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

癌疲憊適應症藥物納入健保 嘉惠乳癌病友

癌疲憊適應症藥物納入健保 嘉惠乳癌病友#抗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乳癌一向令女性聞之色變,疾病本身、治療過程的種種不適症狀,給予病患和家屬極大壓力。一名40多歲的王媽媽,家中小孩正值最活潑的年紀,卻於此時確診乳癌第四期,無法陪伴家人,加上化療引起的極度疲憊,讓她與家人都身心俱疲;所幸醫師針對疲憊症狀進行治療,進而恢復體力完成癌症療程,現健康狀況恢復良好。根據最新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乳癌年增14,217人,平均不到37分鐘新增1人,是國人第三大常見癌症,也蟬聯女性最易罹患的癌種;然而,只要早期發現與治療,乳癌病友擁有相當高的存活率,也讓醫界與國健署持續積極呼籲,乳癌定期篩檢的重要性。癌因性疲憊症 化放療最常見不適症狀然而癌症治療常伴隨著相當多的不適症狀,當中,已被列入國際疾病分類ICD-10的「癌因性疲憊症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是化放療過程最常見的症狀之一,超越睡眠困難、疼痛、食慾不振、憂鬱等。根據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統計,包含乳癌在內,我國高達92%的癌症病人,有癌因性疲憊症的症狀,其中更有1/4已達需要藥物治療的中重度疲憊程度。未妥善處理,很容易導致癌症療程被迫中斷。極度疲累 不願/無法完成治療台灣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表示,包括癌症的疾病本身以及治療過程,都會給病患帶來極大的疲憊,若不妥善處理,可能出現病人累到不願再接受治療,或因為本身相關數值低下,導致無法繼續治療等狀況,進而降低治療效果。由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台灣腫瘤護理學會合作編訂的《癌因性疲憊症之臨床治療指引》,內容以疲憊量表來評估癌症疲憊:小於4分屬於輕度疲憊,可透過運動、能量分配、營養飲食等「非藥物治療」來改善。我國自行研發適應症藥物 增添抗癌新利器然而一旦惡化到4分以上,也就是中重度疲憊以上程度,該治療指引便建議加上藥物治療。王正旭醫師表示,過往並沒有很好的治療藥物,所幸現在我國自行研發出適應症藥物,並經臨床證實效果,讓癌友有了新的抗癌利器。收治王媽媽的王正旭醫師表示,王媽媽的小孩正值最活潑的階段,在學校的體能活動中表現傑出,她也時常陪著小孩到處比賽,在旁加油吶喊;但在確診罹病後,便承受著化療帶來的極度疲憊不適,體力大幅衰弱,進食意願降低,連血球數值都低下到無法再接受治療,相當辛苦。在某次接觸到媒體報導的衛教資訊後,王媽媽主動提出接受癌因性疲憊症的治療要求,希望能改善自身狀況;經醫師給予藥物治療後,疲憊狀況確實大幅緩解,血球數值也回到可接受治療的標準,連帶著也改善了胃口、情緒與生活品質,在恢復體力、完成癌症療程之後,現在身體健康狀況恢復良好。納入健保給付 嘉惠病友與家屬王正旭醫師表示,該治療癌疲憊的藥物,近期獲健保署核准,納入健保給付,嘉惠乳癌四期患者;他強調,多數乳癌患者是家庭的核心支柱,一旦罹病倒下,整個家庭都會大受影響,此藥物納入健保後,不僅有助於讓更多病患獲得治療需求,也減輕了許多病人與整個家庭各方面所承受的壓力,對病友家庭與社會幫助很大。

