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

吃幾口就飽了 恐潛在胃腸道基質瘤!

吃幾口就飽了 恐潛在胃腸道基質瘤!#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出現腸胃不適、吃幾口就飽了的症狀,千萬別誤以為是自己胃口不好,當心恐潛在胃腸道基質瘤風險!胃腸道基質瘤是一種發生在消化道的惡性肉瘤,雖然屬於癌症的一種卻經常被誤解為胃癌或腸癌。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年胃腸道基質瘤的發生率約300例,雖然發生率不高,但如不及早處理,後果則相當棘手。患者應注意開刀後每3個月要定期回診、不擅自換藥、不自行停藥等「一要二不」原則,才能避免惡化或出現轉移現象。初期症狀不明顯 需留意復發或轉移胃腸道基質瘤是最常見的胃腸道惡性肉瘤之一,通常發生在50到70歲,目前雖然可以透過手術或標靶藥物治療,但因為治療後仍有可能復發轉移,很多患者在手術後沒有定期回診追蹤,甚至擅自停藥,導致腫瘤再度復發。嘉義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呂長賢表示,很多民眾誤以為胃腸道基質瘤就是胃癌,其實胃腸道基質瘤則是發生在第二層的平滑肌且不會出現糞便潛血反應,若腫瘤不夠大也不如意透過內視鏡檢查發現。手術加上標靶藥物治療 8成患者能有效控制病情根據統計,有50%的胃腸道基質瘤發生在胃部,25%發生在小腸,另外25%則發生在胃腸道的其他位置。過去因為致病因子不明,一旦復發或轉移,患者往往在2、3年內就結束寶貴性命,但現在手術切除之外,加上標靶藥物的治療,約8成有出現轉移或復發的胃腸道基質瘤患者,接受標靶治療後可獲得有效的腫瘤控制。聖馬爾定醫院血液腫瘤科暨癌症防治中心主任蕭士銓表示,所有的胃腸道基質瘤都有轉變成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即使之前曾經接受手術且完全切除腫瘤,患者仍需要每3到6個月回診追蹤腫瘤是否復發或轉移。在服用藥物時有任何的副作用,也應該與醫師討論,千萬不可以因為產生副作用而自行減少服藥量或停藥,以免影響治療效果。常出現腹痛、噁心嘔吐 詳盡檢查才是遠離疾病不二法門兩位醫師共同提醒,如果經常出現腸胃不適,如腹痛、噁心或嘔吐、易飽足感、體重減輕、甚至於腸胃道出血或阻塞等症狀,不妨儘快至醫院接受詳盡的檢查,如不幸罹患胃腸道基質瘤,只要謹慎追蹤及適當治療,仍然可以重拾健康人生。

新式大腸鏡 有效降低腸癌發生率

新式大腸鏡 有效降低腸癌發生率#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新式大腸鏡可減少大腸癌發生率!大腸鏡檢查是預防大腸癌及大腸息肉最重要的方法,有些人因害怕大腸鏡檢查造成的疼痛,或是擔心無痛大腸鏡的麻醉風險,而對大腸鏡檢查望之卻步,當心可能因此錯過早期治療疾病的黃金時期。換水大腸鏡能減輕病人疼痛、提高腺瘤發現率大林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謝毓錫研究發現,運用換水大腸鏡較傳統充氣法大腸鏡,腺瘤發現率增加12%,有助減少大腸癌發生。進行換水法大腸鏡檢查時,醫師會先將大腸內多餘的空氣抽出,並以反覆灌水、抽水的方式撐開腸道進行檢查,由於腸道沒有被空氣撐脹變長,維持在塌陷的自然狀態,不但能減輕病人檢查時的疼痛,且大腸鏡進入時已先將大腸沖洗乾淨,讓醫師可以專心尋找腺瘤,提高發現率。可以增加12%的大腸腺瘤發現率謝毓錫醫師表示,大腸癌有90%由腺瘤轉變而來,換水大腸鏡的腺瘤發現率為49.8%,充氣式大腸鏡的腺瘤發現率則為37.8%,可以增加12%的大腸腺瘤發現率。謝毓錫表示,每增加1%的腺瘤發現率,可以減少3%的大腸癌發生率。除了減少病人檢查時的疼痛外,一樣有增加腺瘤的發現率的好處。不良習慣長期恐誘導良性腺瘤成癌謝毓錫醫師表示,大部分的大腸腺瘤開始都是良性的,但隨著時間的日積月累,低纖、高脂、高熱量、少蔬果等不良飲食習慣、便秘、致癌物的長期誘導等原因,腺瘤就可能演變成癌症。謝毓錫醫師提醒,若有大腸癌或大腸息肉家族史者,應在50歲前至少做過1次大腸鏡檢查,再配合診斷定期追蹤,一般人則在50歲左右進行第1次檢查。此外,若是排便習慣突然改變,也應儘快就醫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腸癌第四期 口服標靶藥延壽2年

