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健康把關,過好年》北市各大醫院門診開診情形

《健康把關,過好年》北市各大醫院門診開診情形#感冒

今年春節假期長達9天,許多民眾因為歡樂氣氛,影響正常作息,甚至有慢性病患者忌諱平時的服藥習慣而放年假,導致舊疾復發或引發急性症狀,造成感冒、腸胃不適、氣喘、心臟病發及中風等疾病;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 1月24日(星期六)小年夜至2月1日(星期日)初五之春節連續假期,臺北市各大醫院急診照常服務不打烊,提供24小時急診服務,確保民眾就醫安心,門診醫療各醫院不同,提醒民眾留意。統計各大醫院門診開診情形:1月26日(年初一)至27日(年初二)門診多停止服務(唯市立萬芳醫院及臺北醫學大學1月26日至1月27日上午維持門診看診,下午休診),1月28日(年初三)至1月29日(年初四)部分醫院恢復門診服務但開診科別及診次減少,1月30日(年初五)雖為政府行政機關補假,但多數醫院已恢復正常門診開診,避免急診就醫人潮過度擁擠,影響緊急就醫病患。民眾若有就醫相關問題,可電洽1999市民專線詢問,或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首頁「熱門連結」,查詢各教學醫院春節門診時間連結網址。依據往年春節急診統計排行榜前3名疾病,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腸胃炎和急性腹痛,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民眾常說的感冒及腸胃炎幾乎佔了四分之ㄧ以上。春節正逢寒冬,許多民眾為了闔家團圓南北往返、舟車勞頓,加上人多聚集是病毒傳染好發時機,影響所及,抵抗力差的小孩或長輩容易感染,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初春好發上呼吸道疾病,應儘量避免長時間停留在通風不良場所,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及保健,到人潮擁擠的地方可戴口罩,返家後記得洗手。腸胃炎的主因為暴飲暴食,過年期間容易因歡樂氣氛,不知不覺大吃大喝使身材走樣或因飲食不正常,嚴重者發生腸胃炎現象,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別呼籲市民飲食要節制、飲酒宜適量,繼續保持適當運動,避免熬夜,以提升自我免疫力,若有身體不適,切勿忌諱就醫,而延誤病情,急性腹痛可能是膽囊炎、盲腸炎、胰臟炎或便秘,如發生急性腹痛時應儘快就醫,避免演變成更嚴重的腹膜炎甚至引發敗血症、休克。另提醒慢性病患者別忘了按時服藥,以維持病況穩定,為方便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民眾用藥不中斷,民眾持慢性病處方箋領藥時間,如適逢春節假期,可提早領藥備用,例如給藥屆滿日前7日,可憑原處方箋調劑、領藥,這樣就可以安安心心歡度優質健康年,並預祝每一位市民都有健康快樂的假期。

咳嗽、喉嚨癢不見得是感冒

咳嗽、喉嚨癢不見得是感冒#感冒

許多人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剛進百貨公司大門就哈啾連連,有些人還可能緊接著有咳嗽、喉嚨癢的現象,逛一趟百貨公司下來,還以為自己被人群傳染了感冒,等到看醫師吃了藥後,病情仍是時好時壞。光田醫院胸腔內科潘信宏醫師表示,其實這群人有可能是因為過敏性鼻炎引起的咳嗽而不自知,由於沒有對症下藥,病情自然無法痊癒。潘信宏醫師指出,許多長期咳嗽的患者,以為自己抵抗力不好而感染感冒,常常四處求醫吃感冒藥,不過只要一停止吃藥,就又開始咳個不停,其實這些都是鼻子在作怪,需針對鼻子做治療,才會有明顯的改善。通常這類過敏性鼻炎的人,初期症狀為打噴嚏、流鼻水及鼻涕倒流,到了後來就會演變成乾咳、喉嚨癢的現象,尤其是早上起床時特別容易咳,患者往往會咳到受不了而前來醫院就醫,不過這些症狀與感冒雷同很容易就被當作成感冒來治療。潘醫師表示,其實分辨過敏性鼻炎或感冒並不難,通常因感冒而咳嗽的患者約一至兩個星期左右情況即會有明顯好轉,但過敏性鼻炎的人則是一咳就一、兩個月以上,而且只要天氣一轉變,咳嗽的情形就會開始增加,有些民眾還以為是空氣污染或二手煙吸多了所造成,拖愈久反而咳的愈厲害,甚至嚴重到會出現類似氣喘的哮鳴聲。由於這類型患者會隨著氣溫的變化而誘發咳嗽的症狀,因此潘醫師也建議,最好早上起床時在空氣較冷的那段期間戴上口罩,如果有打噴嚏的現象則需吃些抗組織胺、噴些噴劑等減緩過敏現象的發生,三個月後再評估一次,若症狀有所改善即可停藥,不過由於體質是天生的,未來仍有可能再復發,因此若再出現症狀,仍要趕快吃藥控制,否則累積到呈慢性咳嗽的現象時,則需治療較長的時間,且會比一般人更容易合併感冒。

