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暖

易感冒!天寒運動別穿棉T 防護6措施報你知

易感冒!天寒運動別穿棉T 防護6措施報你知#保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冬天寒冷,但規律運動可以讓身體更有活力!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冬季仍需保持動態生活,促進身體健康,運動時也應備妥裝備,讓運動更安全。國民健康署提供6大準則,供大家參考:● 衣褲/冬天運動時切勿穿得過暖,因運動會產熱,使人感覺溫暖,一旦開始流汗,就容易感冒,因此民眾應該依照流汗程度增減衣物、並保持乾燥。建議採取洋蔥式穿法,此法穿脫方便、適用溫差變化大的環境,最內層可穿排汗衣、中間層穿人工纖維刷毛衣或羊毛層保暖,最外層就穿透氣防水、防風的外套。小提醒/冬天運動應避免穿著棉質衣物,因棉質衣物會吸汗,讓衣物潮濕而容易感冒。● 水壺/攜帶水壺、適時補充水份,每日飲水量至少1500c.c,運動流汗時,可多攝取水份,冬天運動較不容易覺得口渴,若未適時補充水分容易脫水,需特留意。小提醒/運動時,切記不要喝含糖或含咖啡因的飲料,因糖分易造成胃的負擔,咖啡因則是利尿,增加水分流失。● 帽子和圍巾/頭頸部散熱量占全身散熱量的5成,建議戴帽子及圍巾,避免熱量散失。● 襪子和手套/冬天血液大多集中在身體中央,手腳容易冰冷,應配戴手套和襪子,若天氣寒冷可穿2層、內薄外厚,可考慮排汗、透氣性佳的材質,如運動型襪子,不只保暖、吸汗,更能保護腳部功能。● 口罩/若吸入過多冷空氣,可能導致過敏、心絞痛或上呼吸道問題,建議使用口罩或圍巾,避免冷空氣直接接觸呼吸道。● 鞋子/天氣寒冷時,關節容易僵硬,建議選取支撐力佳、包覆性好、鞋墊軟硬適中、止滑、抓地力佳、防水透氣的運動鞋為佳。

6招防天冷猝死 心血管患者首重保暖

6招防天冷猝死 心血管患者首重保暖#保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春節假期一過,寒流馬上來襲!今日新竹和淡水都出現8度左右的低溫,氣溫驟降,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低溫容易誘發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呼籲大家留意保暖措施,尤其是長者跟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天氣的急遽變化,若突然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或臉部表情不對稱、單手無力下垂、口齒不清的情況,一定要儘速就醫,確保自身健康安全。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01年因心臟病、中風及高血壓死亡人數高達3萬3168人,平均每天有91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其中高血壓更是發生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對此,健康署提醒市民,氣溫降低時血管易收縮,使得血壓上升,進而引發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呼籲民眾寒流期間一定要注意保暖,手套、襪子和保暖衣物不可少,帽子及圍巾保暖頭頸部亦重要。因此國民健康署提供6大「驅寒保暖」要訣,幫助民眾遠離心血管疾病引發的猝死或中風威脅:1)控制病情、監測血壓/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外,最重要的是,定期量血壓,並做好血壓監測。2)注意保暖/寒流來襲除了注意手腳保暖外,頭部保暖也很重要,因此手套、襪子、保暖衣物、帽子和圍巾缺一不可。3)氣溫回升、再出門運動/清晨易出現超低溫情況,有運動習慣的民眾避免太早出門,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出門運動,並建議結伴同行。4)泡湯留意溫度/天冷民眾喜歡泡湯驅寒,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泡湯時,注意溫度勿超過40℃,且避免長時間泡在溫泉中,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5)飲食定量、並注意情緒/避免因天冷而大吃大喝、或情緒起伏太大,及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激烈運動等情況。6)留意心臟病及中風徵兆/如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時,很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前兆,應立即就醫接受治療。

