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

讓血管彈性變好、助代謝 運動可控制糖尿病

讓血管彈性變好、助代謝 運動可控制糖尿病#代謝

近年來國內罹患糖尿病的年齡層有下降趨勢,原因可能與國人運動量不足、肥胖比率增加、以及飲食過量等有很大關係;要想控制好血糖,運動絕對不可或缺。亞東醫院健康諮詢中心表示,「規律運動可以增進糖尿病患者的身體代謝能力,也可讓血管彈性變好,幫助血糖獲得控制。」糖尿病是內分泌和新陳代謝的疾病,病患的血糖比正常人來得高,因為身體血糖高,導致病患容易有各種急性與慢性併發症。糖尿病患者想要控制好血糖,包括規律的運動、注意飲食、藥物的控制等,其中規律運動算是很重要的一環。根據研究,運動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值,並能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協助胰島素有效控制血糖,減少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機率;每天30分鐘的規律運動,能夠有效且安全地控制血糖值。亞東醫院健康諮詢中心指出,規律運動可以讓糖尿病患者的身體代謝能力變佳、也可讓血管彈性變好,增進身體基礎代謝能力、幫助體內廢物排除,血糖可獲得控制;除了運動,飲食的控制加上服用藥物輔助,對於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有很大幫助。

驗血查毒「塑」? 楊志良:不要無限上綱

驗血查毒「塑」? 楊志良:不要無限上綱#代謝

塑化劑風暴,引發民眾恐慌,甚至有人建議應該將篩檢塑化劑列為健檢項目,對此,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今(3)日表示,大家不必要太恐慌,「都跑去驗血?這是不對的」,他強調,民眾除非身體出狀況,有特別疾病,否則不需要,「不要無限上綱」。對於塑化劑產生的問題,楊志良說,大部分人平常沒喝那麼多(塑化劑),而且人體會自行代謝掉,對於民間傳出恐慌,他說,如果民眾全部都去驗血,不僅費用很高,「驗出來又不能怎樣」。楊志良說,社會各界對於健康、生命都是高度要求,但是對塑化劑產生那麼大的恐慌,「是不必要的」,不過他也認為,處理問題時應從小孩優先。由於塑化劑添加入食品中對人體產生致癌危機,衛生署已經完成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法草案,並在(2)日的行政院會獲得通過,送立法院審議。修改該法第31條,對於違規者可處罰行政罰鍰6萬至600萬元,修改第34條,對於違法並致危害人體健康者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1,000萬元以下罰金。

