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

調查/台東縣及30到39歲男性嚼檳榔率最高

調查/台東縣及30到39歲男性嚼檳榔率最高#檳榔

依據國民健康局99年最新「成人吸菸行為調查」及「健康危害因子監測調查」結果顯示,國人18歲以上男性嚼檳榔率已降至12.5%,若與近3年嚼檳榔率(96、97和98年分別為17.2%、15.2%和14.6%)比較,呈現逐年下降之趨勢,且與96年嚼檳榔率相較下降幅度達到27%;同期間民眾對檳榔子致癌的認知率也由39.9%增為51%。台灣高嚼檳榔率是導致口腔癌高發生率及高死亡率的原因,目前每年分別有5千多人罹患和2千多人死於口腔癌。此外,口腔癌為青壯年男性最容易發生的癌症,發生及死亡年齡中位數均較其他癌症早10-20年,因此,國民健康局積極推動檳榔危害防制工作,除透過多元管道加強檳榔防制宣導,亦透過社區、職場、學校、軍隊等不同場域營造不嚼檳榔環境,並提供戒檳服務,其成果已慢慢反映在嚼檳率的下降。依據99年調查結果顯示,以30-39歲之男性嚼檳榔率最高(19.1%),其次為40-49歲(18.1%),嚼檳榔率最低的年齡層則為65歲以上(4%)。以教育程度來看,國中的嚼檳榔率最高(23.2%),其次為高中職(17%),大學以上教育程度的嚼檳榔率最低,僅3.7%。以家庭月收入來看,月收入為2至4萬元的男性嚼檳榔率最高,其次為4至6萬元,嚼檳榔率最低為8至10萬元,月收入較低者,嚼檳榔率也較高。以縣市嚼檳榔率來看,男性嚼檳榔率最高的前5縣市分別為台東縣(23.8%)、嘉義縣(19.3%)、花蓮縣(19.1%)、南投縣(18.1%)、屏東縣(17.6%),與全國嚼檳榔率相比也顯著較高,而這些縣市也是檳榔產量比較高的縣市;至於嚼檳榔率較低的縣市大多為都會型縣市,以台北市最低(4.7%),其次為台南市的7.7%、新竹市的8%、高雄市的8.7%與台中市、基隆市的9.5%。嚼檳榔率最高的縣市為最低嚼檳榔率縣市的5倍,愈往中南部、東部的縣市,嚼檳榔率也較高。整體而言,較低收入、中壯年、較低教育程度、與高檳榔種植縣市有較高的嚼檳榔率。此外,調查亦發現,18-29歲男性嚼檳率只有8.7%,但到30到39歲嚼檳榔率就大為提高至19.1%,顯示很多男性進入職場後,可能因建立人際關係及工作上的需要(如提神)而嚼檳榔,但在老年族群嚼檳榔率又會下降,也可能與老年族群已離開職場,不再因工作或建立人際關係而有嚼檳榔的需要,或是考慮健康狀況而不願再嚼檳榔,故嚼檳榔率下降。