天冷易心肌梗塞!留意3警訊免猝死

天冷易心肌梗塞!留意3警訊免猝死#保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第一波寒流到,各地氣溫明顯下降,到處冷颼颼!根據中央氣象局預測,明後兩天(29~30)可能出現10度低溫,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要注意低溫對健康的危害,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及上了年紀的長輩,因天氣驟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而引發心房顫動、心肌梗塞或中風,民眾要隨時注意保暖,以免發生憾事。國民健康署表示,天氣冷更應該嚴防心血管疾病的發作,若民眾有出現輕微胸悶的情形,千萬不能大意,這可能是心臟病的警訊。「平常偶爾心悸、症狀輕微且自己都有在運動,所以不礙事」或「胸悶、休息一下就好」,這種大眾心態最容易誤事,因為半數以上心肌梗塞患者,在發作前一個月內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胸部悶痛情形,病患對這些症狀的輕忽,往往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寒流到來之際,國民健康署特別提醒心血管患者注意保暖,帽子、口罩、手套和保暖衣物不可少,同時也要定期量血壓、並遵照醫囑服藥;且請民眾隨時留意身體是否出現心臟病的警訊,若有以下3大徵兆,應盡速就醫:1)胸悶:心絞痛的主要癥兆為胸悶,不舒服的範圍約半個手掌,出現位置會在胃到下巴、右肩到左肩甚至到左手肘等。2)易喘:心律不整的主要癥兆為心臟蹦蹦跳、容易喘、耐力變差,若是心房顫動,中風機率是高達常人5倍。3)心悸:心血管若過於狹窄,會在生氣、有壓力、季節轉換、運動過後,甚至吃飽飯後,出現喘不過氣、心悸、持續冒冷汗和噁心的情形。

山上溫差大 賞花櫻注意保暖

山上溫差大 賞花櫻注意保暖#保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年的2月到4月間,皆為櫻花盛開之季節,3月中將登場的阿里山櫻花季,在週休假日即吸引近萬名遊客上山賞櫻,讓聞名暇邇的阿里山上形成百花爭豔與人車擁擠的熱鬧景象;不過也因為近日天氣冷熱變化不定,不少遊客在乘興賞花之餘,也飽嘗了受寒與塞車之苦。嘉義市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社區醫療部主任張世強醫師提醒民眾,上山賞花要做好禦寒保暖的工作,以防感冒、氣喘的侵襲。聖馬爾定醫院特別支援阿里山山地醫療的24小時全年無休的樂野村醫療站,以及假日時在阿里山遊樂區內的香林衛生室,都有主治醫師駐診,提供當地民眾與上山賞花遊客更方便的醫療服務。聖馬爾定醫院社區醫療部主任張世強醫師表示,因山上氣溫頗低,往年即有不少觀光遊客因為未多加注意保暖,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也有遊客遭到蚊蟲叮咬,產生皮膚癢或過敏的情況;尤其兒童的抵抗力較低,張世強叮嚀父母更該留心孩童的飲食與保暖,更提醒遊客,山上日夜溫差大,患有心血管疾病、氣喘的民眾更應注意保暖,多攜帶毛毯等保暖衣物,做好禦寒保暖的工作。而根據以往經驗,花季約在3月中旬到4月初之間,由於塞車的情形難以避免,已有不少遊客在用餐時間,仍然身陷車陣之中,忍受饑餓,造成血糖過低的情形。張世強表示,血糖過低會出現饑餓感、頭暈、心悸、冒冷汗、無力等症狀,應即刻補充熱量,吃些食物即可改善;因此建議民眾,可準備一些簡單果腹的食物置於車上,也應多注意水份的補充。再者,駕駛人也需保有較佳的精神狀態,而對於使用提神藥物來幫助體能,張世強呼籲,由於個人的體質不同,提神效果也難以確切掌握;比較務實的作法,還是請駕駛朋友前一晚的睡眠務必要充足,或是能有交替開車的人同行,並多留心行車間的安全。

