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

肉毒桿菌素治療痙攣症 臨床應用廣

肉毒桿菌素治療痙攣症 臨床應用廣#偏頭痛

成大醫院復健部林裕晴醫師表示,肉毒桿菌毒素注射治療目前臨床上應用較廣的適應症包括半面痙攣症、眼瞼痙攣症、肌張力不全症(痙攣性斜頸症、痙攣性聲音障礙、寫字性痙攣症等)、腦性麻痺、腦中風、頭部外傷、斜視、偏頭痛、背痛、多汗症及動態性皺紋等,但其他的適應症也漸漸的被開發出來,臨床醫療上的應用越來越廣。(圖:上肢常見痙攣障礙型態)林裕晴醫師說,痙攣症是上運動神經元病變常有的症狀之一,臨床上如腦中風、頭部外傷、中樞退化性疾病及腦性麻痺等症,皆易見到程度不一的痙攣。嚴重的痙攣不只會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更會造成肌肉短縮及關節變形,故如何有效地降低過高肌肉痙攣,對於患者的功能訓練及避免長期併發症的產生是非常重要的。傳統口服抗痙攣藥物較適用於全身廣泛性肌肉痙攣患者,對於局部痙攣型的效果不佳及易有副作用的產生。非口服抗痙攣藥物能局部或全面性地降低肌肉痙攣,且幾乎不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副作用,對於患者功能的改善有相當大的幫助。近幾年來的臨床研究顯示,肉毒桿菌毒素可以有效地改善上運動神經元病變患者的異常張力且副作用極少。目前透過事前專案審查,部分腦性麻痺及腦中風患者可以獲得健保給付肉毒桿菌毒素注射治療。使用肉毒桿菌毒素注射來治療腦性麻痺、腦中風及頭部外傷痙攣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改善患者的功能,藉由異常張力的早期獲得控制,再透過適當的復健訓練及輔具配戴,可使患者步態改善,或因上肢改善而有較高獨立自主的日常生活能力;另外肉毒桿菌毒素可讓腦性麻痺患者肌肉不再短縮而生長的較正常,進而避免關節攣縮變形的產生。除了降低肌肉的痙攣張力以改善患者的功能外,肉毒桿菌毒素於腦性麻痺、腦中風及頭部外傷的臨床應用尚有流口水的改善、手術前後痙攣張力疼痛的控制,及作為模擬手術效果的參考等。目前國外已普遍將肉毒桿菌素運用於這類肌肉張力異常症的治療,國內衛生署也核准用於這方面的治療,根據臨床經驗證實,約九成的患者在注射肉毒桿菌素之後,其症狀可達七~九成的改善,平均每注射一次可維持三至九個月左右,只有極少的患者會出現注射部位的紅腫、痛、局部無力等副作用,但這些症狀一般在二至四星期均會消失。

前庭性偏頭痛眩暈 母女同病相憐

前庭性偏頭痛眩暈 母女同病相憐#偏頭痛

「好像是遇到大地震,同時又在轉圈圈。」余太太形容天旋地轉的痛苦,不在其中的人很難理解,偏偏他的媽媽還有正在就讀大學的女兒,都有相同的困擾。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張滋圃仔細問診,找出病因,竟是家族性潛在的前庭性偏頭痛體質,透過衛教與藥物治療,已能平穩過日,生活品質愈來愈好。余太太年輕起就飽受眩暈之苦,結婚生子後,眩暈更是如影隨行,一旦發病時整個人只覺得昏天暗地,根本站不起來,只能躺在床上掉眼淚,靠家人照料,各大醫院也都看過了,結果都沒有好轉。她的女兒眩暈發作得更早,從幼稚園就開始常會頭昏昏的,當時都以為是貧血,想不到年齡愈大愈明顯,國中、高中開始次數更頻繁,上了大學也沒有改善,一寫作業就頭晕,有暈車的感覺。延伸閱讀「前庭性偏頭痛」: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312