您不可不知的「喝水美學」

您不可不知的「喝水美學」#代謝

「水噹噹的肌膚」是一句讚美的話,清楚表達了水對皮膚的重要性,因為健康的肌膚需來自水的滋養與美化。其實,皮膚像植物一樣,水的滋潤絕對不能少。水對皮膚的作用影響很大,如果皮下的水份儲藏豐富,皮膚就會緊繃不鬆弛,缺水的皮膚將會失去彈性而呈現皺紋,因此水份攝取多寡與肌膚的飽滿、光澤、彈性有關。水不僅美化人的皮膚,更是所有生物賴以為生的要素,或許有人可以四十天不吃東西,但卻不能超過三天沒有喝水,您聽過「急救的黃金七十二小時」嗎?這七十二小時就是指一個人只要三天(72小時)沒喝水,生命將會嚴重受到威脅。所以,我們不僅為了美麗,要維持身體的健康,喝水這個維生的技能,您絕對不能不去留意。其實水幫助美化肌膚外,另一個主要目的,就是幫助身體排毒,例如身體重要的排毒器官皮膚、大腸與膀胱都需要足夠的水份才能協助發揮他們的功能,達到排除身體毒素的功用。人體內約存有40公升的水,所有器官都含有水,例如血液有80%是水,腦組織有68~84%的水,肝臟有76%的水,就連堅硬的骨頭也有10~40%的水,而且我們每天都會流失大量的水份,當然也會受活動量及週遭環境而影響。通常,身體每天的排尿量約1500CC,加上皮膚汗水與肺部呼吸蒸發以及腸道排便所需,每日會流失2000~3000CC水,因此每天水份的補充最好在此範圍,也就是專家建議的每天至少喝2000cc的水,這是有他的道理的。然而,許多人都有個錯誤的觀念就是「渴了再喝」,但是研究發現一旦身體產生口渴的感覺,其實體內已經嚴重缺水了,身體長期缺水會影響身體各個器官組織的運作,甚至會抑制了身體口渴的反應,因此會讓越不正常喝水的人,越不會有口渴的感覺,當然也就不會去喝足身體所需的水,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肩頸僵硬、眼乾、便秘或者不太排汗…等現象。喝水要喝得健康是要有時間性的,規律的飲食是現代人養生保健最基本的原則,而生活中的飲食除了「食」之外,另一個「飲」,則是應強調適時喝足乾淨的水。其實宇宙天體有規律運作的法則,人體也有一套生理時鐘的運作機制,俗語說「順天則昌,逆天則亡」,這句話用在人體機能的維持,受限於生活作息的調控,是有他其中的道理。飲食需要規律,且有時間性以順應身體機能的運轉。三餐進食的黃金時間,是早餐七點到九點之間,即臟腑循環的胃經,中餐建議十一點到下午一點之間,晚餐則以五點到七點之間最合適。餐餐間隔最好在四到六小時之間,同時遵循「早餐吃得好,中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的飲食調控原則,越晚吃越飽的餐點可是加速身體老化的致命原因。另外,喝水的時機,最好在餐與餐之間,其中以早上7點以前的大腸經與下午三到五點間的膀胱經,喝充足的水更能達到排毒代謝的功效。同時,掌握在飯前半小時與飯後一個半小時喝水較適當,較不會造成身體的負擔,如水腫或脹氣的問題。最好早上喝500~1000cc,可分兩次,一次起床時,一次上午十點到十一點之間,下午兩點到五點可分三到四次共喝800~1000cc,睌上儘量不要喝太多水、湯或咖啡因、酒類等飲品。只要每天記得喝足乾淨水,長期下來能促進身體代謝和排毒,同時也能緩和肩頸僵硬、眼乾或便秘、脹氣等問題。因此,要使自己變得美麗又輕鬆,適宜的喝水是身體每日保健必須執行的生活習慣。記得!可別輕忽喝水這個小動作,適時的為自已身體補充必要的水喔!

超級食材入菜 營養師讓年菜一餐只有750大卡

超級食材入菜 營養師讓年菜一餐只有750大卡#代謝

年節將近,又到了全家人圍爐的時刻,豐盛的年菜總少不了油膩的大魚大肉,讓人不得不擔心過年幾天吃下來,不但血糖、血壓及血脂肪失去控制,體重快速攀升,加上攝取過多熱量造成體脂肪囤積,導致代謝症候群的發生,宜蘭縣衛生局與羅東博愛醫院關心代謝症候群患者,提醒「三高」危險群及體重過重的民眾過年過節時特別注意營養均衡飲食,另教導民眾年菜如何建康煮,別讓代謝症候群找上您!現代人壓力過大、生活型態不正常,例如:吃的多、動的少,導致熱量過剩、腹部脂肪增加,腰圍變粗,進而使身體中胰島素產生阻抗,造成血糖偏高、血壓上升、血脂不正常(尤其是三酸甘油酯(TG)偏高、好的膽固醇(HDL-C)偏低)等變化,因而產生代謝症候群。加上由於社會型態之轉變,國人生活型態多屬於靜態方式,看電視與使用電腦時間過長,長時間處於坐姿等靜態的方式,缺乏運動致使罹患代謝症候群機率提高。宜蘭縣衛生局關心代謝症候群患者,羅東博愛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陳曉蓮醫師更提醒「三高」危險群及體重過重的民眾,特別在過年過節時應注意營養均衡飲食,最好能每天做到三件事:control body weight-體重控制、 healthy diet-健康飲食、regular exercise-規律運動,讓民眾能吃的開心又健康,避免代謝症候群找上門。為此,營養師也運用現在正夯的十大超級食材入菜,指導一般民眾年菜如何健康煮,也讓原本過年期間吃傳統的年菜一餐吃下來一人份至少攝取1,200~1,500大卡的熱量,依營養師的建議將養生素材及新鮮的蔬果入菜,讓今年的年菜更添繽紛的色彩及豐富的纖維質,少了油膩、多了新意,更讓過年期間的熱量攝取足足少了一半,平均一餐吃下來不會超過750大卡,輕輕鬆鬆將「代謝症候群」OUT。延伸閱讀「十大超級食材入菜食譜」: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841

體內毒素多 該如何化解毒素危機?

