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

糖尿病足潰瘍惡化「骨髓炎」險截肢⋯骨科醫用「1療法」殺菌抗發炎

糖尿病足潰瘍惡化「骨髓炎」險截肢⋯骨科醫用「1療法」殺菌抗發炎#骨髓炎

70歲羅先生多年以來糖尿病控制不良,前一陣子右腳底出現一個潰瘍傷口,沒想到傷口越來越嚴重還產生化膿。羅先生到診所去治療,醫師擔心惡化可能會導致截肢,趕緊轉診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骨科部門診,醫師發現糖尿病足的潰瘍已造成骨髓炎,馬上安排住院接受手術清創及抗生素治療。

他罹口腔癌「臉頰破一洞」因細菌吃掉骨頭!中醫1招治療「骨壞死」

他罹口腔癌「臉頰破一洞」因細菌吃掉骨頭!中醫1招治療「骨壞死」#骨髓炎

3年前洪先生發現左臉頰有一個硬塊,到醫院檢查確診是口腔頰黏膜癌,因為腫塊範圍較大,所以先做了放療來縮小腫塊,之後才進行手術切除。1年之後,因為牙痛看了牙醫,才發現牙齒下的骨頭已經空了,是缺血性骨壞死,而且局部的傷口無法癒合,還爆出了黃臭膿,這才知道是當時的口腔癌放療造成局部的缺血,後來又演變成骨髓炎。

骨髓炎反覆發作還骨折感染恐截肢!醫拚30次手術為她保住雙腿

骨髓炎反覆發作還骨折感染恐截肢!醫拚30次手術為她保住雙腿#骨髓炎

55歲婦人因風濕病造成膝關節嚴重變形而動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卻種下難治型慢性骨髓炎的遠因,在20次住院控制反覆發炎中,又不慎跌倒骨折,再遭到細菌感染。一般而言「截肢」或許是不可迴避的選項,大林慈濟醫院骨科部骨腫瘤及關節重建科主任謝明宏卻與整形外科聯手治療,歷經30次手術,並置入腫瘤型人工膝關節,總算讓病人正常走路,重回健康生活。

車禍後傷口遲未好轉,中醫「氣血3要點」治慢性骨髓炎

車禍後傷口遲未好轉,中醫「氣血3要點」治慢性骨髓炎#骨髓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男性於2年前出了車禍,經手術清創,小腿傷口卻因細菌反覆感染,局部已呈現腫脹、膚色黯沉,還有幾個小洞流出灰灰的膿狀分泌物。雖曾多次前往骨科就診以抗生素治療,但仍不見好轉。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該名患者於手術半年後已確診慢性骨髓炎,但該病症難以治療,尤其是開放性骨折的傷口,細菌直接進入骨頭內部,直達深處難以清除。開放性骨折破壞性大 反覆感染致慢性發炎尤其,開放性、複雜性之骨折常伴隨嚴重的軟組織破壞、血管破壞和組織腫脤,因為長骨頭和下肢等部位的特殊生理構造使得血液供應較差,加以骨折常伴有嚴重的肢體碾壓傷、血管破壞和組織腫脹,造成血液循環阻斷,氧氣、抗生素及營養不能到達患部,導致感染轉成慢性,當骨頭內部血液循環遭阻斷時,便成為細菌滋長的溫床。蔡易昌說,一連串的發炎反應,會進一步造成膿瘍而破壞骨頭。而骨折手術有分成「內固定」及「外固定」,該名患者採取的「外固定」,為距離骨折數公分處將固定桿插進骨頭並連結成類似鷹架的結構。通常用於粉碎性骨折和開放性骨折,或者是骨頭感染問題無法控制時就必須使用外固定器,使用上會對生活可能產生不方便,如過大的骨骼外固定器造成穿脫衣物困難,或是容易碰撞而疼痛的問題。外固定器及傷口的清潔消毒必須嚴格執行,要不然容易使傷口發炎。「氣血不通」導致組織癒合能力低下該名患者因下肢呈現腫脹、膚色黯沉,並有灰灰的膿樣分泌物,可判斷不是在慢性骨髓炎的階段,反而是出現「腐肉不去、腐骨不長」的情形,亦即中醫所謂的「氣血不通」,通常骨科會使用高壓氧來治療,亦是中醫西醫都有的共識。蔡易昌解釋,慢性骨髓炎的病人常見到局部組織缺氧,太低的的氧分壓,會造成纖維細胞產生膠原蛋白和白血球殺菌的最基本需求無法滿足,對細菌的抵抗力不良、組織癒合能力太低,西醫通常會使用高壓氧來治療。中醫「氣血3要點」輔助重在調理蔡易昌表示,明朝的骨外科名著《外科正宗》提到:「由瘡潰久不收口,乃氣血不能運行至此,骨無榮養所致。細骨由毒氣結聚化成,大骨由受胎時精血交錯而結,日後必成此疽也。」明確指出氣血運行的重要性。從中也衍伸出許多治療法則,例如,清朝的外科名家王維德。他主張論陰陽,辨虛實,在他所著的《外科證治全生集》中,提出治療3大要點:1. 為開腠理「腠理開,紅癰解,毒即消,白疽解,寒立愈」。2. 為溫裡「諸疽白陷者,乃氣血虛寒凝滯所致」、「世人但知一概清火以解毒,殊不知毒即是寒,解寒而毒自化,清火而毒愈凝。然毒之化必由膿,膿之來必由氣血,氣血之化必由溫也」。3. 為滋補「氣血不充,不能化毒成膿也……陰血乾枯,非滋陰溫暢,何能厚其膿漿?」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有些慢性骨髓炎患者,不論抗生素用多強,效果都是有限,但是,只要加上中醫調理之後,卻又會讓療效明顯改善。目前該名患者經調理後,腳腫脹消退、肌肉也恢復應有的彈性,紅潤氣色也回來了,不久即能安排移除外固定。蔡易昌建議,若民眾遇到開放性骨折後遺症,應尋求專業醫師治療,才能及早解決患處問題。(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細菌性關節炎惡化快 發育少年變長短腳