偏頭痛≠得腦瘤! 別自己嚇自己

偏頭痛≠得腦瘤! 別自己嚇自己#偏頭痛

許多人都曾有過偏頭痛的經驗,不過這麼常偏頭痛,是不是就是長了腦瘤?其實大部分偏頭痛是由於肌肉與神經疼痛引起,不一定是腦部病變,民眾不必過度擔心。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神經內科劉議謙醫師曾接受優活訪問指出,腦瘤以頭痛來表現的反而是在少數,科學統計證明,腦瘤的常見症狀應該是癲癇發作及局部神經學症狀,如肢體無力或意識變化。偏頭痛最主要的發病原因,是血管不正常的收縮與擴張,造成腦部壓迫感,而血管的收縮擴張,基本上與自律神經系統有關。偏頭痛並非腦部本身有問題,而是機能性失調,包括睡眠不足、天氣變化、月經前後、個人狀況(緊張或衝動的情緒)、刺激性飲食(包括紅酒、起士、巧克力、味精、含咖啡因的飲料、洋蔥)。偏頭痛患者中,超過三分之二都是女性,主要是因為女性在情緒的控制上較不穩定,容易生氣、焦慮與衝動。研究更發現,偏頭痛尤其好發於10幾歲到40歲左右的女性身上,這與工作忙碌、家庭壓力、月經週期有很大的關係。臺安醫院腦、脊髓神經內科醫師黃尚本曾接受優活訪問表示,有些偏頭痛患者在發作前會有視覺前兆,像是看到閃光或黑影、產生幻覺、嗅覺異常,有的患者某側身體或臉部會暫時麻木。偏頭痛患者在發作期間,頭部會感到劇烈的抽痛,嚴重者會伴隨噁心、嘔吐、怕光、怕吵,輕度活動也會讓頭痛情形加劇;發作時的疼痛程度,與個人體質以及當時的情緒有關,如果患者已經連續好幾天沒睡好,頭痛將更為嚴重。偏頭痛發作時通常會持續4小時以上,甚至長達數天的時間,個體間的差異很大。近年來醫學界對於偏頭痛的了解可說是突飛猛進,對於其治療及診斷可說是十拿九穩,劉議謙醫師說,根據研究,頭痛病患只要符合三要件,包括頭痛症狀發生必須中斷工作休息一下、頭痛會伴隨噁心嘔吐感、頭痛起來的時會怕光等,代表偏頭痛的診斷正確率高達七成以上,除了上述三種症狀外,搏動性的頭痛、前兆症狀、中到嚴重程度的疼痛也都是它的臨床特徵之一。劉議謙醫師表示,目前對於偏頭痛的治療傾向於慢性預防及急性治療雙管齊下,尤其是預防頭痛發作的治療,幾乎已經成為大多數醫師的共識。(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 www.uho.com.tw)

壓力緊筘咒!想減輕頭痛不能靠止痛藥

壓力緊筘咒!想減輕頭痛不能靠止痛藥#偏頭痛

經濟不景氣,企業頻傳裁員減薪、或是要求員工休無薪假,許多人飯碗不保,生活壓力沉重,連帶影響生理健康,陳先生(化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外商工作十多年的他,生平第一次經歷如此嚴重的裁員潮,鄰座的同事白天還在一起聊是非、談過年出遊計畫,傍晚卻已被通知裁員;公司也由去年10月開始放無薪假,每個月只拿到比基本薪資高一點的薪水,荷包緊縮,再加上不知道裁員何時輪到自己的莫名壓力,讓他最近開始頭痛、失眠,甚至有時還會手抖、呼吸急促。在門診中,陳先生自述頭痛形式屬於中度疼痛、兩側都會發生,有時血管好像在搏動一般,感覺就像是戴了一頂過緊的帽子,而自行購買的止痛藥偶爾有效,但大多數時候他幾乎整天都處在頭痛的煎熬之下。天主教耕莘醫院神經內科 - 劉議謙醫師表示,前述情形是典型的壓力性頭痛,大多發生在從無頭痛病史的人身上,常伴隨失眠、且有明顯的壓力源(例如公司裁員),有時甚至出現焦慮的相關症狀。這種頭痛其實只是身體眾多壓力症狀的其中之一,如果只服用止痛藥物,緩解效果通常不顯著。針對這類型的頭痛,必須連失眠、焦慮等情況也一併治療,才能讓頭痛暫時減輕。最重要的是,要能找到一個確實抒解壓力的方法(如運動或嗜好),才不致於一直依賴藥物;最怕的是,患者習慣靠藥物止痛,最後反可能變成藥物成癮型頭痛,讓治療更為棘手。如果本來就有頭痛的情形,只是最近變得更嚴重,甚至痛起來會讓人噁心想吐、怕光怕吵,則很可能是偏頭痛。劉議謙醫師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偏頭痛未必只痛一邊,也可能與壓力有關,但多半找不到特定原因,國內病人較少如國外民眾會出現視力模糊等前兆現象,但與特定食物(起司、橘子、巧克力等)可能相關,女性生理期的前後也會讓疼痛加劇。上述兩種常見的頭痛,治療方式大異其趣,前者重視壓力源的解除、以及症狀的治療,後者則著重在預防,應仔細觀察自己的症狀(如何種情況頭痛會加劇、何種情況會減輕、每天大概痛多久),加上專業醫師的診斷治療,才可望早日脫離頭痛的地獄。此外,頭痛也可能是危險疾病的徵兆。劉議謙醫師說,如果頭痛伴隨頸部僵硬、發燒、手腳無力、手腳麻木、意識不清、走路不穩、眩暈、複視、顏面神經麻痺或口齒不清,就必須懷疑可能是腦膜炎、腦炎、急性出血性中風、顱內動脈瘤破裂、腦瘤、頸動脈剝離等危險疾病。總之,頭痛是一般人常見的身體不適,但也容易被大家忽視,多數人總將頭痛當成一種「體質」,卻不知其背後可能藏著複雜的病因,必須及早正確的診斷與治療,如此脫離頭痛的魔掌並非不可能的事。

