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喘

喘鳴、咳嗽就是氣喘?長期追蹤才能見真章

喘鳴、咳嗽就是氣喘?長期追蹤才能見真章#氣喘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許多民眾常誤以為會喘鳴、咳嗽就是氣喘,成大醫院斗六分院胸腔內科醫師游群翔指出,往往十位疑似氣喘的民眾前來問診,確診後通常僅一至兩位民眾確定患有氣喘。可見民眾對於氣喘的認知仍稍微不足。游群翔醫師表示,在臨床上診斷氣喘不是那麼容易,像是小孩患有上、下呼吸道感染、氣道異物阻塞;成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肺血管疾病等都會出現與氣喘相同的症狀,因此須長時間的追踨以及更多的臨床依據,才能確認病人是氣喘患者。此外不論男女與任何年齡層皆有可能發生氣喘,游群翔醫師補充,但氣喘好發的年齡層在兒童期和老年期,是氣喘發生的兩個高峰。兒童期以男性為多,但隨著年紀的增長氣喘出現在女性則較男性多,加上氣喘有遺傳性,因此對於一等親內有氣喘病史的人,其本身出現氣喘病症的機會也較為高,尤其是媽媽有氣喘病症,則容易遺傳給小孩。所以懷孕時期,若媽媽接觸二手煙便增加胎兒出生後患有氣喘的機會,因此呼籲媽媽們除了不吸煙外也要拒吸二手煙!游群翔醫師更談到,大多數氣喘發作的原因是由外在因素誘發氣喘的發生,最常出現於飲食起居中,例如過敏源的吸入或接觸食物中的動物蛋白,皆有可能導致氣喘。而內因性氣喘則是非因特定過敏源所引發,常是因呼吸道的病毒感染而引起氣喘發作,值得注意的是,甚至冷熱溼度的變化以及情緒的起伏也可能導致內因性氣喘發生! 最後游群翔醫師呼籲民眾若曾出現下列情況,應盡早就醫,接受醫師診療。(1)反覆出現喘鳴、(2)明顯之夜間咳嗽、(3)運動後出現咳嗽或喘鳴、(4)吸入污染空氣或香煙會咳嗽、胸悶或喘鳴、(5)感冒即感到胸悶,且此感冒常常需10天以上才會好、(6)接觸塵蟎、蟑螂、有毛動物(如貓、狗)或花粉即感胸悶或喘鳴、(7)服用阿斯匹林或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即感胸悶或喘鳴,由於氣喘的認定較有難度,若有任何疑慮,大家千萬要記得及早就醫診斷為佳。

醫訊/兒童氣喘如何保健?

醫訊/兒童氣喘如何保健?#氣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增進氣喘病童疾病適應,並使家屬對疾病治療、日常保健與生活照護有更深入認識與瞭解,基隆長庚特結合中醫內科及兒科舉辦本座談會,邀請兒科黃昱霖醫師主講「正確認識兒童氣喘及西醫治療與保健」及中醫內科張心寜醫師主講「兒童氣喘─中醫治療與保健」,並提供醫療諮詢服務,歡迎家屬踴躍參加。講座時間:5/30(三)上午9:00~11:30講座地點:基隆長庚醫院5樓第三會議室講座洽詢:基隆長庚社會服務課 陳政宏先生(02)24313131轉3088

7成氣喘兒 沒定期回診追蹤

7成氣喘兒 沒定期回診追蹤#氣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98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12歲以下兒童過去曾被醫師診斷有氣喘之比率為6.7%,而這些曾被診斷有氣喘之兒童,最近1年內沒有定期回門診追蹤氣喘者佔72.5%,顯示父母對孩童在氣喘之就診追蹤行為仍有待加強。今年世界氣喘日為5月1日,宣導主題是「you can control your asthma你可以控制你的氣喘」,國民健康局呼籲家裡有氣喘兒童之父母,應與醫師 建立夥伴 合作關係,定時回診了解氣喘控制情形並依照醫囑正確使用藥物,以及避免接觸引發氣喘發作的因素,作好氣喘控制。國民健康局提醒家長,氣喘的控制應同時考慮環境和藥物因子等方面雙管齊下,才可使氣喘達到良好之控制,例如儘量減少或延緩嬰幼兒暴露於過敏原、居家環境的改善(應使用易於清洗的寢具和簡潔的裝潢)、避免二手菸、避免氣候變化對呼吸氣道的不良影響,並應依照醫師指示規則使用氣喘藥物,定期回診與醫師討論服藥情況,必要時依所須情況做調整。另依據國內外研究顯示,媽媽懷孕期吸菸或暴露在二手菸的家庭環境中,寶寶出生後發生氣喘機率較高。 為了不要讓您親愛的寶貝受氣喘所苦,除了打算懷孕的媽媽不應該吸菸、吸菸的媽媽應立即戒菸外,同時也呼籲爸爸、家人及所有社會大眾,給媽媽與孩子一個無菸害的清新環境。

