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國民健康局99年最新「成人吸菸行為調查」及「健康危害因子監測調查」結果顯示,國人18歲以上男性嚼檳榔率已降至12.5%,若與近3年嚼檳榔率(96、97和98年分別為17.2%、15.2%和14.6%)比較,呈現逐年下降之趨勢,且與96年嚼檳榔率相較下降幅度達到27%;同期間民眾對檳榔子致癌的認知率也由39.9%增為51%。台灣高嚼檳榔率是導致口腔癌高發生率及高死亡率的原因,目前每年分別有5千多人罹患和2千多人死於口腔癌。此外,口腔癌為青壯年男性最容易發生的癌症,發生及死亡年齡中位數均較其他癌症早10-20年,因此,國民健康局積極推動檳榔危害防制工作,除透過多元管道加強檳榔防制宣導,亦透過社區、職場、學校、軍隊等不同場域營造不嚼檳榔環境,並提供戒檳服務,其成果已慢慢反映在嚼檳率的下降。依據99年調查結果顯示,以30-39歲之男性嚼檳榔率最高(19.1%),其次為40-49歲(18.1%),嚼檳榔率最低的年齡層則為65歲以上(4%)。以教育程度來看,國中的嚼檳榔率最高(23.2%),其次為高中職(17%),大學以上教育程度的嚼檳榔率最低,僅3.7%。以家庭月收入來看,月收入為2至4萬元的男性嚼檳榔率最高,其次為4至6萬元,嚼檳榔率最低為8至10萬元,月收入較低者,嚼檳榔率也較高。以縣市嚼檳榔率來看,男性嚼檳榔率最高的前5縣市分別為台東縣(23.8%)、嘉義縣(19.3%)、花蓮縣(19.1%)、南投縣(18.1%)、屏東縣(17.6%),與全國嚼檳榔率相比也顯著較高,而這些縣市也是檳榔產量比較高的縣市;至於嚼檳榔率較低的縣市大多為都會型縣市,以台北市最低(4.7%),其次為台南市的7.7%、新竹市的8%、高雄市的8.7%與台中市、基隆市的9.5%。嚼檳榔率最高的縣市為最低嚼檳榔率縣市的5倍,愈往中南部、東部的縣市,嚼檳榔率也較高。整體而言,較低收入、中壯年、較低教育程度、與高檳榔種植縣市有較高的嚼檳榔率。此外,調查亦發現,18-29歲男性嚼檳率只有8.7%,但到30到39歲嚼檳榔率就大為提高至19.1%,顯示很多男性進入職場後,可能因建立人際關係及工作上的需要(如提神)而嚼檳榔,但在老年族群嚼檳榔率又會下降,也可能與老年族群已離開職場,不再因工作或建立人際關係而有嚼檳榔的需要,或是考慮健康狀況而不願再嚼檳榔,故嚼檳榔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