體內毒素多 該如何化解毒素危機?#代謝

每個人的體內都有「毒」,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排毒,排毒是一種全面維護身體健康與平衡的健康觀念,學會「生活中解毒」的方法,能有效預防疾病、淨化身心,由內而外造就強健體 魄,擺脫疾病的困擾。生活過程中正常代謝所產生的廢物,從外界吸收的有害物質,如:食物 中的食品添加物、殘留農藥、空氣及水的污染等。能量醫學博士鍾傑醫師表示,身體有解毒和排毒的功能,人能獨自解毒是要通過化學反應;如何排除,則要仰賴於物理作用。健康排毒的核心是:全面養成良好的生活 習慣。人體新陳代謝可產生400多種化學廢物,每人每天要排出細菌、病毒、寄生蟲卵等約400億個;而人體大便中2/3是雜菌和致病菌,如果24小時內不能排出,它就能繁殖出2兆 以上的病菌。該如何排除、如何自保,人體自有一套動態、立體、完善的排毒系統,只要充分善用,就能打出一場漂亮的「排毒戰爭」有效地預防疾病、淨化身心,幫助體內排除化學物質 及食物中的毒素,讓營養素健康地循環運作,減少脂肪囤積,消滅有害細菌,活化身體機能, 減緩老化。鍾傑醫師說明,現代人生活節奏緊張,工作壓力又大,往往導致了生活節奏的不規律。早起晚睡、一日三餐不準時、坐上餐桌就狼吞虎嚥,身體消化系統無法規律地運作,不僅嚴重消耗胃、十二指腸 等器官,也不利於體內毒素的排出。停留在體內的毒素隨著時間的增加而不斷地積聚,最終必然會作用在自己身上。胃痛、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的發生率就持續上升。「煙酒無益」的評語 大家都不陌生,但是煙酒仍然充斥在現代人的生活當中,不分男女老少,都深受煙酒的毒害。香煙中的尼古丁、酒裏的酒精不單對吸煙或者喝酒的人產生影響,而且周圍的人也無辜地被迫 吸入二手煙。煙霧中的放鬆、酒醉裏的痛快都只會讓身體承受更多的折磨。毒素是身體內的垃 圾,這些「垃圾」的最主要的來源有兩個,一是食物消化、吸收後產生的代謝廢物滯留,另外 一個則是環境中的各種污染的體內沉積。基本上毒素可概略分為有形的有機或無機的化學毒素、微生物、輻 射線電磁波等等;另外無形的如壓力、負面情緒、 潛意藲資訊等等。在健康意藲高漲的現代社會,人們面對如何化解毒素危機,可以從自我檢測中發覺出來,是否有皮膚黯淡無光、容易起紅疹、色斑、小疙瘩和過敏,精神疲倦、精力不足、胸悶氣短, 免疫力差、經常感冒,口臭、屁較臭、打嗝、脹氣、便秘,頭腦混沌、記憶力下降,情緒波動 大、煩躁、易怒,肥胖等症狀的出現來作指標。鍾傑醫師提醒民眾排毒的方法,可從飲食、運動和生活環境與方式四個方面來進行,首先要調理身體狀態, 然後再透過排毒方法解除體內毒素,恢復原來的狀態,在身心都恢復良好自然的情況下,再來 治療疾病。用訊息來調整人體細胞頻率的和諧共振,使人感受到身體的輕盈和精神的煥發,重塑由內到外的健康和美麗。延伸閱讀「生活中解毒」: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401

大腸水療能促進新陳代謝 降低肥胖發生率?