危險!天冷嬰幼兒棉被蓋過頭,導致腦性麻痺

危險!天冷嬰幼兒棉被蓋過頭,導致腦性麻痺#感冒

天氣變寒冷,大人們在加穿衣物的同時,也習慣為小孩子加穿一件衣服;夜晚睡覺時,為了防止凍著,也習慣幫年幼的孩子蓋上又厚又重的棉被保暖。這樣看似自然的舉動,其實隱藏著十分可怕的危險!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復健科暨小兒早期療育門診 - 賴彥廷醫師表示,一位父親帶著兩歲的兒子前來求診,據家屬描述小朋友在四個月大時,因為睡覺蓋棉被沒有注意到,蓋到口鼻,發現時已經沒有呼吸,送到醫院急救,雖然被搶救回來了,但因缺氧過久,導致腦部嚴重受損。兩歲的年紀卻還不能正常坐起來,漫長的復健、早期療育過程,需要投注家長、醫療團隊很多的時間和心力,這影響的不只是孩子的人生,還影響了整個家庭的未來,層面是非常深遠的。在此,賴彥廷醫師也提醒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應多加注意且避免「嬰幼兒蓋過頭」的悲劇,賴彥廷醫師也另創「七個口訣」,提供給民眾參考: 1.「獨立睡」:無論是否與成人同房間,也記得讓嬰幼兒自己睡在一邊(或嬰兒床上),自己一個位子,個別一條棉被;避免緊挨著成人睡覺、共同蓋被,嬰幼兒容易讓棉被蓋到口鼻,或被成人不小心壓傷。2.「蓋剛好」:覆蓋嬰幼兒的棉被不可過於厚重,適度保暖即可。也可使用暖氣系統取代厚重棉被。3.「露出頭」:替嬰幼兒蓋棉被宜在肩膀以下,不要高過脖子,也不要任其掩面而睡(有缺氧的危險),嬰幼兒的頭部要完全露出在外面才安全。4.「置床中」:嬰幼兒應置於床中央睡覺,不可將其頭部擺放太接近床頭或柵欄限制處,以免因缺乏活動空間,身體往下移動而讓棉被蓋住口鼻或頭部,導致缺氧、窒息的憾事。嬰幼兒身體往上移動、離開被窩,頂多受寒感冒。5.「清除危險」:嬰幼兒的睡床不可過軟或有凹陷情形,勿放置有衣物、抱枕、絨毛玩具等雜物在頭部附近,以免發生危險。6.「流通空氣」:天氣冷也不可將門窗完全緊閉,要讓嬰幼兒睡覺的房間保持空氣流通,提供良好空氣品質、避免二氧化碳濃度過高。7.「巡視安全」:嬰幼兒處於睡眠狀態時,負責監護的成人仍應該每隔一陣子巡視其安全。最後,賴彥廷醫師呼籲,家有嬰幼兒的民眾要謹記上述七口訣,避免「嬰幼兒蓋過頭」,發生悲劇,不可不慎!