腸癌第四期 口服標靶藥延壽2年#腸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秀場天王豬哥亮因大腸癌拖至末期病逝,其實他若能及早接受治療,不會這麼快就離世!臨床上,有一名70歲王奶奶,四年前因血便及腹痛就醫,確診為大腸癌第三期,手術後不到一年復發,且已轉移至肺臟及肝臟。求生意志堅定的她,之後接受了口服標靶藥物治療,目前已延壽2年。由於不用住院打針,只需在家裡用藥,使得生活品質大幅提升,甚至還能和鄰居在交誼廳跳舞。癌細胞遠處轉移常見肺臟、肝臟、骨骼收治王奶奶的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暨台灣大腸直腸醫學會理事長梁金銅醫師表示,大腸癌分成四期,第一期癌細胞位於黏膜層及黏膜下層,此時通常不會有症狀;第二期癌細胞已侵犯至腸壁,但尚無淋巴腺擴散;第三期為癌細胞已經由淋巴腺擴散;第四期則是癌細胞已遠處轉移,較常見為肺臟、肝臟、骨骼等。口服標靶藥物24個月 遠超過臨床試驗平均存活期6.4個月王奶奶大腸癌復發後,癌細胞則是轉移至肝臟及肺臟;梁金銅醫師指出,王奶奶復發後先以射頻燒灼清除肝臟的癌細胞,再進行針劑標靶及化療治療肺腫瘤,但是仍無法遏止癌細胞擴散,加上她對於打針的恐懼及抗拒,病情急轉直下。經評估後建議服用口服標靶藥物,癌細胞數量才受到控制。由於口服用藥無須住院,讓她不再懼怕治療,積極對抗癌症,服用藥物至今已24個月,遠遠超過臨床試驗中患者平均存活期6.4個月。針劑標靶治療無效 口服標靶藥物接軌治療梁金銅醫師進一步指出,大腸癌第四期是個人化醫療,需視患者狀況及腫瘤大小決定是否進行手術切除,或是選擇進行標靶治療及化療。而當患者在長期治療後,對針劑標靶合併化療藥物可能逐漸產生抗藥性,治療成效就會打折扣;因此,口服標靶藥物的接軌治療,能夠選擇性的消滅癌細胞,並阻止其生長失控,對於正常細胞的受損較小,為大腸癌晚期最主要的治療方式,對於晚期針劑標靶治療無效的患者,多了一個治療上的選擇。(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預防新國民病 紅肉、燒烤要少吃!

預防新國民病 紅肉、燒烤要少吃!#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秀場天王豬哥亮昨日凌晨大腸癌逝世,國健署的資料顯示,大腸癌已經蟬聯台灣第一大癌症長達9年,一年約有1萬5千多人罹患腸癌,腸癌甚至超過肝炎,成為新的國民病。由於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輕忽,醫師呼籲民眾要有定期篩檢的意識,若解便型態改變、解便困難、裡急後重、腹脹腹痛、血便、貧血及體重減輕等異常症狀,應提高警覺,至醫院尋求專業醫師檢查。勿因害怕檢查延誤治療 錯失早期發現的機會有許多民眾會逃避大腸鏡檢查,除了擔心檢查前清腸的不適感,想像著要光著屁股讓一根管子從肛門插入就覺得疼痛,因此大大影響檢查意願。洪弘昌院長表示,大腸鏡是預防、診視大腸癌的一大利器,呼籲民眾別因為害怕而延誤治療、錯失早期發現大腸癌的機會,另外許多醫院有無痛腸胃鏡檢查,由麻醉科專業醫療團隊協助下,使得受檢查者在睡著的情況下讓醫師進行檢查,可降低對檢查的恐懼感。常吃油炸、燒烤、紅肉會增加罹癌機率洪弘昌院長表示,經常吃油炸、燒烤、紅肉等高油低纖的食物會增加罹癌的機率,且如果家族裡有人罹患大腸癌者,其他成員得到此疾病的相對風險較高,患有結腸息肉、慢性結腸炎及潰瘍性大腸炎等患者的罹癌機會也較高,呼籲民眾定期篩檢、擁有健康。洪弘昌院長提醒,國健署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2年免費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表示,定期透過癌症篩檢能夠發現潛藏的癌症,糞便潛血檢查有助於發現早期大腸癌。當糞便潛血反應陽性時,應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

