、社工、與志工全方位的提供身心靈的服務,所以心蓮病房不只是癌末安寧病房,更是一間「圓夢」的病房。病患與家屬在心蓮病房中,經歷過許多的「第一次」與「最後一次」。王英偉主任表示,事實上在心蓮病房成立之前,慈院早已開始「安寧居家照護」,由居家護士探訪病人安寧居家的狀況。這十五年來,在心蓮病房看到病人與工作團隊來來去去的深刻體悟,他認為自己「活在當下」,以病人為中心,持續努力找出安寧照護還能圍繞著病人發展的利基點。「你是要我們等死嗎!」花蓮慈院護理部副主任王淑貞也與大家分享,還記得當初與安寧團隊走入社區推廣「預立醫療自主計劃」時,竟然遭到對方的怒罵,所以,王副主任決定要跟所有人說明安寧療護並不是許多人印象中的消極放棄醫療,而是積極的在醫護團隊評估之下,由病患與家屬共同做出最適合的選擇,而預立安寧療護意願書,就是能讓每個人在健康的時候自己做選擇,不是放棄而是勇敢面對生命不可逆的進程。對心蓮病房的醫護與志工而言,無法再做積極治療的病人,他們的笑容是最珍貴的,拔除病苦有千百種方式,除了醫療,把愛傳遞給患者,就是最好的特效藥,在心蓮病房除了一般的藥物治療,有芳香、繪畫、多媒體等各項職能治療,當然還有最重要的「陪伴」,膚慰著病人與家屬身心靈。護理部主任章淑娟說,心蓮病房還沒成立時,醫護人員照顧癌末患者同樣辛苦,因為成日聽到患者痛苦的哀號,她們自己也很心痛,當心蓮病房出現落實推動安寧療護之後,醫護團隊與病人、家屬互相信任、彼此依賴,每段陪伴過程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要聽!要說!要看!」在高瑞和院長的帶領下,花蓮慈院醫護團隊、志工與現場民眾共同簽名聯署響應「預立醫療自主計畫」,要聽聽自己與家人的心聲,要說出自己的期望,要多看自己決定的預立醫療自主計畫,在你還能為自己發聲,為自己作主的時候,做出自己的決定,同時也為所有病人的自主權的維持盡一分心力。

調整孩童腸胃機能 簡易按摩手法讓家長輕易上手

調整孩童腸胃機能 簡易按摩手法讓家長輕易上手#保暖

冬天冷颼颼,兒科門診也越來越多打噴嚏、鼻塞、咳嗽,甚至消化不良等腸胃道症狀的小朋友來就醫。署立基隆醫院中醫科廖哲誼醫師表示,小朋友由於生長發育尚未完成,各方面的機能不如成人健全,因此抵抗力差,對溫度調節的能力也較差,加上飲食不知道節制,所以就更容易在寒冷的冬天生病了。廖哲誼醫師提到,小朋友冬天的保暖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肺氣和健脾胃,以中醫的觀點來說,脾屬土而肺屬金,所謂的「培土生金」是說,若是脾胃運化正常,營養消化吸收好,肺氣充盛的話,身體才能有充足的免疫力對抗外界病菌。廖哲誼醫師提供了一套簡易的按摩手法,可以調整小兒的腸胃機能,改善營養吸收,幫助排便順暢,並提升抵抗力減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同時也可以增加家長與孩子的互動,陪家中寶貝健康成長。輕叩背俞穴:背俞穴位於脊椎兩側,旁開1.5寸(從肩胛骨內側到脊椎中央為3寸)。背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膀胱經是保衛人體的第一道關卡,五臟六腑之氣均藉由背俞穴轉輸到體表,輕叩背俞穴以調理臟腑氣機,氣機調順可減少疾病的發生。摩腹:肚臍以下沿著升結腸→ 橫結腸→ 降結腸的方向ㄇ字型深按推摩,可以幫助大腸蠕動(推便便);肚臍以上,順逆時針各10~20次交替輕按摩,可以幫助消化。按揉足三里:當膝蓋彎曲呈90度時,髕骨下緣可摸到兩處凹陷,以外側的凹陷為準,向下量小孩4指寬之高度,再從脛骨前嵴旁開小孩拇指指節寬處即為足三里。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合穴,以拇指指腹按揉足三里,每次60下,可降逆氣、健脾和胃,補益氣血。 另外,廖哲誼醫師提醒家長,傳統冬令藥膳多講求溫補,但現代兒童營養攝取多不虞匱乏,睡眠作息時間往後移,課業壓力大,且小兒為純陽之體,加上天冷皮膚緊縮散熱機制變差,多見外寒內熱的寒包火之象。若仍採溫補會造成火上加油,容易出現心煩難眠、口破、嘴唇乾裂、眼睛痠澀等症狀,應轉用如山藥排骨湯、銀耳百合蓮子湯等平補不熱不燥的方法,健康過暖冬。延伸閱讀「湯類食譜」:http://www.uho.com.tw/sex.asp?aid=9736