合歡雪季 愛的醫療元旦上路

合歡雪季 愛的醫療元旦上路#感冒

花蓮縣秀林鄉合歡山每到雪季,遊客多、意外也多。花蓮慈濟醫院今年承辦合歡山雪季醫療任務,將自元旦起與門諾醫院、衛生署花蓮醫院、國軍花蓮總醫院、埔里基督教醫院合作,在元旦、春節及週休等假期,在合歡山莊及南投縣的昆陽派出所設置醫療服務站,希望透過緊急醫療照護,保障病人的權益並減少災難帶來的傷害。 位在太魯閣國家公園風景區內的合歡山國家森林風景區是夏天避暑、冬天賞雪勝地。合歡山雖不是台灣最高的山,卻是台灣最容易下雪的山區,因為地理位置匯聚立霧溪的水氣,只要溫度夠低就會降雪,在今年十二月五日,已降下入冬以來第一場瑞雪。 合歡山在還沒有設置醫療站以前,幾乎每遇到雪季,都會有遊客死亡的不幸事件發生。八十七年十二月底,花蓮慈院急診部主任胡勝川應太魯閣國家管理處邀請,首度來到合歡山莊進行假日雪地醫療。胡勝川主任說,當時因為高山症、墜落往生者時有所聞,而墜落的原因往往多是因高山症引起頭暈所致,因此唯有預防高山症才能治本,保護遊客生命免受威脅。 當時扛起假日雪地醫療的胡勝川主任,儘管面臨只有交通費、沒有任何經費支援的情況下,仍以慈濟人「哪裡有難哪裡去」,結合個人的力量、人脈和慈濟資源,執行合歡山雪季假日緊急勤務,直到九十四年冬天,由衛生署提出「醫療發展基金獎勵」,經花蓮縣衛生局向衛生署申請,由花蓮縣四家醫院共同守護高山醫療,並連續有兩年在雪季的每一天提供二十四小時待命。 今年經評估因合歡山遊客仍多集中在假日,在考量有效運用資源等條件下,雪季醫療的服務也以週休二日等假期為主。胡勝川主任表示,歷年在合歡山雪季醫療的診斷統計仍以高山症最多,約有六成,再加上常見疾病感冒、腸胃炎、暈車等病症即達九成的病人,病人中以高山肺水腫最嚴重,幸經在供氧、投藥,在醫療站觀察一夜,通常隔天早上即可恢復體力。 花蓮慈院院長石明煌指出,花蓮慈院出勤的人員除了自假參加外,不僅出勤的醫師都是完成高級心臟救命術(ACLS)訓練,護理人員也完成急診創傷訓練課程(ETTC),都是專業的急救醫護人員。石明煌還背起裝滿加護急救器材的背包,他強調,在寒冷的高山,醫療諮詢缺乏,因為有醫療站,萬一有傷患無法移動,醫護人員也可就近協助。 醫療站有可依攜帶式的呼吸急救裝備、創傷急救裝備、加護急救裝備、生理監視器、心電圖、電擊去顫器、頸圈、頭頸部固定器組、軀幹固定器組等,以及氧氣製造機及相關配件。胡勝川說,非假日期間雖然沒有醫護人員駐站,但氧氣製造機等相關配備仍留在醫療站,遊客萬一發現有頭暈、無力、想吐等高山症症狀,也可趕快到醫療站使用氧氣,改善不適。 花蓮慈院承辦今年合歡山雪季醫療任務,自元月一日起到三月一日,元旦連續假期、春節連續假期、及週休二日假期,將由慈院、門諾醫院、署立花蓮醫院、國軍花蓮總醫院的醫護人員輪流出勤,守護合歡山上遊客的健康。昆楊急救醫療站由埔里基督教醫院承擔。

小心致命!單純疹腦炎經常被誤為感冒

小心致命!單純疹腦炎經常被誤為感冒#感冒

一位二十六歲年輕女性,過去健康狀況良好,平常生活規律,也沒有不良嗜好。某天她開始感到容易疲倦及輕微頭痛,以為是感冒就自己到藥房購買成藥服用。三天後,卻被家人發現半夜意識不清及抽搐,緊急送急診,在使用抗癲癇藥物治療後住院觀察,不久病人開始發燒和逐漸意識不清,經過腦脊髓液檢查,確定是單純疱疹腦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神經內科醫師陳威志指出,單純疱疹腦炎是由單純疱疹病毒引起的致命性疾病,死亡率可以高達百分之五十到七十。病毒會先感染到非神經組織,例如上呼吸道、黏膜、皮膚等,再經由血液或神經等途徑到達中樞神經系統。陳威志說,單純疱疹腦炎表現,剛開始可能沒有異狀,頭痛、發燒、全身無力、嘔吐是最常見症狀,病情可以在幾天內快速惡化到意識不清程度。此外,抽搐、半身輕癱、言語障礙或人格改變等也常常發生。他還說,一旦懷疑是單純疱疹腦炎,必須儘快安排檢查及治療,腦部影像檢查(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能夠顯示局部病灶或是腦水腫、出血等。還有腰椎穿刺也是必要檢查,因為將取得的腦脊髓液化驗可以偵測到疱疹病毒的存在。他表示,在患病初期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可以降低病人死亡率並改善預後,然而許多存活下來病人,可能遺留嚴重神經學後遺症。陳威志提醒,因為單純疱疹腦炎是一種嚴重疾病,如果發現家人或朋友有上述現象,一定要儘早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聲音沙啞、喘不過氣?可能是息肉阻塞聲帶