預防口腔癌 不能忽視”癌前病變”警告

預防口腔癌 不能忽視”癌前病變”警告#檳榔

提到癌症,大多數的癌症病患從未見過威脅他們的腫瘤到底長的甚麼樣子,口腔癌則是其中少數的例外。大多數的癌症需要精密甚至侵入性的檢查才看得見,反之口腔癌只要打開嘴巴就看得到了,話雖這樣但還是有一半的口腔癌在發現時已是晚期了(第三、四期),為甚麼呢?晚期口腔癌至少有四公分的大小,設想在我們口腔裏面有個四公分的異物難道我們會無法發現嗎?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口腔癌的特性--口腔癌通常來的快又急。奇美醫院口腔顎面外科 - 顏欽堉主任指出,口腔癌的生長速度在所有癌症中算是相當快,甚至於患者都可感覺到腫瘤的生長,所以剛開始的時候症狀不明顯,患者甚至於醫師可能都會忽略這個病徵,但是後來發現硬塊越來越大,潰瘍越來越明顯就會開始恐慌,至此口腔癌已明顯可見,這個過程在大部分患者身上僅需數週就可到達。因此即使這麼容易發現的腫瘤卻往往等到腫瘤已經很大了才就醫與治療,所以很可能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其實台灣的口腔癌病患超過八成有嚼食檳榔與吸菸的習慣,所以沒有嚼食檳榔與吸菸習慣個體是不需過度擔心的。顏欽堉主任表示,臨床上有所謂的癌前病變,包括白斑、紅斑與纖維化,尤其是有嚼食檳榔習慣的個人,若口內已有癌前病變更需有警覺心,立即戒除不良習性並定期口腔粘膜檢查都可避免或者早期發現口腔癌的發生,這點也是在其他癌症所沒有的機會,大部分的癌症並不出現有癌前病變的警訊,甚至需要腫瘤很大才能被發現。容易發現的口腔癌也帶來另外的問題,口腔與許多感官功能有關。飲食、語言及美觀等方面口腔都有絕對重要性存在,口腔癌腫瘤大小與侵犯程度也影響這幾個方面的功能,例如舌癌會造成吞嚥與發音的困難,頰黏膜與嘴唇癌會影響外觀與張口,若是腫瘤生長在齒齦上或侵犯至齒齦則往往造成咀嚼障礙。治療前就會造成患者對就醫治療所可能產生後遺症出現疑慮。顏欽堉主任說,很多患者在就醫時的疑慮往往並非在診斷分面,而是關心治療後是否會造成咀嚼吞嚥功能障礙或者是否會造成顏面很大的疤痕。事實上腫瘤越大對於上述功能的影響越明顯,且治療後越難恢復原有的功能,反之若腫瘤越小則越容易於治療後保存原有的功能。現有口腔癌的主要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放射線與化學治療等近年來皆有長足進步,手術切除通常會合併器官保存的觀念且切除後可與整形外科的顯微皮瓣修補結合重建原有口腔的構造。放射線治療則因新型機器的引進可更有效的控制腫瘤並減少放射線的副作用。標靶治療的使用則是另外一種可嘗試的方式。所以面對口腔癌最好是即早及勇敢的面對,只有盡早的發現、謹慎的評估與積極的治療才是面對口腔癌最好的方法。

用愛心打敗不景氣 鴻海送溫暖到「陽光」

用愛心打敗不景氣 鴻海送溫暖到「陽光」#檳榔

景氣冷颼颼,不僅民眾苦不堪言,仰賴大眾捐款的社福團體更顯現示出僧多粥少的困境,讓弱勢族群的經濟負擔更重了。陽光基金會主要的服務對象為燒燙傷及顏面損傷的朋友,在不景氣的現況裡,傷友們的重建生活與社會適應更加不易;年關將近,鴻海科技集團全體同仁發起「信心  關懷  感恩 寒冬送暖」物資捐贈活動,看到了這群被遺忘的朋友,捐贈相關營養品、護理用耗材等,提供這群陽光朋友最迫切的復建生活基本所需,讓他們能安心過好年,而鴻海同仁更貼心地附上對陽光傷友表達關懷的歲末祝福卡,更使他們在寒冬中感受到如陽光般溫暖。在多次聯繫與關切中,我們深深感受到鴻海同仁的溫情,在艱難時刻給予最立即的幫助;【呂大哥是一位顏面惡性腫瘤患者,因車禍雙腳斷裂,復健三年後從事油漆工作,卻於一年多前年罹患口腔癌,工作就此中斷,又因手術切除了1/3舌頭,僅能進食半流質食品,手術至今也因傷口不易癒合,需長期往返醫院奔波治療,而無法重新找工作。身為單親爸爸的呂大哥,需獨立扶養2個女兒,大女兒就讀國小3年級、小女兒3歲,雖然生活困苦,呂大哥為了2個可愛寶貝,仍然不放棄堅持下去。現在有了營養品的補助,呂大哥在體能上可以多補充營養,積極治療復建,希望儘早復原後能自立更生照顧家人…】。在陽光,有許多像呂大哥這樣的病友,透過這次的物資捐助,預計幫助陽光基金會北、中、東區服務中心約1000位病友,感受到鴻海同仁雪中送碳的溫暖,同時獲得實質的生活幫助。陽光基金會一直以來專注於提供顏面損傷及燒傷者、口腔癌患者全方位的服務,使其回歸社會。而此次鴻海科技集團全體員工們的愛心關懷,不僅協助燒燙傷復健期的需求,也讓顏面惡性腫瘤病友得到暫時的抒困,因為大部分的病友大多是家中重要的經濟支柱,因此在他們受傷生病後,家中經濟來源一夕間中斷,透過這樣的援助,幫助他們無後顧之憂的安心復健、重新站起來。

