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過敏?感冒?傻傻分不清楚

過敏?感冒?傻傻分不清楚#感冒

洪小弟最近鼻涕老是流個不行,早上剛起床的時候更是厲害,而且不時有咳嗽的情況發生,學校老師也反應洪小弟上課不專心,鼻子常發出聲音,洪媽媽於是帶洪小弟來院治療。洪小弟的症狀是因為鼻子過敏所造成的,經治療後已經緩解許多,上課更能專心了。過敏疾病一直是困擾著父母親的疾病之一,當小朋友過敏的症狀發生時,常讓全家人無法正常的作息,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過敏性疾病一開始的症狀跟感冒很類似,所以家長們如果沒有馬上察覺小朋友的過敏已經發作了,往往會等到症狀嚴重時才就醫,甚至產生更嚴重的問題。常見的過敏疾病有三大種,簡單來說出現在皮膚上稱為異位性皮膚炎,而發生於鼻子則稱之為過敏性鼻炎,發生於支氣管則為氣喘病,這三種症狀常常會相互伴隨發生。■ 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典型四大症狀為「鼻塞」、「流鼻水」、「鼻子癢」、「打噴嚏」,這些症狀跟感冒都很類似,但是如果小朋友常在清晨起床後打噴嚏流鼻水,時常鼻子眼睛癢以及習慣性的倒吸鼻涕,這可能不是單純的感冒而是過敏性鼻炎!慢性過敏性鼻炎常會讓會讓小朋友產生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專心,小孩的學習能力也會因此大受影響。■ 氣喘氣喘與感冒常常同時發生,氣喘病的發作也常因感冒或其他感染而引發。小朋友如果久咳不癒或是經常有感冒的狀況發生,或者特別在夜間及清晨咳嗽且有胸悶的症狀,若還有喘鳴及呼吸急促等情況發生且持續兩週以上,就有可能是氣喘病發作而不是單純的感冒症狀了。■ 異位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為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皮膚炎,皮膚會乾燥、易有搔癢感且敏感易受刺激。常見得症狀有(1)皮膚乾燥且有紅疹或脫屑的疹子(2)臉上、手腕、手或膝蓋的皺折處有搔癢感或疹子(3)身上長疹子的皮膚變厚。如果有以上的任何一個狀況,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徵兆。中醫將過敏分三大類:肺氣虛、肺脾氣虛和腎氣虛,例如過敏性鼻炎病人容易打噴嚏、流鼻水,古人認為是因為三臟功能運作不正常,造成鼻子過敏的症狀。小孩子因過敏常會食慾不佳的,屬於肺脾氣虛;如果沒有腸胃問題,就屬於肺氣虛。有些人是成人後才過敏,基本上屬於腎氣虛,治療也是朝這三方面著手。台北市衛生局建議,如果身體不適時,最好還是前往醫院診所檢查,才不會傻傻的搞不清楚原因。

預防夏日常見疾病

預防夏日常見疾病#感冒

炎炎夏日,許多疾病隨之而來,除了令人聞之色變的腸病毒外,還有許多疾病也是不可輕忽的,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小兒科翁麗緻醫師,為了提供民眾做好預防之道,特別針對夏天常見的疾病像是食物中毒、登革熱、流行性感冒等疾病加以說明。首先,夏日高溫由於食物保存不易,因此經常出現「食物中毒」的現象。常見食物中毒的原因包括,調理食物前沒有徹底清洗乾淨、食物冷藏保存不正確,冷凍溫度不夠,導致細菌滋生、或是食物調理後,沒有立即食用,放置室溫下太久,以致細菌滋生。導致食用已被細菌或病毒污染的食物,例如:受污染的肉類或蛋類。另外加熱處理不當也是很常見,例如:需煮沸的食物沒煮沸。翁麗緻醫生指出,食物中毒可能會有腹痛、腹瀉、發燒、血便等症狀,甚至會傳染給別人。所以妥善的調理食物,保持廚房、廚具和餐具的清潔,做好食物儘快食用,讓細菌沒辦法在食物上滋生,並保持良好衛生習慣,才是防止食物中毒的好方法。其次是「登革熱」。感染登革熱時會有發燒、劇烈的關節疼痛和肌肉痛症狀;嚴重時,甚至有致死的危險。目前尚無特效藥,只能用退熱劑和鎮痛藥物來減輕病症,所以最好避免蚊蟲叮咬,例如:裝紗窗、紗門、清除居家附近的積水容器等,是目前對付登革熱最有效的方法。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是登革熱傳播的媒介,滋生的場所為屋內外各種積水容器中。至於「流行性感冒」,翁麗緻醫生表示流感種類很多,可經由病人的口水、分泌物等途徑傳播病毒。感染可能會有發燒、咳嗽、喉嚨痛等症狀,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保持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在感冒流行期間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常洗手、多喝水、戴口罩、保持室內通風,以降低被感染的機會。【預防夏日疾病注意事情】‧「濕、搓、沖、捧、擦」的正確洗手方式洗手。‧養成常洗手、多喝水的好習慣。‧充份攝取營養均衡的飲食,以增加抵抗力。‧烹調食物前,先徹底洗淨雙手,調理過程及廚房、廚具和餐具都要保持清潔。‧做好食物儘快食用,不放置過久。保存食物時,避免因為保溫或冷藏不當,造成食物腐敗。‧家中裝設紗窗、紗門,注意家中及周圍環境,消除蚊蟲孳生場所。‧腸病毒或感冒流行期間,少帶孩子到公共場所,以降低被感染的機會。帶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可幫孩子戴上口罩。‧保持室內通風良好,避免病菌有機會在家中停留。

