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鄭小姐在生產後,因周產期心肌病變,導致心臟衰竭和肺水腫,在治療期間突發心律不整,二度心臟驟停,雖然急救後恢復心跳,但心臟各項數值表現仍相當不樂觀。心臟外科醫師表示,孕產婦在產前1~5個月若發生下肢水腫、呼吸喘、心跳異常、疲勞等症狀,小心可能是「周產期心肌病變」,未及時治療恐導致心臟功能受損。
18歲鄭小姐在生產後,因周產期心肌病變,導致心臟衰竭和肺水腫,在治療期間突發心律不整,二度心臟驟停,雖然急救後恢復心跳,但心臟各項數值表現仍相當不樂觀。心臟外科醫師表示,孕產婦在產前1~5個月若發生下肢水腫、呼吸喘、心跳異常、疲勞等症狀,小心可能是「周產期心肌病變」,未及時治療恐導致心臟功能受損。
新北市25日發生校園流血案件,一名學生遭彈簧刀割頸,送醫後仍不治。事件一發生,引起社會議論紛紛,畢竟校園該是安全區域極少見喋血命案。台大醫師聞訊表示,頸部出血事件處理方式,「第一時間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壓,然後叫救護車。」若當下未做處理,短時間內就會死亡,救回機率極微渺。
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舉辦《喜歡自己!親子野餐派對》宣傳記者會。尊重不一樣的生命從喜歡自己開始,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不一樣的親子野餐派對,最具教育意義的親子野餐活動《喜歡自己!親子野餐派對》將於6月4日上午11點在台北大直美堤河濱公園盛大登場,不管你是什麼身份,每個人都可以在草地上平起平坐的享用餐點和陽光。活動現場將分為三大區,舞台區有魔術表演、Live說故事、兒童劇團Show接續演出;兒童專屬闖關區有精心規劃的趣味闖關,讓孩子在闖關過程中學習尊重差異;完成闖關者即可進入放電區,設有充氣城堡和遊戲球池。野餐現場免費進入,捐款300元即可索取闖關卷參與闖關活動,活動網址:https://jca-event.com/likemyself/ 宣傳記者會當日有藝人夏如芝、張捷夫妻合體擔任愛心大使力挺顱顏患者,感性表示:「我們都應該先喜歡自己,才能有力量去關心、認識身邊與自己不一樣的生命。」百萬親子網紅那對夫妻Kim(京燁)亦響應支持,堅定表示:「我要當孩子的榜樣以身作則,希望他們也能主動的去關心、認識身邊的顱顏兒。」 近5成先天顱顏缺陷兒曾遭受異樣眼光盼大眾給孩子友善的成長環境 基金會針對顱顏家庭進行環境友善的調查,從結果中發現先天顱顏缺陷孩子的家長高達8成(81.3%)以上擔憂顱顏孩子無法面對外界眼光,近五成(47%)的顱顏家長表示:「孩子在學校曾經遭受異樣眼光或是發生被排擠的狀況,承受了許多心理壓力。」,而幾乎所有的受訪家長(97.9%)均表示若社會環境能更加友善及尊重差異的話,將能協助他們對教養顱顏孩童成長更為放心!小耳症合併多重病症的蘋果(小名)和媽媽現身《喜歡自己!親子野餐派對》宣傳記者會現場,分享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所遭受到的困難與心路歷程,希望大人和小孩都可以理解尊重差異的重要性,與顱顏孩子平常心相處,讓顱顏孩子可以在正面友善的環境下成長。 曾拆葉克膜小耳症女孩蘋果奇蹟倖存母親盼從小學習尊重差異 即將滿18歲的蘋果,患有雙側小耳,一邊沒有耳道,一邊只能聽得到50分貝的聲音。