孕媽咪的冬季衣服該如何選 才會保暖舒適?

孕媽咪的冬季衣服該如何選 才會保暖舒適?#保暖

文/媽咪窩雜誌 採訪/林嬪嬙諮詢/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系主任 鄭靜宜      中華文化服裝教育協會理事長 林明宜天氣冷颼颼,孕媽咪稍不注意就可能受到風寒而生病了,到底冬季孕媽咪該怎麼穿最舒適,同時又可保暖呢?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系系主任鄭靜宜表示,其實台灣冬季不像美、日等國有明顯的室內外溫差,所以穿著上只要掌握保暖和調節兩項原則即可。對於保暖,孕媽咪們可別以為穿的越厚重就越能保暖,保暖與否會牽涉到布料的纖維組織,有些材質無論屬於那種纖維,穿起來都會比較保暖。以下幾種常見材質的介紹,可供孕媽咪們在選擇時參考:天然纖維包括羊毛、兔毛等動物毛皮類的材質,都具有很好的保暖功效。棉的保暖性其實並不高,反而比較適合夏天,不過如果經過處理也能達到保暖效果。像是經過刷毛(如:法蘭絨)、夾層(如:棉襖)處理的衣服,會像棉被一樣能增加滯留的空氣,使散熱受到空氣阻隔,而提高保暖度。人造纖維若不屬於機能性吸濕排汗纖維,穿著時最好裡面先穿一件天然纖維的貼身衣服,再穿上非機能性吸濕排汗的人造纖維,這樣比較不會在冬天時產生靜電。此外,由於孕婦新陳代謝比一般人旺盛,即便在冬天,也較容易流汗,所以必須有棉質衣服幫助吸汗,若只穿非機能性吸濕排汗的人造纖維衣物,很容易引起皮膚搔癢,尤其孕婦皮膚特別敏感,腹部容易有乾癢症,因此要盡量避免較長時間直接接觸人造纖維。為避免人造纖維引起皮膚的不適,孕媽咪可選擇機能性布料。機能性布料是在經過特殊技術改質或後加工處理後,可達到吸濕排汗的效果,經過認證的機能性布料,孕婦可以更放心選用,所以也不見得非選擇羊毛等天然纖維布料不可。目前在國內外都有機能性紡織品認證單位,而紡拓會驗證的「台灣機能性紡織品驗證」項目有17項,對消費者有更多的保障,例如通過「透濕防水紡織品」驗證的衣服,代表有透濕功效,穿著時裡面即使流汗也不覺得悶。假如冬天穿厚外套,想要防風又防水,又怕裡面會因為流汗而感到悶,改用此布料,就可以讓汗氣透出,而外面的風和雨水卻進不去,穿起來相當舒適,尤其有些需要騎機車或外出上班的孕媽咪,可參考選擇。有哪些款式是孕婦冬季的必選單品?鄭靜宜主任表示,怎麼穿可依個人喜好及生活型態做決定,像有些媽咪肚子較大時,很不習慣穿褲裝,或是穿褲裝很容易在腰部勒出一圈紅色痕跡,如果孕媽咪屬於較敏感的皮膚,還是建議穿背心裙、傘狀衣比較好。對於偏愛休閒風的孕媽咪,還是可以穿著褲裝,不過建議選擇彈性材質為佳,如含萊卡纖維的褲子(成份標中會標示),就算很合身,仍然有一定的彈性,在蹲、坐時比較不會不舒服。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pantology.asp?year=2010&mon=11&id=34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