大腸水療能促進新陳代謝 降低肥胖發生率?#代謝

「大腸水療法」是一種用水徹底清洗結腸的方法,在潔淨、隱私的舒適環境中,完成整個結腸回復的清潔過程,同時可重建結腸肌肉正常蠕動的節奏,使它獨立健康運作。家醫科劉大元醫師表示,過去國內大腸水療多由非醫療專業人員提供服務,行銷與服務方法引人爭議,衛生主管單位認為該等行銷方式有誇大醫療效果之嫌,予以取締。劉大元醫師認為,所有主流與另類醫療行為均不宜以商業包裝或行銷手法誇大療效,但如果能正確了解並使用大腸水療來保養腸道,對健康裨益甚大;大腸水療因政府單位的取締而被社會大眾誤解,殊為可惜!大腸水療若由醫療專業人員以正確的方式評估、施作,就能幫助患者真正體驗大腸水療的益處,並確保患者的醫療權益。劉大元醫師說明,便祕導致代謝機能惡化,使肌膚粗慥,引發肝斑、肩膀酸痛、焦躁不安、打呵欠、胸口鬱悶、頭重…等,是美容與健康的大敵;新陳代謝的不順暢,更是導致肥胖的主要原因!「大腸水療」卻能藉著清潔結腸的方式,促進代謝和消化體內多餘的廢物,達到瘦身的效果。但我們不強調大腸水療的瘦身效果,而重視它對身體健康的預防保健功能。大多數尚未認識大腸水療的人,第一個反應是「恐懼」和「抗拒」,馬上聯想到當水從肛門灌入大腸,把大腸中的糞便沖走時的感覺。其實,大腸水療並不是直接用水在高壓下將結腸內聚積的廢物大力沖走,而是採用每平方吋一磅的水壓,這比自己平時用力排便的壓力還低。劉大元醫師解釋,施作大腸水療,一定要在醫師的指導下才可進行。大腸是人體最大的吸收器官,大腸末端腸壁上表皮可再回收維他命、礦物質、水及其他有益的物質,並排出不需要的代謝物與糞便。人體大腸腸壁應該要功能良好,能迅速排毒,否則易成慢性病。目前大腸水療是輔助療法,它是結合溫水刺激、按摩、多元化的大腸復健,用溫水浸泡、來回深度清洗。劉大元醫師提醒民眾,大腸水療和一般的清水灌腸Cleaning Enema不同,在精密儀器設備的協助下,更安全有效的清除大腸壁上黏結物。來回的用溫水浸潤來軟化黏結物並排出,直接且溫和的刺激腸蠕動,恢復腸肌原有的蠕動功能。大腸水療並結合按摩、腹式呼吸,直接或間接的幫助腸肌正常蠕動,同時結合營養學、腸道細菌學,重建健康的腸道機能及腸內細菌叢之正向生態。

抗老?回春?最佳健康!