從出生開始因為聽不太到聲音,因此至今無法學會回應跟表達,蘋果媽媽始終希望有天蘋果可以叫她一聲「媽媽」。然而除了小耳症以外,蘋果還有其他合併症狀,如:喉頭軟化、心臟病和智能障礙等。六歲以前,蘋果幾乎在病床上度過,因為腦麻和脊椎側彎關係只能仰賴輪椅移動,但是蘋果未曾放棄努力復健,最近終於能慢慢的行走。 去年蘋果在看牙醫時突然心律不整而休克,緊急裝上葉克膜維持生命,但是四肢卻開始出現發紫變黑的況狀,蘋果媽媽與爸爸討論後,不忍心蘋果遭受折磨,選擇拆除葉克膜讓蘋果舒服得離開,奇蹟卻在此刻出現讓蘋果活了下來。經歷與死神的拉鋸,讓蘋果媽媽更珍惜與蘋果相處的每個時刻,就算蘋果媽媽忙於美髮工作,也要把蘋果帶在身旁。 臉上始終帶著微笑的蘋果,罹患有雙側小耳症、半邊小臉等合併多重症,外貌明顯與眾不同。努力照顧她的媽媽因為旁人異樣目光而心如刀割,更曾經在工作的美髮店飽受客人當面批評孩子的外貌及行為,蘋果媽媽只能強忍心中的淚水和難過,帶著蘋果離開現場。出門時,總是遮遮掩掩,害怕路人的指指點點。 直到七年前得知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有徵選說故事志工後,蘋果媽媽決定走進人群,擔任基金會說故事志工,為像蘋果一樣的孩子發聲!蘋果媽媽說:「與其遮掩逃避不如讓大家可以認識了解不一樣的生命。希望每一位孩子都可以從小了解並學習尊重與自己不一樣的生命,這樣或許先天顱顏缺陷的孩子能在友善且尊重的環境下成長。」 為了讓孕媽咪和家長們可以安心參與《喜歡自己!親子野餐派對》,特地規劃增設「育嬰室」及「醫護站」,感謝與禾馨醫療贊助,讓親子野餐活動變得更加安心又安全。同時感謝財團法人臺北市林思宏X5醫師慈善基金會捐款贊助及號召企業志工參與,共同為顱顏孩子出一份心力。
臺大醫院於2022年10月27日為一位因呼吸衰竭且依賴葉克膜維生長達四個月的11歲女童,成功執行台灣罕見高難度的「活體肺葉移植手術」,兩位健康器官捐贈者分別為女童的父母親。術後女童的父親已順利返回職場工作,女童的母親也已恢復正常作息,專心陪伴女童的術後復健。此項創新醫療技術,不僅為台灣的器官移植寫下新的里程碑,也為急待捐贈器官拯救性命的國人,開啟另一種治療的選擇。 器官捐贈分為兩種捐贈來源 器官移植手術的器官捐贈來源可分為以下兩種方式:大愛器官捐贈(deceased donor,如腦死器官捐贈及心死後器官捐贈),與活體器官捐贈(living donor,如親屬間的活體器官捐贈)。在台灣由於器官來源不足,多年來肝臟與腎臟這兩類型的器官移植手術,使用親屬捐贈的活體器官來進行的手術案例,早已多過使用大愛捐贈器官。台灣的肺臟移植長期以來皆使用大愛捐贈器官來執行器官移植,臺大醫院在2005年7月獲得當時行政院衛生署(現為衛生福利部)核可准予執行「人體之活體肺葉移植」新醫療技術,這次成功完成台灣罕見高難度的「活體肺葉移植手術」,病童及捐贈家屬都順利回復正常生活。 多科別齊力完成活體肺葉移植手術 點燃女童生命之光 團隊合作一直是臺大醫院的職場文化,本次「活體肺葉移植手術」在外科部、麻醉部、小兒部、護理部以及復健部通力合作之下順利完成,本院身為國家級教學醫院,肩負守護台灣病人健康之任務,也將秉持生命無價,健康至上價值持續為器官移植的病患努力,本次移植手術的女童,在臺大醫院的協助下,開啟了她的生命之光,也期待這次罕見的案例能給有同樣需求的病友及家屬帶來一絲希望。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期,天冷可能會引發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嚴重甚至會造成猝死,因此民眾更要提高警覺。