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

口腔癌患者與日俱增 吃檳榔的人風險大

口腔癌患者與日俱增 吃檳榔的人風險大#檳榔

根據最新的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台灣每年罹患口腔癌的人數10年內從1700位增加至4700位,多出將近兩倍的人數,而當中有9成的患者是男性。同時每年死於口腔癌的患者有將近2千多人,是十大癌症的第五位,所以政府不斷地呼籲少吃檳榔,並且擴大口腔癌的篩檢,希望能夠讓口腔癌的罹患率與死亡率都能減少,其實口腔癌是比其他癌症還要容易發現並治療,但是很多的人常常對於口腔的問題,大多沒有特別地注重,所以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圖片翻攝自國民健康局網站。)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衛教文章表示,世界衛生組織設立之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早在1987年即綜合各國研究結果,認定「嚼含菸草的檳榔」或「同時吸菸與檳榔」對人類有致癌性,致癌部位主要在口腔、咽及食道。在2003年,IARC又邀集台灣代表在內的16位多國學者,依據新有的研究證據,作出了「檳榔子屬第一類致癌物」的結論,證實即使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 在台灣每10位男性中就有1.5人嚼檳榔,導致口腔癌成為青壯年(25到44歲)男性最常見罹患的癌症。根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和死因統計,近十年,台灣每年罹患口腔癌的人數已增加2倍,每年約有5400名新診斷口腔癌個案,2300人因口腔癌死亡,為台灣男性所罹患的主要癌症中,發生和死亡情形增加最快者。根據署立雙和醫院的衛教文章表示,目前口腔癌的治療還是以手術為主,但是對於對於無法開刀的早期口腔癌病人,可以接受放射線治療。然後輔以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等,也有不錯的效果。除此之外,現在對於早期口腔癌的病患,還可以使用光動力療法,效果不錯。該文章提醒民眾,口腔癌愈早期發現治療,存活率愈高,所以民眾應該要每兩年接受篩檢,並且積極面對治療,千萬不要只聽信服用坊間偏方或中、草藥而延誤治療時機,降低存活率。※下面的影片是分享自國健局的宣導短片。優活推薦:●光也可以治療癌症 新技術免受化療痛苦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17●菸酒、檳榔都來 罹口腔癌機率破百倍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47●吃檳榔不僅會罹口腔癌!腎臟也遭殃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894

癮君子戒不了!竟罹舌癌與食道癌

癮君子戒不了!竟罹舌癌與食道癌#檳榔

彰化基督教醫院門診藥局舉辦全國首創由藥師提供2011創新貼心衛教「戒菸戒檳諮詢健康卡」服務活動,「戒菸戒檳諮詢健康卡」,是由彰化縣衛生局葉彥伯局長及彰基院長郭守仁、藥劑部主任簡素玉藥師共同簽署,呼籲民眾戒菸永遠不嫌晚,請勇敢踏出第一步。醫師、藥師、護理師站出來一起陪您走「戒菸之路」。 彰基胸腔內科主任林慶雄醫師表示,過去曾經要一名病患戒菸卻戒不了,後來竟然罹患「舌癌」,舌頭必須切除,最後竟然又罹患「食道癌」,要進行電療、化療、開刀。 林慶雄醫師指出,一般人認為抽菸會罹患肺癌,這是不對的;因為抽菸會吸入我們的口腔、鼻腔、食道,女性朋友甚至會罹患膀胱癌,因此香菸的毒素會進入膀胱,所以危害很大;但是沒有罹患癌症,有些年長者會因心肌梗塞、高血壓、中風等因素致命。

菸酒、檳榔都來 罹口腔癌機率破百倍

菸酒、檳榔都來 罹口腔癌機率破百倍#檳榔

衛生署統計發現,臺灣嚼檳榔人口約有139萬人,每10名口腔癌患者中,有9名有嚼檳榔的習慣,99年有2,370人因為口腔癌而死亡;口腔癌為臺北市癌症死因排名第九名,男性甚至排名第六名,99年有151人死於口腔癌,10年來標準化死亡率成長5.12%,尤其男性口腔癌更成長18.28%,由此可見口腔癌防治及檳榔健康危害宣導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為什麼12月3日是我國的檳榔防制日?緣由是發起人韓良俊教授在看了高雄醫學大學葛應欽教授等六位學者在國際知名雜誌發表的「台灣之口腔癌與嚼檳榔、吸菸、酒精消耗間的關聯性」一文,若民眾同時具有喝酒、嚼檳榔、吸菸等三種口腔癌危險因子生活習慣的人,得口腔癌的機率即較一般人升高到122.8倍,韓教授為方便民眾記憶,將122.8倍四捨五入寫為123倍,進而促成行政院衛生署訂定12月3日為「檳榔防制日」。許多民眾誤以為只要嚼不含有添加物的檳榔,就不會罹癌,其實,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在2003年證實,檳榔子本身是人類第一類致癌物,即使不加紅灰、白灰、荖花、荖葉,光嚼檳榔就會致癌。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致力於口腔癌防治及檳榔防治,今年與本市23家醫療院所合作開辦44班戒檳班,共計約359名學員報名,95名學員成功戒檳(追蹤4個月),成功戒檳率達26%;另截至11月底共計篩檢56,278人(執行口腔癌口腔黏膜檢查),發現45位口腔癌確診個案,搶救45個家庭。臺北市更榮獲臺灣檳榔防制暨口腔癌防治聯盟選為「2011年縣市口腔癌防治力最佳五縣市」之一。為了減少檳榔對於健康造成的危害,臺北市衛生局呼籲紅唇族們,趕快戒掉檳榔,若是因為工作需要長時間熬夜,亦可利用無糖口香糖或提神飲料替代;有吸菸或嚼檳榔(含已戒檳)的民眾,別忘了每2年1次接受免費口腔黏膜檢查,攜帶健保卡到健保特約院所的牙科及耳鼻喉科接受檢查,只要短短兩分鐘就能確保自己的口腔健康。