不明熱持續兩個月 泰籍男子心臟遭感染 命險不保

不明熱持續兩個月 泰籍男子心臟遭感染 命險不保#感冒

當身體持續出現間歇性的發燒症狀時,可千萬別輕忽大意!日前,一位任職於台中縣某工廠的泰籍勞工,因呼吸不順與持續發生兩個月的不明熱,到光田綜合醫院看診,經心臟科醫師診斷與檢查後,發現該名男子竟是罹患了細菌性心內膜炎,且因延誤治療,症狀已相當嚴重,不僅心臟的兩個瓣膜遭到細菌的嚴重侵襲,還合併肺積水與心臟衰竭,病況十分危急。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外科郭達智主任先為患者注射兩週的抗生素,稍微緩解病情後,再施以心臟手術,並爲其裝設人工瓣膜。如今這位泰籍男子已漸漸恢復健康,順利出院,但因心臟受損嚴重,未來仍須長期調養,暫時無法勝任原本高勞動力的工作。其實,這位泰籍勞工從兩個月前就已經持續出現「不明熱」的症狀,常常因不明原因發起燒來,體溫大約都在38~39度之間,因為過一陣子就會退燒,所以輕忽了病情,延誤就醫。直到兩個月後,細菌已嚴重侵蝕心臟,並造成肺部積水、呼吸急促、心律不整和心臟衰竭時,才緊急到醫院治療。當時醫師評估,即使施以手術,成功機率也僅有50%,幸而在光田綜合醫院心臟科團隊的全力救治下,這位泰籍男子才順利挽回生命。郭主任表示,細菌性心內膜炎是心臟內膜或瓣膜受到細菌感染而引起的病症,細菌的傳染管道大部分是透過口腔內或身體其他部位的傷口進入血液中,然後藉由血液傳輸,侵襲到心臟,因此有不少患者是在接受牙科治療或因為其他原因受傷時不慎受到感染。感染後因白血球包覆細菌,會產生一或多個菌塊,所以透過超音波可檢測出病灶,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另外,血液培養也是目前普遍採取的檢查方式。郭主任指出,當症狀尚不嚴重時,透過抗生素就能有效控制病情。但如果抗生素控制效果不佳,或心臟瓣膜受損嚴重、發生心臟衰竭,或衍生的菌塊隨血液侵入其他器官,有造成栓篩性腦中風、腎衰竭、肺水腫等併發症的危險時,醫師就會考慮施以手術治療。醫師提醒也民眾,由於患病初期多只出現發燒症狀,許多民眾誤以為是感冒而延誤治療,所以醫但出現不明熱、反覆發燒或發燒不退等症狀時,最好儘快到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而在疾病的預防方面,因為口腔中的細菌非常多,所以平時應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若是身上有傷口時,更要小心處理傷口以降低細菌侵入的機會。