元旦假期冷颼颼 注意保暖防中風

元旦假期冷颼颼 注意保暖防中風#保暖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冷氣團即將來襲,中央氣象局報告顯示元旦四天假期氣溫又要下降了!國民健康局特別呼籲民眾,跨年或元旦出遊須注意低溫對健康造成的危害,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病患及老年長輩,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以免誘發心血管疾病及其併發症。健康局提醒民眾,牢記「FAST」口訣,以辨別中風四步驟。FACE,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下垂;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完整;當出現其中一種症狀時,就要趕快送醫;TIME,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一旦自己或家人、朋友出現中風徵兆,要趕緊就醫,把握黃金3小時的治療時期,就醫前注意保持鎮定,將病患麻痺的那一側朝上側臥,以免嘔吐物或分泌物掉入肺部導致吸入性肺炎,再來避免餵食任何食物或藥品,切記解開緊身衣物,如皮帶、胸罩、領帶等,以協助病患呼吸。面臨寒流來襲,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天氣變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要定期量測血壓,並遵守醫囑服用藥物。準備元旦升旗及假期出遊更須特別注意保暖,除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不可少外,亦須防止鞋襪潮濕,以避免足部凍傷。另天氣寒冷民眾趁元旦假期遊玩泡溫泉,要避免長時間泡在溫泉中,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

天氣冷颼颼 「FAST」口訣辨中風

天氣冷颼颼 「FAST」口訣辨中風#保暖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冷氣團又來報到!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發布的低溫特報,國民健康局特別呼籲民眾,注意低溫對健康造成的危害,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病患及老年長輩,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以免造成血壓升高,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或中風。天氣變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呼籲心血管疾病患者,面臨冷氣團來襲,要定期量血壓,並遵守醫囑服用藥物。同時要特別注意保暖,除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不可少外,須防止鞋襪潮濕,以避免足部凍傷。另要避免長時間泡在溫泉中,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而夜晚或早晨起床,不宜急遽站起,應緩緩起身稍坐床邊幾分鐘,無頭暈等異常症狀再站起來,以預防姿態性低血壓引起的暈厥或跌倒。此外,國民健康局更提醒全國65歲以上之長輩,可能因環境溫度變化而使反應變遲鈍,在這段期間,家人要特別關照長輩的起居與活動,確實保暖及攝取足夠的熱食與水分,以維持熱量,避免過多的熱能散失;如發生低體溫時,要設法取暖,迅速送醫。此外,在寒溫中應儘量減少外出,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出門運動,以免因周邊循環及神經肌肉系統反應鈍化,而增加跌傷、骨折的風險。再次呼籲民眾牢記「FAST」口訣,以辨別中風四步驟,把握「急性中風搶救的黃金3小時」,FACE,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再來是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下垂,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完整;當出現其中一種症狀時,就要趕快送醫,最後是TIME,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

