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

銀髮族的便秘問題

銀髮族的便秘問題#便秘

大致說來,便秘是一些症狀,而非某種特定疾病。它可以是很主觀的描述,很難用客觀的標準來界定之。雖然如此,大多數患者對便秘的感覺,包括大便時要很用力、大便成份乾硬、大便次數較少、想解大便時卻解不出以及大便時腹部不適等情狀。目前對便秘並無統一的定義,一般認為大便習慣從每天三次到每週三次都算正常。換言之,若每週排便少於三次或排便時有主觀的不適,皆可算是便秘。為何銀髮族較容易便秘,原因很多,可分述如下:一、一般性的原因:有些中風的老年人長期坐姿或臥床,使得腸子蠕動不易,造成排便困難,導致便秘。也有些長期臥床的老年病人,家屬會訴說患者經常大便失禁或拉肚子,有些醫師就隨意開了一些止瀉藥治療,結果藥愈吃症狀愈嚴重,原來這種大便失禁或拉肚子的起因是長期腸蠕動不好,大便不易排出,久而久之,乾硬的大便在腸內"結實累累",硬是把腸腔堵住,如此則"方便之門"難開矣,一些稀稀的糞汁只好從乾硬的大便周圍滲出,遂以為是大便失禁了。這種情況非但不適合用止瀉藥,反而應該用一些幫助腸子蠕動的藥物才妥當。有些患有心臟衰竭、肝硬化等慢性病的銀髮族,常須限制飲水,但也因此使得日常飲用水份不夠,造成腸胃道內大便乾燥,不易解出。二、大腸的原因:1.) 大腸激躁症候群:患有此症之患者常會抱怨便秘和腹瀉交替發生,症狀時好時壞。2.) 大腸某些段落過長:有些人的大腸段落迂迴曲折,使大便通過不易,造成便秘。3.) 憩室:積在腸中的大便,在腸腔內形成較高的壓力,使得薄弱處的腸壁向外凸出,形成大大小小的空間,稱為憩室。憩室形成後,更易成為大便聚積之處,使便秘更嚴重。4.) 大腸腫瘤:不論良性或惡性腫瘤,都有機會堵住腸腔,使大便難以排泄出來。三、肛門的原因:1.) 肛裂:排便時及排便後肛門口有劇裂疼痛,使患者視如廁為畏途,加重便秘症狀。2.) 痔瘡。四、藥物的原因:1.) 緩瀉劑:有些便秘的老年患者長期服用瀉藥,然而某些瀉藥的成分會造成血中鉀離子過低的副作用,而低血鉀症又是便秘的誘因之一,結果變成瀉藥吃得愈重,便秘也愈嚴重。2.) 鎮靜劑及抗憂鬱劑:許多鎮靜劑及抗憂鬱劑會有便秘的副作用,心情"鬱卒"的老年人本來就容易便秘,若再使用這些藥物,則可能加重便秘的症狀。3.) 可待因:許多老年人長期服用止咳藥丸或藥水,若含有可待因成分,則可能會有便秘的副作用。五、內分泌的原因:1.) 黏液水腫:患者容易便秘,常會有無力、疲倦、皮膚乾燥怕冷、脈搏緩慢等症狀。2.) 糖尿病:糖尿病若併發腸胃道的自主神經病變,患者往往會出現腸胃道蠕動不佳的現象,造成腹脹及便秘的症狀,有時也會伴隨夜間腹瀉的症狀。六、心理的因素:心情鬱悶沮喪及情緒低落是銀髮族常見的心理狀態,這些心理的因素也容易導致便秘。銀髮族便秘的原因林林總總,在預防和治療方面也是因人而異,以下是一些原則性的建議:(1) 平時多喝水、少喝咖啡,因為咖啡會引起腸子痙攣,容易便秘。若無特別禁忌,每天喝至少1500至2000 cc 的水。有便秘的患者,早晨起床,趁空腹時喝兩杯溫開水,效果頗佳。(2) 早晨或中午要有足夠的時間如廁,"黃金屋"內的擺設應賞心悅目,馬桶應力求舒適。(3) 平時應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4) 多吃含高纖維及高渣的食物,沒事時多作運動,少臥床休息。非得長期臥床的患者,家屬也應幫助勤翻身及按摩肢體,並注意補充飲水,以減少腸子不動的機會。新店耕莘醫院胃腸肝膽科 夏效中醫師表示根據不同的原因給予適當的處置,大多數便秘的患者在經過適當的運動、充足的飲水、及均衡的飲食後,並不需要藥物的治療,便秘的症狀就能得到改善。若是上述非藥物的治療方式無效時,才應考慮藥物治療。服用各種藥物時應小心,某些緩瀉劑勿長期服用,因其可能會變成習慣性,並使控制腸胃道蠕動的神經細胞變性,也可能會造成血中鉀離子過低,而加重便秘的惡性循環!因此最好請專科醫師診視,向醫師詳述病情,醫師開藥時也應詳加說明,以減少藥物副作用造成便秘的機會。

