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名5歲男童被幼稚園老師發現專注力和玩遊戲活動力差,家長帶孩子就醫,在神經內科、心智科檢查並無神經系統疾病,也排除過動與自閉症,但生長較為遲緩,轉至兒童腸胃科檢查,發現小孩嚴重挑食,血中鋅濃度過低,不及正常值的一半。醫師協助調整體質後,男童的學習專注力與遊戲活動力都大幅進步。根據衛福部統計數據,台灣6至8歲孩童平均身高,從2010年到2019年下降0.26公分,成長數值令人憂心,這兩年因應新冠疫情,也讓孩子的活動大幅減少,加上營養不均衡,都可能影響成長。4成兒童鋅攝取不足 挑食者更嚴重為了解微量營養素對兒童成長的影響,林口長庚兒童胃腸科醫師趙舜卿與團隊針對203名4至7歲兒童,進行微量元素(鋅、鐵、銅)調查研究,發現近4成兒童缺乏微量元素鋅,而且兒童缺鋅的情形在挑食者更加嚴重。研究也發現,4至7歲兒童近7成有偏挑食習慣,此研究結果稍高於之前的亞洲兒童偏食研究,這項研究成果並刊登於今年7月的國際醫學期刊《Nutrients》。趙舜卿表示,偏挑食的兒童容易營養不均衡,而缺乏鋅又會使食欲減低,造成兒童在營養與偏挑食行為的惡性循環。鋅的含量與成長發育有關,如果長期缺鋅,可能產生身高較矮小或生長緩慢的問題。該研究也發現,發展或活動力較差的孩童中,有較多的比率缺鋅,這項結果在統計上有顯著的相關性。過去研究發現人體長期缺乏鋅,可能會導致心肺功能的降低,造成體力與活動力降低。鋅的補充有助於肌力提升,長期肌力提升增進體能和活動量,有助於提升心肺功能。不喜歡牡蠣、瘦紅肉 可換乳製品、雞蛋及堅果疫情間許多家庭減少外出,飲食多仰賴一次性採買,許多含鋅量高的食物如牡蠣、瘦紅肉、生蠔、海鮮類較難保存,若這些食物為孩童容易挑食的食物類別,長期下來恐會影響鋅的攝取量。建議家長平日提供孩童充足且營養均衡的食物,以減少孩童鋅攝取量不足的機會。若家中小孩不喜歡牡蠣、瘦紅肉與海鮮類食物,可選擇其他含鋅量較多的食物,例如乳製品、雞蛋、堅果類、豆類、洋菜、榖類、南瓜子、黑木耳、松子等。若孩童有長期偏挑食、發展較慢或體能活動力較差者,家長可帶孩子至醫院評估與檢查有否缺乏微量營養素問題。正確的飲食觀念強調非高蛋白、高脂肪食品對孩子有益,家找應於三餐正常時間餵食小孩,勿給零食、甜食與重口味的食物,不要太過堅持某種固定食物,盡量在三餐中讓兒童多嘗試新食物、變換食物的烹調方式,培養孩子良好的餐前情緒,以鼓勵方式替代過度獎賞或責罵等行為。飲食過程心靜氣和並減少電視、玩具、電腦等接觸,可讓孩子較專心吃飯進而改善兒童偏挑食行為。藉由含鋅量較多的食物介入、偏挑食行為的矯正與保健營養品的補充可減少微量元素鋅缺乏的風險,讓孩子在成長發育的過程多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