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痛

擺脫坐骨神經痛 2件事一定要注意

擺脫坐骨神經痛 2件事一定要注意#坐骨神經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80歲的陳阿嬤因腰痛,長達一年的時間都處於左側屁股、大腿酸麻痛的狀態,就醫檢查發現是椎間盤退化引起的坐骨神經痛。由於保守治療效果有限,醫師施以「尾椎硬膜外神經阻斷術」,僅以注射針劑的方式,短時間就改善患者的坐骨神經痛,是非手術方式治療的有效選擇。腰痛延伸到臀部或大腿 恐為神經受壓迫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骨科醫師洪豐建指出,骨刺、椎間盤突出、椎間盤退化、椎間管狹窄等壓迫到坐骨神經時,就會引起腰痛症狀,嚴重者還會延伸至臀部或大腿後側,引起酸麻痛,這些症狀都會讓患者坐立難安,沒有一刻舒服過。洪豐建醫師指出,治療坐骨神經痛的病人,輕者會先以熱敷、電療、腰椎牽引等物理治療,以放鬆肌肉,達到減輕局部神經壓迫,降低疼痛目的或輔以消炎止痛藥物,但當這些保守治療都不能緩解症狀時,即可採用「尾椎硬膜外神經阻斷術」。2大方向顧好 避免疼痛上身洪豐建醫師說,尾椎阻斷術是在薦椎區域局部消毒麻醉後,從薦椎之下的裂孔處下針,穿過薦椎韌帶,進入硬腦膜外,注入3cc的類固醇及1cc的止痛劑,達到消腫、消炎、止痛的效用。此外,病患在門診即可接受醫師注射,注射後觀察10-15分鐘若無不適現象即可返家。洪豐建醫師提醒,經注射過後患者應盡量少提重物,避免加重椎間盤的壓力。除了平時保養也要特別注意不宜久坐及久站、充分休息之外,2大方向顧好才能避免疼痛上身:1) 姿勢端正/坐姿端正、避免彎腰駝背、站立時應求雙腳平衡。2) 改變日常習慣/不睡過軟的彈簧床、避免穿高跟鞋、座椅應有適當靠背。(圖片提供/洪豐建醫師) 

9旬翁腰痛走不動 姿勢不良害的!

9旬翁腰痛走不動 姿勢不良害的!#坐骨神經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91歲的余老先生因脊椎狹窄壓迫坐骨神經,5年前進行手術開刀治療,術後恢復良好。術後因在家耕種姿勢不當,導致舊疾發作,疼痛到無法行走。因為余老先生年紀大,起初醫師不建議開刀,經過多方的評估及家屬同意之下,余老先生各項檢查報告顯示身體狀況尚符合開刀條件,才終於讓周老先生接受手術,經過長達3小時的手術,次日即可下床行走,終於讓患者再次尋回健康。年紀大的病人麻醉風險更高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骨科醫師周禮智表示,高齡患者面對手術最大困難在於身體條件能否耐受,需要綜合謹慎的評估心、肝、脾、肺、腎等功能,還要考慮內固定的鬆動問題以及患者本身骨質密度狀況,很多脊椎退化性疾病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加重,年紀越大,可能會病情越嚴重,同時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日趨下降,手術風險也隨之增加。不少老年人本身就患有骨質疏鬆,不但增加手術難度,在內固定器材的選擇以及醫生的技術必須有更高的要求,此外高齡患者不少人有心腦血管等疾病,做這種傷口比較大的開放性手術,麻醉風險要比通常更高,因此術前的管理和評估就更加重要。避免不當姿勢再次引發脊椎疾病余老先生表示,因為年紀太大的原故,許多醫師都拒絕開刀,非常感激周醫師再次為他尋回健康。周禮智醫師也特別叮嚀,此後需更加留意正確的姿勢,避免長期的不當姿勢再次引發脊椎疾病。 

坐骨神經痛「提早來」 27歲男行走困難

坐骨神經痛「提早來」 27歲男行走困難#坐骨神經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坐骨神經痛非老年專利,年輕人也要注意,若姿勢不良或過度使用,也可能「提早」到!像是一名27歲的壯男,因痛到難以走路就醫,檢查發現其腰椎有兩節椎間盤突出,壓迫到坐骨神經,才產生腰臀部的疼痛,經Q軟矽膠支架治療,術後保養半年,已無疼痛感,行走順暢。3要點顧好腰椎:姿勢正確、少搬重物、多做運動彰化醫院脊椎神經外科醫師賴肇康表示,腰椎結構好比一棟房子,脊骨軟骨就像是牆壁屋頂,把神經保護在裡面,若年久失修、年老磨損,就會出現意外傷害、房子坍塌情形,當超過神經忍耐限度,腰背、臀部、大小腿、足部就出現酸抽痛麻。而一般保守治療先以消炎止痛劑、肌肉鬆弛劑、維他命B群來治療,並配合復健腰椎牽引,但若沒有明顯效果,就要考慮手術。他也呼籲,腰酸背痛、坐骨神經痛,是常見的疾病常與腰椎的不當使用有關,造成的結構變形磨損,進而傷害神經,保養的方式就是要善待腰椎,注意姿勢正確,少搬重物、多做拉腰、拉單槓、游泳等運動。