臺北市口腔癌死亡率,10年成長近七成

臺北市口腔癌死亡率,10年成長近七成#檳榔

臺北市96年口腔癌標準化死亡率在全國僅高於金門縣、連江縣,但近10年粗死亡率卻成長了6成9,排除人口老化因素之標準化死亡率亦成長了3成6,顯見死亡率的增加人口老化並非主要因素。多項醫學研究證實嚼食檳榔、抽煙皆是導致口腔癌的危險因子,紅唇族、癮君子要注意了! 近10年臺北市民口腔癌粗死亡率逐年增加,在主要癌症死因中,成長幅度僅次於攝護腺癌。臺北市口腔癌近10年平均死亡年齡為58.2歲,是主要癌症死因中平均死亡年齡最輕者。若以性別來分析,男性近10年平均死亡年齡為57.2歲,女性為66.2歲,男性較女性低8.9歲;死亡率方面,男性口腔癌死亡率大致呈逐年上升趨勢,女性死亡率則大致在每十萬人口1.0人至1.4人間變動,近10年男性口腔癌平均死亡率每十萬人口8.2人為女性1.1人的7.5倍。若依年齡層來觀察,近10年口腔癌死亡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增高,65歲以上人口死亡率居各年齡層之首,而口腔癌皆落在女性癌症死因14名以外,惟口腔癌則居男性的第5或第6大癌症死因,其更是壯年男性(25-44歲)的第2大癌症死因(次於肝癌),男性口腔癌日趨年輕化,對家庭和社會影響不容忽視。96年我國與臺北市口腔癌死亡率分別為每十萬人口10.1人與5.1人,與其他國家或地區比較,高於日本2.0人(2003年)、香港2.5人(2006年) 及美國2.5人(2005年),臺灣檳榔文化應是一重要影響因素。嚼食檳榔對環保或是民眾的健康都有負面的影響,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市民應及早戒除嚼食檳榔的習慣,除針對18歲以上吸菸或嚼食檳榔市民提供口腔癌篩檢服務外,並辦理戒檳班與推動無檳職場,以期降低口腔癌發生率,提升市民健康品質。

