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的劉小姐,婚後便期待可以成為一位母親,3年來積極備孕,去年初自然受孕成功,但胚胎還沒滿4週時就流產,至生殖醫學門診接受人工生殖評估,進行人工受孕植入。這次胚胎約3週大時,因如廁過度用力導致大出血,雖接受黃體素及止血劑治療後已改善,但有復發風險,因此接受中醫保胎照護,積極調理身體狀況,並已於今年順利產子。
34歲的劉小姐,婚後便期待可以成為一位母親,3年來積極備孕,去年初自然受孕成功,但胚胎還沒滿4週時就流產,至生殖醫學門診接受人工生殖評估,進行人工受孕植入。這次胚胎約3週大時,因如廁過度用力導致大出血,雖接受黃體素及止血劑治療後已改善,但有復發風險,因此接受中醫保胎照護,積極調理身體狀況,並已於今年順利產子。
早年罹患癌症等重大疾病患者,可能會因疾病或是治療用藥影響到生育功能,因此許多患者會希望透過凍卵保留生育機會。隨著乳癌年輕患者生育保存意識抬頭,國健署研擬推出醫療性凍卵補助,力拚2024年底上路,醫師樂見其成,強調現行凍卵技術不影響癌症療程,不願再見高額凍卵費成保留「一線生機」門檻。
隨著社會變遷及台灣民眾觀念改變,晚婚晚生已成為現代趨勢,年齡是影響懷孕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女性年齡的增加,卵子數量與品質下降,受孕率降低、流產率上升,導致不孕的機率也隨之增加。不過除了年齡背景因素外,還有哪些不孕原因?又該如何選擇受孕方式?以下婦產科專家來解答。
隨著生殖醫學的進步,生殖技術已經能打破年齡限制,能為不孕男女提供對應的策略。生生不息生殖中心院長黃千倉指出,「在32歲以前,自然受孕的機率還不錯。到了35歲以後,可能需要試管嬰兒療程。」《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試管嬰兒的療程的相關知識,幫助民眾更小姐生殖醫學。
不孕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棘手的狀況是「找不到原因」的不孕。在門診中醫師會依照個人需求做一系列的檢查,包括評估卵巢功能(AMH)、輸卵管、子宮等,以及精蟲、染色體、賀爾蒙、內分泌平衡等是否正常,若是胚胎正常,又無法找出原因,或者有過2次以上的反覆性流產,則有可能是「免疫不孕」。
今年36歲的台視新聞台主播謝安,日前在TFC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完成凍卵療程。她指出,凍卵是自己與身邊邁入3字頭的女性朋友們經常會討論的話題,「近年來政府陸續開放凍卵與試管療程補助,由此可知知道凍卵是一個趨勢,能夠給自己更多時間繼續發展事業,同時又能留給自己另一個選擇。」
楊太太與先生雖然結婚多年,卻一直沒有懷孕,因檢查有多囊性卵巢的問題,在婦產科醫師的建議下,接受人工生殖療程的治療。且前2次療程沒有成功,第3次療程時出現了胸悶、喘不過氣、腹脹的情形,婦產科醫師指出,是因荷爾蒙藥物造成的「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後來療程也失敗了。
現代人晚婚晚生,40歲以上女性想要成功生子,多數民眾需求助於人工生殖技術,但和30多歲的族群相比,要接受更多次的試管治療和檢查,總體花費高,甚至可能上看百萬!高額的人工生殖費用,常讓想懷孕的高齡夫妻進退兩難,醫師就建議,年齡是受孕成功的最大關鍵,仍呼籲民眾趁年輕時,及早規劃生育。