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眩

扯!一天暈到8次 原來神經傳導系統失常

扯!一天暈到8次 原來神經傳導系統失常#暈眩

我們常常會在戲劇中看到嬌弱女主角動不動就昏厥、不省人事的誇張橋段,其實這樣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的確會發生。光田綜合醫院近期就接獲兩起誇張病例,兩位20出頭的妙齡女生平時看似健康,但在走路、工作、洗澡甚至只是單純站著時,竟會無預警突然昏倒,其中一位一天還昏倒8次之多。經院方詳細的檢查診斷後,才發現是迷走神經異常所導致,醫師表示70%的昏厥都是迷走神經異常造成,這項病症目前仍無有效治療方式, 但醫師要特別傳授民眾一個簡單的預防動作,可降低發作的頻率。主治的心臟內科黃炳賢醫師表示,兩位患者都是年輕的女性,其中一位25歲的張小姐看似身體健康,但常工作到一半突然倒地昏迷,次數多時甚至每天昏倒7、8次,讓周圍的人飽受驚嚇。而另一位20歲、居住在台中的美國籍女大生昏倒頻率平均每週一次,前陣子全家去爬山,半途中突然發現女大生不見蹤影,家人急忙沿路搜索,才發現她無聲無息的倒在山路旁的草叢。家人擔心她要是哪天過馬路昏倒,被來車輾過恐怕不堪設想。這位美籍女大生看過幾家醫院,但或許是語言不通無法順利溝通,所以都沒診斷出原因,直到最近經友人建議到光田醫院國際醫療服務中心尋求醫療服務後,才證實是迷走神經異常所導致。黃炳賢醫師表示,人類透過漫長的進化得以雙腳站立活動。但呈現站姿時,腦部位於心臟上方,所以心臟需要用更大的力量才能把血液送上腦部,負責傳達這項訊息的就是「迷走神經」,而患者就是因為迷走神經傳達訊息的系統突然失常,沒有把「加強心臟收縮張力」的訊息傳出去,造成血壓下降,腦部血液灌注不足,所以患者會驟然昏倒,通常2~3分鐘後才會慢慢醒過來。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這種症狀只會在站立時發作,坐著或躺著時都不會發生。根據研究調查顯示,50歲民眾約有75%的人過去都曾有過一至多次的昏厥情形,其中有70%就是因為迷走神經傳導異常所導致,其他30%可能是心律不整、主動脈梗塞等疾病造成,可先透過腦波、心臟超音波、斷層掃描等檢查將其他病因加以排除。黃炳賢醫師表示,這項疾病好發於20~40歲的人,目前無有效的根治方法,好在大部分的民眾一生中發作的次數寥寥可數,對生活不會造成困擾,但若像這兩位患者般常常發作,恐怕對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影響。他特別建議,有昏厥問題的民眾應儘快到醫院心臟內科或神經科接受詳細的檢查,若確定是迷走神經異常造成,在察覺有暈眩徵兆時可趕快交叉雙腳,雙手相扣向外拉,這個動作有助於讓血壓升高,將有機會避免昏厥發作。

暈眩!眩暈?到底該看哪一科?