細菌性關節炎惡化快 發育少年變長短腳#骨髓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媽媽帶著讀國中的兒子來看診,他拄著拐杖慢慢進來,媽媽滿是愁容地說,兒子去年暑假開始右臀部痛,一開始以為是扭傷,到復健科治療,過了一個月又痛起來,骨科檢查說是細菌性關節炎,而且已經進展成為骨髓炎,用了幾個月抗生素,也手術清傷口,但還是時好時壞,骨科醫師說如果細菌感染問題拖太久,可能影響發育,兩腳會出現長短腳,現在大約2公分左右的差距了……延誤治療恐產生關節功能障礙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細菌性關節炎,和一般的關節炎進展緩慢完全不同,是惡化十分快速,而且細菌性關節炎之所以可怕,最主要在於即使早期使用抗生素及關節引流,也不一定能擋住關節的破壞。在關節感染細菌後,如果身體的免疫能力來不及殺死細菌,細菌會大量的繁殖,引起嚴重的發炎反應,不但會造成關節紅腫熱痛,同時也進一步破壞關節軟骨,影響關節功能。如果延誤治療,甚至會引發骨髓炎,久久難癒。一般來說,細菌性關節炎的病人當中,大約60%可完全恢復正常功能,許多病人仍遺留明顯的關節功能障礙,而且大約有10%的病人會因感染而死亡,不可掉以輕心。 中醫方面,細菌性關節炎雖然屬於「骨癰」、「附骨疽」的範疇,但是,它的病勢洶猛如虎、迅速如風,不像是一般的癰疽。細菌在古代被歸類為外邪,由外侵犯進入人體,不同的外邪有不同的病症特點,進入關節之後,正邪相爭,接著就是一連串細菌性關節炎的變化。中醫古籍《黃帝內經.靈樞.癰疽》提到「營衛稽留於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行,不行則衛氣從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熱。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然不能陷,骨髓不為燋枯,五臟不為傷,故命曰癰。熱氣淳盛,下陷肌膚,筋髓枯,內連五臟,血氣竭,當其癰下,筋骨良肉皆無餘,故命曰疽。」而不同部位有不同名稱及預後,例如這個病人是在臀部髖關節,就是「發於股脛,名曰股脛疽。其狀不甚變,而癰膿搏骨,不急治,三十日死矣。」說明病況來勢洶洶,加上「諸癰疽之發於節而相應者,不可治也。發於陽者,百日死;發於陰者,三十日死。」更是讓人了解治療上的難度。依據治療三要點 細菌性關節炎亦有解治療上,依照中醫治療癰疽的專書古籍《外科證治全生集》提出治療的三要點:第一為開腠理「腠理開,紅癰解,毒即消,白疽解,寒立愈」;第二為溫裡「諸疽白陷者,乃氣血虛寒凝滯所致」、「世人但知一概清火以解毒,殊不知毒即是寒,解寒而毒自化,清火而毒愈凝。然毒之化必由膿,膿之來必由氣血,氣血之化必由溫也」;第三為滋補「氣血不充,不能化毒成膿也……陰血乾枯,非滋陰溫暢,何能厚其膿漿?」依照表裡寒熱虛實加以不同調理,加上各關節所屬的引經帶路專用藥,能助正氣戰勝邪氣,細菌性關節炎亦能有解。經過一段時間治療,男孩疼痛消失了、發炎指數也恢復正常,雖然他還是遵照醫囑繼續使用拐杖,但是臉上多了笑容,陪同前來的媽媽說,「原來中醫是可以治療這種複雜疾病。」(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