檳榔攤對買菸者多不查問 導致未成年抽菸增加

檳榔攤對買菸者多不查問 導致未成年抽菸增加#檳榔

新北市政府派出滿18歲秘密客,穿著學生制服買菸,進行951家的購菸訪查,結果發現超過六成的檳榔攤、傳統雜貨店,對穿著制服的買菸者不查問就賣,當場被陪同的衛生局人員勸導,並造冊追蹤輔導,衛生局健康管理科長賈淑麗表示,檳榔攤及傳統雜貨店都有超過六成違規,且成年人被查獲吸菸的有913件,依法都必須進行戒菸教育。香煙對人體有害,是眾所皆知的事情,世界衛生組織也證實30%的死因和吸菸有關,除了是肺癌的致癌因子,也是口腔癌、膀胱癌、食道癌、肝癌、胃癌、胰臟癌及子宮頸癌罹病率提高的危險因子之一,衛生署署長邱文達也特別在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前夕呼籲民眾儘早戒菸,他也指出目前全台約有1900多家醫療院所提供門診戒菸服務,吸菸者可接受醫師的諮詢及戒菸藥物,政府也將補助每人每週250元,購買戒菸貼片或嚼錠。根據衛生署菸害防治資訊網站上表示,每年在台灣有超過450萬的成年吸菸者需要協助戒菸,這其中有70%的人以前曾經嘗試過戒菸,事實上慢性吸菸行為的成因是非常複雜,涉及生理、心理與社交等層面,根據雲林縣天主教若瑟醫院指出,戒菸四大招表示, 首先深呼吸10次;想吸菸時,將氣深深吸入再慢慢吐出,除了靠意志力外,建議用行為轉移、情緒抒解的方式,在想吸菸,第二,喝杯冷水;可滋潤喉嚨,又可有效抑制吸菸之欲望,第三,因戒菸時期容易情緒不穩時,則起身活動一下,用力伸展四肢,第四,當渴望戒菸而精神不不濟時,可用清水洗臉,立刻感覺神清氣爽,精神馬上來,戒菸雖然辛苦,但實在是一項利人又利己的事情。「戒菸」穴位介紹! 讓大家遠離肺病纏身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3227戒菸答客問http://www.uho.com.tw/focus.asp?sid=8&id=486菸害防制新法「霧煞煞」嗎?十大問答解決您的困惑http://www.uho.com.tw/focus.asp?sid=8&id=405

紅唇族快戒掉檳榔 口腔癌比率高28倍

紅唇族快戒掉檳榔 口腔癌比率高28倍#檳榔

國民健康局近日推出口腔癌防治的宣導短片,藉由藝人江國賓的親身經歷,勸導民眾不要嚼檳榔,才不會有遺憾。衛生署署長邱文達表示,10個口腔癌患者中,9個有嚼檳榔的習慣,台灣每年約有5,400名新診斷口腔癌個案,2,300人因為口腔癌而死亡,口腔癌是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的癌症,平均死亡年齡為56歲,比其他癌症早10歲。藝人江國賓的親哥哥,因為嚼檳榔罹患口腔癌而不幸過世。江國賓今年擔任國民健康局的拒檳宣導代言人,就是希望藉由親身的經歷,勸導民眾不要嚼檳榔。江國賓說以前常常勸哥哥不要嚼檳榔,但哥哥沒有把話聽進去,結果留下一生的遺憾。邱文達署長表示,口腔癌的病患多在青壯年時期病逝,而青壯年男性,多半是家庭經濟的來源,若因嚼檳榔而賠了健康,亦會對家庭與社會造成極大的損失。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表示,有許多民眾誤以為只要嚼不含有添加物的檳榔,就不會罹癌,其實,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在2004年證實,檳榔子本身是人類第一類致癌物;而嚼檳榔、抽菸及喝酒更是口腔癌常見的三大危險因子,因為嚼檳榔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沒有該習慣者的28倍,如果加上吸菸,會提高為89倍,如果三種危險因子都具備的人,則較常人高出123倍!國民健康局呼籲紅唇族們,趕快戒掉檳榔,並且為了健康,嚼檳榔的人,別忘了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目前政府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吸菸民眾每2年1次的口腔黏膜檢查,最後國民健康局呼籲嚼檳榔的民眾及早戒檳,別讓檳榔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現代人越來越懶得動? 推廣「健走」護健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38&HN_Yr=0&HN_Mon=0年輕男子「枕葉梗塞中風」 頭痛、視力模糊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12&HN_Yr=0&HN_Mon=0防範腦中風 注意飲食、服藥、量血壓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90&HN_Yr=0&HN_Mon=0