寶寶冬季腹瀉勿輕忽

寶寶冬季腹瀉勿輕忽#感冒

冬季腹瀉並不是特定的病,指的是天氣轉涼季節變化之際常見的腹瀉。相較於夏天常見的細菌性腸炎,在秋冬季節反而以病毒性腸炎較多,尤其以輪狀病毒最為盛行。輪狀病毒可說是病毒性腸炎中最常見的,也是過去數十年來在第三世界國家造成無數病童因嚴重脫水而死亡的頭號殺手。輪狀病毒的傳染途徑為口糞傳染,通常是小朋友沒有洗手就拿東西吃或者接觸了病人糞便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所致,甚至於在玩具和家中硬物表面也可發現此病毒,接觸後潛伏期一至三天,最常見於兩歲以下的嬰幼兒。臺安醫院 方旭彬醫師指出引起人類腹瀉的輪狀病毒主要有三種,往往侵犯胃和小腸,較少侵犯大腸,所以症狀常是先嘔吐隨後水瀉,大便多呈黃色稀水便,且次數頻繁,通常會合併發燒及輕重程度不一的脫水現象,或者腹絞痛。醫生懷疑病童有此病毒感染,可藉由電子顯微鏡檢查病人糞便找到有狀似輪子的病毒,或者利用酵素免疫鑑定的方法確定糞便中有此病毒的抗原即可診斷。這種病毒性腹瀉最嚴重的併發症就是脫水,如果沒有及時處理,病童會因脫水而導致酸血症甚至休克,所幸口服電解液和靜脈點滴的發明救活了不少人。如果小腸絨毛上消化乳糖或蔗糖的酵素遭到破壞,尚未修復而影響到吸收造成乳糖或蔗糖不耐症,寶寶又吃了無法消化的乳製品或太甜的食物,可能會有嚴重腹脹和酸糊的大便,這是醣吸受不良被腸內菌發酵的緣故。所以急性期過後飲食不當也會形成慢性腹瀉。好在輪狀病毒從病人糞便中排出的時間大約為兩個禮拜,只要這段期間避免脫水,注意飲食,配合適當的症狀治療,加強洗手等個人衛生,大多能平安度過危險。「病從口入」向來就是腹瀉的原因,所以預防著重在便後和飯前加強洗手,注意飲食飲水的清潔,沖泡嬰兒奶粉一定要用煮沸的開水,不要偷懶用開飲機的水,並且要好好洗滌奶瓶奶嘴做好消毒。家中有幼兒的家庭,建議買洗選蛋或者一定要將買回的蛋洗淨,可減少感染沙門氏菌的機會。若家中養寵物應該注意清潔其糞便,避免小朋友隨意觸摸又將小手放入口中。雖然餵哺母乳不能預防輪狀病毒的感染,但研究發現餵哺母乳的嬰兒罹患論狀病毒腸炎的症狀比較輕微。只要避免病從口入並注意以上的處理原則,相信您的寶寶必可平安度過秋冬免受腹瀉之苦。

面對流感你準備好了嗎?

面對流感你準備好了嗎?#感冒

每年11月至隔年4月是流行性感冒的流行季節,年長者、嬰幼兒及免疫力弱的民眾要多注意了!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經由空氣飛沬傳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可分A、B、C三型,以A、B型較為嚴重。臺安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   羅佳琳指出,流感會引起高燒、寒顫、頭痛、肌肉酸痛、關節痛、倦怠、食慾不振、眼睛發紅等症狀,其嚴重性主要是它所引起的併發症,其中有些可能導致死亡。最常見的併發症是肺炎,其餘有肌炎、心肌炎、心包膜炎、神經系統併發症與小孩的雷氏症候群。流感每年均在世界各地造成嚴重死亡,其中又以老年人為主要侵襲對象,特別是1918至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最為嚴重,當時造成超過2千萬人死亡,2億人以上感染。由於流感疫苗的保護效果不錯,歐美先進國家自1940年代起,即鼓勵如老人及心肺疾病患者等高危險群每年定期接種。而美國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更基於幼兒感染流感常須住院治療,因此自2004年起,建議6-23個月之幼兒也納入每年常規流感疫苗接種,以預防流感之侵襲。台灣行政院衛生署於民國87年首度試辦「65歲以上高危險群老人流感疫苗接種先驅計畫」,接種後的評估顯示對於住在安養機構、養護機構、長期照護機構及榮民之家之老人,的確可以降低54%因肺炎或其他心肺疾病住院之機率;對於過去1年曾經住院者而言,接種流感疫苗更可降低75%因肺炎或心肺疾病住院之機率,顯示疫苗的確具有保護力。由於台灣的流感疫情,多自11月下旬開始升溫,至聖誕節進入高峰,一般持續至農曆春節期,流行期可延長至隔年2、3月;而流感疫苗需於接種2週後才能達到充足保護力,建議民眾及早施打。流感疫苗是相當安全之不活化疫苗,可與其他疫苗分開不同部位同時接種,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因此,如年齡已滿6個月以上者,且並無對蛋之蛋白質或疫苗其他成份過敏、過去注射流感疫苗未發生過不良反應、亦無發燒或急性病症等不適合接種等狀況,均可接種;但如為孕婦,是否接種,則由醫師評估。除了接種疫苗,羅佳琳醫師提出幾點提醒民眾需要注意培養的正確衛生習慣:勤洗手,雙手盡量避免碰觸眼、口、鼻等黏膜組織。居家保持空氣流通。咳嗽、打噴嚏需遮掩口鼻。若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等症狀,外出時應戴口罩,並避免上班上課並迅速就醫。做好充足準備,面對流感季節的來臨。