熟女彎腰取物突劇痛 竟罹多發性骨髓瘤

熟女彎腰取物突劇痛 竟罹多發性骨髓瘤#抗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3歲楊太太去年彎腰取物時,突然「啵」一聲,頓時上背劇痛、上半身無法旋轉,右側痛到肩膀無法上舉,四處求醫仍未好轉,爾後陸續出現下背痛及坐骨神經痛,讓她苦不堪言,直到安排抽血及骨髓穿刺,確診罹患多發性骨髓瘤,採標靶治療合併放射線治療後,癌細胞獲控制,讓她重燃抗癌鬥志。害怕長期臥床 標靶+放療減輕背痛助重燃抗癌鬥志楊太太一開始以為是肌肉拉傷,先至復健科求治,但患部反覆持續疼痛,造成生活品質大降,便轉至骨科檢查,發現右邊第四肋骨骨折,先接受藥物治療半年後,沒想到又出現下背痛情形,經影像檢查發現第八胸椎骨折,並建議使用背架,持續於門診治療追蹤。原本以為警報解除,但楊太太除了下背痛外,後續又出現坐骨神經嚴重疼痛至少三周,醫師抽血檢查後高度懷疑為多發性骨髓瘤,建議轉至血液腫瘤科。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癌症中心副院長暨血液腫瘤科主任黃文豊表示,患者來院後安排骨髓穿刺,檢查報告出爐,發現病因正是多發性骨髓瘤第三期,當時患者十分恐懼需長期臥床,無法正常生活,對未來喪失信心。經溝通後,醫療團隊評估除了標靶治療外,考量患者下背痛疼痛難耐,建議搭配放射線治療,以控制癌細胞擴散,也可減少患者因癌症引發的疼痛,此舉讓背痛情形大幅減輕,令她重燃抗癌鬥志持續配合追蹤治療中。初期無症狀 癌細胞蔓延會出現骨折、排尿困難、四肢麻木黃文豊指出,多發性骨髓瘤在疾病初期,通常不會有任何症狀,但當癌細胞向骨髓外延展時,病患通常會出現頭部、前胸、背部疼痛情形,且癌細胞持續蔓延時,可能會出現骨折、乏力、體重減輕和反覆感染等,甚至可能有噁心、嘔吐、便祕、排尿困難、四肢麻木等現象。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源自漿細胞的惡性腫瘤,若單獨發生於某一軟組織或單一骨骼時,稱為漿細胞瘤,但多數狀況下這些漿細胞瘤會蔓延至全身多處骨頭,引起疼痛及相關症狀,因此稱之為「多發性骨髓瘤」,常表現出骨骼被破壞、腎衰竭、貧血及高血鈣症。目前此疾病無法完全治癒,但隨著新藥問世,不論在併發症治療或疾病本身治療,都有相當大進步,也使患者存活時間延長。

台灣安進攜手義大癌醫 抗癌好骨力

台灣安進攜手義大癌醫 抗癌好骨力#抗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骨轉移是指癌細胞透過血液從原發器官轉移到骨骼,發生骨轉移後,若輕忽治療,可能發生脊椎壓迫、病理性骨折等骨骼併發症,癌友恐面臨臥病在床、癱瘓等困境。義大癌治療醫院為了讓更多癌友及民眾重視癌症骨轉移的影響,與長期關注癌症骨轉移衛教的台灣安進合作,於院內舉辦《BoneBone骨力 抗癌有力》系列活動,期望透過互動式遊戲,讓民眾在遊戲過程中,認識骨轉移的症狀、治療方式、治療照護需知等,以利癌友及其親友能及時發現骨轉移並積極治療。義大癌治療醫院洪朝明院長說,義大癌治療團隊秉持創辦人回饋鄉里的理念和成為一流癌症醫學中心的願景,打造等同醫學中心等級癌症治療服務,也落實「病人第一」的治療理念,提供高雄癌友全面性以及可近性的治療服務。台灣安進藥廠李宜真總經理表示,「能夠與義大癌治療醫院攜手舉辦《BoneBone骨力 抗癌有力》策展活動的意義非凡。台灣安進也將持續推動癌症骨轉移衛教,與醫界共同努力,提升癌友及大眾對於癌症骨轉移的重視。」治療水準媲美醫學中心 義大癌醫院提供前線治療資源雖衛福部將義大癌治療醫院歸類為地區醫院,但院內的醫療設備、水準絕對不亞於醫學中心。義大癌治療醫院黃明賢副院長說,為因應精準治療時代的來臨,院內特別引進可廣泛找出致癌突變基因的次世代基因檢測技術,提升基因檢測效率,讓癌友及早開始療程。義大癌治療醫院饒坤銘副院長說,癌症治療就像火車頭,需連結多科別資源,才可以帶著癌友到更有生活品質的未來。為了善盡醫院提供高品質、高效率醫療服務的精神,義大癌治療醫院凝聚院內11癌別團隊,提供癌友整合性的醫療服務,大大提升治療成效,也縮短癌友候診時間。航向美好未來 義大癌醫院助癌友輕鬆控制骨轉移饒坤銘副院長指出,骨轉移發生後,骨骼會變得脆弱,不僅可能輕碰就會骨折,癌友也需長期忍受疼痛。饒坤銘副院長提醒,若不治療骨轉移,癌友可能因為癱瘓而需要臥病在床。臥病在床後,不僅社交生活、工作都會被迫中斷,癌友及其家庭的生活品質、經濟面臨嚴重的衝擊;由於癌友長期處於壓力且無法透過社交排解,對於心理也會造成影響,也更容易陷入憂鬱中。黃明賢副院長提醒,癌友若骨骼莫名出現定點疼痛就要小心,務必要主動告知主治醫師,並遵照醫囑進一步檢查。若確診骨轉移也無須擔心,今日已可透過單株抗體或雙磷酸鹽類藥物控制疾病。規律接受治療,可以避免病理性骨折、癱瘓、骨骼疼痛等骨骼併發症。饒坤銘副院長提醒,癌症骨轉移治療與癌症治療相同,治療前中後都有需要注意的事項:為降低顎骨併發症的發生,治療前需要必需的牙科處置,治療期間也應保持口腔衛生;也需要透過補充維生素D及鈣質,減緩治療副作用;再搭配適當的運動,更可以讓日後復健更順利。