暈眩!眩暈?到底該看哪一科?#暈眩

暈眩!眩暈?未看診前病人和醫生就先「頭暈」了。頭暈是一種很常見的病症,我們幾乎都有過這種經驗。為恭紀念醫院耳鼻喉科林烱堃醫師表示,造成頭暈的原因很多,牽涉的範圍很廣,此類病人常游走於耳鼻喉科、神經科、心臟科、新陳代謝科、精神科、以及急診室。頭暈病人到底該看那一科?才能得到正確診斷和適當治療,避免不必要的恐慌,耽心得了什麼重病或怪病;以及游走於各醫療科之間而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林烱堃說明,引起頭暈的原因有三大類:心理因素形成又稱為心因性頭暈,例如焦慮、恐慌、失眠、工作或生活壓力過重,換氣過度症候群以及某些精神病的病人,都會有頭暈的症狀。身體生理病變所造成的,此乃因身體生病而造成的又可分為來自與整個平衡系統有關的疾病。如眼睛、頸部肌肉或頸椎、耳朵、平衡(前庭)神經、小腦、腦幹的病變,以及非平衡系統的病變,而是身體其他疾病影響到平衡系統而造成頭暈。如心血管病變,神經內科方面的癲癇、偏頭痛、多硬化症等,貧血,新陳代謝科方面的糖尿病、內分泌失調,以及服用鎮定劑、安眠藥、止暈葯等。正常生理反應的動暈症,即暈車、暈船、暈機以及快速旋轉身體等。據統計約有15%左右的頭暈是心因性或精神因素造成的,而約有20%~40%的頭暈病人,在第一次就診時,是無法確定病因的。如何檢查頭暈的病人?林烱堃解釋,每位頭暈病人都要接受神經耳科學檢查,首先從病人的言語表達能力是否口齒含混不清,以及神態是否昏沈來判斷腦部有沒有病變,第二檢查病人的血壓和耳朵情形,第三檢查有無小腦或腦幹的症狀,如手腳無力,微細動作失調甚或半身不遂,第四則檢查眼球是否有不自主的運動(眼振)出現,第五則是開眼及閉眼站立或走一直線以及閉眼踏步等平衡檢查。以上這些檢查在門診時就可以實施,並不須使用太精密昂貴的儀器。如再配合完整的發病史,百分之九十的病人皆可被診斷出是否有危害生命的嚴重疾病在作祟。很多頭暈病人都會要求做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事實上除非是醫師對病情有所懷疑,才會利用此種檢查來證實臆斷,而不是要靠電腦斷層攝影來排除病因或找出病因,否則有機器就可以診病了那要醫師做什麼。林烱堃提醒民眾,頭暈的治療要能對症下藥,心因性頭暈要找心理精神科醫生幫忙,去除壓力、焦慮、恐慌以及失眠等問題。身體生理病變的頭暈則分別找耳鼻喉科醫生治療內耳不平衡、前庭神經炎。找心臟科醫生治療高血壓、心臟病。找新陳代謝科醫生治療糖尿病及內分泌失調等。近年來神經耳科學乃一專門研究身體平衡的科學發展迅速,神經耳科醫生就成為治療頭暈最能全盤考量的醫生,也就成為看頭暈病人的主要醫生,所以頭暈要先找耳鼻喉科醫師評估!延伸閱讀「頭暈的四大種類」: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134

對症下藥,遠離天旋地轉

對症下藥,遠離天旋地轉#暈眩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家醫科陳孟侃醫師表示,王女士是一位年約60歲的家庭主婦,平常因為高血壓、糖尿病定期在門診追蹤治療,自入冬以來,經常出現有天旋地轉,噁心想吐的感覺,發作的同時,血壓也都特別的高,她心想是不是中風了?因此前來就診。因王女士的媽媽是中風過世的,所以擔心自己也是中風!經診斷發現,她的暈眩是由於內耳不平衡所造成的,因此轉介至耳鼻喉科門診做進一步檢查,確診為良性陣發型姿勢性暈眩,經過衛教及藥物治療後,眩暈及血壓升高的情況得到緩解。陳孟侃醫師表示,暈眩是一種天旋地轉的感覺,引起暈眩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中樞神經系統引起的,也有周邊引起的。由中樞神經系統引起的,例如:腦幹的疾病或中風或是小腦的疾病;但大部分暈眩來自於周邊的內耳不平衡所造成,例如:良性的陣發型姿勢性眩暈、急性前庭神經炎、美尼爾氏症。其他如偏頭痛、焦慮症等也會造成暈眩。陳孟侃醫師指出,區分中樞型暈眩及周邊型暈眩是很重要的,因為會影響到臨床的處置,大部分的病人並不需要太多的診斷檢查,可以在一般醫療院所就可以區分並加以治療。神經學的檢查可以用來區分暈眩的原因是來自中樞型的,或是周邊型的,例如:腦幹的病灶通常會合併有複視、顏面神經麻痺或是吞嚥困難的問題,而小腦的病灶可能會出現步態不穩的症狀。此外,發作時的病史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發作的時間正好是清晨起床時,在床上轉身,或是頭後仰後所誘發的暈眩,通常是良性陣發型姿勢性暈眩。陳孟侃醫師建議民眾,當暈眩發作時,最好留意並記錄下發作當下,自己正在做甚麼事?有無其他伴隨的神經症狀?有無誘發因子?這些訊息都有助於醫師判定暈眩的真正原因,以便對症下藥,不再天旋地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