心臟科醫師表示,若出門在外發現有人出現上述狀況,建議第一時間可以採取「叫、叫、壓、電」的方式幫助,透過正確的急救步驟能緊急救命,醫師也呼籲,民眾可以學習心肺復甦術,以備不時之需。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8歲的陳小妹發燒、腹痛2天,原以為是腸胃炎,但某天清晨腹痛難耐,且全身冒冷汗,媽媽趕緊帶她急診,正當醫師在問診時,陳小妹竟當場痙攣後癱軟昏迷,經使用葉克膜才穩住生命。醫師診斷,女童罹患存活率50~70%的兒童猛爆性心肌炎,病程在短短幾小時內就會急速惡化,提醒家長若孩子出現持續腹痛、嘔吐等,就應該儘速就醫,讓醫師及早評估。病程可能數小時內急速惡化 救活恐腦損或需心臟移植新竹台大分院小兒部醫師巫韻安指出,猛爆性心肌炎是指心臟嚴重發炎,導致無法正常跳動,進而心臟停止,全身休克,最後多重器官衰竭;之所以稱為「猛爆性」,是因為病程可以在短短幾個小時急速惡化,原本前一小時還在和爸媽對話的孩子,下一刻突然因為心臟停止而倒下。由於猛爆性心肌炎的致死率非常高,根據國內外數據,就算即時放置葉克膜輔助,存活率約50~70%。有的孩童即使存活,也會因為一開始來不及急救,腦部缺氧而有永久性腦傷,或是心臟過度發炎無法恢復,需要心臟移植,所幸陳小妹急救得宜,腦部和其他重要器官並無因為心臟罷工而導致缺氧損傷。巫韻安表示,猛爆性心肌炎最常見的原因是病毒感染,在孩童身上,病毒感染會因為病毒種類而造成不同症狀,像是呼吸道症狀的咳嗽、流鼻水;或是腸胃症狀的腹瀉、嘔吐和腹痛;或是腸病毒引發的手足口病等。而這些一開始單純以感冒症狀表現的病毒感染,因為病毒導致心臟肌肉發炎,進而影響心臟功能,就是心肌炎。哪一種病毒在哪一個患者身上會導致心臟發炎?往往在一開始無法預測,家屬也常常無助及不解,「一開始只是小感冒(病毒感染)而已,怎麼會變這麼嚴重?也因此,猛爆性心肌炎常會造成許多家庭與醫師的遺憾。猛爆性心肌炎第一個症狀未必是胸痛 最常見腹痛和嘔吐許多人以為猛爆性心肌炎的第一個症狀一定是胸痛,事實上根據統計,最常見的症狀是腹痛和嘔吐,另外慢慢伴隨出現胸痛、胸悶、精神活力變差、四肢冰冷、冒冷汗及排尿減少等血液灌流不足的表現。若一開始只有單純腹痛、嘔吐,像陳小妹這樣和腸胃炎的症狀表現相似,就會增加早期診斷的困難。若有懷疑,可抽血、心電圖與心臟超音波評估。倘若確診為猛爆性心肌炎,目前治療以支持性療法為主,而葉克膜的角色在於幫患者爭取時間,在患者嚴重心臟發炎後,以葉克膜取代心臟功能維持全身循環,等待心臟功能慢慢恢復。醫師提醒,若孩童出現精神狀況不佳、食欲不振、呼吸急促、四肢冰冷等,或是某些症狀持續存在沒有改善,像是持續腹痛、嘔吐等,就應該儘速就醫,讓醫師及早評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標舞女王劉真等不到換心,3月22日晚間病逝台北榮總。劉真今年2月因嚴重主動脈狹窄,進行瓣膜置換手術,一度心跳停止,緊急裝上葉克膜搶救,之後再裝上心室輔助器等待換心,但狀況一直不樂觀,還因腦出血緊急開顱手術,無奈經過1個多月搶救,仍因腦壓過高辭世,享年44歲,令親友與粉絲惋惜不捨。 主動脈瓣膜狹窄與先天遺傳有關什麼是主動脈瓣膜狹窄?為何劉真明明看似健康、平時又愛運動,絕對是健康寶寶的代表,卻會患此疾病?台北市立聯仁愛院區心臟內科主任陳鉞忠指出,主動脈瓣膜狹窄與先天遺傳有關,與後天的運動習慣較沒有關係。 位於左心室與主動脈之間的主動脈瓣膜,是供應全身血流的源頭幫浦,如果主動脈瓣膜狹窄會產生胸口悶痛、呼吸急促,甚至昏倒,病情惡化時甚至引發心臟衰竭。