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身運動

2024媽祖遶境》走路腳起水泡怎麼辦?可刺破嗎?醫:符合1條件就可以

2024媽祖遶境》走路腳起水泡怎麼辦?可刺破嗎?醫:符合1條件就可以#暖身運動

繼3月白沙屯媽祖「粉紅超跑」之後,大甲媽遶境也將於5日深夜由大甲鎮瀾宮起駕,而民眾在長途遶境進香過程中,除了鐵腿、足底筋膜炎之外,最常見的就是肌肉關節受傷,以及腳底長水泡。《優活健康網》整理醫師建議,提供久走前需做「3招」暖身運動,姿勢正確才能避免傷膝蓋,以及預防水泡和患部的照護方法,避免後續感染。

健走跟跑步、走路不同?健走鞋怎麼挑?教你健走「正確動作」才有效

健走跟跑步、走路不同?健走鞋怎麼挑?教你健走「正確動作」才有效#暖身運動

你會健走嗎?健走跟走路、散步、跑步有什麼不一樣?健走時需搭配哪些動作才能有效運動?《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從健走裝備鞋襪該怎麼挑,到健走2種類型動作以及健走前該先做的暖身動作都有,提供民眾第一次健走就上手的訣竅。下次想到戶外健行前,先看這篇就對了!

猛力一蹬後小腿「啪」一聲!復健醫教快做「5動作」運動傷害急救

猛力一蹬後小腿「啪」一聲!復健醫教快做「5動作」運動傷害急救#暖身運動

一名20多歲的大學生,在打羽毛球時熱身準備不足導致小腿拉傷,但因太久沒與球友切磋,技癢難耐捨不得下場休息,在一次起跳準備殺球時,小腿傳來「啪」一聲且伴隨著劇烈疼痛,送急診照超音波後,發現是小腿腓腸肌整層斷裂,緊急進行手術縫補,想再上場揮拍恐怕得花半年的時間休養與復健。

越冷越不想動,足醫專家教你「4招」防下肢靜脈栓塞

越冷越不想動,足醫專家教你「4招」防下肢靜脈栓塞#暖身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入冬天冷溫差明顯,上班族久坐久站,又少時間喝水,當心造成「靜脈曲張」血流不順、增加回流阻力,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更可能導致下肢靜脈栓塞甚至是肺動脈栓塞,嚴重時恐危及性命。 40歲以上每2人就有1人靜脈曲張台灣足踝外科專家朱家宏指出,當長時間充血膨脹的靜脈疲乏鬆弛,血液到此容易滯留形成血塊或血栓,若隨著血流塞住下肢靜脈,腿部會莫名脹痛變色,假如未加以控制或進一步治療,血栓受血流推動回到心臟、進入肺循環造成肺動脈栓塞,就可能引發心肺衰竭,猝死風險高。 根據統計,40歲以上國人有近5成有靜脈曲張問題,久坐久站是高風險族群,想保暖、防護靜動脈心血管,多穿、貼暖暖包都只能增添外在保暖,比不上自己簡單做運動。 4招增加肌肉血液循環 在辦公室就能做針對工作上無法避免姿勢固定、久坐久站的朋友,朱家宏也提出簡單4招: 1. 選擇有壓差且彈性係數較高的壓力襪,靠近趾骨的地方略緊,壓力才會從高壓往低壓跑,有利於靜脈回流。 2. 抬腿15~20分鐘幫助血液回流,抬腿同時伸展腿部,活動腳踝將腳掌勾起、踩下,讓小腿肚反覆收縮放鬆,強化從遠端擠壓血液回流的效果;切忌抬腿90度,將腿部靜脈血液阻斷在上方反而無法回流,抬再久也沒用。 3. 定期做墊腳尖收縮小腿肌肉的運動,增加肌肉血液循環,減少靜脈血液滯留,減低深度靜脈血栓(又稱經濟艙症候群)的機會。 4. 避免穿過高的高跟鞋、翹二郎腿,並且運動量要足夠,多走路除了有助於增加下肢靜脈血液循環,走路時手腳交替並用,就能使脊椎旋轉、牽動上肢,讓全身筋膜變得柔軟,下肢肌肉也有力,血液回流自然一路暢通。 朱家宏提醒,現代人營養好、膠原蛋白充足,血管浮出皮膚表面等靜脈曲張外顯症狀較不明顯,出現腳麻、腳痛、走不動,也很少想到是靜脈曲張引起。建議民眾天冷時除了注意保暖,應培養日常生活適當運動,時常檢測自身狀況,才能防止靜脈曲張變嚴重,影響日後腿部的正常功能,並預防血管產生病變。

健康騎鐵馬 暖身運動不可少

健康騎鐵馬 暖身運動不可少#暖身運動

一位25歲的年輕男性前來復健科門診求診,該病患最近常常覺得自己的右膝蓋會疼痛、僵硬不舒服。經問診和檢查發現,男子假日有騎腳踏車四處逛風景區的休閒嗜好,往往一騎上腳踏車,就會騎個兩、三個小時才返家,但是在從事騎腳踏車運動前,卻完全沒有做任何暖身運動。而且在踩腳踏車時,又習慣以右下肢較為出力;所以在長時間、過度使用右膝蓋的情況下,導致病患該部位受傷害,肌腱發炎合併滑液囊炎,需要休息及治療。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復健科暨減重門診賴彥廷醫師表示,「環保意識」盛行的當下,許多民眾傾向選擇「騎腳踏車」、「爬樓梯」、「爬山」等運動作為休閒活動,一來可響應環保,二來可鍛鍊身體,堪稱立意良善。但賴彥廷醫師提醒民眾,請務必遵守「適時暖身」和「量力而為」這兩項重要的原則。一味盲目地進行運動,卻忽略「事前暖身」的重要性,很容易導致運動傷害或後遺症。賴彥廷醫師提醒,民眾在運動前一定要有足夠的暖身、拉筋,才能真正預防運動傷害。一般而言,暖身15~30分鐘,可以維持30~45分鐘,所以暖身拉筋完和真正運動不要隔太久的時間。另外,長時間、過度的使用膝蓋,例如騎腳踏車、爬樓梯、爬山、慢跑、跳躍運動等等,都可能會傷害膝部,造成關節發炎、肌腱發炎、滑液囊發炎的症狀。賴彥廷醫師呼籲,每個人應該視自己的能力,調整運動時間的長短,增減運動項目的強度,並且適時緩身休息、補充水分。所以,民眾若能「適時暖身」且「量力而為」,應可避免運動傷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