台灣安進攜手中榮 守護癌友好骨力

台灣安進攜手中榮 守護癌友好骨力#抗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醫療科技發展,癌症治療日新月異,存活期大幅延長,維持癌友生活品質也成為今日治療重點之一。然而癌友若發生癌症骨轉移卻疏忽治療,可能面臨病理性骨折、癱瘓等骨骼併發症,生活及預後都會受到衝擊。為提升癌友及民眾對骨轉移的認識,臺中榮民總醫院攜手台灣安進藥廠,於109年8月6日至19日舉辦「Bone Bone骨力 抗癌有力」骨轉移衛教策展,讓民眾輕鬆了解骨轉移。台灣安進攜手中榮 助癌友揪出作祟骨轉移中榮癌症防治中心主任李旭東醫師說,針對癌友治療及照護,中榮醫療團隊常在思考「What can we do more for patients?」因此,中榮癌症防治中心結合21個癌症醫療相關團隊,藉跨科別及整合性照護模式,系統性提供癌友治療期間所需的協助,發展一條龍的服務;並積極於院內推廣癌症相關衛教資訊,透過「知」的力量協助癌友及早察覺疾病。本次衛教策展合作夥伴台灣安進藥廠李宜真總經理也表示,「台灣安進致力於提升病患的健康與生活品質,在癌症骨轉移的衛教推廣上一直不遺餘力,與中榮的理念不謀而合。很榮幸本次能攜手中榮展開「Bone Bone骨力 抗癌有力」骨轉移衛教策展,一同推動癌症骨轉移疾病衛教,提升病患與大眾對癌症骨轉移的認知。」骨轉移治療秘訣報你知 積極治療才有生活好品質中榮癌症防治中心副主任楊陽生醫師叮嚀,骨轉移發生時,骨骼侵蝕速度會遠大於再生速度,輕視治療可能發生病理性骨折、神經壓迫、癱瘓等骨骼併發症。鼓勵癌友,今日已可透過單株抗體或雙磷酸鹽類藥物輕鬆控制骨轉移、延後骨骼併發症發生,癌友確診後一定要積極治療。楊陽生副主任提醒,骨轉移症狀以骨骼疼痛為主,不易與一般骨痛區別、容易被忽略,因此癌友出現莫名的骨骼疼痛千萬別輕忽,務必要告知主治醫師,並遵照醫囑接受相關檢查。進行骨轉移治療的癌友也可掌握以下關鍵原則,降低治療副作用。如:骨轉移治療前,先至牙科檢查口腔,並治療蛀牙、補牙、拔牙等,治療期間也應保持口腔衛生,以降低顎骨併發症的發生機率;並補充適量鈣質,避免出現低血鈣的症狀。