深呼吸幫助減壓 解除緊張性頭痛

深呼吸幫助減壓 解除緊張性頭痛#偏頭痛

50歲陳先生(化名)抱怨近兩個星期頭痛的很厲害,有時痛一邊,有時兩邊都痛,以前類似的頭痛休息一下就改善,這次卻連續好幾天都如此。陳先生很擔心,是不是二十年前頭撞過後舊傷復發,或是腦袋長什麼東西?還是中風的前兆?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神經科周秉箴醫師表示,患者經過檢查後發現,除了兩邊後枕部有壓痛點外,四肢運動及感覺神經都正常。而頭痛的位置大多是兩側太陽穴及後枕部,有時痛的厲害連眼框周圍都感覺疼痛。不過,陳先生除了頭痛外,還有失眠的問題,仔細問起來才發現陳先生經營一家小公司,這陣子不景氣,公司業績不好,股票基金又賠了上千萬,所以晚上很難睡好。失眠的隔日,頭痛的更厲害。周秉箴醫師指出,根據患者的症狀及檢查結果,他的問題是緊張性頭痛,不是長了腦瘤,也和多年前的外傷無關,更不是中風的前兆。除了開立止痛肌肉放鬆的藥物之外,還提醒患者要注意生活的壓力,適當的減壓,例如運動、深呼吸等放輕鬆的小技巧,一個星期之後頭痛就得到改善。周秉箴醫師表示,頭頸部的肌肉持續收縮會導致緊張性頭痛,而導致頭頸部肌肉收縮的原因如下:1.情緒長時期過度焦慮、擔心及緊張。2.腦力長期勞動、沒有足夠的休息及睡眠。3.因長時間坐或站立,令頭、頸、肩產生不良的姿勢 4.肌肉因長期收縮,導致減少血流,致使腦局部循環不良。周秉箴醫師指出,很多人頭痛時便會服用止痛藥,但藥物往往只能治標不治本,可以嘗試下列的方法,以減輕緊張性頭痛:1.輕輕按摩頭兩側至後頸的肌肉。2.熱敷患處,有助減輕頭痛,放鬆肌肉。3.放下手上的工作,進行深呼吸,可幫助舒緩緊張情緒及壓力。4.多做有氧運動,可放鬆心情、增進睡眠品質,促進血液循環。如果服用止痛藥及嘗試以上減壓方法後,疼痛仍未改善,或頭痛頻率越來越高,周秉箴醫師則建議儘早就醫。

你是偏頭痛?還是壓力性頭痛?