日夜溫差大 氣喘患者需注意

日夜溫差大 氣喘患者需注意#氣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來,天氣忽冷忽熱,日夜溫差大,家中有氣喘患童要注意了﹗在門診中,每當告訴父母,孩子是氣喘兒時,很多家長表現得驚慌失措,好像是醫不好的病,其實找出致病因子,避免誘因,耐心和醫師密切配合,大多數都可以控制。(照片翻攝於維基百科)阮綜合醫院小兒過敏科于靜雯醫師表是,氣喘病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發炎、阻塞性疾病,遺傳、環境、感染、藥物等因素誘發出來;症狀因人而異,分清微、中度、重度,典型氣喘症狀為咳嗽、呼吸急速、呼吸困難、喘鳴聲、胸痛、不好睡眠、疲累,家屬應多注意。台灣的氣喘兒盛行率逐年上升,年齡也愈來愈小,大環境的空氣汙染如工廠、機、汽車排棄物等造成呼吸道上皮細胞傷害,也使過敏原進入呼吸道而提早致敏。過敏原因國家不太相同,歐美以花粉為多,台灣則以塵螨、灰塵最常見,其次是蟑螂、貓、狗、黴菌。過敏患者應避免:家中不要有地毯、布沙發、布抱枕,不要蓋毛毯、毛巾被,不要養貓、狗有毛寵物等,症狀可改善三至四成。氣喘兒多因過敏、呼吸道感染、日夜溫差大、二手煙,導致氣喘發作。如家中有氣喘兒,最好準備一些氣管擴張藥物,免得臨時發作需跑急診;藥物一般分舒緩及控制藥物,家長一般觀念認為給予吸入型藥物,小孩便是屬嚴重型氣喘,會一輩子依賴吸入型藥物,其時只有短效氣管擴張劑會有依賴問題。吸入型藥物快速進入呼吸道,作用快、藥量少:規則吸一整年才口服藥一顆劑量,相對可減輕症狀也減少吃藥。當小孩幾乎天天吃藥或者頻繁使用短效氣管擴張劑,除了感染,他的呼吸道可能處於長期發炎狀態;經常氣喘發作,呼吸道發炎厲害會有氣管纖維化現象,一至二成氣喘兒終身不會好跟此有關;規則吸藥來穩定呼吸道發炎,比長期吃藥好,配合醫師給藥,終至病情達到最好控制,改善生活品質。于靜雯醫師建議,氣喘兒適當運動仍是需要的,原則上如果運動完會有劇烈咳嗽、呼吸困難、喘鳴,就要禁止,最好不要在冷空氣下跑步,它容易導致氣管收縮;溫和運動如散步、騎腳踏車、溫水游泳較適合;最後也要提醒父母,兒童如氣喘發作時,如有備藥先配合醫師指示處理,如果仍呼吸困難、喘鳴聲、胸悶甚至發紺,應儘速就醫,不要延遲。

空氣汙染小兒氣喘增 中醫治療助改善

空氣汙染小兒氣喘增 中醫治療助改善#氣喘

目前正處季節交替及溫差變化較大的時節,氣喘容易被誘發,所以偶爾會有呼吸不暢及呼吸困難的情形,尤其是小朋友更容易有這樣的狀況發生,另外隨著社會因工業化演進造成環境污染,愈來愈多人罹患氣喘,兒童氣喘盛行率有逐漸增加趨勢,因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陳重嘉表示,家中幼童如果咳嗽超過十五天以上,尤其晚上咳得厲害時,就要懷疑可能是氣喘疾病,最好儘速就醫,以免延誤病情。在台灣大約每10位小朋友就有1位是氣喘病童,世界衛生組織(WHO)及世界氣喘創制組織(GINA)在氣喘病治療中建議,「將重點放在教育病人及家屬如何改善生活環境,避免接觸過敏原或非過敏性致病因素以減少氣喘症狀的急性產生。」陳重嘉中醫師則表示,在治療方面,中西醫治療氣喘各有優勢,中醫在體質調理方面,對於反覆發作過敏性氣管炎所致的氣喘,已被研究證實具有治療療效,因此結合中西醫學治療氣喘,可為氣喘患者帶來更完整的醫療照護。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含中醫門診中心)今年首開辦氣喘中醫優質門診,以15歲以下,經西醫確診氣喘緩解期的兒童做為體質調養對象。在中醫辨證下,以口服中藥、經絡穴道推拿按摩、藥膏敷貼穴位及中醫營養護理衛教等方法,以達到「培元固本」和「扶正祛邪」功效,可有效預防小兒氣喘急性發作及減少氣喘發作頻率,以改善呼吸道及肺部功能,進而降低氣喘反覆發作對病童的傷害。陳重嘉中醫師指出,部分兒童、青少年至成年發育時,腎氣日盛,正氣漸充,若能配合藥物治療及做好氣喘的日常預防,則有較高的痊癒機率。