掌握抗癌先機 癌友應積極治療骨轉移

掌握抗癌先機 癌友應積極治療骨轉移#抗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民眾工作了四、五十年,都在期待退休後能開啟第二人生,享受樂齡生活,但好發於60歲以上男性的攝護腺癌以及隨罹癌而來的骨轉移,卻是隱形的健康殺手,若未能及時有效控制,可能導致退休計劃被迫中止。一名65歲剛退休的男士,有頻尿、小便困難、腰酸背痛等症狀,原以為只是老化加上攝護腺肥大的原因,對病症並不在意,但因症狀加劇而到嘉義長庚紀念醫院就診,其主治醫師泌尿外科主任黃雲慶醫師,以肛門指檢時發現有硬塊,抽血檢查也不樂觀。經進一步的切片檢查、全身骨骼掃描、核磁共振檢查後,竟確診為攝護腺癌第四期,癌細胞已轉移至骨骼。骨骼疼痛恐為癌症骨轉移警訊 不治恐癱瘓 攝護腺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且與攝護腺肥大表現類似,很容易被輕忽。根據嘉義長庚紀念醫院泌尿外科的統計,在嘉義長庚確診攝護腺癌的病友中,約有4成的比例已屬第四期且發生骨轉移。 骨轉移是攝護腺癌常見的轉移部位,易侵犯身體近端的中軸骨如骨盆、脊椎骨,發生後若未及早治療,骨骼會因癌細胞侵犯而變得脆弱,容易發生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脊神經壓迫等骨骼併發症,病況嚴重者,甚至可能面臨癱瘓、臥病在床等情況,不但醫療成本增加,原訂的療程也可能因為行動不便而提升就醫難度。攝護腺癌預後佳 每月定期治療骨轉移更可維持生活品質攝護腺癌相較於其他癌症,預後效果更佳,5年整體存活率高達70%,許多第四期患者的存活期甚至能超過15年。黃雲慶主任說明,在已可有效的治療攝護腺癌的今日,維持癌友良好的生活品質也是重要的治療目標。提醒癌友若持續性發生骨骼疼痛,務必要告知主治醫師,並按照醫囑進行進一步檢查,避免發生骨轉移而不自知,以免發生骨骼併發症影響日常及社交生活。癌友若確診骨轉移也無須害怕,目前骨轉移有相當好的藥物支持,可透過單株抗體或雙磷酸鹽類藥物治療,用藥相當方便,每月僅須回診一次,可避免或延後骨骼併發症的發生。黃雲慶主任提醒,骨轉移治療期間可能發生顎骨併發症,建議治療前先至牙科進行口腔檢查與治療,治療期間也保持口腔清潔衛生習慣;平時也可透過補充高鈣食物,如:牛奶、菠菜等,維持體內可生成骨骼的原料。針對骨轉移治療的副作用,患者可透過日常照護、改變飲食習慣來克服。鼓勵患者積極遵照醫囑、定期複診,若自行終止療程、骨轉移惡化,恐影響存活期,得不償失。