解除便秘的撇步

解除便秘的撇步#便秘

一般來說,浣腸劑(即俗稱甘油球)經由肛門擠入後,最好先憋住或用手夾緊肛門數分鐘,再自然放鬆,即可將大便排出。只是此法救急可以,但長期如此做法則不妥,因為有時會造成肛門周圍的受傷;況且,此法只對大腸末端靠近肛門的糞便有幫助,對於較深入處的糞便則無效。而舒緩緊張和壓力的習慣以及如廁時按摩小腹都是很好的改善便秘的技巧!建議若是能夠在平時多多攝取水分和蔬果、加上適度的運動,同時將「黃金屋」的陳設佈置得賞心悅目、盡量避免服用容易便秘的藥物等,也都能有效改善便秘的撇步。新店耕莘醫院胃腸肝膽科 夏效中醫師提醒您,有便秘症狀的民眾,最好不要隨便投藥,有時吃了瀉藥,反而變成腹瀉,效果適得其反!若便秘症狀超過三週,應找胃腸科或大腸直腸外科專科醫師就診,仔細地評估便秘的原因:係因大腸過長引起的胃腸蠕動問題、結構問題;還是腸腫瘤、腸沾粘導致的阻塞問題;或是身體電解質不平衡、甲狀腺功能低下、腎功能異常造成的內分泌問題等,如果能夠早期發現,對症處理,便秘問題自然能順利解決。

淺談急躁性腸症候群

淺談急躁性腸症候群#便秘

急躁性腸症候群是種長期反覆腹痛及大腸功能改變為主的疾病,屬於一種常見的腸道功能障礙,男女的好犯率約為1:4。醫學發現,大部分的急躁性腸症候群患者由於腹部會有不適感、腹脹感和排便異常,通常會發生腹瀉或便秘交替產生或以其中一種現象為主的情形,少部分患者的腹痛和腹脹症狀不明顯,而是以腹瀉為臨床主要表現;不但嚴重影響病人生活品質,且由於其治療結果的改善不明顯,常常令患者對醫療人員的醫療方式感到懷疑,因而造成急躁性腸症候群患者到處換診檢查,日積月累下來,造成醫療人員及患者的沮喪是可想而知的。新店耕莘醫院藥劑科 張正賢藥劑師表示,目前造成急躁性腸症候群的確切病因仍不明瞭,患者常主訴剛解便完不久,又想去排便,總覺得排便不完全,同時出現腹痛、腹脹和腸道蠕動異常,不過如排便或排氣可稍微獲得舒解。有時患者也常因情緒壓力或用餐後,產生排便的急迫感或使原本腹瀉症狀更加惡化。除了以上的腸胃症狀外,研究也發現,40%至60%的病患有憂鬱或焦慮的症狀。另外,患者也可能合併有排尿和性功能障礙、疲倦肌肉痛和痛經等症狀。目前,結合飲食、心理與藥物治療的三合一療法,才能提供比較令人滿意的結果。急躁性腸症候群患者平常就要注意哪些飲食會誘發或加重自己的症狀,尤其是乳製品、脂肪及果糖、山梨醇(這兩種難消化的糖類富含於許多蔬菜水果或包裝食品中),要特別小心選擇。同時,患者應修正自己的生活型態,不要喝酒、抽煙,保持均衡飲食及適度運動,學習面對壓力時放鬆自己。雖然急躁性腸症候群可能會持續反覆發作,只要定期接受醫師檢查,如沒有器質性的病變,就不會對生命構成威脅。醫護相關人員應教育病人使其充分明白此疾病,並建立良好醫病關係,使病患認知與疾病共存的策略,讓病人知道自己對症狀的反應態度比症狀本身更重要。