12月檳榔防制宣導~提醒口腔黏膜檢查

12月檳榔防制宣導~提醒口腔黏膜檢查#檳榔

近年來,嚼食檳榔者有年輕化的趨向,口腔癌的魔爪也有向下探的趨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遠離癌症威脅的不二法門。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訂於「12月檳榔防制宣導月」時,加強展開一系列辦理檳榔防制及口腔癌防治宣導活動,以喚起市民對於口腔癌健康保健之正確意識。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96年臺北市男性十大癌症死亡原因口腔癌(含口咽及下咽)排名第7位,而死亡人數達117人,每十萬人中就有9.14個死於口腔癌,90﹪的口腔癌患者都有嚼食檳榔的習慣。聯合醫院牙科主任陳立愷指出嚼檳榔的後遺症包括牙齦腫大、牙齒動搖、白斑、紅斑、黏膜潰瘍、黏膜下纖維化、疣狀增生及口腔癌。有嚼食檳榔及抽菸、喝酒者,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23倍,這也是行政院衛生署訂12月3日為檳榔防制日的由來。因此,如果您有嚼檳榔或抽菸、喝酒的習慣,最好戒絕這3項物質的使用。並務請定期接受牙醫師的口腔黏膜檢查,來保障您的健康,檢查時間只要幾分鐘,凡年滿18歲以上市民提供每年1次 “免費”的口腔黏膜檢查服務,可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6個院區(中興、和平、仁愛、陽明、婦幼、忠孝)牙科門診接受檢查,不需掛號隨到隨看。衛生局為加強民眾對於檳榔危害和口腔癌的認知,給予社會大眾正面的宣導,提供市區民眾在地化、可近性、可利性之戒檳教育,利用團體方式授與學員各種不同知識與技能,藉由戒檳班協助學員達成檳榔減量或戒除之目標。97年度特委託十二區健康中心、市立聯合醫院及中華民國防癌篩檢中心開辦14班戒檳班,招收學員共計153人,完全戒檳成功有91人,檳榔戒除率達60%,績效顯著。有關口腔黏膜檢查服務諮詢,歡迎逕洽市立聯合醫院各院區:■ 中興院區 (02)2552-3234■ 和平院區 (02)2388-9595■ 仁愛院區 (02)2709-3600■ 陽明院區 (02)2835-3456■ 婦幼院區 (02)2391-6470■ 忠孝院區 (02)2786-1288

《檳榔防治日》加點油,你“口”以很健康!

《檳榔防治日》加點油,你“口”以很健康!#檳榔

12月3日是檳榔防治日,為了讓民眾正視口腔癌的問題,陽光基金會邀請蔡新上等三名口腔癌病友,於12月1日當天至陽光加油站做預防宣導,與司機朋友分享親身經歷,提醒民眾拒吃檳榔,以及做好定期檢查,遠離口腔癌的威脅。此外,陽光基金會亦請到待業口友在礦泉水瓶身外貼上口腔健康步驟的宣導標語,並給予些許的工資,讓經濟負擔龐大的口腔癌病友有賺錢的機會,及協助陽光基金會做檳榔防制。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所做的96年死因統計結果分析,惡性腫瘤持續居十大死因之首,其中口腔癌位居第六。單就男性而言,更高居癌症發生率第四。而近十年來,台灣每年罹患口腔癌的人數從1700人增至4700人,成長了1.6倍;因口腔癌而死亡者從每年1000人增加到2200人,成長1.1倍之多。口腔癌的發生與口腔長期受到刺激而產生細胞變性有密切的關係,其中又以嚼食檳榔為最主要的原因。如果不幸罹患口腔癌,即使僥倖能留住生命,還是可能在顏面、口腔造成外觀上明顯的損傷和變形(破相),以及咀嚼、言語、表情等口腔功能的部份或全部的喪失。陽光基金會專案經理莊麗真表示,病友會吃檳榔,經常是工作因素和生活環境造成的,許多病友為了工作提神、禦寒與社交,才會長期養成此習慣,大部份嚼食檳榔而罹患口腔癌的人,對於檳榔的健康危害是不了解的!許多民眾會認為「吃檳榔的人才會得口腔癌」,事實上並不是,沒裝好的假牙或牙齒疾病也可能導致口腔癌,陽光服務的病友越來越多人是這樣的情況造成。口腔癌雖然可怕,卻很容易在早期出現徵狀時被發現,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機率是很高的,也比較不會留下嚴重後遺症。莊麗真說,許多口友都曾遺憾表示:「早知道嘴巴裡那個怪怪的東西放到後來會變癌症,我就會趕快去看醫生了!」,可惜多數人並不清楚什麼是口腔癌的癌前病變而錯失先機。口腔癌病友每個月所需要的營養補充品、傷口照護、口腔清潔花費並不是筆小數目,但這些口癌病友往往都是家中最重要的經濟支柱,他們一生病,家中經濟狀況很容易就出問題。12月3日就是檳榔防治日,陽光基金會希望透過口腔癌病友的呼籲,提醒民眾重視口腔健康,讓口腔癌不上身!