研究實證 常備抗癌蔬菜湯具九大功效

研究實證 常備抗癌蔬菜湯具九大功效#抗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哈佛醫師的常備抗癌湯》作者表示,我長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留學,研究癌症與免疫功能,在《科學》(Science)、《自然》(Nature)等國際頂尖期刊發表許多論文。綜合長期以來的研究結果,誕生出「常備抗癌蔬菜湯」。來我醫院求診的病患,我也鼓勵他們喝「常備抗癌蔬菜湯」治療疾病。簡單來說,「常備抗癌蔬菜湯」有如下的作用:1.抗氧化:消除活性氧高麗菜與南瓜的維他命C、南瓜的維他命E、洋蔥的異蒜氨酸與槲皮素、胡蘿蔔與南瓜的α–胡蘿蔔素和β–胡蘿蔔素,都具有可消除活性氧的抗氧化作用。2.解毒:去除體內毒素高麗菜的芐基異硫氰酸酯可增加肝臟的解毒酵素,去除有害物質與致癌物質的毒素。此外,高麗菜、洋蔥與胡蘿蔔內含的食物纖維可調整腸內細菌,促進排便,發揮解毒作用,消除有害物質與致癌物質的威脅。3.增強免疫力舉例來說,胡蘿蔔與南瓜的β–胡蘿蔔素可活化NK細胞、T細胞與巨噬細胞,提升免疫力。此外,β–胡蘿蔔素可在體內轉化成維他命A,強化黏膜的免疫屏障功能。高麗菜、南瓜富含維他命C,可促進干擾素的分泌,增強免疫力。4.抑制過敏與發炎胡蘿蔔與南瓜的β–胡蘿蔔素,和南瓜含有的α–生育醇可發揮共同作用,抑制IgE 抗體(IgE 是過敏反應的起因),預防過敏體質。此外,洋蔥內的槲皮素亦可抑制生成IgE 抗體,減緩過敏反應;抑制細胞激素與前列腺素之生成,消除發炎症狀。5.淨化血液與預防動脈硬化高麗菜的芐基異硫氰酸酯與洋蔥的槲皮素,具有淨化血液作用,可預防心肌梗塞和腦梗塞。胡蘿蔔與南瓜的β–胡蘿蔔素可避免壞膽固醇氧化,預防動脈硬化。6.有效降血壓「常備抗癌蔬菜湯」富含鉀,鉀可將鹽分從腎臟中排出。此外,湯品含有大量食物纖維,可避免鹽分吸收,改善血壓,再加上蔬菜湯並未加鹽,也能達成減鹽目標。7.改善肥胖、高血糖及高血脂症蔬菜湯富含食物纖維,飯前喝可阻礙糖分和膽固醇吸收,改善三高。8.改善腸胃狀態蔬菜湯富含食物纖維,可促進排便,保護胃部黏膜。9.防癌作用富含植化素的湯品可發揮以下四大功效,預防癌症:1.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消除傷害基因的活性氧維他命C(高麗菜、南瓜):發揮抗氧化作用,保護基因。異蒜氨酸、槲皮素(洋蔥):發揮抗氧化作用,保護基因。α– 胡蘿蔔素(胡蘿蔔):發揮抗氧化作用,保護基因。β– 胡蘿蔔素(胡蘿蔔、南瓜):發揮抗氧化作用,保護基因。2.去除並排出致癌物質芐基異硫氰酸酯(高麗菜):促進解毒酵素生成,去除致癌物質毒性。食物纖維(高麗菜、洋蔥、胡蘿蔔):促進排出有害物質。3.增強免疫力與抑制炎症β– 胡蘿蔔素(胡蘿蔔、南瓜):活化NK 細胞及T 細胞。槲皮素(洋蔥):抑制發炎,消除罹癌病因。4.抑制癌症芐基異硫氰酸酯(高麗菜):誘導癌細胞自然死亡(細胞凋亡)。槲皮素(洋蔥):直接抑制癌細胞增生。「常備抗癌蔬菜湯」最棒的優點在於取得方便,並使用隨處可見的蔬菜,就能攝取具有驚人作用的機能性成分「植化素」。各位不妨立刻在家烹煮,體驗植化素的神奇力量吧!(本文摘自/哈佛醫師的常備抗癌湯/聯經出版公司)

細胞突變致病 哪個致癌因素風險大?