大便不僅要「通」,更要「暢」

大便不僅要「通」,更要「暢」#便秘

醫師拜託請您幫幫忙,「我每天都有解便,可是仍有脹氣不適感,而且吃不下,難道還會是便秘嗎?」。「醫師,我常有腹脹感,很不舒服,每天排便,為何還會有此情況?好像被壓迫的感覺般,一直覺得沈澱澱的!」一位28歲的年輕小姐,即將步入禮堂,想要在結婚前將多年痔瘡做一個處理。於是一個月前在某間醫院做了痔瘡手術,術後一個星期開始感到腹脹吃不下東西,看醫師拿藥及吃軟便劑;雖然每天都有排便,但腹脹吃不下東西仍未見改善。回診,經過醫師檢查也沒發現什麼問題,而這位病患,症狀一直未見改善;在食慾不佳的情況下體重反而直線下降,一個月減少了7、8公斤,深怕自己得了重症,眼見馬上就要結婚了,心急如焚,最後由社區醫療群轉診至天主教聖功醫院。經聖功醫院直腸外科肛門指診檢查後發現,有糞便卡在直腸肛門,於是經過灌腸與指診將硬便移除後,解完大便回診病人有「如釋重負」之感,整個人輕鬆起來,見到劉醫師的第一句話是「醫師真好,我又可以吃東西了!!」「每天都有解便,還可能是便秘嗎?」,這樣的疑惑,在病人經過副院長劉文欽醫師診斷後,發出了疑問;答案是肯定的。劉文欽副院長指出這種現象最常發生在肛門手術後的病人;因為怕痛、不敢解便,於是每天一點一點的上,一天上個5~6次,每次都沒解乾淨;久了之後,糞便就會堆積在大腸直腸內,只要一吃東西就跑廁所。這種情況,其實是大便太多無處排泄,只能被擠壓出來。劉副院長還說道:在中風長期臥床的病人,由於腸子蠕動變慢,經常需要使用軟便劑及灌腸來處理,尤其是當照顧的家屬、看護告訴醫師說:「最近好像拉肚子,一直滲便」,這常常是因為大便阻塞在直腸所引起,小小的糞便阻塞,可造成身體多大的不適啊!所以說,只要每天養成排便的習慣,將腸內的堆積物排出,疾病也會減少許多;避免便秘的不適感和腸道的病變,劉副院長提醒大家,天天多吃蔬果,保持大便的「通」、「暢」;大便不僅要「通」更要「暢」,解完大便要有「暢快」的感覺,才是真的解乾淨呦!

避免便秘,起司、巧克力少吃

避免便秘,起司、巧克力少吃#便秘

一、生活作息應正常,勿熬夜,並養成每日固定時間排便的習慣。        二、保持情緒安定,避免過度緊張。        三、適度的運動,每天至少散步走路30分鐘。        四、早晨起床可喝一杯溫開水,加入適量食鹽或蜂蜜,促進腸胃蠕動,以利排便。並且一天至少飲用1,500cc以上的水,少量多次。        五、便秘患者可在腹部以肚臍為中心作順時針方向按摩(每日2-3次,每次3-5分鐘)。【聖功醫院 中醫醫師群建議飲食上宜忌】     一、宜食含粗纖維質的蔬菜和水果,增加糞便體積,刺激腸胃蠕動。飲食中應多選用未經加工之豆莢類及乾豆類,並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數量,生食比熟食佳,或以糙米做為主食。例如:菠菜、地瓜葉、蒟蒻、木瓜、柳丁、橘子等。        二、適當增加脂肪攝入。脂肪有潤腸作用,脂肪酸可促進腸蠕動,有利於排便,但不宜攝入過多。可選用花生、芝麻、核桃、花生油、芝麻油等。        三、可多選食易於產氣的食物,以促進腸蠕動,有利於排便。可選洋蔥、蘿蔔等。各類乾豆也能在腸道內的正常細菌的作用下發酵、產氣,促進腸蠕動。        四、宜食潤腸通便的食物,如銀耳、蜂蜜、香蕉、海帶、山藥、秋葵等。        五、食物烹調避免燒、烤、炸、辣,另起司、巧克力等容易造成便秘食物亦應減少。        六、忌食烈酒、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品。        七、若有大便乾硬、口乾口臭、小便顏色較深等症,在中醫屬實證者,可多喝決明子茶。或桑葉粉一茶匙加入250cc水,再加入少量蜂蜜,於早晨空腹服用。        八、若大便不乾硬,但臨廁用力,大便仍難排出,甚至便秘多日,解出大便仍細軟,平常身體倦怠無力,在中醫則屬虛證,可用黑芝麻60g搗爛,磨成糊狀,加入適量蜂蜜,以五錢的黃耆煎出液沖服,可達潤燥滑腸、補中益氣效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