高山症的陷阱

高山症的陷阱#感冒

【高山症的發生與身體強健與否,沒有絕對關係】台東基督教醫院 陳政介醫師指出早期症狀的確很像感冒:頭痛、頭暈、全身無力、注意力無法集中、咳嗽等。但千萬不可以當作感冒來處理,應該這麼說吧,「在山上,寧可把感冒當作高山症來處理而不要做反了!」強健的人照樣得高山症,不得不慎。【下降、下降、再下降】這七字箴言是處理高山症的黃金定律!問題就出在「下降」。什麼時候下降?怎麼下降?下降到哪裡?深入剖析「下降」的意含。「下降、下降」,表示還有機會下得了山。一般說來,在天候許可下,才會不放棄繼續攻頂。然而天候不是一直不變。災難多數就是天候突變,導致失去下山的第一時間所造成的。天候不好,不用說,通常會立刻下山。問題就在「天候好」的情況。不要被矇騙了,心中要感謝老天爺賞賜機會下山,而不是等等看,更不是鼓勵繼續攻頂。【別太依賴高科技或空消、直昇機】不是我們的空消、直昇機救援訓練不好,而是台灣山地特殊地形與天候的影響。如果曾有午後行車於中橫、南橫的經驗,就明白什麼是霧鎖山林。入夜,即使開了車子的霧燈,可視距離也僅數公尺,遑論直昇機在空中要看到你。大家電玩打多了,以為高科技就可以解決一切,就算座標衛星定位,告訴空消,空消也知道得很清楚,但事實是「下不來,就是下不來!」強風、大霧、峭壁、懸崖可能造成直昇機撞山,垂降隊員可能掉落山谷。多次的山難教訓也已顯現出來,空中救護有其極限。故所謂緊急災難應變的建議是「做最壞的打算」,是完全正確的。山友們必須謹記「靠自己正確的判斷,正確的處置」才是救命的不二法門。   所以領隊有責任在上山的行進中,就要事先規劃好下山的中繼站。中繼站的條件要合乎平坦、較大空地,能否紮營、避雨、適合空消及直昇機垂降,以及通訊無礙等。【回顧歷史發生過的大小事】你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登山客。當選定登山路線時,記得一定要回顧曾在這條路線發生過的歷史大小事,歷史是最好的鏡子。莫非定律:你認為它不可能發生,它就會發生。

感冒吃西藥?比較快嗎?

感冒吃西藥?比較快嗎?#感冒

一般人直覺性的觀念,感冒吃西藥會比較快好?真的是這樣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特別顧問委員會,日前呼籲禁止六歲以兒童服用咳嗽感冒藥,理由是這些藥物對兒童並沒有效,甚至可能造成傷害,被美國FDA特別委員會點名的藥物包括一般治療鼻塞的decongestant,治療過敏的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和止咳antitussive的任一種或多種成分,甚至在報告中引用部分兒童服用後發生會出現痙攣及心律不整,呼吸困難和神經系統疾病,美國光是2004年就有1500位幼童併發,123位死亡。這些都是很常用的藥物,咳嗽就給止咳藥,鼻塞就給鼻塞藥,過敏就給抗組織胺,然而對幼兒而言這樣真的好嗎?杏儒中醫診所蔡易昌醫師表示,感冒是人體對抗外來病毒的一連串免疫反應,免疫力較健全的人好的較快,較差的人則會拖很久,甚至出現一些併發症。家長們常心疼小朋友感冒咳嗽鼻塞流鼻水,想要吃西藥比較快好,沒想到現在卻是可能致命的錯誤觀念。中醫對於感冒的處理,則是以調節免疫為主,透過望聞問切診斷出現在體內的情形,免疫系統有哪些偏失,利用祛風、散寒、清熱、解表、調和營衛等因人而異的方法,使自己的身體能正確的處理外來的邪氣,以達早日康復的目的。依賴抗組織胺、解熱鎮痛劑;還是要讓小朋友的免疫系統學會如何處理,僅在一念之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