坐骨神經痛勿輕忽 當心延誤乳癌骨轉移治療

坐骨神經痛勿輕忽 當心延誤乳癌骨轉移治療#坐骨神經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60多歲乳癌婦人,每3個月會回診一次,曾有骨頭疼痛症狀,卻以為是坐骨神經疼痛,直到向醫師提到骨頭疼痛問題,經過掃描骨頭後發現,整個背部已經佈滿癌細胞黑點,才會造成無法久坐久站與行動困難的現象。在臨床上,很多乳癌患者都以為骨頭疼痛症狀,可能是骨刺或是坐骨神經出問題,會找骨科醫師進行診治,或自行購買止痛藥服用,可能導致延遲骨轉移的治療時機。骨轉移較常出現的症狀有前胸痛、後背痛、腿沒力等,乳癌患者如果發現連續同一部位疼痛超過2週,以及有夜間疼痛狀況,就有可能是骨轉移的徵兆,因此,當發現身體產生骨頭疼痛現象時,最好至醫院進行診斷與治療,避免症狀加劇,而演變為骨折或脊髓壓迫等問題。根據統計,末期乳癌患者發生骨轉移的機率約達6至7成,尤其是荷爾蒙陽性的病人通常較可能發生乳癌復發的情形,也連帶有骨轉移症狀的產生。以往傳統的治療觀念是以治療原生癌症為優先,如果骨轉移已經發生,但還沒有出現明顯症狀,有些患者與家屬可能會輕忽骨轉移治療的重要性,也提醒患者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還可適量補充鈣片、維他命D3,以及高鈣食物,當身體出現骨頭疼痛症狀時也請立即諮詢醫師,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骨轉移誤當坐骨神經痛 乳癌患者險延誤治療

骨轉移誤當坐骨神經痛 乳癌患者險延誤治療#坐骨神經痛

(撰文/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一位60多歲乳癌婦人,每3個月會回診一次,曾有骨頭疼痛症狀卻不以為意,以為是坐骨神經出問題,直到一次回院檢查向醫師提到骨頭疼痛的問題,經過掃描骨頭後發現整個背部已經佈滿癌細胞黑點,才會造成無法久坐久站與行動困難的現象。 在臨床上,很多乳癌患者在第一時間,都以為骨頭疼痛症狀是骨刺或是坐骨神經出問題,會逕自找骨科醫師處理,或自行購買止痛藥服用,以致延遲骨轉移的治療時機。骨轉移最常出現的症狀是前胸痛、後背痛、腿沒力等,乳癌患者如果連續同一部位疼痛超過2週且未見改善,以及有夜間疼痛狀況,就有可能是骨轉移的徵兆,乳癌患者與家人一定要提高警覺,及早發現與治療,避免症狀加劇,演變為骨折或脊髓壓迫等嚴重問題。 根據統計,末期乳癌患者發生骨轉移的機率高達六至七成,尤其是荷爾蒙陽性的病人通常有乳癌復發情形的話,連帶常見有骨轉移症狀的發生。以往傳統的治療觀念是以治療原生癌症為優先,如果骨轉移已經發生,但還沒有出現明顯症狀,有些患者與家屬可能會輕忽骨轉移治療的重要性,不得不慎。也提醒患者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還可適量補充鈣片及維他命D3以及高鈣食物。 想了解更多癌症骨轉移症狀,歡迎上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愛的骨勵網站:http://tbcaevent.tw/index.html。

3招對抗坐骨神經痛 針灸立即見效

3招對抗坐骨神經痛 針灸立即見效#坐骨神經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醫師常聽到患者進到診間就說自己「坐骨神經痛」,希望醫師能幫他推拿、開藥、或貼藥布幫忙止痛。這是項常見的疾病,且因症狀發作範圍大且持續性高,容易造成生活上的困擾。對此,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陳明珠醫師將對「坐骨神經痛」進行詳細的介紹,讓大家更深入的瞭解:1)何謂「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受到異常刺激,造成下背部以下至下肢的疼痛症,症狀可能迅速且突然發作,不會是漸進式,一旦發作,可持續數週以上;從腰、下腰處、臀部至下肢,甚至到足跟蹠部,嚴重時恐刺痛、麻木、或腿膝部無力,併發症可能影響腸道或膀胱控制喪失,造成排泄機能異常。2)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因素及族群?● 常見於中老年患者,因脊柱退行性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症、椎管狹窄所引起的疼痛。● 懷孕者,因子宮擴大直接壓迫的結果所導致。● 患有脊椎腫瘤者,腫瘤直接壓迫坐骨神經或神經根就會造成症狀。● 損傷造成,如骨折、感染或炎症引起。3)何種行為恐加劇疼痛症狀?可能因彎腰的姿勢、坐姿及座椅不適當、甚至咳嗽或打噴嚏而劇烈疼痛。對此,病患在日常生活中更應注意正確的坐姿、站姿、睡姿及搬運重物的姿勢,如搬重物時應彎曲膝蓋作蹲起式抬重,較不易造成腰背部問題。4)如何治療?● 物理性治療/復建,包括症狀改善及手術後復健二種,或是按摩、整脊及瑜珈,有時也能幫助緩解。● 化學性治療/分為口服藥物或直接注射藥物二種,椎管內注射可迅速降低周圍神經的炎症,因此常用於嚴重的坐骨神經痛;口服藥物又分為中藥及西藥,雖然制成及原理不全然相同,但效果都是能緩解疼痛。● 侵入性治療/針灸或外科手術,針灸對坐骨神經痛的緩解有立即改善的效果,且針療後若能緩解疼痛,仍建議用中藥配合治療,以及搭配西醫的復健治療,來達到持續性的治療效果;若是持續而嚴重的坐骨神經痛,已影響到行動和排泄功能,醫師將評估外科手術的必要性。