細胞突變致病 哪個致癌因素風險大?#抗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癌症的複雜性在於其破壞的方法不受限制,似乎也沒有形成癌症突變的單一原因。癌症被認為是從單一細胞的單一改變開始,但似乎有許多不同因素會影響突變的發生。環境、病毒、遺傳、飲食等因素 都與癌症有關環境因素是其中一部分,至於暴露於二手菸、電離輻射、陽光及石棉粉塵之下所引起的炎症,已知都是會增加罹癌風險的因子。目前幾種透過病毒傳播的方式(像是人類乳突病毒HPV)、遺傳因素,以及許多與生活形態相關的原因,都增加了罹癌的風險。我們已知飲食是有影響力的,而且飲食健康與癌症風險在許多方面都有密切關連。例如,食用加工肉品會導致大腸直腸癌風險增加,這部分之前我們已經討論過了。但當我們討論到風險時必須謹記,癌症會發生是由看似自發的突變所造成,這一點十分重要。人在一生當中,細胞分裂會發生數十億次,只要有一個細胞以特定方式出了錯,就可能催毀了人的一生。目前有許多方法可以增加或減低風險,但癌症卻可能發生在我們任何一個人身上。癌症的風險 或許與人類壽命延長有關癌症是單一細胞改變的結果,一個短暫隨機的事件,而非身體長期退化或具體生活選擇的直接後果。發生癌症的風險與任何意外事件的風險是一樣的。我們可以避免冒險,但我們永遠無法超越偶然性。癌症是融入我們生活當中的一種無法避免的危害,其中最大的風險因子或許來自人類壽命延長的趨勢。當有人罹患這種可怕疾病,不管是哪一種樣態,我們最不該做的一件事就是去責怪他們。他們是殘忍命運下的受害者,我們只要感恩就好,因為在現代社會中,他們擁有比歷史上任何時代更多的生存奮戰機會。普遍解藥的誘惑從存活率明顯上升及長期結果,可以看出對抗癌症技術的大幅進步—其中很大部分的原因是我們接受癌症其實不是一種病。癌症本身有著難以想像的複雜性,每一個案例都需要利用獨特方法,應用當今腫瘤科醫生能夠取得的各種工具,而且治療過程通常十分嚴苛、痛苦又冗長,需要病人極大的毅力、勇氣、信任及決心。基於在癌症被診斷出來的那個時間點,擺在任何人面前的都是一場恐怖的戰役,所以若有人想要抓住任何一根小樹枝,好讓自己能從洪流中脫身,也就不令人驚訝了。我們已經討論過鹼性灰飲食以及對於抗氧化劑的誤解,但事實上關於飲食及癌症的迷思簡直多到不可勝數,其中最大的迷思莫過於,認為我們對所有型態的癌症都能找出單一的解藥或成因。這一點在很多偽科學中相當常見,但對癌症卻再危險不過,這種誘人的觀點與真正的科學認知有很大的矛盾。過去這些年來,許多飲食規定都保證有某種普遍解藥,這種想法可在歷史的某個時期中找出根源,當時我們還以為即將出現某種普遍解藥。(本文摘自/廚房裡的偽科學: 你以為的健康飲食法,都是食物世界裡的胡說八道/八旗文化)

抗癌治療累人 補充營養很重要

抗癌治療累人 補充營養很重要#抗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現在日本的癌症治療以「三大療法」為主,分別是手術、抗癌藥物、放射線這三種。這三大療法都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但隨之而來副作用和體力消耗,使患者的免疫機能下降。為減輕患者的身心負擔,近年來開始使用內視鏡進行腹腔鏡手術,或是局部照射病灶的定位放射線治療等方式。最有副作用疑慮的抗癌藥物,跟以前比起來也發展出副作用較低的種類。抗癌治療雖對病灶有效 卻易造成副作用無奈藥物和化學療法,依然對患者的身心造成莫大的負擔。外科醫師掌握著患者的生死,更處於直接承擔責任的立場。我看過很多手術成功的患者不幸引起併發症,或是縫合不完全、創部感染,也有人在術後使用抗癌物,導致體力和免疫力明顯下降。從這個意義來說,外科醫師嘗到的痛苦遠勝內科醫師,因此我們比內科醫師更懂得考慮患者的身體狀況。這也是我徹底研究營養學的原因之一。幾經臥薪嘗膽後,我終於找出患者預後不良的重要原因為何,那就是患者在術前或術後的營養狀態不佳。邊進食邊攝取營養 併發症復原較快例如,當患者的營養攝取不足,醫療從業人員會在患者心臟附近的大靜脈,施打高卡路里的輸液點滴。這個方法稱為「中央靜脈營養治療」,是一種不必透過腸道吸收,直接從血管傳送必要營養至全身細胞的方法。不過壞處是,在併發症出現後採取高卡路里輸液,血糖值會迅速飆升,就算給予大量的胰島素也很難降低血糖。長此以往,有可能引發肝臟機能障礙。相對的,在注入高卡路里輸液時,同時以進食的方式攝取營養,即可順利控制血糖,併發症的復原速度也比較快。這是腸道發揮機能,提升患者免疫力的關係。(本文摘自/免疫營養生酮飲食/世茂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