聲音沙啞、喘不過氣?可能是息肉阻塞聲帶#感冒

很多人都曾有聲音沙啞問題,常常是因為感冒引起聲帶發炎造成,也有人是因為在一場演唱會或演講後聲音過度使用產生。急性聲帶發炎治療後,加上適度聲音休息很快就會恢復,且聲音依舊可以完美無缺。但有些人一而再、再而三過度使用聲音並且長期聲音沙啞,造成一些聲帶上構造變化,如果不及時發現治療,再想要恢復原本如黃鶯出谷般聲音,可能就沒辦法了。這些常見聲音問題有:聲帶結節、聲帶息肉、息肉性聲帶、聲帶囊腫及聲帶溝。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耳鼻喉科醫師蕭凱元表示,不久前由急診來了一位55歲女性病患,其主訴是:近期常常時好時壞不自覺喘起來像窒息一般。經過急診醫師詢問及檢查後,發現病人聲音嚴重沙啞,約有一年多,且是長期抽菸癮君子,除此外沒有其他病史。喘是近期引起,時好時壞。不舒服時就到附近診所洗洗喉嚨、吃吃藥,但最近發作頻率及時間變多、變頻繁,剛才因為有差點喘不過來感覺,只好來急診就醫,隨即在醫院安排下住院檢查。經喉頭內視鏡檢查下,發現病患左側聲帶有一個約2x2x2cm息肉樣腫瘤,幾乎佔滿整個聲道,僅留下一小小縫隙。故病人喘起來時好時壞,並且隨著腫瘤越來越大有加劇現象。經實施喉內視鏡顯微手術後,病人呼吸已經不會再有喘情形,出院後並鼓勵病人戒菸、禁聲、好好保養,以期聲音能早日恢復。蕭凱元指出,聲音沙啞問題在越現代化社會越常見,不論是業務員或賣場店員因需要連續大聲使用聲音,或是政治人物演講應酬談天,還有歌星或老師等職業需要,更多是癮君子長期香菸刺激,都會造成聲帶傷害。小則長繭、長息肉,再則像這樣產生致命呼吸道阻塞也是有可能。日常生活上想要有完美聲音就要好好保護喉嚨,蕭凱元強調,首先要先從適度說話時間、音量及隨時補充水分,最好是隨身準備溫開水。再來就是要避免刺激物如菸、酒、烤、炸、辣、乾燥、油炸等食物。最後是感冒咳嗽、聲音沙啞要趕緊就醫,聲音沙啞超過兩星期一定要到醫院檢查。要想好好保護喉嚨,就要培養這些良好生活習慣。

流感疫苗所剩不多 欲接種者請先洽詢

流感疫苗所剩不多 欲接種者請先洽詢#感冒

自12月1日開放流感疫苗擴大接種後,本市民眾反應相當熱烈,依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資料顯示,12月1日起每天施打人數平均超過5千人以上,甚至單日有達9千人以上,截至12月8日臺北巿成人疫苗僅餘7千餘劑。由於今年度全國民眾接種情形皆相當踴躍,致使各縣市間透過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之疫苗調撥發生困難,因此不得不停止至國中設站施打之計畫。衛生局呼籲民眾欲接種者請先洽詢市立聯合醫院各院區及附設12區之院外門診部,確認後再行前往,以免向隅。流感疫苗接種對象係配合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規定,第一階段接種對象自10月1日至11月30日接種,包含6個月以上3歲以下幼兒、65歲以上老人、重大傷病患者、罕見疾病患者、醫事機構執業及非執業醫事人員、衛生防疫人員、禽處業者、動物防疫人員、海岸巡人員及國小1至4年學童等對象進行接種,臺北市成人流感疫苗第一階段總計已施打257,826人。衛生局表示對於流感疫苗數量雖不斷進行調控,但仍不敷供應設站接種之需求,在萬不得以情況下,自12月8日後停止校園設站接種服務,因此對於國中生家長感到萬分致歉,但流感疫苗需求量一直不易推估,以96年為例,自12月1日全面擴大接種,由於含汞事件影響,至12月底仍有5萬餘劑,故於去年即推動國中設站計劃,而今年乃參考去年辦理經驗提前作業,未料民眾接種踴躍,導致疫苗量不足以繼續辦理設站服務。衛生局並對相關措施深入檢討,對於有意願而尚未接種之學生可持學生證及監護人同意書免費至市立聯合醫院及其附設12區院外門診部接種,另因疫苗數量有限用完即止,故請前往接種前先電話洽詢。