部落戒檳首部曲 尋回遺失的微笑

部落戒檳首部曲 尋回遺失的微笑#檳榔

花蓮慈濟醫院推動「重光部落健康促進:戒檳減量六部曲」已開跑,看完戒檳紀錄片《遺失的微笑後》的居民,願意嘗試戒檳班課程的人近七成,有6.8%的人願意擔任戒檳班陪伴志工。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資料顯示,口腔癌已成為十大癌症之一,在男性十大癌症中更排名第四名。台灣近年口腔癌逐年升高的原因,主要跟檳榔有很大的關係。花蓮慈院兼任耳鼻喉科主任的陳培榕副院長表示,在臨床上看到的口腔癌病人有超過八成有嚼食檳榔的習慣,如果再加上抽菸及喝酒,罹患的危險性比三者都沒有的人多出123倍,檳榔防治已是近幾年來公共衛生的重大課題。 花蓮慈院社區醫學部自8月23日起至9月15日在秀林鄉重光部落發展協會合作,舉辦「重光部落健康促進:戒檳減量六部曲」系列活動,邀請居民一同關心檳榔帶來的危害,守護自己的健康。 首先登場的是邀請部落居民欣賞戒檳紀錄片《遺失的微笑》,隨即贏得許多居民熱烈迴響,透過戒檳紀錄片也更了解口腔癌病友的心路歷程及生活受到的影響。家庭醫學科陳志強醫師也在紀錄片欣賞結束後,分享口腔自我檢查的撇步,並讓居民實際操作演練,學習如何維持良好的口腔清潔與健康。 第二場由重光部落長老教會牧師周錦榮以輕易上口的「戒檳行動曲」歌謠,廣邀部落中的小朋友練習,歌詞中除了傳遞戒檳榔好健康的觀念外,社區醫學部主任許文林說,這是戒檳觀念向下扎根,從小學開始,希望讓小朋友遠離檳榔的危害,同時也影響家中的長輩。 在連續二的活動結束後,初步調查,家中有嚼食檳榔的比率高達86.2%,在觀賞記錄片後,願意嘗試戒檳班課程的比率有68.96%。許文林主任表示,在九月八日、十五日上午分別有二場嚼檳減量課程,教導檳榔紅脣族如何設定目標、自我檢查口腔、拒絕吃檳榔的技巧及尋找檳榔替代物等內容。 另外,在九月三日上午九點至十二點在重光部落還將有體適能檢測,以及口腔黏膜健康檢查、乳癌篩檢及大腸癌篩檢等項目。當天還有檳榔衛教宣導活動。 陳培榕主任說,口腔癌最常見的症狀是腫塊或是未癒合的潰瘍,有時也會有疼痛或出血的現象。口腔內若出現一些紅、白斑,也被認為是前癌性的病變,有些口腔癌會因黏膜下纖維化,而有牙關緊閉的情況。如果有類似情況,應該趕緊找耳鼻喉科或牙科醫師診治。

戒掉檳榔遠離口腔癌 無奈滿口紅牙已出狀況

戒掉檳榔遠離口腔癌 無奈滿口紅牙已出狀況#檳榔

署立嘉義醫院檳榔戒除班28日結業,許多紅唇族成功的戒掉檳榔,以為遠離了口腔癌之後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可是沒想到檳榔戒掉後發現開始牙痛,不敢吃酸的,再就醫才知道牙齒琺瑯質已經被檳榔磨損,甚至口腔衛生不佳,已患有牙周病;署立嘉義醫院社區護理長溫秀蓉說,過去檳榔族吃太多檳榔,造成口腔神經麻痺,不知道自己有牙周病,因此不吃檳榔後感到牙痛,其實牙痛才是正常。署立台東醫院牙科主任莊素惠主任指出,很多檳榔族都不太注重口腔衛生,加上抽菸、喝酒,又不喜歡刷牙,因此容易罹患牙周病;她說,嚼食檳榔確實會磨損琺瑯質,造成敏感牙齒,吃到酸或冰冷的飲食,牙齒就受不了,因此很多檳榔族都不碰酸的食物,看到就怕。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也證實,嚼食檳榔會致癌,台灣檳榔人口平均每年每人嚼食檳榔數約1000顆,因此推動檳榔防制工作是相當必要。莊素惠主任表示,長期嚼食檳榔導致口腔纖維化,口腔黏膜會遭破壞,導致頰黏膜變硬、張口困難,吃到辣及較刺激的食物會感到痛,持續惡化就病變成口腔癌。國民健康局指出,近十年,台灣每年罹患口腔癌的人數已增加2倍,每年約有5400名新診斷口腔癌個案,2300人因口腔癌死亡,為台灣男性所罹患的主要癌症中,發生和死亡情形增加最快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