過敏寶寶換季不怕癢 加強保暖助改善

過敏寶寶換季不怕癢 加強保暖助改善#保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10個多月大的玲玲(化名)出生尚未滿月,就因媽媽入獄服刑無人照顧而來到了忠義基金會。由於媽媽在懷孕期間吸毒,造成玲玲不但早產之外,還是個典型的過敏寶寶。尤其天氣一變化,肌膚的龜裂、乾燥及發癢,種種肌膚的不適,往往讓玲玲哭鬧的抓癢不停。而長期參與公益的開業診所黃政傑院長,為改善孩子皮膚紅腫過敏症狀,定期到忠義基金會義診;他表示,由於0-2歲的嬰幼兒皮膚對溫度的調控是比較差的,尤其天氣寒冷的時候,最常見的就是有斑駁、網狀的花紋出現,這是皮膚下的血管,在溫差變化大時都有可能出現,只要加強保暖,這樣的情況通常在6個月後會逐漸消失。黃政傑指出,因新生兒或嬰幼童的皮脂腺與汗腺的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在秋冬保養時更需注意,如洗澡的頻率大概一週兩次就可以,不需要天天洗澡;平日時只要在頭、臉、手、尿布區稍微用溫和的清潔劑清潔即可。若次數太過頻繁,又沒有用適當的乳液保溼,就會產生乾燥、粗糙、搔癢、甚至龜裂的問題。另外,衣物上除了保暖外也要注意通風,避免過多造成悶熱而引發疹子。在飲食上,少吃炸的、辣的、或刺激性食物,應該多吃青菜蔬果,也可以讓小朋友食用適當的益生菌,以增加身體抵抗力。忠義基金會從事61年的兒少服務,照顧近六千多位的孩子,於99年擴大辦理服務,收容安置0-2歲嬰幼兒,保育員媽媽需24小時用心日常生活照料外,面對寒冬氣候轉變,除了注意流行性感冒外,孩子也較容易有皮膚過敏的問題產生。忠義基金會表示,失去依靠的孩子,就像是隨風飄散的蒲公英,不敢想像幸福留駐身旁的可能。忠義孩子們成長的過程除了需要愛的關懷外,還需要各界物資支援及醫療的輔助。無論個人或企業團體,即日起,皆以可化身「幸福招呼站」,參與蒲公英助養計畫,認購「2013日日幸福手札」,用愛幫助弱勢兒,招來幸運與重生的勇氣。在2013年的每一天,為兒童找尋幸福的可能。助養專線:02-2930-2600。

除了保暖 老人家運動須注意什麼?

除了保暖 老人家運動須注意什麼?#保暖

新的一波寒流將報到!冷氣團威力最強的時間是2月2日晚間到2月3日清晨。國民健康局特別呼籲民眾,注意低溫對健康造成的危害,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病患及老年長輩,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以免誘發心血管疾病及其併發症發生。依據國民健康局「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顯示,20歲以上的民眾中,有四成(約700萬人)患有三高的任一項疾病。面臨寒流來襲,提醒前述三高患者,天氣變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定期血壓監測要做好,並遵守醫囑服用藥物。同時要特別注意保暖,除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不可少外,亦須防止鞋襪潮濕,以避免足部凍傷。另要避免長時間泡在溫泉中,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而夜晚或早晨起身時要緩慢,以預防姿態性低血壓引起的暈厥或跌倒。寒流來襲期間,若出現心臟病發作症狀,如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應立即送醫接受治療;有冠狀動脈病史者,在送醫前,可先使用醫師開立的舌下含片,做緊急救護,再送醫接受治療。另呼籲民眾牢記FAST辨別中風四步驟:一、「F」就是FACE,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二、「A」就是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三、「S」就是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當三者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就要趕快送醫。四、「T」就是TIME,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同時,國民健康局更提醒全國約253萬位65歲以上長輩,由於長輩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變遲鈍,在寒流來襲時,家人要特別關照長輩的起居與活動,確實保暖及攝取足夠的熱食與水分,以維持熱量,避免過多的熱散失;如發生低體溫時,要設法取暖,迅速送醫。此外,寒冷或酷寒的天氣應儘量減少外出,以免因地面結冰,或因老人周邊循環及神經肌肉系統反應遲緩,而增加跌倒、前臂骨折及髖骨骨折的風險。建議家中有早晨有出門運動習慣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及老年長輩,寒流來襲期間,清晨起床及外出時要特別注意禦寒保暖,避免太早出門,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出門運動;並建議結伴運動,國民健康局提醒運動時的注意事項,包括: 1.運動前要有暖身運動,慢慢開始,逐漸增加強度;運動後也要有數分鐘的緩和運動。2.選擇合適的運動鞋,鞋子以富彈性具止滑效果為佳;選擇平整陰涼的運動場地。 3.吃飯前後一小時內不宜運動。4.運動中有任何不舒適現象,例如頭暈、胸痛、心悸、盜汗等情形時,應立即停止運動。5.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腰肩頸酸痛、手腳關節急性扭傷等個別健康問題者,應請專業醫師診察,接受醫師的評估,再選擇適合的運動種類與強度。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