你是偏頭痛?還是壓力性頭痛?#偏頭痛

頭痛是人們常見的病痛之一,但大部分的人就醫態度並不正確。民眾常見的迷思之一是:我最近這麼常頭痛,是不是長了腦瘤?事實上,絕大多數的神經科醫師都會告訴你,腦瘤以頭痛來表現的反而是在少數(科學統計證明,腦瘤的常見症狀應該是癲癇發作及局部神經學症狀如肢體無力或意識變化)。迷思二是:我數年前曾出過一次車禍也有撞到頭,跟目前的頭痛有沒有關係?事實上,腦傷造成的頭痛絕大多數會在兩星期內發生,延遲到數月甚至數年之久的頭痛多半跟腦傷無直接關係(但老人家有時因為腦傷造成硬腦膜外出血倒是有可能在一段時間後才發生症狀)。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神經內科-劉議謙醫師,特別針對兩種神經科門診常見的頭痛加以說明。希望提高大家對頭痛的認識與了解,學會如何自我診斷並照顧自己的頭痛。一、壓力性頭痛(緊張性頭痛)此類型的頭痛與緊張的日常生活與隨之而來的壓力可謂息息相關,疼痛的強度多在輕度與中度之間,雙側性、非搏動性的緊繃性鈍痛是它最常見的出現形式,對止痛藥的反應良好,但解鈴還需繫鈴人,這類頭痛的發生其實就是提醒自己,是不是最近的生活給自己太大壓力了。二、偏頭痛近年來醫學界對於偏頭痛的了解可說是突飛猛進,雖然對於它的病理機轉還有些許爭議,但對於治療及診斷可說是十拿九穩,劉議謙醫師指出,幾年前有臨床醫師做過研究,頭痛病患只要符合三要件:(1)頭痛起來必須中斷工作休息一下(2)頭痛會伴隨噁心嘔吐感(3)頭痛起來的時會怕光,如果符合這三項,偏頭痛的診斷正確率高達七成以上,除了上述三種症狀外,搏動性的頭痛、前兆症狀、中到嚴重程度的疼痛也都是它的臨床特徵之一。目前對於偏頭痛的治療傾向於慢性預防及急性治療雙管齊下,尤其是預防頭痛發作的治療,幾乎已經成為大多數醫師的共識,但良好的治療效果仍然需要很好的醫病互信及病人的配合。

「偏頭痛」超過三分之二都是女性

「偏頭痛」超過三分之二都是女性#偏頭痛

頭痛一般可分為腦部引起的頭痛或腦部以外所引發的頭痛。所謂腦部引起的頭痛就是腦子裡面長東西,如腦瘤或腦出血,此種狀況比較嚴重,需開刀治療,但此種頭痛所佔的比例極少。而腦部以外所引發的頭痛,又以緊張性頭痛(張力型頭痛)與偏頭痛兩種最為常見,頭痛患者有九成以上都是這兩種情形所引起的。腦部以外所引起的頭痛,問題較為單純,主要是受到外在的影響產生機能性的失調,而非腦內產生實質病變。◎腦瘤或腦出血:這類型頭痛的特色就是一天比一天更痛,特別是早上起床的時候,吃止痛藥也沒什麼效果,因為此時腦壓最高,同時會有噁心嘔吐的症狀,隨著病情的惡化會出現神經功能的缺損,例如手腳無力、麻木、走路不穩。◎緊張性頭痛:緊張性頭痛的特色在於發作時頭部肌肉緊繃,尤其是兩側顳葉(太陽穴附近)及頸部的肌肉緊繃,感覺像是孫悟空套著緊箍咒。緊張性頭痛的原因一般跟工作壓力與睡眠不足有關。 ◎偏頭痛:這類型頭痛的特點就是一側太陽穴會有抽動感,抽動情況類似心臟脈動,也有部分患者兩側太陽穴皆會抽痛。臺安醫院 黃尚本醫師指出偏頭痛最主要的發病原因,是血管不正常的收縮與擴張,造成腦部壓迫感,而血管的收縮擴張,基本上與自律神經系統有關。偏頭痛並非腦部本身有問題,而是機能性失調,包括:睡眠不足、天氣變化、月經前後、個人狀況、刺激性飲食。偏頭痛患者中,超過三分之二都是女性,主要是因為女性在情緒的控制上較不穩定,容易生氣、焦慮與衝動。研究更發現,偏頭痛尤其好發於10幾歲到40歲左右的女性身上,這與工作忙碌、家庭壓力、月經週期有很大的關係。有些偏頭痛患者在發作前會有視覺前兆,像是看到閃光或黑影、產生幻覺、嗅覺異常,有的患者某側身體或臉部會暫時麻木。偏頭痛患者在發作期間,頭部會感到劇烈的抽痛,嚴重者會伴隨噁心、嘔吐、怕光、怕吵,輕度活動也會讓頭痛情形加劇。發作時的疼痛程度,與個人體質以及當時的情緒有關,如果患者已經連續好幾天沒睡好,頭痛將更為嚴重。偏頭痛發作時通常會持續4小時以上,甚至長達數天的時間,個體間的差異很大。有頭痛體質的病人,應該到大醫院的腦神經科進行檢查,以排除是否為腦部病變造成的頭痛,醫師會先為患者進行神經功能檢查,以瞭解其神經功能是否有缺損。神經功能檢查是簡易的動作測驗,如有需要,醫師也會安排患者進行腦波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