抗老?回春?最佳健康!#代謝

抗老?時間一久,珠會黃;年紀一長,人會老!老,是自然現象,能抗老嗎?要抗老嗎?回春?所謂青春年少,老歌“青春舞曲”裡說:太陽下山明早依舊爬上來。花兒謝了,明年還是一樣的開。美麗小鳥飛去無影蹤,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已逝的青春,回得來嗎?要回春嗎?所以抗老、回春,全是有關業界賺錢的名詞與噱頭,既做不到,也不需要!做不到?錯!做得到的!現在的醫學科技,可以延滯老化速度、減輕老化程度,甚至某種程度的回復過去年輕健康時的身心狀態!不需要?錯!需要的!因為減輕或免除病痛,既增加生活品質又減少醫藥費的支出。而且當週遭同輩親朋好友都因抗老、回春而在享受“質量並重的生命”時,你卻仍傳統地堅持依原先進度“自然老化”,其實大可不必。因為這種“自然”,絕大部份是健康沒照顧好所造成的病態,反而是不太自然的老化!人,究竟為什麼會老?原因及理論很多:從先天個人異常基因的遺傳,後天外在生活環境的變遷(污染、生態失衡等)、內在精神壓力(生存競爭、倫理及人際、親子關係變遷等)、個人體內毒素堆積、內分泌退化、免疫力變差,細胞層次染色體端粒耗損、體內蛋白質的過度醣化…,分子層次的自由基過多、體質過酸、氧氣不足,到原子層次的電磁波、生物能量與信息的異常…,在在都是老化的原因及研究的對象。老,是一種過程、一種結果、一種狀態、一種心境、一種慢性疾病:持續的器官儲能下降、功能失衡、衰退。人活著,一輩子就在疾病與健康之間拔河,彼消我長--- 健康多一點時,疾病少一點,人比較年輕;健康少一點時,疾病多一點,人比較老。台灣中部有一條濁水溪由中央山脈西向流入大海,將台灣較富庶的西海岸粗分為南、北兩部份。一般說來,濁水溪以北的經濟、生活水平較南部好,所以當被問到:台灣濁水溪以南與以北的孩童,哪邊肥胖的較多時?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答案竟是南部的孩童肥胖者較多!極重要的原因之ㄧ是南部人生活較清苦,大多父母雙親均需上班打拼,家中幼童只好煩請爺爺、奶奶或外婆、外公照顧。小孩一哭,長輩就給塊糖;小孩一鬧,就給塊餅乾、喝罐飲料…,垃圾食物吃的越多,不必要的熱量攝入也越多,孩童易胖。食物中的纖維卻很少、沒渣,加上甜食造成腸中念珠菌增多,使得腸道生態改變,容易便秘。每日應由腸道排出體外的垃圾在腸內積存進而滲漏進入體內,造成所謂”腸漏症”:約佔人體淋巴系統近70%的腸道周圍淋巴對滲入人體的大分子物質產生類似抗原抗體的發炎反應。在中醫,小腸與心臟互為表裡:當小腸對糖分、脂肪消化吸收不好導致血糖高、血脂肪高時,心臟循環系統一定容易出問題。大腸呢?則與肺成為一個系統,大腸不健康會反映在呼吸道:孩童天天傷風感冒、過敏性鼻炎、扁桃腺炎、甚至氣喘…。肺又走皮毛,孩童皮膚容易過敏、發炎。蚊子叮個疱,別家孩子三、五天就全消了,我家孩子卻一兩個星期,腳上還像紅豆冰樣的發炎、流膿……。所以,十歲的孩童若能吃的健康,排的乾淨,維持十歲年齡層的最佳健康狀態,十歲就在抗老!二十歲的年輕人,飲食正常、不暴飲暴食、正常起居、不熬夜晚起,維持在二十歲年齡層的最佳健康狀態,二十歲就在抗老!抗老,回春,當然有其必要,但並不是等到年逾半百,開始髮蒼蒼、視茫茫、齒動搖…時,才開始內部的吃鈣補骨、補賀爾蒙、幹細胞抗老…,外部的抽脂、拉皮、植髮…!外表的青春長駐,必須來自身體內在的真健康!十多年前,就有將活不到75歲的族群做研究分析,得出影響人類壽命及健康的原因及比重大約如下:生物因素(基因、遺傳)占20%,,環境因素占20%,醫療因素(醫療體制、科技)占10%,剩下的50%占最大比例的却是操之在我自己的“個人因素”。所謂的個人因素,不外乎吃、喝、拉、撒、睡、運動等生活有節、平衡的心裡及與週遭環境的和諧互動。如吃:吃的方法要正確(禁食、淨食、少食、慢食…)、吃的內容要營養(飲食金字塔、素食、益生菌、酵素、纖維…);如排:大號(什麼是好的大便?為什麼?)、小號(每天該喝多少、什麼樣的水?尿量?)、流汗、呼吸、經期、肝、膽、淋巴…;如運動:等張的、等長的、有氧的、靜功、氣功、瑜珈…;如睡(寢室、寢具、何時睡?、何時醒?什麼姿勢睡?生長激素、褪黑激素…);如住(空氣、陽光、水、光、電、熱、磁…);如心情(正向思考、芳香、花精、音樂、色彩…) 。健康沒啥大道理,健康原本就在你我身上及周邊!“健康在我心!”要知!要想去做,要想追求健康!“健康在我行!”要行!要做的正確,做出效果!能享受到健康!知健康!行健康!才能──得健康!所以,無論老少,每個人若都能健康的吃、痛快的排、盡情的動、安全的住、快樂自在的活,人人都維持在當下最佳的健康狀態,這就是最正確的抗老及回春了!