主動脈瓣膜狹窄發生率,是女高於男、老年人大於年輕人。 易胸痛呼吸急促 不明原因昏倒陳鉞忠主任表示,主動脈瓣膜狹窄最大原因是退化導致瓣膜沾黏,大部分是老年人才會有的問題。非退化的原因中,先天性主動脈瓣膜狹窄及風濕性瓣膜狹窄為常見原因。 正常來說,主動脈瓣膜有三片,但有些人可能只長兩片瓣膜,或因其他原因,導致其中兩片瓣膜黏在一起,因此導致瓣膜狹窄。陳鉞忠主任指出,主動脈瓣膜狹窄常見三種症狀,分別是容易喘氣、因不明原因昏倒,並且有胸悶胸痛問題,患者應避免過度運動,以免氧氣供應量不足,出現不可控的意外。如果已經減少劇烈運動,卻還是有症狀,就要考慮手術解決狹窄問題。 僅接受藥物治療 5年死亡率近100% 陳鉞忠主任表示,如果是先天性的瓣膜狹窄,建議成年後就要及早處理,否則最後會導致心臟衰竭,對生命造成威脅。主動脈瓣膜狹窄可採藥物或手術治療,但是只接受藥物治療,通常一年內的死亡率是50%,而5年內的死亡率幾乎達100%,所以醫師多半會勸患者接受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44歲國標舞女王劉真,日前驚傳因動心臟手術期間心跳驟停,緊急裝上葉克膜搶救。葉克膜是一套儀器,正式名稱為「體外循環膜肺維生系統」,英文縮寫是 "ECMO",讀音如同葉克膜,是「血液幫浦」(人工心臟)及「體外氧合器」(人工肺臟)的組合,可暫時替代肺臟與心臟的部份功能。使用葉克膜時機?葉克膜可短暫替代心肺功能,例如嚴重肺炎、心臟功能喪失,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塞、心臟跳停(Cardiac arrest)經 CPR 及 Bosmin(>5mg) 急救 10 分鐘以上、急性肺栓塞、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的心導管檢查、先天性橫膈膜疝氣、或手術暫時心肺功能低下、等待心肺移植時等。一般而言,若用藥物已經無法維持病患的生命跡象,或是病患的肺臟、心臟不夠維持全身輸出量,就是考慮裝葉克膜的時機。例如當患者使用3種以上強心劑都無效時,若評估病患存活率高,趕緊裝置葉克膜,能提高病患的存活率。葉克膜上限時間為14天葉克膜超過一般14天的上限,以免發生血栓、中風、四肢壞死等副作用,嚴重的話必須截肢。因擔心可能產生血栓,所以在治療時要使用大量抗凝血劑,因此又容易引發內出血。同時隨著葉克膜使用時間的延長,各種併發症會愈來愈多,包括血球被破壞引發溶血,最怕的是引起感染產生敗血症。若裝上葉克膜後,若病情仍無起色,併發症又漸漸出現,就不適合繼續使用。葉克膜也可用於急救除了心肺功能衰竭病危患者,葉克膜也可使用在急救上。一般而言,發現一位路倒病患,沒有呼吸心跳,應趕緊施行心肺復甦術(CPR)急救。但若急救半小時後心跳仍沒有恢復,大概就會停止急救,存活率只有5%以下。但若從路倒發生、給予CPR到裝上葉克膜,完全在60分鐘內完成,存活率可以從只有5%,提高到25%,而且搶救回來的病患,8、9成沒有腦傷,這項成果近幾年在急救加護醫學中常被拿來討論。葉克膜並非什麼都能治葉克膜只是延長救命的時間,跟死神搶時間,使患者血液循環正常、血氧供應正常、血壓穩定,讓醫師有時間找出病患的病因、治療的方式或藥物,若患者生命難以挽回,就不建議使用葉克膜。例如肝癌末期、敗血症、多重器官衰竭、無法治癒的惡性腫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