講座/關心腸久事衛教講座-台北場

講座/關心腸久事衛教講座-台北場#腸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年約40歲正值壯年的病友,因身體不適就醫篩檢,竟發現罹患直腸癌且肝臟轉移,立即安排手術切除腫瘤,術後也相當遵從醫囑定期回診,不料三年後癌細胞又轉移至肺,所幸發現時為早期使用開刀治療即可,至今仍保持回診追蹤。台灣腸癌病友協會希望提升民眾病識感,持續推動免費衛教宣導講座,近期將在05/06 (六)下午舉辦「關心腸久事 衛教講座-台北場」,特別邀請權威醫師針對大腸直腸癌解說分析,也透過專業營養師宣導健康飲食,讓預防癌症從日常生活保健做起,提升民眾的醫學專業知識以及健康觀念。名稱:關心腸久事 衛教講座-台北場時間:2017/05/06(六) 14:00-16:30(13:30入場)地點: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柏拉圖廳(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85號B1)洽詢:(02)2719-8555 柯小姐(請於周一至周五10-18點來電報名)

想當腸勝軍 「正腸」3步驟必做

想當腸勝軍 「正腸」3步驟必做#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打好腸道基底,選擇好菌、蔬果就對了!39歲的李先生因為擔任建築工程人員時常加班,平時不在意營養是否均衡,也愛吃宵夜,因此常有便秘情況,後來更因為血便就醫。後來遵照醫師的建議,下班後多吃蔬果,自己也會在用餐後喝一瓶優酪乳讓好菌幫腸為打底,讓腸胃順暢、定期排便。台灣癌症基金會呼籲,多吃蔬果、菌相平衡、主動篩檢的「正腸3步驟」才能「腸」保健康。正腸3步驟 化身「腸勝軍」台灣癌症基金會針對全台2,550位25至59歲上班族進行「大腸瘜肉問題與生活習慣調查」,有超過4成表示有便秘情況,且有42.6%上班族自認腸胃缺乏好菌。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鄭欣宜表示,忙碌的上班族常忽略飲食均衡,恐增加大腸瘜肉的風險,有腸胃不適問題者,學會「正腸3步驟」,就能化身「腸勝軍」:1) 多吃蔬果,少紅肉/飲食均衡、用餐定時,減少高油烹煮習慣與紅肉的攝取,並提高蔬果攝取量。2) 菌相平衡,補好菌/提高排便順暢度,攝取促進腸道蠕動的食物(例如優酪乳、高纖維質食物),減少糞便停留腸道的時間,降低壞菌與毒素影響的機率。3) 主動篩檢,勤運動/無論是否有大腸癌或大腸瘜肉家族史,鼓勵五十歲以下年輕民眾主動提早進行大腸癌—糞便潛血篩檢,並養成運動333習慣。讓「正腸3步驟」在拚經濟的同時為健康把關,也減少因為生活作息的不規律對菌相平衡的影響,降低大腸瘜肉與大腸癌發生的風險。保腸保胃 口味清淡、低油、多蔬果建議民眾飲食上遵循「蔬果彩虹579」外,也可以用補充好菌的方式,透過保腸保胃、通過國家健康食品認證的優酪乳,搭配日常飲食口味調整為清淡、低油、多蔬果的烹調,讓好菌與蔬果為自己的腸道健康打好基礎。