水分是必需但囤積過多,就會變成「毒」

水分是必需但囤積過多,就會變成「毒」#代謝

為何會出現「虛冷」體質?「水能促進新陳代謝,所以每天一定要多喝。」「因為水分零熱量,節食過程中請務必充分攝取。」「想清血,一天最少要喝兩公升的水。」其實這些所謂的「醫學建議」,現今仍存在許多值得懷疑之處。早從兩千年前開始,中醫就將人體中囤積過多水分所引發的疾病稱為「水毒」,表示水有可能變成一種有毒物質。雖然,體脂肪占人體二○%或三○%等話題很容易引起人們關注,但事實上,人體體重有六○%都是水分,所以對體重影響重大的因素並非「脂肪」,而是「水氣」。平常不太運動的人,若每天攝取多達兩三公升的水分,體重就會增加,形成「虛胖」。就像把水裝進塑膠袋,從上方吊起來時,塑膠袋下方會膨脹一樣,虛胖的人,肚臍下方體型通常也較為豐滿(或腫脹),容易導致下半身肥胖或蘿蔔腿的狀況。肥胖的類型還分為內臟脂肪較多的「蘋果型肥胖」,及皮下脂肪較多的「洋梨型肥胖」,而「虛胖型肥胖」也就是指「洋梨型肥胖」。此外,「虛胖」也容易造成下方部位腫脹,像是「雙下巴」或「下腹微凸」。「虛冷」「疼痛」「水」的三角關係水分攝取過多的壞處(水毒)還不只如此,兒童睡覺著涼後,常見腹瀉(水便)並伴隨疼痛的症狀,便是「虛冷」、「水氣」、「疼痛」三者間互有關聯的最佳例證。淋雨(水)之後會著涼,洗完澡沒擦乾身體也會著涼,相信各位只要稍微仔細思考,就能清楚瞭解「水氣」導致「虛冷」的因果關係。就如同「冷卻水」這個名詞字面上的意義,「水氣」具有讓體質變涼的性質。另一方面,有些人只要一下雨(水),神經痛或偏頭痛的症狀就會加劇,也可由此瞭解「水氣」導致「疼痛」的關係。而長期待在冷氣房中,會使得腰痛和經痛的症狀日漸嚴重,也正說明了「虛冷」導致「疼痛」。因此,許多有腰痛、神經痛、風濕痛症狀的人,只要利用泡澡讓身體暖和、出汗(排水)之後,多半即可減緩疼痛。人類體內的各種化學反應都是在攝氏三十六‧五度左右的體溫下進行,靠六十兆個細胞、組織、器官、內臟活動來維持生命,因此只要身體虛冷,亦即體溫下降,身體就會出現各種障礙。體溫每降一度,免疫力就會降低超過三○%,新陳代謝也會衰退約一二%。因此,一天之中,凌晨三~五點是人體體溫最低的時段,也最多人死亡。排除水分,提升免疫力由於著涼的一大因素就是「水氣」,當體質變涼或體內水分囤積過多時,只要排出多餘水分,讓身體回暖,體內機制自然能讓身體恢復健康狀況,疾病也能痊癒。這種機制就像「睡覺著涼會腹瀉」「受風寒感冒時會流鼻水、打噴嚏」一樣,都是將水分排出體外的反應。年長者常見的夜間頻尿症狀,也是因為平時體溫原本就偏低的老年人,到了體溫更低的夜晚時分,必須將造成體內虛冷的水分排出,是一種身體保持體溫的自然反應。有偏頭痛宿疾的人,嚴重時會嘔吐,也是身體為了保持體溫、擺脫偏頭痛症狀所出現的反應──將胃液中的水分排出體外。此外,罹患重病後在睡覺時排汗,純粹是因為體內機制產生的反應,用排出多餘水分保持體溫來提升免疫力,使疾病痊癒。由此可知,水分其實有許多西醫沒考量到的缺點。西醫是站在人體攝取水分後一定能以尿液形式排泄的前提下,建議大家多喝水;但事實上,人體並無法完全排泄水分。對人類來說,水分雖然是必需品,但在體內囤積過多,就會變成一種「毒」。除了浮腫、下半身肥胖、虛胖等外觀上一目了然的症狀外,如同以上所列舉,「水毒」還會引發其他各種症狀。(本文摘自:水分,決定妳一生的健康,由時報出版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1/2/196.html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