支持公益好片‧用愛守護健康

支持公益好片‧用愛守護健康#檳榔

兩年前,魏德聖導演(以下簡稱魏導)以幽默、詼諧的手法,為陽光基金會拍攝一部溫馨的公益影片「陽光下的檳榔樹」,而片中的父親,正是今年金鐘獎迷你劇集男主角獎得主吳朋奉。當時的魏導還未大紅大紫,吳朋奉也還只是個默默無聞的表演工作者,但他們皆盡心盡力的投入演出。魏導擅以刻劃鄉土人物的方式打動人心,吳朋奉則將口腔癌患者內心的情感及生活上會遇到的不便表現的十分到位。這部結合了優秀的導演及演員的公益影片果然魅力無窮。原本只有規劃至各個校園巡迴播出的經費,不料消息發出後各界反應熱烈,索取影片的電話不斷,既有的影片存貨已所剩無幾,加上並無追加製作成本及包裝郵寄的費用,陽光基金會衷心期盼能與更多人分享這部精彩的影片,因此呼籲大家一同投入口腔癌預防宣導的工作,只要捐款兩百元就可獲贈「陽光下的檳榔樹」影片光碟一份(贈片數量不可累計),讓這一部有意義的影片,能夠持續的流傳並發揮影響力,捐款所得也將作為陽光基金會口腔癌預防宣導之用。有鑒於口腔癌目前高居國內男性死亡原因第四名,患者又多為正值壯年的本土男性,因為工作需要與應酬關係煙酒檳榔三管其下的結果,大大提高了口腔癌的罹病率,需要服務的口腔癌病友愈來愈多。97年陽光基金會上半年度新開案的三百四十名案例中,有一百五十四名為口腔癌,因為察覺到口腔癌患者逐年增加,加上檳榔的嚼食年齡甚至已降低至國高中生,預防重於治療,為免下一代的健康蒙上陰影,讓口腔癌的高危險群能早期發現、正確治療,陽光基金會決定拍這部衛教短片,希望透過輕鬆、友善的方式達到提醒的效果。檳榔是許多人生活的一部份,更和許多人的工作密不可分,但是檳榔對其健康的危害、家庭幸福的威脅卻不一定被了解。魏導輕鬆幽默、貼近本土文化的影片手法,恰好發揮了感動與影響,以正向的角度提醒重視自己的健康、珍惜我們所愛的家人。為了守護我們的下一代、不讓遺憾持續發生,口腔癌的預防宣導需要社會大眾的協助、響應,現在就請以行動支持口腔癌的預防宣導以及「陽光下的檳榔樹」,活動即日起開跑,至12月31日截止,捐款者請洽:(02)2507-8006轉508索取捐款單。

口腔黏膜出現白斑 可能為舌癌前兆

口腔黏膜出現白斑 可能為舌癌前兆#檳榔

舌癌的發生與嚼檳榔、抽煙、喝酒有密切的關係,由於舌頭為一容易觀察的部位,因此應可早期診斷並早期治療。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沈炳宏醫師解釋,舌癌多原發於黏膜表面,九成以上為鱗狀上皮細胞癌,早期常呈潰瘍或腫塊,未必會出現疼痛,有時口腔黏膜表面出現顏色變化,也有可能是癌病前期之徵兆。研究顯示,口腔黏膜如出現白斑,則有可能為癌症或癌前病變,而出現紅斑,則機會還會增加,不可不慎。舌癌的確切診斷,必須作組織切片檢查,由顯微鏡下觀察判斷,如確定為舌癌,則必須作臨床分期,如為早期如癌(第一、二期),必須要用外科手術切除治療,手術後考慮再加上放射線治療(5000~7000cGy),療程約五~七週完成。如診斷時已屬晚期,無法單以局部手術切除者,則必須合併手術、放射線及化學治療。沈醫師強調,早期舌癌之治癒率相當高,五年存活率可高達70~80 %以上。因此,舌頭如發現有異狀之民眾,千萬不要猶豫,應立刻找醫師檢查,以免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