流感發威 懷孕、哺乳期用藥須知

流感發威 懷孕、哺乳期用藥須知#感冒

『醫師,我重感冒,頭痛、喉嚨痛、流鼻水、鼻塞,全身沒力,我怕傳染給小孩,很想趕快改善症狀,可是我現在又懷孕了〈可是我在餵母乳〉,可以吃藥嗎?』        今年的冬天氣溫比起往年降低許多,加上流行性感冒病毒發威,門診湧入許多不小心受寒的病患,全家皆『中獎』的更不在少數,當然孕婦和產婦也不能倖免。但是,究竟可不可以服藥呢?藥物是否會影響到胎兒或小嬰兒呢?想必這是很多婦女擔心的事。孕婦是懷孕婦女與胎兒之綜合體,這種特別的關係形成了特殊的體質,某些藥物或許對大人本身無害卻可能經過胎盤傳送到腹內胎兒造成嚴重之後遺症〈畸形或其他傷害〉,如懷孕初期之三個月,剛好是細胞分化與器官生成的階段,如受到不當藥物影響易生成畸形兒;而懷孕後期若是服用瀉藥、解熱鎮痛劑或血管收縮劑,可能引起子宮收縮導致流產或早產。生產後哺育母乳之婦女,藥物亦有可能自乳汁分泌而由嬰兒服下造成影響。光田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姚嘉昌醫師表示,懷孕期及哺乳期使用藥物一般有以下原則:1.避免於懷孕前三個月使用藥物。2.盡量使用單一或短效藥物。3.儘可能以表面塗抹藥劑取代口服藥劑。4.儘可能使用最低有效劑量。5.只有在用藥好處大於危險時使用藥物。6.哺乳之母親可使用短效藥物,於每次服用藥物前哺乳,可將藥物影響之危險性降至最低。7.哺乳期之母親應隨時注意是否有藥物引起之不良反應,有任何懷疑時應立即停藥。■ 在懷孕與哺乳期間感冒了究竟該如何處理呢?首要以充分休息與補充水分,攝取含維他命多的蔬菜水果優先。藥物選擇的話,頭痛、喉嚨痛可使用常見之 Acetaminophen(如普拿疼)、非類固醇水楊酸性抗發炎藥物(但懷孕最後三個月避免使用);咳嗽化痰可用Dextromethorphanher, Brown mixture、Bromhexine HCL、Acetylcysteine;流鼻水、鼻塞可用傳統藥物如Chlorpheniramine、Dimenhydrinate、Mequtazine、Cyproheptadine (避免授乳)、Diphenhydramine (避免授乳)、或新一代長效抗組織胺藥物如Cetirizine、Clarinase,而另一長效藥物Loratadine因為會有少量分泌至乳汁,在授乳時也避免使用。至於大家所關心的流行性感冒疫苗是否可以施打?姚嘉昌醫師指出,原則上流行性感冒疫苗是死菌疫苗,可以安全接種,所以如果預估在流感流行期間懷孕生產者,也可提前注射疫苗來防範感染流行性感冒。但孕婦及產後婦女在整個懷孕到哺乳過程中仍有許多機會需要服藥,因過度保守態度而不用藥,若遇病症嚴重時會對母體甚至胎兒造成不利,因此育齡婦女在就診時應告知醫師是否正準備懷孕、可能懷孕或已經懷孕、哺乳中,以供醫師開立處方之參考,在最少的傷害下作最好的治療。    懷孕時的用藥過與不及皆非理想,用得恰到好處為最佳。姚醫師強調,把握幾個原則有助於臨床上的判斷:「非必需的藥勿服用、同樣有效的藥應老藥優先於新藥、使用最低有效劑量、孕婦避免服用成藥(未經適當諮詢不服用)。」經過仔細的評估利弊得失,如需用藥則以現有最安全有效的藥物為首選,以避免胎兒的危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