胃癌?腸癌?教你認識「胃腸道基質瘤」

胃癌?腸癌?教你認識「胃腸道基質瘤」#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台灣大腸癌人數每年約15000例,胃癌人數每年約發生3700例,胃癌及大腸癌是好發於腸胃道的癌症,但是你聽過胃腸道基質瘤嗎?長在哪裡?有哪些症狀呢?雖然「胃腸道基質瘤」也是好發於腸胃道的惡性腫瘤,但到底該歸類為腸癌還是胃癌呢? 平均發病年齡60歲 非常棘手的病症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外科主任莊捷翰表示,「胃腸道基質瘤」是消化道腫瘤裡面比較少見的腫瘤,生長在消化道的肌肉層,和一般的俗稱的胃癌、大腸小腸癌不一樣,每年的新發個案不會超過350~400例,平均發病年齡大概在60歲,男女比例差不多,目前仍不了解好發原因,也不清楚危險因子,是一種非常棘手的病症。與一般腸胃狀況相同 胃出血、解黑便莊捷翰醫師表示,因為症狀並不明確,所以幾乎沒有預防的方法,有些患者甚至到腫瘤已成長到10幾公分大時,才因腹痛就醫,由於「胃腸道基質瘤」的病症與一般腸胃狀況大致相同,通常表現在消化道出血、胃出血、解黑便,甚至吐血,最常發生的部位在胃,因此最容易腸道出血,解黑便血便。標靶治療服用3年 降60%癌症風險針對腫瘤比10公分大、腫瘤分化化較差,或者長在小腸大腸的患者,術後的復發率比較高,約50%的病患,患部仍會轉移到其他器官,若不管腫瘤大小及發生位置,手術是最好的治療方法,針對高復發風險的病人,手術後使用標靶治療,服用3年可以大大減少復發風險。若腫瘤無法切除乾淨,標靶治療也是一項很好的選擇,臨床實驗指出,服用基利克,可以讓癌細胞不會繼續分化,降低60%癌症的風險,對於高風險病人,包含腫瘤大於10公分、分化較差、腫瘤長在大腸小腸間的患者,每天需服用4顆藥,服用3年,可預防高復發風險。

愛吃肉、消夜還延食 上班族成腸癌高危險群

愛吃肉、消夜還延食 上班族成腸癌高危險群#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台灣已成為全球大腸癌發生率第一名國家,且生人數逐年攀升。面對腸癌威脅,台灣癌症基金會持續推動國人注重大腸癌與大腸瘜肉的預防工作,並透過「上班族大腸瘜肉發生與飲食習慣調查」,發現五大腸勞飲食特徵,以此提醒上班族,打拼經濟的同時也留心腸胃保健的重要性。35~49歲腸瘜高峰 年輕族群勿輕忽已邁入第八年的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去年共有7,784位民眾參加,在接受大腸鏡檢查的1,001位民眾中,有737人成功追捕到瘜肉並切除,發現率高達7成4,且有逐年上升趨勢。在接受大腸鏡檢查的活動參加者中,40~49歲民眾有7成9成功發現瘜肉且切除,而也有7成7的30~39歲之民眾發現瘜肉,瘜肉追捕率較參與本次活動的其他年齡層要高。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張家崙表示,50~59歲大腸癌罹患人數近10年急遽上升141%,但近年大腸癌的發生年齡層有略見下降的趨勢。80萬上班族腸瘜威脅 五大腸勞飲食種瘜憂針對全台灣1,410名30歲至59歲的上班族,以網路方式進行的「上班族大腸瘜肉發生與飲食習慣調查」發現有7.23%受訪者表示自己患有大腸瘜肉,因此推估全台灣有超過80萬上班族恐受到大腸瘜肉的威脅。另發現五大腸勞飲食特徵,分別為:1) 重鹹油烹多/有近7成與5成上班族喜好以炒或煎的多油方式烹調,另外過五成上班族表示其口味喜好偏鹹。2) 肉食攝取多/有6成上班族會以紅肉為飲食上的首選,而有過6成上班族會以吃到飽餐廳做為餐廳選擇考量。3) 腸常壞菌多/約3成5上班族每周用餐會出現脹氣、腹痛等不適、近2成上班族時有便秘或腹瀉的情形,腸道淨空有待加強,進而可能壞菌增生,易使腸道吸收毒素增加。4) 消夜聚餐多/近6成上班族一周至少會吃一次消夜(超過九點進食),5成2上班族一周至少有一次聚餐、應酬。5) 操勞延食多/8成3的上班族有受工作影響而產生外食、不按時用餐、吃飯時間急促的經驗。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