年輕人坐姿不良 間接讓控八控控專線紅好久

年輕人坐姿不良 間接讓控八控控專線紅好久#坐骨神經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民眾所熟悉的控八控控坐骨神經痛專線,總是能夠出現在各個新聞台的電視廣告裡頭,讓人很好奇,為什麼只有治療坐骨神經痛,就能夠有大筆的金錢猛打廣告?對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中傷科主治醫師劉學融指出,因為現代人,長期待在電腦前久坐不動,又加上姿勢不良,導致坐骨神經痛的病患越來越多,控八控控專線能那麼火紅,當然事出有因!坐骨神經痛 下半身幾乎都會遭殃他解釋,坐骨神經痛是多種病因導致以疼痛為主要症狀的症候群。疼痛會沿著坐骨神經通路,也就是腰、臀、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足外側,一路來報到。中醫認為這屬於痺證範疇,病位在足太陽膀胱經與足少陽膽經。多與正氣不足、腠理不密、生活習慣、氣候條件有關。西醫治療多建議病患臥床休息,並服用止痛藥雙管齊下,缺點是遠期療效不夠理想。中醫則強調目標在改善血液循環,解除肌肉痙攣,緩解疼痛,促進功能恢復。而進行針灸時須選定特定部位。例如針刺局部夾脊穴,能有效緩解椎間盤突出造成肌肉緊繃所導致的痠痛。針刺臀中肌激痛點,可舒緩活動時腰臀部的肌肉張力。環跳穴是足少陽膽經與足太陽膀胱經之交會穴,且在側臥位深刺時可達坐骨神經幹。選用委中、陽陵泉、承山等穴,能放鬆腿部後側筋膜緊繃度,緩解局部疼痛。另外,簡易傷科手法則包括揉、按、推、摩、滾、斜板等,在腰部及患肢雙手交叉按壓突出部位,力量由輕而重,使肌肉放鬆。劉學融指出,治療後若再敷貼金黃散,能活血化瘀舒筋止痛。年長者建議搭配健步丸效果更好。

坐骨神經痛要手術嗎?整脊治療別亂試

坐骨神經痛要手術嗎?整脊治療別亂試#坐骨神經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下背痛、坐骨神經痛、頸肩痠痛和肢體的麻木無力甚至癱瘓等,是國人就醫最常見的原因。阮綜合醫院神經外科謝榮豪醫師表示,治療應該針對每個人的症狀、生活需求和健康狀況,加以量身訂做,達成個人理想的脊椎健康。我們治療的是病人不舒服的症狀,而不是治療影像的報告;人到中老年,往往脊椎長骨刺和椎間盤退化是很常見的,但絕非都是需要治療或手術的。醫師們透過神經內外科、復健科、和骨科、麻醉科、內科等專科醫師的配合和互相支援,不管是要從事保守治療或者手術,會給您實在又專業的諮詢與幫忙。手術方面:從最微創的痛點治療、神經阻斷、椎間盤整型術,到內視鏡、顯微鏡顯微手術、動態穩定手術、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乃至最傳統重要的骨融合內固定手術,花最多錢也未必能最切中病患的需要。年輕人若是簡單椎間盤突出或破裂,應該單純解決神經壓迫即可(例以椎間盤整型術、內視鏡或顯微手術切除部分椎間盤),沒有必要上下多節段不相關的腰椎都以骨釘固定起來,應該盡量貼近人體原本正常力學構造來思考,才能得到最大的舒適感。其他再如多次中風或心絞痛病人,若能保守治療則盡量避免手術。肥胖病人若不減肥而單想靠椎間盤成型術來治療,也是容易復發。而最新的人工椎間盤,若運用在頸椎外傷滑脫病人,反而有反效果。而且最新的產品不一定最好、傷口最小的手術也不一定適合每個人,這些迷思,還不如尋找一個能幫你量身訂做脊椎健康的良醫,來得重要!切忌尋找坊間參差不齊的整復,我曾經有報導病人在頸部不適當推拿後出現急性半身不遂,幸虧及時手術得以搶救成功的例子。有症狀的先針對該症狀治療,保守治療無效或者診斷時就已經很嚴重時(脊髓壓迫、椎間盤破出、外傷壓迫)應該進行適切的手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