寶寶喝母乳 增身體健康降低過敏

寶寶喝母乳 增身體健康降低過敏#氣喘

根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揚卿以及臺灣大學公衛學院於2009年所作的流行病學調查,訪談了全臺灣北中南東14個社區的579個學童母親,做出氣喘病例對照研究發現,媽媽懷孕期用藥,甚至是中草藥,會增加孩童氣喘危險。陳揚卿說,媽媽生產時使用真空吸引器、孩童一歲內反覆的呼吸道感染、孩童三歲前即送去幼稚園等,均會增加罹患氣喘的危險,媽媽哺育全母乳則對孩童是保護因子。此結果已發表於2012年國際期刊《臨床發展及免疫》。陳揚卿建議有氣喘過敏體質的家長,對於下一代氣喘的防治,甚至應由媽媽懷孕期就開始預防,在懷孕期盡量不要服用中草藥,避免接觸二手菸,生產時避免使用真空吸引器,更不要太早將孩子送去很多孩子的托育中心,增加幼年呼吸道感染機率。

影音/懷孕服用藥物 孩童氣喘機率增

影音/懷孕服用藥物 孩童氣喘機率增#氣喘

氣喘兒的比例有增加的趨勢,近20年來,國內孩童氣喘盛行率由5.1%上升到7%。醫生分析,氣喘發生的相關危險因子其實從媽媽懷孕期就開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台大公衛學院聯手調查發現,媽媽懷孕時服用西藥,中草藥或是接觸二手菸,小寶寶未來罹患氣喘的機率是一般寶寶的3.6到4.4倍。這篇研究論文是全球首度提出媽媽懷孕期間服用中草藥會增加新生兒罹患氣喘比率,而這篇論文也已刊登在2012國際醫學期刊上,另外醫生也表示,產婦在生產時,如果使用真空吸引器也會增加孩子罹患氣喘的機會。除了生產時使用真空吸引器外,小寶寶1歲前反覆出現呼吸道感染或3歲前就被送去托嬰中心和幼稚園也都會增加罹患氣喘的機率,因此醫生建議,有氣喘過敏體質的家長,媽媽從懷孕就要開始預防,避免這些危險因子外,並保持居家乾燥,同時盡量哺餵全母奶至少六個月,都能減少孩子氣喘發生。

孕婦生產用真空吸引器 baby易有氣喘毛病

孕婦生產用真空吸引器 baby易有氣喘毛病#氣喘

氣喘一直是小朋友常見的疾病之一,除了都市空氣汙染程度高是主要因素之外,包括家長吸菸、台灣氣候、家族遺傳等等也都是其中的原因,而根據國際醫學期刊「臨床發展及免疫」的一篇研究論文指出,媽媽在生產時若用到「真空吸引器」,也會提高寶寶患有氣喘的風險。(圖片翻攝自衛生署衛教單張。)過去國內外有許多針對氣喘寶寶的研究,像是孕婦時常心情焦慮、吸二手煙、未經醫師診斷自行服用的藥物等,都是誘因之一,日前由台北市聯合醫院家醫科陳揚卿醫師與台大公衛學院自2009年起做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媽媽生寶寶時若用到「真空吸引器」,小朋友未來也容易有氣喘。但一般來說,醫師不會輕易決定用「真空吸引器」幫助產婦生下小朋友。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基隆醫院的衛教資訊指出,只有在寶寶卡在產道,出現心跳不穩等危及生命的狀況,抑或是孕婦一直無法分娩胎兒,才會利用「真空吸引器」輔助生產。而這篇已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臨床發展及免疫」的論文中也提及,除了「真空吸引器」是氣喘的誘因之外,若孕婦在孕期長時間吸二手菸、自行服用中草藥(如四物湯等),也都是誘發小寶寶患上氣喘的可能因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